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 H01R 线路连接器 集电器 / 专用于制造、组装、维护或修理线路连接器或集电器的设备或方法,或专用于连接电导体的设备或方法(电车架空线的入B60M1/28;连接电缆的入H02G1/14)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41 螺旋式连接端子的制造方法 CN201280049643.4 2012-10-11 CN103858279A 2014-06-11 威尔弗里德·尼霍斯特
发明涉及一种制造螺旋式连接端子(6、19、28)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面的步骤:提供扁平金属(1);将导体插入口(2)以通孔的形式引入到扁平金属(1)的纵侧面中;将拉模孔(3)通过排挤开扁平金属(1)的材料这样引入到扁平金属(1)的端侧面(4)中,即,使拉模孔(3)的直径大于扁平金属(1)在导体插入口(2)的区域中的厚度;以及将螺纹(5)引入拉模孔(3)中。
242 用于电传输缆的复合芯 CN201280018311.X 2012-04-11 CN103858181A 2014-06-11 S·M·尼尔森; D·W·伊斯特普; T·L·蒂博尔; T·A·雷甘; M·L·韦斯里
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诸如高压传输缆的电缆的复合芯。该复合芯含有至少一个棒,所述至少一个棒包括被覆盖层环绕的连续纤维元件。该连续纤维元件是由多根包埋于热塑性聚合物基质内的单向排列的纤维粗纱形成。本发明者已发现,可通过下述方式来显著改善热塑性聚合物基质浸渍粗纱的程度:通过对浸渍过程进行选择性控制;也可通过在棒的形成和成型期间以及最终棒的几何形状的校准期间对施加给粗纱的压缩程度进行控制。该经充分浸渍的棒具有非常小的空隙率,从而产生了极好的强度性能。值得注意的是,在棒中无需不同纤维类型的情况下即可获得期望的强度性能。
243 用于改进连接器外壳粘合的方法 CN201310353818.7 2013-08-14 CN103633474A 2014-03-12 E·夏哈安; M·韦伯
发明涉及用于改进连接器外壳粘合的方法。采用一种改进的方法把外壳附连到具有相对小几何结构的连接器主体。一条或多条粘合通道位于连接器主体的外表面中。在连接器主体之上组装外壳的过程中,粘合材料分布在粘合通道内并且随后固化。粘合通道和粘合材料设计成采用毛细管运移来帮助粘合材料在粘合通道内的分布。
244 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1310252826.2 2013-06-24 CN103515723A 2014-01-15 桑原高志; 松尾诚也
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能够以低的成本确保充分的接触并且具有长的连接寿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连接器的制造方法。所述连接器(10)包括基础构件(100)和从基础构件(100)向上和向下凸出的触点(200)。形成在所述基础构件(100)上的开口(110)沿着与所述触点(200)的间距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所述触点(200)具有弹性支撑构件(220)和粘附在所述弹性支撑构件(220)上的触点薄膜(260)。触点薄膜(260)面对所述开口(110),使得所述触点薄膜(260)的长度能够长于在所述间距方向上的触点(200)之间的间隔。所述触点(200)吸收连接物体的焊盘的尺寸的变化。
245 电连接器 CN200980137454.0 2009-09-07 CN102160243B 2013-12-11 佐佐木荣一; 米田隆浩; 堀孝义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压入工具的一系列的操作,从而将连接器主体和框架分离的连接器。该电连接器由具有定臂(26)的框架(20)和具有与锁定臂(26)卡止的锁定承载面(47)的连接器主体(40)构成,通过插入操作工具(60),从而解除锁定臂(26)和锁定承载面(47)的卡止,框架(20)和连接器主体(40)具有操作工具(60)进行进退的移动路径,连接器主体(40)在移动路径的终端具有工具承载面(46)。在操作工具(60)在移动路径前进的过程中,解除锁定臂(26)和锁定承载面(47)的卡止,然后,通过按压工具承载面(46),从而使连接器主体(40)从框架(20)脱离。
