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41 旋转连接器装置 CN201280004105.3 2012-10-29 CN103262365B 2015-09-09 安达亮一
在转向杆连接器(10)中,在承座(41)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第1旋转辊(43),所述多个第1旋转辊(43)在该承座(41)的同心圆上相对周向隔开预定间隔而配置,并且自由旋转地枢轴支撑在所述承座(41)上,该多个第1旋转辊(43)中的一个第1旋转辊(43)的所述反转部分(Cr)所卷绕的一侧设置有第2旋转辊(44),该第2旋转辊(44)隔开容许与该反转部分(Cr)接触离开的间隔,容许所述反转部分(Cr)挤压,并且自由旋转地枢轴支撑在所述承座(41)上。
42 一种电连接组件 CN201510214351.7 2015-04-29 CN104868336A 2015-08-26 翁华龙
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连接组件,包括导电单元,该导电单元包括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一导线、第二导线,该第一导线与第一导体电连接,该第二导线与第二导体电连接,该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电连接,该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之间转动连接。本发明中,实现导电的同时也能够360度转动,不会绕线,结构简单,使用范围广,值得推广。
43 旋转连接器装置 CN201180016911.8 2011-03-25 CN102823082B 2015-06-10 广木健二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旋转连接器装置,该旋转连接器装置即使由于行驶中的车辆振动等使得扁平电缆与连接器外壳碰撞或摩擦等,也不会发出刺声音,因此能够实现安静且舒适的行驶,并且,能够防止扁平电缆的磨耗所引起的损伤。一种连接器装置(10),其中,定子(12)和转子(13)以相互能够进行自如的相对旋转的方式构成,在所述定子(12)和所述转子(13)的内部构成有将用于电连接该转子(13)侧和该定子(12)侧的电缆(C)以卷绕的状态收容的收容空间(S),其中,在定子(12)所具备的外周筒部(15)的上部形成有引导突出片(16),该引导突出片(16)在比卷绕的电缆(C)靠上方的位置朝向收容空间(S)突出,从上方引导该电缆(C),该引导突出片(16)的下表面(16u)以朝向顶端逐渐向上方变形的形状形成。
44 旋转连接器装置 CN201180015985.X 2011-03-25 CN102823081B 2015-06-10 平井秀治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少异物进入到收容空间的量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定子(12)的外侧外周筒部(15o)形成为比转子(13)的外周缘部(13a)大的大外径,将该外侧外周筒部(15o)的上端部(15a)以覆盖转子(13)的外周缘部(13a)的侧方的方式向朝上方向延长,使形成在定子(12)和转子(13)之间的间隙(P)朝向上方开口。转向器下盖板(K)转动时侵入的异物(Z)绕过外侧外周筒部(15o)的上端部(15a)而从上方进入朝上开口的间隙(P),因此,异物(Z)难以直接朝向收容空间(S)进入,并且能够减少异物(Z)进入到收容空间(S)的量。
45 机械手 CN201410589704.7 2014-10-28 CN104589305A 2015-05-06 桐原大辅; 佐藤大辅
发明提供一种机械手,包含作为第1部件的关节以及相对于关节绕屈伸的第3主转动轴转动的作为第2部件的链杆,其特征在于,具备布线基板,其在与第3主转动轴大致正交的方向面向第1面设置于关节,在第1面设有作为连接部的连接器,连接部与作为扁平电缆的FPC的一端连接;以及卷轴,其设置于链杆,FPC的另一端侧被绕与第3主转动轴大致平行的转动轴卷绕,其中,FPC相对于第1面大致垂直地连接。
46 连接器 CN201380025104.1 2013-04-23 CN104285343A 2015-01-14 田代晴纪; 青岛建吾
