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装置

申请号 CN202080096377.5 申请日 2020-12-15 公开(公告)号 CN115087941A 公开(公告)日 2022-09-20
申请人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发明人 加藤尚文; 小杉正则; 村木均至; 江川哲也;
摘要 操作装置具备:第1位移部,其因被车辆的乘坐者操作而能够位移;和第2位移部,其被第1位移部支承,且因被车辆的乘坐者操作而能够相对于第1位移部而位移。另外,操作装置具备第1 锁 定部和第2锁定部,上述第1锁定部和第2锁定部在车辆的模式成为第1模式时允许第1位移部的位移并且限制第2位移部相对于第1位移部位移,在车辆的模式成为第2模式时限制第1位移部的位移并且允许第2位移部相对于第1位移部位移。
权利要求

1.一种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位移部,其因被车辆的乘坐者操作而能够位移;
第2位移部,其被所述第1位移部支承,且因被车辆的乘坐者操作而能够相对于所述第1位移部而位移;以及
定部,其在车辆的模式成为第1模式时允许所述第1位移部的位移并且限制所述第2位移部相对于所述第1位移部位移,在车辆的模式成为第2模式时限制所述第1位移部的位移并且允许所述第2位移部相对于所述第1位移部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位移部被支承为能够旋转,
所述第2位移部被所述第1位移部支承为能够倾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位移部被支承为能够倾动,
所述第2位移部被所述第1位移部支承为能够倾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位移部被所述第1位移部支承为能够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第2位移部分别被所述第1位移部支承,
在车辆的模式成为第2模式时,所述锁定部允许一对所述第2位移部向相同的方向位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第2位移部分别被所述第1位移部支承,
在车辆的模式成为第2模式时,所述锁定部允许一对所述第2位移部向互不相同的方向位移。

说明书全文

操作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日本特开2009‑107390号公报公开一种车辆,除了能够向直行方向(前方侧和后方侧)移动之外,还能够向与直行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如该文献所记载的车辆那样,在能够以多个行驶模式行驶的车辆中,需要能够应对多个行驶模式的操作装置。
[0003] 另外,在具有多个变速模式的车辆中,需要应对多个变速模式的操作装置。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状况,目的在于得到能够应对多个模式的操作装置。
[0005] 第1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具备:第1位移部,其因被车辆的乘坐者操作而能够位移;第2位移部,其被上述第1位移部支承,且因被车辆的乘坐者操作而能够相对于上述第1位移部位移;以及定部,其在车辆的模式成为第1模式时允许上述第1位移部的位移并且限制上述第2位移部相对于上述第1位移部位移,在车辆的模式成为第2模式时限制上述第1位移部的位移并且允许上述第2位移部相对于上述第1位移部位移。
[0006] 在第1方式的操作装置的基础上,对于第2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而言,上述第1位移部被支承为能够旋转,上述第2位移部被上述第1位移部支承为能够倾动。
[0007] 在第1方式的操作装置的基础上,对于第3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而言,上述第1位移部被支承为能够倾动,上述第2位移部被上述第1位移部支承为能够倾动。
[0008] 在第1方式~第3方式中任一个方式的操作装置的基础上,对于第4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而言,上述第2位移部被上述第1位移部支承为能够旋转。
[0009] 在第1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中,在车辆的模式成为第1模式时,锁定部允许第1位移部的位移并且限制第2位移部相对于第1位移部位移。在该状态下,车辆的乘坐者能够进行使第1位移部位移的操作。在车辆的模式成为第2模式时,锁定部限制第1位移部的位移并且允许第2位移部相对于第1位移部的位移。在该状态下,车辆的乘坐者能够进行使第2位移部相对于第1位移部位移的操作。这样,在第1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中,能够进行与车辆的第1模式和第2模式对应的操作。
[0010] 在第2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中,在车辆的模式成为第1模式时,锁定部允许第1位移部的旋转并且限制第2位移部相对于第1位移部倾动。在该状态下,车辆的乘坐者能够进行使第1位移部旋转的操作。在车辆的模式成为第2模式时,锁定部限制第1位移部的旋转并且允许第2位移部相对于第1位移部倾动。在该状态下,车辆的乘坐者能够进行使第2位移部相对于第1位移部倾动的操作。这样,在第2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中,能够进行与车辆的第1模式和第2模式对应的操作。
[0011] 在第3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中,在车辆的模式成为第1模式时,锁定部允许第1位移部的倾动并且限制第2位移部相对于第1位移部倾动。在该状态下,车辆的乘坐者能够进行使第1位移部倾动的操作。在车辆的模式成为第2模式时,锁定部限制第1位移部的倾动并且允许第2位移部相对于第1位移部倾动。在该状态下,车辆的乘坐者能够进行使第2位移部相对于第1位移部倾动的操作。这样,在第3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中,能够进行与车辆的第1模式和第2模式对应的操作。
