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尾旋翼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41 单旋翼带尾桨式无人直升机旋转机械故障模拟实验台 CN202210619865.0 2022-06-02 CN114919772A 2022-08-19 李英伟; 张敬超; 李陈; 江国乾; 赵小川; 李小俚
发明公开了一种单旋翼带尾桨式无人直升机旋转机械故障模拟实验台,该实验台整体采用组合式安装方式,实验平台的下端装有脚轮橡胶垫,上端承载伺服电机扭矩传感器、电涡流制动器、减速箱、尾桨。伺服电机与盘式扭矩传感器直连并立式安装,传感器上方安装同步轮,用同步带与减速箱输入轴连接,电涡流制动器输出轴上方安装盘式扭矩传感器,传感器另一侧配置同步轮,通过同步带与减速箱主桨连接,减速箱尾桨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串接微量程动态扭矩传感器,在传感器的轴端配有同步轮,靠同步带带动尾桨转动。该实验台可模拟主桨减速箱及尾桨在不同转速、载荷下旋转机械欠润滑、过润滑、润滑污染及破损等故障,降低真机试验成本,提高故障检测效率。
142 一种倾转式尾部旋翼、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及工作方法 CN202111390498.3 2021-11-23 CN113955098A 2022-01-21 刘帅; 罗伟; 黎良鹏; 袁宏禹
发明公开一种倾转式尾部旋翼,包括倾转驱动装置、旋翼电机和旋翼螺旋桨,倾转驱动装置安装在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的垂起杆尾端,旋翼电机安装在倾转驱动装置的执行端上,旋翼螺旋桨安装在旋翼电机的输出轴上;倾转驱动装置驱动旋翼电机倾转使旋翼电机的输出轴垂直于垂起杆的轴向或平行于垂起杆的轴向;本发明使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在多旋翼模式飞行状态下和固定翼模式飞行状态下尾部旋翼均能提供动,提高了旋翼机构在不同飞行状态下的利用率,降低无人机的空气阻力,提高无人机的飞行性能和飞行效率。
143 一种直升机旋翼、机身和尾桨组合模型洞试验系统 CN201910594533.X 2019-07-03 CN110261057A 2019-09-20 张卫国; 张钧; 袁红刚; 赵昱; 吴福章; 雷洪胜; 刘晓林; 赵亮亮; 彭先敏; 章贵川; 靳清林
发明公开了一种直升机旋翼、机身和尾桨组合模型洞试验系统,包括机身模型,机身模型天平,主旋翼,主旋翼驱动系统,变桨距机构,主旋翼天平,扭矩天平,尾桨,尾桨驱动系统,尾桨天平,支撑系统,控制系统和测量系统;通过所述支撑系统控制试验过程中组合模型的姿态;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控制主旋翼驱动系统、变桨距机构以及尾桨驱动系统的运动来实现风洞试验需要的主旋翼转速、主旋翼桨距和尾桨转速;所述测量系统通过主旋翼天平和扭矩天平获得主旋翼的气动载荷、通过尾桨天平获得尾桨的气动载荷、通过机身模型天平获得机身模型的气动载荷。本发明适于开展旋翼/尾桨干扰特性研究,并提高了试验的精准度。
144 一种可垂直起降的尾座式三旋翼鸭式布局飞行器 CN201710088828.0 2017-02-20 CN106864746A 2017-06-20 张子健; 卢伟; 杨会涛; 龚喜盈
