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41 蓄积器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CN201480077021.1 2014-03-17 CN106104171A 2016-11-09 山下浩司
在使用含有发生歧化反应的性质的物质的制冷剂作为制冷剂而构成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制冷剂吸入侧与压缩机(10)配管连接、并存储液体状的制冷剂的蓄积器(19)中,包括:存储液体状的制冷剂的壳体(44);使在制冷剂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流入容器内的流入管(41);以及使制冷剂从壳体(44)内流出的流出管(42),流入管的出口形状或者流入管的出口形成为,在从流入管(41)流入的制冷剂与壳体(44)的内壁面撞击时,在内壁面的法线方向上的制冷剂的流速比在流入管(41)内的制冷剂的流速慢。
42 装置、空调机以及制冷机 CN201280066022.7 2012-01-04 CN104024765B 2016-09-07 神谷庄太; 畠山和德; 汤浅健太; 松下真也; 楠部真作; 牧野勉
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不受电动机转子停止位置影响,能稳定地加热压缩机装置。本发明的热泵装置具备:压缩机,其包括压缩机构以及电动机;热交换器;逆变器;以及逆变器控制部,其包括生成逆变器的驱动信号的驱动信号生成部、以及在对电动机施加电动机无法驱动旋转的高频电压来加热压缩机的情况下控制驱动信号生成部的加热运转模式控制部。加热运转模式控制部具备:磁极位置推断部,其对表示电动机的转子停止位置的磁极位置进行推断;以及高频通电部,其基于磁极位置的推断结果以及所需加热量来决定以正弦波表现的电压指令的振幅以及相位,并将所决定的振幅以及相位通知给驱动信号生成部,使其生成驱动信号。
43 空气调节装置 CN201280077206.3 2012-11-21 CN104797893B 2016-08-24 石村亮宗; 山下浩司; 若本慎一; 竹中直史; 石园文彦
控制装置至少在制热运转时基于排出制冷剂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值即排出制冷剂温度或者利用该排出制冷剂温度运算的值来对第2节流装置及/或第3节流装置的开度加以控制,使压缩机吸入干度为0.9以上且0.99以下的制冷剂。
44 制冷循环装置和具备其的热生成装置 CN201380009594.6 2013-11-19 CN104114964B 2016-08-24 森胁俊二
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包括:制冷剂回路(2),其利用制冷剂配管依次将压缩机(21)、散热器(22)、过冷热交换器(23)、主膨胀装置(24)、蒸发器(25)连接为环状;旁通路(3),其在散热器(22)与主膨胀装置(24)之间分支,经由过冷却热交换器(23)连接到压缩机(21)的压缩室、或者蒸发器(25)与压缩机(21)之间的制冷剂回路(2);和控制装置(4),控制装置(4)在利用制冷剂的热将附着于蒸发器(25)的霜除去的除霜运转的开始前,执行使流过旁通路(3)的制冷剂的流量降低的蓄热运转,使蓄热量增加,所以在蒸发器结霜时也有效利用旁通路(3),通过短时间且有效地进行除霜运转,能够提高节能性能和舒适性。
45 装置和热泵装置的控制方法 CN201280044477.9 2012-01-31 CN103797317B 2016-08-17 冈崎多佳志
发明涉及一种装置,该热泵装置采用具有热源侧的一次侧回路和负载侧的二次侧回路,其目的在于防止一次侧回路的制冷剂经由二次侧回路泄漏空调机(100)具有泄漏检测装置(13)和控制装置(14),该泄漏检测装置(13)对在一次侧制冷剂回路即制冷剂回路(6)中循环的制冷剂从中间换热器(5)泄漏到二次侧回路即回路(10)的情况进行检测,该控制装置(14)在泄漏检测装置(13)检测到泄漏的情况下,将设置于水回路(10)中的中间换热器(5)的两侧的(8a、8b)关闭,防止混入有制冷剂的水流过阀(8a、8b)。
46 节能冷暖空调系统 CN201380020003.5 2013-04-16 CN104272039B 2016-05-25 黄利华
一种节能冷暖空调系统,包括一多通单元,一压缩机作为压缩制冷剂至高热蒸汽状态的设置、一冷凝器通过多通阀单元连接压缩机、一热交换器通过多通阀单元连接压缩机一膨胀阀、一热水器通过多通阀单元连接交换器和压缩机,其中多通阀单元是提供连接式操作的设置,设定至少一条冷空调路线、一天暖空调路线和一条热水路线给制冷剂流动,以使冷暖空调热水系统能够提供制冷、制热和热水功能给一预设建筑空间。
47 空调装置 CN201280047206.9 2012-08-15 CN103842742B 2016-04-13 山下浩司; 鸠村杰; 石村亮宗; 若本慎一; 竹中直史
