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拌沥青混合料与乳化沥青冷再生面层接缝施工方法

申请号 CN202110863556.3 申请日 2021-07-29 公开(公告)号 CN113584984A 公开(公告)日 2021-11-02
申请人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中交路桥华北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白松; 康笠; 曹建豪; 周彪; 侯兆隆;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热拌 沥青 混合料 面层 与 乳化沥青 冷再生面层接缝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铣刨老路面层,回收沥青混合料备用;在老路 基层 旁铺设新路基层,待新路基层养护完毕,再在老路面层旁铺设沥青冷再生面层;待沥青冷再生面层铺设完毕,碾压沥青冷再生面层,距离沥青冷再生面层与老路面层接缝处10cm的沥青冷再生面层面不进行碾压,待碾压完毕,在未碾压区域浇注界面处理液,待浇注完毕进行碾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的热拌沥青混合料与乳化沥青冷再生面层接缝施工方法提高了热拌沥青混合料与乳化沥青冷再生沥青的连接 质量 ,提高了沥青路面的整体性能。
权利要求

1.一种热拌沥青混合料与乳化沥青冷再生面层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铣刨老路面层,回收沥青混合料备用;
(2)在老路基层旁铺设新路基层,待新路基层养护完毕,再在老路面层旁铺设沥青冷再生面层;
(3)待沥青冷再生面层铺设完毕,碾压沥青冷再生面层,距离沥青冷再生面层与老路面层接缝处10cm的沥青冷再生面层面不进行碾压,待碾压完毕,在未碾压区域浇注界面处理液,待浇注完毕进行碾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铣刨老路面层使老路面层的边缘与其相对应的老路基层的边缘距离为15‑3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新路基层包含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粒径小于5mm的石屑25‑32份,粒径为5‑10mm的碎石10‑15份,粒径为10‑20mm的碎石30‑40份、粒径为20‑30mm的碎石20‑25份、泥3‑5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新路基层的顶面与老路基层的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沥青冷再生面层包含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粒径为10‑20mm的沥青混合料回收料20‑23份,粒径为5‑10mm的沥青混合料回收料25‑30份,粒径小于5mm的沥青混合料回收料38‑40份,矿粉8‑12份、水泥2‑3份、乳化沥青3‑4份、水3‑4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碾压完毕为沥青冷再生面层复压完成;所述浇注完毕指在接缝处浇注的界面处理液无下渗现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界面处理液包含下述重量份的原料:水泥0.8‑1.2份、乳化沥青1.5‑2.5份、水0.8‑1.2份。

