卷线零件用芯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卷线零件

申请号 CN201210272193.7 申请日 2012-08-01 公开(公告)号 CN102915829A 公开(公告)日 2013-02-06
申请人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发明人 山口隆志; 吉沢孝则;
摘要 本 申请 的 发明 涉及一种卷线零件用芯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卷线零件。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调整抽出卷线的 角 度及张 力 、减轻卷线时对线材造成的负荷、杂乱卷绕较少且可靠性较高的卷线零件用芯体。卷线零件用的鼓芯中,在卷绕卷线的轴芯部的两端设有一对凸缘部,在所述一对凸缘部的相对向的内面上形成着大致圆锥面状的锥面,所述锥面的相对向的内面间的间隔随着接近凸缘部的外边而扩大。凸缘部为大致长方形,长边侧的侧面与锥面相接的边具有在大致中央部成为凸状的曲线形状。利用所述曲线形状,使凸缘部的角部距基准面的高度低于曲线形状的凸状部距基准面的高度,从而减轻卷线时对线材造成的负荷。
权利要求

1.一种卷线零件用芯体,其特征在于:
包括卷绕卷线的轴芯部、及设置在轴芯部的两端的一对凸缘部,且在所述一对凸缘部的相对向的内面,设置相对向的内面间的间隔随着接近该凸缘部的外边而扩大的锥面,并且
至少一凸缘部的从所述轴芯部的轴方向观察的平面形状为多边形状,且该多边形状的凸缘部的至少一侧面与所述锥面相接的边具有在大致中央部成为凸状的曲线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线零件用芯体,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所述锥面设为大致圆锥面状,而使所述锥面与所述多边形状的凸缘部的侧面相接的边成为所述曲线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线零件用芯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锥面相对于与所述轴芯部的轴方向正交的面的度为3~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线零件用芯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凸缘部的角部设置着用来抽出所述卷线的缺口部。
5.一种卷线零件用芯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卷线零件用芯体包括卷绕卷线的轴芯部、及设置在轴芯部的两端的一对凸缘部,该卷线零件用芯体的制造方法中,
当切削芯体用坯体来形成所述卷芯部及一对凸缘部时包括以下步骤:
使在两主面的缘部形成着锥面的切削轮、及所述芯体用坯体一同旋转进行切削,而在所述一对凸缘部的相对向的内面侧形成大致圆锥面状的锥面,所述锥面的相对向的内面间的间隔随着接近该凸缘部的外边而扩大;及
通过以与所述锥面相交的方式与所述轴芯部平行地切断至少一凸缘部的外边附近的至少一部分,从而使该切断的剖面与所述锥面相接的边形成在大致中央部成为凸状那样的曲线形状。
6.一种卷线零件用芯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卷线零件用芯体包括卷绕卷线的卷芯部、及设置在卷芯部的两端的一对凸缘部,该卷线零件用芯体的制造方法中,
准备像所述一对凸缘部中的至少一凸缘部在从卷芯部的轴方向观察时为多边形状那样的芯体用坯体,且
当切削该芯体用坯体来形成所述卷芯部、及一对凸缘部时,
使在两主面的缘部形成着锥面的切削轮、及所述芯体用坯体一同旋转进行切削,而在所述一对凸缘部的相对向的内面侧形成大致圆锥面状的锥面,所述锥面的相对向的内面间的间隔随着接近该凸缘部的外边而扩大,并且
通过形成该锥面,直到该锥面与所述多边形状的凸缘部至少一侧面相交为止,从而使该凸缘部的侧面与锥面相接的边形成在大致中央部成为凸状那样的曲线形状。
7.一种卷线零件用芯体,其特征在于:
利用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造方法所制造成。
