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市政道路白加黑路面改造方法

申请号 CN202310983838.6 申请日 2023-08-04 公开(公告)号 CN117166310A 公开(公告)日 2023-12-05
申请人 中电建珠海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海博; 胡晓锋; 张秀; 张敏; 周五成;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了城市市政道路白加黑路面改造方法,属于路面强化技术领域,包括:对 水 泥 混凝土 层的表面形状进行测量,对 变形 部分进行加固处理。对 水泥 混凝土层的表面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中 喷涂 沥青 粘接剂。在喷涂沥青粘接剂的过程中铺设第一层 沥青混凝土 。在铺设第二层沥青混凝土的过程中,向格网内注入用于提高沥青混凝土结构强度的加强剂,当第二层沥青混凝土 压实 之后,加强剂被 挤压 并铺展开从而将形成沥青混凝土层加强并划分为多个区 块 ;通过区块降低裂缝的产生并且防止裂缝的延展。本发明提供的城市市政道路白加黑路面改造方法一方面降低了裂缝产生的几率,另一方面避免了裂缝的延展,降低了故障率,保证了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

1.城市市政道路白加黑路面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混凝土层的表面形状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的结果确定出所述水泥混凝土层中的变形部分,对所述变形部分进行加固处理;
对所述水泥混凝土层的表面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中喷涂沥青粘接剂;
在喷涂所述沥青粘接剂的过程中铺设第一层沥青混凝土,并且在所述第一层沥青混凝土铺设的过程中将格网铺展在所述第一层沥青混凝土上;
在铺设第二层沥青混凝土的过程中,向所述格网内注入用于提高沥青混凝土结构强度的加强剂,所述加强剂通过所述格网上开设的多个出胶口流出;
当所述第二层沥青混凝土压实之后,所述加强剂被挤压并铺展开从而将形成沥青混凝土层加强并划分为多个区;通过所述区块降低裂缝的产生并且防止裂缝的延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市政道路白加黑路面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测量的结果确定出所述水泥混凝土层中的变形部分包括:
将所述水泥混凝土层中发生倾斜、裂缝、下陷、凸起的部分划定为所述变形部分;
确定出所述变形部分的分布范围以及所占的面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市政道路白加黑路面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测量的结果确定出所述水泥混凝土层中的变形部分包括:
所述水泥混凝土层由主体部分和所述变形部分组成;
当所述变形部分的故障类型以及发生的程度均较为严重时,进行锚杆的加固以及找平处理;或者,仅进行找平处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城市市政道路白加黑路面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测量的结果确定出所述水泥混凝土层中的变形部分,对所述变形部分进行加固处理包括:
合理分布所述锚杆施工的密度,避免所述锚杆过于密集或者过于疏松;
将所述锚杆的施工位置标定在所述水泥混凝土层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市政道路白加黑路面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水泥混凝土层的表面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中喷涂沥青粘接剂包括:
对所述水泥混凝土层进行除杂和清理;在清洗完成之后随即进行所述沥青粘接剂的喷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市政道路白加黑路面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格网包括多个横纵排布的管道,多个所述管道依次连通;且沿所述管道长度方向上开设有多个所述出胶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城市市政道路白加黑路面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格网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由相邻的多个所述管道围设而成;在所述通孔内固定有加强网,所述加强网用于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承载和结构稳定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城市市政道路白加黑路面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并且在所述第一层沥青混凝土铺设的过程中将格网铺展在所述第一层沥青混凝土上包括:
在所述加强网上喷涂粘接剂,所述粘接剂用于提高所述加强网分别与所述第一层沥青混凝土和所述第二层沥青混凝土的粘结力。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市政道路白加黑路面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铺设第二层沥青混凝土的过程中,向所述格网内注入用于提高沥青混凝土结构强度的加强剂包括:
所述第二层沥青混凝土的铺设位于所述第一层沥青混凝土铺设的后方且同时进行;
