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
一种模块化低冲击联动式微小卫星分离装置 |
CN201510777309.6 |
2015-11-12 |
CN105346736A |
2016-02-24 |
岳洪浩; 邓宗全; 张文星; 杨飞; 彭金圣 |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块化低冲击联动式微小卫星分离装置,其包括一弹射导向模块、一锁紧模块、一预紧模块和一释放模块,其中,弹射导向模块、锁紧模块、预紧模块以及释放模块均安装在一底板上,且预紧模块的一端通过一压杆与锁紧模块相连,另一端通过一拉绳与释放模块相连,构成一联动机构。本发明所述的分离装置中由多个模块化单元组成,结构简单、紧凑,使得被固定物的所有自由度完全被限制,而且将锁紧模块、预紧模块、释放模块构成一联动机构,动作传递流畅、便捷,其中,释放模块是基于所述形状记忆合金胀断所述切槽螺栓,使得微小卫星在释放过程中冲击极小,对航天器本体及被分离对象的姿态以及稳定性控制无影响。 |
122 |
主动悬架式火星车主副摇臂离合机构 |
CN201510696273.9 |
2015-10-22 |
CN105346731A |
2016-02-24 |
刘振; 邓宗全; 郑军强; 高海波; 丁亮; 李楠; 于海涛 |
主动悬架式火星车主副摇臂离合机构,本发明涉及主副摇臂离合机构,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主副摇臂式火星车上车轮出现故障时车辆不具备自主排除故障的能力,故障轮成为行驶不利的负担,需要在不大幅度改变悬架结构的情况下,针对车轮故障和沉陷阻转,离合机构与主摇臂长短段张角调节器配合将故障轮抬离地面,保证车量正常行驶的离合机构,它包括主摇臂、副摇臂、主副摇臂连接轴、磁轭、动环、定环、定位环、安装座连接板、平键、限位螺母、扣板安装座、电位计、第四螺栓、多个第三螺栓、多个第五螺栓、第二密封盖、第六螺栓、多个第七螺栓,本发明用于火星车应用领域。 |
123 |
航天飞机轨道飞行器和返回系统 |
CN201480022839.3 |
2014-04-15 |
CN105246782A |
2016-01-13 |
E·赫鲁 |
一种发射系统,其包含机头区段、尾部区段和桅杆,所述机头区段包含机头耦接表面,所述尾部区段包含面对所述机头耦接表面的尾部耦接表面,所述桅杆耦接所述机头区段与尾部区段。所述桅杆被配置为扩展和收缩,以使所述机头区段和尾部区段在相距彼此的距离范围内移位。在收缩状态下,机头区段和尾部区段在所述机头耦接表面和尾部耦接表面处在结构上被耦接到彼此,或在结构上被耦接到位于所述机头区段与所述尾部区段之间的至少一个集成模块。 |
124 |
使用多普勒和开普勒轨道要素的卫星轨道确定(OD) |
CN201480030476.8 |
2014-05-29 |
CN105246781A |
2016-01-13 |
I·S·罗宾森 |
公开了用于确定卫星的轨道的技术。在例子中,能够操作为确定卫星轨道的卫星用轨道确定(OD)装置可包括被配置为执行以下过程的计算机电路:从GPS卫星接收单个全球定位系统产生(GPS产生)信号;从GPS产生信号解码GPS卫星的历表;确定GPS产生信号的多普勒偏移和多普勒趋势;和通过使用GPS卫星的历表和与轨道模型的开普勒轨道要素适配的GPS产生信号的多普勒偏移和多普勒趋势,产生多普勒GPS OD。 |
125 |
一种磁流体动量球 |
CN201510587640.1 |
2015-09-15 |
CN105141089A |
2015-12-09 |
朱煜; 陈安林; 张鸣; 杨开明; 成荣 |
一种磁流体动量球,用于卫星姿态调整,所述磁流体动量球包含定子和一个球壳;所述定子分为三组,三组定子的轴线相互正交,每组包括两个定子,每组中的两个定子以球壳的球心对称布置,定子内表面为球面;所述球壳采用两个半球壳组合而成,球壳材料为非铁磁性材料,定子内表面紧贴球壳外表面,球壳和定子内表面无相对运动,球壳内填充磁流体。本发明中采用磁流体的转动进行卫星姿态调整,体积和质量小,成本低,各轴之间耦合小;本发明中磁流体动量球的球壳不转动,制造简单,结构紧凑;磁流体与球壳之间的摩擦小、损耗低,可靠性和效率高。 |
126 |
三轴气浮台仪表平台模拟装置 |
CN201510465940.2 |
