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永临结合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申请号 CN202210879900.2 申请日 2022-07-25 公开(公告)号 CN115125787B 公开(公告)日 2024-03-19
申请人 杭州禹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尹益权; 戴志平; 郭新业; 高振浩; 姚燕华; 沈永跃;
摘要 本 申请 涉及一种市政道路永临结合施工结构,其包括路 基层 以及铺设在路基层上的粘结层,所述粘结层上铺设有 沥青 表层,所述路基层上还铺设有若干 底板 ;所述底板的上方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有 支撑 架,所述底板上靠近支撑架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多个固定杆,多个所述固定杆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于底板,所述固定杆上远离底板的一端沿固定杆的长度方向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用于驱使滑动杆向远离底板方向滑动的弹性件,所述支撑架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用于供车辆或行人通过。本申请具有永临结合道路路基层不易出现裂缝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市政道路永临结合施工结构,包括路基层(1)以及铺设在路基层(1)上的粘结层(2),所述粘结层(2)上铺设有沥青表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层(1)上还铺设有若干底板(4);
所述底板(4)的上方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有支撑架(41),所述底板(4)上靠近支撑架(4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多个固定杆(43),多个所述固定杆(43)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于底板(4),所述固定杆(43)上远离底板(4)的一端沿固定杆(43)的长度方向均开设有滑槽(431),所述滑槽(431)内滑动设置有滑动杆(411),所述滑动杆(411)与支撑架(41)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杆(43)上设置有用于驱使滑动杆(411)向远离底板(4)方向滑动的弹性件,所述支撑架(41)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板(42),所述支撑板(42)用于供车辆或行人通过;
所述路基层(1)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的长度方向竖直,所述支撑柱(5)的顶端沿支撑柱(5)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安装槽(52),所述支撑架(41)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支撑杆(413),所述支撑杆(413)滑动穿设在支撑柱(5)的安装槽(52)内,所述安装槽(52)内固定设置有顶(53),所述顶块(53)用于抵接支撑杆(413);
所述顶块(53)沿支撑柱(5)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安装槽(52)内,所述支撑柱(5)上设置有用于阻止顶块(53)滑动的限位组件(7);
所述限位组件(7)包括第二螺套(71)、限位螺杆(72)和驱动件,所述第二螺套(71)固定设置在顶块(53)靠近安装槽(52)底壁的一端,且所述第二螺套(71)的轴向与支撑柱(5)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限位螺杆(72)转动设置在安装槽(52)内,所述限位螺杆(72)穿设在第二螺套(71)内且与第二螺套(71)螺纹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使限位螺杆(72)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永临结合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压簧(433),所述压簧(433)设置在滑槽(431)内,所述滑槽(431)内沿固定杆(43)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有支撑块(434),所述固定杆(43)上设置有用于驱使支撑块(434)滑动的驱动组件(6),所述压簧(433)的一端与支撑块(434)抵接,所述压簧(433)的另一端与滑动杆(411)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永临结合