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成型方法

申请号 CN201380069660.9 申请日 2013-12-26 公开(公告)号 CN104918726B 公开(公告)日 2016-08-24
申请人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发明人 山形光晴; 山本修治; 和田康裕;
摘要 一种 冲压 成型方法,冲压成型装置(1a)持续第一工序、第二工序以及第三工序;第一工序为,通过成型用冲头(11)将平板状的被加工材料向冲模(14)内压入而将其成型为杯状被加工材料(B);第二工序为,使杯状被加工材料(B)相对移动至按压部件(12)与杯纵壁部(B1)的端部抵接且在杯底部(B2)与成型用冲头(11)之间形成间隙(S2)的 位置 ;第三工序为,通过使反向冲头(13)接近成型用冲头(11),由此将杯底部(B2)朝成型用冲头(11)侧压入并通过成型用冲头(11)和反向冲头(13)进行夹压,使杯纵壁部(B1)的材料向杯肩部(B3)流入而使杯肩部(B3)增厚。
权利要求

1.一种冲压成型方法,使用冲压模具对平板状的被加工材料进行冲压成型,上述冲压模具具有各自的中心轴配置在同轴上的成型用冲头、沿着上述成型用冲头的外周配置的按压部件、在上述中心轴方向上与上述成型用冲头对置配置的反向冲头、以及冲模,该冲模为,在插通孔部内配置上述反向冲头并且上述成型用冲头所插入的上述插通孔部的一端侧内壁面成为冲模肩部,上述冲压成型方法的特征在于,
依次进行第一工序、第二工序以及第三工序,
上述第一工序为,使上述成型用冲头相对于上述冲模相对移动而插入到上述插通孔部内,由此经由上述冲模肩部将上述平板状的被加工材料向上述插通孔部内压入,将上述被加工材料成型为具有杯纵壁部、杯底部、以及将上述杯纵壁部与上述杯底部相连的杯肩部的杯状被加工材料,
上述第二工序为,使上述杯状被加工材料相对于上述成型用冲头相对移动至上述按压部件与上述杯纵壁部的杯开口部侧端部抵接且在上述杯底部与上述成型用冲头之间形成间隙的位置
上述第三工序为,在通过上述成型用冲头和上述冲模对上述杯纵壁部的板厚方向的变形进行限制、且通过上述按压部件使上述杯纵壁部相对于上述成型用冲头的相对位置固定的状态下,使上述反向冲头接近上述成型用冲头,由此将上述杯底部朝上述成型用冲头侧压入并通过上述成型用冲头和上述反向冲头进行夹压,使上述杯纵壁部的材料向上述杯肩部流入而使上述杯肩部增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按压部件是圆筒状的防皱冲头,该防皱冲头为,与上述中心轴正交的径向上的内周面沿着上述成型用冲头的外周面,上述径向上的外周面沿着上述冲模的插通孔部的内周面,
在上述第三工序中,在通过插入到上述成型用冲头与上述冲模之间的上述按压部件使上述杯纵壁部相对于上述成型用冲头的相对位置固定、且通过上述成型用冲头和上述冲模对上述杯纵壁部的杯开口部侧的板厚方向的变形进行限制的状态下,通过上述成型用冲头和上述反向冲头对上述杯底部进行夹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工序中,使上述成型用冲头向沿着上述中心轴的第一方向移动,将上述成型用冲头向上述冲模内插入而将上述被加工材料成型为上述杯状被加工材料,在上述第二工序中,使上述成型用冲头向与上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后退并且使上述反向冲头向上述第二方向移动,而使上述杯纵壁部与比上述冲模更靠上述第二方向的上述按压部件抵接,由此使上述杯状被加工材料相对移动至在上述杯底部与上述成型用冲头之间形成上述间隙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压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按压部件的外径大于上述冲模肩部的外径。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冲压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三工序中,从在上述杯纵壁部中存在位于上述冲模肩部与上述成型用冲头之间的部分且是板厚方向的变形未被限制的部分的状态、通过上述按压部件使上述杯纵壁部相对于上述成型用冲头的相对位置固定的状态、且在上述杯底部与上述成型用冲头之间存在上述间隙的状态起,使上述反向冲头向上述第二方向移动,并且对上述反向冲头的载荷负载进行监视,
