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相合成工艺方法

申请号 CN00806845.3 申请日 2000-04-20 公开(公告)号 CN1308063C 公开(公告)日 2007-04-04
申请人 艾夫西亚有限公司; 发明人 D·A·维林斯; I·G·托马斯; R·J·芬顿;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固相合成工艺方法。该方法包括用螺旋形搅拌器搅拌固相反应物的过程。所述螺旋形搅拌器优选地包括两个螺旋形 叶片 。所述固相合成工艺优选地包括借助于可裂解链与固态载体相链接的物质与液相反应剂反应而形成一种由可裂解链连接在固态载体上的产物,更优选地包括所述肽或低核苷酸的固相合成工艺。
权利要求

1.一种固相合成工艺方法,它包含在反应容器中用搅拌器搅拌 固相反应物质的作业,其特征在于,上述搅拌器具有一个或多个螺旋 形搅拌叶片
2.根据权利要求2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搅拌器具 有两个可以绕大致共同的轴线转动的螺旋形搅拌叶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搅拌器 还具有一个涡形叶片。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涡形叶片 的节距是螺旋形搅拌叶片的节距的1.5~2.5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于可 裂解链与固态载体相链接的物质与液相反应剂反应而形成一种由可 裂解链连接在固态载体上的产物。
6.根据权利要求5的工艺方法,还包括所述肽或低核苷酸的固相 合成的过程。
7.根据前面所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用的所述搅拌器具有其搅拌器高度与搅拌器直径之比小于3∶1。
8.根据权利要求7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高度 与搅拌器直径之比小于1∶1。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 所述搅拌器叶片的节距为3~20°。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节距角为 7~12°。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 拌器直径与容器直径之比为0.75∶1~<1∶1。
12.根据权利要求9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直径 与容器直径之比为0.95∶1~0.985∶1。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 具有两个可绕大致共同的轴线转动的螺旋形搅拌器叶片,这些叶片环 绕该大致共同的轴线的螺纹方向相同,并且一螺纹相反的涡形叶片通 常沿大致共同的轴线设置。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用于固相合成的反应容器及其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多相反应混合物的输送常常给希望其产品达到工业和商业产量 的研制化学家提出很大的技术难题。尤其是在组分中含有不同物理状 态例如固态/液态的情况下的反应常常是最为困难的问题。
上述困难中最大的一个领域是固相合成,该领域是简单和复杂分 子合成中日益重要的领域。具体地说,由于“新式化学”的发展所提 供的有利条件已经形成一种趋势。即采用固态载体来建立现在新药生 产中主要使用的组合程序库。
