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81 一种USB折叠连接头 CN201210566376.X 2012-12-24 CN103296553A 2013-09-11 于鸿祺; 张茂庭
发明涉及一种USB折叠连接头,包含一第一折叠部、一第二折叠部及一弹性线体,第一折叠部与第二折叠部之间设置一连接结构形成一轴心,使第一折叠部与第二折叠部依所述连接结构翻转呈展开或折叠形态;可使本发明具备有效利用、节省空间的功效,以符合时下产品轻、薄、短、小的设计要求,也可结合其他相关产品,使该复合产品不仅能具备多元化功能,且在型态上仍能具有轻、薄、短、小的优势。
82 旋转连接器装置 CN201280004102.X 2012-03-22 CN103262363A 2013-08-21 山胁康介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轴向的高度来应对小型化的具有相对旋转限制单元的转向杆连接器(10)。本发明的转向杆连接器(10)构成为以定子(30)和转子(20)能够向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相对旋转的方式将定子(30)和转子(20)嵌合在同轴上,并且,具有用于对定子(30)和转子(20)的相对旋转进行限制的相对旋转限制单元。并且,相对旋转限制单元包括:朝向径向内侧突出设置于定子(30)的卡止部(34);以能够与转子(20)一起旋转并且在转子(20)的轴向上的限制位置和限制解除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嵌合于转子(20)的旋转限制体(60);将旋转限制体(60)弹性支承于限制位置侧的施单元。并且,施力单元包括具有对旋转限制体(60)进行弹性支承的多个舌片部(72)的薄板状的环状板簧(70)。
83 旋转连接器装置 CN201180041648.8 2011-09-27 CN103081257A 2013-05-01 神谷和孝
一种旋转连接器装置,转向辊连接器包括:转子、套筒和固定箱体。转子具有爪以及内侧筒部,以与插入内侧筒部的转向轴成为一体旋转的方式安装在该转向轴上。套筒具有与爪连接的突起,以与转子成为一体旋转的方式安装在该转子上。固定箱体具有外侧筒部,被安装为不随插入该外侧筒部中的转向轴的旋转而从动且与套筒接触。构成爪以及突起的材料是可抑制相互摩擦时产生刮擦声的组合。
84 旋转连接器装置 CN201180017056.2 2011-03-25 CN102822011A 2012-12-12 荒川隼人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转向器的旋转操作时不发出碰撞音、摩擦音等刺声音而能够实现安静且舒适的行驶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以及该旋转连接器单元与度检测单元的嵌合构造。所述旋转连接器装置包括与转向器呈同心状地进行相对旋转的定子(12)和转子(13),与检测所述转向器的旋转角度的角度检测传感器(31)所具备的角度检测用旋转体(33)呈同心状构成的转矩传递部(61),该转矩传递部(61)用于将转向器的旋转转矩向所述角度检测用旋转体(33)传递,在所述转矩传递部(61)形成有嵌合部(62),该嵌合部(62)与形成在所述角度检测用旋转体(33)的周向的至少一部分的嵌合允许部(34)嵌合,所述嵌合部(62)中的与所述嵌合允许部(34)嵌合抵接的嵌合抵接部分(62t)以朝向所述嵌合允许部(34)变尖细的形状形成。
85 旋转连接器 CN201210043805.5 2012-02-23 CN102684029A 2012-09-19 高桥静始; 佐藤浩行; 大隅保久
发明提供一种低成本化容易的旋转连接器。将在绝缘性的支撑部件(2)上嵌入必要根数的销端子(3)而组装得到的引线(1)与扁平型线缆(20)的端部连接后,将引线块(1)组装于旋转连接器(30)下部连接器保持部(12a)。下部连接器保持部(12a)由被卡扣止的外筒部(17)和下盖(18)的下方突出部(17a)、(18a)构成,下方突出部(17a)具有收纳凹所(17b),下方突出部(18a)具有保持壁部(18b)。引线块(1)将销端子(3)的前端部(3a)侧插通保持壁部(18b)的插通孔(18d)而被组装,并且在保持壁部(18b)和支撑部件(2)的外壁(2g)之间夹持销端子(3)的阻挡部(3e)的状态下、支撑部件(2)定位于收纳凹所(17b)内的状态下被保持。