在上述载荷负载达到规定值时,使上述反向冲头向上述第二方向的移动停止,由此抑制材料向上述杯纵壁部的位于上述冲模肩部与上述成型用冲头之间的部分流入。

说明书全文

冲压成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压成型方法,将平板状的被加工材料成型为杯状。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车辆的传动装置等所使用的部件,已知有具有杯纵壁部和杯底壁部的杯形状的轴对称部件。当为了得到杯形状的轴对称部件而使用普通的拉深成型时,与拉深冲头的肩圆部抵接的杯肩部会减薄。作为公开有对该情况进行改善或者避免的技术的文献,已知有以下的专利文献1、2。
[0003] 在专利文献1中,首先,通过拉深加工用的装置进行拉深加工,将被加工材料成型为杯状。其次,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整形加工用的装置对杯状被加工材料的杯底部进行整形加工,从杯底部朝由于拉深成型而减薄了的杯肩部进行材料转移,使杯肩部增厚。
[0004] 在专利文献2中,将冲头插入到杯状被加工材料内,通过该冲头来限制杯纵壁部的内壁面。接着,在专利文献2中,通过辊从杯开口部侧朝向杯底部侧对杯纵壁部的外壁面进行减薄加工,由此使杯肩部增厚。
[0005] 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41662号公报
[0008]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899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0]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在使杯肩部增厚时对杯底部进行整形加工,因此存在杯底部的一部分减薄而杯底部变得不平坦这种问题。在专利文献2中,通过对杯纵壁部进行减薄加工来使杯肩部增厚,因此存在杯纵壁部减薄这种问题。
[0011]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压成型方法,在将平板状的被加工材料成型为杯状时,同时实现抑制杯肩部的减薄、抑制杯纵壁部的减薄、以及杯底部的平坦化。
[0012]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3] (1)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冲压成型方法为,使用冲压模具对平板状的被加工材料进行冲压成型,上述冲压模具具有各自的中心轴配置在同轴上的成型用冲头、沿着上述成型用冲头的外周配置的按压部件、在上述中心轴方向上与上述成型用冲头对置配置的反向冲头、以及冲模,该冲模为,在插通孔部内配置上述反向冲头并且上述成型用冲头所插入的上述插通孔部的一端侧内壁面成为冲模肩部,上述冲压成型方法的特征在于,依次进行第一工序、第二工序以及第三工序,上述第一工序为,使上述成型用冲头相对于上述冲模相对移动而插入到上述插通孔部内,由此经由上述冲模肩部将上述平板状的被加工材料向上述插通孔部内压入,将上述被加工材料成型为具有杯纵壁部、杯底部、以及将上述杯纵壁部与上述杯底部相连的杯肩部的杯状被加工材料,上述第二工序为,使上述杯状被加工材料相对于上述成型用冲头相对移动至上述按压部件与上述杯纵壁部的杯开口部侧端部抵接且在上述杯底部与上述成型用冲头之间形成间隙的位置,上述第三工序为,在通过上述成型用冲头和上述冲模对上述杯纵壁部的板厚方向的变形进行限制、且通过上述按压部件使上述杯纵壁部相对于上述成型用冲头的相对位置固定的状态下,使上述反向冲头接近上述成型用冲头,由此将上述杯底部朝上述成型用冲头侧压入并通过上述成型用冲头和上述反向冲头进行夹压,使上述杯纵壁部的材料向上述杯肩部流入而使上述杯肩部增厚。
