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型多传动比传动装置

申请号 CN200780043958.7 申请日 2007-09-07 公开(公告)号 CN101595328A 公开(公告)日 2009-12-02
申请人 安东诺夫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R·安东诺夫;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紧凑型多 传动比 传动装置。根据本发明,三个行星 齿轮 组(TP1,TP2,TP3)使用选择性联接装置(B1,B2,B3,BR,C4,C5,C6),各提供局部 直接驱动 和至少一个其它的传动比。所述 行星齿轮组 属于上游旋转部件(2)和下游旋转部件(4)之间的三个不同的功率路径(8a,8b和8c)。上游齿轮传输部件(TR1,TR2)可操作地安装在上游旋转部件(2)和两个“下游”行星齿轮组(TP1,TP2)之间。下游 齿轮传动 元件(TR3)可操作地安装在第三“上游”行星齿轮组(TP3)和下游旋转部件(4)之间。上游行星齿轮组(TP3)绕上游旋转部件(2)的轴线(A2)安装。本发明还涉及使用相同结构制造结构紧凑、经济的传动装置,其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能以及良好的传动比切换,使得能够不中断功率传输而切换传动比。
权利要求

1.一种多传动比传动装置,包括:
-机箱(1);
-上游旋转部件(2)和下游旋转部件(4);
-下游行星齿轮组(TP1;TP2)和上游行星齿轮组(TP3),它们非 共轴且属于上游旋转部件和下游旋转部件之间的两条不同的功率路 径(8a;8b和8c);
-置于上游旋转部件(2)和下游行星齿轮组(TP1,TP2)之间的上游 啮合传输部(TR1,TR2);
-置于上游行星齿轮组(TP3)和下游旋转部件(4)之间的下游啮合 传输部(TR3);
-使得各行星齿轮组选择性地以局部直接驱动或者以至少其中 一个不同的传动比运行的选择性联接装置(B1到B3,BR,C4到C6);
其特征在于,上游行星齿轮组(TP3)绕上游旋转部件(2)的轴(A2) 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其中一个传 输部(TR1,TR2)轴向地置于至少一个行星齿轮组(TP1,TP2,TP3)和上游 部件(2)的末端(5)之间,所述末端用于该上游部件到动源(6)的机械 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传输部 布置在垂直于该上游旋转部件的轴线(A2)的两个平面中,并且两个行 星齿轮组空间上容纳在这两个平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 上游传输部(TR2)包括与上游旋转部件(2)结合为一体的齿轮(T22),下 游行星齿轮组(TP1;TP2)绕中间轴(31;3)的轴线(A31;A3)安装,并且下 游传输部(TR3)包括绕上游旋转部件的轴线(A2)安装的齿轮(T23),该 齿轮(T23)优选地通过链(T62)或中间小齿轮连接到与下游旋转部件(4) 结合为一体的齿轮(T53)上。
5.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 游传输部(TR2)包括旋转地与上游旋转部件(2)结合为一体的驱动齿轮 (T22),下游行星齿轮组(TP1;TP2)绕中间轴(31;3)的轴线(A31;A3)安 装,并且下游传输部(TR3)包括旋转地与中间轴(31;3)结合为一体的 受动齿轮(T33)。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与 绕其中一个轴(2)安装的行星齿轮组(TP3)相关联的传输部(TR3)的齿轮 (T33),其旋转地与其中一个轴(3)结合为一体,同时被固定到旋转地与 该轴(3)结合为一体的行星齿轮组(TP2)的部件(S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组 部件(S2)是行星架(PS2),其行星齿轮(121)轴向地安装在一方面与所述 另一个轴(3)的连接、另一方面传输部(TR3)的所述齿轮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行星架(PS2)由 传输部(TR3)的所述齿轮(T33)形成,该齿轮通过柱状物(73)固定在所述 另一个轴(3)的凸缘(72)上,柱状物(73)周向地与支承行星齿轮(121)的 轴颈(74)交错。
9.根据权利要求1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 装置在上游旋转部件(2)和下游旋转部件(4)之间包括附加的功率路 径,该功率路径包括轴向地与两个行星齿轮组中的一个行星齿轮组对 齐的附加行星齿轮组(TP1),两个行星齿轮组是下游行星齿轮组(TP2) 和相应的上游行星齿轮组(TP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行星齿轮组(TP1, TP2,TP3)轴向地安装在与两个对齐的行星齿轮组(TP1,TP2)相关联 的啮合传输部(TR1,TR2),以及与第三齿轮组(TP3)相关联的传输部 (TR3)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到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游行 星齿轮组是第一下游行星齿轮组,该装置在上游旋转部件(2)和下游旋 转部件(4)之间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功率路径(8c),该功率路径包括第二 下游行星齿轮组(TP2),该第二下游行星齿轮组具有不同于第一下游行 星齿轮组(TP1)和上游行星齿轮组(TP3)的轴线(A31,A2)的轴线(A32), 第二下游行星齿轮组(TP2)可操作地与限定在上游旋转部件(2)和下游 旋转部件(4)之间的第二上游啮合传输部(TR2)串联安装,当第二下游 