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尾旋翼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01 一种双旋翼无人机尾桨 CN202222053794.0 2022-08-03 CN217805257U 2022-11-15 韩雨昕; 陈红芳; 陈罗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旋翼无人机尾桨,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底部前端固定连接有摄像头,所述机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落地架,所述机体的顶部前端固定连接有旋翼本体,所述旋翼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杆。通过设置的调节缓冲装置,方便调节尾桨桨叶与旋翼本体之间的距离,启动转动盘底部的电机时转动盘转动,转动杆转动并沿着连接框的内壁滑动,连接框方便移动带动滑动板二移动并挤压缓冲弹簧一,当转动杆就绪转动时带动滑动柱在连接框的内壁滑动,活动杆转动并带动滑动板一移动,滑动板一移动时带动滑动沿着滑动槽的内壁滑动,方便滑动块顶部的尾桨安装架和旋翼本体移动,方便调节尾桨桨叶与无人机旋翼本体之间的距离。
102 一种旋翼机尾翼结构 CN201822255928.0 2018-12-29 CN209366446U 2019-09-10 宋梓涵; 张江涛; 刘广友; 李磊; 郭松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翼机尾翼结构,其平尾翼以及设置在水平尾翼上的垂直尾翼,垂直尾翼包括中间垂尾以及位于中间垂尾两侧的侧垂尾,中间垂尾上设置有中间方向,中间方向舵可以绕着中间垂尾上的旋转轴沿竖直方向转动,两侧垂尾的翼型剖面为非对称翼型,中间垂尾的翼型剖面为对称翼型,水平尾翼为对称翼型。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在中间垂尾两侧均设置有侧垂尾的方式,不仅能够防止侧向气流干扰设置在中间垂尾上中间方向舵沿竖直方向的转动,使方向操纵更为容易,增加飞行稳定性,还使得侧向气流作用于侧垂尾产生的弯矩,水平尾翼的负升和自重的合力产生的弯矩,二者方向相反,使结构受弯区域应力减小,增加了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03 旋翼机尾翼总成结构 CN201720679183.3 2017-06-12 CN206871342U 2018-01-12 宋梓涵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翼机尾翼总成结构,涉及旋翼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旋翼机方向的摆动不够精准,直接影响到旋翼机飞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技术问题。旋翼机尾翼总成结构包括方向舵,所述方向舵连接有摆动仪,所述摆动仪能控制方向舵的摆动方向;所述摆动仪包括踏板、拉线、踏板传动机构和尾翼传动机构,所述踏板通过所述踏板传动机构与所述拉线的前端传动连接,所述拉线的后端通过尾翼传动机构与所述方向舵传动连接。用摆动仪来精准快捷地控制方向舵向左或向右摆动,方向舵的摆动实现了旋翼机机身的转弯;需要转弯时,用脚踩踏踏板,踏板带动拉线运动,拉线能更方便直接地控制方向舵,反应迅速,操控灵活。(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04 可变尾旋翼高速飞行器 CN201821296469.4 2018-08-13 CN208947593U 2019-06-07 马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变尾旋翼高速飞行器,包括机身、动机构、传动机构、主旋翼、尾旋翼、操纵控制单元,所述尾旋翼安装在垂直于机身的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轴两端安装在机身尾部,在机身尾部还设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可以驱动旋转轴绕中线旋转,所述动力机构通过分动箱由传动机构分配至主旋翼与尾旋翼。