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下位的车坡道地基处理方法及其加固结构

申请号 CN202210502993.7 申请日 2022-05-10 公开(公告)号 CN114592409A 公开(公告)日 2022-06-07
申请人 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重阳; 封政均; 邹磊; 康小路; 李湖辉; 张琛; 肖国强; 张超; 司彗伟; 于志伟; 谢花;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高地下 水 位的车坡道地基处理方法及其加固结构,将现场既有石渣利用挖机 破碎 处理成碎石;清理 基层 ;将所述碎石分层回填到基坑中,每层摊铺平整后碾压密实,再进行下层摊铺;在所述碎石的表层浇筑 混凝土 ;钻注浆孔;将花管打入所述注浆孔内;对所述花管注浆;待注 浆液 完全 凝固 三天后,进行地基承载 力 试验,以测定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值。本发明有效解决了高 地下水 位的车坡道的地基难以夯实和加固的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高地下位的车坡道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现场既有石渣利用挖机破碎处理成碎石,所述碎石的直径不超过100mm;
S2、清理基层
S3、将所述碎石分层回填到基坑中,每层摊铺平整后碾压密实,再进行上一层碎石的回填;
S4、在所述碎石的表层浇筑混凝土
S5、在所述混凝土上根据设计孔位钻注浆孔,所述注浆孔的钻孔深度根据车坡道高程而定,但深入原地基的深度不小于500mm;
S6、将花管打入所述注浆孔内;
S7、对所述花管注浆,所述注浆分次进行,按每米注浆加固深度控制注浆量,并包括以下步骤:
S71、小片区注浆试验;
S72:报监理验收;
S73、进行大面积注浆:拟分二序进行,即跳孔注浆,并沿周边向内逐圈注浆;
S8、待注浆液完全凝固三天后,进行地基承载试验,以测定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地下水位的车坡道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处理方法的处理过程中,通过降排水保持水位处于基础以下0.5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地下水位的车坡道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碎石的每层铺摊的厚度为30 50cm,所述碾压的遍数至少为8遍,每层不同位置的沉降~
差不得大于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地下水位的车坡道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混凝土的强度达到75%后才可进入步骤S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地下水位的车坡道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各注浆孔之间均匀等距,所述注浆孔的孔径为76mm或91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地下水位的车坡道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所述花管管径Φ42mm,且能承受1Mpa压力,所述花管打入完毕后上部设置密封圈封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地下水位的车坡道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1中,所述小片区注浆试验的试验区为3×3孔排成的方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地下水位的车坡道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孔每次注浆的间隔时间不小于4小时,所述注浆的流量为7 15L/min;所述注浆应插入双向密封注浆~
芯管自下而上自上而下进行注浆,每次注浆完毕后用清水冲洗塑料管中的残留注浆液。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地下水位的车坡道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液采用纯水泥浆,注浆所用水泥为PO42.5普通酸盐水泥,水灰比按注浆次数依次减少,且在
1.00 0.45之间;所述注浆液应在搅拌均匀过筛后,送压注,在注浆过程中,注浆液应被连~
续搅拌,搅拌时间应大于2min。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高地下水位的车坡道地基处理方法得到的地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碎石层,混凝土层和花管,所述碎石层在基坑中回填夯实,所述混凝土层浇筑在所述碎石层表面,所述花管等间距、垂直于地面贯穿所述混凝土层、碎石层,并深入原地基的深度不小于500mm,所述花管和碎石层中有凝固的注浆液。

说明书全文