行星齿轮组(TP2)处于局部直接驱动状态时,产生的传动比不同于当两 个上述啮合传输部(TR1,TR3)各自的行星齿轮组(TP1,TP3)处于局部直 接驱动状态时由这两个啮合传输部(TR1,TR3)所产生的每个传动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下游行星 齿轮组绕第一中间轴(31)的轴线(A31)安装,第二下游行星齿轮组(TP2) 绕第二中间轴(32)的轴线(A32)安装,该第一下游行星齿轮组和第二下 游行星齿轮组至少间接地分别连接到第一中间轴和第二中间轴上,该 第一中间轴和第二中间轴通过啮合装置(PA1,PA2)连接到下游旋转部 件(4)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中间轴(31) 和第二中间轴(32)各包括沿中间轴(31,32)各自的轴线(A31,A32)安装 的小齿轮(PA1,PA2),这些小齿轮与下游旋转部件(4)上的单独的齿轮 (CDiff)啮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1到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下游传输部(TR1)和第二下游传输部(TR2)在上游旋转部件(2)上 包括公共的齿轮(T21,T22),该公共的齿轮与各沿第一下游行星齿轮 组和第二下游行星齿轮组(TP1,TP3)的各自的轴线(A31,A32)安装的 两个受动小齿轮(T31,T32)啮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公共的齿轮 包括具有不同直径的两套齿,每套齿各与相应的受动小齿轮(T31,T32) 啮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1到1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二下游传输部(TR2)和第一下游传输部(TR1)以及上游传输部(TR3) 中的一个传输部布置在垂直于上游旋转部件的轴线(A2)的两个平面 中,而第二上游行星齿轮组(TP2)空间上容纳在这两个平面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9-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三 个行星齿轮组包括:
-行星齿轮组(TP1),优选地为下游齿轮组,其输入(E1)连接到 太阳轮(112)上,而其输出(S1)连接到行星架(PS1)上,此齿轮组能够进 行局部直接驱动以产生第六传动比,以及通过定齿圈(113)而产生减 传动比从而产生第二传动比;
-另一个行星齿轮组(TP2),优选地为下游齿轮组,其输入(E2) 连接到齿圈(123)上,而其输出(S2)连接到行星架(PS2)上,此齿轮组能 够进行局部直接驱动以产生第五传动比,以及通过锁定太阳轮(122) 而产生减传动比从而产生第三传动比;以及
-又一个优选为上游的行星齿轮组(TP3),其输入(E3)连接到太 阳轮(142)上,而其输出(S3)连接到行星架(PS4)上,此又一个齿轮组能 够进行局部直接驱动以产生第四传动比,以及通过锁定齿圈(143)而产 生减传动比从而产生第一传动比;
传动比从第一到第六逐渐增长。
18.根据权利要求1到1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一个行星齿轮组(TP3)包括具有公共输入(E3)和公共输出(S3)的至 少两个周转齿轮系。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这些周转齿轮 系的第一周转齿轮系具(131到133)有行星架(PS3),该行星架(PS3)相 对于公共输入(E3)和公共输出(S3)自由,并且能够通过其中一个选择 性联接装置(BR)相对于机箱而固定,从而产生倒挡;这些周转齿轮系 的第二周转齿轮系(141到143)具有行星架(PS4),该行星架(PS4)持续 地连接到所述公共输入和输出中的一个(S3)上;所述其中一个行星齿 轮组能够在该倒挡之外产生两个前向传动比,每个前向传动比都通过 促动相应的选择性联接装置(BR1,C4)而产生。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中一个 行星齿轮组为上游行星齿轮组(TP3),第一和第二周转齿轮系具有连接 到公共输入(E3)上并与上游旋转部件结合为一体的太阳轮(132,142), 第二周转齿轮系的行星架(PS4)持续地连接到公共输出(S3)上,并连接 到该第一周转齿轮系的齿圈(133)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到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一个行星齿轮组包括联接到输入(E3)上的太阳轮(131),连接到输 出(S3)上的齿圈(133),以及能够选择性地锁定以产生倒挡的行星架 (PS3)。
22.根据权利要求1到2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两个行星齿轮组的轴线大体上平行,并且这两个行星齿轮组大体 上垂直于它们的轴线而相互对齐。
23.根据权利要求1到2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其中一个行星齿轮组(TP1;TP2;TP3)包括周转齿轮系,该周转齿 轮系包括:
-行星架(PS1;PS4;PS3),其至少间接地持续连接到上游旋转部 件和下游旋转部件中的第一旋转部件(4)上,并能够至少间接地通过其 中一个选择性联接装置(C6;C4;C5)而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上游旋 转部件和下游旋转部件中的第二旋转部件(2)上,从而产生直接局部驱 动;
-太阳轮(112;122;142)和齿圈(113;123;143),其中一个(112; 123;142)持续地连接到所述第二旋转部件上(2);而其中另一个(113; 122;143)可以通过其中一个选择性联接装置(B2;BR1;B3)而选择性 地连接到机箱(1)上。