8.一种卷线零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如下构造,即,将卷线卷绕在根据权利要求1至4或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卷线零件用芯体的轴芯部,而形成导体部,且从形成着所述曲线形状的凸缘部的角部附近抽出所述卷线、而使所述卷线的端部与形成在该凸缘部的外表面的电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卷线零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卷线上形成着包装

说明书全文

卷线零件用芯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卷线零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线卷绕在两端部设有凸缘部的轴芯部的卷线零件用芯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卷线零件,更具体来说涉及卷线的防损伤及卷线位置的调整。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在轴芯的两端设有一对型凸缘部的低背形状的卷线电感器用鼓芯(Drum Core)中,存在卷线时凸缘部的角部内侧的脊线部与卷线产生干扰而损伤线材的情况。因此,必须使卷线时的位置调整变得容易,而提升产品的可靠性。针对该问题,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揭示了以下卷线型线圈零件,其中,在卷芯部的两端部分别设置卷芯部随着接近卷芯部的端部而变粗的锥部,线圈卷线(coil winding)是剖面形状形成为四边形状的角线,且通过一面使线圈卷线与卷芯部的锥部面接触一面将线圈卷线卷绕在锥部,而避免线圈卷线的卷绕数的减少,且强化卷芯部的强度,从而使线圈卷线的卷绕操作变得容易。又,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揭示了利用如下形状的鼓芯的表面安装扼流圈(choke coil),其中,在设置在卷芯部两端的上凸缘部及下凸缘部中的至少一凸缘部与另一凸缘部相对向的面上形成着锥部,且设置着相对向的凸缘部间的间隔随着从卷绕在卷芯部的线圈导体的外周面沿半径方向离开而扩大的扩大区域。
[0003] [背景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5-251933号公报
[0006]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8-2052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8] 然而,在所述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在卷绕线材(卷线)的过程中,都有线材挂在或绕在凸缘部而损伤线材的情况。如上所述,在由轴芯部及设置在轴芯部两端的一对凸缘部所形成的角型电感器用鼓芯中,为了不损伤线材,在卷线时必须将卷绕时的张(tension)、或抽出卷线的角度调整到最佳,但是由于可设定的范围较窄,所以该调整较为困难。一般来说,采用使卷线来回移动(traverse)而整齐排列的方法。然而,如此一来也有卷线产生杂乱卷绕的情况。
[0009] 本发明着眼于如上所述的方面,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将卷绕卷线时的张力、或抽出卷线的角度调整到最佳来减轻卷线时对线材造成的负荷、杂乱卷绕较少且可靠性较高的卷线零件用芯体及其制造方法。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所述卷线零件用芯体的卷线零件。
[0010]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1] 本发明的卷线零件用芯体的特征在于:包括卷绕卷线的轴芯部、及设置在轴芯部的两端的一对凸缘部,且在所述一对凸缘部的相对向的内面,设置相对向的内面间的间隔随着接近该凸缘部的外边而扩大的锥面,并且至少一凸缘部的从所述轴芯部的轴方向观察的平面形状为多边形状,且该多边形状的凸缘部的至少一侧面与所述锥面相接的边具有在大致中央部成为凸状的曲线形状。
[0012] 主要形态之一的特征在于:通过将所述锥面设为大致圆锥面状,而使所述锥面与所述多边形状的凸缘部的侧面相接的边成为所述曲线形状。另一形态的特征在于:所述锥面相对于与所述轴芯部的轴方向正交的面的角度为3~40°。又一形态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凸缘部的角部设置着用来抽出所述卷线的缺口部。
