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尾旋翼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61 一种模拟直升机旋翼尾迹的数值方法 PCT/CN2012/082236 2012-09-28 WO2013078911A1 2013-06-06 路明

一种模拟直升机旋翼尾迹的数值方法。根据不可压缩流的特点,在动量方程中通过加入两种不同形式的,以提高一类以旋涡运动为主的流场的数值模拟精度。这两种形式的力分别是涡量在变化梯度方向的螺旋力和涡量在变化梯度方向的粘性耗散力。该方法使计算网格内的涡量在变化梯度方向的螺旋力的积分计算转化为计算网格边界上的力的通量计算,可以使其空间离散具有高阶精度的格式;同时动量方程的源项保留涡量在变化梯度方向的粘性耗散力,用来提高数值解的收敛性和稳定性。这两个力采用不同的放大系数,可以进一步保持涡量的精度,更精确地模拟直升机旋翼尾迹的旋涡运动。

62 旋翼舱尾部推变距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 CN202110753954.X 2021-07-04 CN113335511A 2021-09-03 江富余
一种旋翼舱尾部推变距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重心附近机身舱下部设置起落架,机身舱顶部设置机臂,机臂通过连接减震组件的底部,将机身舱、两个或两个以上偶数旋翼舱连接,旋翼舱是由发动机电机变速器、传动装置、旋翼、桨叶挥舞装置、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尾臂、尾部推力变距螺旋桨等构成的一个升力单元,各个旋翼的旋转中心的连线是一条直线或是正方形,各个旋翼的反扭矩相互抵消或接近抵消,设置在旋翼舱的尾部推力变距螺旋桨的旋转面垂直于平面,旋转面法线平行于旋翼舱纵轴,旋翼舱的尾部推力变距螺旋桨一方面操纵航向,另一方面提供快速水平飞行的推力,减震组件防止发生共振,操纵灵活,适合运输,农业作业,航拍等领域。
63 用于旋翼飞行器的涵道尾部旋翼的桨距控制装置 CN201710914099.X 2017-09-30 CN108516087A 2018-09-11 J·沃格; G·昆特茨-费切纳; V·奥托
用于旋翼飞行器的涵道尾部旋翼的桨距控制装置(14)。该桨距控制装置(14)包括控制输入构件(16)和控制传递构件(15),该控制输入构件具有盘状中心部件(16a)和至少两个连接臂(16b),该至少两个连接臂从盘状中心部件(16a)径向地延伸,其中,该盘状中心部件(16a)设置成用于安装于涵道尾部旋翼的相关联桨距控制轴,而该控制传递构件具有环状连接器(15a)和至少两个推杆(15b),该至少两个推杆从环状连接器(15a)轴向地延伸,其中,至少两个推杆(15b)各个设置成用于联接于涵道尾部旋翼的旋翼桨叶的相关联桨距杆件;从而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简化结构和减轻重量的新型桨距控制装置。
64 具有位于旋翼飞机直尾翼顶部的空速传感器的旋翼飞机 CN201510393291.X 2015-05-11 CN105083572B 2017-08-04 N·瑟滕; O·德莱克鲁瓦
发明涉及计算并展示旋翼飞机(1)真实空速(TAS)的方法。至少一个全向空速传感器安装在旋翼飞机的尾翼(7)顶部处。以小于或等于旋翼飞机(1)的至少一个空速阈值(S1,S2)的速度飞行的旋翼飞机(1)的真实空速(TAS)通过以下操作来计算:根据旋翼飞机(1)的主旋翼(2)旋转所生成的气流对旋翼飞机空速传感器(10)所测量的气流速度特性所产生的影响来修正尾翼(7)顶部处安装的空速传感器(10)所提供的测量(V1)。为此目的,在试飞中校准的修正规则有利地应用于修正尾翼(7)顶部处安装的空速传感器(10)所提供的测量。
65 具有位于旋翼飞机直尾翼顶部的空速传感器的旋翼飞机 CN201510393291.X 2015-05-11 CN105083572A 2015-11-25 N·瑟滕; O·德莱克鲁瓦