24.根据权利要求1到2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传动比通过闭合行星齿轮组(TP1,TP2,TP3)的其中一个行星齿轮 组的单独的选择性联接装置,并打开该传动装置的另一个选择性联接 装置或使其保持打开状态而产生。
25.根据权利要求1到2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选择性联接装置(B1到B3,C4到C6,BR)为渐进型,并能够确保车辆 发动机旋转速度和车辆速度之间的渐进适应,尤其是通过至少其中一 个选择性联接装置将车辆从静止转入运动。
26.根据权利要求1到2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行星齿轮组(TP1到TP3)和传输部(TR1到TR3)持续地啮合。
27.根据权利要求1到2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局部直接驱动(C4,C5,C6)获得的最短的传动比比通过机箱(1)和 行星齿轮组的部件之间的选择性联接装置(BR,B1,B2,B3)获得的最 长的传动比长。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多传动比传动装置,尤其涉及能够无需中断动传输 而能够改变传动比的常啮合型传动装置。本发明特别是针对自动或序 列齿变速箱。

背景技术

为了制造用于汽车的自动变速箱或序列齿,使用行星齿轮组,例 如周转齿轮系制造的变速箱是已知的。
文献EP 0 434 525描述了一种变速箱,其利用周转齿轮系或 Ravigneaux型的双行星齿轮组,以及五个联接装置(两个制动器和三个 离合器),以产生六个前进档和一个倒档。各传动比通过联合使用五个 联接装置中的两个而获得。
但当前安装于一些汽车中的此类变速箱存在一些缺陷。同样,两 个连接装置的联合促动需要对它们的控制同步。其难以“跳挡(sauter un rapport)”,即从一个挡位转换到另一个并不直接位于其下或直接 位于其上的挡位。该装置最经常地是与上游的离合器或变换器串联使 用,以使得汽车能够从静止状态逐步地开始运动。
文献WO 2005/050060描述了一种具有五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挡的 传动装置,其包括沿两条平行的中间轴安装的两个行星齿轮组。在输 入轴上,一个单独的驱动传动小齿轮和两个受动传动小齿轮啮合,两 个受动传动小齿轮各位于其中一条中间轴上,且各驱动一个行星齿轮 组的输入部件。
各行星齿轮组包括产生局部直接驱动的离合器,以及两个周转齿 轮系,各周转齿轮系通过使用各自的制动器将其元件中的一个定而 提供传动比。其中一个行星齿轮组的两个周转齿轮系在太阳轮和齿圈 之间各包括至少一个两个行星齿轮的级联。就是说,其中一个行星齿 轮与齿圈啮合,另一个行星齿轮与太阳轮啮合,并且这两个行星齿轮 相互啮合。该行星齿轮组的其中一个齿轮是逆转齿轮。因此实现了和 中间轴的数目相同的局部直接驱动,且除了两个齿轮之外,对于每个 齿轮均需要一个周转齿轮系,换句话说,对全部六个齿轮(五个前进齿 轮和一个逆转齿轮)需要四个周转齿轮系。
对于局部直接驱动之外的每个齿轮,功率由一个周转齿轮系和两 个啮合传输部传递。这类装置也具有一些缺点。尤其是由于两个行星 齿轮组各安装在一条中间轴上,这样使得该装置的空间要求较大。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或者增强现有技术的优点,尤 其是通过与当前已知的传动装置相比改善其容量和性能。
本发明尤其试图达成以下目标中的至少一项:
-限制或降低装置的尺寸,或使其适于其环境,
-获得更多的传动比数,
-在要制造的齿轮的选择方面获得更好的设计灵活性,
-使传动比的选择简单而有效,
-改善运行可靠性和灵活性,
-改善传动效率,或
-限制或减小要制造的小齿轮或轮齿的数量。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传动比传动装置,其包括:
-机箱;
-上游旋转部件和下游旋转部件;
-下游行星齿轮组和上游行星齿轮组,它们非共轴且属于上游 旋转部件和下游旋转部件之间的两条不同的功率路径(trajet de puissance);
-置于上游旋转部件和下游行星齿轮组之间的上游啮合传输 部;
-置于上游行星齿轮组和下游旋转部件之间的下游啮合传输 部;
-选择性联接装置,其使得每个行星齿轮组以局部直接驱动选 择性地运行,或者根据至少一个不同的传动比选择性地运行;
其特征在于,第二行星齿轮组绕上游旋转部件的轴线安装。
当行星齿轮组位于相关联的啮合传输部上游时,称该行星齿轮组 为“上游的”,而该啮合传输部为“下游的”;而当行星齿轮组位于 相关联的啮合传输部下游时,称该行星齿轮组为“下游的”,而该啮 合传输部为“上游的”。
本发明尤其使得能够在限制尺寸和复杂性的同时获得大的传动 比数。实际上,两个行星齿轮组的直接驱动轻易地提供不同的传动比。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例,本发明还提供了不必提供相应数量的中间轴, 甚至如以下将看到的,根本没有任何中间轴,而产生若干局部直接驱 动的可能性。制造被简化,并且以相对少的啮合获得的有效传动比的 数量增加。小齿轮和轴的数量减少。重量、尺寸以及成本因此也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使得能够制造特别紧凑的变速箱,尤其是在沿上游 和下游旋转部件的轴的方向的长度上特别紧凑。举例而言,设计用于 250Nm的变速箱可以制造成具有小于350mm的纵向尺寸要求,与之 相比在EP 0 434 525 B1中所描述的标准变速箱的纵向尺寸要求为至 少380到390mm,而其具有的传动比数相同。
传动比可以由以1∶1的局部传动比之外的其它局部传动比运行的 行星齿轮组产生。这些传动比优选地是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称为“低” 或“短”的传动比(就是说,对于这些传动比,和那些称为“高”或“长” 的传动比相比,对于上游部件的给定速度,下游部件的速度较低)。这 对于控制是非常有利的,如以下将会看到。