[0014] (2)在上述(1)的冲压成型方法中也可以为,上述按压部件是圆筒状的防皱冲头,该防皱冲头为,与上述中心轴正交的径向上的内周面沿着上述成型用冲头的外周面,上述径向上的外周面沿着上述冲模的插通孔部的内周面,在上述第三工序中,在通过插入到上述成型用冲头与上述冲模之间的上述按压部件使上述杯纵壁部相对于上述成型用冲头的相对位置固定、且通过上述成型用冲头和上述冲模对上述杯纵壁部的杯开口部侧的板厚方向的变形进行限制的状态下,通过上述成型用冲头和上述反向冲头对上述杯 底部进行夹压。
[0015] 如此,作为按压部件,使用能够在成型用冲头与冲模之间相对移动的防皱冲头,因此能够在通过防皱冲头对处于插通孔部的里侧的杯状被加工材料的杯开口部侧端部进行按压的状态下,即在通过成型用冲头和冲模对杯纵壁部的杯开口部侧的板厚方向的变形进行限制的状态下,对杯底部进行夹压。因此,通过对杯底部进行夹压,能够使材料可靠地向杯肩部流入。
[0016] (3)在上述(1)的冲压成型方法中也可以为,在上述第一工序中,使上述成型用冲头向沿着上述中心轴的第一方向移动,将上述成型用冲头向上述冲模内插入而将上述被加工材料成型为上述杯状被加工材料,在上述第二工序中,使上述成型用冲头向与上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后退并且使上述反向冲头向上述第二方向移动,而使上述杯纵壁部与比上述冲模更靠上述第二方向的上述按压部件抵接,由此使上述杯状被加工材料相对移动至在上述杯底部与上述成型用冲头之间形成上述间隙的位置。
[0017] 在杯状被加工材料成型后,使按压部件在成型用冲头与冲模之间相对移动,由此使杯状被加工材料相对移动至在杯底部与成型用冲头之间形成间隙的位置,在该情况下,需要根据成型对象的杯状被加工材料的厚度(成型用冲头与冲模之间的间隙)来准备按压部件。与这种构成相比,根据(3)的构成,为了使杯状被加工材料相对移动至在杯底部与成型用冲头之间形成间隙的位置,无需将按压部件插入到成型用冲头与冲模之间。因此,在(3)的构成中,能够与成型对象的杯状被加工材料的厚度无关地使用相同的按压部件来进行成型,能够提高通用性。
[0018] (4)在上述(3)的冲压成型方法中也可以为,上述按压部件的外径大于上述冲模肩部的外径。如此,能够在使按压部件的与冲模对置的对置面与冲模抵接的状态下进行成型,能够容易地进行模具的动作控制。
[0019] (5)在上述(3)或者(4)的冲压成型方法中也可以为,在上述第三工序中,从在上述杯纵壁部中存在位于上述冲模肩部与上述成型用冲头之间的部分且是板厚方向的变形未被限制的部分的状态、且在上述杯底部与上述成型用冲头之间存在上述间隙的状态起,使上述反向冲头向上述第二方向移动并且对上述反向冲头的载荷负载进行监视,在上述载荷负载达到规定值时,使上述反向冲头向上述第二方向的移动停止,由此抑制材料向上述杯纵壁 部的位于上述冲模肩部与上述成型用冲头之间的部分流入。
[0020] 发明的效果
[0021]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冲压成型方法,在将板状的被加工材料成型为杯状时,同时实现抑制杯肩部的减薄、抑制杯纵壁部的减薄、以及杯底部的平坦化。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型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0023] 图2是表示冲压成型装置的成型状况的一例的图。
[0024] 图3是表示冲压成型装置的成型状况的一例的图。
[0025] 图4是表示冲压成型装置的成型状况的一例的图。
[0026] 图5是表示冲压成型装置的成型完成状况的一例的图。
[0027] 图6是表示在成型为杯状时产生的杯底部的褶皱的图。
[0028]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型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0029] 图8是表示冲压成型装置的成型状况的一例的图。
