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61 装置、空调机以及制冷机 CN201280066022.7 2012-01-04 CN104024765A 2014-09-03 神谷庄太; 畠山和德; 汤浅健太; 松下真也; 楠部真作; 牧野勉
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不受电动机转子停止位置影响,能稳定地加热压缩机装置。本发明的热泵装置具备:压缩机(1),其包括压缩机构(7)以及电动机(8);热交换器(3、5);逆变器(9);以及逆变器控制部(10),其包括生成逆变器(9)的驱动信号的驱动信号生成部(15)、以及在对电动机施加电动机无法驱动旋转的高频电压来加热压缩机的情况下控制驱动信号生成部(15)的加热运转模式控制部(12)。加热运转模式控制部(12)具备:磁极位置推断部(13),其对表示电动机(8)的转子停止位置的磁极位置进行推断;以及高频通电部(14),其基于磁极位置的推断结果以及所需加热量来决定以正弦波表现的电压指令的振幅以及相位,并将所决定的振幅以及相位通知给驱动信号生成部(15),使其生成驱动信号。
62 空调装置 CN201280059769.X 2012-01-05 CN103975202A 2014-08-06 竹中直史; 若本慎一; 森本修; 岛本大祐
发明空调装置(100),在室内机(C-E)进行制冷运行时,控制第三流路切换(第一电磁阀(11a)、第二电磁阀(11b)、第三电磁阀(11c)、第四电磁阀(11d)),使得作为蒸发器动作的中间换热器的台数比制冷主体运行时变多,在制冷主体运行时,将压缩机(1)的吸入压或蒸发温度的目标值设定为与室内机(C-E)进行制冷运行时相同或变低,并控制压缩机(1)的频率、热源机侧换热器(3)的容量。
63 空调装置 CN201180075162.6 2011-11-30 CN103958977A 2014-07-30 岛本大祐; 森本修; 本多孝好; 东幸志; 西冈浩二
一种空调装置,具备:制冷剂循环回路,通过制冷剂配管将压缩机、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热源侧热交换器、多个节流装置、在热源侧制冷剂和与该制冷剂不同的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的多个热介质间热交换器连接起来而构成制冷剂侧流路,并使热源侧制冷剂循环;热介质循环回路,通过热介质配管将、多个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作为室内机起作用的多个利用侧热交换器、多个热介质流量调整装置、各热介质间热交换器连接起来而构成热介质侧流路,并使热介质循环;温度检测机构,对从热介质间热交换器输送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热介质的温度以及从各利用侧热交换器流出的热介质的温度进行检测;开度控制机构,调整热介质流量调整装置中的热介质的流量;运算机构,根据泵的转速、热介质流量调整装置的开度、温度检测机构的检测温度、以及各室内机自身的消耗电,计算各室内机的使用能力,基于计算出的各使用能力和各室内机的共通部分的消耗电力,对每个室内机按比例分配共通部分的消耗电力。
64 空调装置 CN200980162074.2 2009-10-23 CN102575883B 2014-06-25 竹中直史; 若本慎一; 山下浩司; 森本裕之; 岛津裕辅
发明提供一种空调装置,在热源机和中继机由2根配管连接了的空调装置中,能够简易地追加热供给功能。中继机(B)在第一分支部(10)与第二连接配管(7)之间具备能够连接使制冷剂与水进行热交换的水热交换器(31)的连接回路。
65 空调装置 CN201280047206.9 2012-08-15 CN103842742A 2014-06-04 山下浩司; 鸠村杰; 石村亮宗; 若本慎一; 竹中直史
发明提供一种空调装置,其将压缩机(10)、第一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1)、第一热交换器(12)、第一节流装置(16)和第二热交换器(15)由制冷剂配管连接而构成制冷循环,该空调装置具备:用于将制冷剂导入压缩机(10)的吸入侧的吸入注入配管(4c);以及设于吸入注入配管(4c)的第二节流装置(14b),在第一热交换器(12)中流过低压的制冷剂作为蒸发器动作且在第二热交换器(15)中流过高压的制冷剂作为冷凝器动作的制热运转时的从第二热交换器(15)到第一热交换器(12)的制冷剂的流路中具备生成比所述高压低且比所述低压高的中压的第三节流装置(14a),将第三节流装置(14a)的上游侧与第二节流装置(14b)的上游侧连接,在制热运转时将中压的制冷剂经由第二节流装置(14b)和吸入注入配管(4c)导入压缩机(10)的吸入侧。