关于空间布置,至少其中一个传输部可以轴向地置于至少其中一 个行星齿轮组和上游部件的连接端之间,所述连接端用于上游部件与 动力源的机械连接。
两个传输部可以布置在垂直于上游旋转部件的两个平面中,而两 个行星齿轮组可以在空间上容纳在这两个平面之间。
上游传输部可以包括与上游旋转部件结合为一体的驱动齿轮,而 下游行星齿轮组可以绕第一中间轴的轴线安装。下游行星齿轮组的输 出部件与该第一中间轴结合为一体。
根据第一实施例,下游传输部此时包括与该第一中间轴结合为一 体的受动齿轮。
根据第二实施例,下游传输部包括驱动齿轮,其与上游行星齿轮 组的输出部件结合为一体。绕上游旋转部件的轴线安装的该驱动齿轮 优选地通过中间链或中间小齿轮连接到与下游旋转部件结合为一体 的受动齿轮上。
根据第三实施例,下游行星齿轮组不再绕中间轴安装,而是绕下 游旋转部件的轴线安装,并且下游传输部包括与下游旋转部件结合成 一体的受动齿轮。此实施例不需要中间轴。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在上游旋转部件和下游旋转部件之间 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功率路径,该功率路径包括第二上游行星齿轮组或 第二下游行星齿轮组,其具有不同于以上所述两个行星齿轮组的轴 线,或者相反地具有和以上所述两个行星齿轮组之一相同的轴线。该 附加的行星齿轮组可操作地与其自身的啮合传动装置串联安装,当该 附加的行星齿轮组处于局部直接驱动状态时,在上游转动部件和下游 转动部件之间限定传动比,该传动比不同于当两个上述啮合传输部各 自的行星齿轮组处于局部直接驱动状态时由两个上述啮合传输部所 限定的那些传动比的每一个。该附加的行星齿轮组的局部直接驱动因 而提供一个新的总体传动比,其不同于通过另外两个行星齿轮组而获 得的两个其它的传动比。
下游行星齿轮组可以绕第一中间轴的轴线安装(如第一实施例和 第二实施例),并且附加的行星齿轮组可以为绕第二中间轴的轴线安装 的下游行星齿轮组,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组至少间接地分别连接到第 一和第二中间轴上,第一和第二中间轴通过啮合连接到下游旋转部件 上。尤其是,第一中间轴和第二中间轴可以各支承称为“啮合小齿轮”, 同时被连接以随之共同旋转。这两个啮合小齿轮典型地与下游旋转部 件上的单独的齿轮啮合。
分别与第一和第二下游行星齿轮组相关联的第一和第二上游传 输部可以包括在上游旋转部件上的公共齿轮,该公共齿轮与两个小齿 轮啮合,这两个小齿轮各围绕第一和第二下游行星齿轮组的各自的轴 线安装。具体地,该公共齿轮可以包括两套具有不同直径的齿,每套 齿与两个小齿轮中的相应一个小齿轮啮合。因此既可能降低垂直于轴 线的尺寸,又可能对第一和第二上游传输部之间的传动比和/或这些传 动比之间的差异进行更精确的选择。
传输部可以布置在垂直于上游旋转部件的轴线的两个平面中,而 行星齿轮组可以在空间上容纳在这两个平面之间。
这三个行星齿轮组可以包括:
-行星齿轮组,优选地为其中一个下游齿轮组,其输入连接到 太阳轮上,而其输出连接到行星架上,此齿轮组能够进行局部直接驱 动以产生第六传动比,以及通过锁定齿圈而产生减传动比从而产生第 二传动比;
-另一个行星齿轮组,优选地为上游齿轮组,其输入连接到太 阳轮上,而其输出连接到行星架上,此另一个齿轮组能够进行局部直 接驱动以产生第四传动比,并且通过锁定齿圈而产生一个减传动比从 而产生第一传动比;以及
-又一个行星齿轮组,优选地为另一个下游齿轮组,其输入连 接到太阳轮上,而其输出连接到行星架上,此齿轮组能够进行局部直 接驱动,从而产生第五传动比,以及通过锁定太阳轮而产生减传动比 从而产生第三传动比;传动比的长度从第一传动比到第六传动比增 加。
其中一个齿轮组可以包括连接到输入上的太阳轮,连接到输出上 的齿圈,以及能够被选择性地锁定以产生倒退的行星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其中一个行星齿轮组可以包括具有公 共输入和公共输出的至少两个周转齿轮系。这两个周转齿轮系然后机 械地在该行星齿轮组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并联。
在一个实施例中:这些周转齿轮系的第一周转齿轮系包括相对于 公共的输入并相对于公共的输出自由的行星架,且能够相对于机箱通 过其中一个选择性联接装置而固定,以产生倒挡,这些周转齿轮系的 第二周转齿轮系具有持续地连接到其中一个所述公共输入和公共输 出上的行星架。
除了倒挡之外,这种行星齿轮组还可以产生两个前向传动比,每 个通过促动相应的选择性联接装置而获得。优选地,所述其中一个行 星齿轮组为上游行星齿轮组,第一和第二周转齿轮系具有连接到公共 输入上的太阳轮,并与上游旋转部件结合为一体,第二周转齿轮系的 行星架持续地连接到公共输出上,并连接到该第一周转齿轮系的齿圈 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两个行星齿轮组可以彼此对齐,大约 垂直于它们的轴线,它们的轴线彼此不同且彼此平行。
优选地,对于至少其中一个行星齿轮组,与该齿轮组相关联的选 择性联接装置绕该齿轮组的轴线定中心,并且均大约距该轴线位于相 同的距离处。
至少其中一个行星齿轮组可以包括周转齿轮系,该周转齿轮系包 括:
-行星架,其至少间接地持续连接到上游旋转部件和下游旋转 部件中的第一旋转部件上,并能够至少间接地通过其中一个选择性联 接装置而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上游旋转部件和下游旋转部件中的第 二旋转部件上,从而形成直接局部驱动;
-太阳轮和齿圈,其中一个持续地联接到所述第二旋转部件上; 而其中另一个可以通过其中一个选择性联接装置而选择性地连接到 机箱上。
各传动比可以通过关闭其中一个行星齿轮组的单独的选择性联 接装置,并打开该传动装置的另一个选择性联接装置或使其保持打开 状态而产生。
选择性联接装置可以为渐进型,并能够确保车辆发动机旋转速度 和车辆速度之间的渐进适应,尤其是用于通过至少其中一个选择性联 接装置将车辆从静止转入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通过直接局部驱动获得的最短的传动 比可以比通过机箱和行星齿轮组的部件之间的选择性联接所获得的 最长的传动比更长。
