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丁香酚Pickering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申请号 CN202310538061.2 申请日 2023-05-12 公开(公告)号 CN116850142A 公开(公告)日 2023-10-10
申请人 吉林大学; 发明人 管清香; 刘童燕;
摘要 本 发明 属于乳液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丁香酚Pickering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丁香酚Pickering乳液为 水 包油型乳液,包括水相和油相;其中:油相为丁香酚,水相包括蛋白乳液和 植物 多酚溶液。本发明的蛋白乳液‑植物多酚复合物不仅有利于提高蛋白乳液的变性 温度 ,提高其热 稳定性 ,并可提高蛋白乳液体外抗 氧 化活性,还可调整蛋白乳液的表面性能,增强其表面疏水性能,以获得平均粒径更小、稳定性更佳的丁香酚Pickering乳液,从而增强丁香酚体外抗氧化活性、抑菌活性与抗炎活性。
权利要求

1.一种丁香酚Pickering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丁香酚Pickering乳液为包油型乳液,包括水相和油相;所述油相包括丁香酚,所述水相包括蛋白乳液和植物多酚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丁香酚Pickering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蛋白乳液选自乳蛋白、花生蛋白、大豆球蛋白、乳清蛋白中的至少一种的水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丁香酚Pickering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多酚溶液选自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没食子酸白藜芦醇,熊果苷中的至少一种的水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丁香酚Pickering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相和所述油相的体积比为(10‑3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丁香酚Pickering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蛋白乳液的浓度为
0.5‑80mg/mL,所述蛋白乳液与所述植物多酚溶液的摩尔浓度比为1:(25‑5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丁香酚Pickering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丁香酚Pickering乳液还包括黄原胶,所述黄原胶与所述蛋白乳液中的蛋白乳液的质量比为(1‑50):100。
7.一种丁香酚Pickering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丁香酚Pickering乳液,包括以下步骤:
(1)将蛋白乳液和植物多酚溶液混合,进行反应,得蛋白乳液‑植物多酚复合物;
(2)在搅拌条件下,向所述蛋白乳液‑植物多酚复合物中滴加丁香酚,继续搅拌,得所述丁香酚Pickering乳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丁香酚Pickering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反应的时间为0.3‑3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丁香酚Pickering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搅拌的速率为100‑300rpm,所述搅拌的时间为2‑8小时。
10.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丁香酚Pickering乳液在医药、化妆品或食品中的应用。

说明书全文

一种丁香酚Pickering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乳液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丁香酚Pickering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药物分子活性的发挥对药物的溶解性能有一定的要求,无论经皮给药还是口服给药,药物必须先能溶解,才能实现渗透与吸收,从而进入人体发挥活性。丁香精油主要活性成分丁香酚(EG)有较高的抑菌活性,是天然抑菌剂,同时也具有优越的抗化与抗炎活性,然而其存在稳定性差、不溶于缺陷,临床应用受限,需要适宜的运载体系增加其溶解性与稳定性。
