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路堤下有效处理路基路面渗、滞水的方法

申请号 CN202311772101.6 申请日 2023-12-21 公开(公告)号 CN117604843A 公开(公告)日 2024-02-27
申请人 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赵志国; 陈华英;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低路堤下有效处理路基路面渗 水 、滞水结构,其设置于公路上,用于排放积水,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沟、渗水土工布、渗透层、 排水管 和防渗土工布,渗水土工布设置于所述排水沟上,用于过滤所述积水,渗透层设置于所述渗水土工布上,排水管设置于所述渗透层上,防渗土工布设置于所述渗透层上。该低路堤下有效处理路基路面渗水、滞水结构,通过设置双沟叠放的道路排水装置,上部边沟既起到排水作用,又起到隔断外部的 地下水 流 入路基内部,路基内部的渗水受到路基底部防水土工布防渗作用和引流作用排入盲沟流入上部排水沟,采用双沟叠放路基底部铺设土工布防水的方法,减少了边沟的二次开挖的施工工序。
权利要求

1.一种低路堤下有效处理路基路面渗、滞水结构,其设置于公路上,用于排放积水,其特征在于,包括:
排水沟;
渗水土工布,其设置于所述排水沟上,用于过滤所述积水;
渗透层,其设置于所述渗水土工布上,用于渗透所述积水;
排水管,其设置于所述渗透层上,用于排放所述积水;
防渗土工布,其设置于所述渗透层上,用于防止积水渗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路堤下有效处理路基路面渗水、滞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上开设有排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低路堤下有效处理路基路面渗水、滞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呈斜向的设置于所述渗透层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路堤下有效处理路基路面渗水、滞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土工布设置于所述渗透层的底部,且向外延伸至所述基路上,用于防止所述渗透层渗透的积水,继续渗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路堤下有效处理路基路面渗水、滞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路堤下有效处理路基路面渗水、滞水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低路堤下有效处理路基路面渗水、滞水结构设置在所述基路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路堤下有效处理路基路面渗水、滞水结构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S1、将所述基路两侧清理后,挖置排水土沟;
S2、在所述排水土沟内铺设所述防渗土工布,且和所述基路底部连接固定,而后在侧面铺设所述渗水土工布;
S3、在所述排水土沟内铺设碎石构成所述渗透层,且在所述渗透层内设置所述排水管;
S4、随后在所述渗透层上砌筑所述排水沟,等到砂浆强度达到标准后,再修建所述基路。