246 网通连接器的构件制造方法 CN201310046049.6 2013-02-05 CN103296554A 2013-09-11 李隆禧
发明有关一种网通连接器的构件制造方法,是利用端子圆棒材料以二次或二次以上冷抽拉伸加工处理,成型为细圆杆材料、且一端冲压成型为对接部、另侧成型干涉部及焊接部,则将细圆杆材料嵌设于端子料带的定位卡槽,而进行裁切为预设长度的端子,再依序嵌设于端子料带的各定位卡槽,并对多个端子进行电加工,即利用定位多个端子的二个端子料带,通过上、下叠设排列,且将各端子的干涉部置入成型模具的模穴中,进行射出加工于多个端子外部成型绝缘座体,将多个端子自二端子料带脱离,将绝缘座体上多个端子加工成型对接部、焊接部,制成网通接器的构件。
247 线束及其制造方法 CN201180062922.X 2011-12-28 CN103269910A 2013-08-28 遠山栄一
线束包括导电通路和保持该导电通路的线路的线路保持部分。线路保持部分具有筒状,并且由具有弹性的交联固定构件(21)或光交联固定构件(21)组成,使得线路保持部分至少在其径向方向上弹性变形
248 用于在眼科装置上形成电互连器的方法和设备 CN201310001134.0 2013-01-04 CN103258781A 2013-08-21 R.B.皮尤; D.B.奥茨; P.潘多吉劳-斯; A.托纳; J.D.里亚尔; E.R.克尔尼克; S.R.比顿; F.A.弗利特施
发明提供了用于在包括结合一个或多个电元件的眼科装置的三维基底表面上形成互连器的方法和设备,所述方法和设备可用来提供高品质电连接和机械连接。
249 加热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1280002996.9 2012-01-13 CN103141157A 2013-06-05 崔贤; 金秀珍; 金起焕; 洪瑛晙
发明涉及一种加热元件,其包括:至少两个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包括两根母线以及与该两根母线电连接的导电加热装置,其中该加热单元的母线相互串联,并且其中所述加热元件中每个加热单元的每单位面积上的电能随着所述母线的长度增加而减少。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制造该加热元件的方法。
250 具有伸缩中心导体机构的同轴连接器 CN200880119221.3 2008-10-28 CN101919121B 2013-06-05 D·A·伯里斯; J·M·克劳森
前端附连到端子且后端附连到同轴电缆的连接器包括本体、安装到本体内的柱以及可动地安装在柱和本体内的触点组件。该触点组件包括引导件、安装到引导件的触点且较佳地还包括安装到触点以形成与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和垫壳电连接并机械连接的夹。在连接器接纳同轴电缆时,触点组件朝向连接器前端纵向移动,使得触点的前端完全从本体内的第一位置移动到靠近连接器接口的第二位置。较佳的是,引导件具有用于中心导体的开口,在附连期间,在中心导体进入开口之前该开口对使用者是可见的。垫壳随触点组件以允许更大轴向平移距离的可伸缩方式移动。此外,该触点组件较佳地包括防止电缆在安装后受到向后作用的装置。
251 用于将部件安装在支撑导轨上的方法以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系统 CN201180046235.9 2011-09-30 CN103125050A 2013-05-29 简斯·鲁珀特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多个部件(2)、特别是多个终端体安装在一个支撑导轨(4)上的方法,其中借助一个第一装置(6)从至少一个匣盒(10)中移出这些部件(2),该第一装置包括用于这些部件(2)的一个接收座(6.1)并且在一个起始位置与一个终点位置之间自动地来回移动,并且这些部件被插入到由一个第二装置(8)保持在一个第一安装位置中的支撑导轨(4)上。为了提供一种更为迅速地进行该安装操作并且以更为节省空间的方式设计该系统的方法,建议的是,在这些部件(2)中的一个部件已插入在该支撑导轨上之后,该第二装置(8)将该支撑导轨(4)自动地转移到一个第二安装位置中,并且在该支撑导轨(4)处于完全装配状态时,在该支撑导轨的纵向方向被安排成与所述部件(2)相邻的另一个部件(2)以与这个部件(2)相似的方式被插入到保持于该第二安装位置中的支撑导轨(4)上。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执行该方法的系统。
