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81 具有太阳能电池结构的车辆面状部件 CN200980138919.4 2009-01-23 CN102186718A 2011-09-14 H·伯姆; A·朗; S·洛伦茨; M·波拉克; M·克尔布尔; H·特施纳
发明涉及一种车辆面状部件(6),该车辆面状部件能够以一种外部布置安装到车辆上,该车辆面状部件包括太阳能电池结构(16),该太阳能电池结构在其内侧面上与一个支撑层(10,11,12)连接并且向着该车辆的外侧配设有一个盖层(14)。根据本发明通过以复合轻型结构方式制造该支撑层(10,11,12)实现了一种特别轻并且稳定的车辆面状部件。
182 层压板和层压坯料的末端处理方法 CN200880131352.3 2008-10-03 CN102171030A 2011-08-31 长谷川高广
发明提供如下技术:实现能够提高端部的外观并提高形状自由度层压板和层压坯料的末端处理方法。如图5所示,当冷却冲压上模(80)下降时,设计形成突部(82)向下方向按压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的熔敷部(6a)的内侧的一部分和端部倾斜部(6b)。并且,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的未加工处理的部分被压入到下表面(81)的形成面(72)。然后,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的熔敷部(6a)的内侧的一部分和端部倾斜部(6b)被冷却冲压下模(70)的设计形成面(73)和冷却冲压上模(80)的设计形成突部(82)压溃,从而冲压成形为期望的形状。
183 条带、具有该条带的包装容器 CN200580019660.3 2005-09-05 CN1968870B 2011-05-25 莫妮卡·祖皮格; 霍坎·奥尔松; 英厄马尔·拉松
一种条带(36),具有按顺序排列的以下层的结构(10):第一层(14),具有面向外侧的聚丙烯(PP)表面;第一粘合层(18);隔聚合物的芯层(12);第二粘合层(20);第二层(16),具有面向外侧的聚丙烯(PP)表面。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包装容器,在包装容器的内侧上设置有用于保护容器的纵向接缝的条带。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制造条带的方法。
184 层叠片、层叠片的卷绕体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CN200680005574.1 2006-02-03 CN101124285B 2011-03-23 中山武人; 加藤一也; 早坂拓哉
发明制造层叠长尺寸的剥离片(2A)、接合剂层(3A)和基材(4A)而形成的层叠体,以不贯通剥离片(2A)的方式切割(半切)基材(4A)及接合剂层(3A),把基材(4A)及接合剂层(3A)分割成罩片部(51A)、枕部(52A)和剩余部(53A)。另外,在剥离除去剩余部(53A)后,以不贯通剥离片(2A)的方式半切枕部(52A)的外侧端部,通过该半切形成隆起部(6A)。该层叠片可以以低成本制造,在做成卷绕体时可以防止在接合片上形成疵点。
185 层压板及层压板的末端处理方法 CN200710006915.3 2007-01-30 CN101200125B 2010-12-08 长谷川高广; 能登伸也
发明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提高端部的美观度并提高形状自由度层压板及层压板的末端处理方法。层压板(19)的制造方法具有:用支撑部件(9)支撑通过纵壁部(2b)层压一对板状部件(3、4)的热塑性树脂制的层压坯料(1),以使该层压坯料(1)的周边部(1a)露出,将热吹到上述周边部(1a)上使该周边部(1a)加热软化的第一工序;以及,将冲模(17)的切断刀(17a)与上述加热软化了的周边部(1a)接触并将上述一对板状部件(3、4)的一方的板状部件(4)向另一方的板状部件(3)推压,使上述一对板状部件(3、4)彼此接触而熔合在一起,并且使层压板(19)从上述层压坯料(1)脱模的第二工序。
186 复合成型品及其制造方法 CN200880106376.3 2008-09-04 CN101835596A 2010-09-15 冈野保高; 长岛泰宪; 手计仁志
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成型品,所述复合成型品由板状构件和树脂构件构成,具有该板状构件与该树脂构件在互相对置的侧端面以凹凸形状接合的凹凸形状接合面,所述板状构件是将位于上面侧和下面侧的表层基材和位于它们之间的芯层基材进行一体化而得到的,其中,连续的、连接上述各表层基材描绘出的凹凸形状中的相邻凸部的顶部的直线线段形成凸部通过线,相对于每1mm长度的上述凸部通过线,沿着该凹凸形状中的凹凸而形成的实际接合线的长度为1.05mm以上。
187 用于吸音板的蜂窝芯体结构 CN200880112028.7 2008-09-10 CN101827702A 2010-09-08 洛朗·瓦勒鲁瓦; 伊曼纽尔·德勒冯
发明涉及一种能够用于涡轮喷气发动机机舱的吸音板的蜂窝芯体结构(10;310),其包括至少一个蜂窝单元(12;14),每个蜂窝单元(12;14)包括两个端板(18;20)。端板(18;20)通过以形成蜂窝腔室(32)的方式定位的接合点(24)被接合在一起。本发明的主题还涉及一种制造这种结构的方法、包括这种结构的吸音板以及包括这种吸音板的机舱。
