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有机化学 / 杂环化合物 / 杂环化合物,含有两个硫原子作为仅有的杂环原子的环 / 2-亚氨基-1,3-二硫环丁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作为杀虫剂的应用

2-亚基-1,3-二硫环丁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作为杀虫剂的应用

申请号 CN88100536 申请日 1988-01-30 公开(公告)号 CN88100536A 公开(公告)日 1988-09-14
申请人 先灵公司; 发明人 迪特尔·胡尔; 厄恩·斯特-阿布尔雷希特·皮阿洛; 赖恩霍尔德·普特拿; 埃贝哈德·里希特;
摘要 本文介绍了新的通式(I)的2-亚 氨 基-1,3-二硫环 丁烷 类化合物及其 酸加成盐 的制备方法以及作为 杀虫剂 的应用。新的化合物尤其可用作 杀 线虫 剂 。式中,R和n如 说明书 所述定义。
权利要求

1、制备通式(Ⅰ)的2-亚基-1,3-二硫环丁烷类化合物及其酸加成盐的方法

式中,
R是基团

式中
A是CFHal,C(CH3)C1-4-烷基,C(CH3)CHal3,
C(CH3)CF2Cl,C(CH3)CFCl2,C2H4,
C2H3Hal,C2H2Hal2,C2HHal3,
C2F2Cl2,C2F4或C2F3Cl,其中
Hal是F或Cl,
Y是氮或CH
R1是氟-C1-2-烷基,氟-C2-12-链烯基,氟-C2-12-炔基,氟代环丙基或氟代环丙基甲基,
X是或硫,
Z是氢、卤素,C1-6-烷基,C1-6烷氧基,C1-6烷硫基,二-C1-6烷氨基,卤代-C1-6-烷基,卤代-C1-6-烷氧基,卤代-C1-6-烷硫基,C1-6-烷氧基羰基,卤代-C1-6-烷氧基羰基,硝基,氰基,氨基,苯氧基,卤代苯氧基,苯硫基或卤代苯硫基,和
n是0,/或2。
其特征在于式(Ⅱ)的胺在存在的条件下,与二硫化反应,得到式(Ⅲ)的二硫甲氨酸酯,然后在存在碱的条件下,将得到的二硫甲氨酸酯与二溴甲烷或二磺甲烷并任意与有机或无机酸反应,得到相应的酸加成盐。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新的2-亚基-1,3-二硫环丁烷及其按已知方法的制备和作为杀虫剂尤指线虫剂的应用。

正如美国专利US3484455中所介绍的,具有杀线虫作用的类似结构的一类化合物已为公众所知。

但是,已知的这类化合物的缺点是:它们或者不能充分适用于植物,或者不具有足够的活性。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制备新的一类化合物,这类新化合物尤其对线虫具有良好的活性,同时对植物又无不适宜的缺点。

现已发现,通式(Ⅰ)的2-亚氨基-1,3-二硫环丁烷及其酸加成盐具有良好的出乎意料的杀线虫作用,同时与植物又有良好的相容性。通式(Ⅰ)为:

式中,R是基团

其中,

A 是 CFHal,C(CH3)C1-4-烷基,C(CH3)CHal3,

C(CH3)CF2Cl,C(CH3)CFCl2,C2H4,

C2H3Hal,C2H2Hal2,C2HHal3,

C2F2Cl2,C2F4或C2F3Cl,其中

Hal是F或Cl,

Y    是氮或CH,

R1是氟-C1-2-烷基,氟-C2-12-链烯基,氟-C2-12-炔基,氟代环丙基或氟代环丙基甲基,

X    是或硫,

Z 是氢、卤素,C1-6-烷基,C1-6烷氧基,C1-6烷硫基,二-C1-6烷氨基,卤代-C1-6-烷基,卤代-C1-6-烷氧基,卤代-C1-6-烷硫基,C1-6-烷氧基羰基,卤代-C1-6-烷氧基羰基,硝基,氰基,氨基,苯氧基,卤代苯氧基,苯硫基或卤代苯硫基,和

n    是0,1或2。

本发明化合物还对螫叮式昆虫和吸吮式昆虫以及虫卵和螨类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式(Ⅰ)的本发明化合物的酸加成盐可由无机酸有机酸衍生得到。这类酸的具体例子有盐酸氢溴酸氢碘酸硫酸,单官能羧酸和双官能羧酸,羟羧酸,如乙酸,三氟乙酸,来酸,富马酸和柠檬酸,磺酸,如甲苯磺酸,1,5-二磺酸和三氟甲磺酸。

