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21 空调供热复合系统 CN201080061914.9 2010-01-22 CN102713451B 2015-11-25 川越智一; 东幸志; 高下博文
发明提供在制冷循环时的制冷制热循环同时运转时,在负荷侧单元进行全数制冷运转、且供热负荷(制热负荷)较小的情况下,降低空调用制冷剂系统的输入而提高系统COP的空调供热水复合系统。空调供热水复合系统(A)在制冷运转循环状态下,在负荷侧单元(30)的制热负荷及供热水单元(40)的供热水负荷小于规定的基准值时,使热源单元(10)的目标冷凝温度降低。
122 一种高温一体机 CN201510381217.6 2015-06-30 CN104976815A 2015-10-14 谢文高; 连晨光; 谢慧诗; 谢志富
发明公开一种高温一体机,包括:压缩机、壹级或多级热交换器蒸发器、冷凝器扇,壹级或多级热交换器设置有自来入口和热水出口阀门,压缩机、壹级或多级热交换器、蒸发器和冷凝器依次循环串联连接,压缩机的排气管口连接壹级或多级热交换器的空气入口,壹级或多级热交换器的空气出口与蒸发器的空气入口相连,蒸发器的空气出口与冷凝器的空气入口相连,冷凝器的空气出口与压缩机的空气入口相连;当高温热泵一体机开机后,自来水经自来水入口阀门进入壹级或多级热交换器,在壹级或多级热交换器中自来水与经压缩机压缩后的气体进行热交换,加热后的水经热水出口阀门注入保温水箱供用户使用。
123 一种自动控温的整体式地下管系统 CN201310621597.7 2013-11-29 CN104676970A 2015-06-03 谢爱孙
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控温的整体式地下管系统,所述地下管第一、地下管第二放置在水井中,地下管第一、地下管第二中间设有过滤装置,地下管第一、地下管第二均连接在整体式水源热泵机组侧面上,整体式水源热泵机组后部连接有导管,导管上分别安装有加热器和温度显示屏,通过导管分别连接自来水出口和消毒装置,所述消毒装置后面连接有饮水口出口。本发明水源热泵可以对水任意加热,具有运行及维护费用低、占地面积较小、冬季无需辅助热源、不产生任何污染、换热效率高、节能效果明显等优点,经消毒后的水可直接饮用。
124 节能空气能干衣 CN201510019516.5 2015-01-14 CN104562600A 2015-04-29 郑运婷
节能空气能干衣器,包括有压缩机、气液分离器、蒸发器、膨胀、储存器、冷凝管、金属内胆、外箱以及控制器,外箱包括有主机箱、保温箱以及干衣箱,保温箱设于保温箱与主机箱之间,金属内胆设于保温箱内,冷凝管设于金属内胆内,金属内胆的上端面设有隔热毯,隔热毯位于金属内胆的上端面与干衣箱的干衣型腔之间;干衣箱设有活动以及排气孔;使用时,利用控制器控制压缩机运行,利用冷凝管将金属内胆的水以及金属内胆加热,利用金属内胆将热量辐射以及散发到干衣型腔内的衣服,将衣服干燥,节省干衣电能,同时,节能空气能干衣热水器具有提供热水的功能。
125 一种双螺旋式冷凝器及其空气能 CN201410810162.1 2014-12-24 CN104501479A 2015-04-08 朱凌云
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螺旋冷凝器,包括第一管、第二管、第三管、第一圆柱螺旋板、第四圆柱螺旋板,第二管位于第一管内,第一管位于第三管内,第一圆柱螺旋板和第四圆柱螺旋板位于第一管与第二管之间,第一圆柱螺旋板和第四圆柱螺旋板绕着第一管内圆柱面轴线延伸形成圆柱螺旋线,第一圆柱螺旋板和第四圆柱螺旋板的螺旋方向相反。本发明还公开了包括该双螺旋冷凝器的空气能器。本发明增加换热效率,提高空气能热水器性能。
126 系统 CN201180033883.0 2011-07-12 CN102985767B 2015-01-07 中山浩; 藤本修二