86 旋转连接器 CN201210044475.1 2012-02-23 CN102684024A 2012-09-19 朝仓俊晃; 高桥静始; 大隅保久
提供能使行星齿轮和其他齿轮顺畅地动作且不产生晃动音的旋转连接器。旋转连接器具有:固定壳体(1),具有外筒体(21);可动壳体(2),与固定壳体配置在同轴上,具有与外筒体对置的内筒体(32);在对置的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形成有环状空间部(5),并且在环状空间部中卷绕收纳有扁平电缆(3),在固定壳体的外筒体设有沿着内周面的内齿轮(12),在可动壳体的内筒体设有沿着外周面的太阳齿轮(10),在太阳齿轮和内齿轮之间设有与太阳齿轮和内齿轮双方啮合、能够沿着固定壳体的底板部(26)的内表面移动的行星齿轮(11),行星齿轮和太阳齿轮在齿轮的内侧沿着周向具有多个空隙部(10e,11e)。
87 具有单切口铰链电子设备 CN200780024741.1 2007-03-26 CN101485180B 2012-09-12 道格·莫斯科韦兹; 马丁·E·霍尔马尼; 布鲁斯·A·伊万尼克; 莱顿·A·舍恩劳
一种用于翻盖式电子设备的铰链组件(200)包括轴(201)和外壳套筒(202)。该铰链组件(200)有利于实现单切口铰链。除了提供机械铰链作用之外,该铰链组件(200)在翻盖设备的第一部分(502)和第二部分(601)之间提供可靠电耦合。该轴(201)包括凹口(203),柔性基板(301)的联接构件(304)穿过该凹口。凹口(203)具有桥接第一凹口壁(204)和第二凹口壁(205)的半圆止挡件(206),该凹口有利于在电子设备第一部分(502)中设置的电路和电子设备第二部分(601)中设置的电路之间形成电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铰链组件(700)便利于其它组件的设置,例如配置在该电子设备的铰链区域内的图像捕获设备(720)。
88 连接件 CN201010195062.4 2010-06-08 CN102280785A 2011-12-14 谢忠成; 陈丽萍
一种连接件,包括有用以传输信号的线缆,该连接件还包括有一弹性元件,该线缆沿该弹性元件的延伸方向贴附于该弹性元件上,该弹性元件在一卷曲平面内自然卷曲,该弹性元件包括两自由末端,该弹性元件拉伸时,该两自由末端在该卷曲平面内自由伸展,该线缆随该弹性元件两自由末端拉伸而展开。在上述连接件中,通过该弹性元件实现自动伸缩,可以对连接件的线缆进行整理以及减少该连接件所占用的空间。
89 旋转连接器 CN200810182177.2 2008-11-24 CN101465506B 2011-09-14 荒木俊二; 高桥靖典
发明提供一种旋转连接器,可抑制因转子外壳定子外壳之间的滑动而产生的异常声音。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具备:定子外壳,在具有中心孔的下罩体(底板)的外边缘部竖立设置有外筒体;上部转子,具有顶板和内筒体并可旋转地安装在定子外壳上;下部转子,具有筒状部和环状凸缘部并且筒状部固定在内筒体上;以及扁平电缆,以能够进行绕紧和退绕的方式收容在环状收容空间内。具有上述结构的旋转连接器在下罩体的内边缘部设置向轴线方向立起的立起部,并使该立起部与筒状部相对以使该立起部的内周面成为筒状部的滑动面,而且在内筒体的底部和环状凸缘部之间配置立起部,从而通过立起部来限制上部转子和下部转子在轴线方向和径向上的移动。
90 电子设备外壳的部件支持组件系统 CN200710101131.9 2007-04-29 CN101098598B 2011-09-14 罗伯特·巴沙姆; 沙赫·M.·伊斯拉姆; 格雷格·S.·卢卡斯; 肯尼斯·R.·什内贝利
提供了电子设备部件支持组件以及采用部件支持组件的电子设备系统组件。部件支持组件包含可旋转基支持件和部件连接器组件。可旋转基支持件的尺寸被设定成能够容纳在电子设备外壳内,以及在其上支持多个电子设备部件。部件连接器组件与可旋转基支持件相关,并且当被可旋转基支持件支持时,多个电子设备部件的至少一些电子设备部件连接到其上。可旋转基支持件的旋转利于访问多个电子设备部件,并且部件连接器组件允许具有在可旋转基支持件上支持的多个电子设备部件的可旋转基支持件的旋转。
91 用于传输电流的连接装置 CN200780008712.6 2007-03-07 CN101400551B 2011-03-30 卡尔·西莫尼斯; 赖纳·利普弗特; 马丁·哈施; 罗兰·格吕纳; 贝恩德·宾德