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6)包括连接块(61)和第一螺套(62),所述连接块(61)固定设置在支撑块(434)上,所述固定杆(43)的侧壁沿固定杆(43)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与滑槽(431)连通的连接槽(435),所述连接块(61)滑动设置在连接槽(435)内,所述固定杆(43)的侧壁开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螺套(62)套设在固定杆(43)上且与固定杆(43)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套(62)的内壁沿第一螺套(62)的周向开设有环形槽(621),所述连接块(61)穿设在环形槽(62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永临结合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转柄(73),所述转柄(73)转动设置在支撑柱(5)上,所述转柄(73)上同轴固定设置有蜗杆(731),所述限位螺杆(72)上同轴固定设置有蜗轮(721),所述蜗杆(731)延伸至安装槽(52)内,且所述蜗轮(721)与蜗杆(731)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永临结合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53)上远离安装槽(52)底壁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减震垫(53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永临结合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2)的两个侧均铰接有连接板(421),其中一个的所述连接板(421)上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下一支撑板(42)上的连接板(4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永临结合施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市政道路在施工时,先在施工道路上施工好路基层(1),并在路基层(1)的两侧的土层上分别固定好支撑柱(5);
S2、将底板(4)铺设在路基层(1)上,并将支撑架(41)两侧的支撑杆(413)分别插入支撑柱(5)的安装槽(52)内;
S3、转动第一螺套(62),驱使支撑块(434)在滑槽(431)内滑动,调整支撑块(434)与滑动杆(411)之间的间距以及压簧(433)的压,使各支撑板(42)的顶壁保持平齐;
S4、转动转柄(73)驱使限位螺杆(72)转动,调整顶块(53)在安装槽(52)内的位置,从而调整支撑板(42)的最大下压距离,并使支撑板(42)在下压的过程中,两侧的支撑杆(413)同时与顶块(53)接触
S5、之后,通过固定件将相邻两支撑板(42)上的连接板(421)固定在一起,以支撑板(42)为基础做临时便道并进行施工作业;
S6、随着施工的进行,将需要铺设粘结层(2)和沥青表层(3)位置的底板(4)拆除,即可将粘结层(2)和沥青表层(3)铺设在路基层(1)上,完成永临结合道路的施工。

说明书全文

一种市政道路永临结合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道路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永临结合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市政道路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整个城市的有机活动,是通达城市的各地区,供城市内交通运输及行人使用,便于居民生活、工作及文化娱乐活动,并与市外道路连接负担着对外交通的道路;市政道路的修建通常会采用永临结合的施工方式,将施工过程中需要临时搭建的项目与建造计划中预计建造的正式项目的重合部分提前完成,临时搭建项目包括临时便道、便涵、便桥等;从而有效避免了这类项目的重复设置,不仅节省了建筑材料和人成本,也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并且,通过永临结合施工的方式,还能减少在城市内施工时的施工用地,并减少对道路周围环境及土层的破坏。
[0003] 目前,通过永临结合的方式修建市政道路时, 先行施工永久道路的结构,并铺设排、消防等过路预埋管,并在道路施工位置铺设混凝土基层,之后,在混凝土基层上铺设板以做临时便道并进行施工作业,道路施工完成后,将混凝土基层上的钢板去除,并在混凝土基层上铺设粘结层和沥青表层,实现永临结合施工。
[0004]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运载车辆的全部载荷直接作用到混凝土基层上,且随着施工的进行,运载车辆对混凝土基层上各位置的碾压程度不同,导致混凝土基层容易出现裂缝。发明内容