在所述第二层沥青混凝土接触所述格网之前,向所述格网内注入所述加强剂并使所述加强剂从所述出胶口内流出。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市政道路白加黑路面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强剂通过所述格网上开设的多个出胶口流出之后还包括:
向所述格网内注入一定量的固化剂,使所述固化剂充满所述格网;
固化后的所述固化剂在所述格网内形成支撑并加固沥青混凝土的结构。

说明书全文

城市市政道路白加黑路面改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路面强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城市市政道路白加黑路面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白加黑路面是以从混凝土为下面层沥青混凝土为上面层,即在水泥混凝土面层上加铺沥青层。一般来说,下面层的水泥混凝土可采用普通混凝土、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及多孔混凝土等。此外,为改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在旧路面层上加铺沥青混凝土层,也视为复合路面。传统的白加黑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为在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病害处铣刨拉毛处理后铺设乳化沥青粘结层,在乳化沥青粘结层表面铺设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在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表面铺设乳化沥青粘结层,再在乳化沥青粘结层表面铺设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
[0003] 但是在实际应用时发现,目前白加黑改造的路面,由于沥青混凝土自身的结构强度较低等原因,导致沥青混凝土层容易出现裂缝的问题,并且上述裂缝会在沥青混凝土层上延展,使得工程质量较低寿命较短,工程返修率较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城市市政道路白加黑路面改造方法,旨在解决沥青混凝土层容易出现裂缝的问题,并且上述裂缝会在沥青混凝土层上延展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城市市政道路白加黑路面改造方法,包括:
[0006] 对水泥混凝土层的表面形状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的结果确定出所述水泥混凝土层中的变形部分,对所述变形部分进行加固处理;
[0007] 对所述水泥混凝土层的表面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中喷涂沥青粘接剂;
[0008] 在喷涂所述沥青粘接剂的过程中铺设第一层沥青混凝土,并且在所述第一层沥青混凝土铺设的过程中将格网铺展在所述第一层沥青混凝土上;
[0009] 在铺设第二层沥青混凝土的过程中,向所述格网内注入用于提高沥青混凝土结构强度的加强剂,所述加强剂通过所述格网上开设的多个出胶口流出;
[0010] 当所述第二层沥青混凝土压实之后,所述加强剂被挤压并铺展开从而将形成沥青混凝土层加强并划分为多个区;通过所述区块降低裂缝的产生并且防止裂缝的延展。
[001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测量的结果确定出所述水泥混凝土层中的变形部分包括:
[0012] 将所述水泥混凝土层中发生倾斜、裂缝、下陷、凸起的部分划定为所述变形部分;
[0013] 确定出所述变形部分的分布范围以及所占的面积。
[0014]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测量的结果确定出所述水泥混凝土层中的变形部分包括:
[0015] 所述水泥混凝土层由主体部分和所述变形部分组成;
[0016] 当所述变形部分的故障类型以及发生的程度均较为严重时,进行锚杆的加固以及找平处理;或者,仅进行找平处理。
[0017]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测量的结果确定出所述水泥混凝土层中的变形部分,对所述变形部分进行加固处理包括:
[0018] 合理分布所述锚杆施工的密度,避免所述锚杆过于密集或者过于疏松;
[0019] 将所述锚杆的施工位置标定在所述水泥混凝土层上。
[002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所述水泥混凝土层的表面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中喷涂沥青粘接剂包括:
[0021] 对所述水泥混凝土层进行除杂和清理;在清洗完成之后随即进行所述沥青粘接剂的喷涂。
[0022]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格网包括多个横纵排布的管道,多个所述管道依次连通;且沿所述管道长度方向上开设有多个所述出胶口。
[0023]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格网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由相邻的多个所述管道围设而成;在所述通孔内固定有加强网,所述加强网用于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承载和结构稳定性
[0024]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并且在所述第一层沥青混凝土铺设的过程中将格网铺展在所述第一层沥青混凝土上包括:
[0025] 在所述加强网上喷涂粘接剂,所述粘接剂用于提高所述加强网分别与所述第一层沥青混凝土和所述第二层沥青混凝土的粘结力。
