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固定结构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 竖井;隧道;平硐;地下室 / 衬砌或不衬砌的隧道或平硐;其掘进的方法或设备 / .{改良土壤或岩石,例如,通过冻结、注射(用于凿井入E21D1/10;用于粘尘的液体的注射入E21F5/18;改良或保护基础土壤或岩石入E02D3/00;在注射期间使用的钻井封闭,即:封隔器入E21B33/12)}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1 盾构始发阶段或接收阶段近距离下穿运营线路的施工方法 CN201510084147.8 2015-02-16 CN104594911A 2015-05-06 王强; 刘少然; 杨涛; 王爱民; 郝本峰; 王文学; 鲁号; 尹青锋; 张洪涛
发明提供一种盾构始发阶段或接收阶段近距离下穿运营线路的施工方法,通过运营线路监测、运营线路预加固、洞套筒密封、盾构掘进、前盾同步注浆、管片拼装和对在施隧道下穿运营线路影响范围内的土体进行双液浆二次注浆加固等步骤,有效阻止流通道的形成和上覆土体的下沉,确保将运营线路的变形量控制在安全和合理区间,增强在施隧道和运营线路的长期稳定性,大大提高了施工质量
22 矩形盾构施工的土体改良方法 CN201410837443.6 2014-12-28 CN104500083A 2015-04-08 朱雁飞; 黄德中; 黄俊; 李刚; 刘喜东; 陈培新; 寇晓勇; 李培楠
发明涉及一种矩形盾构施工的土体改良方法,所述土体改良方法包括:于所述矩形盾构的每一个刀盘辐条上设置改良注入口;对所述矩形盾构中的土仓进行区域划分,分为左区域、右区域、以及上区域;以及矩形盾构施工中,对所述改良注入口注入泡沫进行土体改良,对所述左区域和所述右区域注入膨润土泥浆进行土体改良,对所述土仓的上区域持续注入泡沫进行土体改良。本发明针对矩形盾构提供了适用的土体改良方法,实现刀盘和土仓的全断面改良,确保各个区域内的土质均匀、土压均衡,减少土压力对盾构施工的影响。
23 大断面矩形顶管转控制方法 CN201410382513.3 2014-08-06 CN104265317A 2015-01-07 李刚; 蔡雯俊; 杨满满; 王旋东; 刘喜东; 陈旭光; 张荣辉; 蒋威; 方涛; 徐连刚; 杨虎; 黄俊; 吕锦
发明涉及一种大断面矩形顶管转控制方法,包括:于矩形顶管的前壳体和后壳体分别设置注浆孔;提供改良土,包括原状土、膨润土、以及;测量矩形顶管姿态转角,判断矩形顶管姿态转角是否在偏差范围内,超过偏差范围则进行如下操作:当矩形顶管姿态转角小于±0°30′时,改变矩形顶管的刀盘转向,实现转角控制;当矩形顶管姿态转角大于±0°30′时,根据所述姿态转角的方向,向对应的所述注浆孔内压注所述改良土,同时改变矩形顶管的刀盘转向,实现转角控制。采用在矩形顶管壳体内压注改良土和改变刀盘转向来控制矩形顶管转角问题,解决现有仅用刀盘转向控制转角的效果不理想影响施工质量的问题。
24 软硬不均地层土压平衡盾构隧道下穿路既有线施工方法 CN201410408836.5 2014-08-19 CN104265307A 2015-01-07 李术才; 宋曙光; 丁万涛; 陈诚; 李利平; 石少帅; 王旌; 周宗青
发明公开了一种软硬不均地层土压平衡盾构隧道下穿路既有线施工方法,具体步骤是:1.下穿工况数学模拟分析;2.设置施工参数;3.盾构掘进施工:A掘进参数设定;B.盾构掘进方向设定;C.同步注浆设定;D.二次注浆设定;4.管片拼装;5.盾尾保护。本发明研究了软硬不均地层土压平衡盾构隧道下穿铁路既有线施工方法,该方法能使铁路既有线安全运营的同时盾构隧道安全施工并下穿铁路既有线。
25 地下工程、隧道及坑道的连续实现方法,一般包括通过引导冲孔而获得的加固工程、密封工程以及排工程 CN200410002475.0 2004-01-20 CN1517495A 2004-08-04 佛朗哥·费拉里
任意类型地下工程的连续实现方法为,在开挖工程之前先进行加固工程(6),其中所述加固工程通过引导冲孔(3)得以实施,所述引导冲孔由摆动头冲孔装置(4,5)获得,并置于所建隧道(1)中心的外围,或置于设计者标明的位置处,或者在地下工程中,其中,引导冲孔(3)内的所述加固工程(6)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即:用增强件或插入件填充各冲孔(3),然后,所述增强件或插入件与高压或低压注入的混凝集料、或通过一喷射灌浆系统注入的混凝集料相混合,所述系统具有一泥混合料、凝胶体、树脂等的压喷射器,从而在开挖工程之前,可在隧道的较长延伸段、或整个长度上、或地下工程的地表上形成加固工程,并且获得与精确的静态条件相符的一抗坍工程,其中,所述引导冲孔是按计划准确地沿即便为曲线的路线而推进的。