在程序库中处理合成化学家所用的固态载体和反应剂时,少量 (几十克)固态载体的处理几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扩大这种处理 范围以便用于工业和商业上大量生产由固相反应合成的产物便出现 一些特殊的问题。
常规的进行固相合成的实验室方法主要在两种类型的反应容器 中进行。这些容器可按玻璃柱的类型分类例如烧结的玻璃滤液漏斗、 或玻璃摇动器漏斗。这两种容器都使用耐久的玻璃烧结或烧结件来 支承固态载体,在固相合成中,固态载体有许多用途,并已用作催化 剂、净化剂和载体反应剂。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亚结构分子被 固定在中间阶段中容易分离出来的载体上,副产物和消耗的反应剂通 常可在每次反应后通过洗涤而除去。最终产物从固体中分解或者说释 放出来并集中在溶液中,因此,重要的是溶液与固态载体要进行有效 的混合以促进完全的反应和快速通过,而且载体应能在任一反应阶段 末了容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用于固相合成的由溶剂润湿的载体通常难以搅拌,混合物的性质 介于溶剂中难动的固体(有些像中的砂子)与稠密的胶凝浆料之 间。在前一种情况下,要求简单的桨叶式搅拌器应具有大的转矩以搅 动混合物。另外,当使用桨叶型搅拌器叶片搅拌稠密浆料时,固态载 体常常会向上移动到容器壁上,沉积在弯月面上的载体总是不能与反 应组分均匀地混合,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反应不完全,从而使分解产物 不均匀。
另外,固态载体是易碎的材料,在搅拌或者说搅动期间常常会形 成很小的颗粒物。在固相合成中常可见到上述的烧结件被堵塞的问 题。在大多数设备中,烧结件由焊在玻璃反应器(例如先进化学技术 公司、400型大型肽合成器)上的多孔玻璃盘构成。当这种反应器中 烧结件被堵塞后,只能靠溶液使组分变成浆料,再将其转移到其他容 器,并更换反应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相合成工艺方法,它包含在反应容器中用搅拌 器搅拌固相反应物质的作业,其特征在于,上述搅拌器具有一个或多 个螺旋形搅拌叶片。
按照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反应容器,它具有:a)两个或多个互相隔 开的孔,容器内的液体可通过上述的孔排出;b)一个用于安装上述容 器使之能绕轴线转动从而使上述的每个孔能移入和移出排料位置的 机构,上述的每个孔也可由可拆卸的过滤件盖住;和c)一个固定在容 器上的可拆卸的过滤件,用于过滤从处在排料位置上的孔排出的液 体。
本发明的反应容器特别适用于进行固相合成作业。
上述反应容器最好可绕大致水平的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沿反应 容器的垂直轴线的一个点上,并具有两个或多个可以承接过滤件的 孔,上述的反应容器可通过绕其安装轴线的转动而使处于工作位置的 第一孔移动到非工作位置,并将第二孔移动到工作位置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的反应容器是一种多部件结构,每个部件可与构 成完整容器的其他部件相连接。上述的多部件结构的反应容器最好具 有一个可承接底座和盖件的主体。
反应容器的主体或者说中央部分最好是直立式的大致为圆筒形 的构件。该构件可以是整体的结构或分段的结构,在主体为分段结构 的情况下,每一段最好是圆筒形的,并且最好可承接另一段或承接盖 件或底座,组成主体的各段最好是可互换的。
用于连接各段部件的机构可以是这样的:每一段的端部结构与要 承接的或者说要连接的分段部件的端部结构是互补的。上述机构可以 是螺纹连接型的、卡扣配合型的或其他合适的结构,最好是法兰型结 构。采用普通的密封手段例如夹具、固紧螺栓密封圈或密封垫有助 于有效的密封,以使接头基本上不渗透液体。最好是主体两端的端部 结构带有类似的构件以便可互换并方便地与底座和盖件相连接。