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垂直起降的尾坐式三旋翼鸭式布局飞行器,由机身、机翼、鸭翼、垂直尾翼和动装置组成,机身的头部安装有鸭翼,机身的尾部两侧为机翼,机身尾部的下方设置有垂直尾翼;机翼翼尖部位和垂直尾翼翼尖部位分别设置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为变距螺旋桨。机翼后缘安装有升降副翼,垂直尾翼后缘安装有方向,鸭翼后缘安装有升降舵。三旋翼鸭式布局飞行器的机翼翼尖、垂直尾翼翼尖和机身尾端共同构成四个支撑点,在停止状态时,四个支撑点使飞行器竖直向上地停靠在地面;飞行器垂直起降响应速度快,垂直起降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飞行器采用鸭式布局,能以固定翼方式高速平飞,飞行时间长,并具有良好的操纵性和机动性。
145 总距控制双主旋翼尾部V型双斜置螺旋桨直升机 CN201610078487.4 2016-02-04 CN105599897A 2016-05-25 江富余
一种总距控制双主旋翼尾部V型双斜置螺旋桨直升机,采用横列式结构,两个转速相同转向相反的主旋翼,它们分别设置在横向支架的两端,横向支架的中央设置机身重心设置在两主旋翼旋转面中心连线之后,主旋翼设置总距控制器,控制左右主旋翼的总距变化,改变左右主旋翼的升,实现控制横滚,尾部设置两个转速相同转向相反的螺旋桨,螺旋桨的旋转面倾斜设置,旋转面成V型结构,斜置螺旋桨设置总距控制器,通过控制总距,调节旋转面成V型的斜置螺旋桨的升力,实现控制俯仰,纵向配平和控制方向。通过控制实现垂直升降,悬停。尾部构造有另两种变化,两螺旋桨的旋转面成倒V型结构和两螺旋桨的旋转面成平平行结构。应用于无跑道的短距离的空中飞行。
146 摆动油缸式直升机尾旋翼系统配套组合关节轴承试验机 CN201510505056.7 2015-08-18 CN105136459A 2015-12-09 杨育林; 王占山; 刘喜平
发明公开一种摆动油缸式直升机尾旋翼系统配套组合关节轴承试验机。所述试验机的伺服驱动油缸通过油缸支架固定在上平台上,支撑套由螺栓固定在试验机框架上平台的中心,与支撑套相配合的操纵杆的上端与伺服驱动油缸的活塞螺纹连接,操纵杆的下端与总距叉架相连;加载器箱体由螺栓固定在下平台上,加载器箱体上安装低频摆动缸,其输出端与低频摆动轴的左端键连接;所述四个立柱上分别通过液压缸支架和滑轮支架固定拉杆式液压缸和滑轮组件。该试验机能够满足四支臂的尾旋翼配套组合关节轴承综合服役寿命试验,能够准确模拟各关节轴承工作中所承受的载荷、运动等真实工况条件,而且具有结构紧凑、外形美观和操作方便等优点。
147 具有可提供升或推进力的抗扭矩尾翼的旋翼飞行器 CN201410858334.2 2014-12-17 CN104743111A 2015-07-01 P·普鲁多姆-拉克洛斯; O·比斯图尔
一种具有抗扭矩尾翼(3)的旋翼飞行器,尾翼具有方向保持不变的驱动轴线(6)和设置在尾桁一侧的旋翼盘。用于控制尾翼桨叶的控制机构(14)包括旋转控制板(27),其啮合到桨叶上且通过沿着驱动轴线(6)延伸的控制杆(21)是可运动。控制板设置在固定安装平面(PM)上并为桨叶节距提供固定周期变化。转动控制杆(21)改变桨叶的节距周期变化的方式,控制杆的转动可改变用来提供对旋翼飞行器升的贡献和用来提供对旋翼飞行器推力的贡献的方式,该操作取决于控制板(27)在其安装平面(PM)内的度方向。
148 末敏弹药和飞行器用的气动十字旋翼和环形尾翼 CN03103993.6 2003-02-19 CN1523318A 2004-08-25 姜淑君; 王启振; 郑斐; 王泰智
一种用于现代武器系统的末敏弹药、炸弹、炮弹和飞行器气动十字旋翼和环形尾翼是在弹体或机体上设有环形可滚转的安装架,增距小型火箭发动机和尾锥部加尾锥装整流尾锥罩,内置自动控制装置。是一种结构简单空气动特性良好的增距末敏弹药和飞行器的有效升力装置。
149 一种采用活塞发动机的无尾桨单旋翼直升机及反扭方法 CN202211283104.9 2022-10-20 CN115520395A 2022-12-27 齐钱钱; 邵剑锋; 刘斌; 张裕兵; 刘展志; 田浩; 李青峰; 周大飞; 李琦
