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岭地区高陡边坡地段的装配式施工便道的施工方法

申请号 CN202210986771.7 申请日 2022-08-17 公开(公告)号 CN115506193B 公开(公告)日 2024-01-26
申请人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七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邢浩; 丁世跃; 袁义华; 郭炜欣; 邹明; 高凯恒; 李瀚; 郭冬冬; 吴佳琦; 张明亮; 温建宇; 盛帅兵; 邓超峰; 滕振; 徐新锦;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山岭地区高陡边坡地段的装配式施工便道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设定的施工便道路线,施作路基本地;S2、在所述路基本体的平直段或斜坡段上铺设预制施工便道,所述预制施工便道包括多个依次拼接的预制便道 块 ;S3、安装预制排 水 沟块;S4、在所述路基本体的弯道段上现浇 混凝土 形成弯道段施工便道和弯道段排水沟;同时在所述预制施工便道与所述预制排水沟块上浇筑薄层混凝土层;S5、在所述预制施工便道以及所述弯道段施工便道上铺设泥结碎石层;S6、施作边坡防护结构;S7、在临崖段的施工便道旁设置防撞墩。本发明能够满足山岭地区高陡边坡地段的地势条件要求,保证施工 质量 要求的同时,提高施工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山岭地区高陡边坡地段的装配式施工便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设定的施工便道路线,施作路基本体;所述路基本体的顶部至少设置有一层土工格栅层;
S2、在所述路基本体的平直段或斜坡段上铺设预制施工便道,所述预制施工便道包括多个依次拼接的预制便道
S3、在所述预制施工便道靠近山体的一侧安装预制排沟块;
S4、在所述路基本体的弯道段上现浇混凝土形成弯道段施工便道和弯道段排水沟;同时在所述预制施工便道与所述预制排水沟块上浇筑薄层混凝土层,以封闭相邻两个预制便道块之间的拼缝以及所述预制施工便道与预制排水沟之间的拼缝;
S5、在所述预制施工便道以及所述弯道段施工便道上铺设泥结碎石层;
S6、施作边坡防护结构;
S7、在临崖段的施工便道旁设置防撞墩;
所述预制便道块为预制的筋混凝土块体,所述预制便道块的顶面四周向下开设有边槽,每个所述边槽内至少开设有两个通孔;每个所述边槽下方均设置有与所述边槽同方向的半圆形的贯通槽;
步骤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拼接第一排预制便道块:根据设计的施工便道宽度吊装合适数量的预制便道块至所述路基本体上,相邻的两个预制便道块上紧挨着的两个边槽相对的通孔内插入U型的连接杆进行固定;
S2‑2、拼接第二排预制便道块:吊装第二排预制便道块至所述路基本体上,按步骤S2‑1将第二排的各预制便道块依次连接后,将第一排与第二排相对应的两个预制便道块上紧挨着的两个边槽内相对的通孔内插入所述连接杆进行固定;
S2‑3、重复步骤S2‑2直至完成当前平直段或斜坡段的所述预制施工便道安装;
步骤S2‑1和步骤S2‑2中还包括: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便道块上紧挨着的两个贯通槽合围形成的圆筒通槽内插入有钢筋,所述钢筋的直径小于所述圆筒通槽的直径;
在所述路基本体的斜坡段上铺设所述预制施工便道时,插入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便道块的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伸入所述土工格栅层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岭地区高陡边坡地段的装配式施工便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便道块的底面设置有锯齿状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预制便道块为一体成型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岭地区高陡边坡地段的装配式施工便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排水沟块的长度与所述预制便道块长度相同,所述预制排水沟块的顶面与所述预制便道块相邻的一侧对应开设有所述边槽以及所述通孔;将所述预制排水沟块与相邻的所述预制便道块上紧挨的所述边槽内相对的通孔内插入所述连接杆进行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山岭地区高陡边坡地段的装配式施工便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在相邻两个所述预制便道块上紧挨着的边槽内以及在所述预制排水沟块与相邻的所述预制便道块上紧挨的所述边槽内注入混凝土直至边槽内的混凝土面不再明显下降为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岭地区高陡边坡地段的装配式施工便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防护结构包括设置在陡坡高填方地段的衡重式浆砌片石挡土墙以及设置在边坡徒壁上的防护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岭地区高陡边坡地段的装配式施工便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本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交替设置的砂石回填层和土工格栅层。