在主体的侧壁上通常设有入口或出口,这种出口的尺寸适合于固 体的液体料的排出,或适合于人工检查容器。
安装反应容器的机构可使容器绕轴线转动。反应器最好绕反应容 器的大致水平的轴线安装。安装反应容器的机构可具有模压的构成反 应容器之整体部分的内含件或凸起件,并且最好位于主体上或主体的 分段上。另外,安装反应容器的机构也可具有一个安装在反应容器上 或反应容器的周边上、最好是安装在主体或主体分段上或其周边上或 主体的两段接合处的连接件。安装反应容器的机构最好与一个位于容 器外部的支承机构相连接,该支承机构既支承使用中的容器的重量又 可使容器绕大致水平的轴线转动,安装反应容器的机构最好就是可转 动地安装反应容器的机构。
安装反应容器的机构最好大致位于反应容器的垂直轴线上代表 两孔之间的中点的中部位置上。安装反应容器的机构设置在中点处或 接近于中点处有助于容器的机械翻转。
上述的孔最好大致是圆形的,这些孔最好是可互换的。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可由反应容器过滤件盖住的孔最好设置 成大致对称地隔开,反应容器的孔的空间排列最好是这样:对于给定 的孔,它相对于反应器的另一个孔是基本上平面对称并且基本上转动 对称的,更好的情况是,当反应容器的孔的空间排列为基本上平面对 称和基本上转动对称时,其基本上平面对称的平面与基本上转动对称 的轴线相交。
当反应容器的孔的排列是基本上平面对称的基本上转动对称 时,反应器最好具有一个位于相对于反应容器的各孔基本上转动对称 的水平轴线上的作为枢轴的支架。上述反应容器一般具有两个、3个 或4个适于承接过滤件的孔,更好的是,上述反应容器具有两个适于 承接过滤件的孔,最好的情况是,该两个孔径向相对且有利地沿垂直 轴线径向相对。上述的结构有利于反应容器或者说反应容器的主体的 翻转并可在各种布局中使用。
反应容器的上部可以是一个顶盖,或者基本上是带有安装或者说 固定搅拌器的机构的开口。反应器的顶盖最好是曲面形的或基本上是 平的、并具有一个或多个入口或出口,这些入口或出口最好是适合于 注入或排出气体和液体,并可与任意部件例如蒸馏头、取样口或搅拌 器密封压盖相连接。搅拌器通常对中地安装或者说固定,最好在顶盖 上设置可承接搅拌器密封压盖或搅拌器传动轴支承件的中心孔。
反应容器的下部是反应器底座和过滤件。反应器底座可以是曲面 形的,或基本上是平的,并具有一个或多个适合于注入或排出液体或 气体的入口或出口。反应器底座可与反应容器的主体相连接。上述的 过滤件可设置在反应器底座内,或者最好是夹在或者说固定在反应器 底座与反应容器的主体之间。过滤件的结构最好能使之成为颗粒物的 有的阻挡层,以保证这些物质能留在反应器主体中。反应容器的下 部与其主体相连接时是可密封的,以防止液体在反应过程中逸出外 面。也可通过反应器底座上的入口对反应容器下部加入气压(通常是 惰性气体,最好是氮气)来防止液体的逸出。
可用的过滤件可以是整体的或多元的结构。整体式过滤件是例如 多孔的玻璃块。在某些实施例中优先选用多元式过滤件,这种过滤件 具有一个或多个可承接烧结块的支承板,该支承板通常具有横支撑、 格栅式支撑或带有规则排列或任意排列的槽或孔的平板。上述的烧结 件通常由多孔玻璃、聚四氟乙烯、不锈或抗所用反应剂的材料 制成。上述的多元式过滤件最好能构成可强有力地支承在使用中要承 受所遇到的较大的力的大小尺寸烧结件的刚性支承件。
在某些优选实施例中,设置了对反应容器加热和冷却的装置。例 如带有外套的容器就具有这种装置。
反应容器的主体、上部和下部零件可以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适合 于制造这类零件的任何材料制成。这些零件最好用不锈钢、玻璃或抗 溶剂的聚合物复合材料例如聚四氟乙烯(PTFE)制成。另外,上述 零件也可以用具有良好工程性能例如刚性的合适材料例如或铁合 金制成,但要衬上合适的对溶剂惰性的材料例如玻璃或抗溶剂的聚合 物。