26 喷射装置与喷射方法 CN98805206.7 1998-04-09 CN1258335A 2000-06-28 伊凡·塞伯特·安德森
通过一个喷嘴喷射密封材料(23),可以同时使钻孔(19)周围的缝隙得到密封和把岩栓(20)固定在钻孔内。喷嘴由一个带通孔的密封套筒(10-14)和一个止回装置构成。喷射结束后,喷嘴即停留于钻孔内。岩栓(20)穿过止回阀装置的通孔和止回阀装置(16,20)而插入。在本发明中,止回阀装置的一个密封件由岩栓(20)形成,另一个密封件由密封座(16)形成。密封座可变形地以密封方式紧贴在岩栓上。在密封座(16)弹性变形过程中,密封材料(23)穿过岩栓和密封套筒(10-14)间的间隙(21),再穿过止回阀装置(16,20)喷射出。
27 一种基于高压刀的非接触式围岩应释放方法 CN201710422291.7 2017-06-07 CN107165639A 2017-09-15 赵东平; 胡炜; 谭信荣; 李奎
一种基于高压刀的非接触式围岩应释放方法,可用于岩爆的治理,以安全、高效的释放高地应力硬岩隧道应力,避免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生岩爆现象。本发明是将载有高压水刀装置的车载平台移动至离掌子面一定距离处,启动高压水刀装置利用高压产生的高压水束由掌子面表面向深部围岩切割,形成具有一定深度和宽度的切槽,通过切槽和切割水流释放围岩应力。
28 一种浅孔注浆装置及其注浆方法 CN201710417840.1 2017-06-06 CN107013223A 2017-08-04 孙茂贵; 郝洪声; 潘宝正; 张清; 殷登才
发明公开了一种浅孔注浆装置及其注浆方法,具有:孔口管,其第一端能够伸入岩石的孔中,孔口管的第一端的外周缠绕麻丝;孔口管的第二端设有板封闭管口;连接管,设置在孔口管上靠近第二端位置处,连接管与孔口管连接;高压球,设置在连接管端部;三通,与高压球阀连通;注浆管,与三通的第一端连接,能起到止,加固围岩作用,减少循环时间,加快巷道掘进速度。
29 一种用于大孔隙率巨型岩堆松散体中特定区域定向定位注浆加固方法 CN201710314946.9 2017-05-07 CN106930769A 2017-07-07 宋宏坤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大孔隙率巨型岩堆松散体中特定区域定向定位注浆加固方法,依照下列步骤进行:测放注浆加固区域四周止浆帷幕墙钻孔位置。采用袖分层注浆工艺,逐层注入速凝膨胀浆液形成四周止浆帷幕墙。底部止浆帷幕墙与四周止浆帷幕墙封闭,形成限制岩堆注浆加固范围的“U”型止浆帷幕。采用泥水玻璃双液浆进行止浆帷幕内“U”型止浆帷幕加强层注浆施工。最后在双层“U”止浆帷幕内采用普通水泥浆液进行岩堆松散体注浆加固施工。本发明经济性好,通过注浆区域内、外两层的“U”型止浆帷幕的施作,能有效防止采用普通注浆工艺因岩堆松散体中架空结构造成的浆液大量流失,施工速度快,工效高,总的管理成本低。
30 一种积沙隧道洞口拱型框式旋喷桩支护的方法 CN201610888918.3 2016-10-12 CN106351215A 2017-01-25 苗广营; 郝军洲; 刘宁; 刘德忠; 李金龙; 伏亚峰; 李慧赞
一种积沙隧道洞口拱型框式旋喷桩支护的方法,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其由以下步骤完成:暗洞洞口地表旋喷桩放样→竖向旋喷桩施工→隧道明洞和暗洞开挖;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竖向旋喷桩互相咬合,在隧道暗洞洞口形成一个拱形门框式地下连续混凝土结构,为隧道暗洞和明洞施工提供稳定的边仰坡和暗洞超前支护的条件,避免在施工时发生大型塌方或者滑坡情况,确保隧道暗洞顺利安全施工,此技术方案解决了风积沙隧道暗洞洞口施工的关键性难题;十分有利于节约工程造价和减少工程工期;本技术适应范围广,结构受科学,可根据隧道洞口地质地貌条件灵活调整设计参数,施工便捷安全。
31 一种控制采动巷道围岩变形的双层锚网索支护结构及其方法 CN201610982131.3 2016-11-09 CN106321119A 2017-01-11 马振乾; 孔德中; 刘乐
发明公开一种控制采动巷道围岩变形的双层锚网索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一次锚网支护的基础上进行二次锚网支护,二次支护锚杆2-2)与一次支护锚杆(2-1)间隔布置,锚杆间排距为700~900mm,二次支护锚杆(2-2)规格同一次支护锚杆(2-1),二次支护锚杆(2-2)之间布置中空注浆锚索(3),中空注浆锚索(3)锚索间距为1000~1500mm,排距为700~1800mm。该支护结构既能充分发挥双层锚网主动支护浅部围岩的能,又能通过锚索调动深部围岩的支护能力,提高了巷道支护的安全可靠性,既能控制采动巷道的剧烈变形,又能保证支护结构在巷道服务期间的持续有效,可以减少巷道的返修次数,降低巷道维护成本。