252 导电性连结构件、导电性连结构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将导电性连结构件形成为电极电池 CN201180034349.1 2011-10-13 CN103003979A 2013-03-27 荣辉
发明提供用于正输出端与负输出端彼此由不同种类金属形成的电池中的导电性连结构件,不但能够防止电腐蚀而且能够抑制电阻,并且机械强度优良。本发明的导电性连结构件(1)是用于一对输出端彼此由不同种类金属形成的蓄电池中的电输出用的导电性连结构件(1),具有:与一侧的输出端连结且由与一侧的输出端相同的金属形成的电极部(棒部10)、与所述电极部连接且由与另一侧的输出端相同的金属形成的汇流条部(带板部11),所述电极部和汇流条部通过扩散接合而一体化。
253 用于连接管线元件与构件的装置 CN201180034281.7 2011-06-30 CN102985745A 2013-03-20 T·鲍尔; B·施泰因; S·施泰因胡伯尔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管线元件(2)与构件(3)连接的装置(1)。管线元件(2)终止在连接壳体(5)中或者与所述连接壳体固定地连接。在连接壳体(5)和构件(3)之间设置有用于可松开的固定的部件(7,13)。在连接壳体(5)中延伸的管线区段(9)通过电加热丝(10)加热。加热丝(10)从外部围绕管线区段(9)。被加热的管线区段(9)在构件(3)的方向上越过用于将连接壳体(5)可松开地固定在构件(3)上的区域伸出,使得管线区段终止在构件(3)的内部空间中。
254 装置 CN201180031583.9 2011-06-09 CN102959251A 2013-03-06 石井慎治; 长尾光久
发明的目的在于,在送装置中降低送风声音,该送风声音被认为是沿着毂部流动的空气和从开口流出的空气相互干涉的原因。送风装置(10)的风扇转子(20)是由毂部(25)、主板(29)和多个叶片(26)构成的西洛克风扇。在送风装置(10)中,在覆盖部(24)的下部(吸入侧的相反侧)设有开口(24a)。开口(24a)被配置成,以风扇转子(20)的吸入侧的相反侧端部(28)为基准,处于风扇转子(20)的高度尺寸(H)的0~45%的范围。因此,能够抑制从风扇转子(20)的吸入侧流向吹出侧的空气和从开口(24a)流出的空气相互干涉,预计达到静音效果。
255 接合方法及接合装置 CN201180031260.X 2011-06-23 CN102958638A 2013-03-06 深见彻; 牛岛研史; 金堂雅彦; 水野秀昭; 茂木克也
发明提供一种接合方法及接合装置,使进行相互接合的具备导电性的一对被接合构件(1a、1b)的接合面(2a、2b)相对,边使所述被接合构件(1a、1b)中的另一方相对于一方相对滑动,边使电流从所述被接合构件(1a、1b)的一方流向另一方从而进行电阻加热,从而使接合面(2a、2b)的高表面压部产生磨损、塑性流动及材料扩散,边使电流集中之处时时刻刻发生变化边将接合面(2a、2b)彼此接合。
256 电分配装置和其安装方法 CN201180027525.9 2011-06-09 CN102918720A 2013-02-06 麦可·威默; 马丁·科奈德
发明的主题是一种电分配装置(10),特别是一种分配件,以用于连接至具有屏蔽装置(18)的电线和/或连接装置(12),其中分配装置(10)包含用于形成屏蔽的导电外壳(20),且包含配置于外壳(20)中用于连接各种电线和/或连接装置(12)的至少一导体轨道安装座(26、28)。根据本发明,屏蔽装置(18)可透过导体轨道安装座(26、28)导电连接至可接附于该安装座的至少一接触组件(40、42),且外壳具有导电外壳部件(36、38),其中外壳部件(36、38)的至少其一包含具有至少一弹性接点突起(50、52)的至少一结构(46、48),以与接附的接触组件(40、42)进行电性接触,而外壳部件(38、36)的另一个包含具有二固持颚夹(58、60)的至少一固持装置(56、54),以在外壳部件(36、38)相互结合时使接点突起(50、52)夹紧接附的接触组件(40、42)。本发明进一步关于一种用于安装对应的电分配装置(10)的方法。
