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用于固化复合零件的形状变形工具系统和方法 CN201380052712.1 2013-09-12 CN104718058B 2017-12-19 R·T·洛夫特斯; J·M·鲁滨逊; M·J·李
工具系统可以包含固化工具和偏压元件。固化工具可以具有固化工具热膨胀系数(CTE)并且可以被配置为固化由具有不相似的组件CTE的两个或多个组件形成的复合制品。偏压元件可以被固定地附连到固化工具并且具有可以不同于固化工具CTE的偏压元件CTE。偏压元件可以被配置为当被加热时固化工具CTE和偏压元件CTE的结合在固化工具内引起热位移,并且复合制品被固化为变形形状。当已固化复合制品被冷却时,已固化复合制品可以基本呈现出设计的形状。
2 一种纤维复合PA6叶轮加工方法 CN201710412823.9 2017-06-05 CN107118548A 2017-09-01 查国东; 储振亚; 储亮; 李云雷; 查卫东
发明提供一种纤维复合PA6叶轮加工方法,本发明将叶轮设计成内外两层,通过两次注塑成型,形成统一的整体,强度高,不脱落,内部元件含有碳纤维的强度高,韧性好,作为骨架支撑,外部包覆层有氮化纳米片,使得叶轮的耐磨性、耐热性大大提高,延长了叶轮的使用寿命和安全系数。通过对内部元件进行热处理同时施加声波,提高了碳纤维的均匀性,减少各向异性,提高了尺寸稳定性,使得叶轮的规格统一,成品率高。
3 采用拉挤成型的板材制作叶片的工艺 CN201710332324.9 2017-05-11 CN106945306A 2017-07-14 解祥夫; 季小强; 刘时海; 何梦瑶; 谢波
发明公开了采用拉挤成型的板材制作叶片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拉挤成型工艺准备板材;在堆砌平台上进行风电叶片大梁或辅梁的逐层预铺设;对预铺设的风电叶片大梁或辅梁进行绑得到预制风电叶片大梁或辅梁;将预制风电叶片大梁或辅梁吊运至叶片壳体内指定位置;灌注树脂固化后得到风电叶片。本发明的工艺减少了把板材拼装成预制主梁后再采用主梁模具进行真空灌注这一工序,节约了费用和时间,提高了叶片的制作效率,而且最后与叶片壳体一次性灌注成型,不会出现树脂间的分层,效果更佳。
4 具有分组浮丝的纤维结构 CN201480054348.7 2014-09-29 CN105593417B 2017-06-30 马修·吉玛特; 雅恩·马尔查尔; 多米尼克·库普
一种纤维结构(200)包括一个预制件部分(210),该预制件部分在第一多个线层和第二多个线层之间通过三维编织形成为单一部件,该预制件部分对应于一种用于复合材料制成的组件的纤维增强预制件的全部或部分。该纤维结构(200)在该预制件部分(210)外侧包括一个或多个二维编织织物层(220a、220b),每个二维编织织物层将属于至少第一多个线层以及位于该预制件部分(210)外侧的同一(201a)层的线(2010a)分组在一起。
5 涡轮叶片 CN201280033577.1 2012-07-06 CN103797243B 2017-02-15 W.张; M.奥勒森; T.K.贾科布森
涡轮叶片(1)包括由纤维增强聚合物材料制成的结构,该纤维增强聚合物材料包括聚合物基体和嵌入聚合物基体中的纤维增强材料。该纤维增强材料包括纤维,该碳纤维通过使前体碳化到60%到80%的碳化度来生产。
6 叶轴套上料设备 CN201610829495.8 2016-09-18 CN106217758A 2016-12-14 王锦; 陈国强; 周毅; 禤国辉
发明公开了一种叶轴套上料设备,包括:用于定向排列并输出风叶轴套的振动盘,用于定位风叶轴套的旋转定位机构,用于抓取和释放风叶轴套的抓取机构,驱动抓取机构在所述振动盘的输出工位和旋转定位机构的定位工位之间往复移动的第一抓取驱动机构,用于将定位后的风叶轴套装入模腔内的第一机械手。上述风叶轴套上料设备通过振动盘、旋转定位机构,抓取机构、第一抓取驱动机构和第一机械手实现了风叶轴套的上料,较人工手动上料相比,降低了作业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风叶轴套的上料效率;同时,提高了风叶生产周期的稳定性,降低了调整注塑成型工艺参数的几率,提高了风叶质量的一致性、稳定性,也能够减少作业员,降低人成本。