当然,不言而喻,卤素是指氟,氯,溴和碘。

所述氟代烷基、氟代链烯基、氟代炔基、氟代环丙基和氟代环丙基甲基意指烷基、链烯基、炔基或环丙基上的1个或多个氢原子被氟取代。

式(Ⅰ)的本发明化合物可采用已知方法制备,即存在条件下,由式(Ⅱ)的胺与二硫化反应,生成式(Ⅲ)的二硫代氨基甲酸

R-(CH2)n-NH2(Ⅱ)

式中R和n的含义与式(Ⅰ)相同,

式中,M 是碱金属离子或质子化季胺,

然后将由此得到的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在存在碱的条件下与二溴甲烷或二碘甲烷反应,并可任意与有机酸或无机酸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加成盐。

胺与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的反应可不在溶剂中进行,也可在惰性溶剂中进行,如四氢呋喃或乙醚,反应温度为0-70℃。

二硫代氢基甲酸盐与二溴甲烷或二碘甲烷的反应,通常是在-10℃-70℃温度条件下,将式(Ⅲ)的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在有机溶剂,如二甲基甲酰胺或四氢呋喃中,另外,加碱进行反应,其中二卤甲烷与式(Ⅲ)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1∶7。

反应时间约0.5-20小时。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倒入中,用乙醚或乙酸乙酯提取若干次。将有机相合并后用硫酸镁干燥,浓缩。生成的粗制品可通过再结晶、真空蒸馏或柱层析等常规方法纯化。

用作起始材料的式(Ⅱ)胺可以用现成的,也可通过已知方法制取,例如按联邦德国专利说明书DE-OS3223505和3315147所述制取。

本发明化合物通常为略带黄色的晶体或粘油,几乎不溶于水,但一般可溶于有机溶剂。

酸加成盐可采用常规方法制取,例如,将2-亚氨基-1,3-二硫环丁烷溶解于适宜的溶剂并加相应的酸制取。

由于将杀线虫作用与对植物的良好相容性结合在一起,所以本发明化合物可以作为农业、葡萄和果树种植、园艺和林业的杀虫剂成功地应用于植物保护

根据本发明的化合物,能够防治的植物寄生线虫包括:根癌线虫,如Meloidogyne    incognita,Meloidogyne    hapla和Meloidogyne    javanica,根囊线虫,如Globodera    rostochiensis,Heterodera    schacktii,Heter-odera    avanae,Heterodera    glycines和Hetero- dera    trifolii茎叶小线虫,如Ditylenchus    dipsaci    Ditylenchus    destructor,Aphelenchoides    ritzemabosi,Pratylenchus    neglectus    Praty-lenchus    penetrans,Pratylenchus    curvitatus,以及Tylenchorhynchus    dudius,Tylenchorhynchus    claytoni,Rotylenchus    robustus,Heliocotylen-chus    multicinctus,Radopholus    similis,Belonolaimus    longicaudatus,Longidorus    elong-atus和Trichodorus    primitivus。

由于本发明化合物具有杀虫杀螨特点,可以用于处理谷类作物各个生长阶段的害虫和对人畜有害的虫。

本发明化合物的活性成份可以采用市售配方制取的制剂形式。

用于由市售制取制剂的活性成份的含量范围变化很大,每公顷灭虫灭螨的用药量约为0.03Kg-10Kg,尤以0.3Kg-6Kg左右为佳。

活性成份可用于常规配方,例如溶液,乳浊液,可湿润粉剂,悬浮液,粉剂,粉尘剂,泡沫剂,糊剂,可溶性粉剂,颗粒剂,气雾剂,悬浮浓缩液,拌种剂,用活性成份浸润的天然物质和合成物质,聚合物制成微胶囊和种子涂渍剂,以及与燃烧物质制成的配方,如熏筒、熏囊、螺旋形熏管,以及超低剂量冷热喷雾配方。