发明涉及计算并展示旋翼飞机(1)真实空速(TAS)的方法。至少一个全向空速传感器安装在旋翼飞机的尾翼(7)顶部处。以小于或等于旋翼飞机(1)的至少一个空速阈值(S1,S2)的速度飞行的旋翼飞机(1)的真实空速(TAS)通过以下操作来计算:根据旋翼飞机(1)的主旋翼(2)旋转所生成的气流对旋翼飞机空速传感器(10)所测量的气流速度特性所产生的影响来修正尾翼(7)顶部处安装的空速传感器(10)所提供的测量(V1)。为此目的,在试飞中校准的修正规则有利地应用于修正尾翼(7)顶部处安装的空速传感器(10)所提供的测量。
66 用于旋翼飞行器的涵道尾部旋翼的桨距控制装置 CN201710914099.X 2017-09-30 CN108516087B 2021-04-13 J·沃格; G·昆特茨-费切纳; V·奥托
用于旋翼飞行器的涵道尾部旋翼的桨距控制装置(14)。该桨距控制装置(14)包括控制输入构件(16)和控制传递构件(15),该控制输入构件具有盘状中心部件(16a)和至少两个连接臂(16b),该至少两个连接臂从盘状中心部件(16a)径向地延伸,其中,该盘状中心部件(16a)设置成用于安装于涵道尾部旋翼的相关联桨距控制轴,而该控制传递构件具有环状连接器(15a)和至少两个推杆(15b),该至少两个推杆从环状连接器(15a)轴向地延伸,其中,至少两个推杆(15b)各个设置成用于联接于涵道尾部旋翼的旋翼桨叶的相关联桨距杆件;从而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简化结构和减轻重量的新型桨距控制装置。
67 用于旋翼飞行器的尾部组件,旋翼飞行器和制造加强尾部组件的方法 CN201610107175.1 2016-02-26 CN105923157B 2018-07-17 C·韦勒; J·斯特格; M·诺森; S·普罗布斯特; A·霍斯特曼
用于旋翼飞行器的尾部组件,该尾部组件(1)制造成包括至少一个过渡结构(13),过渡结构(13)设置于尾部组件(1)中。过渡结构(13)在纵向设置于纵向中梁部与垂直尾翼之间。旋翼飞行器的动转动轴至少部分地在尾部组件的纵向中梁部上方在外部延伸。过渡结构(13)在进入区域包括切口高度台阶(18),其中做出用于动力传动轴的贯穿开口。本发明还涉及包括该尾部组件的旋翼飞行器和制造加强尾部组件的方法。
68 用于旋翼飞行器的尾部组件,旋翼飞行器和制造加强尾部组件的方法 CN201610107175.1 2016-02-26 CN105923157A 2016-09-07 C·韦勒; J·斯特格; M·诺森; S·普罗布斯特; A·霍斯特曼
用于旋翼飞行器的尾部组件,该尾部组件(1)制造成包括至少一个过渡结构(13),过渡结构(13)设置于尾部组件(1)中。过渡结构(13)在纵向设置于纵向中梁部与垂直尾翼之间。旋翼飞行器的动转动轴至少部分地在尾部组件的纵向中梁部上方在外部延伸。过渡结构(13)在进入区域包括切口高度台阶(18),其中做出用于动力传动轴的贯穿开口。本发明还涉及包括该尾部组件的旋翼飞行器和制造加强尾部组件的方法。
69 一种高速串翼全动翼单旋翼无尾桨直升机 CN202311295562.9 2023-10-09 CN117262264A 2023-12-22 吕超; 李铁军; 张廷华
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串翼全动翼单旋翼无尾桨直升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前后分别设置有前翼和后翼,且机身的顶部设置有单旋翼,前翼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无刷电机,无刷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螺旋桨,所述前翼安装为‑5°,且后翼安装角为10°,所述前翼和后翼之间的平相对距离为825.54cm,所述后翼通过直轴式转轴与机身尾部形成转动连接。本发明融合了串翼和固定翼直升机的优点,串翼解决了大展弦比的问题,同时也契合了直升机旋翼下方遮挡面积要小的特点,且前翼与后翼呈X型,有效避免了前后翼的气流干扰,串翼结构的设计,提高了无人直升机的操纵性稳定性,也使无人直升机的受均布。
70 一种可平衡旋翼反扭矩的无尾浆直升机 CN202210569778.9 2022-05-24 CN114750942A 2022-07-15 姚鄂
申请公开了一种可平衡旋翼反扭矩的无尾浆直升机,包括机身,机身的顶部设置有旋翼,机身的尾部设置有旋翼反扭矩平衡装置,旋翼反扭矩平衡装置用以实现对旋翼产生的反扭矩的学平衡;旋翼反扭矩平衡装置包括框架组件及设置在框架组件内的若干个翼片,框架组件围成筒状结构,框架组件的内壁上设置有由若干个翼片相互连接形成的网格状结构,翼片的表面与框架组件的中心轴线平行;翼片的表面与旋翼的旋转平面垂直,框架组件设置在旋翼的下方,当旋翼转动时,旋翼下方产生下洗气流,下洗气流在翼片表面形成平衡旋翼反扭矩的平衡力矩。本申请提供的直升机无需尾浆或对转旋翼等其它高速旋转部件,直升机上的运动部件减少,减小了能耗及功率损失。