[0013] 本发明的卷线零件用芯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该卷线零件用芯体包括卷绕卷线的轴芯部、及设置在轴芯部的两端的一对凸缘部,该卷线零件用芯体的制造方法中,当切削芯体用坯体来形成所述卷芯部及一对凸缘部时包括以下步骤:使在两主面的缘部形成着锥面的切削轮、及所述芯体用坯体一同旋转进行切削,而在所述一对凸缘部的相对向的内面侧形成大致圆锥面状的锥面,所述锥面的相对向的内面间的间隔随着接近该凸缘部的外边而扩大;及通过以与所述锥面相交的方式与所述轴芯部平行地切断至少一凸缘部的外边附近的至少一部分,从而使该切断的剖面与所述锥面相接的边形成在大致中央部成为凸状那样的曲线形状。
[0014] 另一发明的卷线零件用芯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该卷线零件用芯体包括卷绕卷线的卷芯部、及设置在卷芯部的两端的一对凸缘部,该卷线零件用芯体的制造方法中,准备像所述一对凸缘部中的至少一凸缘部在从卷芯部的轴方向观察时为多边形状那样的芯体用坯体,且当切削该芯体用坯体来形成所述卷芯部、及一对凸缘部时,使在两主面的缘部形成着锥面的切削轮、及所述芯体用坯体一同旋转进行切削,而在所述一对凸缘部的相对向的内面侧形成大致圆锥面状的锥面,所述锥面的相对向的内面间的间隔随着接近该凸缘部的外边而扩大,并且通过形成该锥面,直到该锥面与所述多边形状的凸缘部至少一侧面相交为止,从而使该凸缘部的侧面与锥面相接的边形成在大致中央部成为凸状那样的曲线形状。
[0015] 另一发明的卷线零件用芯体的特征在于:利用所述任一项所记载的制造方法所制造成。本发明的卷线零件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构造,即,将卷线卷绕在上述任一项所记载的卷线零件用芯体的轴芯部,而形成导体部,且从形成着所述曲线形状的凸缘部的角部附近抽出所述卷线、且使所述卷线的端部与形成在该凸缘部的外表面的电极连接。主要形态之一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卷线上形成着包装。本发明的所述目的、特征、优点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可根据以下详细的说明及随附图式而明了。
[0016] [发明的效果]
[0017] 根据本发明,在包括卷绕卷线的轴芯部、及设置在轴芯部的两端的一对凸缘部的卷线零件用芯体中,在所述一对凸缘部的相对向的内面,设置相对向的内面间的间隔随着接近该凸缘部的外边而扩大的锥面,并且至少一凸缘部的从所述轴芯部的轴方向观察的形状为多边形状,且该多边形状的凸缘部的至少一侧面与所述锥面相接的边具有在大致中央部成为凸状的曲线形状,且该曲线形状的端部的所述凸缘部的角部距基准面的高度形成为低于所述曲线形状的凸状部距所述基准面的高度。因此,可获得容易将抽出卷线的角度及张力调整到最佳、减轻卷线时对线材造成的负荷、杂乱卷绕较少且可靠性较高的芯体。而且,通过将芯体设为具有所述特征的鼓形状,而有以下效果,即,芯体彼此的凸缘部在嵌入时为点接触,而不会在咬入状态下得到固定。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A)是鼓芯的外观立体图,(B)是从箭头F1方向观察所述图1(A)的侧视图。
[0019] 图2(A-1)~(A-4)、(B-1)~(B-4)是表示将卷线卷绕在所述实施例1及比较例中的鼓芯时的情况的侧视图、仰视图及立体图。
[0020] 图3是表示所述实施例1的变形例的图,(A-1)及(B-1)是外观立体图,(A-2)及(B-2)是从箭头F3方向观察所述(A-1)及(B-1)的侧视图。
[0021]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图,(A)是鼓芯的外观立体图,(B)是从箭头F4a方向观察所述(A)的侧视图,(C)是从底面侧(箭头F4b方向)观察所述(A)的平面图,(D)是从上表面侧(箭头F4c方向)观察所述(A)的平面图。
[0022] 图5(A)~(H)是表示所述实施例2的鼓芯及使用该鼓芯的卷线零件的制造步骤的图。
[0023] 图6是表示卷线零件的底面侧的卷线的抽出部的图,(A)是表示所述实施例2的抽出部的图,(B)及(C)是表示变形例的抽出部的图。
[0024] [符号的说明]
[0025] 10 鼓芯
[0026] 12 轴芯部
[0027] 14、24 凸缘部
[0028] 14A~14D 侧面
[0029] 24A~24D 侧面