2015-07-31 |
CN105035370A |
2015-11-11 |
宋效正; 杜冬; 李志慧; 姚赛金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轴气浮台仪表平台模拟装置,包括中心承力筒、平台舱顶层板、平台舱中层板、平台舱底层板、第一平台舱隔板、第二平台舱隔板和载荷安装板;其中,所述平台舱顶层板设置在所述中心承力筒的顶端;所述平台舱底层板设置在所述中心承力筒的底端;所述平台舱中层板设置在所述平台舱顶层板和所述平台舱底层板之间;所述中心承力筒由下向上依次贯穿所述平台舱底层板、所述平台舱中层板和所述平台舱顶层板形成平台舱。本发明中所述平台舱顶层板、所述平台舱中层板以及所述平台舱隔板采用铝合金框架并填充蜂窝夹层补强结构板制成,三个方向结构近等刚性设计,减轻自身重量,提升静承载能力,并降低重力干扰力矩变化的不利影响。 |
127 |
动静隔离、主从协同控制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稳定度卫星 |
CN201510465939.X |
2015-07-31 |
CN105035361A |
2015-11-11 |
张伟; 袁金如; 赵洪波; 廖鹤; 裘俊; 李文峰; 赵艳彬; 路同山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静隔离、主从协同控制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稳定度卫星,其包括布置在平台舱与载荷舱之间的非接触磁浮机构;非接触磁浮机构包括相匹配的动子和定子;动子安装于平台舱,定子安装于载荷舱;载荷舱与平台舱之间通过动子和定子实现动静隔离。以空间上动静隔离,控制上主从协同的全新思想和方法,采用完全位姿解耦构型和滑模层控制思想,利用高精度、高带宽非接触磁浮机构,实现卫星姿态指向精度优于5×10-4度、姿态稳定度优于5×10-6度/秒的超高精度,彻底解决“双超”技术瓶颈,实现了载荷姿态的完全可测可控。 |
128 |
飞行器中的储箱保持器 |
CN201480007382.9 |
2014-02-04 |
CN104968567A |
2015-10-07 |
塞缪尔·谢弗罗利耶; 罗伯特·阿巴迪-拉海耶; 帕斯卡尔·梅齐埃; 本杰明·福雷; 杰罗姆·贝特朗; 约翰·科拉伯夫; 安热利克·桑泰尔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储箱保持在飞行器的机身中的储箱保持器(100),该储箱保持器(100)在储箱与刚性地连接至飞行器的机身的框架(12)之间包括铰接的保持装置(4)和固定杆(20),所述铰接的保持装置安装在该固定杆上。有利地,铰接的保持装置意在连接至储箱的后端部(102),并且固定杆(20)适于安装在刚性连接至飞行器的机身的框架(12)上,并且优选地,铰接的保持装置包括球接合部(4)。 |
129 |
用于保持飞行器中的储箱的装置 |
CN201480007210.1 |
2014-02-04 |
CN104968566A |
2015-10-07 |
本杰明·福雷; 杰罗姆·贝特朗; 约翰·科拉伯夫; 塞缪尔·谢弗罗利耶; 罗伯特·阿巴迪-拉海耶; 帕斯卡尔·梅齐埃; 安热利克·桑泰尔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大致圆筒状或渐缩状的储箱(100)进行安装和支撑的装置,储箱(100)具有主轴线X,该装置包括:成对的第一构件(2a、2b、2c、2d),该第一构件(2a、2b、2c、2d)用于在储箱的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中的每一端处沿竖向轴线Z对储箱进行保持;第二构件(3),第二构件(3)用于在储箱的第一端(101)处沿垂直于主轴线的水平轴线Y对储箱进行保持;以及第三构件(4),第三构件(4)用于保持在球窝接头中,所述构件围绕竖向轴线设置并且连接至储箱的第二端(102)。 |
130 |
闪电防护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201480003873.6 |
2014-01-09 |
CN104903198A |
2015-09-09 |