提供一种即便是容积比固定型的多级压缩式制冷循环也能使将流体加热至加热目标温度时的能量消耗效率良好的系统。中间冷却器(5)使来自低级侧压缩机构(22)的排出制冷剂与流经中间冷却器侧供热流路(90A)的水作热交换,气体冷却器(6)使来自容积比和低级侧压缩机构(22)处于一定关系的高级侧压缩机构(26)的排出制冷剂与流经气体冷却器侧供热水流路(90B)的水作热交换。混合(91)调节中间冷却器侧供热水流路(90A)和气体冷却器侧供热水流路(90B)的水流量比率。中间冷却器(5)的流入制冷剂温度比加热目标温度低时,若中间冷却器(5)的流入制冷剂温度、气体冷却器(6)的流入制冷剂温度及加热目标温度间的关系满足规定条件,则控制部(2)将混合阀(91)控制成允许水流动至中间冷却器(5)。
127 生成装置 CN201410266947.7 2014-06-16 CN104236086A 2014-12-24 藤林新五; 阪井学
发明的热生成装置中,第二连接口(52)配置在比第一连接口(51)高的位置,第一热交换器(22)配置在铅垂方向上比第一连接口(51)低的位置,(54)的吸入口(54a)和排出口(54b)配置在第一连接口(51)以上且第二连接口(52)以下的高度,将第一热交换器(22)和泵(54)收纳在外壳体(1)内,所以使热水生成装置小型化,并且,能够提高温水生成装置的维护性。
128 空调两用装置 CN201110072621.7 2011-03-22 CN102466375B 2014-10-01 禹亨锡; 河锺哲
根据本发明空调两用装置,包括:具有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机,具有室内热交换器的多个室内机,级联热水供给器;级联热水供给器包括:可变容量压缩机,其压缩第二制冷剂,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其使第二制冷剂对水进行加热的同时得以冷凝,膨胀机构,其使在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冷凝的第二制冷剂膨胀,级联热交换器,其使第二制冷剂与第一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被蒸发;级联热水供给器根据室外温度、水-制冷剂热交换器的出水温度、多个室内机和级联热水供给器的运转率,改变第二制冷剂的流量。本发明具有能够确保多个室内机和级联热水供给器之间的制冷剂平衡,且使向多个室内机流动的第一制冷剂流量不足最小化的优点。
129 暖装置 CN201210247284.5 2012-06-01 CN102809216A 2012-12-05 中谷和人; 西原义和; 石原博; 福永敏克
发明提供一种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外装体(36)内收纳:构成有制冷剂回路(8)的压缩机(4)、水制冷剂热交换器(5)、减压部件(6)及蒸发器(7),在外装体(36)上具备利用热水回路与水制冷剂热交换器(5)连接的载热体流出端口(21)及载热体返回端口(23),由载热体配管(3)将载热体流出端口(21)及载热体返回端口(23)与外部散热器(2)连接,使在水制冷剂热交换器(5)加热的载热体在外部散热器(2)中循环,并在外部散热器(2)中散热,使载热体流出端口(21)及载热体返回端口(23)向后下方倾斜地设置于外装体(36)的侧面,施工性高,还可提高效率,维护性也优异,可紧凑地设计。
130 及其控制方法 CN201180007028.2 2011-02-22 CN102725591A 2012-10-10 岸真人; 松尾实; 奥田诚一; 仁田雅晴; 永井建
发明提供一种热及其控制方法,能够削减设置成本以及设置空间,并且能够实现热水系统的升温时间的缩短化。热水热泵(1)包括:热水热泵主体(2),其具有从热源系统汲取热量并输出热量的热量输出热交换器;热水系统(5、6),其能够从热量输出热交换器获取热量;三通(4),其设于出口侧热水系统(6);控制部,其控制热水热泵主体(2)以及三通阀(4),控制部以将从热量输出热交换器导出的出口侧热水系统(6)的一部分向热水输出热交换器的上游侧引导的方式控制三通阀(4)的开度。
