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维护装置

申请号 CN202310754413.8 申请日 2023-06-25 公开(公告)号 CN116556154B 公开(公告)日 2023-12-12
申请人 广东匠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孔淑平; 邬力行; 郭锐昌;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维护装置,包括:主 支撑 座、连接板、加强杆和侧底杆;连接板可拆卸连接于两个主支撑座上方之间,两个主支撑座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倾斜面,两个主支撑座的两端之间分别可拆卸连接有侧底杆,侧底杆的底部与主支撑座的底部平齐,两个侧底杆之间上方均匀分布有多个相互平行的加强杆,加强杆的两端分别卡接于两个侧底杆的上方,且加强杆的上方支撑于连接板的底部;该市政道路维护装置能保证道路修复后快速正常通行,且安装拆卸方便简单、结构稳固。
权利要求

1.一种市政道路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撑座(1)、连接板(2)、加强杆(3)、侧底杆(4)和固定杆(5);所述连接板(2)可拆卸连接于两个所述主支撑座(1)上方之间,两个所述主支撑座(1)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倾斜面,两个所述主支撑座(1)的两端之间分别可拆卸连接有所述侧底杆(4),所述侧底杆(4)的底部与所述主支撑座(1)的底部平齐,两个所述侧底杆(4)之间上方均匀分布有多个相互平行的所述加强杆(3),所述加强杆(3)的两端分别卡接于两个所述侧底杆(4)的上方,且所述加强杆(3)的上方支撑于所述连接板(2)的底部;
所述连接板(2)包括支撑板(201)和支撑杆(202),所述支撑板(201)的底部均匀分布有多个相互平行的所述支撑杆(202),所述支撑杆(202)的长度大于所述支撑板(201)的长度,且所述支撑杆(202)的两端分别伸长至所述支撑板(201)外,两个所述主支撑座(1)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均匀分布有与所述支撑杆(202)相匹配的卡孔(101),所述支撑杆(202)两端分别安插于两个所述主支撑座(1)的卡孔(101)内;
所述主支撑座(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座(6),所述固定座(6)设置有竖直的通孔,所述侧底杆(4)的两端上方设置有插孔(401),且所述插孔(401)位于所述通孔的正下方,所述固定杆(5)由上到下依次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插孔(401)将所述主支撑座(1)和侧底杆(4)连接;所述固定杆(5)的外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通孔和所述插孔(401)分别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固定杆(5)分别螺纹连接于所述通孔和所述插孔(401);
两个所述侧底杆(4)相互靠近的一侧上方沿着所述侧底杆(4)的长度方向分别均匀分布有与所述加强杆(3)相匹配的卡槽(402),所述加强杆(3)的两端分别卡接于两个所述侧底杆(4)的卡槽(40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01)的上表面高度与所述主支撑座(1)的上表面高度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与平面之间的夹为10°~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市政道路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座(1)和所述侧底杆(4)的底部设置有减震防滑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市政道路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防滑层为橡胶层。

说明书全文

一种市政道路维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道路维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市政道路维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市政道路坑洞是指由于设计、施工、养护处理不当、控制不适和受气候、环境、地质、文等自然因素影响,以及车辆的运行和车辆超载运行导致路面破损,出现坑洞的现象,对道路坑洞及早期病害,应及时进行修复处理,防止形成进一步的破坏,现有技术中,在对道路进行修复处理后,由于水泥沥青还未凝固,需要将其围护起来,并指示车辆绕行,而车道的减少,容易导致交通堵塞,甚至一些单车道的道路,无法正常进行通车,影响正常的道路交通,十分麻烦。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道路维护装置,其能保证道路修复后快速正常通行,且安装拆卸方便简单、结构稳固。
[0004]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 提供一种市政道路维护装置,包括:主支撑座、连接板、加强杆和侧底杆;所述连接板可拆卸连接于两个所述主支撑座上方之间,两个所述主支撑座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倾斜面,两个所述主支撑座的两端之间分别可拆卸连接有所述侧底杆,所述侧底杆的底部与所述主支撑座的底部平齐,两个所述侧底杆之间上方均匀分布有多个相互平行的所述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两端分别卡接于两个所述侧底杆的上方,且所述加强杆的上方支撑于所述连接板的底部。