7 式结构复合梁 CN201180028703.X 2011-04-28 CN103003060B 2016-12-07 P·T·海登; H·贝默
用于结构复合梁(10)的模纤维增强塑料凸缘(5),上述结构复合梁包括由多个长形元件(42)布置成阵列所形成的主体(40),其中主体的尺寸基本上由阵列中长形元件的数量和布置决定,且表皮构件(20、30)至少部分地围绕阵列。另外,结构复合梁包括模块式纤维增强塑料凸缘5)和连接到模块式凸缘的表皮构件上的抗剪腹板(50)。还公开了制造模块式凸缘和梁的方法,以及用于制造模块式凸缘的成套部件。
8 一种可改变扇叶数量的扇加工模具 CN201610628486.2 2016-08-04 CN106079293A 2016-11-09 沈利锋
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改变扇叶数量的扇加工模具,包括下模本体和上模本体,所述下模本体和上模本体的背部均安装有模具底架,所述模具底架的外侧均安装有扇叶架,模具底架的外侧设有贯穿扇叶架的滑槽,所述滑槽的槽内安装有一侧设置在扇叶架内腔的堵,所述扇叶架的内腔设有扇叶型腔,所述扇叶型腔与扇架型腔连接。本可改变扇叶数量的风扇加工模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整体通过设有上模本体和下模本体,方便使用者进行合模操作,便于风扇扇叶的快速成型作业,使风扇扇叶成型变得更加方便。
9 用于制造金属部件,诸如涡轮发动机叶片加强件的方法 CN201280010947.X 2012-02-29 CN103402691B 2016-09-14 蒂里·戈登; 布鲁诺·杰克斯·杰拉德·达米布瑞恩; 艾伦·罗伯特·伊夫斯·贝鲁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金属部件,诸如金属涡轮发动机叶片加强件的方法,连续地包括:生产由插件(301)和多个金属丝(302)所组成的三维金属结构(310)的步骤,该插件(301)具有允许超塑性成形和扩散焊接的特性,该多个金属丝(302)围绕所述插件(301)的周围,所述金属结构(310)形成所述金属部件(30)的预制件;在成形工具中定位所述金属结构(310)的步骤;和所述三维金属结构(310)的热压步骤,这引起所述金属结构(310)的聚集,以获得所述致密金属部件(30)。
10 使用可浇注的结构泡沫对蜂窝状芯进行修复、拼接、接合、机械加工和稳定化的方法及结构 CN201310520937.7 2013-10-29 CN103786867B 2016-06-29 苏万卡尔·米什拉; 卡尔·美; 罗伯特·马克·克里斯
发明涉及使用可浇注的结构泡沫对蜂窝状芯进行修复、拼接、接合、机械加工和稳定化的方法及结构。本公开的一种方法包括用结构泡沫修复芯加强结构。另一方法包括使用结构泡沫将芯构件拼接在一起。另一方法包括使用结构泡沫将芯构件接合至结构。另一方法包括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使用结构泡沫来对芯构件进行稳定化处理。另一方法包括用结构泡沫对芯构件进行稳定化处理以防止芯构件在高压釜破碎。本公开还包括一种芯加强结构,该芯加强结构具有带有本文中的结构泡沫的芯构件。
11 具有分组浮丝的纤维结构 CN201480054348.7 2014-09-29 CN105593417A 2016-05-18 马修·吉玛特; 雅恩·马尔查尔; 多米尼克·库普
一种纤维结构(200)包括一个预制件部分(210),该预制件部分在第一多个线层和第二多个线层之间通过三维编织形成为单一部件,该预制件部分对应于一种用于复合材料制成的组件的纤维增强预制件的全部或部分。该纤维结构(200)在该预制件部分(210)外侧包括一个或多个二维编织织物层(220a、220b),每个二维编织织物层将属于至少第一多个线层以及位于该预制件部分(210)外侧的同一(201a)层的线(2010a)分组在一起。