[0005] 为了解决永临结合道路路基容易出现裂缝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市政道路永临结合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6]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市政道路永临结合施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市政道路永临结合施工结构,包括路基层以及铺设在路基层上的粘结层,所述粘结层上铺设有沥青表层,所述路基层上还铺设有若干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有支撑架,所述底板上靠近支撑架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多个固定杆,多个所述固定杆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于底板,所述固定杆上远离底板的一端沿固定杆的长度方向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用于驱使滑动杆向远离底板方向滑动的弹性件,所述支撑架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用于供车辆或行人通过。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市政道路在施工时,先在施工道路上施工好路基层,将底板铺设在沥青层上,以支撑板为基础做临时便道并进行施工作业,之后随着施工的进行,将需要铺设粘结层和沥青表层位置的底板拆除,即可将粘结层和沥青表层铺设在路基层上,完成永临结合道路的施工;重型运载车辆在支撑板上移动的过程中,车辆的载荷通过滑动杆传递到弹性件上,并通过弹性件对压力进行缓冲,一定程度上防止运载车辆的载荷直接作用到路基层上导致路基层发生损坏并产生裂缝。
[0009] 可选的,所述弹性件包括压簧,所述压簧设置在滑槽内,所述滑槽内沿固定杆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有支撑,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用于驱使支撑块滑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压簧的一端与支撑块抵接,所述压簧的另一端与滑动杆抵接。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辆在支撑板上移动的过程中,支撑板下压,滑动杆在固定杆内滑动使压簧受压,当压簧使用到一定程度后,压簧弹力容易减弱,导致部分支撑架和支撑板下陷,通过驱动组件驱使支撑块在滑槽内滑动,调整支撑块与滑动杆之间的间距,从而调节压簧的压力,使各支撑板的顶壁保持平齐,增加车辆在支撑板上移动时的稳定性
[0011]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连接块和第一螺套,所述连接块固定设置在支撑块上,所述固定杆的侧壁沿固定杆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与滑槽连通的连接槽,所述连接块滑动设置在连接槽内,所述固定杆的侧壁开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螺套套设在固定杆上且与固定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套的内壁沿第一螺套的周向开设有环形槽,所述连接块穿设在环形槽内。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第一螺套,第一螺套转动的同时,沿固定杆的长度方向滑动,与此同时,连接块在第一螺套的环形槽内转动,并带动支撑块在滑槽内滑动。
[0013] 可选的,所述路基层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长度方向竖直,所述支撑柱的顶端沿支撑柱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支撑架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滑动穿设在支撑柱的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内固定设置有顶块,所述顶块用于抵接支撑杆。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路基层施工完成后,在路基层的两侧的土层上分别固定好支撑柱,底板在铺设时,将支撑架两侧的支撑杆分别插入支撑柱的安装槽内,当运载车辆的载荷过大时,支撑板下压时两侧的支撑杆分别与安装槽内的顶块抵紧,将车辆的载荷通过支撑柱传递到路基层两侧的土层内,进一步保护路基层不受破坏。
[0015] 可选的,所述顶块沿支撑柱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安装槽内,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用于阻止顶块滑动的限位组件。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顶块滑动设置在安装槽内,根据施工环境,通过顶块限制支撑杆在安装槽内的滑动的距离,并使支撑板在下压的过程中,两侧的支撑杆同时与顶块接触,使支撑板的两侧均匀受力,一定程度上防止支撑板和支撑架变形