本实用新型的可变尾旋翼高速飞行器的尾旋翼方向可变换,起飞时尾旋翼朝向机身侧面,其作用相当于直升机尾桨,动力机构同时驱动主旋翼和尾旋翼,由主旋翼提供升力,升空后,可调整尾旋翼的朝向向后,由尾旋翼提供推力,其既可以实现垂直起降,又可实现高速飞行,结构简单、安全性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05 尾旋翼可调节式无人机 CN201420870044.5 2014-12-31 CN204433071U 2015-07-01 赵国成; 丹尼斯·费特斯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尾旋翼可调节式无人机,包括机身、旋翼主轴及桨夹销轴,同时还包括:发动机,固定于所述机身的内部;所述发动机包括:至少一个气缸,一侧面设置有排气口;缸体,与所述气缸可拆卸式连接;进气,与所述缸体可拆卸式连接;动平衡部件,套设在所述旋翼主轴上,包括:平衡,设置有一安装槽;平衡件,固定于所述平衡块的端部;连接杆,一端与所述平衡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桨夹销轴转动连接,使所述桨夹销轴相对于所述连接杆能够进行旋转。
106 一种旋翼机尾翼结构 CN202121441599.4 2021-06-28 CN215475702U 2022-01-11 王永恒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翼机尾翼结构,包括平翼板,所述水平翼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侧翼板,所述水平翼板的中间设有中翼板,所述侧翼板、中翼板均与水平翼板呈90°设置;所述中翼板的后端活动连接有尾,所述尾舵的底部通过连接柱与转盘固定连接,所述转盘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固定轴上,所述固定轴的底端固定在旋翼机机架上;所述尾舵的后端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部和导流部,所述连接部与尾舵的侧部相贴合并采用螺钉连接;所述导流部悬空设置,所述导流部向远离尾舵的一侧弯折;本实用新型可以克服旋翼机飞行时的反扭,保证机体平衡,提高飞行的平稳性,获得较好飞行姿态
107 旋翼机传动轮 CN201220447880.3 2012-09-05 CN202833966U 2013-03-27 何晓堂; 梁志斌; 王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翼机传动轮,在传动轮靠近边沿处、以传动轮圆心为中心对称设有二个绳固定孔。本实用新型由于在传动轮靠近边沿处、以传动轮圆心为中心对称设有二个钢绳固定孔,传动用钢丝绳两端能固定于传动轮,拉动钢丝绳就能精确控制传动轮转动,因而能使转向控制更精确。
108 遥控模型像真直升机的尾旋翼传动装置 PCT/CN2011/001990 2011-11-29 WO2013044429A1 2013-04-04 沈安平

公开了一种遥控模型像真直升机的尾旋翼传动装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减小占用空间,减低对零件制造精度和装配精度的要求。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遥控模型像真直升机的尾旋翼传动装置,包括机壳(2),所述机壳(2)内设置有达(4),所述马达(4)连接尾旋翼(1),所述马达(4)与尾旋翼(1)之间设有尾旋翼传动机构,所述尾旋翼传动机构由皮带轮(3)、尾轴(6)、第一皮带滑轮(10)、第二皮带滑轮(11)、第三皮带滑轮(15)、第四皮带滑轮(16)和传动皮带(7)组成,所述皮带轮(3)、尾轴(6)、第一皮带滑轮(10)、第二皮带滑轮(11)、第三皮带滑轮(15)和第四皮带滑轮(16)通过传动皮带(7)传输动。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皮带传动带动尾旋翼转动,降低了对零件制造精度和装配精度的要求,结构简单可靠,降低了生产成本。

109 遙控直昇機尾旋翼傳動結構 TW098224335 2009-12-25 TWM384051U 2010-07-11 杜大森
本創作係一種遙控直昇機尾旋翼傳動結構,乃使尾旋翼之傳動效果更佳及更耐用之功效;主要係:直昇機之尾桿組設有斜度之延伸桿供組裝尾旋翼,於尾桿、延伸桿中分別組設第一、二轉軸,第一轉軸連結於機體之馬達(引擎),第二轉軸連結於尾旋翼,第一、二轉軸並設有傘形齒輪而相互嚙合連動,因此藉由第一、二轉軸及其傘形齒輪之傳動,而得耐用及傳動確實之功效。
110 遙控直昇機尾旋翼接頭構造改良 TW098203472 2009-03-06 TWM360208U 2009-07-01 杜大森
本創作係一種刀座鎖固結構改良,乃使機器用之刀座得更佳實用功效;主要係:本體設有側孔而組設輔助件、定位蓋,輔助件設有偏心塊,並將組合刀具之組合座設有L狀卡合槽、槽道,輔助件之偏心塊得插入組合座之卡合槽中,形成加强卡定防鬆動之效果,並且,旋轉輔助件而可得偏心塊輔助組合座迫入本體、脫離本體之功效。
111 遙控直昇機尾旋翼控制結構改良 TW098203469 2009-03-06 TWM359505U 2009-06-21 杜大森