发明属于直升机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活塞发动机的无尾桨单旋翼直升机及反扭方法。单旋翼带尾浆构型的直升机尾传动系统和尾桨叶系统复杂,对维护要求高。本发明使用由活塞式发动机带动的可变距扇对发动机进行冷却,利用冷却过程中产生的气流,结合活塞式发动机引气,将混合后的气流通过尾梁引导至尾梁后端。将气流从连接在尾梁下端的垂尾一侧喷出,从而在垂尾两侧形成压差,产生气动抵消机身扭矩。通过调整风扇变距以及发动机引气量,调整气流速度,改变气流作用力的大小,实现对直升机的航向操纵。简化了直升机结构提高了维护性,降低了直升机噪声和振动平。从而提高了使用活塞式发动机的小型单旋翼直升机的市场竞争力。
150 一种旋翼尾流SPIV测量同步移测机构和相测量方法 CN202110984369.0 2021-08-25 CN113504388A 2021-10-15 齐中阳
发明公开了一种旋翼尾流SPIV测量同步移测机构和相测量方法,结构中的结构支架上安装有旋翼模型、传感器、激光头和摄像装置,分别用于进行旋翼尾流测量、旋翼相位锁定、照亮旋翼尾流的测量区域内的示踪粒子;锁相测量方法对观测区域内的示踪粒子进行捕捉,得到观测区域的速度场,锁相测量方法针对测量区域进行对焦和标定,对相位转轴标定点进行锁定,针对测量区域照亮示踪粒子并进行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直到全部测量区域的数据采集完毕。本发明结合了相位锁定测量和相位平均技术,实现了伪时间解析的三维速度场测量并抑制了瞬态SPIV测量的较高误差问题,实现了指定相位角的测量,得到准确的流场分析结果。
151 一种带有拆卸结构的直升机尾旋翼及其生产工艺 CN202110571195.5 2021-05-25 CN113148137A 2021-07-23 姚尔强; 朱轩; 褚鹏飞; 谢春良; 唐建
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拆卸结构的直升机尾旋翼及其生产工艺,该带有拆卸结构的直升机尾旋翼,包括机身,所述机身的尾部固定有尾旋翼本体,尾旋翼本体的顶部固定有可拆卸组件,可拆卸组件包括转动轴,转动轴的底端与外界电机的输出端相固定,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有转动内圈,转动内圈的外表面固定有转动内圈,转动轴的外表面顶端固定有桨毂,桨毂的外表面设有若干呈环形均匀分布的连接板,连接板远离桨毂的一端设有连接,连接块与连接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热等静压烧结热处理,促进纤维合金的结合,消除了应集中,有利于充分发挥碳纤维载荷传递作用,使碳纤维增强钛合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提升。
152 一种简化的单旋翼带尾桨类直升机飞行控制仿真方法 CN202010874872.6 2020-08-27 CN111913408A 2020-11-10 刘虎; 孙雪; 殷榕; 田永亮
发明提供了一种通用于所有直升机飞行控制的仿真方法,该方法使用简化单旋翼带尾桨类直升机飞控的方法,极大简化了直升机逐个建模构建复杂飞行控制逻辑以及诸多算法公式计算的过程,也使得极大的简化了用户操控单旋翼带尾桨类直升机飞行,输入设备可选择市面普遍的摇杆,具有通用性。并且,该方法实现了快速建模,将直升机飞行参数实时展示在直升机模型上,在飞行任务的训练中提高虚拟环境逼真度,提高训练受训人员的训练效率,也可应用于直升机评估,方便不同型号单旋翼带尾桨类直升机的建模。
153 一种无轴承旋翼尾桨柔性梁静试验载荷表征和调试方法 CN201911227728.7 2019-12-04 CN110884681A 2020-03-17 杨昌; 吴堂珍; 陶宪斌; 王玉合; 余洵; 付裕