[0026]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铺设第二层沥青混凝土的过程中,向所述格网内注入用于提高沥青混凝土结构强度的加强剂包括:
[0027] 所述第二层沥青混凝土的铺设位于所述第一层沥青混凝土铺设的后方且同时进行;
[0028] 在所述第二层沥青混凝土接触所述格网之前,向所述格网内注入所述加强剂并使所述加强剂从所述出胶口内流出。
[0029]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加强剂通过所述格网上开设的多个出胶口流出之后还包括:
[0030] 向所述格网内注入一定量的固化剂,使所述固化剂充满所述格网;
[0031] 固化后的所述固化剂在所述格网内形成支撑并加固沥青混凝土的结构。
[0032] 本发明提供的城市市政道路白加黑路面改造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城市市政道路白加黑路面改造方法中首先对水泥混凝土层表面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的结果就能够确定出变形部分,然后对变形部分进行加固处理,在处理完成之后喷涂沥青粘接剂。并且在喷涂沥青粘接剂的过程中铺设第一层沥青混凝土,同时将格网在第一层沥青混凝土上铺展开。在第二层沥青混凝土铺设的过程中,向格网内注入加强剂,注入的加强剂从多个出胶口流出。在第二层沥青混凝土压实的过程中,加强剂被挤压并铺展开从而将形成的沥青混凝土层划分为多个区块。
[0033] 本申请中通过格网以及加强剂能够对沥青混凝土层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并且由于将整个沥青混凝土层划分为了多个区块,通过上述设置一方面降低了裂缝产生的几率,另一方面由于区块之间存在加强剂,因此避免了裂缝的延展,降低了故障率,保证了使用寿命。附图说明
[003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5]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城市市政道路白加黑路面改造方法的。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37] 请参阅图1,现对本发明提供的城市市政道路白加黑路面改造方法进行说明。城市市政道路白加黑路面改造方法,包括:
[0038] 对水泥混凝土层的表面形状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的结果确定出水泥混凝土层中的变形部分,对变形部分进行加固处理。
[0039] 对水泥混凝土层的表面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中喷涂沥青粘接剂。
[0040] 在喷涂沥青粘接剂的过程中铺设第一层沥青混凝土,并且在第一层沥青混凝土铺设的过程中将格网铺展在第一层沥青混凝土上。
[0041] 在铺设第二层沥青混凝土的过程中,向格网内注入用于提高沥青混凝土结构强度的加强剂,加强剂通过格网上开设的多个出胶口流出。
[0042] 当第二层沥青混凝土压实之后,加强剂被挤压并铺展开从而将形成沥青混凝土层加强并划分为多个区块;通过区块降低裂缝的产生并且防止裂缝的延展。
[0043] 本发明提供的城市市政道路白加黑路面改造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城市市政道路白加黑路面改造方法中首先对水泥混凝土层表面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的结果就能够确定出变形部分,然后对变形部分进行加固处理,在处理完成之后喷涂沥青粘接剂。并且在喷涂沥青粘接剂的过程中铺设第一层沥青混凝土,同时将格网在第一层沥青混凝土上铺展开。在第二层沥青混凝土铺设的过程中,向格网内注入加强剂,注入的加强剂从多个出胶口流出。在第二层沥青混凝土压实的过程中,加强剂被挤压并铺展开从而将形成的沥青混凝土层划分为多个区块。
[0044] 本申请中通过格网以及加强剂能够对沥青混凝土层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并且由于将整个沥青混凝土层划分为了多个区块,通过上述设置一方面降低了裂缝产生的几率,另一方面由于区块之间存在加强剂,因此避免了裂缝的延展,降低了故障率,保证了使用寿命。
[0045] 以往公路修筑时采用混凝土路面通车,后期需要对路面改造时在混凝土路面顶面用沥青混凝土进行罩面后继续通车,即白加黑路面。在公路进行扩建施工时,需要进行新旧路面各结构层的拼接。
[0046]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用水泥混凝土板做面层的路面,下设基层、垫层,为刚性路面,是我国目前公路、城市道路中应用最广泛的路面结构。水泥混凝土路面对雨水抗击能力差,并且抗击超载的能力也比较差,造成路面的不均匀沉降,路面平整度下降。水泥混凝土路面后期的养护费时费力,并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水泥混凝土的改造尤其重要。白加黑路面为在现有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上铺设一层沥青混凝土路面,既能避免旧路面开挖造成资源浪费,又能改善路面的抗滑、降噪、防水等使用性能。现有的白加黑路面改造原有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处理不当,容易造成裂纹的扩展。另外,铺设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强度较低,容易产生反射裂纹。
[0047] 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泥砼道路)是指以水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做面层的路面,简称混凝土路面,亦称刚性路面,俗称白色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有素混凝土、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各种路面。