[0003] Pickering乳液(PE)是以固体颗粒代替传统表面活性剂来稳定的乳液,具有稳定剂用量少、安全性高等优点,在解决难溶性药物溶解度低的问题,增加难溶性药物吸收的同时,还可以减少丁香酚挥发,增加其稳定性,因此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多种固体颗粒均可作为Pickering乳液的稳定剂,与无机和合成的聚合物颗粒相比,天然来源的纳米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安全性、生物相容性更强。目前,丁香酚纳米乳液需用到大量表面活性剂,具有粘膜刺激性、对皮肤的致敏性、毒性、遗传性、致癌性、致畸性和溶血性、消化吸收性、生物降解性等毒副作用
[0004] 因此,亟需研发一种适宜的药物运载体系,以提高提高丁香酚水溶性和稳定性,促进丁香酚活性的充分发挥。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丁香酚Pickering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以蛋白乳液(如乳蛋白、花生蛋白、大豆球蛋白、乳清蛋白)作为稳定剂,植物多酚溶液(如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没食子酸白藜芦醇,熊果苷)作为蛋白乳液的疏水改性剂,并可添加黄原胶,以协同稳定丁香酚Pickering乳液,从而提高丁香酚的水溶性和稳定性,促进丁香酚活性的充分发挥。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丁香酚Pickering乳液,所述丁香酚Pickering乳液为水包油(O/W)型乳液,包括水相和油相;所述油相为丁香酚,所述水相包括蛋白乳液和植物多酚溶液。
[0007] 具体地,本发明采用蛋白乳液作为丁香酚Pickering乳液的稳定剂,蛋白乳液为人体来源的蛋白质,绿色天然,安全性强,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与抑菌活性,安全无毒,可与丁香酚协同起效,从而实现“药辅合一”;但蛋白乳液单独使用作为稳定剂的亲水性过强,接触过小,因此,稳定效果不佳。本发明采用植物多酚与蛋白乳液复合,提高蛋白乳液的疏水性,使其接触角尽可能接近90°,以改善蛋白乳液的乳化能,提高蛋白质分子的生物活性。同时,本发明的蛋白乳液‑植物多酚复合物作为运载体系,并与丁香酚形成水包油型乳液,共同提高丁香酚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0008]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蛋白乳液选自乳铁蛋白(LF)、花生蛋白、大豆球蛋白、乳清蛋白中的至少一种的水溶液。
[0009] 具体地,以乳铁蛋白为例,乳铁蛋白可作为天然乳化剂,绿色健康的同时,还具有抗氧化、抑菌等生物活性,可以与负载的活性成分协同发挥作用,起到更佳的治疗效果。但其亲水性过强,易溶于水,无法单独使用稳定Pickering乳液。花生蛋白、大豆球蛋白、乳清蛋白具有与乳铁蛋白相类似的作用。
[0010]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植物多酚溶液选自绿原酸(CGA)、咖啡酸,阿魏酸,没食子酸,白藜芦醇,熊果苷中的至少一种的水溶液。
[0011] 具体地,以绿原酸为例,绿原酸是天然植物中提取得到的多酚类成分,具有优异的抑菌活性,因此选取绿原酸对蛋白乳液进行疏水改性,有利于提高其疏水性能。咖啡酸,阿魏酸,没食子酸,白藜芦醇,熊果苷具有与绿原酸相类似的作用。
[0012]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相和所述油相的体积比为(10‑30):1。
[0013] 优选的,所述水相和所述油相的体积比为(12‑18):1。
[0014]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蛋白乳液的浓度为0.5‑80mg/mL。
[0015] 优选的,所述蛋白乳液的浓度为10.5‑50mg/mL。
[0016]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蛋白乳液与所述植物多酚溶液的摩尔浓度比为1:(25‑500)。
[0017] 优选的,所述蛋白乳液与所述植物多酚溶液的摩尔浓度比为1:(50‑150)。
[0018]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丁香酚Pickering乳液还包括黄原胶,所述黄原胶与所述蛋白乳液中的蛋白乳液的质量比为(1‑50):100。
[0019]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丁香酚Pickering乳液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用于制备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丁香酚Pickering乳液,包括以下步骤:
[0020] (1)将蛋白乳液和植物多酚溶液混合,进行反应,得蛋白乳液‑植物多酚复合物;
[0021] (2)在搅拌条件下,向所述蛋白乳液‑植物多酚复合物中滴加丁香酚,继续搅拌,得所述丁香酚Pickering乳液。
[0022]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1)中,所述反应的时间为0.3‑3小时。
[0023]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2)中,所述搅拌的速率为100‑300rpm,所述搅拌的时间为2‑8小时。
[0024]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2)中,还包括在滴加丁香酚后,向反应体系添加黄原胶的步骤。
[0025]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丁香酚Pickering乳液在医药、化妆品或食品中的应用。
[0026]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27] (1)本发明以丁香酚为油相,蛋白乳液(如乳铁蛋白、花生蛋白、大豆球蛋白、乳清蛋白)和植物多酚(如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没食子酸,白藜芦醇,熊果苷)为水相,形成水包油型乳液。其中:蛋白乳液作为稳定剂,植物多酚作为蛋白乳液的疏水改性剂,以协同稳定丁香酚Pickering乳液,从而提高丁香酚的水溶性和稳定性,促进丁香酚活性的充分发挥。
[0028] (2)本发明的蛋白乳液‑植物多酚复合物不仅有利于提高蛋白乳液的变性温度,提高其热稳定性,并可提高蛋白乳液体外抗氧化活性,还可调整蛋白乳液的表面性能,增强其表面疏水性能,以获得平均粒径更小、稳定性更佳的丁香酚Pickering乳液,从而增强丁香酚体外抗氧化活性、抑菌活性与抗炎活性。附图说明
[0029] 图1为实施例1的乳铁蛋白与乳铁蛋白‑绿原酸复合物的SEM图;
[0030] 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丁香酚Pickering乳液加入染色剂后的外观图;
[0031] 图3为实施例1的乳铁蛋白与乳铁蛋白‑绿原酸复合物的DSC热分析图;
[0032] 图4为实施例1的乳铁蛋白与乳铁蛋白‑绿原酸复合物的表面疏水性对比图;
[0033] 图5为实施例1‑5制备的丁香酚Pickering乳液的粒径对比图;
[0034] 图6为实施例1‑5制备的丁香酚Pickering乳液的Zeta电位对比图;
[0035] 图7为实施例1‑5制备的丁香酚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指数对比图;
[0036] 图8为实施例1‑5制备的丁香酚Pickering乳液的黏膜粘附率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以便于所属技术领域的人员对本发明的理解。有必要在此特别指出的是,实施例只是用于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熟练人员,根据上述发明内容对本发明作出的非本质性的改进和调整,应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同时下述所提及的原料未详细说明的,均为市售产品;未详细提及的工艺步骤或制备方法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工艺步骤或制备方法。
[0038] 实施例1
[0039] 一种丁香酚Pickering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0] (1)称取100mg乳铁蛋白溶于5mL蒸馏水中,静置过液,得乳铁蛋白溶液(LF);
[0041] (2)称取44.25mg绿原酸溶于5mL蒸馏水中,得绿原酸溶液(CGA);
[0042] (3)将步骤(1)制得的乳铁蛋白溶液和步骤(2)制得的绿原酸溶液混合,反应0.5h,得乳铁蛋白‑绿原酸复合物(LF‑CGA);
[0043] (4)在搅拌条件下,向步骤(3)制得的乳铁蛋白‑绿原酸复合物中滴加0.67mL丁香酚(EG),继续以200rpm速率搅拌3h,形成本实施例的乳铁蛋白‑绿原酸复合物稳定的丁香酚Pickering乳液【EG‑PE(LF‑CGA)】。
[0044] 实施例2
[0045] 一种丁香酚Pickering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6] (1)称取100mg乳铁蛋白溶于5mL蒸馏水中,静置过液,得乳铁蛋白溶液;
[0047] (2)称取44.25mg绿原酸溶于5mL蒸馏水中,得绿原酸溶液;
[0048] (3)将步骤(1)制得的乳铁蛋白溶液和步骤(2)制得的绿原酸溶液混合,反应0.5h,得乳铁蛋白‑绿原酸复合物;
[0049] (4)在搅拌条件下,向步骤(3)制得的乳铁蛋白‑绿原酸复合物中滴加0.67mL丁香酚,继续以200rpm速率搅拌1h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10.5mg黄原胶,继续以200rpm速率搅拌2h,形成本实施例的丁香酚Pickering乳液。