[0017] 可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二螺套、限位螺杆和驱动件,所述第二螺套固定设置在顶块靠近安装槽底壁的一端,且所述第二螺套的轴向与支撑柱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限位螺杆转动设置在安装槽内,所述限位螺杆穿设在第二螺套内且与第二螺套螺纹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使限位螺杆转动。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件驱使限位螺杆转动,由于限位螺杆与第二螺套螺纹连接,限位螺杆转动的同时,使第二螺套沿限位螺杆的轴向移动,从而驱使顶块在安装槽内滑动。
[0019] 可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转柄,所述转柄转动设置在支撑柱上,所述转柄上同轴固定设置有蜗杆,所述限位螺杆上同轴固定设置有蜗轮,所述蜗杆延伸至安装槽内,且所述蜗轮与蜗杆啮合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转柄驱使蜗杆转动,蜗杆转动带动蜗轮一起转动,从而驱使限位螺杆转动。
[0021] 可选的,所述顶块上远离安装槽底壁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减震垫。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减震垫减轻支撑杆撞击到顶块上的冲击力,并降低支撑杆与顶块碰撞时产生的噪音。
[0023] 可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两个侧均铰接有连接板,其中一个的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下一支撑板上的连接板。
[00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板铺设完成后,通过固定件将相邻两支撑板上的连接板固定在一起,增加运载车辆在在支撑板上的移动的稳定性。
[0025]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市政道路永临结合施工结构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26] 一种市政道路永临结合施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7] S1、市政道路在施工时,先在施工道路上施工好路基层,并在路基层的两侧的土层上分别固定好支撑柱;
[0028] S2、将底板铺设在路基层上,并将支撑架两侧的支撑杆分别插入支撑柱的安装槽内;
[0029] S3、转动第一螺套,驱使支撑块在滑槽内滑动,调整支撑块与滑动杆之间的间距以及压簧的压力,使各支撑板的顶壁保持平齐;
[0030] S4、转动转柄驱使限位螺杆转动,调整顶块在安装槽内的位置,从而调整支撑板的最大下压距离,并使支撑板在下压的过程中,两侧的支撑杆同时与顶块接触;
[0031] S5、之后,通过固定件将相邻两支撑板上的连接板固定在一起,以支撑板为基础做临时便道并进行施工作业;
[0032] S6、随着施工的进行,将需要铺设粘结层和沥青表层位置的底板拆除,即可将粘结层和沥青表层铺设在路基层上,完成永临结合道路的施工。
[0033]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34] 1.重型运载车辆在支撑板上移动的过程中,车辆的载荷通过滑动杆传递到弹性件上,并通过弹性件对压力进行缓冲,一定程度上防止运载车辆的载荷直接作用到路基层上导致路基层发生损坏并产生裂缝;
[0035] 2.车辆在支撑板上移动的过程中,支撑板下压,滑动杆在固定杆内滑动使压簧受压,当压簧使用到一定程度后,压簧弹力容易减弱,导致部分支撑架和支撑板下陷,通过驱动组件驱使支撑块在滑槽内滑动,调整支撑块与滑动杆之间的间距,从而调节压簧的压力,使各支撑板的顶壁保持平齐,增加车辆在支撑板上移动时的稳定性;
[0036] 3.路基层施工完成后,在路基层的两侧的土层上分别固定好支撑柱,底板在铺设时,将支撑架两侧的支撑杆分别插入支撑柱的安装槽内,当运载车辆的载荷过大时,支撑板下压时两侧的支撑杆分别与安装槽内的顶块抵紧,将车辆的载荷通过支撑柱传递到路基层两侧的土层内,进一步保护路基层不受破坏。附图说明
