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移动床颗粒层变压过滤装置 CN201710455230.0 2017-06-16 CN107456824A 2017-12-12 田原宇; 乔英云; 田斌
发明提供移动床颗粒层变压过滤装置,主要由进料斗、颗粒层移动床、筛分除尘器、排料锁斗和滤料提升机五部分组成,进料锁斗由滤料颗粒仓、两级锁斗和调节进料器组成,滤料仓通过两级锁斗和调节进料器与高压的颗粒层移动床的入口相连;颗粒层移动床采用环管上部切线进,径向颗粒层过滤,中心管下部与移动床风室通过支管联通,移动床风室设置出风口;移动床风室的锥形排料管下端设置星型排料器,星型排料器出口设置筛分除尘器,筛下排料口设置两级锁斗排脱出灰,筛上排料口设置两级锁斗与常压的滤料提升机入口相连;滤料提升机出口接入滤料颗粒仓,实现高压颗粒层移动床精细除尘、脱硫、脱氯或脱重金属。
2 燃气净化器以及带有该净化器的秸秆气化装置 CN201710456482.5 2017-06-16 CN107418625A 2017-12-01 陈道斌
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气净化器及带有该净化器的秸秆气化装置,该燃气净化器设有筒状的壳体,壳壁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过滤器固定在壳体内的顶部,在与进气口和出气口的管口相对处设有折流挡板,壳体的底部通过管道与杂质贮存罐连接。本发明带有上述燃气净化器的秸秆燃气装置还包括一个秸秆燃气炉。其有益效果是秸秆燃气净化器能够有效地清除燃气中的焦油类物质和分杂质,具有优良的环境保护作用,对于保证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由于其中水分的清除不仅会增加秸秆燃气的燃烧值,而且还会避免其对燃烧设备的腐蚀作用。由于本设备的气化能大,可以在室外使用,因而特别适合于北方寒冷地区使用。
3 处理低阶的系统和方法 CN201710428703.8 2017-06-08 CN107216894A 2017-09-29 唐敬坤; 裴培; 赵吉诗; 员晓; 刘亮; 邓君; 范志辉; 吴道洪
发明公开了处理低阶的系统和方法,系统包括:快速热解装置,快速热解装置内具有热解气出口,并且热解气出口处布置有颗粒除尘单元;除尘器,具有热解气入口、粉尘颗粒出口和除尘后气出口;脱硫装置,具有除尘后气入口和净化后气出口;加热装置,具有净化后气入口和加热后气出口;气基竖炉,气基竖炉具有还原气入口、冷却气入口、化球团入口、炉顶气出口、还原球团出口和换热后气出口,还原气入口与加热后气出口相连。该系统可以有效地将低阶煤热解得到的热解气用作气基竖炉用还原气,同时副产半焦,显著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并减少了CO2排放,且工艺流程短、耗低、投资低。
4 高灰分、高灰熔点烟气化 CN201380003768.8 2013-07-08 CN104583377B 2017-08-29 刘国海; 帕纳拉尔·维摩乾德; 彭万旺
发明涉及具有高灰熔点的高灰分烟气化烟煤的灰分含量范围可以是15至45wt%且灰熔点范围为1150℃至1500℃以及超过1500℃。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此类煤以两段式气化工艺进行处理——在循环流化床输送式气化炉中于相对较低温度下的初级气化步骤,以及随后在相对较高温度下的剩余焦炭和少量焦油的部分化步骤。处理此类煤的系统还包括借助于中间介质有效冷却高温合成气且合成气不与传热表面直接接触的内循环流化床。
5 一种快速热解炉荒气的除尘换热系统 CN201710452319.1 2017-06-15 CN107057736A 2017-08-18 杜少春; 马委元; 孔灵锐