本創作係一種遙控直昇機尾旋翼控制結構改良,乃使遙控直昇機飛行得更佳平穩效果;主要係:機身架下方設固定座組裝驅動尾旋翼之伺服馬達,使伺服馬達非是裝於上方之尾旋翼桿上,而是組裝於機身架下方,得降低重心,達到飛行時增進平穩效果及可得易準確控制飛行方向之功效及整體外觀美化設計。
112 尾旋翼雙推拉控制結構 TW095216066 2006-09-08 TWM314061U 2007-06-21 賴春霖
一種尾旋翼雙推拉控制結構,其係包括一控制結構,該控制結構設有一可轉動之軸桿與一可樞動之中桿,其中該軸桿上設有一接頭,該接頭之上、下端部分別樞接一上桿之第一端與一下桿之第三端,且該上桿第二端與下桿第四端分別樞接於該中桿外端之頂、底部,又該下桿第四端延伸彎折出一延伸段,該延伸段具有一施端,於該施力端可進行推或拉之施力;藉此,在進行推拉運動時,上、下桿與延伸段之連桿性圓周運動可轉換成軸桿之直線運動,並藉中桿作圓周運動之配合,以使軸桿作直線往復運動更為滑順,並可減少下桿延伸段受推拉時之側向位移。
113 連接尾旋翼的夾座改良結構 TW095216068 2006-09-08 TWM313543U 2007-06-11 賴春霖
一種連接尾旋翼的夾座改良結構,其夾座內設有軸承,與連動元件的結合部配合,供穿過止推件的螺絲將連動元件與夾座二者鎖住,防止聯結於連動元件的夾座位移或鬆動且避免旋翼射出。
114 遙控直昇機之尾旋翼改良結構 TW095209139 2006-05-26 TWM301079U 2006-11-21 陳建兆
一種遙控直昇機之尾旋翼改良結構,主要係於一尾旋本體一端部設有具定位孔之樞接部,且該尾旋翼本體並可以一通過定位孔沿縱向延伸之中心線將二旁側分隔成一較大面積之重部及一較小面積之輕部,一配重體係設置於該尾旋翼本體之輕部外邊側中段,以結合該輕部之重量而可與該重部形成平衡,以使該尾旋翼本體轉動時可保持與中心線平行之最大正投影面積,且該配重體係朝尾旋翼本體之旋轉方向呈一滴狀,以有效降低風阻。
115 遙控直昇機的尾旋翼結構 TW107216928 2018-12-13 TWM584706U 2019-10-11 呂學禮; LIU, SHIUE LI; 許義芳; HSU, YI FANG; 邱冠舜; CHIU, KEVIN KUAN SHUN; 黃添財; HUANG, TIEN TSAI; 曾明朗; TSENG, MING LANG; 許秀菱; HSU, HSIU LING; 宋大崙; SUNG, TA LUNG; 李九龍; LEE, JEOU LONG; 陳彥均; CHEN, YEN JEN
This creation provides a tail rotor structure of a remote-control helicopter, which includes a tail rotor drive shaft, an adapter seat, a three-rotor clamp seat, and a push-pull assembly. The coupling seat is connected to the tail wing drive shaft and has three mounting parts, and the three mounting parts are arranged on the coupling seat in a manner of equal 360 degrees. The three-rotor clip holders are respectively disposed on one of the three mounting portions, and the three-rotor clip holders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arm. The push-pull assembly includes a set of connection bases provided on the tail shaft and having three bridge arms, three transmission parts connecting one of the connection arms to one of the bridge arms, and one push ring connected to the connection base. A set of support stands provided on the tail shaft transmission shaft, a push arm pivotally provided on the support stan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push ring, the push ring has a groove provided in the ring, and the push arm has two parts A push rod provided in the groove.