上述配方均可采用已知方法制备,例如,通过将活性成份与稀释剂(如液体溶剂)和液化气体和/或固体载体混合制取,可任意用表面活性剂,如乳化剂和/或分散剂和/或泡沫剂。

用水作为稀释剂时,有机溶剂还可用作助溶剂。

液体溶剂的例子有:芳,如二甲苯、甲苯或烷基萘;氯化芳烃或氯化脂族烃,如氯苯、氯乙烯或二氯甲烷;脂族烃,如环己烷或石蜡油,如矿物油馏分;醇类,如丁醇、乙二醇以及它们的醚和酯;类,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或环己基酮;强极性溶剂,如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亚砜;以及水。

液化气体稀释剂或载体意指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那些物质,例如,气溶胶生气剂,如卤代烃,以及丁烷、丙烷,氮和二氧化碳。

固体载体的例子有:天然土质粉,如高岭土、氧化、滑石粉、白垩、石英、美国活性白土、蒙脱土或藻土;合成粉,硅石细粉、氧化铝和硅酸盐,以及颗粒固体载体碾碎的天然岩石,如方解石、大理石、浮石、海泡石和白石;由无机粉和有机粉制得的合成颗粒,以及由有机材料制取的颗粒,如锯屑、椰子壳、玉米芯和烟草秆。

乳化剂和/或泡沫剂的例子包括:非离子乳化剂和阴离子乳化剂,如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如烷芳基聚乙二醇醚、烷基磺酸盐和芳基磺酸盐,以及蛋白水解物。

分散剂包括:木质素、亚硫酸废液和甲基纤维素。

用于配方的还可以有:粘着剂,如羧甲基纤维素,天然和合成粉状、粒状或形成乳液的聚合物,以及阿拉伯胶、聚乙烯醇和聚乙酸乙烯酯。

可以采用的还有染料,如无机色素,例如氧化、氧化、氰亚铁兰;和有机染料,如茜素金属酞菁染料和偶氮金属酞菁染料;以及痕量元素,如铁、锰、、钴、钼和锌等的盐类。

配方通常含有0.1-95%(重量)的活性成份,尤以含0.5-90%为佳。

配方实施例有:

Ⅰ.可湿润的粉剂

10份(重量)的实施例1的化合物直接与12份(重量)的木素磺化、76份(重量)细高岭土和2份(重量)的萘磺酸二烷基酯混合,然后碾磨成粉末。

Ⅱ.尘粉剂

2.5份(重量)实施例2的化合物溶解于10份(重量)二氯甲烷,然后将其加到由20份(重量)硅酸细粉、71.5份(重量)滑石粉和1份(重量)苏丹红组成的混合物。减压除去溶剂,再将残留物碾磨成很细的尘粉。

Ⅲ.颗粒剂

5份(重量)实施例1的化合物溶解于10份(重量)的二氯甲烷,喷在95份(重量)粒度为0.3mm-0.8mm的颗粒美国活性白土上,然后干燥。

Ⅳ.可乳化的浓缩物

20份(重量)实施例4的化合物溶解于由75份(重量)异佛尔酮和5份(重量)由下述组分构成的混合物组成,即由30份(重量)苯磺酸钙,30份(重量)蓖麻油聚甘醇酸酯(含有40摩尔%的环氧乙烷)和40份(重量)的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的共聚物组成的混合物。

下列实施例说明本发明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1

4-(4-三氟甲硫基苯基)-1,3-二硫环丁烷-2-亚胺

在室温下和5分钟内,将11.0g(0.057mol)4-三氟甲硫苯胺和4.60g(0.060mol)二硫化碳一起混合,再滴加6.07(0.060mol)三乙胺。生成黄色晶体浆料于70℃下搅拌1小时。冷却后用50ml乙醚处理,剧烈搅拌,分离得到晶体。

由此得到13.76g(理论值的70.5%)4-三氟甲硫苯基二硫氨甲酸三乙铵,然后将其溶于50ml二甲基甲酰胺。随着剧烈搅拌,滴加二溴甲烷(34.77g,0.20mol)和三乙胺(4.0g,0.040mol)的二甲基甲酰胺(20ml)溶液的混合物。室温下搅拌2小时,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倒入300ml冰水中,用100ml乙醚提取3次,将醚相合并,用硫酸镁干燥,浓缩。残留物用柱层析纯化(洗脱剂∶己烷/乙酸乙酯4∶1)。

