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道面板及制造方法

申请号 CN202310761471.3 申请日 2023-06-27 公开(公告)号 CN116949889A 公开(公告)日 2023-10-27
申请人 株洲中铁电气物资有限公司;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飞香; 李再轲; 任治国; 金伟光; 彭旋; 丁一帆; 刘世杰;
摘要 本 申请 公开了一种折叠式道面板及制造方法,折叠式道面板包括至少一个板组,板组上形成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板组包括第一单板、第二单板以及第三单板,第一单板和第二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体,第二单板和第三单板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体;第一折叠点和第二折叠点中一个位于板组的上表面、另一个位于板组的下表面;通过绕第一折叠点翻转第一单板和第二单板以及绕第二折叠点翻折第二单板和第三单板使板组在折叠和展开状态下切换,板组折叠状态下第一单板、第二单板以及第三单板平铺,第一单板、第二单板以及第三单板堆叠。本申请具有在施工摊铺道路时,能够将板组展开平铺,无需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施工效率较高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折叠式道面板,其特征在于,
包括至少一个板组(1),板组(1)上形成有用于承载的上表面和用于与路基接触的下表面,板组(1)包括第一单板(11)、第二单板(12)以及第三单板(13),第一单板(11)和第二单板(12)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体,第二单板(12)和第三单板(13)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体;
第一连接体上设置有第一折叠点(2),以第一折叠点(2)为界,第一连接体一端与第一单板(11)贴合并连接,第一连接体另一端与第二单板(12)贴合并连接;
第二连接体上设置有第二折叠点(3),以第二折叠点(3)为界,第二连接体一端与第二单板(12)贴合并连接,第二连接体另一端与第三单板(13)贴合并连接;
第一折叠点(2)和第二折叠点(3)中一个位于板组(1)的上表面、另一个位于板组(1)的下表面;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均为柔性片状体,通过绕第一折叠点(2)翻转第一单板(11)和第二单板(12)以及绕第二折叠点(3)翻折第二单板(12)和第三单板(13)使板组(1)在折叠和展开状态下切换,板组(1)折叠状态下第一单板(11)、第二单板(12)以及第三单板(13)平铺,第一单板(11)、第二单板(12)以及第三单板(13)堆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道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上表面段(41)、第一连接段(42)和第一下表面段(43),第一折叠点(2)位于第一上表面段(41)和第一连接段(42)之间;
第一上表面段(41)与第一单板(11)上表面连接,第一下表面段(43)与第二单板(12)下表面连接,第一连接段(42)与第二单板(12)的侧壁连接;或,
第一上表面段(41)与第二单板(12)上表面连接,第一下表面段(43)与第一单板(11)下表面连接,第一连接段(42)与第一单板(11)的侧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道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上表面段(51)、第二连接段(52)和第二下表面段(53),第二折叠点(3)位于第二下表面段(53)和第二连接段(52)之间;
第二上表面段(51)与第二单板(12)上表面连接,第二下表面段(53)与第三单板(13)下表面连接,第二连接段(52)与第二单板(12)的侧壁连接;或,
第二上表面段(51)与第三单板(13)上表面连接,第二下表面段(53)与第二单板(12)下表面连接,第二连接段(52)与第三单板(13)的侧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道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组(1)上形成有左连接边和右连接边,左连接边靠近上表面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下台阶(6),右连接边靠近下表面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上台阶(7),相邻板组(1)对应的上台阶(7)和下台阶(6)相互配合,并通过紧件(8)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道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紧件(8)包括预埋螺母(81)、上螺柱(82)以及下螺套(83);
预埋螺母(81)预埋在下台阶(6)内;
下螺套(83)包括与下台阶(6)抵紧的下定位板和与预埋螺母(81)螺纹配合的套管部;
上螺柱(82)包括与上台阶(7)抵紧的上定位板和与套管部螺纹配合的螺柱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道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单板(11)、第二单板(12)以及第三单板(13)上均预设有锚固孔(9),折叠状态下的板组(1)的第一单板(11)、第二单板(12)以及第三单板(13)上的锚固孔(9)上下贯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式道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单板(11)、第二单板(12)以及第三单板(13)均包括多个玻璃纤维布(A)层和玄武岩纤维布(B)层,玻璃纤维布(A)层和玄武岩纤维布(B)层交替设置,玻璃纤维布(A)层和玄武岩纤维布(B)层之间设置有树脂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式道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台阶(7)与下台阶(6)厚度均为第一单板(11)厚度的一半。
