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老路基基层拼接缝施工方法

申请号 CN202311142196.3 申请日 2023-09-05 公开(公告)号 CN117166312A 公开(公告)日 2023-12-05
申请人 徐州公路工程总公司; 发明人 沈辉; 李明升; 陈新权; 尹逊东; 李申;
摘要 本 申请 涉及一种新老路基 基层 拼接缝施工方法,涉及新老路基拼接施工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S1:放样出路面拼接缝 位置 ;S2:挖除旧路面路肩范围内 水 泥板,以及顶部加铺 沥青 层;S3:在旧路面的接缝处进行台阶挖设,便于横向与新路面拼接;S4:铺设垫层和底基层;S5:在新路面与旧路面之间的接缝处浇筑有 混凝土 层,并利用加固机构的加固,以提高新路面与旧路面的连接强度;然后铺设基层;S6:铺设沥青 面层 。本申请具有延长旧路面的使用寿命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新老路基基层拼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放样出路面拼接缝位置
S2:挖除旧路面(1)路肩范围内泥板,以及顶部加铺沥青层;
S3:在旧路面(1)的接缝处进行台阶(11)挖设,便于横向与新路面(2)拼接;
S4:铺设垫层(21)和底基层(22);
S5:在新路面(2)与旧路面(1)之间的接缝处浇筑有混凝土层(24),并利用加固机构的加固,以提高新路面(2)与旧路面(1)的连接强度;然后铺设基层(23);
S6:铺设沥青面层(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老路基基层拼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11)的侧壁开设有连接孔(12),所述加固机构包括:连接组件(3),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套筒(31)和连接筋(32),所述套筒(31)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连接孔(12)内、另一端与所述混凝土层(24)固定,所述连接钢筋(32)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套筒(31)内、另一端与所述混凝土层(24)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老路基基层拼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31)上开设有进浆孔(311),所述套筒(31)上还开设有多个与所述进浆孔(311)连通的出浆孔(312),所述套筒(31)的外侧壁开设有支撑孔(313),所述加固机构还包括:支撑组件(4),所述支撑组件(4)包括:支撑杆(41)和支撑弹簧(42),所述支撑杆(41)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支撑孔(313)内、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孔(12)的内壁相抵接,所述支撑弹簧(42)固定于所述支撑杆(41)与所述支撑孔(313)的孔底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老路基基层拼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浆孔(311)与所述支撑孔(313)之间连通开设有连通孔(314)。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老路基基层拼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机构还包括:加强组件(5),所述加强组件(5)包括:竖向钢筋(51)和横向钢筋(52),所述竖向钢筋(51)固定于所述混凝土层(24),且与所述连接钢筋(32)固定,所述横向钢筋(52)固定于所述竖向钢筋(51)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老路基基层拼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组件(5)还包括:加强钢筋(53),所述加强钢筋(53)固定于所述竖向钢筋(51)与所述连接钢筋(32)之间,以及所述连接钢筋(32)与所述套筒(3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老路基基层拼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筋(32)上设置有反应组件(6),以用于反应所述新路面(2)或所述旧路面(1)的沉降情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老路基基层拼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组件(6)包括:钢管(61)和油位传感器(62),所述钢管(61)固定于与所述竖向钢筋(51)连接的所述加强钢筋(53)与与所述套筒(31)连接的所述加强钢筋(53)之间,且所述钢管(61)固定于所述钢管(61)用于装填油液,所述油位传感器(62)固定于所述钢管(61)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老路基基层拼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31)的内壁开设有与所述进浆孔(311)连通的充浆孔(315),所述套筒(31)内设置有用于夹持所述连接钢筋(32)的夹持组件(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老路基基层拼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7)包括:夹持弧板(71)和压紧弹簧(72),所述压紧弹簧(72)的一端与所述套筒(31)的内壁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夹持弧板(71)固定,所述连接钢筋(32)穿设所述夹持弧板(71)。