蒂里·索里纳克; 芙罗琳·布姆莱德; 纪尧姆·西拉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旨在被装配到一个被保护结构(100)的闪电防护装置(200),包括:第一涂层,该第一涂层包括至少一个导电涂料层(202),第二涂层(204),该第二涂层被放置在该表面涂层上,并包含绝热和导电的材料。 |
131 |
诸如为了定位地球上的干扰源等的用于获得与从地球发射的电磁能量有关的信息的设备、系统和方法 |
CN201380063879.8 |
2013-11-21 |
CN104884350A |
2015-09-02 |
布莱恩·蒙瓦塞尔 |
一种观察卫星,用于获得从地球上发射的电磁能量的信息。所述卫星在倾角大于90°且小于270°的轨道绕地球运行。此外,所述观察卫星包括:至少一个接收天线,所述至少一个接收天线具有指向地球的接收模式,并在所述卫星相对于地球表面沿轨道运行时,所述至少一个接收天线适于在射频范围内接收电磁能量。所述观察卫星还包括:传送器,被配置为具有以下至少一个功能:(i)重新传送所接收到的电磁能量的至少一部分,(ii)发射表示所接收到的电磁能量的至少一部分的信息,(iii)发射从所接收到的电磁能量的至少一部分推导出的信息。本发明还涉及相关的系统和方法。 |
132 |
仿壁虎机器人在微重力环境下的实验系统及地面实验方法 |
CN201510273695.5 |
2015-05-26 |
CN104859746A |
2015-08-26 |
戴振东; 汪中原; 孙功勋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壁虎机器人在微重力环境下的实验系统,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包括仿壁虎机器人机构、气球、三自由度运动平台和运动控制单元;气球用于向仿壁虎机器人机构提供重力补偿,运动控制单元控制仿壁虎机器人机构运行;仿壁虎机器人机构包括机身和与机身相连接的四条结构相同的肢体,任意相邻两条肢体相对称;气球所填充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本发明使用所填充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的气球模拟了微重力环境,实现了微小型机器人在三维空间下的重力补偿,相对于传统的方法成本低、操作性强并且可靠性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仿壁虎机器人在微重力环境下的实验方法。 |
133 |
可变重力体验和产生沉浸式VR感受的方法和装置 |
CN201080041749.0 |
2010-09-19 |
CN102656091B |
2015-08-19 |
肖泉 |
提供一种可变零重力模拟系统。通过由浮力机构(101)基本上沉浸在流体环境中且使用诸如外骨骼(102)的机器人移位设备来帮助用户运动/重力补偿和/或减轻或改变由浮力机构(101)的重量和形状引起的在使用对象躯干和四肢上的负载,实现可变零重力状况,从而用户可以体验所模拟可变重力环境的效果,例如零重力,在该情况下,用户可以在无重力环境中不费力地运动。当与VR相关技术结合时,这可以产生用于地球外场景的生动沉浸式模拟,且可以广泛地用于娱乐、游戏、训练、治疗等。 |
134 |
动态可重配置光伏系统 |
CN201380044386.X |
2013-08-30 |
CN104781744A |
2015-07-15 |
M·奥坎丹; G·N·尼尔森 |
一种光伏(PV)系统由子阵列构成,每个子阵列具有电连接到彼此的PV电池的组。用于每个子阵列的功率管理电路具有通信接口并且用于使子阵列与可编程电力网连接或者断开。电力网具有母线行和母线列。母线管理电路定位于母线列和母线行的相应结处,并且通过该母线管理电路的通信接口可编程,以连接或者断开网中的功率路径。因此,所选择的子阵列由所选择的功率路径连接为并联以便产生低系统电压,并且交替地,连接为串联以便产生是低电压的至少十倍大的高系统电压。 |
135 |
超高速飞行器及相关空中运动方法 |
CN201080059407.1 |
2010-12-20 |
CN102822054B |
2015-07-15 |
马尔科·普兰波利尼; 约翰·科拉伯夫 |