131 空调供热复合系统 CN201080061914.9 2010-01-22 CN102713451A 2012-10-03 川越智一; 东幸志; 高下博文
发明提供在制冷循环时的制冷制热循环同时运转时,在负荷侧单元进行全数制冷运转、且供热负荷(制热负荷)较小的情况下,降低空调用制冷剂系统的输入而提高系统COP的空调供热水复合系统。空调供热水复合系统(A)在制冷运转循环状态下,在负荷侧单元(30)的制热负荷及供热水单元(40)的供热水负荷小于规定的基准值时,使热源单元(10)的目标冷凝温度降低。
132 一种分置降压式/地能冷暖生活热水一体中央空调机组 CN201110129178.2 2011-05-18 CN102221251A 2011-10-19 巢民强
发明适用于空调领域,提供了一种分置降压式/地能冷暖生活热水一体中央空调机组,其包括用管道串联连接的压缩机、热回收换热器、电磁、分置降压式水/地能换热器、电磁三通阀、使用侧换热器。本发明将水或土壤作为冷媒的直接冷热源,在制冷季节利用分散安置在水体或土壤中的降压式换热器作为冷凝器,直接冷凝冷媒放热;制取生活热水及采暖季节利用分散安置在水体或土壤中的降压式换热器作为蒸发器,直接蒸发冷媒吸热,换热效率大幅度提高,首创用长距氟路直接在水中或土壤中冷凝或蒸发,克服了现有水地源因中间介质的多次换热带来的换热效率损失问题,系统能效比和稳定性成倍提高,极大地拓展了水地能热泵的应用范围。
133 吸收式冷热 CN02141199.9 2002-07-09 CN1291199C 2006-12-20 井上修行; 远藤哲也
一种吸收式冷热机被诸如燃气轮机等外界装置排出的高温废气驱动。吸收式冷热水机包含一个废气路径,其用于将用作热源的高温废气引入一个高温发生器中,再引入一个废热回收发生器中。一个低温发生器包括一个液膜式发生器,其中溶液被喷射到一个导热管组上,而且产生于废热回收发生器中的制冷剂蒸气被引到低温发生器的导热管组的外部。
134 装置 CN200380100357.7 2003-10-02 CN1692258A 2005-11-02 铃木基启; 寺岛彻生
以往的蓄热系统,是一边重复利用从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的冷凝热并使贮热箱的内部的热水进行循环的升温循环、一边将多量的热水贮存在贮热水箱的内部并通过龙头等对该热水进行供热水的系统。在这样的以往的蓄热热泵系统中,存在需要大容量的贮热水箱的问题。本发明的热泵装置,具有:流通规定的热媒体的制冷剂流路(1);将流通的热媒体利用升压并进行升温的压缩装置(2);使规定的被加热媒体进行流通的被加热媒体流路(6);将流通的被加热媒体与流通的升温后的热媒体利用热交换而进行升温的散热装置(3);将流通的热媒体和/或流通的被加热媒体利用规定的化学反应进行升温的制冷剂加热装置(8)。
135 流体加热系统 CN00813291.7 2000-09-25 CN1144005C 2004-03-31 彼得·福瑞斯特·汤普森
一种用于提升流体温度系统(6),包括:一用于压缩工作流体压缩机(7);一过热降温器热交换器(8),其具有用于加热流体的入口(9)和出口(10),以及用于所述工作流体的入口(11)和出口(12),工作流体入口(11)与压缩机(7)的出口(13)连通;一冷凝器热交换器(14),其具有用于加热流体的入口(15)和出口(16),以及用于工作流体的入口(17)和出口(18),冷凝器热交换器的加热流体出口(16)与过热降温器热交换器的加热流体入口(17)直接连通,冷凝器热交换器的工作流体入口(17)与过热降温器热交换器工作流体出口(12)直接连通,以及一蒸发器(20),其具有入口(21)和出口(24),该入口(21)与冷凝器热交换器的工作流体出口(18)连通,该出口(24)与压缩机(7)的入口(25)连通。
136 吸收式冷热 CN02141199.9 2002-07-09 CN1396423A 2003-02-12 井上修行; 远藤哲也