[0030] 图9是表示冲压成型装置的成型状况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2] (第一实施方式)
[0033]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型装置的概要构成图。冲压成型装置1a的侧截面呈轴对称,图1以及之后所示的图2~图9表示从冲压成型装置1a或者1b的中心轴10起的单侧部分。
[0034] 冲压成型装置1a首先将圆板状(平板状)被加工材料A成型为杯状。将成型为杯状的部件记载为杯状被加工材料B。其次,进行对在成型为杯状时减薄了的杯状被加工材料B的杯肩部B3进行增厚处理的冲压成型。冲压成型装置1a使用具有成型用冲头11、防皱冲头12(按压部件)、反向冲头13以及冲模14的冲压模具来进行该冲压成型。冲压成型装置1a为,不将杯状被加工材料B从冲压成型装置1a拆卸,而连续地进行从圆板状被加工材料A成型杯状被加工材料B的工序、以及对所成型的杯状被加工材料B的杯肩部B3进行 增厚处理的冲压成型。这些成型用冲头11、防皱冲头12、反向冲头13以及冲模14相对于中心轴10呈轴对称地配置(即配置在同轴上),能够分别独立地向上移动以及向下移动。另外,例如也可以为,使冲模14固定,使成型用冲头11、防皱冲头12以及反向冲头13相对于冲模14相对地移动。通过这种构成,也能够进行与使成型用冲头11、防皱冲头12、反向冲头13以及冲模14独立地向上移动以及向下移动的情况相同的冲压成型。
[0035] 成型用冲头11为圆柱状,与反向冲头13对置的前端面111成为与中心轴10的正交方向平行的平面。成型用冲头11的前端角部成为圆角状的冲头肩部113。冲头肩部113将前端面111的周缘部与成型用冲头11的外周面112的下端部相连。
[0036] 防皱冲头12为圆筒状,沿着成型用冲头11的外周面112配置。在防皱冲头12中,与中心轴10正交的径向上的内周面121沿着成型用冲头11的外周面112,径向上的外周面122沿着后述的冲模14的插通孔部141的内周面143。防皱冲头12的壁厚部的厚度成为如下厚度:在圆板状被加工材料A的成型时,能够插入到冲模14与插入于冲模14内的成型用冲头11之间的厚度。
[0037] 反向冲头13为圆柱状,被配置为其前端面131在中心轴10方向上与成型用冲头11的前端面111对置。在反向冲头13中,与成型用冲头11的前端面111对置的前端面131,成为与中心轴10的正交方向平行的平面。
[0038] 在圆板状被加工材料A的成型开始时,冲模14的上端面144位于比成型用冲头11的前端面111更靠下方的位置。冲模14为圆环状,具有沿轴向延伸的插通孔部141。在插通孔部141内配置反向冲头13。在圆板状被加工材料A的成型时,在插通孔部141内插入成型用冲头
11以及防皱冲头12。在成型时供成型用冲头11插入的插通孔部141的一端侧内壁面(前端侧内壁面)上,形成有随着朝向上侧而扩开的圆角状的冲模肩部142。
[0039] 冲模肩部142将插通孔部141的内周面143与上端面144相连。上端面144为,沿中心轴10方向观察为圆环状,并成为与中心轴10的正交方向平行的平面。上端面144的内径小于圆板状被加工材料A的外径。由此,在圆板状被加工材料A的成型开始时,上端面144作为对圆板状被加工材料A的外缘部进行支承的支承面起作用。径向上的成型用冲头11的外周面112与冲模14的内周面143之间的距离S1,成为与圆板状被加工材料A的厚度相同(包含误 差)的大小。
[0040] 以下,对冲压成型装置1a的成型动作(冲压成型方法)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首先,在冲模14的上端面144上设置圆板状被加工材料A。冲压成型装置1a使成型用冲头11向下移动而插入到插通孔部141内,由此经由冲模肩部142将圆板状被加工材料A朝插通孔部141内压入。由此,如图2所示,冲压成型装置1a将圆板状被加工材料A成型为具有杯纵壁部B1、杯底部B2、以及将杯纵壁部B1和杯底部B2相连的杯肩部B3的有底筒状的杯状被加工材料B(第一工序)。此外,杯状被加工材料B形成有杯开口部B111。此时,与圆板状被加工材料A的壁厚相比,杯肩部B3减薄。此外,防皱冲头12不向下移动,维持与杯状被加工材料B分离的初始位置。