71 一种尾撑式直升机旋翼模型洞试验装置 CN202110392583.7 2021-04-13 CN112798220B 2021-06-29 唐敏; 武杰; 彭先敏; 尹欣繁; 田斌; 车兵辉; 章贵川; 唐博; 罗欢; 魏一博
发明公开了一种尾撑式直升机旋翼模型洞试验装置,包括电机、减速器、扭矩传感器、六分量测天平和输出装置,所述减速器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减速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一端设置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另一端固定在风洞尾撑机构上,所述减速器垂直于所述连接电机的方向还设置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扭矩传感器的底座连接,所述六分量测力天平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另一端连接所述输出装置,所述输出装置的底部用于连接螺旋桨;所述输出装置的高度低于所述六分量测力天平和所述扭矩传感器的高度;在进行带动力试验模型试验时,螺旋桨或旋翼模型的下方气流无任何干扰,保证了所测量气动力的准确性。
72 一种无尾桨高速单旋翼两栖探测直升机 CN201810930487.1 2018-08-15 CN108859639A 2018-11-23 陈璞; 周翔; 何洪滔
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尾桨高速单旋翼两栖探测直升机,包括单旋翼动系统、矢量推力系统、机壳、船体、机架太阳能电池、雷达、激光探测器和电源;主要特点是在机身两侧指定位置安装两轴推力矢量动力系统,不仅可产生较大的前向推力,还可通过两套系统的推力矢量偏航差动,在平衡主桨扭矩的同时产生偏航控制力矩,同时还可通过两轴推力矢量系统的俯仰联动和差动形成对机身的俯仰及滚转控制力矩,克服单旋翼直升机在高速飞行过程中因桨叶前后行速度差导致升力不平衡造成的影响,船体配合单旋翼动力系统和矢量推力系统,在面上直升机也能具有优异的机动性能,机尾安装有声呐装置,可对水下进行探测作业,并可以适时调换不同的位置。
73 一种直升机旋翼/尾桨气动干扰数值仿真方法 CN201510078995.8 2015-02-13 CN104881510A 2015-09-02 徐国华; 史勇杰; 叶舟; 樊枫
发明公开的直升机旋翼/尾桨气动干扰数值仿真方法,根据直升机相关参数建立了一种准确的旋翼/尾桨气动干扰的数值仿真模型,通过该数值仿真模型在各种状态下对旋翼/尾桨干扰流场进行CFD计算,并对比分析计算结果。本发明的数值仿真方法建立的旋翼/尾桨气动干扰的数值仿真模型在结果上更接近于实际的干扰结果。将不同的旋翼/尾桨参数输入到计算输入文件中,并进行计算,得出的干扰流场结果,就可以模拟直升机旋翼/尾桨在不同飞行状态的干扰情况,并避免了传统涡系方法中对旋翼/尾桨气动干扰进行计算而带来的误差,可直接服务于直升机设计、飞行性能计算以及飞行品质分析。
74 一种单旋翼直升机的无尾桨方案及装置 CN200810092282.7 2008-04-18 CN101269699A 2008-09-24 万涛
发明是一种单旋翼直升机的无尾桨设计方案及装置,在直升机上安装一台专用于平衡旋翼反扭矩的特殊离心机来实现平衡旋翼反扭矩、为直升机增稳、直升机的方向的控制及辅助推进等功能。本发明使用的特殊离心机由离心机壳体、离心机可调节进气口、离心机转子转子叶片及可旋转排气口构成,不仅简单可靠、维护成本较低,而且还能够降低功率损失,减短直升机尾梁长度增加直升机灵活性、提高直升机的机动性及抗损能
75 一种用于单旋翼直升机尾部的反扭装置 CN200410080053.5 2004-09-24 CN1751964A 2006-03-29 李昊
一种用于单旋翼直升机尾部的反扭装置,不同于以往的尾桨方式和美国休斯公司的NOTAR方案,而采用了蝾螈尾式的尾梁提供主要的扭矩,并借鉴了以上两种方式的现有结构对本发明进行了有益补充。
