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1 显示面板及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CN201110441190.7 2011-12-26 CN102636900A 2012-08-15 郑圣殷; 金东焕; 郑一龙
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具有液晶层的该显示面板包括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一和第二基板;滤色器偏振层,形成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一的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表面上,并包括金属线形格子,金属线形格子以不同节距布置从而发射具有不同颜色的入射光的第一偏振分量;和偏振层,形成在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一的该表面相反的表面上。提供的显示面板和包括其的显示装置具有降低的制造成本和简化的制造工艺。
22 显示面板 CN201210032737.2 2012-02-14 CN102636897A 2012-08-15 郑圣殷; 金东焕; 郑一龙
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彼此相对地设置的第一和第二基板以及形成在其间的液晶层;滤色器偏振层,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基板的相对表面中的一个表面上;以及偏振层。该滤色器偏振层包括以不同的节距布置从而发射具有不同颜色的入射光的第一偏振分量的第一金属线性栅格,以及形成在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相对表面中的另一个表面上的第二金属线性栅格。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具有降低的制造成本和简化的制造工艺。
23 具有形式双折射补偿器的液晶显示器件 CN200480013815.8 2004-05-14 CN1791833A 2006-06-21 J·A·斯米朱; D·J·安德森
一种液晶显示器件(500),包括第一和第二基板(510,530);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基板(510,530)之间的液晶层(522);用于选择性地改变液晶层(522)的液晶分子的取向,从而选择性地控制穿过液晶层(522)的光的偏振的一对电极(520,526);和在光穿过的两个基板(510,530)之一的表面上的形式双折射补偿器(550)。形式双折射补偿器(550)包括具有矩形或三形横截面的一系列光栅。形式双折射补偿器(550)用于补偿当在暗状态中操作器件(500)时由液晶层(522)产生的残余延迟。
24 可转换的电-光层压制品 CN03809974.8 2003-03-27 CN1678948A 2005-10-05 P·玛利亚; Y-H·焦; D·N·爱德华兹; K·利; X-J·王; S·翁卡圣赞那姆; N.斯里瓦特桑; P·利耶尔
发明涉及一种可进行电转换的层压构件,其适于以下应用,包括智能窗、和其它需要光控制的用途和应用。此电-光层压构件具有散射和透明工作模式,用于流体学地控制电磁辐射流。此电-光层压结构(10)一般包括插入于一对光学透明导电层(14a)和(14b)之间的CLC材料(12),光学透明导电层(14a)和(14b)分别承载于一对以一定距离间隔的透明、柔性聚合物膜(16a)和(16b)之上。
25 具有负双折射的微调相位延迟器 CN200410097175.5 2004-12-13 CN1661420A 2005-08-31 金·列侬·谭; 凯瑞·丹尼斯·亨德里克斯; 迈克斯·杜利; 查尔斯·安迪·赫尔斯
发明涉及微调相位延迟器,用于补偿由液晶显示屏所产生的残余双折射。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负的出平面双折射的微调相位延迟器,所述负的出平面双折射由一个形成的双折射多层电介质堆所提供,用于补偿由基液晶显示屏所产生的相位延迟。
26 双稳态向列液晶装置 CN00818733.9 2000-11-23 CN1433529A 2003-07-30 J·C·琼斯
液晶装置包括一向列液晶材料层(2),该层包含在两个盒壁(3,4)之间,每个壁都携带有电极结构(6,7)和一排列表面(20,21)。该排列层(20,21)在一个或两个盒壁(4)上,它是由多个小的(<15μm)表面特征形成,每个表面特征都能单独地提供双稳的预倾斜和排列方向,并总起来在穿过该层(2)时引起分子取向的较大变化。该装置可以在光的透射状态和光的非透射状态之间转变。该小的表面特征可以是一些光栅区域(21),突起(25),或盲孔(26),它们都由涂敷有垂直排列层的单稳的平表面(Fm)分隔开。最好,该光栅等提供在低表面倾斜和高表面倾斜之间的双稳的转变功能,而且在相邻光栅区域之间该低倾斜排列方向是变化的。
27 可利用极化结构控制的光束定向器 CN95194977.2 1995-09-06 CN1164898A 1997-11-12 戴维·A·G·狄肯; 迈克尔·J·布林克曼; 威廉·K·比谢尔; 西蒙·J·菲尔德
一种新类别的能量交互作用器件,特别是光能传送器件和能量导向器件,使用能量场,特别是电场施加到一极化结构来控制固体材料中的能量传播。可形成呈薄膜状构造光栅的极化结构,可与波导结构组合以导向诸如光或声束之类的能量束。在可调节电场的影响下通过一极化结构获得一光栅和可调节的可调谐性中的可变反射率,在固体材料中产生一可调传播速度的空间梯度。
28 用于热阻隔系统的多层涂覆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CN201480060391.4 2014-11-03 CN105793031B 2017-10-20 赵胜来
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涂覆系统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多层涂覆系统包括:第一层,包括多个随机分布的且彼此分离的半径为a1的球形空洞,以及介于所述球形空洞之间的空间中的折射率为n1的填充材料;以及表达为下述字方程的后续层,“位于第i‑1层之上的第i层,其包括多个随机分布的且彼此分离的半径为ai的球形空洞,和介于所述球形空洞之间的空间中的折射率为ni的填充材料(其中i是大于1的整数)”。