[0048] 建国至今,我国已建成大量的水泥砼道路,大部分出现破损后采取了白加黑的方法修缮,运营不久后容易出现反射裂缝问题,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坏,结构稳定性较差,严重影响使用寿命。
[0049] 本申请中通过加强剂等将沥青混凝土层划分为多个依次排布的区块,通过上述设置,避免了裂缝的产生和扩散,降低了裂缝的长度。而通过加强网等能够有效的提高沥青混凝土层的结构强度,提高抵抗冲击的能力。
[0050] 在本申请提供的城市市政道路白加黑路面改造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测量的结果确定出水泥混凝土层中的变形部分包括:
[0051] 将水泥混凝土层中发生倾斜、裂缝、下陷、凸起的部分划定为变形部分;
[0052] 确定出变形部分的分布范围以及所占的面积。
[0053] 旧的普通混凝土路面出现断裂的原因包括不均匀的沉降、受力的不均匀、自身结构强度较低和地层的变化。如果不对水泥混凝土层进行任何的处理,那么即便在其上铺设沥青混凝土层,由于沥青混凝土层相对的硬度较低,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在沥青混凝土层上也会产生变形、裂缝以及断裂等一系列问题,此时需要再次进行修复,费时费力。
[0054]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首先需要对水泥混凝土层进行位置的加固,也即加强其与下方基层以及地层的相对稳定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铺设的沥青混凝土层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的次数。
[0055] 当然将旧的水泥混凝土层剔除,也即对路面重新进行铺设必然会提高整个道路的使用寿命,但是相应的工程的造价较高,并且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
[0056] 在本申请提供的城市市政道路白加黑路面改造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测量的结果确定出水泥混凝土层中的变形部分包括:
[0057] 水泥混凝土层由主体部分和变形部分组成。
[0058] 当变形部分的故障类型以及发生的程度均较为严重时,进行锚杆的加固以及找平处理;或者,仅进行找平处理。
[0059] 为了提高水泥混凝土层的稳定以及支撑能力,本申请中可在水泥混凝土层上施工多个锚杆,也即通过多个锚杆来加强与下方地层之间的稳定性。
[0060] 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如果在整个水泥混凝土层上均匀的施工多个锚杆,通过上述方法虽然会提高整个结构的稳定性,但是相应的施工成本也就较大,更为重要的是当需要改造的路面面积较大时,所需的时间较长,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0061] 为此,本申请中需要对整个路面的形状以及结构进行测量,具体的实时例为,首先确定出整个路面的主体部分和变形部分。主体部分为没有发生裂缝和变形的部分,而变形部分为发生凹陷或者凸起的部分。当确定出上述情况之后,需要判断出变形部分的位置、区域、面积以及倾斜度。因为在施工刚完成时整个路面是水平的,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主体部分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而变形部分由于支撑力不足导致发生了裂缝以及倾斜。当确定出整个主体部分和变形部分的情况之后,即可进行锚杆的施工。
[0062] 在本申请提供的城市市政道路白加黑路面改造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测量的结果确定出水泥混凝土层中的变形部分,对变形部分进行加固处理包括:
[0063] 合理分布锚杆施工的密度,避免锚杆过于密集或者过于疏松。
[0064] 将锚杆的施工位置标定在水泥混凝土层上。
[0065] 首先变形部分表明当位置的承载能力超过了水泥混凝土层可接受的最大值,造成上述的原因是自身的结构强度不足或者下方支撑力不足,或者是上方通行量较大导致超过了材料的疲劳极限。不管哪种原因,均需要对该区域进行加强,正是基于原因,在该区域内就需要施工多个锚杆,也即该区域内锚杆的密度较大,同时对该区域内进行混凝土等的重新注入找平,或者注入其它材料来填补凹坑。
[0066] 对于变形部分中仅发生倾斜的区域,则需要确定出该区域较低的位置,将锚杆设置在变形部分较低的位置,因为该区域位置最低则表明该区域抵抗外部作用力的能力较弱,从而才会发生下陷。
[0067] 最终需要对所有锚杆的位置进行规划,避免过度密集,并且也需要保证在一定的检测区域内至少存在锚杆,检测区域可为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视上方的车流量而定。
[0068] 在本申请提供的城市市政道路白加黑路面改造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对水泥混凝土层的表面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中喷涂沥青粘接剂包括:
[0069] 对水泥混凝土层进行除杂和清理;在清洗完成之后随即进行沥青粘接剂的喷涂。
[0070]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中的锚杆的长度较小,直径相对较小,通过上述设置能够提高单个锚杆的施工效率。
[0071] 为了提高加工效率,锚杆的施工需要从路面的一侧向另一个进行,锚杆的施工可由多人同时进行,更为重要的是,在锚杆施工过程中同时进行路面的处理。
[0072] 路面的处理由清洗机进行,清洗机的前方设置有滚刷,通过滚刷的转动来实现杂质的清理,而在滚刷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吸嘴,吸嘴用于吸取尘埃和杂质。在杂质吸取完成之后,通过后方的喷水头来喷射清洗液,来实现对路面的进一步清理。