说明书全文

山岭地区高陡边坡地段的装配式施工便道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施工便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山岭地区高陡边坡地段的装配式施工便道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和深入,我国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但西部地区地形山岭,地势险峻,诸多建设项目在高山深谷中进行,施工环境
中存在大量高陡边坡。而施工便道作为项目施工重要的大型临时设施,是制约工程施工方
案部署和进度计划的决定性因素。在中、东部地区使用的施工便道技术无法满足西部地区
复杂的外部环境条件,现有技术中装配式施工便道的施工方法大都着重于施工便道的拼接
方式或者针对软土地区的施工便道加固与支撑技术,也没有考虑高陡边坡地段的实际施工
要求。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4]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山岭地区高陡边坡地段的装配式施工便道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 S1、根据设定的施工便道路线,施作路基本地;所述路基本体的顶部至少设置有一层土工格栅层;
[0006] S2、在所述路基本体的平直段或斜坡段上铺设预制施工便道,所述预制施工便道包括多个依次拼接的预制便道
[0007] S3、在所述预制施工便道靠近山体的一侧安装预制排沟块;
[0008] S4、在所述路基本体的弯道段上现浇混凝土形成弯道段施工便道和弯道段排水沟;同时在所述预制施工便道与所述预制排水沟块上浇筑薄层混凝土层,以封闭相邻两个
预制便道块之间的拼缝以及所述预制施工便道与预制排水沟之间的拼缝;
[0009] S5、在所述预制施工便道以及所述弯道段施工便道上铺设泥结碎石层;
[0010] S6、施作边坡防护结构;
[0011] S7、在临崖段的施工便道旁设置防撞墩。
[0012] 优选的是,所述预制便道块为预制的筋混凝土块体,所述预制便道块的顶面四周向下开设有边槽,每个所述边槽内至少开设有两个通孔;每个所述边槽下方均设置有与
所述边槽同方向的半圆形的贯通槽。
[0013] 优选的是,所述预制便道块的底面设置有锯齿状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预制便道块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4] 优选的是,步骤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5] S2‑1、拼接第一排预制便道块:根据设计的施工便道宽度吊装合适数量的预制便道块至所述路基本体上,相邻的两个预制便道块上紧挨着的两个边槽相对的通孔内插入U
型的连接杆进行固定;
[0016] S2‑2、拼接第二排预制便道块:吊装第二排预制便道块至所述路基本体上,按步骤S2‑1 将第二排的各预制便道块依次连接后,将第一排与第二排相对应的两个预制便道块
上紧挨着的两个边槽内相对的通孔内插入所述连接杆进行固定;
[0017] S2‑3、重复步骤S2‑2直至完成当前平直段或斜坡段的所述预制施工便道安装。
[0018] 优选的是,步骤S2‑1和步骤S2‑2中还包括: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便道块上紧挨着的两个贯通槽合围形成的圆筒通槽内插入有钢筋,所述钢筋的直径小于所述圆筒通槽的
直径。
[0019] 优选的是,所述预制排水沟块的长度与所述预制便道块长度相同,所述预制排水沟块的顶面与所述预制便道块相邻的一侧对应开设有所述边槽以及所述通孔;将所述预制
排水沟块与相邻的所述预制便道块上紧挨的所述边槽内相对的通孔内插入所述连接杆进
行固定。
[0020] 优选的是,在所述路基本体的斜坡段上铺设所述预制施工便道时,插入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便道块的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伸入所述土工格栅层内。
[0021] 优选的是,步骤S4中,在相邻两个所述预制便道块上紧挨着的边槽内以及在所述预制排水沟块与相邻的所述预制便道块上紧挨的所述边槽内注入混凝土直至边槽内的混
凝土面不再明显下降为止。
[0022] 优选的是,所述边坡防护结构包括设置在陡坡高填方地段的衡重式浆砌片石挡土墙以及设置在边坡徒壁上的防护网。
[0023] 优选的是,所述路基本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交替设置的砂石回填层和土工格栅层。
[0024]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5] 1、本发明所提供的山岭地区高陡边坡地段的装配式施工便道的施工方法,在路基本体的平直段和斜坡段铺设预制施工便道和预制排水沟块,在弯道段采用现浇混凝土方式
形成弯道段施工便道和弯道段排水沟,以满足山岭地区高陡边坡地段的地势条件要求,保
证施工质量要求的同时,提高施工效率;通过边坡防护结构对边坡进行加固,结合防撞墩,
共同保证施工便道的结构安全和通行安全。
[0026] 2、本发明所提供的山岭地区高陡边坡地段的装配式施工便道的施工方法,相邻两个预制便道块之间以及预制便道块与预制排水沟块之间均通过连接杆连接,结构简单,易
