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一种多级板式蒸发吸收式制冷装置和方法 CN201510465086.X 2015-07-31 CN104964477B 2017-11-24 周轶松; 黄为民; 周鼎
发明涉及多级板式蒸发吸收式制冷方设备及方法。改变吸收式制冷机组原有发生器和冷凝器进行稀溶液浓缩生成冷剂蒸汽再进行冷凝的方式,而是采用一种由多组板式蒸发单元组合的连续蒸发浓缩稀溶液,稀溶液蒸发过程产生的冷剂水蒸汽的冷凝潜热被完全的回收并利用制成再生蒸汽,再生蒸汽通过机械蒸汽再压缩的方式提高了压温度,使得再生蒸汽可以替代原输入的生蒸汽作为热源使用;大大的提高了能效比,COP达到5~6;同时因无冷凝热的排放,减少了50%的冷却水用量;多级蒸发单元的前置几效主要作用于稀溶液的连续浓缩。
2 一种带热回收功能的新型溶液调湿新机组 CN201710417008.1 2017-06-06 CN107270427A 2017-10-20 史文栋; 闫桂宾; 田立军; 刘拴强; 高建红; 何强勇
发明涉及一种带热回收功能的新型溶液调湿新机组,主要包括溶液模、制冷系统、全热回收单元、加湿模块。该装置最大特点是无需外接冷热源,仅需补充自来,不仅可以提供室内需要的新风,而且新风还承担室内的湿负荷和部分显热负荷;并且利用盐溶液高效杀菌的特点,为室内提供干净新风;等除湿过程,提高制冷效率。
3 蓄冷器及蓄冷器式制冷机 CN201510047837.6 2015-01-29 CN104819592B 2017-06-06 平塚善胜
发明提供一种蓄冷器及蓄冷器式制冷机。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维持蓄冷器式制冷机的制冷性能的同时抑制蓄冷材料的使用量的技术。本发明的蓄冷器(34)积蓄由制冷剂气体的膨胀而产生的寒冷,该蓄冷器(34)具备:由非磁性材料构成的蓄冷材料、由磁性材料构成的蓄冷材料以及容器,该容器具有高温端和低温端,在高温端侧容纳由非磁性材料构成的蓄冷材料,并且在低温端侧容纳由磁性材料构成的蓄冷材料。容器还容纳插入部件(35),该插入部件(35)将流过容纳由磁性材料构成的蓄冷材料的区域的制冷剂气体的流路面积改变为低温端侧的流路面积比高温端侧的流路面积窄。
4 废热利用系统和热机驱动式蒸气压缩式热泵系统 CN201480009532.X 2014-02-05 CN105008822B 2017-05-17 坂本直树; 石井武; 向山洋
发明提供采用能够实现节能化的结构的废热利用系统。废热利用热泵系统(1)包括:将动机(2)的轴输出用作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11)的动力源的压缩式热泵回路(10);和将动力机(2)的废热用作加热吸收液的再生器(21)的热源的吸收式热泵回路(20),使在压缩式热泵回路(10)中蒸发的制冷剂在吸收式热泵回路(20)的吸收器(22)中循环,在由再生器(21)进行的再生后将制冷剂分离,使该制冷剂在压缩式热泵回路(10)内循环,吸收式热泵回路(20)在从再生器(21)至吸收器(22)的吸收液的返回配管(42)设置有反转泵(R),能够利用吸收液的循环泵(P)回收该反转泵(R)的旋转能。
5 合成装置冷冻系统 CN201610766155.5 2016-08-30 CN106403358A 2017-02-15 张彦平; 祁世平; 王耀; 王军飞; 高占和
发明提供一种合成装置冷冻系统。所述合成氨装置冷冻系统包括一段闪蒸槽、二段闪蒸槽、三段闪蒸槽、闪蒸槽氨气调节管路及压氨分离罐,所述一段闪蒸槽、所述二段闪蒸槽、所述三段闪蒸槽串联连接,且两端与所述压氨分离罐连接,所述闪蒸槽氨气调节管路两端连接所述一段闪蒸槽与所述三段闪蒸槽。本发明提供的合成氨装置冷冻系统采用将氨压机三段闪蒸槽多余的氨气引入一段闪蒸槽和将合成系统中压氨分离罐内-1℃液氨引入氨压机三段闪蒸槽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来减少闪蒸槽内蒸发量,降低氨压机负荷,保证系统冷量。
6 余热和电复合驱动的升温型循环系统 CN201610329198.7 2016-05-18 CN106016822A 2016-10-12 韩巍; 金红光; 姜迎春
