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发动机或泵 / 制冷或冷却;加热和制冷的联合系统;热泵系统;冰的制造或储存;气体的液化或固化 / 制冷机,制冷设备或系统;加热和制冷的联合系统;热泵系统 / 应用 F25B 1/00 至 F25B 23/00各组中两个组或多组包括的运转方式组合的制冷机器、装置或系统(由单一大组包括的两种或多种运转方式的组合,见相应的组)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一种含蓄冷的冷热电联供系统用运行模式选择方法 CN201710455131.2 2017-06-16 CN107144044A 2017-09-08 程正敏; 宗明; 朱钦; 储琳琳; 钱军; 邓孟华; 黄川; 张宇俊; 刘议华; 刘子嘉; 陈妍君; 龚之光; 陈渊硕; 林琳; 孙列; 吴晓军; 王婧; 徐旭东
发明公开了一种含蓄冷的冷热电联供系统用运行模式选择方法,包括:一、通过经济模型公式进行计算,以在满足用户冷、热、电负荷的前提下,使得能源中心燃料和用电成本最小;二、在步骤一的基础上,计算经济指标:冷热电联供系统的收益、燃气成本、用电成本,并根据计算结果选择最优的运行模式,从而提升系统能效,降低运行成本。
2 冷冻装置的升华除霜系统以及升华除霜方法 CN201480033284.2 2014-11-25 CN105283720B 2017-08-04 吉川朝郁; 神村岳; 古馆贵弘; 深野修司
发明涉及一种冷冻装置的升华除霜系统,具有冷却器、冷冻机及冷媒回路,所述冷却器设置在冷冻室的内部,并具有壳体及设置于该壳体内部的热交换管;所述冷冻机冷却液化CO2冷媒;所述冷媒回路与热交换管连接,并使由冷冻机冷却液化的CO2冷媒在热交换管中循环。具备除湿装置、CO2循环路、开闭、CO2冷媒的循环装置、第一热交换部及压调整部,所述除湿装置用于对冷冻室的室内空气除湿;所述CO2循环路由与热交换管的入口路及出口路连接的循环路的形成路形成;所述开闭阀设置于热交换管的入口路及出口路上,在除霜时关闭而使所述CO2循环路成为闭合路;所述CO2冷媒的循环装置设置于所述CO2循环路上;所述第一热交换部使温盐与在CO2循环路中循环的CO2冷媒进行热交换;所述压力调整部调整CO2冷媒的压力,使除霜时在所述闭合路中循环的CO2冷媒的冷凝温度成为冷冻室的室内空气中水蒸气的点以下的冷凝温度,不设置排水接收部就能够进行除霜。
3 冷却系统 CN201410062092.6 2012-04-16 CN103884139B 2016-08-31 约翰·F·朱奇; 蒂莫西·J·施拉德尔; 斯蒂芬·西拉托; 罗格·诺尔; 加里·A·海尔明克; 皮耶尔保罗·巴尔巴托; 朱塞佩·达拉·马纳; 卢·莫尼耶; 林智勇; 贝内迪克特·J·多尔奇赫; 丹尼尔·J·舒特; 格雷格·哈吉; 托马斯·哈维; 吕宗涛
一种冷却系统,具有箱以及包括上游冷却级和下游冷却级的多个分离的冷却级。至少所述上游冷却级是可变容量冷却级。每个冷却级具有冷却回路。冷却回路的蒸发器被设置在所述箱中以使得空气以串行方式通过它们。当冷却命令首先到达需要冷却的点时,控制器操作所述上游冷却回路提供冷而不操作所述下游冷却回路以提供冷却。当冷却命令增加到第二点时,所述控制器附加地操作所述下游冷却回路以提供冷却。当所述冷却命令到达所述第二个点时,操作所述上游冷却回路的冷却容量小于其全部容量。
4 冷冻装置的除霜系统以及冷却单元 CN201480033283.8 2014-11-25 CN105473960A 2016-04-06 吉川朝郁; 忽那都志夫; 纳尔逊·穆加比; 茅嶋大树
发明的冷冻装置的除霜系统具备冷却器、冷冻机、冷媒回路、旁路管、开闭、压调整部及盐回路,所述冷却器设置于冷冻室的内部,具有在壳体内部具有高度差而配置的热交换管、以及设置于所述热交换管下方的排水接收部;所述冷冻机用于使CO2冷媒冷却液化;所述冷媒回路使由所述冷冻机冷却液化的CO2冷媒在所述热交换管中循环;所述旁路管连接在所述热交换管的入口路及出口路之间,用于形成包含所述热交换管的CO2循环路;所述开闭阀设置于所述热交换管的入口路及出口路上,在除霜时关闭,使所述CO2循环路成为闭合路;所述压力调整部用于在除霜时调整在所述闭合路循环的CO2冷媒的压力;所述盐水回路包含第一导设路,该第一导设路在所述冷却器内部与所述热交换管的下部区域邻接配置,在所述热交换管的下部区域形成用所述盐水加热在所述热交换管中循环的CO2冷媒的第一热交换部;在除霜时通过热虹吸作用使CO2冷媒在所述闭合路中自然循环。