[0030] 15、25 角部
[0031] 16、26 内面
[0032] 18、28 锥面
[0033] 20A、20B 曲线形状
[0034] 30A、30B 曲线形状
[0035] 40 卷线
[0036] 40A、40B 抽出部
[0037] 50 鼓芯
[0038] 52 轴芯部
[0039] 54、58 凸缘部
[0040] 56、60 锥面
[0041] 62 角部
[0042] 100 鼓芯
[0043] 102 轴芯部
[0044] 104、114 凸缘部
[0045] 106、116 侧面
[0046] 108、118 锥面
[0047] 110、120 角部
[0048] 112、122 曲线形状
[0049] 200 鼓芯
[0050] 202 轴芯部
[0051] 204、214 凸缘部
[0052] 204A~204D 侧面
[0053] 214A~214D 侧面
[0054] 206、216 内面
[0055] 208、218 锥面
[0056] 210、220 缺口部
[0057] 212、222 角部
[0058] 215、224 曲线形状
[0059] 300 鼓芯
[0060] 302 轴芯部
[0061] 304、314 凸缘部
[0062] 314′ 凸缘部
[0063] 304A~304H 侧面
[0064] 314A~314D 侧面
[0065] 306 锥面
[0066] 312、322 角部
[0067] 308A~308H 曲线形状
[0068] 324A~324D 曲线形状
[0069] 316 内面
[0070] 318 锥面
[0071] 320A~320D 缺口部
[0072] 326A、326B 沟槽
[0073] 330 轴
[0074] 332 轴
[0075] 340 金刚石切削轮
[0076] 340A、340B 主面
[0077] 340C 缘部
[0078] 342A、342B 锥面
[0079] 350A、350B 电极
[0080] 360 包装材料
[0081] 370 芯体用坯体
[0082] 372 八边形状部
[0083] 374 四边形状部
[0084] 380 加工品
[0085] 400 卷线零件
[0086] T1 高度
[0087] T2 高度
[0088] T3 高度
[0089] T4 高度
[0090] T5 高度
[0091] T6 高度
[0092] T7 高度
[0093] T8 高度
[0094] T9 高度
[0095] T10 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96]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用来实施本发明的形态详细地进行说明。
[0097] [实施例1]
[0098] 最初,参照图1~图3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图1(A)是本实施例的鼓芯的外观立体图,(B)是从箭头F1方向观察所述(A)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将卷线卷绕在本实施例及比较例中的鼓芯时的情况的图,(A-1)~(A-4)是本实施例的侧视图、仰视图、立体图,(B-1)~(B-4)是与所述(A-1)~(A-4)对应的比较例的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变形例的图,详细内容在下文叙述。本实施例中的鼓芯10是卷线零件用的芯体,如图1(A)及(B)所示,在卷绕卷线40的轴芯部12的两端,设有一对凸缘部14、24。作为形成该鼓芯10的材料,例如可列举体(ferrite)等,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为合金系的磁性材料(例如Fe-Cr-Si合金、Fe-A1-Si合金等)。
[0099] 在所述凸缘部14、24的相对向的内面16、26,形成着大致圆锥面状的锥面18、28,所述锥面18、28的相对向的内面16、26间的间隔随着接近凸缘部14、24的外边而扩大。在图示的例子中,所述凸缘部14、24的从所述轴芯部12的轴方向观察的平面形状为大致长方形,凸缘部14包括侧面14A~14D,凸缘部24包括侧面24A~24D(省略一部分符号的图示)。其中,凸缘部14的长边侧的侧面14A与锥面18相接的边具有在大致中央部成为凸状的曲线形状20A。在与所述侧面14A相对向的侧面14C侧,也形成着相同的曲线形状(未图示)。同样地,在另一凸缘部24的长边侧的侧面24A与锥面28相接的边部、及未图示的侧面24B与锥面28相接的边部,也形成着大致中央部成为凸状的曲线形状30A。