发明提供一种空调装置,其将压缩机(10)、第一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1)、第一热交换器(12)、第一节流装置(16)和第二热交换器(15)由制冷剂配管连接而构成制冷循环,该空调装置具备:用于将制冷剂导入压缩机(10)的吸入侧的吸入注入配管(4c);以及设于吸入注入配管(4c)的第二节流装置(14b),在第一热交换器(12)中流过低压的制冷剂作为蒸发器动作且在第二热交换器(15)中流过高压的制冷剂作为冷凝器动作的制热运转时的从第二热交换器(15)到第一热交换器(12)的制冷剂的流路中具备生成比所述高压低且比所述低压高的中压的第三节流装置(14a),将第三节流装置(14a)的上游侧与第二节流装置(14b)的上游侧连接,在制热运转时将中压的制冷剂经由第二节流装置(14b)和吸入注入配管(4c)导入压缩机(10)的吸入侧。
48 一种低环温喷液式空气源三联供机组控制方法 CN201510935132.8 2015-12-15 CN105466066A 2016-04-06 黄鹏; 严万松; 杨牧; 李为竟; 刘飞
发明涉及一种低环温喷液式空气源三联供机组,喷液涡旋压缩机出气口依次经油气分离器、热侧换热器一流程连接至四通换向,热水侧换热器另一流程外接带热水循环的热水管系,所述四通换向阀还连接气液分离器、翅片换热器和空调侧换热器一流程,气液分离器回气连接喷液涡旋压缩机回液口,换热机对应翅片换热器设置,翅片换热器经膨胀阀、干燥过滤器后分别连接空调侧换热器一流程和喷液电磁阀,喷液电磁阀经喷液电子膨胀阀连接喷液涡旋压缩机中间回气口,空调侧换热器另一流程外接带空调水循环泵的空调水管系。其结构紧凑,能满足各种供冷、供暖、供生活热水多功能要求。
49 制冷循环装置 CN201180073987.4 2011-10-04 CN103842747B 2016-02-24 玉木章吾; 齐藤信; 大矢亮
发明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中,供热侧液体延长配管(15)相对于水热交换器(12)的容积比率为,制冷供热水同时运转中的必要制冷剂量与制热运转中的必要制冷剂量相等时的供热水侧液体延长配管(15)相对于水热交换器(12)的容积比率、即最小容积比率以上,在所述制冷供热水同时运转中,室内侧热交换器(8)成为蒸发器,水热交换器(12)成为冷凝器,从室内侧热交换器(8)供给冷能,并且从水热交换器(12)供给热能;在制热运转中,热源侧热交换器(4)成为蒸发器,室内侧热交换器(8)成为冷凝器,从室内侧热交换器(8)供给热能。
50 制冷装置 CN201180019066.X 2011-04-28 CN102844980B 2016-01-20 原田佳幸; 前田敏行
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装置。将电源模(61)安装为与制冷剂冷却器(81)接触,使电源模块(61)向在制冷剂冷却器(81)的内部流通的制冷剂放热,由此对电源模块(61)进行冷却。此时,用控制装置(60)向驱动电路(31)输出驱动信号,由此进行减少开关元件(37)的开关次数的控制。
51 空气调节装置 CN201380073760.9 2013-02-25 CN105074359A 2015-11-18 本村祐治; 岛本大祐; 本多孝好; 森本修; 西冈浩二; 小野达生
空气调节装置100在制热运转模式中霜附着于热源侧热交换器的情况下,执行利用热介质的保有热容量的“热回收除霜运转模式”、不利用热介质的保有热容量的“旁路除霜运转模式”的某一个。
52 空气调节装置 CN201380073759.6 2013-02-25 CN105074352A 2015-11-18 本村祐治; 岛本大祐; 本多孝好; 森本修; 西冈浩二; 小野达生
针对多个利用侧热交换器(35a~35d)的各个的每一个,使与该利用侧热交换器(35a~35d)对应的多个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32a~32d、33a~33d)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一体化,用一个驱动装置(41)(41a~41d)驱动该一体化而构成的一体化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0)。
53 空调装置 CN201280077590.7 2012-12-12 CN104838218A 2015-08-12 本多孝好; 本村祐治; 岛本大祐; 森本修
空调装置(100)在多个(21)全部起动了规定时间之后,根据安装各个利用侧热交换器(26)的室内机(2)的运转容量切换多个泵(21)的运转数量。
54 热源系统控制装置 CN201380049988.4 2013-05-15 CN104736939A 2015-06-24 近藤哲行; 山森晴之; 川村俊一
