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一种改进发动机效率的新方法 CN201610490166.5 2016-06-18 CN107514322A 2017-12-26 贺炎祥
发明涉及一种适于各种机动车辆、飞机、船舰及其它燃油机械、设备等可用的能改进发动机效率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收集热能功能的热能收集器置于发动机附近的适当位置并通过管道与车船等的油箱相连的加热器连通。热能收集器吸收发动机产生的余热并将其送入加热器,然后加热器加热油箱内的燃油,让燃油变热,从而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进而达到提高发动机效率的目的。若广泛应用,可治理城市的雾霾天气,也将对全球的大气污染治理带来美好的前景。
2 一种单缸柴油机组多功能冷系统 CN201710490447.5 2017-06-25 CN107143410A 2017-09-08 尤春; 杨荣山
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缸柴油机组多功能冷系统,包括单缸柴油机机体和冷却系统,所述单缸柴油机机体上设有水,水泵的出水口单缸柴油机机体的气缸盖之间通过输入水管连接,水泵的进水口连接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第一热交换器压缩机冷盘管和油箱换热盘管,其中水泵的进水口连接第一热交换器的出水口,第一热交换器的进水口连接单缸柴油机机体的出水口,第一热交换器的冷媒出口连接压缩机,压缩机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散热盘管和油箱换热盘管;该单缸柴油机组多功能水冷系统设计冷却系统对柴油机冷却水降温,利用热交换器对冷却水降温,能够大大提高冷却效率,另外更换回路能够对油箱加热,解决油箱温度过低的问题。
3 燃料系统和部件 CN201480048756.1 2014-08-28 CN105829694B 2017-09-01 F·R·贾斯珀
燃料系统包括内燃发动机、燃料装置和热交换器。内燃发动机接收空气/燃料混合物并且产生加热的排气。燃料装置接收新鲜空气并且提供由内燃发动机接收的空气/燃料混合物。热交换器接收来自内燃发动机的加热的排气和新鲜冷空气、将热能从加热的排气转移到新鲜冷空气并且向燃料装置提供新鲜空气。提供的新鲜空气是已经接收热能的新鲜冷空气。
4 低温环境下使柴油发动机燃用低标号柴油的装置 CN201610906164.X 2016-10-18 CN106438125A 2017-02-22 刘苗苗; 王齐臻; 腾君华
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温环境下使柴油发动机燃用低标号柴油的装置,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柴油车的主油箱中的低标号柴油的温度并将温度发送至控制器;第一转换,用于实现主油箱的第一出油管、柴油车的副油箱的第二出油管与柴油发动机的供油管路之间的选择性连通,其中,副油箱中装有高标号柴油;第二转换阀,用于实现主油箱的第一回油管、副油箱的第二回油管与柴油发动机的回油管路之间的选择性连通;柴油加热器,用于对主油箱中的低标号柴油进行加热;控制器,用于根据温度控制柴油加热器工作以及根据温度控制第一转换阀和第二转换阀以实现主油箱和副油箱与柴油发动机的连通。实施本发明可以实现低温环境下高低标号柴油之间的智能转换。
5 具备氢发生装置的内燃机 CN201180059002.2 2011-12-16 CN103249668B 2016-10-12 宫川浩; 小池诚; 小岛进; 杉本知士郎; 清水里欧; 中村德彦
一种氢发生装置,具备:分解含有氢原子和氮原子的化合物从而生成氢的分解器;向分解器供给化合物的化合物供给装置;和向分解器供给的氧供给装置。分解器包含具有促进化合物分解的催化剂粒子和促进化合物氧化的催化剂粒子的催化剂。向分解器供给化合物和氧,使化合物氧化从而产生氧化热,利用产生的氧化热进行化合物的分解。