说明书全文

一种新老路基基层拼接缝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新老路基拼接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老路基基层拼接缝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高速公路及市政道路车流量也逐年增加,许多道路没有达到使用年限,交通量就已经饱或趋于饱和,饱和后的公路面临的改进措施基本上是两个,一是修建复线,二是在原有公路的基础上进行扩建拓宽。
[0003] 而扩建就需要将新老路面进行拼接,才能够完成公路的扩建。但是,一般只是通过混凝土浇筑,以将新路面与旧路面进行固定连接,而旧路面一旦产生较大载荷,且由于原路面长期使用,因此,旧路面的结构边部应会出现集中现象,从而旧路面寿命容易减短,而且容易与新路面产生裂缝而分离。发明内容
[0004] 为了改善旧路面的结构边部应力会出现集中现象,从而旧路面寿命容易减短,而且容易与新路面产生裂缝而分离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新老路基基层拼接缝施工方法。
[0005]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老路基基层拼接缝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 一种新老路基基层拼接缝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 S1:放样出路面拼接缝位置
[0008] S2:挖除旧路面路肩范围内泥板,以及顶部加铺沥青层;
[0009] S3:在旧路面的接缝处进行台阶挖设,便于横向与新路面拼接;
[0010] S4:铺设垫层和底基层;
[0011] S5:在新路面与旧路面之间的接缝处浇筑有混凝土层,并利用加固机构的加固,以提高新路面与旧路面的连接强度;然后铺设基层;
[0012] S6:铺设沥青面层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机构将新路面与旧路面进行固定连接,从而一旦旧路面因载荷产生应力时,可通过加固机构传递至新路面,从而旧路面的结构边部应力不易出现集中现象,以延长旧路面的使用寿命,而且不易与新路面产生裂缝而分离。
[0014] 可选的,所述台阶的侧壁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加固机构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套筒和连接筋,所述套筒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连接孔内、另一端与所述混凝土层固定,所述连接钢筋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套筒内、另一端与所述混凝土层固定。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钢筋将新路面与旧路面进行固定连接,从而一旦旧路面因载荷产生应力时,可通过套筒和连接钢筋传递至新路面,从而旧路面的结构边部应力不易出现集中现象,以延长旧路面的使用寿命,而且不易与新路面产生裂缝而分离。
[0016] 可选的,所述套筒上开设有进浆孔,所述套筒上还开设有多个与所述进浆孔连通的出浆孔,所述套筒的外侧壁开设有支撑孔,所述加固机构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和支撑弹簧,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支撑孔内、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孔的内壁相抵接,所述支撑弹簧固定于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支撑孔的孔底之间。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通过支撑弹簧的弹力,支撑杆向支撑孔外伸出,直至与套筒的内壁相抵接,以将套筒进行支撑,并且支撑至套筒与连接孔同轴线,从而使得套筒能够与连接孔的内壁之间留有空隙,如此方式,在浇筑混凝土层时,可将混凝土浆注入进浆孔内,再由出浆孔注入至套筒与连接孔的内壁之间,且由于空隙的存在,能够确保套筒与连接孔的内壁之间能够填充更多混凝土浆,从而提高对套筒固定的稳定性
[0018] 可选的,所述进浆孔与所述支撑孔之间连通开设有连通孔。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浆将由连通孔进入支撑孔内,随着不断注入,混凝土浆将挤压支撑杆,以使得支撑杆与连接孔的内壁抵接更紧,从而间接增大套筒与连接孔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以提高套筒插设至连接孔内的稳固性。