188 层压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00710126870.3 2007-06-29 CN101274483B 2010-09-08 北野千; 木内洋幸; 汤泽伊知郎; 野泽浩正
提供了一种可以提高强度并且不论大小都能抑制成型后产生变形层压板及其制造方法。按如下所述形成车辆用面板(1):在背面一侧板材(16)与表面一侧板材(15)之间夹入发泡树脂(13)和增强件(20)的状态下,将下模(21)和上模(22)合模,将背面一侧板材(16)和表面一侧板材(15)焊接,形成包含填高桥接材料的层压部件(26),将背面一侧板材(16)和表面一侧板材(15)分别真空抽吸至下模(21)和上模(22)中,并向背面一侧板材(16)和表面一侧板材(15)焊接形成的包含填高桥接材料的层压部件(26)内部注入压缩空气,然后吹塑成型。
189 层压层及其切割方法和包含该层压层的层压物体 CN200580027516.4 2005-08-10 CN101005940B 2010-05-26 T·K·雅格布森; M·达尔
发明涉及一种层压层的切割方法,该层压层用在包括多个组合层压层(703)的纤维加强的层压物体(701)中,其中,至少沿着层压层的至少一个边缘的一段在层压层厚度上进行渐尖切割,从而减小层压层的厚度。由于不仅可减少层压层的数量,而且还减少了各个层压层的厚度,因此获得了可用于层压物体中的层压层,通过其可减少富含树脂区域和气穴的问题以及形成分层的危险。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层压层,该层压层用在包括多个组合层压层的纤维加强的层压物体和为涡轮机的叶片形式的纤维加强的层压物体中,其中风力涡轮机的叶片包括多个组合层压层。
190 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模制品和其制造方法 CN200880014002.9 2008-03-26 CN101678617A 2010-03-24 达米安·詹姆斯·班尼斯特; 加里·理查德·沃森
发明提供一种制造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模制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模具表面的一部分上配置表面处理层,该表面处理层包括第一树脂材料且是至少一个实心板的形式;(b)在该表面处理层上配置至少一层纤维增强材料,以在模具表面的那部分上提供表面处理层和包括至少一层纤维增强材料的结构层的组件;(c)向该组件施用真空;(d)在真空下将可流动的第二树脂材料注入至少一层纤维增强材料;和(e)固化第一和第二树脂材料,从而形成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模制品,其包括从表面处理层形成的表面部分和与表面部分层压的从至少一层纤维增强材料和第二树脂材料形成的结构部分。
191 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模制品和其制造方法 CN200880013963.8 2008-03-26 CN101678616A 2010-03-24 丹尼尔·托马斯·琼斯
发明提供一种制造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模制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模具内配置至少一层纤维增强材料;(b)配置与纤维增强材料相邻的至少一层预浸层,该预浸层包括至少部分地用未固化的第一树脂材料浸渍的纤维增强物,从而在模具内形成至少一层纤维增强材料和至少一层预浸层的层状组件;(c)向该组件施用真空;(d)在真空下将可流动的未固化第二树脂材料注入至少一层纤维增强材料中;和(e)至少部分地同时固化第一和第二树脂材料,从而形成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模制品,其包括从纤维增强物和固化的第一树脂材料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一结构部分和与至少一个第一结构部分结合的从至少一层纤维增强材料和固化的第二树脂材料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二结构部分。
192 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模制品和其制造方法 CN200880014003.3 2008-03-26 CN101678615A 2010-03-24 凯文·史蒂文·卡迪; 克里斯托弗·威廉·邦斯
发明提供一种模制材料(100),包括至少一个干纤维增强层(102,103),该至少一个干纤维增强层具有与其第一表面接合的表面树脂材料(106)和与其第二表面接合的结构树脂材料(101),其中该结构树脂材料具有不含树脂并位于该结构树脂层(101)边缘的凹进(107),以及其中该干纤维增强层(102,103)提供通结构以允许混入的空气在处理中通过。本发明的材料可以用于形成作为诸如涡轮机等大部件的表面涂层的复合材料
193 边缘层压的成卷制品 CN200910159231.6 2009-07-30 CN101637985A 2010-02-03 V·班萨尔; T·G·斯蒂夫特; C·E·布鲁克斯