发明公开了一种余热和电复合驱动的升温型系统,涉及低温工业余热利用技术领域。该系统以混合物为工质,以低温烟气为热源,利用余热和电制取工业蒸汽。低温工业余热用于驱动精馏塔生产低压氨蒸汽,同时完成高压氨液蒸发,外部输入的电用于提升低压蒸汽和氨水稀溶液的压,最后高压氨蒸汽与稀溶液在吸收器完成吸收过程,放出来的热量用于制备工业蒸汽。本发明利用不能被余热锅炉利用的排烟余热,具有余热利用效率高,升温幅度大的优点,可制备0.5MPa以上的工业蒸汽,扩大了低温余热利用的范围;同时,本发明相比现有的吸收压缩式热泵,采用压缩机和泵复合压缩的方式,节约了压缩功耗,扩大了升温型热泵的温升范围。
7 一种全电回用排放热的吸收式制冷方法和装置 CN201610011514.6 2016-01-08 CN105650938A 2016-06-08 周轶松; 周鼎
发明涉及一种全电回用排放热的吸收式制冷方法和装置,第一级至第三级蒸发单元主要作用于稀溶液的浓缩,后一级则利用前一级的二次蒸汽潜热闪蒸生成蒸汽供后一级利用,第四级生成的蒸汽经机械内热增压增温后回到第一级的热源输入端,不足的热源通过回收排放热的吸收式热泵系统生成热经蒸气发生系统并入再生蒸汽系统。运行过程全部回用了冷剂水蒸汽的高温冷凝热和部分低温冷凝热,同时由于生成的再生蒸汽其热晗和温度增加仅消耗较少的电能且被多级使用,故大大减少了能耗,本发明的能效比达到COP=18(每小时获得冷量3489kw,消耗电量190kw);高温冷凝热达到零排放,减少了60%冷却水用量。
8 一种压缩式吸收制冷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201510993285.8 2015-12-23 CN105423614A 2016-03-23 王升; 王娟; 董小林; 刘华; 张治平
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缩式吸收制冷机组及其控制方法,该机组包括:冷凝器(102)、发生器(104)、蒸发器(106)、吸收器(108)以及冷却管路(122)和冷冻水管路(124),在所述发生器(104)的蒸汽出口至所述冷凝器(102)的蒸汽入口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发生器(104)产生蒸汽的压压缩至所述冷凝器(102)中冷却水的饱和温度对应的饱和压力以上的压缩机(126)。本发明的方案,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可靠性差、适用范围小和能源利用率低等缺陷,实现可靠性好、适用范围大和能源利用率高的有益效果。
9 压缩式与吸收式联合蓄冷工艺和机组 CN201510446798.7 2015-07-28 CN105066509A 2015-11-18 王红斌; 金德禄; 孙海权
发明提供一种压缩式与吸收式联合蓄冷工艺和机组,属于空调设备与蓄能设备技术领域,其结构是机组筒体内空间依次设置为吸收式制冷蒸发器、压缩式制冷蒸发器、压缩式制冷冷凝器、吸收式制冷吸收器,机组筒体内吸收式制冷蒸发器、压缩式制冷蒸发器、压缩式制冷冷凝器、吸收式制冷吸收器的空间顺次贯通,且压缩式制冷蒸发器、压缩式制冷冷凝器之间设置有隔液板,隔液板的上部设置为等距间隔纵向排列的挡液板,挡液板两侧的压缩式制冷蒸发器、压缩式制冷冷凝器之间相通,隔液板的下部设置为全封闭隔液板。该压缩式与吸收式联合蓄冷机组设备操作简便,同时所需蓄冷附属设施减少,在蓄冷时期不需要冷冷却水泵、冷却塔运行,减少压缩耗节能环保。
10 废热利用系统和热机驱动式蒸气压缩式热泵系统 CN201480009532.X 2014-02-05 CN105008822A 2015-10-28 坂本直树; 石井武; 向山洋
发明提供采用能够实现节能化的结构的废热利用系统。废热利用热泵系统(1)包括:将动机(2)的轴输出用作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11)的动力源的压缩式热泵回路(10);和将动力机(2)的废热用作加热吸收液的再生器(21)的热源的吸收式热泵回路(20),使在压缩式热泵回路(10)中蒸发的制冷剂在吸收式热泵回路(20)的吸收器(22)中循环,在由再生器(21)进行的再生后将制冷剂分离,使该制冷剂在压缩式热泵回路(10)内循环,吸收式热泵回路(20)在从再生器(21)至吸收器(22)的吸收液的返回配管(42)设置有反转泵(R),能够利用吸收液的循环泵(P)回收该反转泵(R)的旋转能。
11 一种太阳能吸收压缩复合式制冷系统及其方法 CN201410709461.6 2014-11-27 CN104482688A 2015-04-01 李泽宇