一种后保持器(11),包括:同一形状的一对配合部件(17、17),在配合部件(17、17)的接触面(13、13)互相接触并且电线(3、3)插置在配合部件(17、17)之间的情况下,该一对配合部件(17、17)互相联接。配合部件(17、17)形成电线容纳部(15、15),该电线容纳部(15、15)用于在接触面(15、15)互相接触的情况下容纳相应的电线(3、3)。配合部件(17、17)包括接合部(19、19),该接合部(19、19)构造成在接触面(15、15)互相接触的情况下对称地接合,以保持配合部件(17、17)的联接状态。
47 旋转连接器 CN201210044475.1 2012-02-23 CN102684024B 2014-07-09 朝仓俊晃; 高桥静始; 大隅保久
提供能使行星齿轮和其他齿轮顺畅地动作且不产生晃动音的旋转连接器。旋转连接器具有:固定壳体(1),具有外筒体(21);可动壳体(2),与固定壳体配置在同轴上,具有与外筒体对置的内筒体(32);在对置的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形成有环状空间部(5),并且在环状空间部中卷绕收纳有扁平电缆(3),在固定壳体的外筒体设有沿着内周面的内齿轮(12),在可动壳体的内筒体设有沿着外周面的太阳齿轮(10),在太阳齿轮和内齿轮之间设有与太阳齿轮和内齿轮双方啮合、能够沿着固定壳体的底板部(26)的内表面移动的行星齿轮(11),行星齿轮和太阳齿轮在齿轮的内侧沿着周向具有多个空隙部(10e,11e)。
48 可重配置的插头板 CN201180071981.3 2011-09-14 CN103650257A 2014-03-19 J·D·泽恩; J·迪阿德罗; K·S·万隆; S·R·雷米
一种电源板,所述电源板用于在具有至少一个带电插孔和中性插孔的电源输出端与至少两个电气装置电源插头之间传导电功率,每个插头都具有至少一个带电尖头和中性尖头。所述电源板包括:具有第一插孔的第一外壳段,所述第一插孔经配置以容纳至少一个第一装置插头的导电部分;以及具有第二插孔的第二外壳段,所述第二插孔经配置以容纳至少一个第二装置插头的导电部分。所述第二外壳耦合到所述第一外壳上,以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壳作枢转移动。
49 旋转连接器 CN201310345505.7 2013-08-09 CN103633521A 2014-03-12 朝仓俊晃; 会川庆辅
发明提供一种旋转连接器,能够不受异物的影响地顺畅地对可动侧壳体进行旋转操作。在旋转连接器中,伴随着行星齿轮(12)的自转公转而转动的移动体(4)和在中途具有反转部(5a)的带状电缆(5)容纳于在外筒体(6a)和内筒体(9b)之间划分出的容纳空间(S)内,在固定侧壳体(2)的底板(7b)上设有与行星齿轮的下表面抵接的环状突部(7e)和位于该环状突部(7e)的径向外侧的凹陷部(7h),在将固定侧壳体安装于车辆的设置部时,凹陷部位于铅垂方向的正下方。由此,从外部进入到容纳空间内的异物下落到底板上并蓄积在凹陷部内,因此能够防止与内齿轮(8)和太阳齿轮(11)啮合的行星齿轮(12)咬入异物而不能旋转。
50 旋转连接器 CN201310043649.7 2013-02-04 CN103311770A 2013-09-18 高桥静始; 朝仓俊晃; 佐藤浩行; 大隅保久
能够提供容易实现低成本化的旋转连接器。将在绝缘性的支撑构件(2)中嵌入组装所需根数的销端子(3)而成的引线(1)连接于扁平型线缆(20)的端部后,将引线块(1)组装到旋转连接器(30)下部连接器保持部(12a)。下部连接器保持部(12a)由被卡扣结合的外筒部(17)和下罩体(18)的下方突出部(17a、18a)构成,下方突出部(17a)具有收纳凹部(17b),下方突出部(18a)具有保持壁部(18b)。引线块(1)通过将销端子(3)的前端部(3a)侧插通在保持壁部(18b)的插通孔(18d)中而被组装,在保持壁部(18b)与支撑构件(2)的外壁(2g)之间夹持着销端子(3)的挡块部(3e)的状态下,支撑构件(2)在收纳凹部(17b)内以定位状态被保持。
51 旋转连接器装置 CN201280004105.3 2012-10-29 CN103262365A 2013-08-21 安达亮一
