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一种用于隧道工程施工的预支护工艺 CN201610721202.4 2016-08-25 CN106351661A 2017-01-25 曾平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工程施工的预支护工艺,所述预支护工艺是在易破碎软弱岩体开挖前通过超前导管向其注入胶凝材料,并使其稳固的施工过程,胶凝材料包括沥青、浆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的混合物。为克服现有支护工艺存在的缺陷,特别是遇破碎软弱含岩体时,现有支护工艺会因浆体注入量大而增加岩体重量,对支撑带来安全隐患,若注浆量不够,又会降低岩体强度,为平衡上述情况,本发明在胶凝材料中使用一种凝结强,同时自身质量又较轻的沥青作为胶凝材料,沥青可与浆体混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具有增强岩体强度和降低成本的作用。
2 一种控制大型矩形顶管掘进土体变形的方法 CN201410382501.0 2014-08-06 CN104265326A 2015-01-07 陈旭光; 方涛; 黄俊; 蔡雯俊; 黄德中; 吴列成; 李刚; 舒刚强; 徐连刚; 范杰; 吕锦; 王旋东; 钱晓华
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大型矩形顶管掘进土体变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拌制减摩浆液,减摩浆液的组分包括膨润土、高分子聚合物;在矩形顶管的管片上设置注浆口,在注浆口上连接注浆管路;于管片的推进过程中,通过注浆管路对管片外表面与土体之间压注减摩浆液,于管片外表面形成一层泥浆套,以隔断管片与土体间的直接接触。通过综合手段来控制复杂土层、大断面矩形顶管掘进过程中的土体变形,首先在原顶管施工中所用的膨润土浆液中按照一定配比添加高分子聚合物,大大提高充填浆液的黏度及承压性,并减少在复杂土层中自身的滤失量。其次通过土体补偿措施稳定沉降,甚至抬升沉降区域土体,使沉降参数符合施工要求。
3 地下矿山巷道的注浆材料及注浆治方法 CN201610984584.X 2016-11-09 CN106567714A 2017-04-19 李万涛; 闫满志; 刘万富; 王文才; 王磊; 刘辉; 范天文; 程晓博
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矿山巷道的注浆材料及注浆治方法,其方法步骤为:(1)在巷道轮廓的四周布置11~15个注浆钻孔,钻孔的度向巷道轮廓外延伸;(2)采用注浆材料进行注浆;所述注浆材料由水泥浆、水玻璃和外加剂混合而成;所述水泥浆与水玻璃的比例为1∶1~1∶0.8;(3)注浆结束后,在巷道的中心布置检查孔,检查注浆情况。本注浆治水方法改善了注浆材料、注浆孔布置、注浆设备、注浆压的设计,优化了注浆施工工艺,改善注浆质量,确保注浆效果达到设计要求。本注浆治水方法一方面封堵岩石裂隙,起到封堵涌水的左右;一方面加固围岩,确保施工安全;具有注浆效果好、安全、成本低等特点。
4 砂卵石地层土压平衡矩形盾构顶掘渣土改良施工方法 CN201610975489.3 2016-11-07 CN106351665A 2017-01-25 汪洋; 王翔; 章凡; 邓江云; 高进; 王人生; 刘民海; 杨武; 魏方东
发明公开了一种砂卵石地层土压平衡矩形盾构顶掘渣土改良施工方法,其针对特定状况下的砂卵石地层结构,采用钠基膨润土泡沫剂相配合的渣土改良剂,在整个矩形盾构顶掘施工过程中,使开挖掌子面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刀盘刀具磨损轻微,刀盘及螺机扭矩均在正常范围内,并且通过从上部刀盘注入钠基膨润土泥浆,下部刀盘注入泡沫剂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砂卵石土体的流塑性,而且能够防止泡沫剂从路面及绿化带渗出。
5 用于多管间距断面的矩形顶管施工方法 CN201410830161.3 2014-12-26 CN104632234A 2015-05-20 陈卓; 王家祥; 刘杰; 刘向阳; 陈强; 王启成; 何达兵; 夏炜洋; 梁梦秋