9.一种折叠式道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剪裁玻璃纤维布(A)和玄武岩纤维布(B),并将玻璃纤维布(A)和玄武岩纤维布(B)交替叠放在模具上;
通过真空灌注方式将热固性树脂灌注到玻璃纤维布(A)和玄武岩纤维布(B)之间,形成道面板单板;
使用乙烯纤维布连接多个沿纵列排布的道面板单板,形成道面板板组(1);
采用固件连接多个沿横列排布的道面板板组(1),形成折叠道面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式道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剪裁玻璃纤维布(A)和玄武岩纤维布(B),并将玻璃纤维布(A)和玄武岩纤维布(B)交替叠放在模具上的步骤中,堆叠的玻璃纤维布(A)和玄武岩纤维布(B)形成沿堆叠方向分布的上层部与下层部,上层部与下层部错位设置,使上层部沿第一方向凸出形成上台阶(7),下层部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凸出形成下台阶(6);
所述采用紧固件连接多个沿横列排布的道面板板组(1),形成折叠道面板的步骤中,相邻道面板板组(1)中对应的上台阶(7)和下台阶(6)相互配合,紧固件同时穿过上台阶(7)与下台阶(6)。

说明书全文

折叠式道面板及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路面施工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折叠式道面板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现有技术中道面板多采用混凝土结构,现浇混凝土道路需要进行大量的施工工作,包括挖掘、模板制作、筋加工、混凝土浇筑等等,因此施工周期较长。这在自然灾害抢险和战争时期等紧急情况下不利于快速修复道路。基于复合材料面板强度高、抗腐蚀性能与耐久性能优异、热膨胀系数与混凝土的相近等特性;同时,复合材料道面板具有抗弯曲强度高、抗冲击韧性强、材质轻、抗老化耐久性好、抢修铺装简便、抢修省时高效、能重复使用等优点,使其能够成为传统金属结构或混凝土结构道面板的代替方案。
[0003] 但是目前复合材料道面板为了便于加工和运输条件,单板尺寸往往较小,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组合拼接,将小板拼接完成大板后再进行铺设,施工周期较长,不利于快速修复道路。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折叠式道面板及制造方法,以解决道面板铺设施工周期较长的技术问题。
[0005]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折叠式道面板,包括至少一个板组,板组上形成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板组包括第一单板、第二单板以及第三单板,第一单板和第二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体,第二单板和第三单板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体;第一连接体上设置有第一折叠点,以第一折叠点为界,第一连接体一端与第一单板连接,第一连接体另一端与第二单板连接;第二连接体上设置有第二折叠点,以第二折叠点为界,第二连接体一端与第二单板连接,第二连接体另一端与第三单板连接;第一折叠点和第二折叠点中一个位于板组的上表面、另一个位于板组的下表面;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均为柔性片状体,通过绕第一折叠点翻转第一单板和第二单板以及绕第二折叠点翻折第二单板和第三单板使板组在折叠和展开状态下切换,板组折叠状态下第一单板、第二单板以及第三单板平铺,第一单板、第二单板以及第三单板堆叠。
[000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板组由多个单板拼接组成,在运输和存储时能够将板组翻转到折叠状态,使板组占用空间较小,在施工摊铺道路时,能够将板组展开平铺,覆盖面积较大,无需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施工效率较高;
[0007] 第一连接体一端与第一单板之间贴合并连接,第一单板另一端与第二单板之间贴合并连接,使第一单板和第二单板之间只能绕第一折叠点转动,不会产生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运动,从而使第一单板和第二单板之间连接较为稳定;同理第二连接体一端与第二单板之间贴合并连接,第二单板另一端与第三单板之间贴合并连接,使第二单板和第三单板之间只能绕第二折叠点转动,不会产生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运动,从而使第二单板和第三单板之间连接较为稳定;
[0008] 第一折叠点和第二折叠点中一个位于板组的上表面、另一个位于板组的下表面,使板组在折叠时第一单板和第三单板会转向第二单板的不同侧,进而使第一单板和第三单板之间不会相互干涉,堆叠状态下的第一单板、第二单板以及第三单板能够翻转到平行的状态,以便于更多的单板能堆叠在一起,提升堆叠的密度,进而更节省空间。
[0009]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上表面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一下表面段,第一折叠点位于第一上表面段和第一连接段之间;第一上表面段与第一单板上表面连接,第一下表面段与第二单板下表面连接,第一连接段与第二单板的侧壁连接,或,第一上表面段与第二单板上表面连接,第一下表面段与第一单板下表面连接,第一连接段与第一单板的侧壁连接。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上表面段位于单板的上表面,第一下表面段位于单板的下表面,第一连接段连接第一上表面段进和第一下表面段,使第一单板和第二单板之间因为受外产生剪切运动的趋势时,第一连接体能够更好地起到支撑作用,连接更加稳定。