[0041] 接着,如图3所示,冲压成型装置1a在将成型用冲头11的位置维持在第一工序的位置(图2所示的位置)的状态下,使防皱冲头12向下移动。然后,冲压成型装置1a使防皱冲头12与杯纵壁部B1的杯开口部B111侧的端部B11(以下,记载为杯开口部侧端部B11)抵接,并且通过防皱冲头12将杯状被加工材料B朝成型用冲头11的下方压出。由此,冲压成型装置1a使杯状被加工材料B移动至在杯底部B2与成型用冲头11之间形成规定大小的间隙S2的位置(第二工序)。
[0042] 此时,冲压成型装置1a成为通过成型用冲头11和冲模14对杯纵壁部B1的板厚方向的变形进行限制,并通过防皱冲头12对杯纵壁部B1的向上移动进行按压的状态(通过防皱冲头12使杯纵壁部B1相对于成型用冲头11的相对位置固定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如图4所示,冲压成型装置1a使反向冲头13向上移动而接近成型用冲头11。由此,冲压成型装置1a将杯底部B2朝成型用冲头11侧压入,并通过成型用冲头11和反向冲头13进行夹压(第三工序)。
[0043] 此时,在由冲模14的内周面143以及反向冲头13的前端面131形成的角部15与成型用冲头11的冲头肩部113之间,形成有圆周状的空间V1。该圆周状的空间V1大于成型前的杯肩部B3的大小。因此,如图5所示,冲压成型装置1a在通过防皱冲头12对杯纵壁部B1的向上移动进行限制的状态下,将杯底部B2朝成型用冲头11侧压入,由此使杯肩部B3的附近部分的材料朝上述空间V1内迅速地流动(促进材料流动)。由此,杯肩部B3容易增厚。另一 方面,杯纵壁部B1中、未进行材料流动的杯开口部B111侧的部分的板厚被维持。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会使杯纵壁部B1减薄,因此能够在防止杯纵壁部B1减薄的同时使杯肩部B3增厚。
[0044] 此外,在第一工序中在将圆板状被加工材料A向杯状被加工材料B进行成型时,如图6所示,有时在杯底部B2产生褶皱等凹凸,杯底部B2的平坦度在不妨碍杯状被加工材料B的实用的范围内产生损失。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成型用冲头11的平坦的前端面111和反向冲头13的平坦的前端面131来夹压杯底部B2,因此即便在上述那种情况下,也能够使杯底部B2平坦,能够对杯状被加工材料B进行形状矫正。
[0045] 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通过成型用冲头11将圆板状被加工材料A朝冲模14内压入,由此将圆板状被加工材料A成型为杯状被加工材料B。之后,将防皱冲头12插入到成型用冲头11与冲模14之间而将杯状被加工材料B从成型用冲头11压出,由此使杯状被加工材料B移动至在其与成型用冲头11之间形成间隙S2的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上述连续的2个动作使杯状被加工材料B移动至在其与成型用冲头11之间形成间隙S2的位置,能够抑制工时数。
[0046]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按压部件而使用壁厚较薄的防皱冲头12,因此能够将防皱冲头12插入到成型用冲头11与冲模14之间。因此,能够在通过防皱冲头12对处于插通孔部141的里侧的杯状被加工材料B的杯开口部侧端部B11进行按压的状态、即通过成型用冲头
11和冲模14对处于插通孔部141的里侧的杯状被加工材料B的杯纵壁部B1的杯开口部B111侧的板厚方向的变形进行限制的状态下,对杯底部B2进行夹压。因此,通过夹压杯底部B2,能够使材料可靠地向杯肩部B3流入。此外,杯纵壁部B1被维持为由成型用冲头11和冲模14夹持的状态,因此在杯纵壁部B1中的杯开口部B111侧的部分不会产生例如压曲等变形。