6 一种极寒地区发动机预热和保温系统及方法 CN201610463845.3 2016-06-24 CN105952565A 2016-09-21 罗景文; 邱增华; 金斌; 杨涛; 邓文平
一种极寒地区发动机预热和保温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箱面罩、甲板、车架、布帘一、布帘二、布帘三、百叶窗散热器、水暖式燃油粗滤器、扇、发动机舱右进气管路、发动机舱左进气管路、独立式加热器进油管路、独立式加热器回油管路、独立式加热器出水管路、独立式加热器、独立式加热器水、独立式加热器进水管路、发动机、燃油箱、水暖式燃油粗滤器出水管路、水暖式燃油粗滤器出油管路和水暖式燃油粗滤器进油管路。本发明还包括一种极寒地区发动机预热和保温系统方法。本发明具有加热和保温效率高、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安全可靠等特点,本发明专针对极寒地区自卸车发动机运行,适用于极寒地区矿山等工作环境。
7 内燃机高温高压催化热分解燃料供给系统 CN201610218234.2 2016-04-08 CN105715426A 2016-06-29 孟金来
一种内燃机高温高压催化热分解燃料供给系统,包括串联有油(2)的油管(1),油管(1)的进油口与油箱相连,与所述油泵(2)出油口相连的所述油管(1)管段上自前向后依次设有用于对燃料油进行分解的类分解装置(3)和用于接通或截断油管(1)的控制(4)。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极大的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并可大幅度减少对环境有害的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的内燃机高温高压催化热分解燃料供给系统的内燃机高温高压催化热分解燃料供给系统。
8 一种预热型化学回热式柴油机 CN201610060525.3 2016-01-28 CN105604694A 2016-05-25 秦江; 程昆林; 鲍文; 张铎
一种预热型化学回热式柴油机,它涉及一种柴油机,具体涉及一种预热型化学回热式柴油机。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柴油机效率较低、油耗较高的问题。本发明的油箱的出油口通过流量调节增压连接,增压泵与中冷器连接,中冷器通过进气管与气缸连接,活塞设置在气缸内,冷却通道设置在气缸的外侧壁上,陶瓷隔热层套装在冷却通道上,中冷器与柴油-尾气换热器连接,气缸通过排气管与废气涡轮连接,废气涡轮与柴油-尾气换热器连接,气缸与切换阀连接,切换阀通过气态燃料喷嘴和液态燃料喷嘴与气缸连接,增压器与中冷器连接。属于内燃机领域。
9 一种柴油型汽车燃油预热装置 CN201510897913.2 2015-12-08 CN105402059A 2016-03-16 张同杰; 刘占全; 周文; 徐文龙; 邵忠东; 宋建华; 薛远建; 田野; 王新宇; 杨伟军; 孙燕青; 黄大江; 赵云斐
发明公开了一种柴油型汽车燃油预热装置,属于柴油型汽车燃油预热技术领域。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的解决燃油预热和车辆低温启动的问题,并能降低燃油使用成本的柴油型汽车燃油预热装置,包括柴油型汽车主油箱,所述柴油型汽车燃油预热装置还包括加热燃油油箱、热交换器、出油三通电磁、回油三通电磁阀,所述出油三通电磁阀连通加热燃油油箱出油管及柴油型汽车主油箱出油管并接入柴油型汽车主出油管,所述回油三通电磁阀连通加热燃油油箱回油管及柴油型汽车主油箱回油管并接入柴油型汽车主回油管,所述热交换器设置在柴油型汽车主油箱内部,所述热交换器通过输管路连通柴油型汽车水箱。本发明适合于各种柴油型汽车使用。
10 电一体式柴油智能加热系统 CN201510842832.2 2013-08-04 CN105370473A 2016-03-02 刘载海