257 带有加热层的透明窗板 CN201180009264.8 2011-08-26 CN102812776A 2012-12-05 S·利辛斯基; G·沙尔; D·C·范; B·罗伊尔; L·施密特
发明涉及一种透明的窗板,其带有可电加热的涂层,该涂层和至少两个被设置用于与电压源的两个极电连接的第一电极电连接,从而通过施加馈电电压使得加热电流流经在两个第一电极之间形成的加热区。在这里,加热区含有至少一个无涂层的区域,无涂层的区域被至少逐段地由可加热的涂层构成的区域边缘限定。根据本发明的提议,设置有至少一个被设置用于与电压源的一个极电连接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具有至少一个至少逐段地设置在无涂层的区域内的馈电线区段和一个或多个与该馈电线区段连接的连接区段,其中所述连接区段均从无涂层的区域起延伸经过区域边缘的边缘区段,其中该边缘区段由加热区的位于无涂层的区域和被设置用于与电压源的另一极连接的第一电极之间的区段构成。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这种窗板的方法。
258 具有应变释放夹具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CN201110169237.9 2011-06-22 CN102299426A 2011-12-28 S.M.乔戈; B.K.汉森; C.P.纳托利
具有应变释放夹具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端接同轴电缆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同轴电缆包括:内部导体;环绕内部导体的绝缘层;环绕绝缘层的外部导体;以及环绕外部导体的护套。所述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配置成与内部导体接合的内部导体夹具;配置成与外部导体接合的外部导体夹具;应变释放夹具,所述应变释放夹具配置成抵靠同轴电缆施加第一朝内径向;以及防潮密封件,所述防潮密封件配置成抵靠护套施加第二朝内径向力,第一力大于第二力。
259 电连接器 CN200980137454.0 2009-09-07 CN102160243A 2011-08-17 佐佐木荣一; 米田隆浩; 堀孝义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压入工具的一系列的操作,从而将连接器主体和框架分离的连接器。该电连接器由具有定臂(26)的框架(20)和具有与锁定臂(26)卡止的锁定承载面(47)的连接器主体(40)构成,通过插入操作工具(60),从而解除锁定臂(26)和锁定承载面(47)的卡止,框架(20)和连接器主体(40)具有操作工具(60)进行进退的移动路径,连接器主体(40)在移动路径的终端具有工具承载面(46)。在操作工具(60)在移动路径前进的过程中,解除锁定臂(26)和锁定承载面(47)的卡止,然后,通过按压工具承载面(46),从而使连接器主体(40)从框架(20)脱离。
260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1010301172.4 2010-02-04 CN102148430A 2011-08-10 苏聘胜; 李小利
发明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1000),其包括绝缘本体(11)、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13)、线缆(14)以及箍件(12),所述端子包括固持部(1312,1322)、对接部(1311,1321)及尾部(1313,1323),端子的尾部向后延伸出绝缘本体,所述线缆(14)包括若干芯线(141)及包覆在这些芯线外面的绝缘外皮(143),线缆前端的芯线与相应的端子的尾部沿前后方向对应,导电端子的尾部成锥状并刺入芯线内形成电性连接,箍件(12)铆合于线缆前端的绝缘外皮上面。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