[0100] 通过设置具有所述凸状部分的曲线形状20A、30A,凸缘部14、24的角部15、25距基准面(此处,凸缘部14的基准面是指将图1(A)及(B)所示的状态下的上表面看作底面时的该底面)的高度T2低于曲线形状20A、30A的凸状部距基准面的高度T1。通过利用所述曲线形状20A、30A而在凸缘部14、24设置高度差,可防止在卷线时卷线40(线材)绕在凸缘部14、24。而且,如果以所述锥面18相对于与所述轴芯部12的轴方向正交的面的倾斜度α成为3~40°、优选5~30°、更优选的是10~20°的方式进行设定,那么可在卷绕卷线40时整理得细密地进行卷绕。
[0101] 例如在图2(B-1)~(B-4)中,作为比较例表示了如下鼓芯50,其中,在轴芯部52的两端形成大致长方形的一对凸缘部54、58,且在该凸缘部54、58的内面侧设置着锥面56、60。在将卷线40卷绕在本实施例中的鼓芯10、及比较例中的鼓芯50时,由于在比较例中的鼓芯50的凸缘部54、58的侧面没有像本实施例那样的曲线形状,所以卷线40会绕在凸缘部54、58。因此,如图2(B-1)及(B-2)所示,卷线40会从凸缘部54、58的外缘露出,而无法整齐地卷绕。与此相对,本实施例1中的鼓芯10中,由于在凸缘部14、24的长边侧的侧面
14A、24A与锥面18、28相接的边上形成着大致中央部成为凸状的曲线形状20A、30A,所以,利用所述凸状部分将卷线40阻拦在内侧,而防止朝外周方向扩展,如图2(A-2)所示,卷线
40不会从凸缘部14、24的外缘露出,从而可沿着鼓芯10的形状细密地卷绕。另外,所述图
2(A-2)及(B-2)相当于从箭头F2方向、即底面侧观察所述图2(A-1)及(B-1)的平面图。
[0102] 而且,比较例中的鼓芯50虽然在凸缘部54、58间设置着锥面56、60,但是,例如在凸缘部58的角部62、及大致中央部,距基准面(此处为凸缘部58的下表面)的高度相同,当在从角部62附近抽出卷线40时,卷线40容易绕到所述角部62,而损伤卷线材料(参照图2(B-3))。与此相对,本实施例的鼓芯10中,通过设置所述曲线形状20A、30A,而在凸缘部14的角部15距基准面的高度T2与大致中央部距基准面的高度T1间设置差,因此,在卷绕卷线40的过程中,卷线40不会绕在角部25。由此,可减轻对卷线40的负荷,且可防止受损(参照图2(A-3))。图2(A-4)中表示了将卷线40卷绕在本实施例中的鼓芯10、且抽出了抽出部40A、40B的情况,图2(B-4)中表示了将卷线40卷绕在比较例中的鼓芯50、且抽出了抽出部40A、40B的情况。根据它们的对比可知,通过将鼓芯设为本实施例的形状而细密地卷绕卷线40,此外可获得减轻对卷线40施加的负荷而防止受损、杂乱卷绕较少且可靠性较高的卷线芯体。
[0103]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例1,卷线零件用的鼓芯10中,在卷绕卷线的轴芯部12的两端设有一对凸缘部14、24,在该一对凸缘部14、24的相对向的内面16、26形成着大致圆锥面状的锥面18、28,所述锥面18、28的相对向的内面16、26间的间隔随着接近凸缘部14、24的外边而扩大。而且,将所述凸缘部14、24的平面形状设为大致长方形,长边侧的侧面14A、24A与锥面18、28相接的边具有在大致中央部成为凸状的曲线形状20A、30A,由此,利用该曲线形状20A、30A而使凸缘部14、24的角部15、25距基准面的高度T2低于曲线形状20A、30A的凸状部距凸缘部14、24的基准面的高度T1。由此,可获得如下效果:(1)由于容易将抽出卷线40的角度及卷绕时的张力调整到最佳,所以可制作减轻卷绕时对卷线材料造成的负荷、杂乱卷绕较少且可靠性较高的卷线零件;(2)由于将一对凸缘部14、24的两者设为大致长方形,且在各自的长边侧的侧面与锥面18、28相接的边上设置所述曲线形状20A、30A,所以,可从凸缘部14、24的任一侧抽出卷线40的抽出部40A、40B,从而设计的自由度上升;(3)通过使鼓芯10成为所述形状,而使鼓芯10彼此的凸缘部在嵌入时为点接触,从而不会在咬入状态下得到固定。
[0104] <变形例>…其次,参照图3对本实施例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3(A-1)及(B-1)是外观立体图,图3(A-2)及(B-2)是从箭头F3方向观察所述(A-1)及(B-1)的侧视图。所述图1及图2(A-1)~(A-4)所示的鼓芯10中,是将从轴芯部12的轴方向观察的一对轴部14、24的平面形状的两者都设为大致长方形状,但是只要凸缘部的平面形状为多边形状即可。例如图3(A-1)及(A-2)所示的鼓芯100为在轴芯部102的两端设有一对凸缘部104、