[0012] 在第4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中,在车辆的模式成为第1模式时,锁定部允许第1位移部的位移并且限制第2位移部相对于第1位移部旋转。在该状态下,车辆的乘坐者能够进行使第1位移部位移的操作。在车辆的模式成为第2模式时,锁定部限制第1位移部的位移并且允许第2位移部相对于第1位移部旋转。在该状态下,车辆的乘坐者能够进行使第2位移部相对于第1位移部旋转的操作。这样,在第4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中,能够进行与车辆的第1模式和第2模式对应的操作。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的主视图。
[0014]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的主视图,示出在车辆成为第1模式的状态下操作了操作装置的状态。
[0015]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的主视图,示出在车辆成为第2模式的状态下操作了操作装置的状态。
[0016] 图4是表示在成为第1模式的状态下操作了操作装置时的车辆的示意图。
[0017] 图5是表示在成为第2模式的状态下操作了操作装置时的车辆的示意图。
[0018] 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的立体图,示出在车辆成为第2模式的状态下操作了操作装置的状态。
[0019] 图7是表示在成为第2模式的状态下操作了操作装置时的车辆的示意图。
[0020] 图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的侧视图,且示出在车辆成为第1模式的状态下操作了操作装置的状态。
[0021] 图9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的侧视图,且示出在车辆成为第2模式的状态下操作了操作装置的状态。
[0022] 图10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的立体图,且示出在车辆成为第2模式的状态下操作了操作装置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10)
[0024] 使用图1~图3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10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示出前后、左右、上下方向进行说明时,表示车辆的前后方向、车辆的左右方向(车辆的宽度方向)、车辆的上下方向。另外,各图中适当地表示的箭头FR表示车辆的前方,箭头RR表示车辆的后方,箭头UP表示车辆的上方,箭头RH表示车辆的右方,箭头LH表示车辆的左方。
[0025] 如图1所示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10具备:因被车辆的乘坐者操作而能够旋转的第1位移部12;和被第1位移部12支承为能够倾动的左右一对第2位移部14。另外,操作装置10具备:允许或者限制第1位移部12的旋转的作为锁定部的第1锁定部16;和允许或者限制第2位移部14相对于第1位移部12倾动的作为锁定部的第2锁定部18。
[0026] 第1位移部12具备:基部12A,其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左右方向的中央部被支承为能够旋转;和把持部12B,其从基部12A的左侧的端部和右侧的端部分别朝向上方侧延伸,并且随着趋向上方侧而靠向基部12A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侧地倾斜。而且,能够在车辆的乘坐者把持着左右把持部12B的状态下使第1位移部12旋转。此外,将基部12A与左右方向平行的状态的第1位移部12的位置称为中立位置P1。
[0027] 一个(左侧)第2位移部14在第1位移部12的左侧的把持部12B的与基部12A相反一侧的端部经由未图示的倾动机构被支承为能够在左右方向上以预定范围倾动。此外,图1中,由实线示出第2位移部14配置于中立位置P2的状态,分别由双点划线示出第2位移部14倾动至最左侧的位置P2L和倾动至最右侧的位置P2R。
[0028] 另外,另一个(右侧)第2位移部14在第1位移部12的右侧的把持部12B的与基部12A相反一侧的端部经由未图示的倾动机构被支承为能够在左右方向上以预定范围倾动。此外,右侧的第2位移部14能够在与左侧的第2位移部14相同的范围在左右方向上倾动。
[0029] 作为一例,第1锁定部16设置于第1位移部12的基部12A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基部12A中被支承为能够旋转的部分)。作为一例,该第1锁定部16通过被切换通电状态等而能够切换为允许状态和限制状态这两个状态。而且,一方面,在第1锁定部16成为允许状态时,允许第1位移部12旋转。另一方面,在第1锁定部16成为限制状态时,限制第1位移部12旋转。此外,第1锁定部16的允许状态与限制状态间的切换也可以不是通过电结构而是通过机械结构来进行切换。
[0030] 作为一例,第2锁定部18与能够使第2位移部14相对于第1位移部12倾动的倾倒机构一体地设置。作为一例,该第2锁定部18通过切换通电状态等而能够切换为允许状态与限制状态这两个状态。而且,在第2锁定部18成为允许状态时,允许第2位移部14相对于第1位移部12倾动。另一方面,在第2锁定部18成为限制状态时,限制第2位移部14相对于第1位移部12倾动。此外,第2锁定部18的允许状态与限制状态间的切换也可以不是通过电结构而是通过机械结构来进行切换。
[0031]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