发明提供一种无轴承旋翼尾桨柔性梁静试验载荷表征方法,所述载荷表征方法包括,确定柔性梁静力试验的载荷要素:基于确定的载荷要素,计算柔性梁静力试验时柔性梁考核区的挥舞弯曲刚度EIB0和摆振弯曲刚度EIT0,选择挥舞弯曲刚度EIB0和摆振弯曲刚度EIT0中弯曲刚度较小的值所对应的加载方向为静力试验载荷优化后的加载方向;根据所述试验载荷优化后的加载方向,将挥舞弯曲刚度EIB0和摆振弯曲刚度EIT0中弯曲刚度较大的值所对应的弯矩,按照同等应变的方式等效为挥舞弯曲刚度EIB0和摆振弯曲刚度EIT0中弯曲刚度较小的值所对应的弯矩。
154 一种无尾桨高速单旋翼两栖探测直升机及其操控方法 CN201810930476.3 2018-08-15 CN108859638A 2018-11-23 陈璞; 周翔; 何洪滔
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尾桨高速单旋翼两栖探测无人直升机,包括单旋翼动系统、矢量推力系统、机壳、船体、机架太阳能电池、雷达、激光探测器和电源;主要特点是在机身两侧指定位置安装两轴推力矢量动力系统,不仅可产生较大的前向推力,还可通过两套系统的推力矢量偏航差动,在平衡主桨扭矩的同时产生偏航控制力矩,同时还可通过两轴推力矢量系统的俯仰联动和差动形成对机身的俯仰及滚转控制力矩,克服单旋翼无人直升机在高速飞行过程中因桨叶前后行速度差导致升力不平衡造成的影响,船体配合单旋翼动力系统和矢量推力系统,在面上无人直升机也能具有优异的机动性能,机尾安装有声呐装置,可对水下进行探测作业,并可以适时调换不同的位置。
155 一种倾转旋翼飞行器平尾及平尾倾转机构 CN202020560978.4 2020-04-15 CN212074400U 2020-12-04 欧阳星; 霍甜; 龚倩玉; 符徐庆; 张平辉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倾转旋翼飞行器平尾及平尾倾转机构,涉及飞行器,具体包括倾转机,所述倾转舵机正面输出轴上固定套接有舵机摇臂,舵机摇臂远离倾转舵机输出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杆,连杆远离舵机摇臂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倾转摇臂,倾转摇臂的右侧设置有平尾主梁,平尾主梁的表面设置有平尾翼肋,平尾翼肋的数量为若干个,两个间距最短的平尾翼肋之间固定连接有升降舵舵机,平尾翼肋的平尾主梁的一侧设置有升降舵。通过设置舵机摇臂、连杆、倾转摇臂和升降舵,达到了结构简单,倾转可靠、拆装便捷的效果,解决了因倾转翼倾转度不足,导致速度慢、效率低,且固定翼机飞行器和旋翼机飞行器内部连接件结构复杂不易拆装的问题。
156 旋翼尾桨集流环测试设备 CN202321439904.5 2023-06-07 CN220207830U 2023-12-19 赵荣; 赵苠安; 孙晓明; 任艳丽; 方自力; 周梅; 杨焱坤; 吴巍; 李丹; 罗运虎
本实用新型属于集流环测试技术领域,涉及旋翼尾桨集流环测试设备,包括恒流源装置与测试装置;恒流源装置内设置有程控直流电压源与程控交流恒流源;测试装置设置有工控机、数字万用表、接触器组、适配器组与若干个数据接口。本实用新型利用恒流源装置对测试装置供电,实现设备的稳定运行;利用接触器组中的接触器,实现集流环测试回路的切换;利用适配器组中的导通测试板,实现集流环的导通性测试;利用数字万用表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实现设备运行检测。
157 一种并列双旋翼尾座式无人机 CN202223015835.3 2022-11-11 CN218858726U 2023-04-14 杨兆; 周海军; 叱干小玄; 雷博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并列双旋翼尾座式无人机,属于飞行器领域。机身背部设有进气道和出气道;机身头部为设备舱;机身中部设有活塞发动机;机身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机翼,机身与机翼连接处采用翼身融合设计;机身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垂尾,机身与垂尾的连接处采用翼身融合设计;机翼为中单后掠翼,左、右两侧机翼后缘均设有外升降副翼、内升降副翼;每侧机翼翼梢处设有旋翼安装舱,机翼与旋翼安装舱连接处光滑过渡;垂尾后缘均设有方向,垂尾翼梢处设有垂尾支撑结构,垂尾与垂尾支撑结构连接处光滑过渡;旋翼安装舱前端设有旋翼系统;传动系统位于旋翼系统和动系统之间,且分别与旋翼系统和动力系统连接。能提高尾座无人机飞行性能和飞行安全。