附图说明
根据对非限制性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以及附图,本发明的其它特 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3和5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实施 例,它们各提供了六个传动比和一个倒挡,并包括仅以半视图显示的 三个行星齿轮组;
-图2和图4是示意性地显示根据图1的第一实施例以及分别 地根据图3的第二实施例的不同的轴的排列的端视图;以及
-图6是图5中的实施例的细节的轴向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和图2的第一实施例中和在图3和图4的第二实施例中, 根据本发明的传动装置包括由输入轴形成的上游旋转部件2。典型地, 当传动装置安装时,该上游旋转部件2持续地连接到诸如汽车发动机, 尤其是内燃机的动力源6上,中间没有插入离合器或其它的可变联接 装置诸如转换器。换句话说,轴2和发动机之间的典型联接是使得发 动机的驱动轴的任何旋转必须伴随有轴2的旋转,而轴2只有在发动 机轴不动时才静止。
在此处由输出轴形成的下游旋转部件4用于通过差动装置连接到 机动车辆驱动轮上,或者其自身形成该差动装置的输入轴。轴4和 车辆的驱动轮之间的连接典型地使得当轴4旋转时至少一个驱动轮旋 转。传动装置还包括第一轴31和第二轴32,它们分别沿第一中间轴 线A31和第二中间轴线A32延伸,这两条轴线都平行于上游旋转部件 2的轴线A2和下游旋转部件4的轴线A4,但不与它们同轴。为了图 1和图3的清楚起见,输出轴4既示出于顶部也示出于底部,而两条 中间轴线A31和A32显示在与部件2和4的轴线A2和A4相同的平 面中(即图1或图3中的平面)。实际上,如图2和图4所示,轴线A2 和A4以及两条中间轴线A31和A32位于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处。
至少当装置运行于其“低”传动比下时,该装置用于将上游部件 2的旋转速度逐步减低(即降低)到下游部件4的较低的速度,并因此 增加所传递的扭矩
三个行星齿轮组TP1,TP2和TP3分别绕中间轴线A31,A32和 轴线A2布置。
传动装置沿着图1中用箭头表示的三个功率路径8a,8b和8c将 上游旋转部件2连接到下游旋转部件4上。路径8a,8b和8c在旋转 部件2和4之间可操作地并行。各路径8a,8b或8c分别穿过三个行 星齿轮组TP1,TP2和TP3中的一个行星齿轮组。第一功率路径8a 穿过可操作地串联安装在上游旋转部件2和第一行星齿轮组TP1之间 的第一啮合传输部TR1。第二功率路径8b穿过可操作地串联安装在 上游旋转部件2和第一行星齿轮组TP2之间的第二啮合传输部TR2。 第三功率路径8c穿过可操作地串联安装在第三行星齿轮组TP3和下 游旋转部件4之间的第三啮合传输部TR3。
行星齿轮组TP1,TP2和TP3在垂直于轴线A2,A31,A32,A4的 两个平面之间大致对齐,其中一个平面包含传输部TR1和TR2,另一 个平面包含传输部TR3。各行星齿轮组TP1,TP2,TP3定位成径向 地在其它两个行星齿轮组之外,使得总体考虑该三个齿轮组的轴向尺 寸大体上和各个齿轮组的轴向尺寸相同。
传输部TR1包括与上游旋转部件2结合成一体的驱动小齿轮 T21,且该驱动小齿轮T21与绕第一中间轴线A31布置且同时与第一 行星齿轮组TP1的输入部件E1结合为一体的受动小齿轮T31啮合。 传输部TR1称为“上游的”,因为其相对于来自动力源6的能量流位 于相关联的行星齿轮组TP1的上游。行星齿轮组TP1称为“下游的”, 因为其位于传输部TR1的下游。
传输部TR12包括与上游旋转部件2结合成一体的驱动小齿轮 T22,且该驱动小齿轮T21与绕第二中间轴线A32布置且同时与第二 行星齿轮组TP2的输入部件E2结合为一体的受动小齿轮T32啮合, 但相对于中间轴32自由旋转。传输部TR2和行星齿轮组TP2因此分 别和TR1以及TP1一样是上游传输部和下游行星齿轮组。
驱动小齿轮T21和T22属于共同的齿轮,但具有不同的齿直径。 传输部TR1和TR2的传动比不同。中间轴线A31和A32通常处于距 输入轴2不同的距离处。考虑到行星齿轮组的径向尺寸,使用将与两 个受动小齿轮例如T31和T32啮合的两个整体的传动小齿轮而不是单 独的一个小齿轮使得能够使各中间轴线A31和A32尽可能靠近轴线 A2,同时提高精确地选择两个传动比值以及这两个值之间的差异的可 能性。
行星齿轮组TP1,TP2的输出部件S1,S2分别具有分别连接到 第一中间轴31或第二中间轴32上的驱动连接。典型地,如图所示, 输出部件S1与第一中间轴31结合为一体,而输出部件S2与第二中 间轴32结合为一体。各中间轴31,32分别自身旋转地与输出小齿轮 PA1或PA2结合为一体。小齿轮PA1和PA2与齿圈CDiff啮合,齿 圈CDiff与下游旋转部件4结合为一体。在此实例中,齿圈CDiff是 驱动标准差动装置的笼的齿圈,差动装置用于驱动车辆的驱动轮。
啮合传动部位TR3可操作地安装在行星齿轮组TP3的输出部件 S3和输出轴4之间。输入轴2持续的连接以与行星齿轮组TP3的输 入部件E3共同旋转。输出部件S3持续的连接以与传输部TR3的驱动 小齿轮T23共同旋转。驱动传输小齿轮T23和输出部件S3与上游部 件2共轴,同时能够以与后者不同的速度旋转。传输部TR3称为“下 游的”,因为其位于相关联的行星齿轮组TP3的下游,该行星齿轮组 TP3因而被称为“上游的”。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中所示,驱动小齿轮 T23与受动小齿轮T33啮合。受动小齿轮T33被连接以与中间轴A31 共同旋转,使得当行星齿轮组TP3活动时,驱动小齿轮T23将旋转运 动通过中间轴A31、小齿轮PA1和齿圈CDiff传输给输出轴4。在所 示的实例中,轴4通过其位于图1的左边(即位于与末端5将上游轴2 连接到动力源6上的相同侧)的末端连接到驱动轮上。结构因此被简 化。第一传输部TR1和第二传输部TR2的驱动小齿轮T21和T22轴 向地沿轴A2置于一方面行星齿轮组TP1,TP2和TP3,另一方面末 端5之间,提供上游部件2到动力源6之间的机械连接。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中所示,且对其仅就其 与图1和图2的不同之处进行描述,第三传输部TR3的受动传输小齿 轮T53与下游旋转部件4同轴,并被连接以随后者共同旋转。驱动小 齿轮T23和受动小齿轮T53是链轮。传输部TR3包括链T63,其以选 定的传动比旋转地将驱动小齿轮T23连接到受动小齿轮T53上,T53 被连接以随轴4共同旋转。在此实例中,轴4通过其位于图的右侧的 末端连接到驱动轮上,靠近传输部TR3,并远离传输部TR1和TR2。 末端5将上游轴2连接到也位于右手侧的动力源6上,因而和上一个 实例中在相同侧下游部件4与车辆的驱动轮的连接一样。第三传输部 TR3的驱动小齿轮T23因此轴向地沿轴A2置于一方面行星齿轮组 TP1,TP2和TP3,另一方面末端5之间,提供上游部件2到动力源6 之间的机械连接。