32 小型溶洞位于开挖隧道四周时隧道的开挖与溶洞处理方法 CN201610699189.7 2016-08-22 CN106246201A 2016-12-21 杨东波; 李文华; 张晗; 贺美德; 何少春; 李宁; 韩萧; 王丽萍; 王雄; 刘波; 郜喜龙; 刘继尧; 魏英华; 柳飞; 尹鹏涛; 张一
发明公开了小型溶洞位于开挖隧道四周时隧道的开挖与溶洞处理方法,其具体步骤为:处理隧道四周的溶洞;在隧道拱部设置超前支护,环向开挖弧形导坑,并预留核心土;开挖左侧中台阶、右侧中台阶、左侧下台阶、右侧下台阶,开挖循环进尺量不超过1.5m,其与初期支护架间距配合设置;上台阶、中台阶及下台阶的位置预留核心土;循环开挖隧底,开挖进尺量为2-3m,开挖后,施作仰拱初期支护,完成两个隧道开挖、支护循环后,及时施作仰拱,仰拱分段长度为4-6m。本发明提供的小型溶洞位于开挖隧道四周时隧道的开挖与溶洞处理方法,其能够减少不均匀应对隧道沉降收敛的影响,有效控制隧道变形,保障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及隧道施工的质量
33 一种盾构机刀具装置 CN201610717049.8 2016-08-25 CN106223968A 2016-12-14 刘敏; 赵成; 杨天桥; 孙书俊
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机刀具装置,属于盾构隧道掘进机技术领域,包括刀头、主合金体和辅合金体,还包括固定座,固定座上连接有泡沫喷射器,泡沫喷射器包括活塞气缸、泡沫储罐、泡沫喷管和喷淋头,泡沫储罐的一端与活塞气缸连接,另一端与泡沫喷管的一端连接,泡沫喷管的另一端与喷淋头连接,主合金体包括曲面段和平面段,曲面段上设置有第一排合金齿,平面段上设置有第二排合金齿。本发明能够改善切削面土体的流塑性和渗透性,从而能够提高刀具开挖效率,而且能够有效降低对刀具的冲击,减小刀具的磨损,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通过第一排合金齿和第二排合金齿,能够进一步提高开挖效率。
34 一种盾构隧道掘进机刀具装置 CN201610717050.0 2016-08-25 CN106121667A 2016-11-16 刘敏; 赵成; 杨天桥; 孙书俊
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掘进机刀具装置,属于盾构隧道掘进机技术领域,包括刀头、主合金体和辅合金体,还包括固定座,固定座上连接有泡沫喷射器,泡沫喷射器包括活塞气缸、泡沫储罐、泡沫喷管和喷淋头,泡沫储罐的一端与活塞气缸连接,另一端与泡沫喷管的一端连接,泡沫喷管的另一端与喷淋头连接,喷淋头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喷孔,喷淋头的中心处设置有喷嘴,喷嘴呈喇叭状。本发明能够改善切削面土体的流塑性和渗透性,从而提高刀具开挖效率,减小刀具的磨损,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喷淋头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喷孔,喷淋头的中心处设置有喷嘴,喷嘴呈喇叭状,能进一步保障喷洒均匀性。
35 复杂地质条件下长大隧道快速施工方法 CN201610585922.2 2016-07-22 CN106089217A 2016-11-09 苏春生; 梁朋刚; 何十美; 汤振亚
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地质条件下长大隧道快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对隧道地质条件进行30~150 m的长距离地质预测预报,并在长距离地质预测预报基础上,对隧道地质条件进行5~30m的短距离地质预测预报;步骤S2、根据地质预测预报情况,采用台阶法对Ⅳb、Ⅴ级围岩进行开挖,采用全断面法对Ⅲ、Ⅳa级围岩进行开挖;步骤S3、根据地质预测预报情况,针对富段隧道的预测地下水,采用不同的帷幕注浆方案;步骤S4、隧道开挖后,对地质和初期支护状况、周边位移量、拱顶下沉量进行监控测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在不良地质地段安全快速地完成隧道施工任务。
36 联络通道人工冻结加固施工方法 CN201610452159.6 2016-06-21 CN106089214A 2016-11-09 李涛; 胡田玉; 钱亮亮