29 光参量啁啾脉冲放大器噪声滤除方法及装置 CN201410135997.1 2014-04-04 CN104051945B 2017-07-28 钱列加; 王静; 袁鹏; 马金贵; 王永志; 谢国强
发明属于激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采用空间啁啾修饰的注入光束实现光参量啁啾脉冲放大器噪声滤除的方法,该方法主要由空间啁啾修饰的注入光束产生、光参量放大、时空啁啾卸载和空间滤波四个步骤组成:通过引入空间啁啾对注入信号光束进行修饰,使得信号和光参量放大过程产生的各种噪声在输出端具有不同的时空分布特性;噪声光场的时空分布发生耦合,因而可由空间滤波器件等效时域滤波窗口,实现噪声的有效滤除。本方法对于光参量啁啾脉冲放大过程中的常见噪声,包括参量超荧光浦噪声转移以及光学元件端面反射引起的预脉冲等,均具有良好的滤除效果;且空间滤波属于线性滤波,该滤波过程不损失主脉冲能量,可用于超高信噪比高功率超短激光脉冲系统。
30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1610012931.2 2016-01-08 CN106959486A 2017-07-18 董瑞君; 孙海威; 董学; 王晨如; 禹璐
发明公开了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以及位于导光板本体内的光波导层。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光波导层可以将导光板内的杂散光调制为准直光,该准直光从导光板的前侧表面射出,相比现有技术,减少了导光板入射光损耗,提高了背光模组的光效,进而提升了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31 液晶光栅、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201310706112.4 2013-12-19 CN103698914B 2017-04-05 林家强
发明提供一种液晶光栅、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该液晶光栅包括多个用于形成黑暗条纹与透光条纹的光栅元件组,且每一光栅元件组的黑暗条纹与相邻光栅元件组的透光条纹相邻,每一光栅元件组包括平行排列的多个第一光栅元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光栅元件,其中第一光栅元件的至少一个透光,用于形成为光栅元件组的透光条纹,不同的第一光栅元件透光导致透光条纹的位置变化,所述第二光栅元件不透光,不透光的所述第一光栅元件和所述第二光栅元件用于形成为所述光栅元件组的黑暗条纹,且所述第二光栅元件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光栅元件的宽度。该液晶光栅的狭缝位置可以调节,解决现有技术电极数目过多造成容易短路产生线缺陷的问题。
32 用于热阻隔系统的多层涂覆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CN201480060391.4 2014-11-03 CN105793031A 2016-07-20 赵胜来
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涂覆系统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多层涂覆系统包括:第一层,包括多个随机分布的且彼此分离的半径为a1的球形空洞,以及介于所述球形空洞之间的空间中的折射率为n1的填充材料;以及表达为下述字方程的后续层,“位于第i?1层之上的第i层,其包括多个随机分布的且彼此分离的半径为ai的球形空洞,和介于所述球形空洞之间的空间中的折射率为ni的填充材料(其中i是大于1的整数)”。
33 显示面板 CN201210024953.2 2012-02-06 CN102636902B 2016-04-06 金东焕; 郑圣殷; 郑一龙
发明提供了显示面板以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其中包括液晶层的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和第二基板,设置为彼此相对;以及滤色器层,形成在彼此面对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一的表面上,并包括以不同节距布置的第一金属线性栅格,从而以不同颜色发射入射光的第一偏振分量。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具有降低的制造成本和简化的制造工艺。
34 一种基于低维电子等离子体波的太赫兹调制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1410256651.7 2014-06-10 CN105204190A 2015-12-30 黄永丹; 秦华; 张志鹏; 余耀
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低维电子等离子体波的太赫兹调制器和制造方法以及一种高速调制方法,所述太赫兹调制器包括等离激元和谐振腔;本发明基于电子集体振荡(等离子体波,即等离激元,Plasmon)引起的共振吸收机制。为了增强太赫兹波和等离激元的耦合强度,将具有光栅栅极的GaN/Al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结构集成在一个太赫兹法布里-玻罗谐振腔里,等离激元与谐振腔模式的强耦合形成了等离极化激元。强耦合作用使得谐振腔模式的透射系数在共振点最小,通过光栅栅压的改变,调控等离激元和腔模的共振条件,实现对太赫兹波的高效、高速调制。本发明对该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实现工艺技术都做了详细的介绍,为相关应用提供一种较佳的解决方案。
35 一种液晶光栅及其控制方法、3D触控显示面板 CN201510364627.X 2015-06-26 CN104898334A 2015-09-09 杨盛际; 董学; 王海生; 田露; 姚金明; 袁凯