[0037]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1] 附图标记说明:1、路基层;2、粘结层;3、沥青表层;4、底板;41、支撑架;411、滑动杆;4111、第一限位块;412、支撑臂;413、支撑杆;42、支撑板;421、连接板;422、插接块;423、固定块;4231、插接槽;4232、螺栓;43、固定杆;431、滑槽;432、第一限位槽;433、压簧;434、支撑块;435、连接槽;5、支撑柱;51、锚杆;52、安装槽;53、顶块;531、第二限位块;532、减震垫;54、第二限位槽;55、安装块;6、驱动组件;61、连接块;62、第一螺套;621、环形槽;7、限位组件;71、第二螺套;72、限位螺杆;721、蜗轮;73、转柄;731、蜗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3]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市政道路永临结合施工结构。参照图1,包括路基层1、粘结层2、沥青表层3和底板4,路基层1两侧的土层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支撑柱5,粘结层2铺设在路基层1上,且粘结层2通过冷拌沥青碎石铺设并碾压而成,沥青表层3铺设在粘结层2上,且沥青表层3通过沥青混凝土铺设并碾压而成。
[0044] 参照图1、2,底板4上沿垂直底板4的方向滑动设置有支撑架41,支撑架41的顶壁固定设置有支撑板42,支撑板42与底板4平行;底板4的顶壁固定设置有多根固定杆43,固定杆43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于底板4的顶壁,固定杆43上远离底板4的一端沿固定杆43的长度方向均开设有滑槽431,支撑架41上固定设置有滑动杆411,滑动杆411均滑动穿设在滑槽431内,滑动杆411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块4111,滑槽431的侧壁沿固定杆43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与滑槽431连通的第一限位槽432,第一限位块4111滑动设置在第一限位槽432内。
[0045] 参照图2,固定杆43上设置有用于驱使滑动杆411向远离底板4方向滑动的弹性件,弹性件包括压簧433,压簧433设置在滑槽431内,滑槽431内沿固定杆43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有支撑块434,压簧433设置在支撑块434与滑动杆411之间,压簧433的一端与支撑块434抵接,压簧433的另一端与滑动杆411抵接;以支撑板42为基础做临时便道并进行施工作业,重型运载车辆在支撑板42上移动的过程中,车辆的载荷通过滑动杆411传递到压簧433上,并通过压簧433对压力进行缓冲,一定程度上防止运载车辆的载荷直接作用到路基层1上导致路基层1发生损坏并产生裂缝。
[0046] 参照图2,固定杆43上设置有用于驱使支撑块434滑动的驱动组件6,驱动组件6包括连接块61和第一螺套62,支撑块434上固定设置有两个连接块61,两连接块61沿固定杆43的心线对称设置在支撑块434的两侧,固定杆43的侧壁沿固定杆43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两个与滑槽431连通的连接槽435,两连接块61分别滑动设置在两连接槽435内;固定杆43的侧壁开设有与第一螺套62相适配的外螺纹,第一螺套62套设在固定杆43上且与固定杆43螺纹连接,第一螺套62的内壁沿第一螺套62的周向开设有环形槽621,两连接块61远离支撑块434的一端均穿设在环形槽621内。
[0047] 由于车辆在支撑板42上移动的过程中,支撑板42下压,滑动杆411在固定杆43内滑动使压簧433受压,当压簧433使用到一定程度后,压簧433弹力容易减弱,导致部分支撑架41和支撑板42下陷,通过转动第一螺套62,第一螺套62转动的同时,沿固定杆43的长度方向滑动,与此同时,连接块61在第一螺套62的环形槽621内转动,并带动支撑块434在滑槽431内滑动,调整支撑块434与滑动杆411之间的间距,从而调节压簧433的压力,使各支撑板42的顶壁保持平齐,增加车辆在支撑板42上移动时的稳定性。
[0048] 参照图1、3,支撑柱5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锚杆51,锚杆51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柱5的长度方向平行,且锚杆51用于插入路基层1两侧的土层内,支撑柱5上远离锚杆51的一端沿支撑柱5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安装槽52;支撑架41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支撑臂412,两支撑臂412上均固定设置有支撑杆413,支撑杆413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底板4,支撑杆413与支撑柱5上的安装槽52相适配,且支撑杆413用于插入支撑柱5的安装槽52内;路基层1施工完成后,在路基层1的两侧的土层上沿竖直方向分别插入支撑柱5,底板4在铺设时,将支撑架41两侧的支撑杆413分别插入支撑柱5的安装槽52内,当运载车辆的载荷过大时,通过支撑杆413将车辆的载荷传递给支撑柱5,并通过支撑柱5传递到路基层1两侧的土层内,进一步保护路基层1不受破坏。
[0049] 参照图3,安装槽52内沿支撑柱5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有顶块53,顶块53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限位块531,安装槽52的侧壁沿支撑柱5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与安装槽52连通的第二限位槽54,第二限位块531滑动设置在第二限位槽54内,顶块53用于抵接支撑杆413。