发明公开了一种电一体式柴油智能加热系统,属于汽车领域。所述水电一体式柴油智能加热系统由信号连接的开机自检检测模、工作状态故障检测模块、微控制器组成。本发明不仅成本低廉,并且加热效果明显,同时解决了现有产品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11 气体驱动的设备、尤其气体驱动的车辆 CN201510282580.2 2015-05-28 CN105275669A 2016-01-27 F·米勒; A·佩茨; A·克劳斯; E·奥克伦特; M·普罗克施; H·寺主
发明涉及一种气体驱动的设备,包括:内燃机(2);气罐(4),其用于存储作为用于所述内燃机的燃料的气体;从所述气罐(4)到所述内燃机(2)的输入管路(3);和加热装置(5),该加热装置在所述输入管路(3)的区域中加热从所述气罐(4)导出的气体。
12 发动机燃料供给装置和燃料箱的吸入结构 CN201310080918.7 2013-03-14 CN103306866B 2015-10-28 小野晃由; 久田贵大; 金田光久; 川口守; 安延大辅; 足立典文; 塚谷央
发明提供发动机燃料供给装置和燃料箱的吸入结构,防止过滤器的堵塞而不导致成本上升及结构复杂。在燃料供给路径中燃料箱和过滤器之间部位,配置使燃料汇合并排出的汇合排出部。燃料供给装置具有供发动机(3)的燃料返回到汇合排出部的第一燃料返回路径和供自汇合排出部排出的燃料返回到燃料箱的第二燃料返回路径。汇合排出部具有:自由存储燃料的存储部、使来自燃料供给路径中比汇合排出部更靠上游的上游侧部位的燃料汇合于存储部的第一汇合部、使来自第一燃料返回路径的燃料汇合于存储部的第二汇合部、将存储部的一部分燃料排出到燃料供给路径中的比汇合排出部更靠下游的下游侧部位的第一排出部、以及将存储部的剩下的一部分燃料排出到第二燃料返回路径的第二排出部。
13 用于加热内燃发动机燃料的方法和装置 CN201480003899.0 2014-02-17 CN104884777A 2015-09-02 D·热拉尔; F·拉姆帕纳里弗; P·埃梅里
用于在混合动车辆内燃发动机(1)启动时加热燃料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将燃料温度(T_GO)和该车辆外部温度(T_ext)与第一阈值(T_GO_liml)、且与高于该第一阈值的第二阈值(T_GO_lim2)进行比较,低于该第一阈值时阻止车辆启动,而高于该第二阈值时,无需加热燃料该发动机即被启动,其特征在于,当该外部温度(T_ext)被包括在这两个阈值(T_GO_liml,T_GO_lim2)之间时,通过与用于车辆电池(6)的冷却回路(8)进行热交换来加热该燃料。
14 带有乳化燃料排液的再利用装置的发动机系统 CN201180009939.9 2011-02-24 CN102762845B 2014-10-29 丰田健; 各务幸树
使从燃料喷射装置的排液口中排出的乳化燃料排液以较短贮留时间返回至循环管路并作为水乳化燃料再利用。具备使水乳化燃料循环的循环管路(17);具有向其供给来自循环管路(17)的水乳化燃料的燃料入口(32)及将水乳化燃料返回至循环管路(17)中的燃料出口(41)的燃料喷射泵装置(15);和通过燃料喷射泵装置(15)被供给水乳化燃料的发动机主体(29)的发动机系统(11),其中,具备用于贮留从燃料喷射泵装置(15)的排液口(16)中排出的水乳化燃料排液的水乳化燃料排液收集箱(52);和用于将贮留在排液收集箱(52)中的水乳化燃料排液返回至循环管路(17)中的第二返回管路(54)及排液注入泵(55)。
15 用于船只的液化气处理系统 CN201380003716.0 2013-10-24 CN104024100A 2014-09-03 李准采; 崔东圭; 文荣植; 郑承敎; 郑济宪; 金南守
提供一种用于船只的液化气处理系统,所述船只包含储存液化天然气的货舱以及将储存在所述货舱中的所述液化天然气用作燃料发动机。所述液化气处理系统包含:第一股蒸发气体,其从所述货舱中的所述液化天然气产生且从所述货舱排出;第二股所述蒸发气体,其在所述第一股中作为燃料供应到所述发动机;以及第三股所述蒸发气体,其在所述第一股中未供应到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一股在压缩器中压缩,且接着分支为所述第二股和所述第三股。所述第三股通过在热交换器中与所述第一股交换热而液化,以使得所述蒸发气体被处理而未采用使用单独制冷剂的再液化设备。