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晶光栅及其控制方法、3D触控显示面板,以解决现有技术的3D触控显示产品厚度较厚,导致透过率低的问题。所述液晶光栅,包括上基板、下基板、及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还包括:形成于所述上基板朝向所述液晶层一面的多个并排且相互平行的条状的电极组,所述电极组包括由条状空白区间隔开的梳状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梳齿相对,所述条状空白区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电极组的延伸方向的夹为锐角;形成于所述下基板朝向所述液晶层一面的梳状的第一光栅电极和第二光栅电极,所述第一光栅电极和所述第二光栅电极呈叉指状设置。
36 3D光栅、彩膜基板、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1510271863.7 2015-05-25 CN104834103A 2015-08-12 杨盛际; 董学; 薛海林; 王海生; 赵文卿; 郭仁炜; 刘鹏; 陈忠君; 苗京花; 李牧冰; 李昌峰
发明提供了一种3D光栅、彩膜基板、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3D光栅包括:第一透明电极层、第二透明电极层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的电致变色材料层;其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包括条状电极图形;所述条状电极图形包括等间距排列的条状电极和连接该条状电极图形内的各个条状电极的电极线;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在电场中不透明,在非电场中透明。本发明中,通过控制第一透明电极层、第二透明电极层的上施加的电压状态,能够使3D光栅整体透明以实现2D显示或者部分不透明以作为光栅以实现裸眼3D显示。采样本发明所提供的3D光栅,能够使得相应的显示装置结构简单,且2D/3D切换过程易于实现。
37 显示面板和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CN201210020043.7 2012-01-21 CN102636901B 2015-08-12 郑圣殷; 金东焕; 郑一龙; 金泰培
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该显示面板具有液晶层且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彼此相对地设置;滤色器偏振层,形成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一个表面上,并包括以不同节距布置的第一金属线形栅格从而发射入射光的不同颜色的第一偏振分量;以及偏振层,包括形成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与所述一个表面相对的表面上的第二金属线形栅格,其中包含在第一金属线形栅格中的金属材料不同于包含在第二金属线形栅格中的金属材料。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和包括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具有降低的制造成本和简化的制造工艺。
38 一种电致变色光栅、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1510065142.0 2015-02-06 CN104570537A 2015-04-29 李昌峰; 董学; 王海生; 薛海林; 刘英明; 杨盛际; 赵文卿; 李牧冰
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光栅、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方法包括:在第一基板上形成第一透明电极层;在第一透明电极层上形成具有沟槽的树脂层;在第二基板上形成第二透明电极层;向树脂层的沟槽内灌注至少一种溶液型或凝胶型电致变色材料;之后,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进行封装,这样利用填充于沟槽内的至少一种溶液型或凝胶型的电致变色材料,可以提高电致变色光栅在透明态与着色态之间的转换速度,进一步可以提高显示面板在2D画面与3D画面之间的转换响应速度,实现更高的对比度,从而提升显示效果。
39 光学混洗 CN201280072890.6 2012-06-28 CN104272618A 2015-01-07 保罗·凯斯勒·罗森伯格; 戴维·A·法塔勒; 马科斯·菲奥伦蒂诺; 雷蒙德·G·博索雷
本文描述了涉及光学混洗的技术。在一个示例中,描述了用于混洗多个光束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用于输出相应光束的多个源。该系统进一步包括用于接收相应光束的多个接收机。该系统进一步包括具有多个亚波长光栅(SWG)部的混洗组件。多个SWG部中的每一个用于限定多个光束的光学路径。多个SWG部包括至少一个反射式SWG部,其用于将来自多个源中相应的一个源的光反射并且射向多个接收机中相应的一个接收机。
40 液晶狭缝光栅、立体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201310274976.3 2013-07-02 CN103995402A 2014-08-20 刘美鸿; 母林
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晶狭缝光栅,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偏光片、第一基板、上电极结构、第一配向层、液晶层、第二配向层、下电极结构、第二基板以及第二偏光片,所述下电极结构包括至少两层电极层,且每一电极层均包括多个沿同一方向延伸的条形电极,所述至少两层电极层中的条形电极彼此相互平行、间隔且电气绝缘设置,处于不同电极层的条形电极对应彼此之间的间隙而相互交替设置,使所述多个条形电极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投影为无缝投影,完整覆盖该投影区域对应的液晶层。本发明液晶狭缝光栅能够调节其栅距、透光狭缝的宽度、透光狭缝的位置等参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液晶狭缝光栅的立体显示装置及该立体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