在转向杆连接器(10)中,在承座(41)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第1旋转辊(43),所述多个第1旋转辊(43)在该承座(41)的同心圆上相对周向隔开预定间隔而配置,并且自由旋转地枢轴支撑在所述承座(41)上,该多个第1旋转辊(43)中的一个第1旋转辊(43)的所述反转部分(Cr)所卷绕的一侧设置有第2旋转辊(44),该第2旋转辊(44)隔开容许与该反转部分(Cr)接触离开的间隔,容许所述反转部分(Cr)挤压,并且自由旋转地枢轴支撑在所述承座(41)上。
52 旋转连接器装置 CN201180054821.8 2011-11-21 CN103222129A 2013-07-24 荒川隼人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旋转辊(45)更顺畅地旋转的转向杆连接器(10)。在转向杆连接器(10)中,将转子(20)和定子(3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嵌合,在由转子(20)和定子(30)构成的容纳空间(S)中,容纳有将多个旋转辊(45)轴支承在容纳空间(S)底部的保持件(40)和扁平线缆(C),转向杆连接器(10)的特征在于,形成为将设置于保持件(40)的轴承部(43a)和设置于旋转辊(45)的旋转轴部(453)轴支承成自由旋转的结构,旋转轴部(453)包括支脚部(455)和卡止部(456),该支脚部(455)在圆周方向配置有多个,并且该支脚部(455)具有在轴承部(43a)的内周面(43b)上滑动的滑动部(T),该卡止部(456)形成于支脚部(455)的顶端,在支脚部(455)中,至少使滑动部(T)的径向截面形成为与轴承部(43a)点接触,或者以比支脚部(455)的周向宽度小的接触宽度与轴承部(43a)线接触的径向截面形状。
53 旋转连接器装置 CN201180015985.X 2011-03-25 CN102823081A 2012-12-12 平井秀治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少异物进入到收容空间的量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定子(12)的外侧外周筒部(15o)形成为比转子(13)的外周缘部(13a)大的大外径,将该外侧外周筒部(15o)的上端部(15a)以覆盖转子(13)的外周缘部(13a)的侧方的方式向朝上方向延长,使形成在定子(12)和转子(13)之间的间隙(P)朝向上方开口。转向器下盖板(K)转动时侵入的异物(Z)绕过外侧外周筒部(15o)的上端部(15a)而从上方进入朝上开口的间隙(P),因此,异物(Z)难以直接朝向收容空间(S)进入,并且能够减少异物(Z)进入到收容空间(S)的量。
54 加长电缆和与其配合的管加工装置 CN200880008828.4 2008-01-29 CN101647160B 2012-03-21 阿希姆·施奈德
发明涉及一种柔性加长电缆(2)和与其配合的管加工装置(40)。加长电缆(2)通过旋接套管(4)分成两个电缆段(2-1、2-2)上。前电缆段(2-1)前端具有电缆插头(6),其作为电源插头用于插入公共电网的插座内构成。后电缆段(2-2)的后端上连接电缆套管(8),其不与电缆插头(6)配合构成,从而因此不可插接。电缆套管(8)与管加工装置(40)的电缆插头(20)或者与位置固定在管加工装置(40)上固定的电插头(108)配合,从而它们可以插接在一起。
55 加长电缆和与其配合的管加工装置 CN200880008828.4 2008-01-29 CN101647160A 2010-02-10 阿希姆·施奈德
发明涉及一种柔性加长电缆(2)和与其配合的管加工装置(40)。加长电缆(2)通过旋接套管(4)分成两个电缆段(2-1、2-2)上。前电缆段(2-1)前端具有电缆插头(6),其作为电源插头用于插入公共电网的插座内构成。后电缆段(2-2)的后端上连接电缆套管(8),其不与电缆插头(6)配合构成,从而因此不可插接。电缆套管(8)与管加工装置(40)的电缆插头(20)或者与位置固定在管加工装置(40)上固定的电插头(108)配合,从而它们可以插接在一起。
56 旋转连接器 CN200710128727.8 2007-07-12 CN100533871C 2009-08-26 朝仓俊晃