114的构成,所述凸缘部104、114的平面形状都为八边形状。而且,在所述凸缘部104、114的内面侧形成着大致圆锥面状的锥面108、118,该锥面108、118与所述凸缘部104、114的侧面106、116相接的边都形成为曲线形状112、122。在本例中,凸缘部108、118的角部110、
120距基准面(此处为将凸缘部104的上表面设为底面时的该底面)的高度T4也低于所述曲线形状112、122的大致中央部的凸状部距基准面的高度T3,从而可获得与所述鼓芯10相同的效果。
[0105] 其次,图3(B-1)及(B-2)所示的鼓芯200成为在轴芯部202的两端设有一对凸缘部204、214的构成,所述凸缘部204、214的平面形状为切去方形状的角部而成的形状。而且,在所述凸缘部204、214的内面206、216侧形成着大致圆锥面状的锥面208、218。而且,在所述锥面208与所述凸缘部204的侧面204A~204D相接的边上都形成着曲线形状215,在另一凸缘部214的侧面214A~214D与所述锥面218相接的边上都形成着曲线形状224。在本例中,所述曲线形状215、224的大致中央部也是以与角部212、222相比距基准面的高度较高的方式形成为凸状。此外,在本例中,在所述角部212、222的4个角处设置着用来决定卷线40的抽出部40A、40B的抽出位置的缺口部210、220。因此,在鼓芯200中,除与所述鼓芯10相同的效果以外,利用设置在角部212、222的缺口部210、220,还可获得更容易进行卷线40的抽出位置的定位的效果。
[0106] [实施例2]
[0107] 其次,参照图4~图6对本发明的实施例2进行说明。所述实施例1及其变形例中是将设置在轴芯部的两端的一对凸缘部设为同一形状,但是也可在轴芯部的两端侧设置非对称形状的凸缘部。本实施例中,对这样的鼓芯的形状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4(A)是本实施例中的鼓芯的外观立体图,图4(B)是从箭头F4a方向观察所述(A)的侧视图,图4(C)是从底面侧(箭头F4b方向)观察所述(A)的平面图,图4(D)是从上表面侧(箭头F4c方向)观察所述(A)的平面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例中的鼓芯及使用该鼓芯的卷线零件的制造步骤的图。图6是表示卷线零件的底面侧的卷线的抽出部的图,(A)是表示所述实施例2的抽出部的图,(B)及(C)是表示变形例的抽出部的图。
[0108] 如图4(A)及(B)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鼓芯300成为在轴芯部302的两端设有一对凸缘部304、314的构成,所述凸缘部304的平面形状为大致八边形状,另一凸缘部314的平面形状为切去方形的角部而成的形状。而且,在所述凸缘部304、314的内面侧形成着大致圆锥面状的锥面306、318。在所述凸缘部304侧,在8个侧面304A~304H与所述锥面306相接的边上都形成着曲线形状308A~308H(省略一部分符号的图示)。所述曲线形状
308A~308H的大致中央部距基准面(此处为将凸缘部304的上表面设为底面时的该底面)的高度T7高于角部312距基准面的高度T8。
[0109] 在另一凸缘部314侧,在4个侧面314A~314D与所述锥面318相接的边上都形成着曲线形状324A~324D。而且,所述曲线形状324A~324D的大致中央部距基准面(此处为凸缘部314的底面)的高度T9以高于角部322距基准面的高度T10的方式形成。此外,在所述凸缘部314的所述角部322的四角,设置着用来决定卷线40的抽出部40A、40B的抽出位置的缺口部320A~320D。而且,如图4(C)所示,在所述凸缘部314的背面,以连结所述缺口部320A与320B的方式形成着沟槽326A,且以连结所述缺口部320C与320D的方式形成着沟槽326B。因此,从所述缺口部320A~320D的任一者抽出的卷线40的抽出部40A、40B在凸缘部314的背面(或外表面)以沿着沟槽326A或326B的方式被收纳,且与电极连接。