于施工;相邻两个预制便道块上的贯通槽合围形成圆筒通槽,并在其内插入钢筋,且通过混
凝土封闭后,可将相邻两个预制便道块之间以及预制便道块与预制排水沟块之间稳定连
接。
[0027]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8] 图1为本发明所述预制施工便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9] 图2为本发明所述预制便道块的俯视图;
[0030] 图3为本发明所述预制便道块的右视图;
[0031] 图4为本发明所述预制便道块的主视图;
[0032] 图5为本发明所述预制便道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3] 图6为本发明所述预制便道块拼接时所述钢筋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35]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
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
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
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6]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山岭地区高陡边坡地段的装配式施工便道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7] S1、根据设定的施工便道路线,施作路基本地;所述路基本体的顶部至少设置有一层土工格栅层400;
[0038] S2、在所述路基本体的平直段或斜坡段上铺设预制施工便道100,所述预制施工便道包括多个依次拼接的预制便道块110;
[0039] S3、在所述预制施工便道100靠近山体的一侧安装预制排水沟块300;
[0040] S4、在所述路基本体的弯道段上现浇混凝土形成弯道段施工便道和弯道段排水沟;同时在所述预制施工便道100与所述预制排水沟块300上浇筑薄层混凝土层,以封闭相
邻两个预制便道块110之间的拼缝以及所述预制施工便道100与预制排水沟300之间的拼
缝;
[0041] S5、在所述预制施工便道100以及所述弯道段施工便道上铺设泥结碎石层200,完成施工便道主体施工;
[0042] S6、施作边坡防护结构;
[0043] S7、在临崖段的施工便道主体旁设置防撞墩。
[0044]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考虑到山岭地区高陡边坡地段的施工便道多少依山而建,因此所述路基本体按照施工便道的设计路线分为平直段、斜坡段以及转弯处的弯道段。并且
由于弯道段的曲率会依据山势的变化而改变,在弯道段通常也需要进行加宽处理以满足车
辆的转弯需求,因此在弯道段使用预制的施工便道块的通用性较差,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定制,反而增加了施工了成本。因此本方案中,仅在所述路基本体的平直段和斜坡段铺
设所述预制施工便道,而在弯道段采用现浇混凝土方式形成弯道段施工便道和弯道段排水
沟。在浇筑所述弯道段施工便道和所述弯道段排水沟的同时在所述预制施工便道100与所
述预制排水沟块300上浇筑薄层混凝土层,既可以封闭相邻两个预制便道块110之间的拼缝
以及所述预制施工便道100与预制排水沟300之间的拼缝,也可以将所述弯道段施工便道和
所述预制施工便道100连接成一个整体。
[0045] 由于山岭地区雨水丰沛,在所述预制施工便道100靠近山体的一侧安装预制排水沟块300,各所述排水沟块300以及弯道段排水沟之间连通形成排水通道,避免大量雨水造
成施工便道及所述路基本体损坏。在所述泥结碎石层200完成后,进行边坡防护结构施工,
对边坡进行加固,防止发生山体滑坡。为保证车辆通行的完全性,在高陡边坡的临崖段,在
施工便道主体旁设置防撞墩,在防撞墩的外周涂覆荧光涂料。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可以根
据需要在施工便道主体上方铺设路面层
[0046]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4,所述预制便道块110为预制的钢筋混凝土块体,所述预制便道块110的顶面四周向下开设有边槽111,每个所述边槽内至少开设有两个
通孔112;每个所述边槽111下方均设置有与所述边槽111同方向的半圆形的贯通槽113。所
述预制便道块110可采用长方形钢筋混凝土块体,以根据施工便道的宽度灵活选用横向或
纵向铺设。所述预制便道块110的顶面四周均开始有所述边槽111,以便于与前后左右的预
制便道块110连接。
[0047]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预制便道块110的底面设置有锯齿状的凸起114,所述凸起 114与所述预制便道块为一体成型结构。通过所述凸起114,可增大所述预制便道块110 
与所述土工格栅层400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摩擦,所述凸起114也可卡住所述土工格栅层 
400内的土工格栅边框,将所述预制便道块110与所述路基本体固定。
[0048]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步骤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49] S2‑1、拼接第一排预制便道块110:根据设计的施工便道宽度吊装合适数量的预制便道块110至所述路基本体上,相邻的两个预制便道块110上紧挨着的两个边槽111内相对