[0011] 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上表面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二下表面段,第二折叠点位于第二下表面段和第二连接段之间;第二上表面段与第二单板上表面连接,第二下表面段与第三单板下表面连接,第二连接段与第二单板的侧壁连接,或,第二上表面段与第三单板上表面连接,第二下表面段与第二单板下表面连接,第二连接段与第三单板的侧壁连接。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上表面段位于单板的上表面,第二下表面段位于单板的下表面,第二连接段连接第二上表面段进和第二下表面段,使第二单板和第三单板之间因为受外力产生剪切运动的趋势时,第二连接体能够更好地起到支撑作用,连接更加稳定。
[0013] 可选的,所述板组上形成有与折叠边垂直的左连接边和右连接边,左连接边靠近上表面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下台阶,右连接边靠近下表面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上台阶,相邻板组对应的上台阶和下台阶相互配合,并通过紧件固定。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台阶和下台阶配合,在相邻的板组之间产生错位的趋势时,上台阶和下台阶能够相互抵紧,进而能够提升相邻板组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0015] 可选的,所述锁紧件包括预埋螺母、上螺柱以及下螺套;预埋螺母预埋在下台阶内;下螺套包括与下台阶抵紧的下定位板和与预埋螺母螺纹配合的套管部;上螺柱包括与上台阶抵紧的上定位板和与套管部螺纹配合的螺柱部。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螺柱和下螺套之间螺纹配合能够使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夹紧上台阶和下台阶,同时起到定位作用,使上台阶和下台阶之间不会分离;下螺套和预埋螺母螺纹连接,通过下螺套和预埋螺母螺纹配合以及上螺柱与下螺套螺纹配合实现双重螺纹锁紧,能够起到防松的作用。
[0017] 可选的,所述第一单板、第二单板以及第三单板上均预设有锚固孔,板组折叠状态下,第一单板、第二单板以及第三单板上的锚固孔重合。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铺设道面板时,通过在锚固孔中穿设螺栓的方式对单板进行固定,在储存和运输时,能够在重合的锚固孔内穿设杆体以便对折叠状态下的板组进行固定。
[0019] 可选的,所述第一单板、第二单板以及第三单板均包括多个玻璃纤维布层和玄武岩纤维布层,玻璃纤维布层和玄武岩纤维布层交替设置,玻璃纤维布层和玄武岩纤维布层之间设置有树脂层。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玻璃纤维布能够加强强度和耐久性,以提高其抗拉强度和耐久性,玄武岩纤维布是一种高强度、高温度耐受性的材料,可以提高抗震性和耐久性,多层玻璃纤维布层和玄武岩纤维布交错设置能够使单板具有足够的强度。
[0021] 可选的,所述上台阶与下台阶厚度均为第一单板厚度的一半。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相邻的板组在连接后整体能够保持平整。
[0023]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折叠式道面板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剪裁玻璃纤维布和玄武岩纤维布,并将玻璃纤维布和玄武岩纤维布交替叠放在模具上;通过真空灌注方式将热固性树脂灌注到玻璃纤维布和玄武岩纤维布之间,形成道面板单板;使用乙烯纤维布连接多个沿纵列排布的道面板单板,形成道面板板组;采用固件连接多个沿横列排布的道面板板组,形成折叠道面板。
[00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道面板单板由玻璃纤维布和玄武岩纤维布堆叠形成,整体强度较高,单板先组成板组,再由板组拼接形成折叠式道面板大板,拼接单板的数量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节。
[0025] 可选的,所述剪裁玻璃纤维布和玄武岩纤维布,并将玻璃纤维布和玄武岩纤维布交替叠放在模具上的步骤中,堆叠的玻璃纤维布和玄武岩纤维布形成沿堆叠方向分布的上层部与下层部,上层部与下层部错位设置,使上层部沿第一方向凸出形成上台阶,下层部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凸出形成下台阶;所述采用紧固件连接多个沿横列排布的道面板板组,形成折叠道面板的步骤中,相邻道面板板组中对应的上台阶和下台阶相互配合,紧固件同时穿过上台阶与下台阶。
[002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台阶和下台阶的配合能够提升板组连接的稳定性,而上台阶和下台阶在制造单板的过程中自然形成,无需额外加工,制造工序较少。
[0027]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8] 1.在运输和存储时能够将板组翻转到折叠状态,使板组占用空间较小,在施工摊铺道路时,能够将板组展开平铺,覆盖面积较大,无需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施工效率较高;
[0029] 2.第一单板和第二单板之间只能绕第一折叠点转动,第二单板和第三单板之间只能绕第二折叠点转动,不会产生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运动;
[0030] 3.堆叠状态下的第一单板、第二单板以及第三单板能够翻转到平行的状态,以便于更多的单板能堆叠在一起,提升堆叠的密度,进而更节省空间。