16 用于内燃发动机燃料裂解 CN201210220385.3 2012-06-29 CN102852674A 2013-01-02 R.B.富勒
发明涉及用于内燃发动机燃料裂解。具体地,一种燃料调节系统包括燃料源、裂解容器、热源和燃料输送线路。裂解容器破坏存在于燃料中的氢化合物的碳-碳键。热源向裂解容器提供热能,以便破坏碳-碳键。燃料输送线路将经裂解的燃料输送到内燃发动机。一种内燃发动机系统包括发动机、燃料源、燃料调节系统和燃料输送线路,发动机具有燃烧室和燃料喷射系统。燃料调节系统包括热环路和裂解容器,热环路用于接收热能,裂解容器使用热能破坏燃料碳氢化合物的碳-碳键。燃料输送线路将经裂解的燃料输送到发动机。一种用于操作内燃发动机的方法包括将燃料输送到裂解容器,通过热的方式裂解燃料,将经裂解的燃料输送到发动机以及燃烧经裂解的燃料。
17 具有混合燃料分离器的装置及分离混合燃料的方法 CN200610139513.6 2006-09-15 CN101037980B 2011-08-03 马克·德思; 小克里斯汀·T·格拉尔斯基
公开一种在包括燃料箱、内燃发动机,及流体连通地位于所述燃料箱和内燃发动机之间的分离器的装置中,操作该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包含氢化合物成分和化成分的混合燃料输入到分离器中,将分离器中的燃料分离为富集碳氢化合物的燃料馏分和富集氧化燃料成分的燃料馏分,及基于发动机操作条件控制向发动机提供的富集碳氢化合物的燃料馏分的量和富集氧化燃料成分的燃料馏分的量。上述方式利用了现有的汽油/酒精混合物,从而可以允许利用多次喷射和/或多种燃料策略的优点而不会给用户带来不便。
18 乳化柴油的高效助燃供油装置 CN200710134031.6 2007-10-26 CN101235775B 2010-09-08 周毕华
发明的乳化柴油的高效助燃供油装置主要由乳化柴油箱、柴油箱、常开电磁、常闭电磁阀、乳化和节能加热装置组成,所述常开电磁阀和常闭电磁阀为两个联动的同步电磁阀,所述节能加热装置包括冷凝换热器和恒温辅助加热器。利用乳化泵可根据设定时间进行乳化搅拌,解决了存放时间较长而可能出现的分离现象。利用同步电磁阀能方便的在柴油机停机之前将油路切换到用纯柴油供油,在柴油机启动运行平稳后再将油路切换成用乳化柴油供油。利用冷凝水的热量为乳化柴油进行预热,再用电热管进行恒温辅助加热到有利于充分燃烧的最佳温度,是一种具有结构合理、使用方便、乳化性能稳定和耗电量低等优点的高效助燃供油装置。
19 操作气体发动机装置的方法和气体发动机的燃料供给体系 CN200680009472.7 2006-03-01 CN100585160C 2010-01-27 T·马拉南; S·卡尔森
发明涉及一种操作包括用以燃烧气体燃料内燃机(3)和具有燃料来源(2)的内燃机燃料供给体系的气体发动机装置(1)的方法,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将燃料供给到气体发动机(3)之前,使燃料中的重在气体发动机(3)燃料供给体系的重整装置(14)中裂解。
20 乳化柴油微波加热装置 CN200810022498.6 2008-07-22 CN101319644A 2008-12-10 周毕华
发明的乳化柴油微波加热装置,主要包括壳体、螺旋管、微波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螺旋管置于微波加热器的加热区,温度传感器设在螺旋管的输出端内,螺旋管输入端与乳化柴油管连接,螺旋管输出端与柴油机进油管连接。该装置具有升温速度快,油温稳定等优点,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它如冷凝等预热装置配合使用,适合安装在各种以乳化柴油为燃料的柴油发动机的供油未端使用。可使供给柴油发动机的乳化柴油保持在70-79℃的最佳使用温度之间,有利于乳化柴油充分燃烧,提高柴油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减少有害气体排放而有利于环境保护,是一种适合乳化柴油发动机使用的配套产品。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