发明涉及一种连接装置,用于在固定的外壳件与相对于外壳件可转动的转动件之间传输电流、特别是用于汽车方向盘加热器的电流,包括一个扁平带状电缆和在扁平带状电缆的自由端区域内设置的末端插塞连接器。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扁平带状电缆具有中央插塞连接器,其设置在末端插塞连接器之间并且用于布置在转动件侧或外壳件侧上,至少一个导线总是从所述中央插塞连接器伸展到一个末端插塞连接器和另一个末端插塞连接器,其中所述两个末端插塞连接器用于布置在外壳件侧或转动件侧上。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这种连接装置的转向柱-方向盘传输单元。
92 旋转连接器 CN200810190256.8 2008-12-30 CN101483299B 2011-01-19 朝仓俊晃; 坂内拓之; 黑田长雄
发明提供一种即使使用3片以上扁平电缆也能实现顺畅的绕紧和退绕动作的旋转连接器。该旋转连接器在形成于定子部件和旋转部件之间的环状空间内以在中途反转卷绕方向的状态存放4片扁平电缆,并且使扁平电缆的反转部个别地穿过支架的第1以及第2开口,该支架可旋转地配置在环状空间的内部。该旋转连接器设定为第1开口的周向宽度尺寸比第2开口狭窄,并设定为穿过第1开口的1片驱动侧扁平电缆的弯曲强度比穿过第2开口的剩余3片从动侧扁平电缆的弯曲强度高,在从第1电缆引出部引出的驱动侧扁平电缆和1片从动侧扁平电缆4当中,将驱动侧扁平电缆卷绕在内筒部外圆周面的下侧,而在其上面卷绕从动侧扁平电缆。
93 电源引入装置 CN200580025748.6 2005-07-29 CN101053132B 2010-10-06 沃尔特·拉夫纳
发明涉及一种可插入到一电源插座中的电源引入装置,以用于给低压设备提供直流电,具有一壳体;两个从该壳体伸出的接触销,以用于插入到一电源插座中;一电子元器件,以用于将供电网的交流电转换为一种电压直流电,该电子元器件被布置在壳体中,并且被连接到接触销上;一低压插头,该低压插头通过一具有两个导线的绞线电缆被连接在所述电子元器件上;一卷轮,用于卷绕所述绞线电缆,该卷轮被安置在壳体中,并以一位于该卷轮和壳体之间的间隙空间围绕该卷轮的轴线能够转动地支承在壳体中;以及一用于使绞线电缆卷绕到卷轮上的机构,在该电源引入装置中,所述绞线电缆在该绞线电缆的一离开位置处被从包围着该卷轮的壳体中导引出来,在壳体上于绞线电缆的离开位置处设置一支座,以用于保持所述低压插头,该支座至少部分地包围着该低压插头。根据本发明,所述绞线电缆被相对于卷轮切向地导引到所述支座中,这样在所述卷轮和支座之间避免了该绞线电缆的弯曲,并且所述支座至少部分地位于一通过如下的元素所限定的第一区域内:所述卷轮;一条在壳体外部与该壳体相切的、相对于在卷轮上的第一切线的第一平行线,其中该第一切线贯穿所述绞线电缆的离开位置而引导,并且该第一平行线与所述第一切线间隔一种第一距离,该第一距离由所述在卷轮和壳体之间的间隙空间、以及壳体壁之厚度得出;以及一条在壳体外部与该壳体相切的、相对于在卷轮上之第二切线的第二平行线,该第二平行线与所述第二切线间隔一种第二距离,该第二距离由所述在卷轮和壳体之间的间隙空间、以及壳体壁之厚度得出,其中所述第一切线与所述第二切线相互垂直。
94 旋转连接器 CN200810182177.2 2008-11-24 CN101465506A 2009-06-24 荒木俊二; 高桥靖典
发明提供一种旋转连接器,可抑制因转子外壳定子外壳之间的滑动而产生的异常声音。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具备:定子外壳,在具有中心孔的下罩体(底板)的外边缘部竖立设置有外筒体;上部转子,具有顶板和内筒体并可旋转地安装在定子外壳上;下部转子,具有筒状部和环状凸缘部并且筒状部固定在内筒体上;以及扁平电缆,以能够进行绕紧和退绕的方式收容在环状收容空间内。具有上述结构的旋转连接器在下罩体的内边缘部设置向轴线方向立起的立起部,并使该立起部与筒状部相对以使该立起部的内周面成为筒状部的滑动面,而且在内筒体的底部和环状凸缘部之间配置立起部,从而通过立起部来限制上部转子和下部转子在轴线方向和径向上的移动。
95 用于在转子定子之间传送电信号的传送装置 CN200480001974.6 2004-06-29 CN100499289C 2009-06-10 卡尔·西莫尼斯; 赖纳·利普弗特; 马丁·哈施; 罗兰·格吕纳; 贝恩德·宾德尔; 于尔根·祖哈内克
发明涉及用于在一个转子与一个定子之间传送电信号的传送装置,它具有一个由转子及定子构成的环形空腔,其中该空腔至少接收一个延伸在转子及定子之间的、在该空腔中可卷绕及退卷绕的扁形电缆,及其中为了支撑扁形电缆在空腔中设有至少一个可弹性地挠曲的环形带。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环形带通过环形带侧的啮合区段可被转子和/或定子驱动。