发明提供一种即使使用3片以上的扁平电缆也可以实现顺畅的绕紧及退绕动作的旋转连接器。该旋转连接器,以在中途反转卷绕方向的状态将4片扁平电缆(3)、(4)存放在定子部件(1)和转子部件(2)之间所形成的环状空间(8)内,并且使这些扁平电缆(3)、(4)的反转部(3a)、(4a)个别穿过支架(5)的第1及第2开口(10)、(11),而该支架(5)以可旋转的状态被配置在环状空间(8)内。在上述旋转连接器中,第1开口(10)沿周向的宽度被设定得要比第2开口(11)狭窄,并使穿过第1开口(10)的一片驱动扁平电缆(3)的厚度要比穿过第2开口(11)的剩余3片从动扁平电缆(4)厚,从而作为驱动扁平电缆(3)采用了比各从动扁平电缆(4)的弯曲强度大的扁平电缆。
57 用于可折叠便携式设备的配线结构和配线方法 CN200310120106.7 2003-12-05 CN100525324C 2009-08-05 渡边庸介; 水田政智; 仙洞田充; 松永幸治; 小松刚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可折叠便携设备的配线装置,可折叠型便携设备包括上部单元、下部单元和铰接单元,此配线装置包括:转动方向卷绕部分,其包括绕线轴并具有对应于转动轴线的第一中心轴线,用于卷绕柔性印刷电缆的第一部分在绕线轴上,柔性印刷电缆将上部单元电连接到下部单元上;和折叠/展开方向卷绕部分,其具有对应于折叠/展开轴线的第二中心轴线,用于卷绕柔性印刷电缆的第二部分;以及电缆固定部分,用于固定柔性印刷电缆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三部分,其中电缆固定部分包括:用于保持柔性印刷电缆的第三部分的保持元件;和用于将保持元件固定到铰接单元的固定元件。
58 具有单切口铰链电子设备 CN200780024741.1 2007-03-26 CN101485180A 2009-07-15 道格·莫斯科韦兹; 马丁·E·霍尔马尼; 布鲁斯·A·伊万尼克; 莱顿·A·舍恩劳
一种用于翻盖式电子设备的铰链组件(200)包括轴(201)和外壳套筒(202)。该铰链组件(200)有利于实现单切口铰链。除了提供机械铰链作用之外,该铰链组件(200)在翻盖设备的第一部分(502)和第二部分(601)之间提供可靠电耦合。该轴(201)包括口(203),柔性基板(301)的联接构件(304)穿过该凹口。凹口(203)具有桥接第一凹口壁(204)和第二凹口壁(205)的半圆止挡件(206),该凹口有利于在电子设备第一部分(502)中设置的电路和电子设备第二部分(601)中设置的电路之间形成电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铰链组件(700)便利于其它组件的设置,例如配置在该电子设备的铰链区域内的图像捕获设备(720)。
59 旋转连接器 CN200810190256.8 2008-12-30 CN101483299A 2009-07-15 朝仓俊晃; 坂内拓之; 黑田长雄
发明提供一种即使使用3片以上扁平电缆也能实现顺畅的绕紧和退绕动作的旋转连接器。该旋转连接器在形成于定子部件和旋转部件之间的环状空间内以在中途反转卷绕方向的状态存放4片扁平电缆,并且使扁平电缆的反转部个别地穿过支架的第1以及第2开口,该支架可旋转地配置在环状空间的内部。该旋转连接器设定为第1开口的周向宽度尺寸比第2开口狭窄,并设定为穿过第1开口的1片驱动侧扁平电缆的弯曲强度比穿过第2开口的剩余3片从动侧扁平电缆的弯曲强度高,在从第1电缆引出部引出的驱动侧扁平电缆和1片从动侧扁平电缆4当中,将驱动侧扁平电缆卷绕在内筒部外圆周面的下侧,而在其上面卷绕从动侧扁平电缆。
60 用于传输电流、特别是用于汽车方向盘加热器的电流的连接装置 CN200780008712.6 2007-03-07 CN101400551A 2009-04-01 卡尔·西莫尼斯; 赖纳·利普弗特; 马丁·哈施; 罗兰·格吕纳; 贝恩德·宾德
发明涉及一种连接装置,用于在固定的外壳件与相对于外壳件可转动的转动件之间传输电流、特别是用于汽车方向盘加热器的电流,包括一个扁平带状电缆和在扁平带状电缆的自由端区域内设置的末端插塞连接器。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扁平带状电缆具有中央插塞连接器,其设置在末端插塞连接器之间并且用于布置在转动件侧或外壳件侧上,至少一个导线总是从所述中央插塞连接器伸展到一个末端插塞连接器和另一个末端插塞连接器,其中所述两个末端插塞连接器用于布置在外壳件侧或转动件侧上。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这种连接装置的转向柱-方向盘传输单元。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