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吸收压缩复合式制冷系统及其方法,集热器与第一、高压发生器、循环依次相连接;集热器与第二阀门、低压发生器、循环泵依次相连接;高压发生器与低压发生器、第三阀门、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阀过冷器、吸收器依次相连接;吸收器与第四阀门、第一溶液循环泵、高温溶液热交换器、高压发生器、第五阀门依次相连接;吸收器与第二溶液循环泵、低温溶液热交换器、低压发生器依次相连接;压缩机与第二冷凝器、过冷器、第二节流阀、蒸发器依次相连接;本发明涉及的系统是一种经济的、具备在太阳辐射衰减、不足时高效可靠供冷特征的太阳能制冷装置。当高压发生器温度较高时以双效循环运行,否则以单效循环运行。
12 压缩制冷系统的过冷系统 CN201380037690.1 2013-07-16 CN104471330A 2015-03-25 L·里戈; F·金德贝泰
发明涉及使保温封闭区(3)冷却并保温的设备和方法,设备包括:制冷机组(5),其包括由热发动机(8)驱动的压缩机(7)和蒸发器(13);热化学型冷却系统(15),其包括容纳液化气体的储存器(23),液化气体能在蒸发后与容纳在反应器(17)中的试剂化合,试剂由试剂盐和膨胀天然石墨的混合物构成,所获反应产物能通过加热部件回热,冷却系统包括蒸发器(25)和冷凝器(21)。设备的特征在于,冷却系统的蒸发器(25)与在制冷机组(5)的蒸发器(13)的上游的其制冷回路接触;冷却系统的反应器与加热部件热接触,加热部件使用热力发动机在其运行时散发的热能;所用膨胀天然石墨的表观密度在100-120kg/m3之间;试剂中盐的质量比例在50%到75%之间。
13 高效率制冷系统 CN201280047744.8 2012-09-27 CN103842745A 2014-06-04 P.费尔马; F.J.科斯威尔; T.D.拉克利夫; M.法扎德; V.布拉斯科; J.R.穆尼奥斯; S.西瓦库马
一种制冷系统包括第一、基本上在室外的、两相热传递流体蒸气压缩循环环路,其包括压缩机热交换器冷凝器、膨胀装置以及热交换器蒸发器冷凝器的吸热侧,所述压缩机、热交换器冷凝器、膨胀装置以及吸热侧通过导管连接在封闭环路中且其中安置有临界温度大于或等于31.2℃的第一热传递流体。所述系统也包括经由所述热交换器蒸发器冷凝器将热传递到所述第一环路的第二、至少部分在室内的、两相热传递流体循环环路。所述第二环路包括所述热交换器蒸发器冷凝器的排热侧、液体以及热交换器蒸发器,所述排热侧、液体泵以及热交换器蒸发器通过导管连接在封闭环路中且其中安置有具有ASHRAEA级毒性等级以及ASHRAE1或2L级可燃性等级的第二热传递流体。
14 混合型吸收-压缩冷却机 CN201180062920.0 2011-11-29 CN103649649A 2014-03-19 B·拉达克里希南; B·潘尼尔赛尔万; S·桑穆加穆图库马尔
发明设想混合型吸收-压缩冷却机包括:一个在初级蒸发器(102a)中通过从冷凝初级冷却剂中的待冷却介质吸收热量从而提供制冷效果的蒸汽压缩系统,和一个与蒸汽压缩系统有效互通的通过压缩机(104a)来接收初级冷却剂蒸汽的蒸汽吸收系统,这些蒸汽被次级蒸发器(106a)中的冷凝次级冷却剂冷却,用来提供将会循环至蒸汽压缩系统的冷凝初级冷却剂。目前发明的混合型吸收-压缩冷却机与传统冷却机相比,更为节能并且具有更高性能系数(COP)。
15 用于操作吸附压缩机的方法及用于在所述方法中使用的吸附式压缩机 CN201280019777.1 2012-02-22 CN103597298A 2014-02-19 约翰内斯·法斯·比格尔; 罗伯特·扬·迈耶
发明涉及一种操作吸附压缩机系统的方法,该系统包括热源和冷源及至少第一吸附床和第二吸附床,其中,第一床的初始温度低于所述第二床的初始温度,在该系统中,通过利用传热流体(HTF)使热循环,该方法包括下列阶段:阶段A),该阶段A)包括下列步骤:-通过将来自所述第二床的HTF可选择地经由所述热源供给至第一吸附床对第一吸附床进行加热,而同时维持住所述第一床中的热波;以及-通过将来自所述第一床的HTF可选择地经由所述冷源供给至第二吸附床对第二吸附床进行冷却,而同时维持住所述第二床中的热波;其中,维持阶段A)直至所述第一床和所述第二床的出口温度是基本相同的为止;以及阶段B),该阶段B)包括下列步骤:-将从所述第一床流出的HTF供给至所述热源并将来自所述热源的HTF供给回到所述第一床中;以及-将从所述第二床流出的HTF供给至所述冷源并将来自所述冷源的HTF供给回到所述第二床;其中,维持阶段B)直至所述第一床中的温度是基本均匀的并且所述第二床中的温度也是基本均匀的且低于所述第一床的温度,其中,通过所述第一床和所述第二床的所述HTF的流速可高于阶段A)中的流速。