得率:5.21g(理论值的38.0%)

m.p.:26-28℃

制备起始材料是将8.00g(0.06mol)的氨基苯硫酚引入辐射装置(由Hans    Mangels蒸馏技术厂制造,D5303-Bornheim-Roisdorf,1311,100ml,菲利浦紫外灯泡HPK125,带石英玻璃滤光片),在-60℃-70℃下,在该装置内冷凝大约40ml氨和16g(0.08 mol)三氟碘代甲烷。反应混合物在剧烈搅拌和-60℃下,照射1小时。

当温度升高时,氨被蒸发,在室温下用25ml的25%苛性苏打处理反应溶液,并用50ml乙醚提取3次。有机相用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涤2次,用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

得到11g(理论值的94.9%)4-三氟甲硫基苯胺。

实施例2

N-(4-二氟甲氧基苯基)-1,3-二硫环丁烷-2-亚胺

7.6g(0.048mol)的4-二氟甲氧基苯胺和2.86ml(0.048mol)二硫化碳化合。在20℃开始,5分钟内滴加7.16ml(0.0525mol)三乙胺,温度升至35℃。生成的黄色晶体浆料在70℃下搅拌1小时。冷却后,加入50ml乙醚,分离出晶体。

得到11g(理论值的68.5%)2-(4-二氟甲氧基苯基)二硫氨甲酸三乙铵。在20分钟内将其(0.033mol)全部溶解于40ml二甲基甲酰胺,滴加含有12.44ml(0.178mol)二溴乙烷和4.77ml(0.034mol)于20ml二甲基甲酰胺的三乙胺的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倒入500ml冰水中,用100ml乙醚提取3次。将醚相合并,用硫酸镁干燥,浓缩,并用柱层析纯化(洗脱剂∶己烷/乙酸乙酯4∶1)。

得率:3.94g(理论值的48,7%)。

nD20:1.6100。

起始材料的制备是将26.1g(0.19mol)4-硝基酚溶解于120ml    1.4-二噁烷。在20℃下,将溶于100ml水的氢氧化钠滴加于其中,使温度升至60℃左右。在85℃浴温下和2-3小时内,引入一氯二氟甲烷,同时进行剧烈搅拌。处理结束时,将反应混合物倒入500ml冰水中,用100ml乙酸乙酯提取3次。将有机相合并,用硫酸镁干燥。

得到30g(理论值的84.6%)4-二氟甲氧基硝基苯。将所得产物的14.7g(0.077mol)溶解于180ml乙醇和110ml水的混合物。加入7.34g(0.137mol)氯化铵。在30℃下,分批加入36.98g(0.566mol)锌粉。再搅拌1.5小时。与未溶解的材料分离,将水相浓缩至一半,用50ml乙醚提取3次,用硫酸镁干燥,浓缩。

得到8.72克(理论值的70.5%)4-二氟基苯胺。

实施例3

N-〔2-(2,2,2-三氟乙氧基)-5-吡啶基〕-1,3-二硫环丁烷-2-亚胺

8.8g(0.048mol)的2-(2,2,2-三氟乙氧基)-5-氨基吡啶和3.50g(0.046mol)二硫化碳化合。在5分钟内,滴加4.65g(0.046mol)三乙胺。然后在70℃下搅拌反应混合物1小时。再在室温下加入50ml乙醚。分离并干燥生成的晶体。

得到12.0g(理论值的70.6%)N-〔2-(2,2,2-三氟乙氧基)-5-吡啶基〕二硫氨基甲酸三乙铵。将所得产物的8.13g(0.022mol)溶于50ml二甲基甲酰胺。随着剧烈搅拌,在20℃下滴加19.12g(0.11mol)二溴甲烷和溶于20ml二甲基甲酰胺的三乙胺的混合物。然后再搅拌1小时,滤出未溶解物质。将反应混合物倒入300ml冰水中,用乙醚提取3次,每次50ml。醚提取液用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残留物用柱层析纯化(洗脱剂∶己烷/乙酸乙酯4∶1)。

得率:3,45g(理论值的64.0%)

mp.:52-54℃

起始材料的制备是将15.85g(0.10mol)2-氯-5-硝基吡啶和10.04g(0.10mol)2,2,2-三氟乙醇溶解于100ml二甲基甲酰胺。在20℃下,滴加叔丁酸12.34g(0.11mol)。搅拌2小时,然后将混合物倒入500ml冰水中,用50ml乙酸乙酯提取3次。有机溶剂提取液用硫酸镁干燥,浓缩。