在这两个实施例中,一方面驱动小齿轮T21(假设齿轮组TP1以 直接驱动运行),T22(假设齿轮组TP2以直接驱动运行)或T23,另一 方面下游旋转部件4之间的各传动比是不同的。
更具体地,在这两个实施例中,小齿轮PA1和PA2具有相同的 直径。啮合比T21/T31和T22/T32不同。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啮合比 T23/T33不同于T21/T31和T22/T32。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图3和图4), 比值T23/T53例如通过PA1/Cdiff改变而不同于T21/T31,且例如通过 PA2/CDiff改变而不同于T22/T32。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还包括一定数量的选择性联 接装置BR,BR1,B2,B3,C4,C5,C6,它们将在后文更详细地描述。设 计是使得通过单独的其中一个选择性联接装置的促动(即置于联接状 态),并通过所有其它选择性联接装置的止动(即置于或为此未联接状 态)而产生各个传动比。通过所有选择性联接装置的止动而获得不动 (“中性”)状态,其中旋转部件2和4彼此独立。
不同的选择性联接装置在此处制造成呈湿的多碟片式压缩摩擦 机构的形式。当这些装置的促动产生移动部件与固定机箱1或任何与 后者结合为一体的构件的联接时,这些装置被称为“制动器”。当这 些装置的促动产生两个旋转部件的相互联接,使得它们彼此旋转地结 合为一体时,这些装置被称为“离合器”。与各行星齿轮组(分别是 TP1;TP2;TP3)相关联的联接装置(B2和C6;B3和C5;BR,BR1和 C4)以离所述行星齿轮组的轴线(分别是A31;A32;A2)大约相同的距 离定中心。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紧凑性被优化,并且向联接装 置供油被简化。
第一行星齿轮组TP1包括与第一中间轴线A31共轴的第一周转 轮系。第一周转轮系包括行星架PS1,在行星架上安装了偏心行星齿 轮111,这些行星齿轮111相对于行星架PS1自由地在它们自己的轴 线上旋转。行星齿轮111与中间的太阳轮112啮合,并与周边的齿圈 113啮合。后者与太阳轮112、行星架PS1以及轴线A31共轴。
中心的太阳轮112可旋转地与行星齿轮组TP1以及受动小齿轮 T31结合为一体,并且因此通过传输部TR1持续地连接到上游旋转部 件和下游旋转部件的其中一个旋转部件上,在这种情况下是上游旋转 部件2。
行星架PS1旋转的与输出S1结合为一体,并因此与第一中间轴 31结合为一体。其因此通过小齿轮PA1持续地连接到上游旋转部件 和下游旋转部件中的另一个旋转部件上,在这种情况下是下游旋转部 件4。可操作地安装在齿圈113和机箱1之间的制动器B2使得能够选 择性地锁定和释放齿圈113相对于固定的机箱1的旋转。当齿圈113 被固定时,被上游部件2驱动的太阳轮112以局部减传动比驱动行星 架PS1,该局部减传动比取决于第一周转齿轮系TP1的几何形状。因 此总的减传动比取决于该局部减传动比,以及传输部TR1和PA1以 及CDiff之间的啮合比。通过促动制动器B2,从而产生总体的传动比, 形成本实例中的第二传动比。离合器C6可操作地安装在第一行星齿 轮组TP1的输入E1和输出S1之间,使得当离合器C6闭合(促动)时, 能够选择性地以局部直接驱动操作齿轮组TP1,或者当离合器C6打 开(止动)时,能够使输入E1和输出S1以不同的速度旋转,尤其是当 制动器B2闭合时用于根据第二传动比运行。第一行星齿轮组TP1中 的局部直接驱动提供了由第一传输部TR1的传动比和PA1/CDiff的传 动比决定的整体传动比。在此实例中,该整体传动比是第六传动比。
第二行星齿轮组TP2包括与第二中间轴线A32共轴的第二周转 轮系。该齿轮系包括支承一个或更多个偏心行星齿轮121的行星架 PS2,行星齿轮121相对于行星架PS2在它们自己的轴线上自由旋转。 行星齿轮121与太阳轮122啮合,并与周边的齿圈123啮合。后者与 中间的太阳轮122、行星架PS1以及轴线A32共轴。
在此第二周转轮系中,齿圈123与输入E2结合为一体,并因此 与受动传输小齿轮T32结合为一体。齿圈123因此持续地与上游旋转 部件和下游旋转部件中的一个旋转部件具有驱动连接,在此情况下该 旋转部件是上游部件2。
行星架PS2因此可转动地与输出S2,并因此与第二中间轴32结 合为一体。行星架PS2因此持续地与上游旋转部件和下游旋转部件中 的另一个旋转部件(即下游部件4)具有驱动连接。
离合器C5使得能够选择性地将太阳轮122和行星架PS3联接或 脱开联接,且因此将输入E2和输出S2联接或脱开联接。当离合器 C5处于联接状态时,第二行星齿轮组TP2在其输入E2和输出S2之 间处于局部直接驱动状态。第二传输部TR2和第二输出小齿轮PA2 的几何形状此时提供一个整体的传动比,在此实例中对应于第五传动 比。
可操作地安装在太阳轮122和机箱1之间的制动器B2使得能够 选择性地锁定和释放太阳轮122相对于固定的机箱1的旋转。当太阳 轮122锁定时,齿圈123的旋转以由此周转轮系的几何形状决定的局 部减传动比驱动行星架PS2。当制动器B3锁定时,周转轮系的几何 形状与第二传输部TR2以及第二输出小齿轮PA2的几何形状结合, 以提供一个整体的传动比,在此实例中对应于第三传动比。