158 一种单旋翼直升机折叠尾管 CN202320187620.5 2023-02-13 CN218839803U 2023-04-11 周国强; 于进峰; 张涛
一种单旋翼直升机折叠尾管,包括带紧结构的折叠件,所述的尾管包括三段,三段分别为前段、中段、后段,前段的前端固定连接在机身上、后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折叠件的前端,中段的前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折叠件的后端、后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折叠件的前端,后段的前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折叠件的后端,第一折叠件、第二折叠件的折叠方向相同,电机驱动的尾旋翼安装在后段尾部。本折叠尾管为三段式,可进行两次折叠,折叠后后段靠近机身,中段靠近机身后部,整个折叠后非常紧凑,方便运输、存放,且支撑机构在飞行中使尾管更为稳固,在飞行中不产生振动。
159 一种多尾旋翼结构及无人直升机 CN202023023280.8 2020-12-14 CN214084734U 2021-08-31 李钊; 雷耀宗; 韩千雷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直升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尾旋翼结构,包括支架,支架上安装有至少两个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尾旋翼,尾旋翼直接由电机驱动旋转,结构简单,维修便捷,支架设有散热装置,散热装置中设有至少两个电子调速器,每个电机连接一个电子调速器。还公开了一种带有多尾旋翼结构的无人直升机,包括直升机主体以及上述的多尾旋翼结构,直升机主体上端设有主旋翼,直升机主体的后端设有尾管,多尾旋翼结构设于尾管的后端,尾旋翼所在的平面垂直于主旋翼所在的平面。多个尾旋翼的设计,使得每个尾旋翼的径向尺寸更小,在更小的转速下,也能够提供足够的扭矩,能够减小直升机尾部的噪音,提高无人直升机的抗干扰能
160 一种无尾式共轴双旋翼无人直升机 CN202021610174.7 2020-08-05 CN213008721U 2021-04-20 范家铭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无尾式共轴双旋翼无人直升机,包括机身、共轴旋翼系统和发动机,机身整体呈滴形,机身的任一横截面的外部轮廓为圆形、长圆形或椭圆形中的一种;当机身的某一横截面的外部轮廓为长圆形时,长圆形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A的取值范围为1<A≤2;当机身的某一横截面的外部轮廓为椭圆形时,椭圆形的长轴长度与短轴长度的比值B的取值范围为1<B≤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尾式共轴双旋翼无人直升机,通过对机身外形的改进设计,没有了传统机身前部分及平尾区域的阻,使得旋翼下洗气流对机身废阻影响小。且整体呈水滴形的设计,结构重量相对较小,有效载荷得以提高,适合在舰船甲板等较小空间降落。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