发明涉及用于多管间距断面的矩形顶管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顶进顺序,选用矩形顶管机,针对多管通道,采用“跳格”顶进施工顺序;渣土改良,采用调节浆液对所挖渣土进行改良;减摩泥浆选择,减摩泥浆由膨润土、纯、CMC/CMS、乳化油组成;管节纵向拉结,采用后张法预应绞线将待顶管通道的管节纵向拉结为一起;根据“跳格”顶进施工顺序完成顶进施工。本发明所述用于多管间距断面的矩形顶管施工方法采用了“跳格”顶进施工顺序实现对多管间距断面顶进施工,确保了相邻管节结构安全,有效控制了地面及管线沉降,施工安全性高,工程综合成本低等优势,形成了良好的环保效益、节能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6 一种地隧道施工方法 CN201710000231.6 2017-01-02 CN106837344A 2017-06-13 陈建强; 王玉田; 沈跃; 姜智彬; 孙占峰; 姜福香; 赵金环; 孟志强
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隧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隧道的始端和终端开挖基坑或建造竖井,用作盾构及其设备的拼装室和拆卸室;在隧道的中部,拼装室和拆卸室之间设置若干中间检修工作室;步骤2:在拼装室的内壁上修建盾构出洞口,室内安装盾构基座和盾构推进的后座;步骤3:在拼装室内装配盾构机构,经过设备调试后,盾构机构通过盾构出洞口推出拼装室后即开始隧道掘进施工;步骤4:在隧道掘进施工过程中,盾构使用局部挤压方式施工,根据地层的扰动和地表的变形的数值,控制盾构挖掘的出土量。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
7 砂卵石地层土压平衡矩形盾构顶掘减摩施工方法 CN201610975488.9 2016-11-07 CN106522966A 2017-03-22 高进; 王翔; 章凡; 邓江云; 汪洋; 王人生; 刘民海; 杨武; 邓忠伟
发明公开了一种砂卵石地层土压平衡矩形盾构顶掘减摩施工方法,其针对特定状况下的砂卵石地层结构,在矩形盾构顶掘机掘进及混凝土管节顶进时,通过制备的触变泥浆向其周围的土体进行注浆,将混凝土管节外壁与土体之间的干摩擦变为湿摩擦,有效减少顶进过程中的摩阻,同时,注入的触变泥浆还能起到填充地层空隙的作用,通过填补顶进过程中混凝土管节与周围土体之间产生的空隙,减小地层变形
8 一种控制采动巷道围岩变形的双层锚网索支护结构及其方法 CN201610982131.3 2016-11-09 CN106321119A 2017-01-11 马振乾; 孔德中; 刘乐
发明公开一种控制采动巷道围岩变形的双层锚网索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一次锚网支护的基础上进行二次锚网支护,二次支护锚杆2-2)与一次支护锚杆(2-1)间隔布置,锚杆间排距为700~900mm,二次支护锚杆(2-2)规格同一次支护锚杆(2-1),二次支护锚杆(2-2)之间布置中空注浆锚索(3),中空注浆锚索(3)锚索间距为1000~1500mm,排距为700~1800mm。该支护结构既能充分发挥双层锚网主动支护浅部围岩的能,又能通过锚索调动深部围岩的支护能力,提高了巷道支护的安全可靠性,既能控制采动巷道的剧烈变形,又能保证支护结构在巷道服务期间的持续有效,可以减少巷道的返修次数,降低巷道维护成本。
9 复杂地质条件下长大隧道快速施工方法 CN201610585922.2 2016-07-22 CN106089217A 2016-11-09 苏春生; 梁朋刚; 何十美; 汤振亚
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地质条件下长大隧道快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对隧道地质条件进行30~150 m的长距离地质预测预报,并在长距离地质预测预报基础上,对隧道地质条件进行5~30m的短距离地质预测预报;步骤S2、根据地质预测预报情况,采用台阶法对Ⅳb、Ⅴ级围岩进行开挖,采用全断面法对Ⅲ、Ⅳa级围岩进行开挖;步骤S3、根据地质预测预报情况,针对富段隧道的预测地下水,采用不同的帷幕注浆方案;步骤S4、隧道开挖后,对地质和初期支护状况、周边位移量、拱顶下沉量进行监控测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在不良地质地段安全快速地完成隧道施工任务。
10 一种浅埋穿越断层隧道地表组合注浆加固方法 CN201610459427.7 2016-06-22 CN106049418A 2016-10-26 何复生; 耿开亮; 杨寰; 左小勇; 罗军; 向学文; 刘衍君; 万朝鼎; 罗飚; 钟万波
发明公开了一种浅埋穿越断层隧道地表组合注浆加固方法,将待施工的浅埋段隧道洞身地表分成多个施工段,且对施工段的隧道洞身的两侧地层和上方地层分别注硫酸盐浆液水泥浆液。本发明提供的组合注浆加固方法能够适用于断层软弱带地质情况,能够改善断层软弱带的围岩物理、学性能,能提高地层的抗压抗剪强度和断层围岩的自稳能力,也能通过提高地层的渗透能力实现加固地层和防渗堵漏的目的,从而使得施工险变得可控,还能避免干扰隧道施工,有助于缩短施工工期;另外,本发明提供的组合注浆加固方法还能够适用于软弱围岩带、富水地层带、浅埋地段等复杂地质情况,也可适用于场地狭窄的加固工程和病害治理工程。