[0110] 其次,参照图5对本实施例的鼓芯300及利用该鼓芯300的卷线零件400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首先,如图5(A)所示,准备芯体用坯体370的成形品。该芯体用坯体370包括最终与八边形状的凸缘部304对应的八边形状部372、及与具有缺口部320A~320D的四边形状的凸缘部314对应的四边形状部374,在所述四边形状部374的背面预先形成着所述图4(C)所示的一对沟槽326A、326B。如图5(B)所示,利用金刚石切削轮(diamond wheel)340对所述形状的芯体用坯体370进行切削加工。在加工时,以轴330支撑芯体用坯体370的八边形状部372侧,以轴332支撑四边形状部374侧,利用未图示的旋转装置使芯体用坯体370旋转。而且,一面利用未图示的驱动机构使所述金刚石切削轮340旋转,一面将所述金刚石切削轮340抵压至旋转中的芯体用坯体370进行加工。
[0111] 所述金刚石切削轮340中,在两主面340A、340B的缘部340C侧设置着锥面342A、342B。通过利用包括该锥面342A、342B的金刚石切削轮340进行切削,可形成轴芯部302、凸缘部304及314、所述锥面306、318。另外,通过形成大致圆锥面状的锥面306、318,直到其缘部与所述凸缘部304、314的侧面相交为止,可形成具有所述凸状部分的曲线形状314A~
314H、324A~324D(图5(C))。或者,也可在形成大致圆锥面状的锥面306、318后,通过以与该锥面306、318相交的方式与所述轴芯部302大致平行地切断凸缘部304、314的侧面,从而在该切断的剖面与所述锥面306、318相接的边上形成所述曲线形状314A~314H、
324A~324D(图5(C))。
[0112] 其次,煅烧经过所述切削加工的加工品380,而获得本实施例中的鼓芯300(图5(D))。其次,如图5(E)所示,在所述凸缘部314的背面侧以覆盖所述沟槽部326A、326B的方式形成电极350A、350B。电极350A、350B的形成例如是利用敷等进行。其次,如图5(F)所示,将卷线40卷绕在所述卷芯部302,且将抽出部40A、40B从缺口部320A、320C抽出至凸缘部314的背面侧,且像图6(A)所示那样与形成在沟槽326A、326B内的电极350A、350B接合。而且,如图5(G)所示,通过涂布包装材料360来覆盖利用卷绕卷线40而形成的导体部,将所形成的卷线零件400(图5(H))安装在电子机器等中。另外,将卷线40卷绕在本实施例中的鼓芯300上时所得的优点与所述实施例1及其变形例相同。而且,所述卷线40的抽出方式为一例,如图6(C)所示,也可从缺口部320B侧将抽出部40A抽出,从缺口部320C抽出另一抽出部40B。或者,也可像图6(B)所示的凸缘部314′那样,只设置缺口部320A、
320C,在这些位置进行卷线40的抽出。
[0113]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施加各种变更。例如也可包括以下内容:(1)所述实施例所示的形状、尺寸为一例,也可视需要而适当变更。例如所述实施例1及实施例2中是将一对凸缘部的两者的平面形状设为多边形状,但是只要只将抽出卷线40的一侧的凸缘部设为多边形状即可,另一凸缘部的平面形状也可不是多边形状。而且,形成在多边形状的凸缘部的边部的曲线形状只要形成在多边形的至少一边部即可。(2)所述实施例中所示的鼓芯的材料为一例,也可利用周知的各种材料。(3)所述实施例中是将轴芯部的剖面形状设为大致圆形,不过也可为多边形状,也可为椭圆形状等。(4)所述实施例1中是将锥面18、28的倾斜度的最佳范围设为10~20°,当然,这也是一例,可在发挥相同效果的范围(3~40°)内适当设计变更。而且,设置在相对向的凸缘部中的一个凸缘部上的锥面、与设置在另一凸缘部侧的锥面的倾斜度也可不同。(5)所述实施例中是将设置在凸缘部的内面侧的锥面设为大致圆锥面状,但是并不限于此。(6)本发明的卷线零件用芯体例如是卷线电感器等的卷线零件所适合的利用例,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广泛地用于变压器、共模扼流圈(Common Mode Choke Coil)等中。
[0114]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15] 根据本发明,在设置在卷绕卷线的轴芯部两端的一对凸缘部的相对向的内面,设置相对向的内面间的间隔随着接近该凸缘部的外边而扩大的锥面,并且至少一凸缘部的从所述轴芯部的轴方向观察的形状为多边形状,该多边形状的凸缘部的至少一侧面与所述锥面相接的边具有在大致中央部成为凸状的曲线形状,且该曲线形状的端侧的所述凸缘部的角部距基准面的高度形成为低于所述曲线形状的凸状部距所述基准面的高度。因此,容易将抽出卷线的角度及卷绕时的张力调整到最佳,且可减轻卷线时对线材造成的负荷,因此,适于卷线零件用芯体的用途。尤其适合低背型的卷线电感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