发明提供一种联络通道人工冻结加固施工方法,包括施工准备、冻结前施工、帷幕冻结、开挖施工以及支护与最后衬砌注浆五个阶段,具体包括如下:首先进行施工准备工作,然后在确保冻土帷幕厚度的情况下,开设冻结孔,增设短距离孔口管,冻结管钻进采用跟管法钻进,再冻结系统正常运转后进入积极冻结,在冻土帷幕达到设计要求后,冻结系统进入维护冻结;完成以上工序后,进入开挖施工以及支护与最后衬砌注浆。本施工方法降低了联络通道施工难度,增加了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同时缩短施工周期和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保障工程质量
37 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铁路干线路基沉降控制方法 CN201610353430.0 2016-05-25 CN105971611A 2016-09-28 冀文有; 吕玉凯; 曹树森; 戴亚皎
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铁路干线路基沉降控制方法,包括地质勘察→超前物探→理论计算→隧道施工→列车限速→监控量测→优化隧道施工共七个步骤,构成一套完整的地铁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铁路干线路基沉降控制体系。在施工前先要掌握前方地质构造情况,再依据理论计算,精确掌握最大允许下沉量,从而有针对性的采用施工措施,达到施工人员与机械最优配置,同时通过计算机模拟方法,分析上行列车车速产生的动载荷对路基沉降量的影响,提出列车限速要求,最后进行铁路路基下沉量监测,依据监测数据,及时优化施工工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效,保证安全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减小上行列车行驶产生的动荷载对铁路路基下沉量不良影响。
38 一种盾构隧道端头半球形冻结壁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1610187994.1 2016-03-29 CN105952458A 2016-09-21 胡俊; 张皖湘; 汪磊; 吴顺; 陈孟春
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端头半球形冻结壁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多对环形冻结管;所述多对环形冻结管分别间隔设置在盾构隧道端头工作井内的洞处土体内;在所述多对环形冻结管分别通入循环冷媒介质在盾构隧道端头地层中形成半径大于洞门半径的半球形冻结壁加固体,为软土地区富含砂层端头的地层加固方式,可有效解决该地区常规加固方式加固效果不佳的问题,并大大提高了人工冻结技术加固盾构隧道端头地层的经济性和实用性,可保证盾构机顺利进出洞。
39 一种深埋隧道分段开挖冻结法加固的施工方法 CN201610460341.6 2016-06-23 CN105937397A 2016-09-14 岳丰田; 黄浩斌; 张勇; 石荣剑; 陆路; 吴昊
发明公开了一种平隧道开挖的新型施工方法。其技术要点包括如下步骤:(1)打钻、下放垂直冻结管;(2)冻结施工;(3)施工竖井及扩大硐室;(4)安装地下盐水箱;(5)施工隧道内外冻结孔及冻结施工;(6)开挖隧道;(7)截断隧道内冻结管及软管恢复冻结。本发明可以在地面不具备施工垂直封口冻结管的条件下,实现隧道水平冻结封口,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40 应用于隧道内MJS工法地基加固的装置 CN201610284564.1 2016-05-03 CN105840198A 2016-08-10 李远青; 周铭谦; 朱德勇; 顾蓓瑛; 范斌
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隧道内MJS工法地基加固的装置,包括行走系统、顶升系统、机架、升降旋转系统、液压控制系统,升降旋转系统中的旋转托盘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带有驱动达的旋转减速器,通过驱动马达带动旋转减速器旋转,从而带动旋转托盘旋转,实现注浆机在一个垂直面上做360°全方位旋转,旋转减速器外侧连接绞线爬升油缸,钢绞线爬升油缸通过锚具安装在钢绞线上,通过锚具的夹紧、放松以及钢绞线爬升油缸的动作来实现注浆机的提升或者下降,旋转托盘上面通过注浆机安装板、注浆机滑移盘、微调油缸安装MJS注浆机,通过微调油缸调节注浆机注浆杆的横向位置,使注浆杆精准的对准注浆孔。本装置实现了高自动化的施工,方便人员控制,省时省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