16 用于吸附压缩机的吸附单元及其操作方法 CN201280019768.2 2012-02-22 CN103582789A 2014-02-12 约翰内斯·法斯·比格尔; 罗伯特·扬·迈耶
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热波操作的吸附压缩机的吸附单元,其包括:-细长的固体吸附材料;-细长的传热流体(HTF)通道,所述细长的传热流体(HTF)通道与该固体吸附材料的外表面直接传热接触;其中,所述吸附材料的特征尺寸r(例如半径)和长度L被选择成使得L/r>10,更为优选地大于15,最为优选地大于20。
17 用于汽车的改进的吸附空调装置 CN200980138017.0 2009-09-22 CN102165275B 2013-06-05 E·布达尔; V·布鲁佐
发明涉及这样一种类型的装置,它包括:脱附器(100),吸附器(400),冷凝器(200)和蒸发器。脱附器(100)和吸附器(400)中充满了由制冷流体和吸附流体形成的至少两种互溶体的混合体,该混合体在吸附器(400)中结合到一起,吸附流体对制冷流体的吸附就发生在该吸附器中。一个增大压差的部件设置在脱附器(100)和冷凝器(200)之间,以便少许增加冷凝器(200)处的压力和/或少许减小脱附器(100)处的压力,并以此改善空调装置的性能。本发明涉及吸附式空调装置,汽车的空调装置,以及汽车。
18 一种溴化锂机组与冷库结合使用的冷热内平衡系统 CN201310025441.2 2013-01-21 CN103090591A 2013-05-08 巢民强
一种溴化锂机组与冷库结合使用的冷热内平衡系统,属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系统中的冷量和热量分离并平衡循环,结合溴化锂制冷机组和冷库冷热量使用,通过系统内平衡器平衡,同步输出循环平衡的冷量和热量。包括压缩机、热源侧换热器、热源侧热平衡器、膨胀、冷源侧换热器、冷库、汽液分离器。制冷时热源侧的热量通过翅片散热器、路循环换热等换热装置在空气或水中或冷媒中传递到溴化锂机组、内热平衡器或其他用热的终端;制热时冷源侧的冷量通过翅片散热器、水路循环散热等换热装置在空气或水中或冷媒中传递到冷库、内冷平衡器或其他用冷的终端。制冷制热、冷库、溴化锂制冷有机结合,提高冷热量使用效率,实现零排放和能源循环利用。
19 一种溴化锂机组与冷库结合使用的冷热平衡系统 CN201310025653.0 2013-01-21 CN103075848A 2013-05-01 巢民强
发明属于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提供了一种溴化锂机组与冷库结合使用的冷热平衡系统,是一种涉及将系统中的冷量和热量分离并平衡循环,结合溴化锂制冷机组和冷库冷热量使用,同步输出循环平衡的冷量和热量,运行中无能量浪费的冷热平衡系统。其包括用压缩机、热源侧换热器、膨胀、冷源侧换热器、汽液分离器用管道串联连接,热源侧换热器与溴化锂机组串联连接,冷源侧换热器与冷库串联连接。本发明将或其他制冷制热工质作为冷媒的直接冷热源,在制冷时,热源侧通过循环水或其他制冷制热工质将热量用于溴化锂机组制冷得到有效利用;在制热时,冷源侧通过循环水或其他制冷制热工质冷量用于冷库得到有效利用,本发明将制冷制热、冷库、溴化锂制冷有机结合,可以成倍提高机组冷热量使用效率,实现零排放和能源循环利用,极大地节省投资成本,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具有深远广泛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20 采用液体喷射的膜渗透吸收式制冷循环装置及循环方法 CN200810018729.6 2008-01-22 CN101231042B 2010-09-01 杜垲; 牛晓峰; 王峰
采用液体喷射的膜渗透吸收式制冷循环装置及循环方法涉及一种以二元溶液为工质的吸收式制冷循环方法,该制冷循环系统由吸收器(1)、溶液升压泵(2)、膜渗透装置(3)、节流(4)、蒸发器(5)、冷剂循环泵(6)和液体喷射泵(7)构成;由吸收器浓溶液出口(1b)引出一条浓溶液管线,经溶液升压泵(2)升压后进入膜渗透装置(3),渗透出的制冷剂液体经节流阀(4)降压后进入蒸发器(5)汽化吸热,未汽化完的制冷剂液体再经过冷剂循环泵(6)送至蒸发器(5)再次汽化,如此循环,同时汽化后的冷剂蒸气被液体喷射泵(7)引射,液体喷射泵出口的汽液混合物进入吸收器喷淋吸收放热,完成制冷循环。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