[0073] 在本申请提供的城市市政道路白加黑路面改造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格网包括多个横纵排布的管道,多个管道依次连通;且沿管道长度方向上开设有多个出胶口。
[0074] 在对路面清理完成之后就需要铺设格网,沿格网侧壁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多个出胶口,并且格网由横纵的多个管道组成,也即格网由多个横纵管道连通设置而成。
[0075] 如果管道相互连通,那么不便于加强剂的顺利排出,因此无法有效控制加强剂的流向。因此垂直格网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阻隔条,阻隔条将格网分隔为多个输送片,加强剂仅能够在一个输送片内流动,无法流入另一个输送片。
[0076] 当格网铺设完成之后,通过格网端部的注胶口向格网的内腔内注入加强剂。需要指出的是沥青混凝土通常分两次进行铺设,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果在一次沥青混凝土铺设之后再铺设格网,那么由于下方的沥青混凝土已经被初步的挤压,最终可能导致加强剂渗透的情况不乐观,渗入沥青混凝土的范围较小。针对上述情况,可在一次沥青混凝土铺设的过程中随即进行格网的铺设,也即格网的放卷与沥青混凝土的铺设同时进行,此时格网内的加强剂在未接触沥青混凝土时就已经排出,然后与刚掉落的沥青混凝土混合,并且在混合之后就能够进行后续的初步压实。
[0077] 在本申请提供的城市市政道路白加黑路面改造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格网上设有多个通孔,通孔由相邻的多个管道围设而成;在通孔内固定有加强网,加强网用于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承载力和结构稳定性。
[0078] 为了提高沥青混凝土抵抗冲击的能力,首先格网由横纵管道连通而成,因此在格网上设置有多个通孔,在格网上形成的通孔内设置有加强网,也即加强网是直接定位在格网上的。
[0079]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当格网铺设之后,加强网也会铺设在沥青混凝土上,当再次铺设沥青混凝土时,即可使加强网作为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构件。
[0080] 在本申请提供的城市市政道路白加黑路面改造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并且在第一层沥青混凝土铺设的过程中将格网铺展在第一层沥青混凝土上包括:
[0081] 在加强网上喷涂粘接剂,粘接剂用于提高加强网分别与第一层沥青混凝土和第二层沥青混凝土的粘结力。
[0082] 通过上述设置能够避免由于加强网的存在使第一层沥青混凝土和第二层沥青混凝土之间产生分层,造成承载能力降低的问题。因为加强网如果孔隙较小则导致分层效果明显,如果孔隙较大则导致加强效果降低,通过喷涂粘接剂则能够明显改变上述问题。
[0083] 在本申请提供的城市市政道路白加黑路面改造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在铺设第二层沥青混凝土的过程中,向格网内注入用于提高沥青混凝土结构强度的加强剂包括:
[0084] 第二层沥青混凝土的铺设位于第一层沥青混凝土铺设的后方且同时进行。
[0085] 在第二层沥青混凝土接触格网之前,向格网内注入加强剂并使加强剂从出胶口内流出。
[0086] 格网由多个管道相互连通而成,这就使得在格网的内部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通道,当向管道的内部输入加强剂之后,加强剂会在纵横交错的通道内流动,并且由于格网的侧壁上开设由多个出胶口,加强剂在管道内流动的过程中会从出胶口内流出,从而与沥青混凝土接触。
[0087]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当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清理干净之后,在其上随即涂覆乳化沥青粘结剂,然后即可铺设第一层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初步压实之后,然后就进行格网的铺设。并且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在格网铺设的过程中,即可在端部注入加强剂从而缩短加强剂在通道内流动的时间,而在加强剂从出胶口流出的过程中,后方即可铺设第二层沥青混凝土,通过上述设置,就使得刚从通道内流出的加强剂会接触上下两侧的沥青混凝土,当被压实之后加强剂由于被挤压从而铺展开,最终使整个路面形成了多个沥青混凝土的方格。
[0088] 在本申请提供的城市市政道路白加黑路面改造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加强剂通过格网上开设的多个出胶口流出之后还包括:
[0089] 向格网内注入一定量的固化剂,使固化剂充满格网。
[0090] 固化后的固化剂在格网内形成支撑并加固沥青混凝土的结构。
[0091] 如果格网为金属材料制件,由于路面改造的面积较大,那么将会严重制约格网的铺设速度,如果格网为塑料材料制件,那么当铺设完成之后加强剂会残留在内部,加强剂本身并不会固化,或者固化后硬度较低,因此就会影响上方的沥青混凝土的承载力。
[0092] 基于上述原因,本申请中在注入完加强剂之后,可再向格网内输入固化剂,也即当确保加强剂输入一定的量之后,即可向格网内输入固化剂,固化剂在格网内固化之后自身的硬度较高,从而起到支撑上方沥青混凝土的作用。
[0093] 需要确保的是,在对沥青混凝土完全压实之前,需要使固化剂完全固化,从而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并且格网自身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对沥青混凝土加强的作用,也即内部存放有固化剂的格网与加强网一同起到对沥青混凝土的增强效果。
[0094]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