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热解炉荒气的除尘换热系统,快速热解炉体的下部设有两条并列设置的荒煤气导出管,每条荒煤气导出管分别设有眼镜篦式过滤器,眼镜阀篦式过滤器包括通过连接板连接的盲板和篦式滤片,连接板设有旋转切换装置,荒煤气导出管旁边设有吹扫装置,盲板和篦式滤片轮流切换到荒煤气导出管内和吹扫装置的吹口处。经过预存热解料层、眼镜阀篦式过滤器、桥管喷洒冷却、集气管喷洒冷却四级除尘,使荒煤气的含尘量降低到50mg/nm3以下,充分保证了后续荒煤气净化工艺的顺利运行,同时为快速热解工艺全流程贯通提供了有保证。
6 热解系统及方法 CN201710261677.4 2017-04-20 CN106978202A 2017-07-25 郭启海; 丁力; 吴道洪
发明涉及一种热解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热解炉以及旋转除尘器,其中,所述热解炉包括原料进口、兰炭产品出口以及荒煤气出口;所述旋转除尘器包括含尘气入口、除尘气出口、反吹气入口与粉尘出口,所述含尘气入口与所述荒煤气出口相连。本发明所述的煤热解系统及方法在没有降温的条件下,实现荒煤气与兰炭粉的分离,可大大提高后续制备焦油的品质,避免了焦油冷却后液体焦油和兰炭粉的分离。
7 CO转化催化剂、CO转化反应装置及气化气的精制方法 CN201280074930.0 2012-12-28 CN104507570B 2017-05-31 米村将直; 安武聪信; 藤井秀治; 东野耕次; 洲崎诚; 吉田香织
发明的CO转化催化剂是对气体中的一(CO)进行改质的CO转化催化剂,作为活性成分,以钼(Mo)或(Fe)中的任意一种为主成分、且以镍(Ni)或钌(Ru)中的任意一种为副成分,将担载所述活性成分的包含(Ti)、锆(Zr)和铈(Ce)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复合氧化物作为载体,催化剂制造烧成时的温度设为600℃以上、所述载体的平均细孔径设为300以上。
8 合成气清洁系统 CN201380049839.8 2013-01-24 CN104937080B 2017-03-15 S·P·富塞尔曼
一种气化系统,包括与颗粒脱除子系统和急冷子系统连通的涤气器。
9 一种用于流化床高温高压气降温除尘的工艺 CN201610835053.4 2016-09-19 CN106221812A 2016-12-14 李春玉; 房倚天; 徐奕丰; 郭金霞; 胡震; 李庆峰
一种用于流化床高温高压气降温除尘的工艺是气化炉(1)产生的煤气经过一级旋分离器(2)和二级旋风分离器(3)除尘,收集到的细粉返回气化炉(1),从二级旋风分离器(3)出来依次进入废锅系统的蒸发器(4)和过热器(5),从过热器(5)排出的煤气进入煤气过滤器(25),经过气固分离后,出口煤气进入省煤器(7),通过与脱(9)换热产生过热蒸汽(8),最后进入煤气换热器(10),将煤气温度降低为30~50℃。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操作简便,污水处理量小,除尘效果好,投资小,运行成本低的优点。
10 制备的方法 CN201280055636.5 2012-11-12 CN103930524B 2016-12-07 A·A·德尔帕乔; M·J·罗伯茨; T·L·马克; L·G·费利克斯; M·B·林克
描述了一种将生物质转化为产物的方法。使生物质与氢气在加氢热解催化剂流化床的存在下、于加氢热解条件下的反应容器中接触;并将产物和炭从所述反应容器中移出。所述产物以离床速度离开所述流化床,所述炭具有小于所述离床速度的沉降速度,并且加氢热解催化剂具有大于所述离床速度的沉降速度。
11 一种换气装置 CN201610538310.8 2016-07-07 CN105969432A 2016-09-28 黄亦晴
发明公开了一种换气装置,包括矩形箱体,所述矩形箱体的底部四处设有立柱,所述矩形箱体的下端外侧表面上设有进气口,所述矩形箱体上表面上设有出气口,所述矩形箱体的下表面设有排渣口,所述矩形箱体内设有横梁,所述横梁上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旋转端上固定连接有竖直的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套装有多层叶片,所述横梁上设有多层沿矩形箱体竖直方向上排列且平放置的过滤机构,所述矩形箱体外表面上设有矩形开口,所述矩形开口一侧边沿处活动连接有密封,矩形箱体外表面上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电机电气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12 一种内置旋除尘器和循环式颗粒床的粉热解除尘系统 CN201610453629.0 2016-06-22 CN105969416A 2016-09-28 陈水渺; 肖磊; 薛逊; 姜朝兴; 吴道洪