[0006] 作为市政道路维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板包括支撑板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均匀分布有多个相互平行的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长度大于所述支撑板的长度,且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伸长至所述支撑板外,两个所述主支撑座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均匀分布有与所述支撑杆相匹配的卡孔,所述支撑杆两端分别安插于两个所述主支撑座的卡孔内。
[0007] 作为市政道路维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高度与所述主支撑座的上表面高度平齐。
[0008] 作为市政道路维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固定杆,所述主支撑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置有竖直的通孔,所述侧底杆的两端上方设置有插孔,且所述插孔位于所述通孔的正下方,所述固定杆由上到下依次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插孔将所述主支撑座和侧底杆连接。
[0009] 作为市政道路维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杆的外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通孔和所述插孔分别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固定杆分别螺纹连接于所述通孔和所述插孔。
[0010] 作为市政道路维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两个所述侧底杆相互靠近的一侧上方沿着所述侧底杆的长度方向分别均匀分布有与所述加强杆相匹配的卡槽,所述加强杆的两端分别卡接于两个所述侧底杆的卡槽内。
[0011] 作为市政道路维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倾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为10°~30°。
[0012] 作为市政道路维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倾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0°。
[0013] 作为市政道路维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支撑座和所述侧底杆的底部设置有减震防滑层。
[0014] 作为市政道路维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减震防滑层为橡胶层。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出的市政道路维护装置通过设置有主支撑座、连接板、加强杆和侧底杆的配合结构,使得本发明装置能放置于道路修补处,车辆能直接从本装置上通过,无需绕路通行,能保证道路修复后快速正常通行,且本装置各部件间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结构,安装拆卸方便简单,便于施工人员快速的安装拆卸,减少施工时间,同时整体结构稳固,保证车辆通行安全。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市政道路维护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0018]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市政道路维护装置的俯视图。
[0019] 图3是图2中A‑A位置的剖视图。
[0020]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主支撑座的内侧面的正视图。
[0021]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侧底杆的俯视图。
[0022] 图中:
[0023] 1、主支撑座;101、卡孔;2、连接板;201、支撑板;202、支撑杆;3、加强杆;4、侧底杆;401、插孔;402、卡槽;5、固定杆;6、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5]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公开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公开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公开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0026] 参照图1‑5,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市政道路维护装置,包括:主支撑座1、连接板2、加强杆3和侧底杆4;连接板2可拆卸连接于两个主支撑座1上方之间,两个主支撑座1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倾斜面,两个主支撑座1的两端之间分别可拆卸连接有侧底杆4,侧底杆4的底部与主支撑座1的底部平齐,两个侧底杆4之间上方均匀分布有多个相互平行的加强杆3,加强杆3的两端分别卡接于两个侧底杆4的上方,且加强杆3的上方支撑于连接板2的底部。