[0050] 实施例3
[0051] 一种丁香酚Pickering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2] (1)称取100mg乳铁蛋白溶于5mL蒸馏水中,静置过液,得乳铁蛋白溶液;
[0053] (2)称取44.25mg绿原酸溶于5mL蒸馏水中,得绿原酸溶液;
[0054] (3)将步骤(1)制得的乳铁蛋白溶液和步骤(2)制得的绿原酸溶液混合,反应0.5h,得乳铁蛋白‑绿原酸复合物;
[0055] (4)在搅拌条件下,向步骤(3)制得的乳铁蛋白‑绿原酸复合物中滴加0.67mL丁香酚,继续以200rpm速率搅拌1h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21mg黄原胶,继续以200rpm速率搅拌2h,形成本实施例的丁香酚Pickering乳液。
[0056] 实施例4
[0057] 一种丁香酚Pickering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8] (1)称取100mg乳铁蛋白溶于5mL蒸馏水中,静置过液,得乳铁蛋白溶液;
[0059] (2)称取44.25mg绿原酸溶于5mL蒸馏水中,得绿原酸溶液;
[0060] (3)将步骤(1)制得的乳铁蛋白溶液和步骤(2)制得的绿原酸溶液混合,反应0.5h,得乳铁蛋白‑绿原酸复合物;
[0061] (4)在搅拌条件下,向步骤(3)制得的乳铁蛋白‑绿原酸复合物中滴加0.67mL丁香酚,继续以200rpm速率搅拌1h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31.5mg黄原胶,继续以200rpm速率搅拌2h,形成本实施例的丁香酚Pickering乳液。
[0062] 实施例5
[0063] 一种丁香酚Pickering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4] (1)称取100mg乳铁蛋白溶于5mL蒸馏水中,静置过液,得乳铁蛋白溶液;
[0065] (2)称取44.25mg绿原酸溶于5mL蒸馏水中,得绿原酸溶液;
[0066] (3)将步骤(1)制得的乳铁蛋白溶液和步骤(2)制得的绿原酸溶液混合,反应0.5h,得乳铁蛋白‑绿原酸复合物;
[0067] (4)在搅拌条件下,向步骤(3)制得的乳铁蛋白‑绿原酸复合物中滴加0.67mL丁香酚,继续以200rpm速率搅拌1h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42mg黄原胶,继续以200rpm速率搅拌2h,形成本实施例的丁香酚Pickering乳液。
[0068] 性能测试
[0069] 1.扫描电镜
[0070] 图1A和图1B为不同倍率条件下乳铁蛋白的SEM图;图1C和图1D为不同倍率条件下的乳铁蛋白‑绿原酸复合物的SEM图。由图1可知,乳铁蛋白‑绿原酸复合物改变了乳铁蛋白的立体结构,使其从球状变为片状,这种结构上的变化可能与蛋白内部二级结构的变化有关。
[0071] 2.乳液类型
[0072] 图2A为刚加入染色剂的乳铁蛋白稳定的丁香酚Pickering乳液EG‑PE(LF)(相对于实施例1仅未添加绿原酸而制得的乳液)和实施例1制得的乳铁蛋白‑绿原酸复合物稳定的丁香酚Pickering乳液EG‑PE(LF‑CGA)的外观图,图2B为加入染色剂静置1h后的外观图。其中:蓝色为水溶性染色剂亚甲基蓝,红色为油溶性染色剂苏丹Ⅲ。由图2A可以看出,在丁香酚Pickering乳中,亚甲基蓝的扩散速度快于苏丹Ⅲ;从右图可以看出,静置1h后,亚甲基蓝染色剂可与丁香酚Pickering乳混匀形成均一乳液,而苏丹Ⅲ染料与乳液存在明显分层;二者均说明本发明制备的丁香酚Pickering乳液为水包油(O/W)型乳液。
[0073] 3.热分析
[0074] 图3为实施例1的乳铁蛋白与乳铁蛋白‑绿原酸复合物的DSC热分析图,由图3可知,乳铁蛋白‑绿原酸复合物(LF‑CGA)可使乳铁蛋白(LF)的变性温度从65.17℃提高至77.83℃,提高其热稳定性。
[0075] 4.体外抗氧化活性
[0076] (1)实验过程
[0077] 本实验采用的样品为实施例1制备的乳铁蛋白溶液或乳铁蛋白‑绿原酸复合物。
[0078] ①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0079] 取浓度为4mg/mL的样品溶液和DPPH‑溶液各2mL混合,室温避光反应30min,于517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记作A1。同法配制2mL样品溶液和2mL无水乙醇混合液、2mL DPPH溶液与2mL无水乙醇混合液,相同条件分别测定吸光度值,记作A2和A0。按照公式(1)计算样‑
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
[0080] 清除率(%)=[1‑(A1‑A2)/A0]×100·····(1)