[0032]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
[0033] 作为一例,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10能够应用于以下的操作。
[0034] 如图2所示那样,在车辆的模式成为第1模式的情况下,第1锁定部16成为允许状态并且第2锁定部18成为限制状态。此处,第1模式是“通常的转向操作模式”,在该通常的转向操作模式下,能够使进行通常的行驶的车辆20向左侧、右侧转弯。在第1模式下,允许第1位移部12的旋转并且限制第2位移部14从中立位置P2开始倾动。而且,在车辆的模式成为第1模式的情况下,能够在车辆的乘坐者通过双手分别把持了第1位移部12的一对把持部12B的状态下使第1位移部12旋转。作为一例,通过使第1位移部12向左侧旋转,如图4所示那样,能够使向前方侧进行直行行驶的车辆20向左侧(箭头A1方向侧)转弯。此外,虽省略图示,但通过使第1位移部12向右侧旋转,能够使向前方侧直行行驶的车辆20向右侧转弯。
[0035] 如图3所示那样,在车辆的模式成为第2模式的情况下,第1锁定部16成为限制状态并且第2锁定部18成为允许状态。此处,第2模式是指“能够在相对于车辆20的直行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的模式”。此外,前述的第1模式与第2模式之间的切换通过未图示的切换开关来切换。在第2模式下,限制第1位移部12从中立位置P1开始旋转并且允许第2位移部14相对于第1位移部12倾动。而且,在车辆的模式成为第2模式的情况下,能够在车辆的乘坐者通过双手分别把持了一对第2位移部14的状态下,使第2位移部14相对于第1位移部12倾动。作为一例,通过使一对第2位移部14同时向左侧倾动,如图5所示那样,能够使车辆20向作为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左侧(箭头A2方向侧)移动。此外,虽省略图示,但通过使一对第2位移部14同时向右侧倾倒,能够使车辆20向作为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右侧移动。
[0036] (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
[0037] 接下来,使用图6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22进行说明。此外,对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22中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10对应的构件和部分,标注同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10对应的构件和部分相同的附图标记,有时省略其说明。
[0038] 如图6所示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22中,左右一对第2位移部14被支承为能够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上以预定范围倾动。在该结构的操作装置22中,除了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10的操作之外,还能够进行以下的操作。
[0039] 具体而言,在车辆的模式成为第2模式的情况下,通过使左侧的第2位移部14向后侧倾动并且使右侧的第2位移部14向前侧倾动,如图7所示那样,能够在几乎不使车辆20的前后位置和左右位置移动的状态下使该车辆20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向箭头A3方向旋转)。此外,虽省略图示,但通过使左侧的第2位移部14向前侧倾动并且使右侧的第2位移部14向后侧倾动,能够在几乎不使车辆20的前后位置和左右位置移动的状态下使该车辆20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0040] (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
[0041] 接下来,使用图8和图9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24进行说明。
[0042] 如图8所示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24具备:通过被车辆的乘坐者操作而能够倾动的第1位移部12;和被第1位移部12支承为能够倾动的第2位移部14。另外,操作装置24具备:允许或者限制第1位移部12的倾动的作为锁定部的第1锁定部16;和允许或者限制第2位移部14相对于第1位移部12的倾动的作为锁定部的第2锁定部18。
[0043] 第1位移部12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棒状形成。该第1位移部12的下端部被具有未图示的倾动机构的基座部26支承。而且,该第1位移部12能够相对于基座部26在前后方向上倾动。由此,能够在车辆的乘坐者把持了后述的第2位移部14的状态下使第1位移部12倾动。此外,将第1位移部12与上下方向平行的状态下的第1位移部12的位置称为中立位置P1。另外,图8中,由实线示出第1位移部12配置于中立位置P1的状态,分别由双点划线示出第1位移部12倾动至最前侧的位置P1FR和倾动至最后侧的位置P1RR。
[0044] 如图9所示那样,第2位移部14在第1位移部12的上端部经由未图示的倾动机构被支承为能够在前后方向上以预定范围倾动。此外,图9中,由实线示出第2位移部14配置于中立位置P2的状态,分别由双点划线示出第2位移部14倾动至最前侧的位置P2FR和倾动至最后侧的位置P2RR。
[0045] 作为一例,第1锁定部16与设置于基座部26的倾动机构一体设置。作为一例,该第1锁定部16通过切换通电状态等能够切换为允许状态与限制状态这两个状态。而且,在第1锁定部16成为允许状态时,允许第1位移部12的倾动。另一方面,在第1锁定部16成为限制状态时,限制第1位移部12的倾动。此外,第1锁定部16的允许状态与限制状态间的切换也可以不是通过电结构而是通过机械结构来进行切换。