发明公开了边缘层压的成卷制品。一种层压制品(20),包括具有第一宽度(W)的第一幅(42)的材料。第二幅(44)的材料具有大体上等于第一宽度(W)的第二宽度。第二幅(44)是与第一幅(42)同延伸的。该第二幅在外侧部(22,24)被层压到第一幅。可渗透的非层压部分(46)在层压外侧部(22,24)的横向延伸。层压外侧部(22,24)的宽度(E1,E2)小于第一宽度(W)的一半。
194 接缝带材和密封窗贴膜接缝的方法 CN200780047725.4 2007-12-06 CN101568609A 2009-10-28 拉古纳特·帕蒂亚; 乔什·D·蒂比茨
一种耐腐蚀密封带材,所述密封带材包括能够阻挡选定频率电磁辐射的金属层,所述金属层布置在聚合物基底上并且覆盖有保护所述金属层以及使其免受腐蚀的粘合剂。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通过将聚合物薄膜施加到接缝来密封所述接缝的方法,所述接缝位于包括内金属层的两片相邻窗贴膜的相邻边缘之间。
195 电介质陶瓷组合物、电子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0910132522.6 2009-03-31 CN101550002A 2009-10-07 野中智明; 高石哲男; 岩泽健太; 佐佐木洋
发明涉及电介质陶瓷组合物、电子部件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电介质陶瓷组合物,其含有含[(Ca1-xSrx)O]m[(Zr1-y-z-αTiyHfzMnα)O2](其中,0.991≤m≤1.010、0≤x≤1、0≤y≤0.1、0<z≤0.02、0.002<α≤0.05)所示组成的电介质化物的主要成分,以及相对于主要成分100摩尔份为0.1~0.5摩尔份的Al2O3和0.5~5.0摩尔份的SiO2。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CaSr)O]m[(ZrTiHfMn)O2]系电介质陶瓷组合物所具有的优异的各种特性,并且即使使电介质层的厚度变薄例如为 2μm以下,也能够防止破裂产生的电介质陶瓷组合物。
196 耐久性优异的内面被覆聚烯管及其制造方法和用于该被覆钢管的层钢管 CN200780020317.X 2007-05-29 CN101460773A 2009-06-17 三村博幸; 船津真一; 山本和人; 仮屋园义久; 近藤哲己
一种耐久性优异的内面被覆聚烯管,其特征在于,在对内面和外面施加了含有0.01~60质量%的Al的锌层的钢管的内面,借助于粘接剂被覆了聚烯烃管。
197 可热模塑的层压板及其制造方法 CN00126429.X 2000-08-29 CN100455432C 2009-01-28 约翰尼斯·派特路斯·马里努斯·普拉格
一种可热模塑层压板,具有一作为芯部的预制平板2,该平板由木质和/或纤维素纤维制成,该纤维已经用可热固化树脂浸泡,平板2在相背对的边部区域22、24被加厚。芯部的两表面设置装饰层19、20。
198 层压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00710126870.3 2007-06-29 CN101274483A 2008-10-01 北野千; 木内洋幸; 汤泽伊知郎; 野泽浩正
提供了一种可以提高强度并且不论大小都能抑制成型后产生变形层压板及其制造方法。按如下所述形成车辆用面板1:在背面一侧板材16与表面一侧板材15之间夹入发泡树脂13和增强件20的状态下,将下模21和上模22合模,将背面一侧板材16和表面一侧板材15焊接,形成包含填高桥接材料的层压部件26,将背面一侧板材16和表面一侧板材15分别真空抽吸至下模21和上模22中,并向背面一侧板材16和表面一侧板材15焊接形成的包含填高桥接材料的层压部件26内部注入压缩空气,然后吹塑成型。
199 刚性聚酯-异氰脲酸酯增强泡沫 CN200580049414.2 2005-11-12 CN101160210A 2008-04-09 M·P·艾伦; H·莱科维奇; S·米尔亚拉; A·W·小布朗
发明涉及用热固性聚合物泡沫增强的结构元件,该热固性聚合物具有(a)80-650kg/m3的密度,(b)根据ASTMD4065-01,在12mm宽×3.5mm厚×17.5mm长的单悬臂样品上测量的,在1Hz的测量条件和加热速率为2℃/min下,致使在0℃以MPa表示的该储能模量除以以kg/m3表示的该热固性聚合物泡沫的密度的比值至少为0.4的储能模量,和(c)该热固性聚合物泡沫在100℃下的储能模量与该热固性聚合物泡沫在0℃下的储能模量的比值至少为0.5。该泡沫优选为聚酯-异氰脲酸酯泡沫。该泡沫展示了良好的抗由机械和热应导致的裂性。
200 制作防材料的方法 CN03813710.0 2003-06-10 CN100374288C 2008-03-12 B·N·弗林; S·罗斯塔米
用于池塘、湖和垃圾堆放填埋场的衬里的防材料,其包括处于相应支撑层(12,14)之间的芯层(10),该芯层含有可膨胀班脱岩粘土。为了降低支撑层(12,14)与芯层(10)之间的相对滑动,支撑层最好是由聚丙烯、聚乙烯或PVC做成,并通过声波接合沿多条线或间隔地把两支撑层连接在一起,可以把两层(12,14)直接接合在一起,也可以把每一层(12,14)分别接合(在26上)到嵌在芯层(10)中的柔性有孔加固物(16)上。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