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内燃机的废气净化装置 CN201280057508.4 2012-11-21 CN103946496B 2017-07-18 利冈俊祐; 福田光一朗; 中山茂树; 高桥教悦; 城所敦; 星作太郎; 渡部哲
发明内燃机的废气净化装置,对从内燃机延伸的第一以及第二排气路径(20A、20B)的废气进行净化,该废气净化装置具备:合流路径(22),其从上述第一以及第二排气路径的合流部延伸;第一副NOx催化剂(25A),其设置于上述第一排气路径;第二副NOx催化剂(25B),其设置于上述第二排气路径;主NOx催化剂(26),其设置于上述合流路径;第一添加部(30A),为了向第一副NOx催化剂供给尿素,该第一添加部(30A)在上述第一副NOx催化剂的上游以第一添加量添加源;第二添加部(30B),为了向第二副NOx催化剂供给尿素水,该第二添加部(30B)在第二副NOx催化剂的上游以第二添加量添加氨源。
2 发动机单元及作业车辆 CN201380034937.4 2013-05-14 CN104395577B 2017-05-17 小林刚; 堤克弘; 宫本博史
发明提供发动机单元及作业车辆。两组的组装体(2a、2b)以按照组装体(2a)的柴油机微粒子捕集过滤装置(3)、组装体(2a)的选择性还原催化装置(4)、组装体(2b)的选择性还原催化装置(4)、组装体(2b)的柴油机微粒子捕集过滤装置(3)的顺序排列的方式配置。以从组装体(2a)的选择性还原催化装置(4)和组装体(2b)的选择性还原催化装置(4)的各自的排气口(6a)向上方延伸的方式设有排气筒(6)。两个排气筒(6)位于与组装体(2a、2b)的选择性还原催化装置(4)的各长边方向(B1、B2)正交的假想的平面(E)上。由此,在设有两组的组装体(2a、2b)的结构中,容易将发动机(10)的吸气位置决定在难以吸入该发动机(10)的排气的位置。
3 用于影响多流排放系统中的排放噪声的系统 CN201410291415.9 2014-06-25 CN104251150B 2017-04-12 M·波默雷; J·科贝; R·赫尔施; P·温克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影响排放噪声的抗噪声系统,所述排放噪声通过多流排放系统传播,所述抗噪声系统包括控制器和至少一个致动器。至少一个致动器布置在声发生器中并连接至控制器以便接收控制信号,并适于在声发生器中产生声音。声发生器可同时连接至车辆的多流排放系统的至少两个排放道。控制器配置成产生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促使布置在声发生器中的至少一个致动器至少部分地且优选完全地消除车辆的多流排放系统的至少两个排放道中的声音。
4 废气后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1380006907.2 2013-01-25 CN104081015B 2016-11-02 林智勋; 高敏硕; 吴炳杰; 朴庆珉; 金相勋
发明的后处理系统装置及控制方法包括:排气管,其一端与发动机连接,供废气进入,另一端开放,供所述废气排出;DOC,其用于一次减少进入所述排气管的废气的烟;DPF,其用于二次减少通过了所述DOC的废气的煤烟;SCR,其用于降低通过了所述DPF的废气的NOx(氮化物);AOC,其用于氧化通过了所述SCR的废气的,降低NOx(氮氧化物);第一旁通管,其从所述发动机与DOC之间的排气管分歧,使废气的全部或一部分迂回到所述SCR前端;及第一开关,其用于控制迂回到所述第一旁通管的废气的量而配备于从所述排气管向所述第一旁通管分歧的位置
5 具有涡轮增压器的发动机系统 CN201510393751.9 2015-07-07 CN105649726A 2016-06-08 朴钟一; 韩东熙; 金润柱; 崔琯熙; 林贤俊; 李周沅; 朱南鲁
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涡轮增压器的发动机系统,其可以包括:主排气管线,其从排气歧管的一侧分支,并且排放来自燃烧室的排放气体;辅助排气管线,其从排气歧管的另一侧分支,并且排放来自燃烧室的排放气体;第一催化装置,其设置在主排气管线中并且降低包含在排放气体中的有毒物质;涡轮增压器的涡轮,其设置在辅助排气管线中,并且通过排放气体的流动能量来运行;第二催化装置,其设置在涡轮的下游侧,并且降低包含在排放气体中的有毒物质;以及排气路径控制,其设置在主排气管线中,并且控制排放气体的路径。