5 一种机械增压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及方法 CN201510979088.0 2015-12-23 CN105423613A 2016-03-23 卢苇; 刘纪云; 陈汉; 王颖; 刘进阳; 徐昆; 许浩; 王南; 王博韬; 谢超许
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增压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冷凝器压缩机以及蒸发器,其中,还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发生器,发生器与太阳能集热器连接,冷凝器与发生器连接;喷射器,发生器与喷射器连接,压缩机、喷射器以及冷凝器依次连接;以及两相膨胀机,两相膨胀机通过联轴器与压缩机连接以驱动压缩机工作,冷凝器、两相膨胀机、蒸发器以及压缩机依次连接。该系统利用两相膨胀机替代膨胀回收液态循环工质的压能并通过联轴器驱动压缩机压缩来自蒸发器的低温低压循环工质蒸气,与普通太阳能喷射制冷或传统机械增压式喷射制冷系统相比,提高了循环工质单位质量制冷量,进而提高喷射制冷系统的性能系数。
6 冷冻装置的升华除霜系统以及升华除霜方法 CN201480033284.2 2014-11-25 CN105283720A 2016-01-27 吉川朝郁; 神村岳; 古馆贵弘; 深野修司
发明涉及一种冷冻装置的升华除霜系统,具有冷却器、冷冻机及冷媒回路,所述冷却器设置在冷冻室的内部,并具有壳体及设置于该壳体内部的热交换管;所述冷冻机冷却液化CO2冷媒;所述冷媒回路与热交换管连接,并使由冷冻机冷却液化的CO2冷媒在热交换管中循环。具备除湿装置、CO2循环路、开闭、CO2冷媒的循环装置、第一热交换部及压调整部,所述除湿装置用于对冷冻室的室内空气除湿;所述CO2循环路由与热交换管的入口路及出口路连接的循环路的形成路形成;所述开闭阀设置于热交换管的入口路及出口路上,在除霜时关闭而使所述CO2循环路成为闭合路;所述CO2冷媒的循环装置设置于所述CO2循环路上;所述第一热交换部使温盐与在CO2循环路中循环的CO2冷媒进行热交换;所述压力调整部调整CO2冷媒的压力,使除霜时在所述闭合路中循环的CO2冷媒的冷凝温度成为冷冻室的室内空气中水蒸气的点以下的冷凝温度,不设置排水接收部就能够进行除霜。
7 采用旁通节流的低温间壁式换热器及预冷型J-T制冷机 CN201510185264.3 2015-04-17 CN104879968A 2015-09-02 陶轩; 甘智华; 刘东立; 邓皓仁; 尹成厚; 韩东阳
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旁通节流的低温间壁式换热器,包括高压侧管路和低压侧管路,该低温间壁式换热器工作于液氢温区以及更低的温区,所述高压侧管路上至少设有一个与低压侧管路连通的旁通管路,该旁通管路上设有等节流元件;所述旁通管路出口处低压侧管路内工质的温度低于旁通管路入口处高压侧管路内工质的温度。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预冷型J-T制冷机。本发明采用旁通节流改变了换热器中气体的温度场分布,减小了不可逆损失。该换热器用于液氦温区预冷型J-T制冷机中,降低了高压气体的节流前温度,增大了液氦温区的制冷量,提高了整机效率。
8 太阳能喷射与太阳能光伏蒸汽喷射压缩联合系统 CN201510227492.2 2015-05-06 CN104848584A 2015-08-19 李敏霞; 党超镔; 龚秀峰