发明涉及一种内置旋除尘器和颗粒可分选式颗粒床的粉热解除尘系统,包括:热解反应器、旋风除尘器和循环式颗粒床,其中,所述旋风除尘器和循环式颗粒床内置于所述热解反应器中,所述循环式颗粒床包括位于上部的加热段和位于下部的除尘段、提料装置、进料系统和再生器,设置在所述热解反应器的热解气出口的前端的所述除尘段包括集料器、进气端、出气端、下部颗粒出料口。该系统利用可循环再生的颗粒作为过滤料,并结合其他除尘设备,能够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粉煤热解气的除尘难题,降低热解气含尘量,使热解气含尘低于50mg/Nm3,从而实现焦油中的含尘低,达到焦油后续处理要求。
13 快速热解装置 CN201610431143.7 2016-06-16 CN105925286A 2016-09-07 梅磊; 陈水渺; 姜朝兴; 薛逊; 肖磊; 吴道洪
发明提出了粉快速热解装置。所述粉煤快速热解装置包括:反应器本体,具有进料区、热解区以及出料区,所述进料区包括物料入口,所述热解区包括多层蓄热式辐射管,所述出料区包括半焦出口;颗粒移动床,用于除去热解气中存在的粉尘,所述颗粒移动床包括壳体以及插板,所述壳体与所述反应器本体内壁相连接,由此限定所述颗粒移动床的内部空间,所述壳体的顶端和底端开口,所述插板阀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为T型结构;热解气出口,所述热解气出口位于所述壳体所对应的所述反应器本体的侧壁上。通过采用本发明的粉煤快速热解装置,热解油气资源经底部颗粒移动床除去热解气中存在的粉尘,热解气和焦油品质提高,焦油精制处理的预处理成本降低。
14 快速热解装置 CN201610429062.3 2016-06-16 CN105925285A 2016-09-07 梅磊; 陈水渺; 肖磊; 薛逊; 姜朝兴; 吴道洪
发明提出了粉快速热解装置。所述粉煤快速热解装置包括反应器本体,所述反应器本体具有进料区、热解区以及出料区,所述进料区包括物料入口,所述热解区包括多层蓄热式辐射管,所述出料区包括半焦出口,抽气伞,用于排出热解过程中产生的热解气,所述抽气伞布置在所述出料区,所述抽气伞包括伞部和柄部,二者气体连通连接,所述伞部朝向反应器的底部并且伞部表面布置有多个通孔,料位计,所述料位计布置在所述出料区,用于实时显示所述出料区中半焦的所述抽气伞伞底到上料位所在平面的料位。通过使用本发明的粉煤快速热解装置,能够将热解产生的油气资源迅速导出热解反应器,热解气通过出料区内的半焦后含尘量降低,有效地提高焦油和热解气品质。
15 一种内置颗粒床和管式过滤器的粉热解除尘系统 CN201610453626.7 2016-06-22 CN105885896A 2016-08-24 陈水渺; 肖磊; 薛逊; 姜朝兴; 吴道洪
发明创造属于炭分质梯级利用领域,主要涉及一种粉煤热解过程中的除尘系统。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并开发了一种内置颗粒床和管式过滤器的粉煤热解除尘系统,本发明结合反应器本身的特点,采用内置颗粒床对热解气进行初步除尘处理,经颗粒床初步除尘后的热解气进入管式过滤器进行二次除尘,并利用热解半焦作为过滤料,使用的滤材易再生,从而能够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粉煤热解气的除尘难题。
16 一种内置旋除尘器和颗粒可分选式颗粒床的粉热解除尘系统 CN201610453630.3 2016-06-22 CN105861013A 2016-08-17 陈水渺; 肖磊; 薛逊; 姜朝兴; 吴道洪