[0027] 上述技术方案中,当道路修补完毕后,水泥或沥青还未凝固时,将本发明装置放置于道路修补处,即:两个主支撑座1分别位于修补处的前后方,两个侧底杆4分别为修补处的两侧,连接板2和加强杆3悬空位于修补处的上方。车辆能直接从本装置上通过,无需绕路通行,能保证道路修复后快速正常通行,且本装置各部件间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结构,安装拆卸方便简单,便于施工人员快速的安装拆卸,减少施工时间,同时,本装置的连接板2下方设置有加强杆3和侧底杆4的配合结构,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固,保证车辆通行安全。其中,主支撑座1设置有倾斜面使得车辆能更加平稳顺畅从本发明装置上通过。
[0028]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板2包括支撑板201和支撑杆202,支撑板201的底部均匀分布有多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杆202,支撑杆202的长度大于支撑板201的长度,且支撑杆202的两端分别伸长至支撑板201外,两个主支撑座1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均匀分布有与支撑杆202相匹配的卡孔101,支撑杆202两端分别安插于两个主支撑座1的卡孔101内。
[0029] 其中,卡孔101之间的间距与支撑杆202之间的间距相对应,且卡孔101的个数是支撑杆202个数的整数倍,两个主支撑座1之间连接板2的个数与该倍数相等,如:卡孔101的个数是支撑杆202个数的两倍时,两个主支撑座1之间连接板2的个数为两个,且两个连接板2并列位于两个主支撑座1之间。
[0030] 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板201和支撑杆202的配合结构使得连接板2的承重强度更高,使得装置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固,保证车辆能安全稳定的从本装置上通过;同时,支撑杆202和卡孔101的连接结构,使得连接板2和主支撑座1之间的安装拆卸更加方便简单,便于工作人员快速组装拆卸,减少施工时间。
[0031] 具体地,支撑板201的上表面高度与主支撑座1的上表面高度平齐。此结构方案设计使得车辆能更加顺畅、稳定地从本装置上方通过。
[0032]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杆5,主支撑座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座6,固定座6设置有竖直的通孔,侧底杆4的两端上方设置有插孔401,且插孔401位于通孔的正下方,固定杆5由上到下依次穿过通孔和插孔401将主支撑座1和侧底杆4连接。具体地,固定杆5的横向外轮廓与通孔和插孔401两个的内轮廓相匹配。
[0033] 上述结构方案设计使得主支撑座1与侧底杆4之间连接操作更加方便简单,从而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组装拆卸,减少施工时间,且连接稳固,保证车辆通行安全。
[0034]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杆5的外周设置有外螺纹,通孔和插孔401分别设置有内螺纹,固定杆5分别螺纹连接于通孔和插孔401。此结构方案设计进一步提高主支撑座1和侧底杆4之间的连接稳固性,防止车辆通过本装置时固定杆5出现跳动或松动的情况。
[0035]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侧底杆4相互靠近的一侧上方沿着侧底杆4的长度方向分别均匀分布有与加强杆3相匹配的卡槽402,加强杆3的两端分别卡接于两个侧底杆4的卡槽402内。此结构方案设计使得加强杆3稳固的放置于侧底杆4的上方,防止加强杆3出现松动偏移的情况,使得整体结构稳定,保证车辆通行安全。
[0036] 在一些实施例中,倾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30°。倾斜面的角度设计即使得车辆能稳定顺畅的通过本装置,同时避免因角度过小而增加主支撑座1的长度,能有效减小主支撑座1的体积,便于搬运和运输。
[0037] 具体地,倾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0°。
[0038]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支撑座1和侧底杆4的底部设置有减震防滑层。其中,减震防护层可采用粘贴的方式固定于主支撑座1和侧底杆4的底部。减震防滑层能有效减少车辆通过本装置时产生的震动或晃动,同时防止或尽可能减少本装置整体出现位置的移动。
[0039] 具体地,减震防滑层为橡胶层。橡胶层采用粘贴的方式固定于主支撑座1和侧底杆4的底部,橡胶层能有效减少车辆通过本装置时产生的震动或晃动,同时防止或尽可能减少本装置整体出现位置的移动。
[0040] 市政道路维护装置使用时,根据道路修补处的大小选择合适规格尺寸的本装置,将侧底杆4对称放置于修补处的两侧,加强杆3依次放置于两个侧底杆4的卡槽402上,加强杆3全部放置完毕后,连接板2放置于加强杆3上方,同时将两个主支撑座1分别放置于修补处的前后方,且将连接板2的支撑杆202的两端分别安插于两个主支撑座1的卡孔101内,最后将固定杆5由上到下依次对准穿过固定座6的通孔和侧底杆4的插孔401,完成安装操作。同理,拆卸时,将各个固定杆5分别取出,再依次将各部件拆下即可,安装拆卸方便简单,且整体结构简单,结构稳固,保证车辆通行安全。
[0041]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长度”、“上”、“下”、“前”、“后”、“竖直”、“水平”、“内”、“外”、“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2]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3]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4] 以上仅为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