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喷射与太阳能光伏蒸汽喷射压缩联合系统,该系统由太阳能喷射系统和太阳能光伏蒸汽喷射压缩系统组成,太阳能喷射系统由集热系统和喷射系统组成,太阳能光伏蒸汽喷射压缩系统由蒸汽喷射压缩系统、空气能双级蒸汽压缩辅助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组成。制冷工况,当没有收集到太阳能时,系统使用空气能双级蒸汽压缩辅助系统循环制冷;当收集的太阳能不足时,系统使用复叠式循环与空气能双级蒸汽压缩辅助系统循环同时制冷;当收集的太阳能满足制冷需求时,系统使用复叠式循环制冷。制热工况,系统使用空气能双级蒸汽压缩辅助系统利用太阳能或空气能循环制热。所有情况下电量均由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提供。
9 一种利用努森压缩机的压缩—喷射复合制冷系统 CN201410813835.9 2014-12-23 CN104567089A 2015-04-29 卢苇; 陈汉; 刘纪云; 曹聪; 杨林; 王颖; 徐昆; 刘进阳; 许浩
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努森压缩机的压缩—喷射复合制冷系统,由余(废)热换热器、第一喷射器、第二喷射器、冷凝器、第一回热器、第一节流蒸发冷凝器、第一努森压缩机、第二努森压缩机、第二回热器、蒸发器以及第二节流阀组成;该系统分为压缩制冷和喷射制冷两部分,通过共用蒸发冷凝器和蒸发器连接。喷射器由余(废)热驱动,两个努森压缩机可由余(废)热或者太阳能驱动,整个系统节能环保性优异,且无任何运动部件,不需润滑。两个回热器的设置分别增加了进入努森压缩机制冷剂的过热度,防止制冷剂在努森压缩机内部出现液化现象;压缩制冷和喷射制冷的过冷制冷剂合并后流入蒸发器,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效率。
10 包括用于增大加热能的单元的空调设备 CN201380041108.9 2013-07-30 CN104520653A 2015-04-15 田中航祐; 河西智彦
一种空调设备,包括单向(CV1)、液体管线膨胀阀(LEV2)、附加单元(300),所述单向阀(CV1)设置在第一流路切换装置(3)与压缩机(1)的吸入侧之间的通道中,所述液体管线膨胀阀(LEV2)设置在液体扩展管线(20)的中途处并且能够控制制冷剂的通过量,所述附加单元(300)具有从室内单元(200)与液体膨胀阀之间的通道处分支出来并且连接至单向阀与压缩机的吸入侧之间的通道的第一旁通管(22a)和第二旁通管(22b)和辅助换热器(24),其中第一旁通管在其中途处具有能够控制制冷剂的通过量的第一旁通管膨胀阀(LEV1a),所述辅助换热器(24)具有不同于制冷剂的用于加热的热源,所述辅助换热器起到加热流入第一旁通管中的制冷剂的蒸发器的作用,并且第二旁通管在其中途处具有能够控制制冷剂的通过量的第二旁通管膨胀阀(LEV1b)。
11 一种新型混合制冷循环系统 CN201410782197.9 2014-12-16 CN104457018A 2015-03-25 王雷; 赵红霞; 王珊珊
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混合制冷循环系统,包括蒸发器,蒸发器的输出端分两路,一路与压缩机的输入端相连,另一路与升压器的输入端相连,压缩机的输出端与冷凝器A的输入端相连,冷凝器A的输出端与蒸发器的输入端相连,升压器的输出端与喷射器的二次流入口相连,喷射器的输出端与冷凝器B的输入端相连,冷凝器B的输出端分两路,一路与蒸发器的输入端相连,另一路依次经过及发生器与喷射器的一次流入口相连。本发明将传统汽车空调的压缩式制冷循环与喷射式制冷循环并联同时运行,共用一个蒸发器,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式制冷循环,利用了喷射式制冷技术的优点,同时用压缩机克服了单纯使用传统喷射器所造成的问题。