[0047] (第二实施方式)
[0048]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型装置1b的概要构成图。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构成,赋予相同符号而表示。
[0049]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对杯纵壁部B1进行按压的按压部件,使用基台16。基台16为圆筒状,沿着成型用冲头11的外周配置。基台16的下端面成 为环状按压面161。环状按压面161的外径大于冲模肩部142的外径,环状按压面161在中心轴10方向上与冲模14对置。即,基台16无法进入到成型用冲头11与冲模14之间。
[0050]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型装置1b的成型动作进行简要说明。如图8所示,冲压成型装置1b通过成型用冲头11将圆板状被加工材料A朝冲模14的插通孔部141内压入,将圆板状被加工材料A成型为杯状被加工材料B(第一工序)。
[0051] 接着,冲压成型装置1b使基台16向下移动至环状按压面161与冲模14的上端面144相接触的位置。然后,如图9所示,冲压成型装置1b使成型用冲头11向上移动,并且使反向冲头13向上移动而通过反向冲头13将杯状被加工材料B抬起,使杯纵壁部B1与基台16抵接。此时,冲压成型装置1b使成型用冲头11向上移动至在其与杯底部B2之间形成规定大小的间隙S2的位置(第二工序)。
[0052] 换言之,冲压成型装置1b在第一工序中使成型用冲头11向沿着中心轴10的第一方向即下方移动,将成型用冲头11插入到冲模14内而将圆板状被加工材料A成型为杯状被加工材料B。之后,冲压成型装置1b在第二工序中使成型用冲头11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即上方后退,并且使反向冲头13向上方移动而使杯纵壁部B1与比冲模14更处于上方的按压部件16抵接。由此,冲压成型装置1b使杯状被加工材料B移动至在杯底部B2与成型用冲头11之间形成间隙S2的位置。
[0053] 从该状态起,冲压成型装置1b使反向冲头13进一步向上移动,将杯底部B2朝成型用冲头11侧压入并通过成型用冲头11和反向冲头13进行夹压。由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使杯纵壁部B1的材料向杯肩部B3流入,使杯肩部B3增厚(第三工序)。
[0054] 另外,判明如下情况:当从图9的状态起将杯底部B2朝成型用冲头11侧压入,并在杯肩部B3的增厚完成之后进一步将杯底部B2朝成型用冲头11侧压入时,与杯肩部B3的增厚时的载荷负载相比,反向冲头13的载荷负载增加。并且,判明如下情况:此时,杯状被加工材料B的材料朝杯纵壁部B1中的位于空间V2内的部分流入。此处,空间V2是指由成型用冲头11的外周面112和基台16的环状按压面161形成的角部17与冲模肩部142之间的空 间。
[0055] 即,当从在杯底部B2与成型用冲头11之间存在间隙S2的状态起使反向冲头13向上移动时,首先,材料朝杯肩部B3流入。并且,判明如下情况:当在杯肩部B3的增厚完成之后进一步将杯底部B2朝成型用冲头11侧压入时,杯纵壁部B1中板厚方向的变形未被限制的基台16侧的部分(杯纵壁部B1中的位于冲模肩部142与成型用冲头11之间的部分)压曲。
[0056] 因此,在从在杯底部B2与成型用冲头11之间存在间隙S2的状态起使反向冲头13向上移动时,对反向冲头13的载荷负载进行监视,在载荷负载达到规定值时使反向冲头13的向上移动停止。由此,能够避免杯纵壁部B1中的板厚方向的变形未被限制的基台16侧的部分压曲。此外,还能够通过反向冲头13的移动量来规定杯肩部B3的增厚完成。
[0057] 另外,作为使反向冲头13的向上移动停止的阈值的上述载荷负载(规定值)、以及反向冲头13的移动量(规定值)的确定方法如以下所述。首先,在杯状被加工材料B的成型前,使反向冲头13向上移动而通过其和成型用冲头11对与该杯状被加工材料B为相同规格的杯状被加工材料B的杯底部B2进行夹压,并且此时对反向冲头13的载荷负载进行监视。