发明提供热源系统控制装置,其在具有容量和/或负载特性不同的多个热源机的热源系统的控制中,进行效率提高控制,以使热源系统整体的成绩系数为最佳。热源系统控制装置控制热源系统(100),所述热源系统(100)具有:容量和/或负载特性不同的多个热源机(50a、50b、50c)、使从所述多个热源机供给的冷温集合的第1水箱(20)、以及测定所述第1水箱(20)中集合的冷温水的温度的水箱温度传感器(60),其中,所述热源系统控制装置具有:设定温度存储部(15a),其存储所述水箱的所述冷温水的设定温度;水箱温度检测部(14),其检测所述水箱温度传感器的输出值;以及控制部(16),其针对所述多个热源机根据各自的容量和/或负载特性实施效率提高控制,使所述冷温水的温度接近所述设定温度。
55 装置 CN201280076240.9 2012-10-05 CN104704302A 2015-06-10 加藤央平
装置(40)从室外空气和其他热源双方采热,在该热泵装置(40)中,控制装置(30)通过对追加的热源的温度与当前的制冷剂温度进行比较来判断在单独运转中能不够的情况下向同时运转的切换。若为制热运转,则在追加的热源的温度比当前的制冷剂温度高的情况下,切换到同时运转,在追加的热源的温度为当前的制冷剂温度以下的情况下,继续进行单独运转。作为其他的判断方法,若为制热运转,则推定追加后的制冷剂温度,在推定出的制冷剂温度比当前的制冷剂温度高的情况下,切换到同时运转,在推定出的制冷剂温度为当前的制冷剂温度以下的情况下,继续进行单独运转。
56 空调装置 CN201280076341.6 2012-10-10 CN104704300A 2015-06-10 本多孝好; 岛本大祐; 森本修
空调装置具有热介质温度调节运转模式,在该热介质温度调节运转模式中,在压缩机以及停止的期间,当热介质温度处于预先设定的温度范围外时,驱动压缩机以及泵,以使制冷剂与热介质在中间热交换器中进行热交换,从而对热介质进行加热或冷却以使热介质的温度处于温度范围内。
57 太阳能系统 CN201380031207.9 2013-06-11 CN104364582A 2015-02-18 迈克尔·丹尼斯
发明内容提供一种太阳能系统,包括用于提供从入射的太阳能辐射生成的能量的太阳能收集器。太阳能系统还包括具有喷射器的第一热交换系统,喷射器被设置成使用由太阳能收集器提供的能量的至少一部分来工作。另外,太阳能系统包括第二热交换系统,第二热交换系统被设置成使用来自除太阳能能量源之外的能量源的能量来工作。太阳能系统被设置用于在第一热交换系统与区域之间以及在第二热交换系统与该区域之间传递热能。太阳能系统被设置成控制第一热交换系统和第二热交换系统对热能传递的相对贡献。
58 制冷循环装置 CN201280072396.X 2012-03-15 CN104246395A 2014-12-24 玉木章吾; 齐藤信; 大矢亮
具有制冷供热同时运转模式,在该制冷供热水同时运转模式中,同时实施使来自压缩机(1)的制冷剂流到具有制冷负荷的室内单元(303)的室内热交换器(10)的制冷运转模式、以及使来自压缩机(1)的制冷剂流到具有供热水要求的供热水单元(304)的水热交换器(16)的供热水运转。作为制冷供热水同时运转模式的控制模式,具有根据制冷负荷控制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的制冷优先、以及根据供热水要求控制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的供热水优先。运转控制部(103)根据制冷负荷和供热水负荷之间的关系使冷暖供热水同时运转模式的控制模式为制冷优先或供热水优先。
59 制冷循环装置和具备其的热生成装置 CN201380009594.6 2013-11-19 CN104114964A 2014-10-22 森胁俊二
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包括:制冷剂回路(2),其利用制冷剂配管依次将压缩机(21)、散热器(22)、过冷热交换器(23)、主膨胀装置(24)、蒸发器(25)连接为环状;旁通路(3),其在散热器(22)与主膨胀装置(24)之间分支,经由过冷却热交换器(23)连接到压缩机(21)的压缩室、或者蒸发器(25)与压缩机(21)之间的制冷剂回路(2);和控制装置(4),控制装置(4)在利用制冷剂的热将附着于蒸发器(25)的霜除去的除霜运转的开始前,执行使流过旁通路(3)的制冷剂的流量降低的蓄热运转,使蓄热量增加,所以在蒸发器结霜时也有效利用旁通路(3),通过短时间且有效地进行除霜运转,能够提高节能性能和舒适性。
60 流路切换装置及具有该流路切换装置的空气调节装置 CN201280069096.6 2012-03-09 CN104094070A 2014-10-08 本多孝好; 岛本大祐; 森本修
构成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32、33)的体(E)的开口部(E1)在从第一流路配管(D1)和第三流路配管(D3)之间的连接位置到第二流路配管(D2)和第三流路配管(D3)之间的连接位置的长度为壳体流路横宽(I)时,与该阀体(E)的轴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的阀体流路横宽(H)比壳体流路横宽(I)小。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