说明书全文

一种低路堤下有效处理路基路面渗、滞水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公路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低路堤下有效处理路基路面渗水、滞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双沟单独设置,采用排水盲沟作为路基排水通道,上部的路基外侧水会进入路基,上部排水沟起不到隔离路基外侧水进入路基内部的作用,造成部分渗水二次渗入路基,排水效果不理想,继续影响路基的质量。并且路基外侧的水流夹带泥沙进入碎石盲沟,造成碎石盲沟堵塞排水不畅。
[0003] 采用常用双沟分开排水施工和单独采用碎石盲沟排水存在如下缺点:例如施工工序多,施工效率低、排水效果不理想、路基质量留有隐患、增加公路占地、施工成本高、处理效果差等。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路堤下有效处理路基路面渗水、滞水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路堤下有效处理路基路面渗水、滞水结构,其设置于公路上,用于排放积水,包括:
[0006] 排水沟。
[0007] 渗水土工布,其设置于所述排水沟上,用于过滤所述积水。
[0008] 渗透层,其设置于所述渗水土工布上,用于渗透所述积水。
[0009] 排水管,其设置于所述渗透层上,用于排放所述积水。
[0010] 防渗土工布,其设置于所述渗透层上,用于防止积水渗透。
[0011] 优选的,所述排水管上开设有排水孔,排水孔用于将积水分散排放。
[0012] 优选的,所述排水管呈斜向的设置于所述渗透层内侧,这样能够方便积水的通过所述排水管向外排放。
[0013] 优选的,所述防渗土工布设置于所述渗透层的底部,且向外延伸至所述基路上,用于防止所述渗透层渗透的积水,继续向下渗透。
[0014] 优选的,所述低路堤下有效处理路基路面渗水、滞水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低路堤下有效处理路基路面渗水、滞水结构设置在所述基路两侧,用于提高排水效率。
[0015] 一种低路堤下有效处理路基路面渗水、滞水结构的使用方法:
[0016] S1、将所述基路两侧清理后,挖置排水土沟。
[0017] S2、在所述排水土沟内铺设所述防渗土工布,且和所述基路底部连接固定,而后在侧面铺设所述渗水土工布。
[0018] S3、在所述排水土沟内铺设碎石构成所述渗透层,且在所述渗透层内设置所述排水管。
[0019] S4、随后在所述渗透层上砌筑所述排水沟,等到砂浆强度达到标准后,再修建所述基路。
[00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低路堤下有效处理路基路面渗水、滞水结构,通过设置双沟叠放的道路排水装置,上部边沟既起到排水作用,又起到隔断外部的地下水流入路基内部,路基内部的渗水受到路基底部防水土工布防渗作用和引流作用排入盲沟流入上部排水沟。采用双沟叠放路基底部铺设土工布防水的方法,节省了公路建设占地过多,减少了边沟的二次开挖的施工工序,保证了路基的质量,节约公路的施工成本。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方剖面示意图;
[0023]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方剖面示意图;
[0024]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排水管的示意图;
[0025]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排水管入上部排水沟剖面图。
[0026] 图中:
[0027] 1、排水沟              2、渗水土工布        3、渗透层
[0028] 4、排水管              5、防渗土工布        6、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0]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低路堤下有效处理路基路面渗水、滞水结构,其设置于公路上,用于排放积水,低路堤下有效处理路基路面渗水、滞水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低路堤下有效处理路基路面渗水、滞水结构设置在基路两侧,用于提高排水效率,包括:排水沟1、渗水土工布2、渗透层3、排水管4和防渗土工布5。
[0031] 如图2‑5所示,排水沟1为浆砌片石构成,设置在路基边坡上,用于收纳基路面上大部分的积水,渗水土工布2设置于排水沟1上,用于过滤积水,渗水土工布2是土工合成材料中的一种,全称为聚酯长丝针刺无纺土工布,原材料是聚酯切片,渗水土工布2主要用于帮助积水过滤,渗透层3设置于渗水土工布2上,用于渗透积水,渗透层3由通过5至40mm的碎石构成,用于过滤向下渗透的污水,排水管4设置于渗透层3上,排水管4的材质为Φ100PVC,用于排放积水,排水管4上开设有排水孔6,排水孔6开设在排水管4下部四排Φ12的圆孔,渗入到碎石中的水通过排水孔6进入排水管4中横向集中流出,排水孔6用于将积水分散排放,排水管4呈斜向的设置于渗透层3内侧,这样能够方便积水的通过排水管4向外排放,不会出现在排水管4内部积水排放不出去的情况,防渗土工布5设置于渗透层3上,防渗土工布5,用于防止积水渗透,防渗土工布5设置于渗透层3的底部,且向外延伸至基路上,用于防止渗透层3渗透的积水,继续向下渗透。
[0032] 将基路两侧清理后,挖置盲沟和排水土沟,然后在盲沟内铺设防渗土工布5,且和基路底部连接固定,而后在侧面铺设渗水土工布2,随后在渗透层3上砌筑排水沟1,等到砂浆强度达到75%标准后,再施工路面的水稳层和沥青混凝土
[0033] 一种低路堤下有效处理路基路面渗水、滞水结构的使用方法:
[0034] S1、将基路两侧清理后,挖置盲沟和排水土沟。
[0035] S2、在盲沟内铺设防渗土工布5,且和基路底部连接固定,而后在侧面铺设渗水土工布2。
[0036] S3、在排水土沟内铺设5至40mm碎石构成渗透层3,且在碎石中部铺设Φ100PVC排水管4,排水管4下部开设4排Φ12的排水孔6,渗入到碎石中的水通过排水孔6,通过排水管4横向集中排出。
[0037] S4、随后在渗透层3上砌筑排水沟1,等到砂浆强度达到75%标准后,再施工路面的水稳层和沥青混凝土
[0038]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