一种吸收式冷热机被诸如燃气轮机等外界装置排出的高温废气驱动。吸收式冷热水机包含一个废气路径,其用于将用作热源的高温废气引入一个高温发生器中,再引入一个废热回收发生器中。一个低温发生器包括一个液膜式发生器,其中溶液被喷射到一个导热管组上,而且产生于废热回收发生器中的制冷剂蒸气被引到低温发生器的导热管组中。
137 节能补水装置 CN201610429833.9 2016-06-15 CN107514813A 2017-12-26 李诚; 耿国福; 杨水承
发明涉及一种系统配件,具体涉及一种水源热泵节能补水装置,包括水源热泵和补水箱,所述水源热泵设有电机,水源热泵出水管通过补水管连通补水箱,所述补水箱设置供水管,所述水源热泵电机采用变频电机,所述补水管和供水管上分别设置补水流量计和供水流量计,变频电机、补水流量计和供水流量计分别与控制单元相连,所述出水管和补水管之间通过防漏接头连接,所述防漏接头两端分别对应出水管和补水管设置水管定位孔,两端水管定位孔之间打通,出水管和补水管通过水管定位孔与防漏接头固定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延长设备维护周期,节能降耗。
138 一种分季节切换式热机组 CN201710805028.6 2017-09-08 CN107477891A 2017-12-15 吴宁; 崔艳梅
发明揭示了一种分季节切换式热机组,热水机组包括太阳能热水机组,所述太阳能热水机组的太阳能集热器设有真空热管,所述真空集热管将阳光辐射能量转换成为热量传递到集热器金属流道流动的水中,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内的热水由循环水加压后流入水箱内,所述热水机组设有空气能热泵机组,所述空气能热泵机组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连接水箱。本发明是一种实现太阳能、空气源分立和联合使用的热水机组,联合使用时能效比大于单纯空气源能效比,可以方便、可靠,在运行中避免太阳能冬季低温热水浪费现象。
139 一种利用一体化污处理设备污水废热的系统 CN201710586862.0 2017-07-18 CN107449181A 2017-12-08 程海峰; 赵晓康; 刘亚军; 张举; 王震; 谢宗标
发明公开一种利用一体化污处理设备污水废热的系统,包括有热水集水箱、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内部的污水侧换热器、热泵机组,中介水管道连接污水侧换热器及热泵蒸发器,生活水管道连接热水集水箱及热泵冷凝器,热水集水箱通过生活热水使用管道与生活热水器具相连接,生活水从进口管道进入热泵机组,经过冷凝器换热后再由生活水出口管道进入热水集水箱。本发明利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废热来达到全年全天候提供生活热水的目的,解决了传统污水源热泵堵塞、腐蚀、除污等问题。
140 一种超低温空气源组换热装置 CN201610357921.2 2016-05-26 CN107436037A 2017-12-05 杜雨桐
发明涉及一种超低温空气源组换热装置,该系统包括压缩机、工质、蒸发器、冷热交换器、节流装置五大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源工作程序低温低压的空气侧热交换器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蒸发;所述的冷媒变为低温低压气体,再通过少量的电能输入,由压缩机进行压缩;所述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在冷热交换器内与冷进行热交换;所述高压液态冷媒通过节流机构减压;所述冷水加热,直到获得所需温度的热水,储存在保温热水箱中。本发明采用立式顶出设计,机组小巧,无需另设机房,工程安装简单;具备智能控制及化霜功能;间接加热,水电隔离,多种包含措施,无安全隐患;具备断电自动记忆功能,来电后自动启动机组运行,无需专人看管。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