发明涉及一种内置旋除尘器和颗粒可分选式颗粒床的粉热解除尘系统,包括热解反应器、旋风除尘器和颗粒床,其中,旋风除尘器和颗粒床内置于热解反应器中,颗粒床位于所述热解反应器下部且固定连接于所述热解反应器的侧壁上,并且布置在所述热解反应器的热解气出口的前端。颗粒床包括集料器、进气端、出气端和下部出料口,进气端为进气栅板结构,所述进气栅板结构包括进气栅板和多个第一折流板,出气端为出气栅板结构,所述出气栅板结构包括出气栅板和多个第二折流板,该系统利用热解半焦作为过滤料,并结合其他除尘设备,能够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粉煤热解气的除尘难题,降低热解气含尘量,使热解气含尘低于50mg/Nm3,达到焦油后续处理要求。
17 一种循环油洗涤高温气除尘的装置及其工艺流程 CN201510975074.1 2015-12-23 CN105602631A 2016-05-25 贺延伟; 赵鹏; 贾兴昌; 郭成成; 吴进银; 郭志鹏; 马军伟
发明涉及一种循环油洗涤高温气除尘的装置及其工艺流程。其有效地解决高温煤气除尘效率低,非连续化大型化生产,运行成本高等问题。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旋分离器、颗粒床除尘器、油气换热器、分馏塔、油气冷却器和油滤器,所述的油虑器包括煤气出口,油入口、顶部油气喷淋装置、中层油气喷淋装置和煤气入口分布器,所述的煤气出口设置于油虑器的顶部,油入口设置于油虑器的侧壁上,顶部油气喷淋装置、中层油气喷淋装置和煤气入口分布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于油虑器的腔体内,所述的旋风分离器、颗粒床除尘器、油气换热器、分馏塔、油气冷却器和油滤器相互连接,通过一定的工艺流程实现高温煤气洗涤。
18 基于由两个不同热源组成的梯度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 CN201280041508.5 2012-04-04 CN103842103B 2016-04-13 阿尔贝托·卡洛斯·佩雷拉费尔侯
发明基于由两个不同热源组成的梯度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涉及一系列技术组合,该系列技术组合通过具有两个腔室(2和3)的反应器1进行运行,能够处理任何类别的固体废弃物,各腔室包括产生温度梯度的热源(4和5),紧随其后的是供气体于其中进行快速冷却并将气体驱动至中和桶(7)的热交换器(6),而后通过机(9)将中和桶(7)中的气体导向活性炭过滤器(8)中,气体最终进入工作于电火花下的燃烧器(10)中,经过催化剂(11)及烟道(12)以处于完全惰性的状态渗透入大气中。
19 移动床反应器 CN201280020212.5 2012-03-16 CN103534339B 2016-04-06 T·斯图浦; L·保曼; R·穆勒; G·乌尔布里希; T·冯贝奥齐
设备,其在松散物质(6)从其中通过的移动床反应器(1)中热分离富物质。用于供给物质的垂直松散物质柱(5)通过用于除去物质的松散物质柱得到补充,其中选择松散物质柱(5,13)的宽度和高度以及松散物质(6)的组成,使得柱(5,13)中的内部压损失引起反应器内部的密封。同时,使得松散物流成为可能,其中在上反应器区域中提供第一腔室(11)和在下反应器区域中提供第二腔室(9),在所述腔室之间提供至少50毫巴的压力差Δp,所述压力差通过经由填充导致的压力损失得以稳定化。
20 CO转化催化剂、CO转化反应装置和气化气的精制方法 CN201380072756.0 2013-02-27 CN104994944A 2015-10-21 米村将直; 安武聪信; 泽田明宏; 清木义夫; 田中幸男; 东野耕次; 阿部飞太; 吉田香织
发明的CO转化催化剂是对气体中的一(CO)进行改质的CO转化催化剂,其活性成分以钼(Mo)或(Fe)中的任意一种为主成分、并且以镍(Ni)或钌(Ru)中的任意一种为副成分,以负载该活性成分的包含(Ti)、锆(Zr)和铈(Ce)中的任意一种或二种以上的氧化物为载体,将催化剂制造烧成时的温度设为550℃以上。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