6 发动机单元及作业车辆 CN201380003997.X 2013-05-14 CN103946502B 2016-06-01 小林刚; 堤克弘; 宫本博史
发明提供发动机单元及作业车辆。两组的组装体(2a、2b)以按照第一组的组装体(2a)的柴油机微粒子捕集过滤装置(3)、第一组的组装体(2a)的选择性还原催化装置(4)、第二组的组装体(2b)的选择性还原催化装置(4)、第二组的组装体(2b)的柴油机微粒子捕集过滤装置(3)的顺序排列的方式配置。第一及第二连接管(7a、7b)分别经由配置有两个选择性还原催化装置(4)等的配置区域(R2)的正下方区域而与柴油机微粒子捕集过滤装置(3)连接。由此,能够实现容易进行发动机(10)与排气处理结构体(1)的连接、并且能够减少因振动产生的对第一及第二连接管(7a、7b)的负荷的发动机单元及作业车辆。
7 排气净化系统 CN201480055554.X 2014-10-08 CN105612319A 2016-05-25 内山正; 藤江英和; 村泽直人; 塙哲史
发明涉及一种排气净化系统,高精度地检测DPF的PM堆积量。该排气净化系统具备:DOC(21),设置于发动机(10)的排气通路(12);前级DPF(22)以及后级DPF(23),设置于比DOC(21)靠下游侧的排气通路(12),捕集排气中的PM;电极(27),对前级DPF(22)的静电电容进行检测;PM堆积量推测部(51),基于从电极(27)输入的静电电容,至少推测后级DPF(23)的PM堆积量;以及强制再生控制部(53),当从PM堆积量推测部(51)输入的PM堆积量超过规定量时,朝DOC(21)喷射燃料,执行至少将堆积于后级DPF(23)的PM燃烧除去的强制再生。
8 运行内燃机的方法和控制装置 CN201510762678.8 2015-11-10 CN105604685A 2016-05-25 A·C·库尔泽尔; T·瓦尔德; L·泰勒曼; M·莱因哈特; M·埃伯特
发明一种用于运行内燃发动机(10)的方法,每个气缸列(11a,11b)都指派有第一排气涡轮增压器(13a,13b)和第二排气涡轮增压器(14a,14b)。为了在高于内燃发动机(10)的负载阈值的情况下从对应的气缸列(11a,11b)的单增压器运行切换至双增压器运行,根据本发明,当内燃发动机(10)的转速达到或超过一阈值时,首先为了给切换作准备而在建立扭矩储备和增压压储备并且维持驾驶员期望扭矩的情况下使增压压力提高或使进气道压力提高,当在此情况下增压压力或进气道压力达到或超过一阈值时,进行从单增压器运行到双增压器运行的切换,并且随后消除扭矩储备和增压压力储备。
9 作业车和作业车的控制方法 CN201580000998.8 2015-10-05 CN105593535A 2016-05-18 高见幸雄
作业车包括:发动机、可变容量型液压液压达、行驶装置、排气处理装置、还原剂供给路径、控制器、操作部件。可变容量型液压泵通过被发动机驱动而排出工作油。液压马达利用从可变容量型液压泵排出的工作油驱动。行驶装置利用液压马达驱动。排气处理装置处理来自发动机的排气。还原剂供给路径将还原剂供给到排气处理装置。控制器在还原剂供给路径为异常状态时,将发动机转速设定为低怠速。操作部件在还原剂供给路径成为异常状态时,指示可变容量型液压泵的排出容量的变更,以使行驶装置的行驶速度成为规定速度以上。
10 内燃机的排气系统支撑结构 CN201510436977.2 2015-07-23 CN105569792A 2016-05-11 矢野未知也; 新开孝裕
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排气系统支撑结构,在从排气系统到动装置或车体侧的紧固部为止的距离远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支撑排气系统而不会产生破损。内燃机的排气系统支撑结构(1)具有:主体紧固部(40L),其设置于位于左侧排气管(30L)的侧方的变速器(4)上;排气紧固部(33L),其设置于左侧排气管(30L)的外侧上部;托架(12),其紧固于主体紧固部(40L);以及支柱(11L),其紧固于排气紧固部(33L)且刚性低于托架(12),托架(12)与支柱(11L)凭借连接部(5)而彼此紧固,该排气系统支撑结构构成为,排气紧固部(33L)与连接部(5)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H1)大于主体紧固部(40L)与连接部(5)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H2)。
11 工程机械 CN201480028182.1 2014-05-26 CN105209281A 2015-12-30 东宏行; 山林纯; 小林敬弘