反应容器的容积要适合于进行固相反应作业的规模。在许多实施 例中,反应器的容积大到750升。通常是约10~600升(例如约20~ 250升),必要时可采用容积大于750升的反应容器。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两个带有法兰端部的基本上是圆柱形的竖 筒在反应容器的垂直轴线的中点或接近反应容器垂直轴线的中点处 的大致水平的轴线附近夹紧在一起。可紧的支枢与中央夹具相连接 以利于反应容器在其支架内转动。在下竖筒与反应器底座之间安装一 个安装多孔聚四氟乙烯或不锈钢烧结件的聚四氟乙烯支承板。上述反 应器底座固定在下竖筒上,这就可保证过滤件牢固定位。反应器底座 最好只有单一个出口。在上竖筒上固定一个顶盖,对该顶盖的要求取 决于熟悉本技术的人们公知的安全或化学处理要求。
本发明的反应容器优先用于固相合成过程。“固相合成”是一个 用于利用固态载体能合成简单的或复杂的有机分子的技术领域中的 术语。可以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反应容器中进行的固相合成的实例 有:在Hermkens,P.H.H的《四面体》1996.Vol 52 4527~4554和 Kates,S.A的《肽科学》1988,Vol.47,309~411中讨论过的有机分 子的固相合成,例如低核苷酸合成、肽合成、组合化学和固相有机化 学,这此内容纳入本文作为参考。
通常,在固相反应过程中,借助于可裂解链与固态载体相链接的 物质与液相反应剂反应而形成一种由可裂解链连接在固态载体上的 产物。上述的固态载体最好是聚合物基材料。可裂解链最好是固态载 体的一个载体部分,但也可以通过与固态载体上的有某些合适的官能 团的反应而方便地附着到固态载体上。在下列论著中说到过合适的固 态载体的实例:Atherton和Sheppard的《固相合成:一种实用方法》, 由Oxford大学出版社的IRL出版社出版;Wellings和Atherton的 《酶学的方法》由Academic出版社出版;Hermkens,P.H.H的《四面 体》,1996,Vol.52,4527~4554;和Kates,S.A.的《肽科学》, 1988,Vol。47,309~411,上述的固态载体已纳入本文作为参考。 含有在固相合成的过程中进行的反应例如有:芳香族置换 (Heck&Suzuki反应)、亲核的Pd催化反应、缩合反应(基曼尼 期嘧啶),电环化反应(2+3,2+2,2+4),有机金属反应(Li的格利雅反应),迈克尔加成反应,烷基取代反应,维悌希反应, 化作用,自由基间的反应,还原反应,烯化学,酰化作用,炔化反 应,炔化学,卤化反应,羰基化作用,羧化作用,环化作用,脱稀丙 基作用,亲电子加成,消去反应,烯醇酯类化学,烯醇醚化学,水解 作用,自由基化学,氢化反应,加氢羧化作用,加氢甲酰化作用, 甲烷基化作用,乙烯化学,复分解作用,氧化反应,光化学反应, 磷酸化还原,还原反应,磺化作用,非对称反应,酶催化反应,过渡 金属催化反应,和采用着色配合物的无机化学。
在许多优选实施例中,反应容器用于工业上公知的肽或低核苷酸 的固相合成的过程或者说反应,例如,使用9-芴基甲氧基羰基 (Fmoc)或2-(4-硝基)磺基乙氧基羰基(NSC)保护基工艺的固 相肽合成过程和使用2-甲氧基三苯甲基(Dmt)保护基工艺的固相低 核苷酸合成过程。
按照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反应容器可作为用于建造上述反应容器 的成套零件供应。
在一个优选的工作模式中,反应容器内装入固态载体和溶剂。也 可将氮气(最好通过过滤件)注入反应器内。反应容器的结构最好能 使气流沿过滤件均匀地分布。气体通过过滤件的渗滤而进入反应物质 内有助于搅拌作用。然后向反应器加入反应剂,可以将几种反应剂同 时加入,也可以按顺序加入反应剂的各组元。在上述的任一种情况 下,经过一定的接触时间后,可使溶液通过过滤件排出,固态载体则 因此随着新鲜溶剂的消耗而受到洗涤。可以对反应器抽真空以促进排 放过程。完成合适的反应步骤后,向反应器加入可使反应产物从固态 载体上分离出来的溶液,经过一定的接触时间后,可将含有反应产物 的溶液排出,并将其送到隔离的容器或送到下一个反应阶段。然后 将固态载体洗涤使之在再生、处理或再用之前没有污染物。也可以将 固态载体移出反应器并在单独的容器中进行专的分解处理。