12 涡轮叶片金属加强件的制作方法 CN201180029295.X 2011-06-23 CN102947596B 2016-04-20 克里斯廷·郝蒂尔; 伯纳德·拉梅松; 杰克斯·艾伯斯凡
发明涉及实心部件制作方法,其涉及采用两个模具锻造变形金属棒材(40)的步骤(240),以获得包括两个翅片(51)的中间部件(50),所述翅片位于实心部件(53)两侧,能够形成所述金属加强件(30)的底部(39),所述两个翅片(51)之间为张开α;对所述中间部件(50)的所述翅片(51)进行变形的步骤(250),改变所述张口角α,从而获得涡轮叶片前缘或后缘金属加强件(50)的最终形状。
13 具有互补的非对称几何形状的涡轮机组叶片 CN201180031842.8 2011-06-22 CN102971135B 2016-02-03 C·鲁西耶; J·马泰奥
一种涡轮机组叶片(10),由包括纤维增强件的复合材料制成,所述纤维增强件通过对丝线进行三维编织而获得并通过基质进行致密化,所述叶片包括构成翼面(20)和叶根(30)的第一部分,所述叶片翼面(20)具有两个面(22、23),每个面均将前缘(20a)连接到后缘(20b)。所述第一部分与至少一个第二部分形成单一件,所述第二部分仅出现在叶片翼面的一个面上,并且构成如下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一部分:叶片平台(40)、防止叶片摇摆的柄脚(50)、叶片包覆扰流器(60)和叶片包覆擦拭器(70),所述纤维增强件的与叶片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对应的那些部分至少局部地相互叠盖,其中纤维增强件的第一部分的丝线穿透纤维增强件的第二部分。
14 贯流叶中节的加工方法 CN201510620972.5 2015-09-25 CN105150470A 2015-12-16 韩小红; 高文铭
发明涉及一种空调用贯流叶中节的加工方法。贯流风叶中节的加工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1)将注塑料液由料柄模芯的注料口注入中节模芯的圆盘成型腔和叶片成型腔以及上模架底部的圆形内凹腔中;(2)贯流风叶中节工件成型;(3)上模架和下模架上下分离;(4)料柄冲压头将正下方的料柄切除;(5)料柄顶杆将已经与圆盘分离的料柄顶出;然后中节顶杆将已经切除了料柄的贯流风叶中节向上顶出;(6)柄顶杆和中节顶杆复位;上模架和下模架复位完成合模。该贯流风叶中节的加工方法的优点是料柄切除的效率高,提高了贯流风叶中节加工的成品率。
15 一种电机叶片腹板灌注结构及其灌注工艺 CN201510296830.8 2015-06-03 CN104908340A 2015-09-16 张平
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叶片腹板灌注结构及其灌注工艺,其结构包括腹板结构铺层、脱模布、导流网、进料螺旋管、真空袋膜,脱模布铺放在腹板结构铺层的上表面,其宽度比腹板结构铺层窄,其宽度中心在腹板结构铺层的宽度中心处,其长度在腹板结构铺层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进料螺旋管放置在脱模布的上表面中心处,且其管身在脱模布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导流网铺放在脱模布的上表面,并覆盖上述进料螺旋管;所述真空袋膜铺放在导流网的上表面,并向四周延伸,覆盖该导流网、脱模布、腹板结构铺层;进料螺旋管在抽真空时,隔着真空袋膜,用导流网包裹着上提,悬空在脱模布的上方。本发明从根本上解决叶片腹板进料管下发白及压痕问题。
16 用于通过感应来分离粘附到一机械零件上的磁机械零件 CN201280004967.6 2012-01-06 CN103328771B 2015-08-19 弗兰克·伯纳德·利昂·弗林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第一机械零件(1)从第二磁性机械零件(4)分离的方法,该第一机械零件(1)利用一粘性薄膜(3)沿一连接区域粘接到该第二磁性机械零件(4)上。在所述方法中,磁场至少在该连接区域中产生,以通过感应,在该第二磁性机械零件(4)中产生涡电流,以软化该粘性薄膜(3),并使所述机械零件(1,4)可分离。