[0031]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32]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3]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折叠式道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单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5] 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单板连接方式的第一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36] 图4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单板连接方式的第二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37] 图5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单板连接方式的第三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38] 图6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单板连接方式的第四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39] 图7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板组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8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1] 图9是图8中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42] 图10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3] 图1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折叠式道面板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0044] 图例说明:
[0045] 1、板组;11、第一单板;12、第二单板;13、第三单板;2、第一折叠点;3、第二折叠点;41、第一上表面段;42、第一连接段;43、第一下表面段;51、第二上表面段;52、第二连接段;
53、第二下表面段;6、下台阶;7、上台阶;8、锁紧件;81、预埋螺母;82、上螺柱;83、下螺套;9、锚固孔;A、玻璃纤维布;B、玄武岩纤维布。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下述所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47] 以下结合附图1‑1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8]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折叠式道面板及制造方法。
[0049] 参照图1,折叠式道面板包括沿横向排布的多个板组1,每个板组1由多个单板沿纵向排布拼接形成。
[0050] 参照图2,单板由多玻璃纤维布A和玄武岩纤维布B交替叠合形成,可以理解的是,玻璃纤维布A和玄武岩纤维布B的层数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相差一层;位于最底层的可以是玻璃纤维布A也可以是玄武岩纤维布B,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玻璃纤维布A和玄武岩纤维布B的层数均为五层,且玄武岩纤维布B位于最底层,单板长8‑10m,宽1.5‑1.8m,厚度10‑30mm。
[0051] 每个板组1中单板的数量单板数量可以是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相邻单板之间通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布进行连接,以下为三个单板为例进行说明。
[0052] 参照图3,板组1包括第一单板11、第二单板12以及第三单板13,第一单板11和第二单板12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体,第二单板12和第三单板13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体;第一连接体上设置有第一折叠点2,以第一折叠点2为界,第一连接体一端与第一单板11贴合并连接,第一连接体另一端与第二单板12贴合并连接;第二连接体上设置有第二折叠点3,以第二折叠点3为界,第二连接体一端与第二单板12贴合并连接,第二连接体另一端与第三单板13贴合并连接。
[0053] 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均为聚乙烯纤维布,以第一折叠点2为界,第一连接体的一端黏合在第一单板11上,另一端黏合在第二单板12上,第一连接体没有悬空的部分,使第一单板11和第二单板12之间的间隙较小,不易藏污纳垢;同样的,以第二折叠点3为界,第二连接体的二端黏合在第二单板12上,另二端黏合在第三单板13上,第二连接体没有悬空的部分,使第二单板12和第三单板13之间的间隙较小;当板组1包含更多的单板时,也是同样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布进行依次串连。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布纤维由分子量在100万以上的聚乙烯树脂纺出,是目前已工业化纤维材料中比强度和防弹性能最高的纤维,具有超高强度、超高模量、低密度、耐磨损、耐低温、耐紫外线、抗屏蔽、柔韧性好、冲击能量吸收高及耐强酸、强、化学腐蚀等众多的优异性能。