12 一种蒸汽型喷射-乏汽直接吸收式复合系统 CN201410650166.8 2014-11-14 CN104390388A 2015-03-04 王进仕; 严俊杰; 刘继平; 邢秦安; 种道彤; 刘明; 陈伟雄
发明公开了一种蒸汽型喷射-乏汽直接吸收式复合系统,包括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以及喷射器;低温乏汽直接通入吸收器,被吸收器中的工质吸收;吸收器的工质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到发生器的工质入口,发生器的工质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到吸收器的工质入口,形成工质回路;热网回依次经过吸收器和冷凝器加热后作为热网供水输出;本发明引入喷射器,利用高压来汽引射发生器产生的低压蒸汽形成中压蒸汽作为热泵的驱动蒸汽,避免了来汽压过高带来的系统运行安全问题,同时实现蒸汽能量的高效利用;本发明的热泵系统直接吸收低温乏汽,省去了传统热泵系统中的蒸发器环节,降低了系统投资,同时由于减少了中间换热过程,系统性能大为提高。
13 冷却系统 CN201410061949.2 2012-04-16 CN103884050A 2014-06-25 约翰·F·朱奇; 蒂莫西·J·施拉德尔; 斯蒂芬·西拉托; 罗格·诺尔; 加里·A·海尔明克; 皮耶尔保罗·巴尔巴托; 朱塞佩·达拉·马纳; 卢·莫尼耶; 林智勇; 贝内迪克特·J·多尔奇赫; 丹尼尔·J·舒特; 格雷格·哈吉; 托马斯·哈维; 吕宗涛
一种冷却系统,具有箱以及包括上游冷却级和下游冷却级的多个分离的冷却级。至少所述上游冷却级是可变容量冷却级。每个冷却级具有冷却回路。冷却回路的蒸发器被设置在所述箱中以使得空气以串行方式通过它们。当冷却命令首先到达需要冷却的点时,控制器操作所述上游冷却回路提供冷而不操作所述下游冷却回路以提供冷却。当冷却命令增加到第二点时,所述控制器附加地操作所述下游冷却回路以提供冷却。当所述冷却命令到达所述第二个点时,操作所述上游冷却回路的冷却容量小于其全部容量。
14 热交换器及具有该热交换器的制冷循环装置 CN201180070665.4 2011-05-06 CN103502763A 2014-01-08 酒井瑞朗; 中宗浩昭; 吉村寿守务; 池田宗史; 森本裕之; 鸠村杰; 内野进一
发明得到热交换器及具有该热交换器的制冷循环装置,该热交换器由不同的金属构成供第一制冷剂及第二制冷剂流通的制冷剂流路的内壁面,提高了热交换性能。由材质与传热(1)不同的金属形成的第二制冷剂用传热管(3a)被插通到各第二制冷剂用传热管插通孔(3b)中,第二制冷剂用传热管(3a)由与传热块(1)不同的材质的金属形成。
15 磁制冷与回热式气体制冷复合制冷的制冷方法和制冷装置 CN201010622884.6 2010-12-29 CN102538285B 2014-01-08 吴剑峰; 沈俊; 戴巍; 公茂琼; 沈保根
一种磁制冷与回热式气体制冷复合的制冷方法及装置,为将回热式气体制冷中的部分回热器或全部回热器替换为磁回热器,磁回热器中的填料部分或全部为磁制冷材料,以形成与回热式气体制冷机中对应回热器工作温区相同的磁回热器,磁回热器分别置于周期变化的可控变场强磁体组中,通过结合回热式气体制冷机工作时序与可控变场强磁体组磁场变化时序的耦合控制,实现磁制冷与回热式气体制冷的复合;其装置由一压波发生器,m个回热器、m个调相机构组、j个可控变场强磁体组和一回热式气体制冷工作时序与磁场变化时序的耦合控制系统5组成;m为1~5整数,j≤m;具结构简单,可大幅度提高制冷效率,弥补单纯磁制冷机需要复杂传热流体驱动的难题。
16 包括热电模的制冷系统 CN201110035225.7 2006-10-11 CN102062456B 2013-05-08 亨格·M·范; 韦恩·R·沃纳
用于多温和单温应用的制冷系统,其结合了通过热电装置进行热传导接触制冷回路以及单相流体传热回路。蒸汽压缩循环提供第一级制冷,并且与传热回路相结合的热电装置提供第二级制冷。可通过反转热电装置的极性来为制冷系统提供除霜功能。