17 用于制造复合材料涡轮发动机叶片根部的方法以及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叶片根部 CN201380062089.8 2013-12-03 CN104812950A 2015-07-29 休伯特·埃兰德
发明涉及一种由复合材料制作涡轮发动机叶片根部的方法,该复合材料包括由基质致密的纤维增强件,该方法包括由通过三维编织互连的三组纱线层(c1到c19)制成一个中心纤维带(102)和两个外纤维带,使该两个外带穿过该中心带,该两个外带在该中心带内侧相互交叉,通过切割移除位于所述中心带外侧的两个外带的部分;使该纤维坯件成型以获得纤维预制件,该纤维预制件具有与形成承压板预制件的两个次级部分(104a,106a)一体地形成的形成叶片根部预制件的主要部分;以及致密该预制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叶片根部。
18 可膨胀芯棒 CN201110073614.9 2011-03-25 CN102198729B 2015-07-29 K·希布斯比
发明涉及可膨胀芯棒,具体地提供了用于生产纤维增强复合部件(120)特别是涡轮机的叶片心轴。该心轴包括:具有外表面(101)的可扩展主体(100),纤维增强复合部件(120)的纤维材料能够被布置到所述外表面(101)上。所述可扩展主体(100)在扩展状态中是可扩展的,其中在所述扩展状态中,所述外表面(101)形成待生产的纤维增强复合部件(120)的内部形状(102)。此外,所述可扩展主体(100)在收缩状态中是可收缩的。
19 飞机用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桨叶及其制造方法 CN200980117987.2 2009-03-27 CN102037247B 2015-06-24 村上务; 盛田英夫; 小木贵宏; 奥村郁夫; 守屋胜义
一种具有绕中心线以45度以上且70度以下的度扭曲的3维翼面形状的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桨叶,上述桨叶具备含有强化纤维、在沿厚度方向层叠后一体成形的多个复合材料预浸渍体;上述强化纤维在上述复合材料预浸渍体的各层内不中断而连续。
20 机床 CN201380038211.8 2013-07-16 CN104619460A 2015-05-13 贾森·B·琼斯; 彼得·科茨
一种机床(110;1106),布置成通过处理头(102;200;1100;1150)将能量源传输至工件(104)上,其中,机床具有夹持机构(202;1102;1152),该夹持机构布置成临时地接收处理头(102;200;1100;1150)或其他加工头或处理头以对工件(104)进行处理;处理头(102;200;1100;1150)包括一个或多个导向机构(212,128,220,222;520)以及处理头对接岐管(201;1602),该导向机构布置成将能量源(206;1110)引导至工件(104)上,该处理头对接岐管布置成连接有在使用中待供应至处理头(102;200;1100;1150)的一种或多种介质以促进对工件(104)进行处理;其中,处理头对接岐管(201;1602)允许在处理头(102;200;1100;1150)连接至夹持机构(202;1102;1152)时将一种或多种介质供应至处理头(102;200;1100;1150);并且其中,机床(110;1106)还包括至少一个机构,该机构布置成将供应对接岐管(200;600)移动成与处理头对接岐管(201;1602)连接和/或断开连接,使得当两个岐管连接时将介质或每种介质供应至处理头(102;200;1100;1150)。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