[0050] 参照图3,支撑柱5上设置有用于阻止顶块53滑动的限位组件7,限位组件7包括第二螺套71、限位螺杆72和驱动件,第二螺套71固定设置在顶块53靠近安装槽52底壁的一端,且第二螺套71的轴向与支撑柱5的长度方向平行,限位螺杆72转动设置在安装槽52内,限位螺杆72远离安装槽52底壁的一端穿设在第二螺套71内且与第二螺套71螺纹连接。
[0051] 参照图3,驱动件包括转柄73,支撑柱5的侧壁固定设置有安装块55,安装槽52的侧壁开设有与安装槽52连通的安装腔,安装腔延伸至安装块55内,转柄73转动设置在安装块55上,转柄73上同轴固定设置有蜗杆731,蜗杆731设置在安装块55的安装腔内,限位螺杆72上同轴固定设置有蜗轮721,且所述蜗轮721与蜗杆731啮合。
[0052] 通过转动转柄73驱使蜗杆731转动,蜗杆731转动带动蜗轮721一起转动,从而驱使限位螺杆72转动,由于限位螺杆72与第二螺套71螺纹连接,限位螺杆72转动的同时,使第二螺套71沿限位螺杆72的轴向移动,从而驱使顶块53在安装槽52内滑动,限制支撑杆413在安装槽52内的滑动的距离,并使支撑板42在下压的过程中,两侧的支撑杆413同时与顶块53接触,使支撑板42的两侧均匀受力,一定程度上防止支撑板42和支撑架41变形。
[0053] 参照图3,顶块53上远离安装槽52底壁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减震垫532,减震垫532采用橡胶材质;通过减震垫532减轻支撑杆413撞击到顶块53上的冲击力,并降低支撑杆413与顶块53碰撞时产生的噪音。
[0054] 参照图4,支撑板42的两个侧均铰接有连接板421,其中一个连接板421上固定设置有插接块422,另一个连接板421上固定设置有固定块423,固定块423上沿平行连接板421的方向开设有插接槽4231,插接块422与插接槽4231相适配,固定块423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下一支撑板42上的插接块422的固定件,固定件包括螺栓4232,固定块423上沿垂直连接板421的方向开设有多个与插接槽4231连通的安装孔,插接块422上沿垂直连接板421的方向开设有多个螺纹孔,插接块422上的螺纹孔与螺栓4232相适配,且当插接块422插入插接槽4231后,固定块423上的安装块55与插接块422上的螺纹孔一一对应;底板4铺设时,将上一支撑板42上的插接块422插入下一支撑板42上固定块423上的插接槽4231内,并通过螺栓4232将固定块423与插接块422进行固定,使相邻两支撑板42上的连接板421固定在一起,增加运载车辆在在支撑板42上的移动的稳定性。
[0055]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市政道路永临结合施工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市政道路在施工时,先在施工道路上施工好路基层1,并在路基层1的两侧的土层上沿竖直方向分别插入支撑柱5,将底板4铺设在沥青层上,并将支撑架41两侧的支撑杆413分别插入支撑柱5的安装槽52内,以支撑板42为基础做临时便道并进行施工作业;
[0056] 之后随着施工的进行,将需要铺设粘结层2和沥青表层3位置的底板4拆除,即可将粘结层2和沥青表层3铺设在路基层1上,完成永临结合道路的施工;重型运载车辆在支撑板42上移动的过程中,车辆的载荷通过滑动杆411传递到压簧433上,并通过压簧433对压力进行缓冲;当运载车辆的载荷过大时,通过支撑杆413将车辆的载荷传递给支撑柱5,并通过支撑柱5传递到路基层1两侧的土层内,一定程度上防止运载车辆的载荷直接作用到路基层1上导致路基层1发生损坏并产生裂缝。
[0057]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市政道路永临结合施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8] S1、市政道路在施工时,先在施工道路上施工好路基层1,并在路基层1的两侧的土层上分别固定好支撑柱5,使固定柱上的锚杆51沿竖直方向插入土层内;
[0059] S2、将底板4铺设在路基层1上,并将支撑架41两侧的支撑杆413分别插入支撑柱5的安装槽52内;
[0060] S3、转动第一螺套62,驱使支撑块434在滑槽431内滑动,调整支撑块434与滑动杆411之间的间距以及压簧433的压力,使各支撑板42的顶壁保持平齐;
[0061] S4、转动转柄73驱使限位螺杆72转动,调整顶块53在安装槽52内的位置,从而调整支撑板42的最大下压距离,并使支撑板42在下压的过程中,两侧的支撑杆413同时与顶块53接触;
[0062] S5、之后,将上一支撑板42上的插接块422插入下一支撑板42上固定块423上的插接槽4231内,通过螺栓4232将固定块423与插接块422进行固定,使相邻两支撑板42上的连接板421固定在一起,并以支撑板42为基础做临时便道并进行施工作业;
[0063] S6、随着施工的进行,将需要铺设粘结层2和沥青表层3位置的底板4拆除,即可将粘结层2和沥青表层3铺设在路基层1上,完成永临结合道路的施工。
[0064]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