[0058] 接着,在反向冲头13的载荷负载的测定结果中,确定反向冲头13的载荷负载显著减少的点、即杯纵壁部B1中的板厚方向的变形未被限制的基台16侧的部分(位于冲模肩部142与成型用冲头11之间的部分)开始压曲的点。然后,确定该点的载荷负载、以及该点的反向冲头13的移动量(从在通过按压部件按压杯开口部侧端部B11的状态下使反向冲头13开始向上移动的位置起到该点的反向冲头13的位置为止的反向冲头13的移动量),作为使反向冲头13的向上移动停止的各阈值。
[0059]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圆板状被加工材料A成型为杯状被加工材料B时,也能够同时实现抑制杯肩部B3的减薄、抑制杯纵壁部B1的减薄、以及杯底部B2的平坦化。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无需将作为按压部件的基台16插入到成型用冲头11与冲模14之间,因此能够与成型对象的被加工材料A的厚度无关地使用同一基台16来进行成型,能够提高通用性。
[0060] (变形例)
[0061] 在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工具的上下颠倒,即可以将反向冲 头13和冲模14配置在上侧,将成型用冲头11、防皱冲头12以及基台16配置在下侧。
[0062]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工序中,冲压成型装置1a也可以代替上述构成,而使冲模14向上移动,使成型用冲头11相对于冲模14相对移动而插入到插通孔部141内,由此将圆板状被加工材料A朝插通孔部141内压入,将平圆板状被加工材料A成型为杯状被加工材料B。
[0063]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工序中,冲压成型装置1a也可以代替上述构成,而在使防皱冲头12与杯纵壁部B1的杯开口部侧端部B11抵接并且通过反向冲头13支承了杯底部B2之后,使成型用冲头11向上移动,由此使杯状被加工材料B移动至在杯底部B2与成型用冲头11之间形成间隙S2的位置。
[0064]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工序中,冲压成型装置1a也可以代替上述构成,而在通过反向冲头13支承了杯底部B2的状态下,使成型用冲头11以及防皱冲头12在维持了相互的相对位置的状态下一起向下移动,由此通过成型用冲头11以及反向冲头13对杯底部B2进行夹压。
[0065]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有时杯纵壁部B1比中心轴10方向上的冲模肩部142的长度更长。即,有时能够通过位于冲模14的上端面144的上方的基台16来按压杯纵壁部B1。在该情况下,在第三工序中,冲压成型装置1b也可以代替上述构成,而在通过反向冲头13支承了杯底部B2的状态下,使成型用冲头11以及基台16在维持了相互的相对位置的状态下一起向下移动,由此通过成型用冲头11以及反向冲头13对杯底部B2进行夹压。
[0066]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只不过是表示实施本发明时的具体化的例子。本发明不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而限定地解释技术范围。即,本发明能够不脱离其技术思想或者其主要特征地以各种形式来加以实施。
[0067]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068] 本发明是对于将平板状的被加工材料成型为杯状的冲压成型方法有效的技术。并且,根据本发明,在将板状的被加工材料成型为杯状时,能够同时实现抑制杯肩部的减薄、抑制杯纵壁部的减薄、以及杯底部的平坦化。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