第三行星齿轮组TP3包括第三和第四周转齿轮系,它们彼此共轴 并与上游旋转部件2的轴线A2共轴。这两个周转齿轮系具有公共的 输入E3和公共的输出S3。公共输入E3与上游部件2结合为一体。 公共输出S3与驱动小齿轮T23结合为一体。
该第三周转齿轮系包括支承一个或更多个偏心行星齿轮131的行 星架PS3,行星齿轮131相对于行星架PS3绕它们自己的轴线自由旋 转。行星齿轮131一方面与中心的太阳轮132啮合,另一方面与周边 的齿圈133啮合。后者与太阳轮132并与上游旋转部件2共轴。
该第四周转齿轮系包括支承一个或更多个偏心行星齿轮141的行 星架PS4,行星齿轮141相对于行星架PS4绕它们自己的轴线自由旋 转。行星齿轮141一方面与中心的太阳轮142啮合,另一方面与周边 的齿圈143啮合。后者与太阳轮142、行星架PS4以及上游旋转部件 2共轴。
第三周转齿轮系和第四周转齿轮系的中心的太阳轮132和142都 与公共输入E3结合为一体,并因此与上游旋转部件2结合为一体。
第三周转齿轮系的齿圈133以及第四周转齿轮系的行星架PS4与 公共的输出S3,并因而与驱动小齿轮T32结合为一体。齿圈133和行 星架PS4因此通过传输部TR3持续地连接到上游旋转部件和下游旋转 部件中的一个旋转部件上,在此情况下是下游旋转部件4。
第三周转齿轮系131到133的行星架PS3相对与公共输入E3和 公共输出S3自由旋转,并可以选择性地通过其中一个选择性联接装 置(制动器BR)而相对于机箱1固定,以产生倒挡。
当行星架PS3固定时,连接到输入E3上的太阳轮132通过在其 自身上旋转的行星齿轮131以减速的方式反向驱动齿圈133。齿圈133 然后驱动公共输出S3,并因而驱动下游部件4,从而产生倒挡(REV)。
第四周转轮系的齿圈142相对于公共输入E3和公共输出S3自由 旋转,并可以通过其中一个选择性联接装置制动器BR1而相对于机箱 1选择性地锁定和释放旋转。当齿圈143被固定时,连接到输入E3 上的太阳轮142根据局部减传动比驱动行星架PS4,该局部减传动比 取决于周转齿轮系的几何形状。
通过促动制动器BR1并释放另一个选择性联接装置30,因而产 生了取决于第四周转齿轮系和第三传输部TR3的几何形状(并且在第 一实施例中还取决于第一输出小齿轮PA1的几何形状)的整体传动比。 此整体传动比在本实例中形成第一传动比。
此外,形成选择性联接装置的一部分的离合器C4选择性地将输 入E3和输出S3相对于彼此联接或脱开联接。当促动离合器C4时, 行星齿轮组TP3以局部直接驱动运转,提供传动比,在此为第四传动 比,其取决于TR3的传动比(并且在第一实施例中还取决于啮合比 PA1-CDiff)。
根据此处未示出的一个变型,中间轴31和32的输出小齿轮PA1 和PA2可以具有不同的尺寸,并对于确定不同的传动比有作用。
在此处描述的两个实施例中,上游旋转部件和下游旋转部件通过 持续啮合而彼此连接。传动比的改变不是通过操作同步装置或强制离 合器而实施,而是通过操作湿式离合器或制动器而实施,湿式离合器 或制动器允许传动比之间的平滑过渡,不会中断功率的传输。传动比 的改变的控制被简化,因为在车辆的发动机和输入部件2之间不需要 离合器。效率没有被转换器所降低,因为不需要转换器。
如以上详细所述,各传动比可以通过闭合三个行星齿轮组TP1, TP2和TP3的其中一个行星齿轮组的单独的选择性联接装置,并打开 该传动装置的另一个选择性联接装置或使其保持打开状态而产生。这 简化了控制并允许以相当简单的方式在闭合的过程中联合调节选择 性结合装置的液压室的压力,以及在打开过程中降低选择性连接装置 的液压室的压力。这种调节使得能够一方面防止波动,另一方面防止 或限制通过变速装置的动力中断。只要通过释放当前的联接并直接控 制对应于与先前的挡位不连续的选定挡位的联接,就可以跳过一个或 多个挡位。
更具体地,选择性联接装置BR1,B2,B3,C4,C5,C6和BR是渐 进型的,并能够确保车辆发动机和车辆速度之间的渐进适应。制动器 BR1和BR能够用作渐进地使车辆从静止状态以第一传动比或相应地 以倒挡开始移动的装置。
为此,有一种初始情况,其中输入部件2随车辆的发动机旋转, 而输出部件4与车辆的轮子一起静止,所有的联接装置均被止动。为 了启动车辆,制动器BR1或者制动器BR尽可能渐进地闭合。
典型地,各选择性联接装置包括湿式多碟片摩擦装置。要联接的 两个部件的每一个部件携带一系列的碟片。其中一个部件的碟片与另 一个部件的碟片交错。在促动期间,这两个系列的碟片通过推挤部件 (未示出)彼此压靠,由液压室(未示出)的压力启动。应该注意所描述的 实施例仅包括分别通过轴线A31,A32或A2分别支承行星齿轮组TP1, TP2或TP3的单个的离合器C6,C5或C4。这使得可能通过单独的轴 的右侧或左侧以及穿过轴的中心的管线(未示出)而极大地简化向离合 器的液压室的供油。制动器的液压室可以通过诸如机箱1的固定构件 供油。
在各行星齿轮组TP1,TP2或TP3中,通过促动离合器而获得最长 的前向传动比,通过促动作用在齿圈上的制动器(制动器BR1或B2) 或者作用在太阳轮上的制动器(制动器B3)而获得最短的传动比。由这 些制动器施加的制动扭矩远远小于(约低1.5到2.5倍)在运行于对应的 传动比期间传输到齿轮组的输出S1,S2或S3上的扭矩。
优选地,通过局部直接驱动C4,C5,C6获得的大部分传动比具有 比通过在机箱和行星齿轮组部件之间作用的选择性联接装置 BR,BR1,B2,B3获得的传动比更小的减传动比(对应于较长的传动比)。
在此处描述的实施例中,仅有较高的传动比(第4,第5和第6) 使用离合器型联接,即,齿轮在输出部件4上产生最低的扭矩。较低 的传动比(REV,第1,第2和第3)都使用制动器型联接。
由于制动器包括连接到机箱上的固定零件,因此它们更易于控制 且冷却效率更高,从而使得制造更简单且更强健。
通过在选择性联接装置的平限制制动要求,也使得可能限制液 压阻力现象以及由于该阻力导致的损耗和温升。还可能限制控制所需 的液压压力,并从而降低产生该压力的的功率。
为了促动传动装置的一个传动比,控制单独的其中一个选择性联 接装置,同时释放其它的选择性联接装置就足够了。通过使这些选择 性联接装置全部释放可以简单地获得空挡。当一个选择性联接装置被 促动时,不与该选择性联接装置相联的行星齿轮组允许该齿轮组的输 入和输出部件相对于彼此自由地旋转。