11 一种膨润土改良土体盾构机脱困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01610185385.2 2016-03-29 CN105697025A 2016-06-22 刘凯; 鄢春艳; 叶康慨; 王玉祥; 李达; 齐彬; 王虬鹏; 和学庆; 侯世杰; 和伟
发明属于盾构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膨润土改良土体盾构机脱困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偶数根旋喷桩,旋喷桩为三管旋喷桩,成桩桩径为800~1000mm,旋喷桩具体数目根据土层参数及盾构机刀盘直径确定,旋喷桩位置在盾构机刀盘前方400~500mm处,旋喷桩浆液为特制膨润土浆液,其质量比为:膨润土::CMC:纯=200:900:1:2;旋喷桩结构适用的地层为密实砂层;所述施工方法分三步:第一步,旋喷桩孔位布置;第二步,膨润土浆液配置;第三步,膨润土浆液旋喷成桩。本发明施工步骤简单,能够有效快速解决密实砂层中盾构机脱困问题,并且施工周期短,造价低,存在良好的经济效益。
12 一种在双线塌方隧道山顶远程靶向充填固结注浆的施工方法 CN201610103848.6 2016-02-25 CN105673020A 2016-06-15 张馨
一种在双线塌方隧道山顶远程靶向充填固结注浆的施工方法,按下列步骤进行:在山顶进行精确测量,确定靶向注浆纵向、横向范围。按设计的平面布置图确定钻孔位置,并挖出钻孔平台。隧道两侧各一排孔,采用泥-水玻璃双液注浆做好帷幕,为充填加固塌方体注浆创造良好条件。在山顶注浆后2天左右,松散塌方体基本固结,便可以开始洞内打管棚和注浆。地表设计位置注双液浆形成帷幕后,保证松散塌方体注浆效果。山顶充填加固注浆后2天左右,松散塌方体基本固结,洞内管棚钻孔速度、注浆效果有效提高,每循环开挖和支护明显加快,由原来的每月4m提高到10m以上。加快了塌方处理进度,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13 隧洞掌子面开挖前的涌预处理方法 CN201510979929.8 2015-12-23 CN105545312A 2016-05-04 党晓青; 商晓辉; 许选耀; 祁洪仓; 王朋飞; 屈杰; 郑文颖
发明公开了一种隧洞掌子面开挖前的涌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隧洞掌子面上依次开钻多个涌水探孔;在开钻涌水探孔的过程中,判断开钻的涌水探孔是否出现涌水,如果是,则向涌水探孔内灌注水泥浆液,如果否,则进行下一个涌水探孔的开钻,依此方法完成多个涌水探孔的开钻;步骤二、在已灌注水泥浆液的涌水探孔周围开钻爆破孔以作为检测孔;在开钻爆破孔的过程中,判断爆破孔是否出现涌水,如果是,则向爆破孔内灌注水泥浆液;如果否,则准备隧洞掌子面的爆破开挖。该方法采用超前预处理方式,有效避免了隧洞开挖过程中涌水后而进行涌水封堵工作,减少了工作量,是对传统涌水后处理方式的彻底改变。
14 一种用于地运营隧道的地面纠偏回调方法 CN201510896063.4 2015-12-08 CN105484752A 2016-04-13 刘邦; 李季; 邓琳; 唐勇; 常彦博; 梁晓亮; 张健; 王晓伟; 张俊; 雷振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地运营隧道的地面纠偏回调方法,步骤包括:1)卸载上方覆土;2)判断是否需要平纠偏,如需水平纠偏则执行步骤3);否则执行步骤4);3)在待治理隧道区段水平移位侧指定距离处打孔,在地面采用袖管注浆工艺向孔内注浆以实现水平纠偏;4)判断待治理隧道区段是否需要进行竖向纠偏,如果需要进行竖向纠偏,则跳转执行步骤5);否则,跳转执行步骤6);5)在待治理隧道区段两侧向待治理隧道区段的下侧斜向打孔,在地面采用袖阀管注浆工艺向孔内注浆以实现竖向纠偏;6)纠偏结束并退出。本发明具有操作难度小、施工工艺简单、操作空间广、工序可控性强、实施效率高、安全性能高、不影响地铁运营的优点。
15 一种地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高效辅助降温的方法 CN201510186011.8 2015-04-20 CN104832180A 2015-08-12 崔兵兵; 李方政; 崔灏; 徐兵壮; 高伟; 韩圣铭; 韩玉福; 孔令辉; 付财; 张松; 张绪忠; 熬松