17 空气调节装置 CN201080069012.X 2010-09-10 CN103080668A 2013-05-01 山下浩司; 宇江纯一; 森本裕之
发明提供将在已经向制冷剂以外的热介质进行过能量转换之后将该热介质再次与另外的制冷循环连接、安全性得到提高且效率高的空气调节装置。空气调节装置(100)在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15)使第一制冷剂(热源侧制冷剂)与第一热介质进行热交换,在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15c)使第一热介质与第二热介质(热供给侧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从而使第一制冷剂和第二制冷剂不进行混合。
18 一种空调系统 CN201110298126.8 2011-09-29 CN103032924A 2013-04-10 苗华; 陈杰; 张卫星
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第一储液罐、冷凝器以及至少一个蒸发器;其中,各个蒸发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冷凝器的输入端,冷凝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储液罐的第一输入端;该系统还包括:第一储液罐与各个蒸发器之间在高度上存在正落差,第一储液罐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各个蒸发器的输入端;或者,第一储液罐的第一输出端通过动设备连接各个蒸发器的输入端;或者,第一储液罐与各个蒸发器之间在高度上存在正落差,第一储液罐的第一输出端通过并联的动力设备和第一控制连接各个蒸发器的输入端。该空调系统能够利用自然冷源进行制冷,降低空调系统的功率损耗。
19 用于控制组合空调系统的方法和系统 CN200780100737.9 2007-09-18 CN101802512B 2012-11-07 B·法姆; P·德尔佩奇; P·里加尔
一种组合空调系统,其具有:第一空调单元,其具有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具有第一输入口和第一输出口;第二空调单元,其具有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二蒸发器具有第二输入口和第二输出口;第一导管,其将所述第一输入口与所述第二输出口流体连接;第二导管,其将所述第二输入口与所述第一输出口流体连接。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第二导管以及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形成工作流体回路。
20 用于紧凑型设备的制冷系统 CN201080023108.2 2010-03-30 CN102449574A 2012-05-09 P·R·C·科托; G·B·里贝罗
发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用于紧凑型设备,具体地包括电子回路并且内部地设置有要被冷却的热源(F)的类型的紧凑型设备,所述制冷系统包括:热耗散装置(10),所述热耗散装置安装在设备(E)中并且包括从热源(F)吸收热的热吸收部分(11)和从设备(E)的外部可接近的并且将热释放到设备(E)的外部的热耗散部分(12);和辅助制冷回路(CA),该辅助制冷回路在设备(E)外部并且具有:热吸收构件(20),所述热吸收构件用于选择性地联接到所述热耗散部分(12)以便通过传导由此接收从所述热源(F)接收的并且被所述热耗散部分(12)耗散的热的至少一部分;和热耗散构件(30),所述热耗散构件将热释放到所述设备(E)外部的环境。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