96 旋转连接器与传感器的连接结构 CN200610093561.6 2006-06-06 CN100461551C 2009-02-11 荒木俊二; 佐野正
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噪声的旋转连接器与传感器的连接结构。在旋转连接器(1)的第1转子部件(转动壳体)(4)与舵角传感器(2)的第2转子部件(转子部件)(12)的连接结构中,在第1转子部件的内周部设置多个向下方延伸的弹性片(9d),并且在第2旋转部件的内周部设置嵌入弹性片的卡合孔(9e)中的卡合突起(12c),按扣结合对应的弹性片和卡合突起。如果组装时连接固定旋转连接器的定子壳体(3)和舵角传感器的固定部件(13),则两个转子部件(4、12)的间隔变窄,使各弹性片产生挠曲变形,因此弹性片的舌部(9f)弹性地压接在卡合突起上,两个转子部件处于在轴线方向和径向上被弹作用的状态。
97 旋转连接器 CN200710128727.8 2007-07-12 CN101106243A 2008-01-16 朝仓俊晃
发明提供一种即使使用3片以上的扁平电缆也可以实现顺畅的绕紧及退绕动作的旋转连接器。该旋转连接器,以在中途反转卷绕方向的状态将4片扁平电缆(3)、(4)存放在定子部件(1)和转子部件(2)之间所形成的环状空间(8)内,并且使这些扁平电缆(3)、(4)的反转部(3a)、(4a)个别穿过支架(5)的第1及第2开口(10)、(11),而该支架(5)以可旋转的状态被配置在环状空间(8)内。在上述旋转连接器中,第1开口(10)沿周向的宽度被设定得要比第2开口(11)狭窄,并使穿过第1开口(10)的一片驱动扁平电缆(3)的厚度要比穿过第2开口(11)的剩余3片从动扁平电缆(4)厚,从而作为驱动扁平电缆(3)采用了比各从动扁平电缆(4)的弯曲强度大的扁平电缆。
98 电源引入-及充电装置 CN200580025748.6 2005-07-29 CN101053132A 2007-10-10 沃尔特·拉夫纳
发明涉及一种可插入到一电源插座中的电源引入装置,以用于给低压设备提供直流电,具有一可卷绕到一卷轮上的、位于电流转换用的电子元器件和低压插头之间的绞线电缆。在该电源引入装置中,一用于定位该低压插头(29)的支座(32)被直接设置在绞线电缆(27)的离开位置(89)上。绞线电缆(27)基本上相对于卷轮(25)切向地被导引到支座中、并通过支座贯穿地被导引。该支座被至少部分地设置在一区域内,该区域通过如下被限界:卷轮(25)的一条贯穿导引穿过用于绞线电缆的离开位置(89)的第一切线(85)、卷轮(25)的一条相对于这个第一切线垂直的切线(87)以及该卷轮(25)。另外支座还相当大程度地位于一区域内,该区域通过如下元素被限界:一条相对于第一切线(85)的平行线(91)——其在外部与壳体(13)相切、一条相对于第二切线(87)的平行线(93)——其在外部与壳体(13)相切、以及卷轮(25),其中,相对第一切线(85)和第二切线(87)的平行线(91,93)被分别配置在一种到这些切线的间距上,该间距由一用于使卷轮(25)在壳体(13)内转动的间隙空间和壳体(13)的壁的厚度所产生。
99 折叠式电子设备及其电缆布线方法 CN200410061628.9 2004-06-23 CN1306859C 2007-03-21 黑川智康
发明提供一种折叠式电子设备及其电缆布线方法。在连结二壳体的双轴铰接部(30)内配置的布线用电缆(40)上,设置着多个卷绕部(41a、42a),并将邻接的卷绕部(41a、42a)的卷绕方向设定为相反方向。而且,在通过具有两个转动轴(31、32)的双轴铰接部(30)可转动地连结二壳体(10、20)而成的折叠式电子设备(1)中,将所述的布线用电缆(40)配置在双轴铰接部(30)内,并且将布线用电缆(40)的一个卷绕部(41a)设置在双轴铰接部(30)的一方的转动轴(31)周围,同时将另一卷绕部(42a)设置在双轴铰接部(30)的另一方的转动轴(32)周围。
100 携带式机器 CN200310123272.2 2003-12-23 CN1270502C 2006-08-16 与田雅治
发明提供一种携带式机器,具有分别内置了电路基板的2个筐体、将该2个筐体可以旋转地连接的合叶部、穿过形成于该合叶部内的空洞部,并将所述2个筐体内的电路基板电连接在一起的柔性布线基板,使所述柔性布线基板在所述空洞部内弯曲,在该弯曲了的柔性布线基板的内侧配置弹性体。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