66 空调装置 CN200880130553.1 2008-10-29 CN102112817B 2014-04-30 山下浩司; 森本裕之; 本村祐治; 鸠村杰; 田中直树; 若本慎一; 冈崎多佳志; 岛津裕辅
发明提供一种无需使制冷剂在室内机内循环进而可以实现节省能量空调装置。将对制冷剂加压的压缩机(10)、切换制冷剂的循环路径的四通(11)、进行热交换的热源侧热交换器(12)、用于对制冷剂进行压调节的膨胀阀(16a~16e)及进行制冷剂和热介质的热交换加热及冷却热介质的多个中间热交换器(15a、15b)配管连接,构成冷冻循环回路,将中间热交换器(15a、15b)、对热介质加压的(21a、21b)、进行热介质和室内空间(7)的热交换的多个使用侧热交换器(26a~26d)配管连接,构成热介质回路。
67 式热供给装置的运转方法 CN200980150221.4 2009-12-02 CN102245983B 2014-03-26 滨田守; 亩崎史武; 田代雄亮
发明提供一种式热供给装置(100),其制冷剂回路(100c)具有压缩机(1)、四通(2)、水热交换器(3)、收容在蓄热水箱(8)内的蓄热传热管(7)、膨胀阀(4)及空气热交换器(5),依次连接它们而形成冷冻循环。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100)的水回路(100w)具有将水供给到水热交换器(3)的水入口配管(11)、热水储箱(13)、连通水热交换器(3)与热水储箱(13)的水出口配管(12),能够经由从水入口配管(11)分支了的蓄热水箱供水管(14)(打开蓄热水箱供水开闭阀(15))向蓄热水箱(8)供水,并且能够经由蓄热水箱排水管(22)(打开蓄热水箱排水开闭阀(23))将蓄热水箱(8)内的水排出。
68 二次式热源系统及二次泵式热源控制方法 CN201080007680.X 2010-02-08 CN102308155B 2014-01-08 森田健; 松本勇司; 筑山诚二; 山本学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式热源系统及二次泵式热源控制方法。在上述二次泵式热源系统中,包括:多个热源机(1),该多个热源机(1)并联连接;负载设备(9),该负载设备(9)中流过有热源;一次泵(7),该一次泵(7)将热源水提供给负载设备(9);供水管(6),该供水管(6)连接热源机(1)的出口侧和负载设备(9);二次泵(2),该二次泵(2)对各热源机(1)分别进行设置,将在负载设备(9)中进行了热交换的热源水提供给热源机(1);回水管(11),该回水管(11)连接负载设备(9)的出口侧和二次泵(2);旁通管(14),该旁通管(14)连通供水管(6)和回水管(11);以及热源机控制器(15),该热源机控制器(15)将检测出热源水温度的水温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应用到各热源机(1)的运转特性,来计算出热源机侧(A)的流量及流过负载设备侧(B)的热源水的流量,基于该计算结果来控制二次泵(2)的动作。
69 基于真空沸腾实现溶液再生及其热量再利用的热源塔 CN201310359554.6 2013-08-19 CN103411351A 2013-11-27 梁彩华; 郜骅; 蒋冬梅; 张小松
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真空沸腾实现溶液再生及其热量再利用的热源塔,包括制冷剂回路,溶液回路,真空维持回路,空气回路,再生溶液加热回路和冷热回路。本发明装置充分利用了在真空下溶液沸点降低的特性进行溶液再生,并采用过热制冷剂冷却放出的热量作为溶液再生热量的同时,还利用其制取供热热水,在极大的提高了溶液再生速度的同时,实现了溶液再生热量的高效再利用,彻底解决了热源塔热泵系统的溶液再生问题,提高了热源塔热泵系统在各种运行工况下的安全可靠性,并实现了系统的综合高效。
70 及其控制方法 CN201310003292.X 2013-01-04 CN103185376A 2013-07-03 金成泰; 金成九; 慎世勋; 李旭镇; 赵成旭
在此公开一种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热泵包括:室外单元,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和第一膨胀;室内单元,包括室内换热器和第二膨胀阀;单元,包括热水换热器和第三膨胀阀,水力单元通过制冷剂和水之间的热交换来加热或冷却水;制冷剂流动路径切换构件,用于在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单元和水力单元之间切换制冷剂流动路径,从而在回收和再利用余热的热回收模式下执行通过室内单元和水力单元的同时加热和冷却的操作和/或同时冷却和加热的操作;控制器,用于控制制冷剂流动路径切换构件,从而在热回收模式下执行所述同时操作中的至少一个。