发明公开了一种地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的辅助降温装置,包括在隧道混凝土管片内壁上敷设的冷排管;所述冷排管由轴向直管和周向圆弧管组成,轴向直管沿混凝土管片轴向从混凝土管片顶部向下以一定的间距并排敷设,在每根轴向直管两端焊接有周向圆弧管,周向圆弧管沿混凝土管片圆周方向以一定的间距并排敷设,相邻两根周向圆弧管之间通过高压胶管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地铁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的辅助降温方法,通过计算需设于冻结孔所在主冻结面的对侧隧道中冷排管的敷设量、敷设冷排管、冷排管打压测试、布设测温点、填充导热胶泥和冷排管保温等步骤对管片后土层进行快速辅助降温。本发明提高了冻土帷幕的整体稳定性和封性及工程的安全性。
16 在穿越围岩较差地质条件下的矿山法隧道施工方法及结构 CN201410852490.8 2014-12-31 CN104612714A 2015-05-13 郭争辉; 葛德明; 黄瑜
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穿越围岩较差地质条件下的矿山法隧道施工方法及结构,围岩具有一个大跨度V型漏斗,该结构包括一管棚,所述管棚采用若干管外插5-15°于拟建隧道的拱部120-150°范围内设置,环向间距250-350mm,每根钢管长6-18m,每根钢管留1 m外露并在外露的下端部安装一用于在注浆完毕后防止浆液外流的法兰,每根钢管的上端经V型漏斗一侧的围岩、V型漏斗空间后伸入V型漏斗另一侧的围岩,每根钢管上位于V型漏斗空间以及V型漏斗两侧围岩内的管段均匀分布出浆孔。本发明可以起到良好的超前支护效果,确保安全地穿越该地质段,有效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17 大断面矩形顶管掘进土体改良方法 CN201410383485.7 2014-08-06 CN104265318A 2015-01-07 黄俊; 黄德中; 陈旭光; 李刚; 顾永辉; 吴列成; 张荣辉; 王旋东; 刘喜东; 田瑞端; 钱晓华; 顾炫曜; 范杰
发明涉及一种大断面矩形顶管掘进土体改良方法,包括:按照断面的形状在矩形顶管的前端面进行区域划分,划分为位于中间的大刀盘改良区和环绕所述大刀盘改良区设置的小刀盘改良区;以及掘进过程中,对所述大刀盘改良区注入泡沫改良剂进行土体改良,对所述小刀盘改良区注入聚合物泥浆进行土体改良,所述泡沫改良剂的注入率适配于大刀盘的扭矩,所述聚合物泥浆的注入率适配于对应的小刀盘的扭矩。本发明可以良好的解决了砂性土地层大断面矩形顶管掘进困难、开挖面不易稳定的问题。
18 JPS549810B2 - JP10444674 1974-09-12 JPS549810B2 1979-04-27
19 JPS5055502A - JP10444674 1974-09-12 JPS5055502A 1975-05-15
20 Process for strengthening geological formations US438903 1989-11-17 US4965292A 1990-10-23 Hanns P. Muller; Manfred Kapps; Peter Vehlewald; Frank Meyer; Wolfgang Cornely; Hans E. Mehesch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rocess for strengthening geological formations in underground mining or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work by the introduction of reaction mixtures which react to form polyurethane plastics into the formations which are required to be strengthened, wherein the reaction mixtures are based on(a) a polyisocyanate component,(b) a polyol component and(c) at least one auxiliary agent or additive, characterized in that component (c) contains a cyclic polydimethylsiloxane in the molecular weight range of 222 to 740 and in a quantity of about 0.01 to 5.0% by weight, based on the total weight of components (a) and (b).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