过滤件在使用中可能会损坏或堵塞,因此必需或者说希望更换过 滤件。更换过滤件的方法如下:若损坏的或堵塞的过滤件当时是安装 在处于工作位置的第一孔上,则将新的过滤件装到处于非工作位置的 第二孔上。然后,使反应容器转动,使装有损坏的或者说待更换的过 滤件的第一孔从工作位置移动到非工作位置,而装有新的或者说更换 过的过滤件的第二孔则移动到工作位置上。然后在非工作位置上将装 在第一孔的过滤件从配件中取下。有利的是,可以在无需卸掉反应容 器中的固态载体或其他组分的情况下更换过滤件。
在许多优选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反应容器都装有搅拌机构。搅拌 机构可以是叶片或者说桨叶或搅拌器。但是普通用的搅拌器尤其是桨 叶式搅拌器不能使反应物质有效地液化
因此,按照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可用搅拌器搅拌反应容 器中的固相反应物质的固相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上述搅拌器具有 一个或多个螺旋式搅拌叶片,该搅拌器最好具有两个或多个可以绕大 致是共同轴线转动的螺旋式搅拌叶片。
下面说明应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固相合成的实例。
可用于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反应容器的实例有下面将要说明的那 些,可优先地应用于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反应容器的其他实例有压力过 滤容器。
固相反应物质首先是适用于固相合成的固态载体和溶剂。
在一个实施例中的搅拌器具有一个或多个固定在传动轴上的螺 旋形搅拌叶片,上述转轴绕叶片的转动轴线转动。上述叶片的长度、 宽度、厚度和形状可以独立地改变。
叶片的长度取决于叶片的节距度以及螺旋线沿轴线经过的 距离。由至少一个螺旋形搅拌叶片沿轴线移过的距离最好是等于或大 于反应容器中反应物质的高度。反应物质的高度取决于反应的规模和 反应容器的尺寸。在许多优选实施例中,反应物质的高度不大于 0.5m,通常其高度约为0.3~0.4m。
在许多优选实施例中,搅拌器高度与搅拌器直径之比小于3∶1, 更好的是小于2∶1,最好是小于1∶1。
螺旋形搅拌叶片的节距可用俯仰角表示,通常为3~20°,更好 的是5~15°,最好为7~12°、另外,叶片的节距也可以方便地按 节距的长度来表示,该长度是螺旋形搅拌叶片的一条完整的螺旋线沿 轴线移过的距离。
节距长度与搅拌器直径之比通常为0.35∶1~2.1∶1,更好的是 0.5∶1~1.2∶1。
叶片的宽度最好小于搅拌器的半径、搅拌器直径取决于要安装搅 拌器的反应容器的内径。
叶片的宽度与搅拌器直径之比通常为0.06∶1~0.22∶1,例如 0.1∶1~0.2∶1。
叶片的最小厚度取决于制造叶片的材料。因此,该厚度必须足够 大到能保证搅拌器的机械稳定性。上述的最小厚度可以用公知的机械 应力计算式计算出来,该最小厚度还取决于叶片的总体形状。由于叶 片的厚度直接影响搅拌器的重量从而影响搅拌器的惯性,故上述因素 将要求厚度应是最佳值。
叶片相对于转动轴线的安装位置要能保证至少有一个叶片的至 少一长段的外边能延伸到可由叶片扫过但又不会碰到反应容器壁的 最宽圆周范围。
搅拌器直径与容器直径之比一般为0.75∶1~<1∶1,常常是大于 0.88∶1例如0.95∶1~0.985∶1,并且常常是接近于在设计反应器和搅 拌器的公差时所能达到的1∶1。