71 CN201010134499.7 2010-03-16 CN102072590B 2013-06-12 陈深元; 张龙熙; 金范锡; 柳秉振
发明提供一种,其包括:冷冻循环单元,其具有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使在压缩机压缩的制冷剂冷凝的第一热交换器、使在第一热交换器冷凝的制冷剂膨胀的膨胀机构以及使在上述膨胀机构膨胀的制冷剂蒸发的第二热交换器;和增压,其与上述冷冻循环单元连接,在从上述第一热交换器流动到膨胀机构的制冷剂中分离出气态制冷剂并进行压缩后,使其向上述压缩机和第一热交换器之间流动,或将在第二热交换器蒸发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后向压缩机与第一热交换器之间流动。由此,具有可方便提高制热能,并根据只利用冷冻循环单元的压缩机很难应对的多种负荷条件发挥最佳性能的优点。
72 式热供给装置及其运转方法 CN201310050037.0 2009-12-02 CN103090537A 2013-05-08 滨田守; 亩崎史武; 田代雄亮
发明提供一种式热供给装置(100),其制冷剂回路(100c)具有压缩机(1)、四通(2)、水热交换器(3)、收容在蓄热水箱(8)内的蓄热传热管(7)、膨胀阀(4)及空气热交换器(5),依次连接它们而形成冷冻循环。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100)的水回路(100w)具有将水供给到水热交换器(3)的水入口配管(11)、热水储箱(13)、连通水热交换器(3)与热水储箱(13)的水出口配管(12),能够经由从水入口配管(11)分支了的蓄热水箱供水管(14)(打开蓄热水箱供水开闭阀(15))向蓄热水箱(8)供水,并且能够经由蓄热水箱排水管(22)(打开蓄热水箱排水开闭阀(23))将蓄热水箱(8)内的水排出。
73 一种分置降压式/地能冷暖生活热水一体中央空调机组 CN201110129178.2 2011-05-18 CN102221251A 2011-10-19 巢民强
发明适用于空调领域,提供了一种分置降压式/地能冷暖生活热水一体中央空调机组,其包括用管道串联连接的压缩机、热回收换热器、电磁、分置降压式水/地能换热器、电磁三通阀、使用侧换热器。本发明将水或土壤作为冷媒的直接冷热源,在制冷季节利用分散安置在水体或土壤中的降压式换热器作为冷凝器,直接冷凝冷媒放热;制取生活热水及采暖季节利用分散安置在水体或土壤中的降压式换热器作为蒸发器,直接蒸发冷媒吸热,换热效率大幅度提高,首创用长距氟路直接在水中或土壤中冷凝或蒸发,克服了现有水地源因中间介质的多次换热带来的换热效率损失问题,系统能效比和稳定性成倍提高,极大地拓展了水地能热泵的应用范围。
74 空调装置 CN200880130553.1 2008-10-29 CN102112817A 2011-06-29 山下浩司; 森本裕之; 本村祐治; 鸠村杰; 田中直树; 若本慎一; 冈崎多佳志; 岛津裕辅
发明提供一种无需使制冷剂在室内机内循环进而可以实现节省能量空调装置。将对制冷剂加压的压缩机(10)、切换制冷剂的循环路径的四通(11)、进行热交换的热源侧热交换器(12)、用于对制冷剂进行压调节的膨胀阀(16a~16e)及进行制冷剂和热介质的热交换加热及冷却热介质的多个中间热交换器(15a、15b)配管连接,构成冷冻循环回路,将中间热交换器(15a、15b)、对热介质加压的(21a、21b)、进行热介质和室内空间(7)的热交换的多个使用侧热交换器(26a~26d)配管连接,构成热介质回路。
75 空气调节装置以及中继装置 CN200880130552.7 2008-10-29 CN102112815A 2011-06-29 山下浩司; 森本裕之; 本村祐治; 鸠村杰; 田中直树; 若本慎一; 冈崎多佳志; 岛津裕辅
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该空气调节装置不使制冷剂循环到室内机,能够进一步实现节能化,而且容易施工。在该空气调节装置中,用配管连接压缩机(10)、四通(11)、热源侧热交换器(12)、膨胀阀(16a~16e)及中间热交换器(15a、15b),构成冷冻循环回路;用配管连接中间热交换器(15a、15b)、(21a、21b)及利用侧热交换器(26a~26d),构成热介质循环回路;用两根配管连接室外机(1)和中继单元(3)之间;该室外机(1)设置于建筑物(9)的室外等空间,收容压缩机(10)、四通阀(11)及热源侧热交换器(12);该中继单元(3)在隔开多层的设置层内设置在与室内空间(7)不同的非对象空间(8),收容膨胀阀(16a~16e)、泵(21)及中间热交换器(15a、15b);另外,从分隔室内外的壁体的外侧用两根配管连接中继单元(3)与室内机(2)之间;该室内机(2)收容利用侧热交换器(26a~26d),设置在能够对室内空间(7)进行空气调节的位置