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的流入口(17A)隔着该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的筒体(17)的轴线(O1-O1)而设置在与发动机(8)相反的一侧。连接发动机(8)与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之间的排气管(26)包括:横向管路(27),其在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的前侧且在上部回转体(3)的左、右方向上延伸,在中途具有吸收发动机(8)和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的相对的位移的波纹管(28);以及屈曲管路(29),其从该横向管路(27)的前端侧朝向后方屈曲成U字状,且与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的流入口(17A)连接。
12 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 CN201480016697.X 2014-02-18 CN105143623A 2015-12-09 内山正; 阿曾充宏; 野田正文
一种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有效地提高NOx的净化率。具备:DPF(16),捕获排气中的PM;尿素喷射装置(21),向排气中喷射尿素水;SCR(22),将排气中的NOx还原净化;静电电容检测单元(17a、17b、41),检测DPF(16)的静电电容;PM堆积量计算部(42),基于静电电容计算PM堆积量;NO2消耗量推测部(43),基于PM堆积量计算NO2的消耗量;控制单元(44、45),基于推测出的消耗量控制发动机(10),使得流入到SCR(22)的NO和NO2的比率接近1:1。
13 尿素共轨 CN201480010930.3 2014-02-14 CN105026714A 2015-11-04 达纳·克雷格凌; 迈克尔·戈林; 郑贯宇; 阿兰·布罗克曼; 亚当·J·科特尔巴; 蒂莫西·P·加德纳
一种废气处理系统,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构件和化催化构件。废气系统还包括废气处理流体喷射系统,其用于在邻近SCR构件或者氧化催化构件的位置处将废气处理流体分散到废气流中,其中废气处理流体喷射装置包括共轨,其将加压的废气处理流体提供给将废气处理流体定量供给到废气流中的多个喷射器。废气处理流体喷射装置还包括回流轨,其用于将未使用的废气处理流体回流到流体源。共轨和回流轨中的每一个能被配置为允许作为冻结保护功能的废气处理流体的排出。
14 废气净化装置 CN201080066115.0 2010-11-30 CN102959194B 2015-09-30 福田隆史
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以排气上游侧位于车宽外侧的方式并列地配置于车架的外侧,并且第一壳体的废气流出口和第二壳体的废气流入口由连通管连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收纳有DOC转化器和DPF,所述第二壳体收纳有SCR转化器。而且,第一壳体能够分割成第一壳部和第二壳部两部分,所述第一壳部收纳DOC转化器,所述第二壳部收纳DPF,第一壳部和第二壳部用螺栓等能够分离地紧固在一起。此外,第一壳部的废气流入口朝向车宽内侧弯曲,并经螺栓等而能够装拆地紧固于末端朝向车宽外侧开口的排气管。而且,构成第一壳体的第二壳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而固定于车架。
15 柴油发动机的低温动作脱硝装置 CN200980100902.X 2009-03-11 CN102741514B 2015-07-01 平冈直大; 三柳晃洋; 若月祐之
提供一种具有低温动作脱硝催化剂的再生机构的低温动作脱硝装置,在船用大型的柴油主发动机中,可以以简单的装置并且低成本的装置实现将因硫酸铵的产生而下降的催化剂性能再生的机构。该具有脱硝催化剂的再生机构的低温动作脱硝装置,在柴油主发动机的排气通路上设置脱硝催化剂,并列地利用多个开闭对脱硝催化剂进行分别开闭,当排气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下时,脱硝催化剂的再生机构进行动作,在所述低温动作脱硝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脱硝催化剂再生时,对于独立于所述柴油主发动机设置的排气温度超过所述规定温度的发电用柴油发动机的排气,打开所述开闭阀使该排气流通至脱硝催化剂,并且使脱硝催化剂的温度上升从而进行该脱硝催化剂的再生。