高地下位的车坡道地基处理方法及其加固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地基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地下水位的车坡道地基处理方法及其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引起岩土工程技术不断的更迭与创新,使得地基处理的方法越来越多。对于多样化的地基处理方式,均有各自的优点,但其作用均是让不够坚固的地基得到加固,提高承载,降低地基的柔韧程度,减少地基沉降,这种对不良地基进行补强加固的过程就是地基处理。但普通地基处理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情况,大型房建类项目一般基坑较深,属于深基坑,深基坑一般采用排桩+止水帷幕支护,造成基坑周边存在狭窄空间,不便将石渣挖出,且深基坑的地下水位线一般会高于车坡道地基标高,而止水帷幕只是起到临时止水的效果,后期存在渗水危险,对车坡道地基处理及处理完成后都有一定的影响,造成现有的灰土回填的车坡道的地基渗水,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3]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地下水位的车坡道地基处理方法及其加固结构,有效解决高地下水位的车坡道的地基难以夯实和加固的问题。
[0004] (二)技术方案基于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地下水位的车坡道地基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现场既有石渣利用挖机破碎处理成碎石,所述碎石的直径不超过100mm;
S2、清理基层
S3、将所述碎石分层回填到基坑中,每层摊铺平整后碾压密实,再进行上一层碎石的回填;
S4、在所述碎石的表层浇筑混凝土
S5、在所述混凝土上根据设计孔位钻注浆孔,所述注浆孔的钻孔深度根据车坡道高程而定,但深入原地基的深度不小于500mm;
S6、将花管打入所述注浆孔内;
S7、对所述花管注浆,所述注浆分次进行,按每米注浆加固深度控制注浆量,并包括以下步骤:
S71、小片区注浆试验;
S72:报监理验收;
S73、进行大面积注浆:拟分二序进行,即跳孔注浆,并沿周边向内逐圈注浆;
S8、待注浆液完全凝固三天后,进行地基承载力试验,以测定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值。
[0005] 进一步的,所述地基处理方法的处理过程中,通过降排水保持水位处于基础以下0.5米。
[0006] 进一步的,步骤S3中,所述碎石的每层铺摊的厚度为30 50cm,所述碾压的遍数至~少为8遍,每层不同位置的沉降差不得大于5mm。
[0007] 进一步的,步骤S4中,所述混凝土的强度达到75%后才可进入步骤S5。
[0008] 进一步的,步骤S5中,各注浆孔之间均匀等距,所述注浆孔的孔径为76mm或91mm。
[0009] 进一步的,步骤S6中,所述花管管径Φ42mm,且能承受1Mpa压力,所述花管打入完毕后上部设置密封圈封闭。
[0010] 进一步的,步骤S71中,所述小片区注浆试验的试验区为3×3孔排成的方区域。
[0011] 进一步的,每孔每次注浆的间隔时间不小于4小时,所述注浆的流量为7 15L/min;~
所述注浆应插入双向密封注浆芯管自下而上自上而下进行注浆,每次注浆完毕后用清水冲洗塑料管中的残留注浆液。
[0012] 进一步的,所述注浆液采用纯水泥浆,注浆所用水泥为PO42.5普通酸盐水泥,水灰比按注浆次数依次减少,且在1.00 0.45之间;所述注浆液应在搅拌均匀过筛后,送压~注,在注浆过程中,注浆液应被连续搅拌,搅拌时间应大于2min。
[0013] 本发明也公开了一种所述的高地下水位的车坡道地基处理方法得到的地基加固结构,包括碎石层,混凝土层和花管,所述碎石层在基坑中回填夯实,所述混凝土层浇筑在所述碎石层表面,所述花管等间距、垂直于地面贯穿所述混凝土层、碎石层,并深入原地基的深度不小于500mm,所述花管和碎石层中有凝固的注浆液。
[0014] (三)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碎石回填和注浆的方式使得车坡道地基加固,注浆液填充碎石间的缝隙,凝固后将填充碎石硬化为整体,使得地基的防渗水能力、坚硬强度、承载力和稳定性更好,适用于高地下水位车坡道地基处理,确保车坡道不因地基沉降从而导致的开裂渗水等质量问题;
(2)本发明二次利用现场既有石渣,利用挖机破碎处理石渣进行回填利用,尤为适用于高地下水位车坡道通常存在的狭窄空间的情况,免于石渣清理,无需外运或外购石渣即可完成回填施工,降低施工成本,同时缩短了工期;
(3)本发明采用碎石回填,与传统的灰土回填的方式相比,对地址及天气等环境的要求更低,只要保持水位处于基础以下0.5米,施工都能正常进行,因此,也适用于公路、水利、隧洞等的坡道地基处理,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5] 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高地下水位的车坡道地基处理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高地下水位的车坡道地基加固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碎石层;2、混凝土层;3:花管;4:原地基;5:基坑。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17] 本发明实施例为一种高地下水位的车坡道地基处理方法,如图1所示,具有以下步骤:S0、施工准备:检查、核验施工中测量和检验所用的仪器仪表;降排水保持水位处于基础以下0.5米;
S1、破碎得到碎石:将现场既有石渣利用挖机破碎处理成碎石,形成的碎石粒径控制在100mm之内,再经过监理工程师验收碎石粒径合格之后方可利用该碎石进行回填施工,倒运至回填最底处或靠基坑5支护桩处堆积,即基坑5外围,不用将既有石渣挖出,尤其是狭窄空间不易操作,将石渣废物利用加固地基更可取;