在多于一个叶片的情况下,最好是将两个或多个螺旋形搅拌叶片 安装成它们能同心地环绕同一螺旋轴线。最好是该至少两个叶片具有 相同的长度、宽度、节距和轮廓,而且叶片安装成彼此偏离。叶片的 偏离角最好要能使搅拌器以平衡的方式转动。以同样方式安装的两个 或多个尺寸相同的叶片的偏离角最好由下列公式确定:
                    偏离角=360°/叶片数
在许多优选实施例中,螺旋形搅拌叶片以相同的螺纹方向环绕着大致 共同的轴线,尤其是在叶片具有相同长度、宽度、节距和形状的情况 下更是如此,而且叶片安装成彼此互相偏离。
可装上多达4个的螺旋形搅拌叶片,最好是装上两个螺旋形搅拌 叶片。
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搅拌器具有两个或多个可绕大致共 同的轴线转动的螺旋形搅拌器叶片,这些叶片环绕该大致共同的轴线 的螺纹方向相同,它们的宽度小于搅拌器的半径,叶片安装成使每一 个叶片有一长段外边延伸到叶片可以扫过但不会碰到反应容器壁的 最宽圆周范围。最好采用螺纹相反的涡形叶片,该涡形叶片通常沿大 致共同的轴线设置。
在许多优选实施例中,上述的涡形叶片做成位于大致共同的轴线 上的中心轴或管件之整体组成部分。
涡形叶片移过的距离可短于或等于或长于最长的螺旋形搅拌叶 片移过的距离。
涡形叶片的宽度应当能使叶片位于由现有螺旋形搅拌叶片结构 形成的螺线内部,而且,其外缘最好不与任一个螺旋形搅拌叶片的内 缘接触。
涡形叶片直径与容器直径之比最好为0.2∶1~0.8∶1,例如 0.3∶1~0.4∶1。
涡形叶片的宽度与搅拌器直径之比最好为0.2∶1~0.66∶1,例如 0.3∶1~0.5∶1。
涡形叶片的节距可以用俯仰角表示,一般为3~40°,更好为5~ 30°,最好为10~25°。涡形叶片的节距也可方便地用节距长度来表 示,该节距长度是涡形叶片的一条完整螺线移过的距离。涡形叶片的 节距常常选用约1.5~2.5倍于螺旋形搅拌叶片的节距,更多的是选 用2倍于螺旋形搅拌叶片的节距。
节距长度与搅拌器直径之比最好为0.5∶1~1.4∶1,例如0.6∶1~ 1.2∶1。
具有两个或多个可绕大致共同的轴线转动且其环绕大致共同轴 线的螺纹方向相同螺旋形搅拌叶片和一个沿大致共同的轴线设置的 螺纹相反的涡形叶片的搅拌器可以提高液化性能,这种搅拌器力图通 过从表面向搅拌器中心的下部抽拉液态物质而形成液体运动,从而在 液态物质的下部使液体移至搅拌器的外围,并将移动的物质推向大致 沿搅拌器外周边的表面。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搅拌器装上一种S形叶 片。这种S形叶片可保证固体料容易通过反应容器的侧孔或者说出口 而排出。
在许多优选实施例中,用支架或者说支撑件使搅拌器的各零件互 相连接,以提高工程稳定性。在沿大致共同的轴线上设有中心轴的情 况下,最好利用该轴作为多个支架或者说支撑的锚定点。
搅拌器可以是单元的或多元的结构。因此搅拌器还可具有另外的 连接件,以便利于搅拌器与传动轴例如法兰或键锁联轴节的连接,或 者,搅拌器可具有适于承接传动轴的中心管式轴。
搅拌器通常实质上是一种中空结构,这不仅可减轻搅拌器的重 量,而且有利于通过搅拌器的空心处泵入适宜地加热或冷却的液体来 冷却或加热反应物质。
搅拌器最好做成具有大致上平滑的表面,要避免出现脊棱或锐 边,从而使反应材料不易倾斜地集中在搅拌器的表面。
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搅拌器具有两个 长度,节距和外形相似的(最好是相同的)螺旋形搅拌叶片,其宽度 小于搅拌器的半径,并且安装成其每个叶片有一长段外缘延伸至能被 叶片扫过但不与反应容器壁相碰的最宽圆周范围,每个叶片环绕大致 共同的轴线的螺纹方向相同,并安装成相互偏离,且可绕大致共同的 轴线转动。沿该轴线的长度方向安装一个螺线相反的涡形叶片,并且 也可安装一个S形叶片。