的通孔112内插入U型的连接杆120进行固定;
[0050] S2‑2、拼接第二排预制便道块:吊装第二排预制便道块至所述路基本体上,按步骤S2‑1 将第二排的各预制便道块110依次连接后,将第一排与第二排相对应的两个预制便道
块 110上紧挨着的两个边槽111内相对的通孔112内插入所述连接杆120进行固定;
[0051] S2‑3、重复步骤S2‑2直至完成当前平直段或斜坡段的所述预制施工便道安装。
[0052] 参照图5,所述预制施工便道100拼接时,遵循先横向再纵向的铺设原则,即沿施工便道的长度方向一排一排地铺设。同一排的相邻两个所述预制便道块110以及相邻两排对
应的两个预制便道块110之间均通过所述连接杆120连接。所述连接杆120为U型结构的杆
件,其两端分别伸入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便道块110上紧挨着的两个边槽111内相对应的通
孔112内。
[0053]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参照图6,步骤S2‑1和步骤S2‑2中还包括: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便道块110上紧挨着的两个贯通槽113合围形成的圆筒通槽内插入有钢筋130,所述钢
筋130的直径小于所述圆筒通槽的直径。即在同一排的相邻两个所述预制便道块110以及相
邻两排对应的两个预制便道块110之间形成的所述圆筒通槽内均插入有所述钢筋 130,在
后续步骤S4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顺着紧挨着的两个边槽之间的缝隙进入所述圆筒通槽
内,并将所述钢筋凝固在所述圆筒通槽内,进一步增加两个所述预制便道块110连接后的强
度和稳定性
[0054]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排水沟块300的长度与所述预制便道块110长度相同,所述预制排水沟块300的顶面与所述预制便道块110相邻的一侧对应开设有所述边槽
111 以及所述通孔112;将所述预制排水沟块300与相邻的所述预制便道块120上紧挨的所
述边槽111内相对的通孔120内插入所述连接杆120进行固定。在这种技术方案中,所述预制
排水沟块300与所述预制便道块110的连接方式,与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便道块110之间的
连接方式相同,均通过所述连接杆120连接,采用相同的连接方式,以简化施工步骤,提高施
工效率,并利于控制施工成本。
[0055]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路基本体的斜坡段上铺设所述预制施工便道100时,插入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便道块110的所述连接杆120的两端均伸入所述土工格栅层400内。
[0056] 由于斜坡段上的所述预制便道块110在其自重以及车辆的压力作用下,位于上方的所述预制便道块110会对位于下方的所述预制便道块110造成挤压,因此为保证斜坡段的
所述预制施工便道100的稳定性,增加所述连接杆120的长度,使其得以从所述预制便道块 
110伸入所述土工格栅层400,即伸入所述路基本体内,进一步将所述预制施工便道100 与
所述路基本体固定。
[0057]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步骤S4中,在相邻两个所述预制便道块110上紧挨着的边槽111 内以及在所述预制排水沟块300与相邻的所述预制便道块110上紧挨的所述边槽111内
注入混凝土直至边槽内的混凝土面不再明显下降为止。
[0058] 两个所述预制便道块110以及所述预制便道块110和所述预制排水沟块300拼接时,二者相邻侧的所述边槽111紧挨着,形成混凝土灌注槽,混凝土进入所述连接杆120与所
述通孔之间的缝隙,将所述连接杆120固定,并进一步将相邻的两个预制便道块110以及所
述预制便道块110与所述预制排水沟块300稳固连接。混凝土也由此混凝土灌注槽进入相邻
两个所述预制便道块相邻侧的所述贯通槽113合围形成的圆筒通槽内,将所述圆筒通槽封
堵,并将所述圆筒通槽内的钢筋130固定。步骤S4中,在所述预制施工便道100与所述预制排
水沟块300顶面上浇筑薄层混凝土层,以将相邻两个预制便道块110之间的拼缝以及所述预
制施工便道100与预制排水沟300之间的拼缝均封闭。
[0059]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考虑到山岭地区高陡边坡的地质条件,还需要设置所述边坡防护结构,具体包括设置在陡坡高填方地段的衡重式浆砌片石挡土墙以及设置在边坡徒壁
上的防护网。此外,在土质路段仰坡还可以采用植草防护或者浆砌片石护坡进行防护。
[0060]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路基本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交替设置的砂石回填层和土工格栅层。通过多层所述土工格栅层,与所述路基本体协同作用形成复合受力加筋土体,增
加所述路基本体的强度。
[0061]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
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
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