76 CN201010134499.7 2010-03-16 CN102072590A 2011-05-25 陈深元; 张龙熙; 金范锡; 柳秉振
发明提供一种,其包括:冷冻循环单元,其具有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使在压缩机压缩的制冷剂冷凝的第一热交换器、使在第一热交换器冷凝的制冷剂膨胀的膨胀机构以及使在上述膨胀机构膨胀的制冷剂蒸发的第二热交换器;和增压,其与上述冷冻循环单元连接,在从上述第一热交换器流动到膨胀机构的制冷剂中分离出气态制冷剂并进行压缩后,使其向上述压缩机和第一热交换器之间流动,或将在第二热交换器蒸发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后向压缩机与第一热交换器之间流动。由此,具有可方便提高制热能,并根据只利用冷冻循环单元的压缩机很难应对的多种负荷条件发挥最佳性能的优点。
77 供给装置 CN200580019182.6 2005-07-01 CN100465542C 2009-03-04 西村忠史; 山口贵弘
供给装置(10)设置有第一制冷剂回路(20)、中温水回路(40)、第二制冷剂回路(60)及高温水回路(80)。第一制冷剂回路(20)构成以室外空气为热源的,对中温水回路(40)内的载热水进行加热。在中温水回路(40)中,载热水在地面取暖用放热器(45)和第二热交换器(50)与第一热交换器(30)之间进行循环。第二制冷剂回路(60)构成以中温水回路(40)的载热水为热源的热泵,对高温水回路(80)内的供给用水进行加热。
78 一种内循环复合能供热制冷技术及装置 CN200810098085.6 2008-05-26 CN101294753A 2008-10-29 柳吉东; 吴卫平
一种内循环复合能供热制冷技术及装置,它涉及一种节能供热制冷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自循环源或太阳能供暖、制冷及供给生活热水的综合装置。冷凝器(13)和蒸发器(20)的上端连接处分别设有排气(14)和排气阀(19),热水出口与冷凝器的下端相连接,采暖回水口(4)通过水过滤器和三通转向阀与冷凝器的下端相连接,冷凝器(13)上设置有水温传感器蒸发器上设置有冷水水温传感器(21),压缩机上设置有压缩机温度传感器。本发明结构简单、水箱内水温均匀、冷凝器中的水不易结、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79 带有热/冷产生装置的空调 CN03145436.4 2003-01-02 CN1475703A 2004-02-18 徐国正; 金万会; 河锺权
一种空调机包括一个通过压缩制冷剂来产生高温气态制冷剂的压缩机,一个通过把来自压缩机的高温制冷剂的热量传递给的热交换过程来产生热水的热水产生装置,一个在制冷剂和户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过程的户外换热器,以及一个通过把来自热水产生装置的制冷剂的热量传递给水的热交换过程来产生热水,或通过把水的热量传递给来自户外换热器的制冷剂的热交换过程来产生冷水的热/冷水产生装置。
80 空气调节装置 CN201510550006.0 2008-10-29 CN105180497B 2017-12-26 山下浩司; 森本裕之; 本村祐治; 鸠村杰; 田中直树; 若本慎一; 冈崎多佳志; 岛津裕辅
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该空气调节装置不使制冷剂循环到室内机,能够进一步实现节能化,而且容易施工。在该空气调节装置中,用配管连接压缩机(10)、四通(11)、热源侧热交换器(12)、膨胀阀(16a~16e)及中间热交换器(15a、15b),构成冷冻循环回路;用配管连接中间热交换器(15a、15b)、(21a、21b)及利用侧热交换器(26a~26d),构成热介质循环回路;用两根配管连接室外机(1)和中继单元(3)之间;该室外机(1)设置于建筑物(9)的室外等空间,收容压缩机(10)、四通阀(11)及热源侧热交换器(12);该中继单元(3)在隔开多层的设置层内设置在与室内空间(7)不同的非对象空间(8),收容膨胀阀(16a~16e)、泵(21)及中间热交换器(15a、15b);另外,从分隔室内外的壁体的外侧用两根配管连接中继单元(3)与室内机(2)之间;该室内机(2)收容利用侧热交换器(26a~26d),设置在能够对室内空间(7)进行空气调节的位置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