[0054] 第一折叠点2和第二折叠点3中一个位于板组1的上表面、另一个位于板组1的下表面;通过绕第一折叠点2翻转第一单板11和第二单板12以及绕第二折叠点3翻折第二单板12和第三单板13使板组1在折叠和展开状态下切换,板组1折叠状态下第一单板11、第二单板12以及第三单板13平铺,第一单板11、第二单板12以及第三单板13堆叠。板组1在折叠时第一单板11和第三单板13会转向第二单板12的不同侧,进而使第一单板11和第三单板13之间不会相互干涉,堆叠状态下的第一单板11、第二单板12以及第三单板13能够翻转到平行的状态,以便于更多的单板能堆叠在一起,提升堆叠的密度,进而更节省空间。
[0055] 第一连接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上表面段41、第一连接段42和第一下表面段43,第一折叠点2位于第一上表面段41和第一连接段42之间,第二连接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上表面段51、第二连接段52和第二下表面段53,第二折叠点3位于第二下表面段53和第二连接段52之间;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都包含三段,连接面积较大,进而使连接强度更高,不易脱落。此种连接方式,可以实现组合道面板之间的折叠,折叠后的道面板存储和运输的方便性大幅提升;并且纤维布与道面板的面连接也方便连接布损坏时的更换。
[0056] 参照图3,在第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上表面段41与第二单板12上表面连接,第一下表面段43与第一单板11下表面连接,第一连接段42与第一单板11的侧壁连接;第二上表面段51与第二单板12上表面连接,第二下表面段53与第三单板13下表面连接,第二连接段52与第二单板12的侧壁连接。
[0057] 参照图4,在第二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上表面段41与第二单板12上表面连接,第一下表面段43与第一单板11下表面连接,第一连接段42与第一单板11的侧壁连接;第二上表面段51与第三单板13上表面连接,第二下表面段53与第二单板12下表面连接,第二连接段52与第三单板13的侧壁连接。
[0058] 参照图5,在第三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上表面段41与第一单板11上表面连接,第一下表面段43与第二单板12下表面连接,第一连接段42与第二单板12的侧壁连接;第二上表面段51与第二单板12上表面连接,第二下表面段53与第三单板13下表面连接,第二连接段52与第二单板12的侧壁连接。
[0059] 参照图6,在第四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上表面段41与第一单板11上表面连接,第一下表面段43与第二单板12下表面连接,第一连接段42与第二单板12的侧壁连接;第二上表面段51与第三单板13上表面连接,第二下表面段53与第二单板12下表面连接,第二连接段52与第三单板13的侧壁连接。
[0060] 以上四种实施方式实现的技术效果相同,都是为了使三块连续的单板能够呈“N”型折叠,在板组1由更多的单板串连构成时,也是由以上四组基本连接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形成的。
[0061] 参照图7,第一单板11、第二单板12以及第三单板13上均预设有锚固孔9,板组1折叠状态下,第一单板11、第二单板12以及第三单板13上的锚固孔9重合。在铺设道面板时,通过在锚固孔9中穿设螺栓的方式对单板进行固定,在储存和运输时,能够在重合的锚固孔9内穿设杆体以便对折叠状态下的板组1进行固定。
[0062] 参照图8和图9,板组1上形成有与折叠边垂直的左连接边和右连接边,左连接边靠近上表面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下台阶6,右连接边靠近下表面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上台阶7,相邻板组1对应的上台阶7和下台阶6相互配合,并通过锁紧件8固定;上台阶7和下台阶6配合,在相邻的板组1之间产生错位的趋势时,上台阶7和下台阶6能够相互抵紧,进而能够提升相邻板组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上台阶7与下台阶6厚度均为单板厚度的一半
[0063] 参照图10,锁紧件8包括预埋螺母81、上螺柱82以及下螺套83;预埋螺母81预埋在下台阶6内;下螺套83包括与下台阶6抵紧的下定位板和与预埋螺母81螺纹配合的套管部;上螺柱82包括与上台阶7抵紧的上定位板和与套管部螺纹配合的螺柱部。通过预制阶梯搭接的方式保证了道面板组1合后的平整度。通过预埋螺母81和下螺套83、下螺套83和上螺柱
82的双重螺纹连接,保证了道面板组1合后的连接可靠性。
[0064] 参照图11,一种折叠式道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65] 步骤S100,剪裁玻璃纤维布A和玄武岩纤维布B,并将玻璃纤维布A和玄武岩纤维布B交替叠放在模具上;
[0066] 在堆叠玻璃纤维布A和玄武岩纤维布B的过程中,玻璃纤维布A和玄武岩纤维布B形成沿堆叠方向分布的上层部与下层部,上层部与下层部错位设置,使上层部沿第一方向凸出形成上台阶7,下层部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凸出形成下台阶6,例如当玻璃纤维布A和玄武岩纤维布B共计堆叠10层时,将上5层和下5层沿平方向错位堆叠,错位的距离与上台阶7和下台阶6的宽度相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制造单板的过程中就自然形成了上台阶7和下台阶6,无需后续进行剪裁。
[0067] 步骤S200,通过真空灌注方式将热固性树脂灌注到玻璃纤维布A和玄武岩纤维布B之间,形成道面板单板。
[0068] 步骤S300,使用聚乙烯纤维布连接多个沿纵列排布的道面板单板,形成道面板板组1;连接过程中,在聚乙烯纤维布与单板之间涂刷环树脂,环氧树脂固化后使聚乙烯纤维布与单板固定连接在一起。
[0069] 步骤S400,采用紧固件连接多个沿横列排布的道面板板组1,形成折叠道面板。
[0070] 在连接过程中,相邻道面板板组1中的单板一一对应连接,对应单板的上台阶7和下台阶6相互配合,每组对应的单板上均穿设有紧固件,紧固件同时穿过上台阶7与下台阶6。
[007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