[0020] 可选的,所述加固机构还包括: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包括:竖向钢筋和横向钢筋,所述竖向钢筋固定于所述混凝土层,且与所述连接钢筋固定,所述横向钢筋固定于所述竖向钢筋的端部。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向钢筋能够提高连接钢筋与混凝土层连接的稳固性,以不易在横向上发生分离,从而提高新路面与旧路面连接的稳定性。
[0022] 可选的,所述加强组件还包括:加强钢筋,所述加强钢筋固定于所述竖向钢筋与所述连接钢筋之间,以及所述连接钢筋与所述套筒之间。
[00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钢筋能够提高连接钢筋与套筒和竖向钢筋之间的连接强度。
[0024] 可选的,所述连接钢筋上设置有反应组件,以用于反应所述新路面或所述旧路面的沉降情况。
[002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旦反应组件发出反应,即证明新路面或旧路面产生了沉降,需要及时维护,以防新路面与旧路面之间断裂。
[0026] 可选的,所述反应组件包括:钢管和油位传感器,所述钢管固定于与所述竖向钢筋连接的所述加强钢筋与与所述套筒连接的所述加强钢筋之间,且所述钢管固定于所述钢管用于装填油液,所述油位传感器固定于所述钢管上。
[002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旦油位传感器检测出油液的液位发生变化后,即证明新路面或旧路面产生了沉降,需要及时维护,以防新路面与旧路面之间断裂。
[0028] 可选的,所述套筒的内壁开设有与所述进浆孔连通的充浆孔,所述套筒内设置有用于夹持所述连接钢筋的夹持组件。
[002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持组件可对连接钢筋进行夹持,从而使得连接钢筋与套筒的内壁能够留有空隙。
[0030] 可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弧板和压紧弹簧,所述压紧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套筒的内壁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夹持弧板固定,所述连接钢筋穿设所述夹持弧板。
[003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钢筋插设套筒内,且连接钢筋穿设两个夹持弧板之间,以对连接钢筋进行夹持,从而使得连接钢筋与套筒的内壁能够留有空隙,以便填充更多的混凝土浆,从而提高对连接钢筋固定的稳固性;且能够选取任意直径的连接钢筋插入至套筒内,均可进行夹持。
[0032]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0033] 1、连接钢筋将新路面与旧路面进行固定连接,从而一旦旧路面因载荷产生应力时,可通过套筒和连接钢筋传递至新路面,从而旧路面的结构边部应力不易出现集中现象,以延长旧路面的使用寿命,而且不易与新路面产生裂缝而分离。
[0034] 2、将连接钢筋插设套筒内,且连接钢筋穿设两个夹持弧板之间,以对连接钢筋进行夹持,从而使得连接钢筋与套筒的内壁能够留有空隙,以便填充更多的混凝土浆,从而提高对连接钢筋固定的稳固性;且能够选取任意直径的连接钢筋插入至套筒内,均可进行夹持。
[0035] 3、一旦油位传感器检测出油液的液位发生变化后,即证明新路面或旧路面产生了沉降,需要及时维护,以防新路面与旧路面之间断裂。附图说明
[0036]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38] 图中:1、旧路面;11、台阶;12、连接孔;2、新路面;21、垫层;22、底基层;23、基层;24、混凝土层;25、沥青面层;3、连接组件;31、套筒;311、进浆孔;312、出浆孔;313、支撑孔;
314、连通孔;315、充浆孔;32、连接钢筋;4、支撑组件;41、支撑杆;42、支撑弹簧;5、加强组件;51、竖向钢筋;52、横向钢筋;53、加强钢筋;6、反应组件;61、钢管;62、油位传感器;7、夹持组件;71、夹持弧板;72、压紧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0]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新老路基基层拼接缝施工方法。
[0041] 一种新老路基基层拼接缝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2] S1:放样出路面拼接缝位置;
[0043] S2:挖除旧路面1路肩范围内水泥板,以及顶部加铺沥青层;
[0044] S3:在旧路面1的接缝处进行台阶11挖设,便于横向与新路面2拼接;
[0045] S4:在最底部铺设土工栅格,土工格栅不仅可以帮助地基增大承载力,有效延长地基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可以有效防止地面出现开裂或者是塌陷等现象,从而确保地面可以保持美观平整;然后在新路面2与旧路面1的接缝处浇筑无砂大孔混凝土,最后铺设垫层21和底基层22;
[0046] S5:在新路面2与旧路面1之间的接缝处浇筑有混凝土层24,且混凝土层24位于无砂大孔混凝土的上方,并利用加固机构的加固,以提高新路面2与旧路面1的连接强度,最后铺设基层23;
[0047] S6:铺设沥青面层25。
[0048] 参照图1和图2,加固机构包括:连接组件3、支撑组件4和加强组件5。