在此处描述的实施例中,不同制动器和离合器的促动提供了下列 传动比,它们的值在下表中作为示例给出,其中,对于每个传动比, 传动比的值列出在显示被促动的选择性联接装置的列中:

和许多已知的装置相比,本发明尤其允许与装置的有限的尺寸相 结合的在传动比分级方面的更大的灵活性。
与WO2005/050060的教导相比,本发明尤其使得能够降低要制 造的齿的组数,并改善了传动装置的紧凑性和尺寸。在这些不同的实 施例中,增加呈附加局部直接驱动形式的附加齿轮改善了传动效率。 事实上,在一个功率路径内,局部直接驱动比啮合驱动更有效。
此外,通过限制在不同的功率路径8a,8b,8c中串联作用的啮 合齿轮的数量,本发明使得能够限制传动损耗。与如EP 0 434 525中 描述的常规传动装置相比,例如,可注意到大约5%到6%的效率增 益,其反映在发动机和车辆的性能和油耗当中。在第三实施例中,将 仅考虑其相对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而描述,只有单独的中间轴3,该 中间轴具有几何轴线A3,并且其通过单独的啮合小齿轮PA具有到齿 圈CDiff的驱动连接。该实施例对于可接受更多轴向长度的应用是优 选的,但径向尺寸必须限制,尤其是朝向车辆底部的尺寸,以避免变 速箱减小车辆的离地间隙。
下游行星齿轮组TP1和TP2都绕轴线A3安装在轴3上,沿着该 轴对齐。齿轮组TP1和TP2的输出部件S1和S2被连接以随着轴3 共同旋转。
上游传输部TR1和TR2轴向地位于上游行星齿轮组TP3的两侧, 该行星齿轮组TP3保持在上游旋转部件2上定中心。行星齿轮组TP1 和TP2都轴向地位于传输部TR1和TR2之间。
第三啮合传输部TR3的受动传输小齿轮T33旋转地与中间轴3 结合为一体。将可能把受动传输小齿轮T33直接安装在轴3上,如点 划线71所示。
然而,根据该实施例的一个有利的特征,受动传输小齿轮T33和 安装在轴3上的行星齿轮组TP1,TP2的其中一个行星齿轮组的行星 架一体地结合,该行星架自身与中间轴3一体地结合,因为其形成所 关注的行星齿轮组TP1或TP2的输出部件。
在所示的示例中,受动小齿轮T33与齿轮组TP2的行星架PS2 结合为一体,该齿轮组TP2轴向地位于啮合小齿轮PA和绕中间轴3 布置的另一个齿轮组TP1之间。
与受动传输小齿轮T33结合为一体的行星架PS2的行星齿轮121 轴向地位于一方面行星架PS2到中间轴3的连接,另一方面行星架PS2 到受动传输小齿轮T33的连接之间。所述传输小齿轮T33自身轴向地 位于一方面行星齿轮121,另一方面与该齿轮组相关联的选择性连接 装置C5和B3之间。因此,传输部TR2和TR3轴向上在变速箱的一 端处彼此非常接近,在此示例中,该端接近动力源6和啮合小齿轮PA。
和图1中相比,齿轮组TP3在输入部件2上的安装相反。从左手 侧开始(动力源6的一侧),首先是输出部件S3,然后是第四周转齿轮系 141,142,143,然后是第三周转轮系131,132,133。选择性连接装 置沿轴线A2的顺序也相反:从左到右是制动器BR1,制动器BR和 离合器C4。
齿轮组TP1的安装也是相反的,传输部TR1现在在右边,而选 择性联接装置C6,B2现在在左边。
此外,如图5中所示,为了限制轴向长度,各齿轮组TP1,TP2的 选择性联接装置现在彼此围绕而不是轴向地对齐。更确切地说,对于 各齿轮组,制动器围绕离合器,即,B3围绕C5而B2围绕C6。所有 的行星齿轮组和联接部件,以及传输部TR3,都轴向地容纳在传输部 TR1和TR2之间。
当从端部看时(未示出),轴线A2,A3和A4在三形的顶点处。
图6显示了一个特定的实施例,其中行星架PS2由轴3的凸缘 72形成,并通过受动传输小齿轮T33刚性地固定在凸缘72上,基本 上轴向的柱状物73成角度地绕轴线A3分布。柱状物轴向地与固定在 凸缘72和小齿轮T33上的轴颈74交错。小齿轮T33在其整个中心区 域76明显地下陷以容纳齿圈123。因此与驱动传输小齿轮T23啮合的 小齿轮T33的外侧齿绕行星齿轮组TP2布置,实际上相对于行星齿轮 组没有轴向偏移。齿圈123由受动传输小齿轮T32上的侧向轴环形成, 旋转地通过背靠在凸缘72上的轴承78支承在中间轴3上。
图5和图6中实施例的运行大致和图1和图2中的实施例相同。 尤其是,各传动比通过分别促动和图1中相同的选择性联接装置而获 得。当齿轮组TP3被促动时,(促动BR1,BR或C4),扭矩经由行星 架PS2和中间轴3传输至啮合小齿轮PA。行星架PS2因此用作受动 传输小齿轮T33和中间轴3之间的传输部件。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已经描述的实施例,在不超出本发明范围的 前提下可对这些示例做出多种修改。将可能以局部直接驱动传动比或 超速传动比运行至少其中一个周转齿轮系,例如通过将齿轮组的输入 连接到齿轮组的行星架,同时将太阳轮和齿圈中的一个联接到输出而 另一个联接到制动器上。还可以设想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其类似于 第一实施例,但是没有第二行星齿轮组TP2和第二啮合传输部TR2, 没有第二中间轴32,没有齿圈CDiff和输出小齿轮PA1以及PA2。因 而相应地选择由其它两个齿轮组提供的传动比。在该第四实施例中, 第一中间轴31因而直接由与齿轮T33结合为一体的下游旋转部件4 替换,并且围绕该下游旋转部件4将安装第一行星齿轮组TP1。此实 施例不需要中间轴。同样地,还可能更改第三实施例,使得中间轴3 形成变速箱的下游部件。
很清楚,根据本发明的装置还可以用在其它方向,用在超速传动 中,并且在其它结构中术语“上游”和“下游”可以互换。
在第二实施例中,链T63可以用与T23和T53啮合的中间小齿 轮替换,T23和T53将为啮合小齿轮而不再是链齿轮。
在第三实施例中,可以以多种方式改变布置:可以例如如图1中 一样把齿轮组TP3与输出S3布置在右手侧,并在受动传输小齿轮T33 和中间轴之间使用行星架PS1作为传输部件。传输部TR3将被轴向地 置于一方面传输部TR1,另一方面小齿轮111,112,113之间。
相反地,可以将齿轮组TP3如图5所示布置,但沿着轴线A3使 齿轮组TP1和TP2相反,使得和在前面的变型中一样,行星架PS1 形成T33和轴3之间的传动部件。
还可以沿着轴线A2提供对齐的两个上游行星齿轮组。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