[0081] ②超氧阴离子(O2‑)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0082] 取浓度为4mg/mL的样品溶液0.25mL与4.5mL Tris‑HCl缓冲液(pH 8.2)混合,置25℃水浴反应20min,再加入0.2mL邻苯三酚溶液后继续在25℃水浴孵育5min,加入1mL ‑8mmol/L HCl溶液终止反应,于32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代入公式(2)计算样品对O2自由基的清除率。
[0083] 清除率(%)=[1‑(A1‑A2)/A0]×100········(2)
[0084] 式中A0为将样品溶液替换为蒸馏水的吸光度;A1为样品与邻苯三酚溶液的吸光度;A2为将邻苯三酚溶液替换为蒸馏水的吸光度。
[0085] ③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0086] 将2,2'‑亚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溶于蒸馏水中,使其浓度为+7mmol/L,将过硫酸加入ABTS 贮备液中使其溶解,浓度为2.45mmol/L,25℃避光静置12小+ +
时,即得ABTS自由基贮备液。用蒸馏水将ABTS自由基贮备液稀释至734nm处的吸光值为(0.70±0.02),即得ABTS+自由基工作液。配制一系列浓度为20、40、60、80和100μg/mL的Trolox对照溶液,取100μL不同浓度的Trolox溶液与3mL ABTS+自由基工作液混合,避光反应6min,于734nm波长处测定取吸光值。以Trolox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绘制标准曲线图。将乳铁蛋白与乳铁蛋白‑多酚复合物样品溶液稀释至1mg/mL,+
后续操作同上。比较样品与Trolox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以Trolox当量表示(μg Trolox/mg样品)。
[0087] ④铁还原能力测定
[0088] 配制一系列浓度为0.1、0.2、0.3、0.4和0.5mg/mL的Trolox溶液,精密量取0.4mL,加入2.5mL磷酸盐缓冲液(pH 6.5)和2.5mL 1%铁氰化钾溶液,充分混合,50℃水浴反应20min,静置冷却至室温,再加入2.5mL 10%三氯乙酸溶液,混匀后以3000r/min速度离心
10min,量取上清液2.5mL,加入2.5mL蒸馏水和0.5mL 0.1% FeCl3溶液,25℃水浴10min,于
70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以Trolox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线性回归得标准曲线。分别量取0.4mL浓度为5mg/mL的乳铁蛋白与乳铁蛋白‑绿原酸复合物样品溶液,后续操作同上,比较样品与Trolox的铁还原能力,结果以Trolox当量表示(μgTrolox/mg样品)。
[0089] (2)实验结果
[0090] 上述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0091] 表2:
[0092]
[0093] 由表2可知,乳铁蛋白‑绿原酸复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强于乳铁蛋白。
[0094] 5.表面疏水性
[0095] ANS是一种疏水性荧光探针,可以与疏水性物质相结合,将实施例1制得的乳铁蛋白与乳铁蛋白‑绿原酸复合物样品溶液与ANS溶液混合,样品表面疏水性越强,则与ANS结合能力越强,导致ANS荧光淬灭现象越明显,故而测定ANS荧光强度可直观地反映出样品表面疏水性的强弱,测得荧光强度越低,证明该样品表面疏水性越高。
[0096] 将样品溶液稀释至40μg/mL,同时配制8mM的ANS溶液,将40μL的ANS溶液加入4mL的样品溶液中混匀,反应1分钟后立即测定混合液的荧光强度(Fluorescence intensity),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乳铁蛋白‑绿原酸复合物的表面疏水性高于乳铁蛋白,可调整乳铁蛋白表面性质,使乳铁蛋白表面疏水性增加了38.94%。同时接触角也从72.8°增大至81.9°,提高其乳化能力。因为对于Pickering乳液来说,乳液的类型可以由稳定剂的水接触角预测,当水接触角<90°时,可形成O/W型Pickering乳;当水接触角>90°,可形成W/O型Pickering乳;且越接近90°,其能稳定存在于水油界面的能力越强,乳化效果越好。
[0097] 表3为实施制1制得的丁香酚Pickering乳液粒径、分散性指数(PDI)与稳定常数,由表3可以看出,以乳铁蛋白‑绿原酸复合物较乳铁蛋白可制得平均粒径更小、稳定性更好的丁香酚Pickering乳液。
[0098] 表3:
[0099] 样品 平均粒径±SD(μm) PDI 稳定常数(%)EG‑PE(LF) 2.12±0.05 0.38 26.37
EG‑PE(LF‑CGA) 1.24±0.03 0.26 12.24
[0100] 6.Pickering乳液对丁香酚体外抗氧化活性、抑菌活性与抗炎活性的影响[0101] (1)实验样品组成
[0102] 本实验的样品组成如表4所示。
[0103] 表4:
[0104]
[0105] (2)实验过程