说明书全文

一种热拌沥青混合料与乳化沥青冷再生面层接缝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路面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拌沥青混合料与乳化沥青冷再生面层接缝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过程中需对老路沥青路面进行改造,路面改造产生的沥青铣刨料较多,若将铣刨料废弃,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对于我国这种优质沥青极为匮
乏国家来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且大量的使用新石料,开采石矿会导致森林植被减少,
土流失等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拼宽路面路面结构层从上到下依次为4cm SMA‑13+6cm AC‑
20+8cm AC‑25+10cm ATB‑25+4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由于热沥
青路面结构层与冷再生沥青层之间因连接方式差异,接缝碾压不密实,造成连接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0003]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保证沥青结构层连接质量的热拌沥青混合料与乳化沥青冷再生面层接缝施工方法。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热拌沥青混合料与乳化沥青冷再生面层接缝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 (1)铣刨老路面层,回收沥青混合料备用;
[0007] (2)在老路基层旁铺设新路基层,待新路基层养护完毕,再在老路面层旁铺设沥青冷再生面层;
[0008] (3)待沥青冷再生面层铺设完毕,碾压沥青冷再生面层,距离沥青冷再生面层与老路面层接缝处10cm的沥青冷再生面层面不进行碾压,待碾压完毕,在未碾压区域浇注界面
处理液,待浇注完毕进行碾压。
[0009] 上述一种热拌沥青混合料与乳化沥青冷再生面层接缝施工方法,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步骤(1)中,铣刨老路面层使老路面层的边缘与相对应的老路基层的边缘距离为
15‑30cm。
[0010] 上述一种热拌沥青混合料与乳化沥青冷再生面层接缝施工方法,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步骤(2)中,新路基层包含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粒径小于5mm的石屑25‑32份,粒径为5‑10mm的碎石10‑15份,粒径为10‑20mm的碎石30‑40份、粒径为20‑30mm的碎石20‑25份、水泥3‑5份。
[0011] 上述一种热拌沥青混合料与乳化沥青冷再生面层接缝施工方法,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新路基层的顶面与老路基层的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0012] 上述一种热拌沥青混合料与乳化沥青冷再生面层接缝施工方法,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步骤(2)中,沥青冷再生面层包含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粒径为10‑20mm的沥青混合料回收料20‑23份,粒径为5‑10mm的沥青混合料回收料25‑30份,粒径小于5mm的沥青混合料回收料38‑40份,矿粉8‑12份、水泥2‑3份、乳化沥青3‑4份、水3‑4份。
[0013] 上述一种热拌沥青混合料与乳化沥青冷再生面层接缝施工方法,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步骤(3)中,所述碾压完毕为沥青冷再生面层复压完成;所述浇注完毕指在接缝
处浇注的界面处理液无下渗现象。
[0014] 上述一种热拌沥青混合料与乳化沥青冷再生面层接缝施工方法,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界面处理液包含下述重量份的原料:水泥0.8‑1.2份、乳化沥青1.5‑2.5份、水0.8‑1.2份。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的热拌沥青混合料与乳化沥青冷再生面层接缝施工方法提高了热拌沥青混合料与乳化沥青冷再生沥青的连接质量,提高了沥青路面的整
体性能。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热拌沥青混合料与乳化沥青冷再生面层接缝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中:1、老路基层;2、新路基层;3、老路面层;4、沥青冷再生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案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
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
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19]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0020]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21] 实施例1
[0022] 一种热拌沥青混合料与乳化沥青冷再生面层接缝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3] (1)铣刨老路面层3,使老路面层3的边缘与相对应的老路基层1的边缘距离为15cm,并清扫干净回收沥青混合料备用;
[0024] (2)在老路基层1旁铺设新路基层2,使新路基层2的顶面与老路基层1的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待新路基层2养护完毕,再在老路面层3旁铺设沥青冷再生面层4;新路基层2
包含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粒径小于5mm的石屑25重量份,粒径为5‑10mm的碎石10重量份,粒
径为10‑20mm的碎石30重量份、粒径为20‑30mm的碎石20重量份、水泥3重量份;沥青冷再生面层4包含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粒径为10‑20mm的沥青混合料回收料20重量份,粒径为5‑
10mm的沥青混合料回收料25重量份,粒径小于5mm的沥青混合料回收料38重量份,矿粉8重
量份、水泥2重量份、乳化沥青3重量份、水3重量份;
[0025] (3)待沥青冷再生面层4铺设完毕,碾压沥青冷再生面层4,距离沥青冷再生面层4与老路面层3接缝处10cm的沥青冷再生面层4不进行碾压,待沥青冷再生面层复压完成,所
述碾压完毕为路面层初压完成,在未碾压区域浇注界面处理液(界面处理液包含下述重量
份的原料:水泥0.8重量份、乳化沥青1.5重量份、水0.8重量份),待浇注的界面处理液无下
渗现象时碾压接缝处,完成热拌沥青混合料与乳化沥青冷再生面层接缝施工。
[0026] 实施例2
[0027] 一种热拌沥青混合料与乳化沥青冷再生面层接缝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8] (1)铣刨老路面层3,使老路面层3的边缘与其相对应的老路基层1的边缘距离为25cm,并清扫干净回收沥青混合料备用;
[0029] (2)在老路基层1旁铺设新路基层2,使新路基层2的顶面与老路基层1的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待新路基层2养护完毕,再在老路面层3旁铺设沥青冷再生面层4;新路基层2
包含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粒径小于5mm的石屑28重量份,粒径为5‑10mm的碎石12重量份,粒
径为10‑20mm的碎石35重量份、粒径为20‑30mm的碎石22重量份、水泥4重量份;沥青冷再生面层4包含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粒径为10‑20mm的沥青混合料回收料22重量份,粒径为5‑
10mm的沥青混合料回收料28重量份,粒径小于5mm的沥青混合料回收料39重量份,矿粉10重
量份、水泥2.5重量份、乳化沥青3.5重量份、水3.5重量份;
[0030] (3)待沥青冷再生面层4铺设完毕,碾压沥青冷再生面层4,距离沥青冷再生面层4与老路面层3接缝处10cm的沥青冷再生面层4面不进行碾压,待沥青冷再生面层复压完成,
所述碾压完毕为路面层复压完成,在未碾压区域浇注界面处理液(界面处理液包含下述重
量份的原料:水泥1重量份、乳化沥青2重量份、水1重量份),待浇注的界面处理液无下渗现
象时碾压接缝处,完成热拌沥青混合料与乳化沥青冷再生面层接缝施工。
[0031] 实施例3
[0032] 一种热拌沥青混合料与乳化沥青冷再生面层接缝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3] (1)铣刨老路面层3,使老路面层3的边缘与其相对应的老路基层1的边缘距离为30cm,并清扫干净回收沥青混合料备用;
[0034] (2)在老路基层1旁铺设新路基层2,使新路基层2的顶面与老路基层1的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待新路基层2养护完毕,再在老路面层3旁铺设沥青冷再生面层4;新路基层2
包含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粒径小于5mm的石屑32重量份,粒径为5‑10mm的碎石15重量份,粒
径为10‑20mm的碎石40重量份、粒径为20‑30mm的碎石25重量份、水泥5重量份;沥青冷再生面层4包含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粒径为10‑20mm的沥青混合料回收料23重量份,粒径为5‑
10mm的沥青混合料回收料30重量份,粒径小于5mm的沥青混合料回收料40重量份,矿粉12重
量份、水泥3重量份、乳化沥青4重量份、水4重量份;
[0035] (3)待沥青冷再生面层4铺设完毕,碾压沥青冷再生面层4,距离沥青冷再生面层4与老路面层3接缝处10cm的沥青冷再生面层4面不进行碾压,待沥青冷再生面层复压完成,
在未碾压区域浇注界面处理液(界面处理液包含下述重量份的原料:水泥1.2重量份、乳化
沥青2.5重量份、水1.2重量份),待浇注的界面处理液无下渗现象时碾压接缝处,完成热拌
沥青混合料与乳化沥青冷再生面层接缝施工。
[0036]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