76 一种交叉双旋翼直升飞机及平尾操控系统 CN202110222754.1 2021-03-01 CN112550668B 2021-06-15 王贤宇; 印明威; 海日汗; 包长春; 徐震翰; 李京阳
发明公开了一种交叉双旋翼直升飞机及平尾操控系统,该平尾操控系统包括驱动部件、转动部件和两个平尾,两平尾能够通过转动部件转动支撑机身,转动部件的中心轴平行于平尾的长度延伸方向,驱动部件用于驱动两平尾绕转动部件的中心轴转动;与背景技术中部分与机身固定的平尾相比,本发明中的平尾与机身通过转动部件转动连接,在驱动部件的作用下,整个平尾能够相对机身转动预定度,以满足飞机飞行时不同工况的需求。因整个平尾都能够相对机身转动,平尾转动较小的角度就能够实现较大的矩的变化,大大提高了力矩供给效率。
77 一种无尾桨高速单旋翼两栖探测直升机 CN201810930487.1 2018-08-15 CN108859639B 2021-04-23 陈璞; 周翔; 何洪滔
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尾桨高速单旋翼两栖探测直升机,包括单旋翼动系统、矢量推力系统、机壳、船体、机架太阳能电池、雷达、激光探测器和电源;主要特点是在机身两侧指定位置安装两轴推力矢量动力系统,不仅可产生较大的前向推力,还可通过两套系统的推力矢量偏航差动,在平衡主桨扭矩的同时产生偏航控制力矩,同时还可通过两轴推力矢量系统的俯仰联动和差动形成对机身的俯仰及滚转控制力矩,克服单旋翼直升机在高速飞行过程中因桨叶前后行速度差导致升力不平衡造成的影响,船体配合单旋翼动力系统和矢量推力系统,在面上直升机也能具有优异的机动性能,机尾安装有声呐装置,可对水下进行探测作业,并可以适时调换不同的位置。
78 一种单组旋翼无反扭矩尾桨直升机的动系统 CN201911315030.0 2019-12-11 CN112550687A 2021-03-26 王泽民
针对传统直升飞机利用反扭矩尾浆,共轴双组旋翼相互反转来平衡机体旋转扭矩方法存在:机尾过长,动传动距离远,速度比较慢,机动性比较差等一些实际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单组旋翼无反扭矩尾桨直升机的动力系统以及加推力桨或倾转推力桨直升机的动力系统,替代传统直升飞机的反扭尾桨、共轴双组旋翼中的一组旋翼来平衡机体旋转扭矩、提高直升机的飞行速度以及机动性。
79 一种交叉双旋翼直升飞机及平尾操控系统 CN202110222754.1 2021-03-01 CN112550668A 2021-03-26 王贤宇; 印明威; 海日汗; 包长春; 徐震翰; 李京阳
发明公开了一种交叉双旋翼直升飞机及平尾操控系统,该平尾操控系统包括驱动部件、转动部件和两个平尾,两平尾能够通过转动部件转动支撑机身,转动部件的中心轴平行于平尾的长度延伸方向,驱动部件用于驱动两平尾绕转动部件的中心轴转动;与背景技术中部分与机身固定的平尾相比,本发明中的平尾与机身通过转动部件转动连接,在驱动部件的作用下,整个平尾能够相对机身转动预定度,以满足飞机飞行时不同工况的需求。因整个平尾都能够相对机身转动,平尾转动较小的角度就能够实现较大的矩的变化,大大提高了力矩供给效率。
80 一种共轴双旋翼带尾推进器传动系统直升机 CN202010711619.9 2020-07-22 CN111874239A 2020-11-03 吴志广
发明属于直升机领域,公开了一种共轴双旋翼带尾推进器传动系统及直升机,传动系统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一换向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二换向锥齿轮、第三换向锥齿轮、第一行星齿轮系、第二行星齿轮系、第三锥齿轮和尾推输出轴,第一换向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二锥齿轮与第一换向齿轮传动连接,第二锥齿轮与第二换向锥齿轮和第三换向锥齿轮啮合;第一行星齿轮系与第二换向锥齿轮传动连接,第二行星齿轮系与第三换向锥齿轮传动连接;第三锥齿轮与第二换向锥齿轮和第三换向锥齿轮啮合,尾推输出轴与第三锥齿轮传动连接。本发明通过将尾推传动设置为两级传动输出,共轴双旋翼设置为三级传动输出,可同时满足尾推和共轴双旋翼的传动需求。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