[0106] ①抗氧化活性:同前所述抗氧化活性实验。
[0107] ②室微生物抑制率:分别用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7.2‑7.4)将实验用菌株5 6
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稀释成5.0×10‑4.5×10CFU/mL的菌悬液备用。向无菌试管内分别加入表4.1中各组样品5.0mL,置于20℃水浴5min,取之后加入0.1mL菌悬液迅速混匀,另取5.0mL PBS缓冲液同法操作,作为空白对照,作用0.5h后,从各试管中吸取1.0mL混合液倾注培养基,置37℃孵育箱中培养48h进行活菌计数,计算抑菌率。白色念珠菌培养基为沙氏琼脂培养基,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基为营养琼脂培养基。
[0108]
[0109] A0:阳性对照组活菌数量,CFU/mL;A1:样品组活菌数量,CFU/mL。
[0110] ③抗炎活性
[0111] 肿胀抑制率测定:取体重20‑22g雄性昆明小鼠32只,分笼饲养,温度22℃,相对湿度50‑60%,自动调控昼夜各12h,自由进食饮水,适应性饲养3天,之后根据实验要求,将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即模型对照组,游离丁香酚组(EG),丁香酚Pickering乳组【EG‑PE(LF)、EG‑PE(LF‑CGA)】,每组4只,适应性饲养结束后,将0.04mL二甲苯均匀涂于各组小鼠右耳前后两侧致炎,左耳不作处理,作为空白对照。致炎处理15min后,均匀涂药,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小时给药1次,共给药3次。末次给药1h后将小鼠脱颈处死,剪下双耳,用直径9mm的打孔器在同一部位取下耳片,称取质量,代入下列公式计算耳肿胀度与抑制率。
[0112] S=M右耳‑M左耳..........(4)
[0113]
[0114] S0:模型对照组耳肿胀度,mg;S1:给药组耳肿胀度,mg。
[0115] SOD活力测定:称取小鼠耳片,按重量体积比1:9加入生理盐水,在水浴条件下制备组织匀浆,12,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作为待测样品。按照试剂盒步骤说明配制各试剂,按照表5依次加入各试剂,于紫外分光光度计55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OD,按公式(6)计算小鼠耳片组织匀浆中总SOD活力。
[0116]
[0117] SOD活力测定各组成分表如表5所示。
[0118] 表5:
[0119]
[0120] MPO活性测定:按照试剂盒步骤说明配制各试剂。取前述组织匀浆,用试剂盒中试剂2稀释至5%,后按照表6依次加入各试剂,加入试剂7后,60℃水浴10min,取出后立刻于紫外分光光度计46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按公式(7)计算小鼠耳片组织匀浆中MPO活力。
[0121]
[0122] MPO活力测定各组成分表如表6所示。
[0123] 表6:
[0124]
[0125] NO含量测定:取前述上清液300μL,加入200μL试剂1与100μL试剂24,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作为待测样品。按照试剂盒说明书配制各试剂,按照表7依次加入96孔板中,混匀,静置15min,于酶标仪550nm波长处测定各孔吸光度值,按公式(8)计算小鼠耳片组织匀浆中NO含量。
[0126]
[0127] NO活力测定各组成分表如表7所示。
[0128] 表7:
[0129]
[0130]
[0131] (3)实验结果
[0132] 上述实验结果如表8所示。
[0133] 表8:
[0134]
[0135] 由表8可知,丁香酚Pickering乳液可以提高丁香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微生物抑制活性与抗炎活性,这可能是由于Pickering乳液提高了丁香酚的溶解性,并且以乳铁蛋白‑绿原酸复合物为乳化剂效果强于乳铁蛋白。
[0136] 7.黄胶原对丁香酚Pickering乳液的影响
[0137] 图5‑8分别为实施例1‑5制备的丁香酚Pickering乳液的平均粒径(Average partical size)、Zeta电位(Zeta potential)、稳定指数(Ke)与黏膜粘附率(Adhesion rate)对比图,由图5‑8可知,随着黄原胶比例的增加,丁香酚Pickering乳液粒径稍有减小,Zeta电位降低,稳定指数降低,表明Pickering乳液离心前后吸光度值变化程度减小,体系稳定性增强,黄原胶的用量还可增加黏膜黏附能力。
[0138] 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对本发明做出的简单改进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凡与本发明类似的工艺及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