[0046] 作为一例,第2锁定部18与能够使第2位移部14相对于第1位移部12倾动的倾倒机构一体设置。作为一例,该第2锁定部18通过切换通电等而能够切换为允许状态与限制状态这两个状态。而且,在第2锁定部18成为允许状态时,允许第2位移部14相对于第1位移部12倾动。另一方面,在第2锁定部18成为限制状态时,限制第2位移部14相对于第1位移部12倾动。此外,第2锁定部18的允许状态与限制状态之间的切换也可以不是通过电结构而是通过机械结构来进行切换。
[0047]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
[0048]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
[0049] 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24作为一例而能够应用于以下的操作。
[0050] 如图8所示那样,在车辆的模式成为第1模式的情况下,第1锁定部16成为允许状态并且第2锁定部18成为限制状态。此处,第1模式是指“通常的换档模式”。在第1模式下,允许第1位移部12的倾动并且限制第2位移部14从中立位置P2开始倾动。而且,在车辆的模式成为第1模式的情况下,能够在车辆的乘坐者把持了第2位移部14的状态下使第1位移部12倾动。作为一例,在第1位移部12配置于倾动至最前侧的位置P1FR的状态下,车辆的变速机成为停车状态,车辆无法行驶。另外,在第1位移部12配置于中立位置P1的状态下,车辆的变速机成为能够前进的状态,车辆能够前进。并且,在第1位移部12配置于倾动至最后侧的位置P1RR的状态下,车辆的变速机成为能够后退的状态,车辆能够后退。
[0051] 如图9所示那样,在车辆的模式成为第2模式的情况下,第1锁定部16成为限制状态,并且第2锁定部18成为允许状态。此处,第2模式是指“运动模式”。此外,前述的第1模式与第2模式之间的切换通过未图示的切换开关来进行切换。在第2模式下,限制第1位移部12从中立位置P1开始倾动,并且允许第2位移部14相对于第1位移部12倾动。而且,在车辆的模式成为第2模式的情况下,能够在车辆的乘坐者把持了第2位移部14的状态下,使第2位移部14相对于第1位移部12倾动。作为一例,在第1位移部12配置于中立位置P1的状态并且车辆前进的状态下,车辆的模式成为第2模式。而且,若使第2位移部14倾动至从中立位置P2倾动至最前侧的位置P2FR,车辆的变速机以成为比该操作时传动比高的传动比的方式升档。另外,若使第2位移部14倾动至从中立位置P2倾动至最后侧的位置P2RR,则车辆的变速机以成为比该操作时传动比低的传动比的方式降档。
[0052] (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
[0053] 接下来,使用图10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28进行说明。此外,对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28中与前述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24对应的构件和部分标注同与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24对应的构件和部分相同的附图标记,有时省略其说明。
[0054] 如图10所示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28中,第2位移部14被支承为相对于第1位移部12能够旋转。具体而言,第2位移部14在第1位移部12的上端部经由未图示的旋转机构被支承为能够以上下方向作为轴向在左右方向(箭头C方向)上以预定范围旋转。此外,图
9中,示出第2位移部14配置于中立位置P2的状态。
[0055]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28中,在车辆的模式成为第2模式的情况下,第1锁定部16成为限制状态并且第2锁定部18成为允许状态。在该状态下,车辆的乘坐者能够使第2位移部14相对于第1位移部12向左右旋转。作为一例,在第1位移部12配置于中立位置P1的状态并且车辆前进的状态下,车辆的模式成为第2模式。而且,若第2位移部14倾动至从中立位置P2倾动至最右侧的位置,则车辆的变速机以成为比该操作时传动比高的传动比的方式升档。另外,若使第2位移部14倾动至从中立位置P2倾动至最左侧的位置,则车辆的变速机以成为比该操作时传动比低的传动比的方式降档。
[0056] 以上对各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10、22、24、28进行了说明,但根据这些各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10、22、24、28,能够与车辆的多个模式对应。
[0057] 此外,对将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10、22用作进行用于改变车辆的朝向、位置的操作的操作装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10、22用作进行第3实施方式和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24、28那样的用于变速等的操作的操作装置。另外,作为进行第3实施方式和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24、28那样的用于变速等的操作的操作装置,也可以使用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装置10、22。另外,各实施方式的结构也可以相互组合。
[0058]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除上述以外还进行各种变形而实施。
[0059] 对于2020年2月1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20‑023424号的公开而言,通过参照将其整体引用于本说明书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