S2、清理基层:基坑5(槽)底或基土表面应清理干净,特别是槽边掉下的虚土,吹入的木屑纸片、塑料袋等垃圾杂物;
S3、回填并碾压: 将碎石采用分层压实法回填,将碎石分层回填到基坑5中,每层碎石摊铺平整后碾压密实,摊铺厚度为30 50cm,碾压遍数至少8遍,压至没有产生明显沉降~
为止,期间,对每层不同位置的沉降进行控制,沉降差不得大于5mm,若局部沉降太多使得沉降差大于5mm,则增加该局部的碎石;经监理检验合格后,再回填上层碎石。建筑物两侧分层均衡上升,在机械无法碾压到的边部位采用人工夯实。
[0018] S4、盖重混凝土:采用天泵浇筑C20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5%方可进行后续的注浆施工,避免压重混凝上承受不了压力而开裂导致注浆效果差。
[0019] S5、钻孔:根据设计孔位在注浆范围内准确定位,确定注浆孔位并将其标记出来,在所述混凝土上钻注浆孔。注浆孔施工选用孔径为76mm或91mm的钻机成孔,各孔位之间均匀等距,本实施例的孔位之间的间距均为1500mm,钻孔深度根据坡道高程而定,但深入原地基4的深度必须不小于500mm。若钻孔过程中遇见大石块难以钻入则联系设计、监理、业主调整位置进行再次钻孔。
[0020] S6:制作和打入花管3:将制作完成的花管3或采购成品打入至所述注浆孔内,花管3管径Φ42mm,且能承受1Mpa压力,遇见卡管情况可锤击花管3顶部,同时旋转花管3,确保其不受损伤变形且能进入孔底,若出现变形则及时进行更换花管3并重新打入。花管3打入完毕后上部设置密封圈封闭。此处花管3可以是钢管,也可以是软管,起注浆液引流作用,并不具有支撑作用。
[0021] S7、注浆,包括以下步骤:S71、小片区注浆试验:在展开全面注浆前,应进行小片区注浆试验,试验区可采用3×3孔排成方块,主要检查设计水泥用量、注浆压力和注浆效果。
[0022] S72:报监理验收:在进行小片区注浆试验后,项目部管理人员应及时报监理工程师验收没问题后,再进行大面积注浆。
[0023] S73、进行大面积注浆:小片区注浆试验完成后,即可展开大面积注浆,注浆拟分二序进行,即跳孔注浆,并沿周边向内逐圈注浆。
[0024] 注浆液采用纯水泥浆,注浆所用水泥为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按注浆次序有一定调整,依次减少,控制范围为1.00 0.45。搅拌机采用叶式机械搅拌机,应能保证浆~液能连续均匀搅拌,才能过滤,浆液须在搅拌均匀过筛后,再泵送压注,在注浆过程中,浆液应连续搅拌,搅拌时间应大于2min。
[0025] 注浆泵采用柱塞泵或双液柱塞泵,压送水泥浆液时,柱塞与缸体不直接接触,以减少磨损。按每米注浆加固深度控制注浆量,每米注浆深度水泥用量暂定为500kg。注浆的流量一般为7 15L/min。注浆芯管应有双向密封装置,保证上下密封良好,达到定位注浆的目~的。待封壳料即混凝土初凝后,插入双向密封注浆芯管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进行注浆。注浆分次进行,一般可分为5次,每次注浆的间隔时间不小于4小时,每次注浆完毕后用清水冲洗塑料钢管中的残留浆液,以利于下一次重复注浆。注浆进程中出现地面冒浆或压力突变,应立即停止注浆,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单孔注浆结束标准应根据下列情况综合决定:a.注浆量达到设计要求;b.注浆压力超过设计值; c.地面冒浆。钻孔时应准确及时记录孔号、孔深、土层类型、分层深度等参数,注浆施工时应详细记录每个钻孔的每次注浆压力,注浆量、注浆时间、浆液配比、复灌次数等基本参数。
[0026] S8、地基承载力试验:在完成注浆过程后,待浆液完全凝固三天后,报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该车坡道的地基承载力试验(平板荷载试验)以测定其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值。
[0027] 上述方法可分段进行工序穿插施工,形成流水作业,并确保各施工过程的连续性均衡性,可大大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和技术经济效益。
[0028] 根据所述地基处理方法处理后的地基加固结构的剖面图如图2所示,包括碎石层1,混凝土层2和花管3,所述碎石层1在基坑5中回填夯实,所述混凝土层2浇筑在所述碎石层
1表面,所述花管3等间距、垂直于地面贯穿所述混凝土层2、碎石层1,并深入原地基4的深度不小于500mm,所述花管3和碎石层1中有凝固的注浆液。通过碎石和注浆加固地基,以达到设计地基承载力的要求,确保地车坡道不因地基沉降从而导致的开裂渗水等质量问题。
[0029] 综上可知,通过上述的一种高地下水位的车坡道地基处理方法及其加固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通过碎石回填和注浆的方式使得车坡道地基加固,注浆液填充碎石间的缝隙,凝固后将填充碎石硬化为整体,使得地基的防渗水能力、坚硬强度、承载力和稳定性更好,适用于高地下水位车坡道地基处理,确保车坡道不因地基沉降从而导致的开裂渗水等质量问题;
(2)由于地下水位线高于车坡道地基标高一般存在于深基坑中,本发明二次利用现场既有石渣,利用挖机破碎处理石渣进行回填利用,尤为适用于深基坑的情况,免于狭窄空间的石渣清理,无需外运或外购石渣即可完成回填施工,降低施工成本,同时缩短了工期;
(3)本发明采用碎石回填,与传统的灰土回填的方式相比,对地址及天气等环境的要求更低,只要保持水位处于基础以下0.5米,施工都能正常进行,因此,也适用于公路、水利、隧洞等的坡道地基处理,适用性强。
[003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