116 遙控直昇機之尾旋翼結構改良 TW095210157 2006-06-09 TWM301688U 2006-12-01 施建安
本創作為一種遙控直昇機之尾旋翼結構改良,主要由一尾旋翼叉狀控制機構、一尾旋翼組及一傳動軸等結構裝置所組成;其中,藉由一連桿前端設置的橢圓洞孔,且搭配尾旋翼機構中所設置的搖臂以形成一連動機構,使其可活動範圍增大,進而讓直昇機尾旋翼於運轉時能更加穩定。
117 一种单旋翼油动直升机尾旋翼桨距调节机构 CN201620917881.8 2016-08-23 CN206155776U 2017-05-10 王志国; 周国强; 张建明; 郭曙明
一种单旋翼油动直升机尾旋翼桨距调节机构,尾旋翼中联通过销轴固定在尾传动轴上,尾桨夹通过轴承绕尾旋翼中联旋转摆动,尾桨夹一侧通过连杆与螃蟹爪连接,所述螃蟹爪与尾变距套之间固定连接,尾变距铜套、尾变距滑分别与滚珠轴承的内外圈连接,尾变距铜套内圆与尾传动轴外圆滑动连接,所述尾输出轴与舵机臂、关节轴承A及尾舵机拉杆依次连接,尾舵机拉杆另一端通过关节轴承B与尾变距滑块连接件铰接,所述尾变距滑块连接件中部铰接有导向杆。本实用新型减少了主轴的磨损,同时也使尾桨距调节更加灵敏精确,减少了故障率及坠机险。
118 固定翼旋翼双模态尾座式垂直起降无人机及工作方法 CN202310275359.9 2023-03-21 CN116101524B 2024-01-19 赵晓葭; 乔红宇; 肖天航
119 一种无副翼单主桨加尾旋翼的微小型直升机姿态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2310468734.1 2023-04-27 CN116400720A 2023-07-07 白成超; 郭继峰; 郑红星; 颜鹏; 刘天航; 陈宇燊
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副翼单主桨加尾旋翼的微小型直升机姿态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直升机姿态控制技术领域,以解决无副翼单主桨加尾旋翼构型的微小型直升机姿态稳定控制问题。本发明的技术要点包括:获取直升机的实时姿态信息和期望姿态角,所述实时姿态角信息包括直升机姿态角和姿态角速度;对直升机姿态角进行处理,获取直升机姿态角速度指令;根据姿态角速度指令和姿态角速度计算姿态角速度偏差,并将姿态角速度偏差输入PID控制器中,获取直升机三轴控制矩;将直升机三轴控制力矩转化分配为主旋翼斜盘机和尾旋翼舵机的控制信号,实现姿态控制。本发明可实现无副翼单主桨加尾旋翼微小型直升机的灵巧姿态控制。
120 固定翼旋翼双模态尾座式垂直起降无人机及工作方法 CN202310275359.9 2023-03-21 CN116101524A 2023-05-12 赵晓葭; 乔红字; 肖天航
发明公开一种固定翼旋翼双模态尾座式垂直起降无人机设计方案,包括升机身、旋翼、双模态机翼、尾翼起落架和动系统。其中,旋翼布置于机身前段,旋翼由叶片、桨叶变距机构和转轴组成;双模态机翼布置于机身中段,双模态机翼由机翼、机翼变距机构和转轴组成;尾翼布置于机身末端,在尾翼后端布置有面;起落架分别布置于机尾末端和尾翼末端,并可以伸缩收放;动力系统为电动机,布置于机身内部。本发明不仅能够保证该无人机能够从陆地垂直起降,拥有较好的横向、纵向操纵性以及稳定性,还能够保证较高的气动效率以及较轻的结构重量。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