本发明涉及超高速飞行器以及超高速飞行器空中运动的方法,该飞行器由包括喷气发动机(TB1、TB2)、冲压式喷气发动机(ST1、ST2)和用于减少在巡航阶段中基础阻力的流线型火箭发动机组成的发动机系统推动,并且飞行器具有哥德式三角翼(A),在三角翼(A)后缘的两个外端部均安装有可活动的尾翼(a1、a2)。 |
136 |
一种磁悬浮动量球 |
CN201510197943.2 |
2015-04-23 |
CN104753273A |
2015-07-01 |
张鸣; 朱煜; 陈安林; 杨开明; 成荣; 刘峰; 胡金春; 胡楚雄; 徐登峰; 穆海华 |
一种磁悬浮动量球,用于航天器姿态调整,磁悬浮动量球包含一个球壳形动子和多个定子,所述定子有三组,每组包含两个以动子的球心为对称中心的定子,三组定子的轴线相互正交,每个定子包含定子铁芯和线圈阵列,定子铁芯与动子相配合的内表面为球面,并和动子的外表面留有气隙,定子铁芯沿径向开有通槽,通槽在定子铁芯的圆周上均匀分布;线圈阵列采用盘式电机定子绕组,线圈阵列中每个线圈的两个有效边分别放置于定子铁芯的两个通槽内。本发明成本低,悬浮、旋转驱动一体化,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质量轻,并且属于固有的稳定悬浮,悬浮控制简单。 |
137 |
能够保持并平稳释放太空附件的主动连接杆系统 |
CN201010548999.5 |
2010-11-05 |
CN102050229B |
2015-05-27 |
S·勒格朗; Y·博达西 |
本发明由能够保持并平稳释放太空附件(AP、GS)的主动连接杆系统组成,所述主动连接杆装置包括固定基座(4),旋入固定基座(4)的主动连接杆(10),用于主动连接杆(10)并能在收藏姿态将所述主动连接杆(10)保持就位的可收放释放机构(11a、11b、12a、12b),以及用于张紧组件的螺母(3),所述主动连接杆(10)包括内部加热器(13),并且至少部分由具有高热膨胀系数的材料Al组成,使得在内部加热器(13)的作用下,主动连接杆(10)能够膨胀,收缩起用于连接杆(10)的可收放释放机构(11a、11b、12a、12b),结果能够平稳地释放所述太空附件(AP、GS)。 |
138 |
一种高精度光纤陀螺惯测装置标定方法 |
CN201510024279.1 |
2015-01-16 |
CN104567932A |
2015-04-29 |
张峰; 向政; 邢向明; 孟祥涛; 邢辉; 韩英杰; 郑极石; 刘玲 |
一种高精度光纤陀螺惯测装置标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光纤陀螺惯测装置分别按照oi轴(i=X、Y、Z)三个轴正向翻转90°、180°、270°三次再反向旋转90°、180°、270°三次回到初始位置;S2,18次位置翻转加上初始位置一共19个位置,充分激励出仪表在静态和动态工况下的误差,并利用参数估计方法进行了最优估计。本发明无需反复加断电,仅仅通过按照一定的顺序翻转,即可完成参数的辨识,避免重复上电和标定过程基准不一致造成的影响。 |
139 |
包括两对罐的捆以及包括该捆的航空发射器 |
CN200910170648.2 |
2009-09-01 |
CN101670888B |
2015-04-29 |
D·佩里斯; D·勒卢埃代克; J-M·孔拉尔迪 |
一种捆,包括两对同体积圆柱形罐(11,11),(12,12),每对罐包括容纳同密度推进剂的两个罐,所述推进剂适于以相同体积流率流动,所述四个罐通过增强环(20)以这样的方式彼此直接紧固,即,在所述推进剂流动时,所述罐对中的每个的重心连续保持在所述捆(10)的轴线上。 |
140 |
自主卫星轨道碎片避让系统和方法 |
CN201380028997.5 |
2013-07-02 |
CN104520914A |
2015-04-15 |
罗伯特·布里斯克曼 |
一种用于卫星的自主系统,该自主系统通过使用其雷达/激光雷达数据并且根据从诸如恒星、地球和太阳传感器之类的机载传感器得到的其自身轨道的数据或者根据由其地面控制站通过卫星的命令子系统发送的存储数据来计算来自卫星周围的球状体内任何地方的碎片的碰撞路径。如果碰撞有可能发生,则系统对卫星的轨道的最小改变进行计算以避免此碰撞并且生成并执行命令以用于对机载轨道控制推进器进行点火以将卫星推进到合适的避让轨道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