16 用于再生安装在内燃机废气管路中的颗粒过滤器的方法和设备 CN200910167017.5 2009-08-12 CN101676528B 2015-04-01 A·多林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再生安装在内燃机废气管路中的颗粒过滤器的方法和设备,其具有至少一个设置在该颗粒过滤器上游的NO-化催化器用于氧化NO,特别是氧化成NO2,该NO-氧化催化器由废气流流过。按本发明,配备至少一个设置在该颗粒过滤器(3)上游的由额外的气流或第二废气流(14)流过的加热设备(8),特别是加热催化器,借此加热该额外的气流(14),该经加热的额外的气流(14)在该颗粒过滤器(3)的上游与来自NO-氧化催化器(6)的特别是载有NO2的废气流(15)相混合。
17 发动机单元及作业车辆 CN201380034937.4 2013-05-14 CN104395577A 2015-03-04 小林刚; 堤克弘; 宫本博史
发明提供发动机单元及作业车辆。两组的组装体(2a、2b)以按照组装体(2a)的柴油机微粒子捕集过滤装置(3)、组装体(2a)的选择性还原催化装置(4)、组装体(2b)的选择性还原催化装置(4)、组装体(2b)的柴油机微粒子捕集过滤装置(3)的顺序排列的方式配置。以从组装体(2a)的选择性还原催化装置(4)和组装体(2b)的选择性还原催化装置(4)的各自的排气口(6a)向上方延伸的方式设有排气筒(6)。两个排气筒(6)位于与组装体(2a、2b)的选择性还原催化装置(4)的各长边方向(B1、B2)正交的假想的平面(E)上。由此,在设有两组的组装体(2a、2b)的结构中,容易将发动机(10)的吸气位置决定在难以吸入该发动机(10)的排气的位置。
18 建筑机械 CN201380022201.5 2013-06-19 CN104254675A 2014-12-31 堤克弘; 宫本博史
一种建筑机械,配置于发动机(7)上的排气后处理装置(30)由来自发动机(7)的排气分流而流入的左右一对的第一后处理单元(31)及第二后处理单元(32)构成,第一、第二后处理单元(31、32)分别具备上游侧的第一净化装置(33)、下游侧的第二净化装置(34)、将第一、第二净化装置(31、34)连通的连通配管(35),各单元(31、32)的第一、第二净化装置(33、34)以在内部流动的排气的流动方向与前后方向呈平行的朝向沿左右方向排列设置,并且,从前后方向观察时,与各单元(31、32)中的第一净化装置(33)和连通配管(35)接触的外方侧的直线状的包络线(E)以随着朝向上方而朝向发动机(7)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侧的方式倾斜。
19 排气模式选择器系统 CN201310672513.2 2013-12-12 CN103867269A 2014-06-18 J.G.马丁内斯-奎利亚尔; M.A.罗佩斯比道里; C.E.科利纳加拉多; M.A.阿吉拉尔莫利纳
发明涉及排气模式选择器系统,其能够在排气系统发生变化用以适应多个不同驾驶状态时控制排气系统。排气系统包括多个不同排气流动路径,用以将排气系统构造成在高速路模式和城市模式中操作,所述高速路模式用于车辆在高速路上操作时,所述城市模式用于车辆在城市驾驶状态下操作时。控制器能够将一个或多个定位成多个不同构造,用以在城市驾驶与高速路驾驶之间过渡。阀中的每个是可构造的,这实现所需动燃料经济性和噪声降低之间的平衡的最优化。
20 排气气体净化装置的控制方法 CN200980108871.2 2009-03-13 CN101970821B 2014-04-30 小野泰右
一种排气气体净化装置的控制方法,其在再生运转中,通过关闭(4)的切换,在防止排气气体向实施该再生运转的分岔排气通路(2)流入的状态下使第一燃烧装置(6)和第二燃烧装置工作,再生运转包括使被氮化物吸附材(5)吸附的氮氧化物脱离的主再生运转,将在主再生运转中被供应的第一混合气体的空气过剩率λ控制在λ<1.0的范围,主再生运转由第一主再生运转和第二主再生运转构成,随着从第一主再生运转进入第二主再生运转,使第一混合气体的流量减少。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