在一个优选的工作模式中,设有搅拌机构的反应器装有固态载 体,将溶剂加入反应器内,并搅拌固态物质。采用本发明第二方面所 述的搅拌器搅拌反应物质,这些物质随着从反应器底部连续上升的固 态载体而循环流动,从而可良好地混合,甚至暴露在所有的树脂颗粒 之中。上述的搅拌速度通常随着例如固态载体的性质而变化,常可高 达100rpm,最好为15~30rpm。也可通过反应器底部注入氮气。反应 容器的结构最好能使气流沿着过滤件均匀分布。气体通过过滤件渗滤 进入反应物质中有助于搅拌。然后将反应剂加入反应器中,可以是几 种反应剂同时加入,也可以是几种反应剂组分按顺序加入。在上述的 任一种情况下,经过一段合适的接触时间后,便可通过过滤件排出溶 液,而固态载体也因此受到消耗的新鲜溶剂的洗涤。可以对反应器抽 真空,以助排料过程。完成适当的反应步骤之后,向反应器中加入一 种可使反应产物从固态载体分离出来的溶液。经过一段合适的接触时 间后,将含有反应产物的溶液排出并泵送到隔开的容器中或泵送至下 一反应工步。然后洗涤固态载体,使之除去污染物,以备再生、处理 或再用。也可以将固态载体从反应中取出来,并在单独的容器中专门 分离。按照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反应器最好用于固相合成作业。
反应器在固相合成中连续使用会使过滤件磨损和破裂。在极端的 情况下,过滤件可能发生堵塞。因此,需要定期地更换过滤件。在优 选的工作模式中,首先将搅拌器和任何上部零件从仍装有固态载体的 反应器取下,再从容器上脱开相关的管道,并将替换的过滤件和底座 固定到容器的上部,然后在固定容器的支架上转动容器,使其颠倒, 并将旧的底座和损坏的过滤件卸下,重新按好相关的管道。并且重新 装上搅拌器和上部零件,然后使反应器投入工作。这样,就可在不卸 掉固态载体的情况下更换过滤件。有利的是,螺旋形搅拌器可以通过 轻微的转动而方便地取下和再装上。通过氮气搅动使浆料液化也有助 于更换搅拌器。
在某些实施例中,可有利地供给成套的具有适合于组建本发明第 二方面的反应容器和搅拌器的零件。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的示于图1和图2的反应器实例和示于图3的搅拌器实 例进一步说明(但不限制)本发明。
图1是按照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反应器的侧视图。
图2是按照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反应器的剖视图。
图3是用于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搅拌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两个带有法兰端部2的圆柱形竖管1由夹具3夹紧在 一起,在上述夹具3上连接一个可锁紧的支枢4。通过夹具6将渐缩 管5夹紧在下竖管1上。
参看图2,该剖视图示出图1的反应器的两个带有法兰端部2的 圆柱形竖管1、与可锁紧的支枢4相连接的夹具3、渐缩管5和夹具6。 另外还示出固定在两个竖管1中的下竖管与渐缩管5之间的支承一个 多孔烧结件8的支承板7。烧结件8的直径大于竖管1的内径,这就 可保证当竖管1、支承烧结件8的支承板7和渐缩管5被夹紧在一起 时,可使烧结件8牢固地定位,在从渐缩管5向上泵送液体或气体至 由竖管1形成的容器内时烧结件8不容易发生位移。
工作时,可将反应容器通过连接到可锁紧的支枢4上而安装在外 部支架(未示出)上。将固相反应剂装入由两个竖管1构成的容器内, 并由座落在支承板7上的烧结件8支承在合适位置上。液体通过烧结 件8过滤后,从渐缩管5排到反应容器之外。在反应过程中,可将渐 缩管5密封以防液体流出,也可通过渐缩管5将任一种气体(通常是 惰性气体、最好是氮气)泵送入容器内,阻止液体排出。气体通过烧 结件8渗滤进入反应物质中有助于搅动反应物质。
参看图3,通过撑条11、12和13将两个螺旋形搅拌叶片9和10 固定到中心轴14上,在该中心轴14上还安装一个涡形叶片15和一 个S形叶片16。上述搅拌器的中心轴14可通过联轴器17与外传动轴 (未示出)相连接。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