[0049] 参照图1,台阶11靠近混凝土层24的一侧开设有连接孔12,连接组件3包括:套筒31和连接钢筋32,套筒31的一端设置于连接孔12内、另一端固定于混凝土层24内,本申请实施例中套筒31的一端为闭口、另一端为开口。连接钢筋32的一端设置于套筒31内、另一端固定于混凝土层24内。在浇筑混凝土层24前,先将套筒31插设至连接孔12内,然后将连接钢筋32的一端插设至套筒31内;然后开始在新路面2与旧路面1的接缝处浇筑混凝土层24,在浇筑混凝土层24的过程,混凝土浆将慢慢渗入套筒31与连接孔12的内壁之间和套筒31内,直至混凝土浆凝固,以将新路面2与旧路面1进行固定连接,从而一旦旧路面1因载荷产生应力时,可通过套筒31和连接钢筋32传递至新路面2,从而旧路面1的结构边部应力不易出现集中现象,以延长旧路面1的使用寿命,而且不易与新路面2产生裂缝而分离;且即使新路面2或旧路面1发生轻微的沉降,通过连接钢筋32的设置,新路面2与旧路面1也不易快速分裂。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钢筋32可沿新路面2的长度方向均布若干。
[0050] 参照图2,套筒31的外侧壁开设有进浆孔311,且进浆孔311沿套筒31的壁厚进行延伸。套筒31的外侧壁且沿套筒31的轴线方向开设有与进浆孔311连通的出浆孔312。套筒31的外侧壁开设有支撑孔313。
[0051] 参照图2,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组件4共设置为四组,且四组支撑组件4沿套筒31的圆周方向均匀布设,即设置在套筒31的顶部、底部以及两侧部。支撑组件4包括:支撑杆41和支撑弹簧42,支撑杆41的一端设置于支撑孔313、另一端与连接孔12的内壁相抵接。支撑弹簧42的一端与支撑杆41位于支撑孔313内的一端的端壁、另一端与支撑孔313的孔底固定,本申请实施例中位于套筒31底部的支撑弹簧42的弹力大于其他支撑弹簧42,因为需要克服套筒31和连接钢筋32的重量。
[0052] 在浇筑混凝土层24前,将支撑杆41按压至支撑孔313内,然后将套筒31插设至连接孔12内,此时支撑杆41通过支撑弹簧42的弹力,支撑杆41向支撑孔313外伸出,直至与套筒31的内壁相抵接,以将套筒31进行支撑,并且支撑至套筒31与连接孔12同轴线,从而使得套筒31能够与连接孔12的内壁之间留有空隙,如此方式,在浇筑混凝土层24时,可将混凝土浆注入进浆孔311内,再由出浆孔312注入至套筒31与连接孔12的内壁之间,且由于空隙的存在,能够确保套筒31与连接孔12的内壁之间能够填充更多混凝土浆,从而提高对套筒31固定的稳定性。
[0053] 参照图2,此外,进浆孔311与支撑孔313之间连通开设有连通孔314,且连通孔314与支撑孔313的连接处位于支撑孔313的孔底。在向进浆孔311内注入混凝土浆时,混凝土浆将由连通孔314进入支撑孔313内,随着不断注入,混凝土浆将挤压支撑杆41,以使得支撑杆41与连接孔12的内壁抵接更紧,从而间接增大套筒31与连接孔12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以提高套筒31插设至连接孔12内的稳固性。
[0054] 参照图2,具体地,套筒31的内壁开设有与进浆孔311连通的充浆孔315。套筒31内设置有夹持组件7。夹持组件7包括:夹持弧板71和压紧弹簧72,且一组夹持组件7中的夹持弧板71和压紧弹簧72均设置为一对,且一一对应。压紧弹簧72的一端与套筒31的内壁固定、另一端与夹持弧板71固定。在将套筒31插入至连接孔12内前,先将连接钢筋32插设套筒31内,且连接钢筋32穿设两个夹持弧板71之间,以对连接钢筋32进行夹持,从而使得连接钢筋32与套筒31的内壁能够留有空隙,以便填充更多的混凝土浆,从而提高对连接钢筋32固定的稳固性;且能够选取任意直径的连接钢筋32插入至套筒31内,均可进行夹持。
[0055] 参照图1,加强组件5包括:竖向钢筋51、横向钢筋52和加强钢筋53,竖向钢筋51固定于混凝土层24内,竖向钢筋51与连接钢筋32远离套筒31内的一端焊接固定,且竖向钢筋51与连接钢筋32相互垂直。竖向钢筋51能够提高连接钢筋32与混凝土层24连接的稳固性,以不易在横向上发生分离,从而提高新路面2与旧路面1连接的稳定性。横向钢筋52焊接于竖向钢筋51的端部,且横向钢筋52与竖向钢筋51相互垂直。
[0056] 参照图1,加强钢筋53焊接于竖向赶紧与连接钢筋32之间,且倾斜设置。套筒31与连接钢筋32之间也设置有加强钢筋53,加强钢筋53能够提高连接钢筋32与套筒31和竖向钢筋51之间的连接强度。
[0057] 参照图1,连接钢筋32上设置有反应组件6,反应组件6包括:钢管61和油位传感器62,钢管61焊接于与竖向钢筋51连接的加强钢筋53与与套筒31连接的加强钢筋53之间,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连接钢筋32与套筒31和竖向钢筋51之间的连接强度,本申请实施例中钢管61的两端均设置为闭口,以用于装填油液。油位传感器62固定于钢管61上,以用于检测油液的液位变化,本申请实施例中油位传感器62可外接至控制路灯打开或关闭的总部处,且总部处可设置警报器,一旦检测出油液的液位发生变化后,即证明新路面2或旧路面1产生了沉降,需要及时维护,以防新路面2与旧路面1之间断裂。
[0058]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新老路基基层拼接缝施工方法的实施原理为:在浇筑混凝土层24前,先将套筒31插设至连接孔12内,然后将连接钢筋32的一端插设至套筒31内;然后开始在新路面2与旧路面1的接缝处浇筑混凝土层24,在浇筑混凝土层24的过程,混凝土浆将慢慢渗入套筒31与连接孔12的内壁之间和套筒31内,直至混凝土浆凝固,以将新路面2与旧路面1进行固定连接,从而一旦旧路面1因载荷产生应力时,可通过套筒31和连接钢筋32传递至新路面2,从而旧路面1的结构边部应力不易出现集中现象,以延长旧路面1的使用寿命,而且不易与新路面2产生裂缝而分离;且即使新路面2或旧路面1发生轻微的沉降,通过连接钢筋32的设置,新路面2与旧路面1也不易快速分裂。
[0059]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