得到20.5g(理论值的92.3%)2-(2,2,2-三氟乙氧基)-5-硝基吡啶。将所得产物的11.1g(0.05mol)溶解于70ml乙醇,用5.36g(0.10mol)氯化铵处理,再加入40ml水。在30-40℃下,分批加入26.15g(0.40mol)锌粉。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过滤反应混合物,浓缩滤液,再将其溶解于400ml乙醚,醚相用水洗涤3次,每次100ml,然后用硫酸镁干燥,浓缩。

得到8.8g(理论值91.4%)2-(2,2,2-三 氟乙氧基)-5-氨基吡啶。

按相似方法制备下列化合物:

实施例41

N-(2,2-二氟基-1,3-苯并二氧-5-基)-1,3-二硫环丁烷-2-亚胺

5.19g(0.03mol)2,2-二氟-1,3-苯并二氧-5-胺与2.51g(0.033mol)二硫化碳化合。在5分钟内和室温下,滴加3.34g(0.033mol)三乙胺。反应混合物在70℃(浴温)下,搅拌1小时。冷却后,用50ml乙醚处理,剧烈搅拌,分离出晶体。

得率:7.54g(理论值的70.9%)N-(2,2-二氟-1,3-苯并二氧-5-基)二硫甲氨酸三乙铵。将所得产物的7.36g(0.021mol)溶解于50ml二甲基甲酰胺。随着剧烈搅拌,滴加18.25g(0.105ml)二溴甲烷和于20ml二甲基甲酰胺的2.12g(0.021mol)三乙胺的混合物。搅拌2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倒入250ml冰水中,用100ml乙醚提取3次。将醚相合并,用硫酸镁干燥,浓缩。通过柱层析进行纯化(洗脱剂∶己烷/乙酸乙酯4∶1)。

得率:4.20g(理论值的76.5%)

mp.:30-32%

实施例42

N-〔2-(2,2,2-三氟乙氧基)-5-吡啶基〕-1,3-二硫环丁烷-2-亚胺,二氢氯化物

将10.0g(0.0357mol)N-〔2-(2,2, 2-三氟乙氧基)-5-吡啶基〕-1,3-二硫环丁烷-2-亚胺溶解于300ml乙醚,在剧烈搅拌和冰冷却下,通入氯化氢气体。分离并干燥时沉淀的结晶。

得率:12.3g(理论值的97.5%)

mp.:152-154。

实施例43

N-(2,2-二氟-1,3-苯并二氧-5-基)-1,3-二硫环丁烷-2-亚胺,氢氯化物

将10.0g(0.0357mol)N-(2,2-二氟-1,3-苯并二氧-5-基)-1,3-二硫环丁烷-2-亚胺溶解于300ml乙醚,在剧烈搅拌和冰冷却下,通入氯化氢气体。分离和干燥所沉淀的晶体。

得率:5.60g(理论值的94.1%)

mp.:170-174℃

按照相似方法制备下列酸加成盐:

应用实施例1

防治根瘤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10%活性成份的粉制剂与由试验线虫严重感染的土壤充分混合。尔后,将此处理过的土壤置于0.5升发酵管内,在25-27℃的温室内将黄瓜种子播种在该土壤上。播种25-28天后,将黄瓜根部进行洗涤,在水浴中检查线虫感染(根瘤)情况,与已处理过的对照相比较,测定活性成份的活性百分率。当线虫感染完全被防治时,活性为100%。

采用实施例1-3,6,7,14,19,21,23-25,44,45,49-53和56的化合物,在每升土壤用25mg活性物质的剂量时,根瘤线虫的感染可完全被防治(100%)。

应用实施例2

对根瘤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和根束线虫(Heterodera    schachtii)

胞囊卵块的杀卵和/或抑制孵化的作用

将根瘤线虫的卵块和根囊线虫能够孵化为胞囊的卵块在本发明化合物0.0025%的悬浮液或乳化液中浸泡48小时后,用流水冲洗,在25-26℃下保温至幼虫出现。

实施例2,3,19,21,44,45和49-52的化合物能够完全抑制(100%活性)根瘤线虫和根囊线虫的幼虫L2的孵化。

应用实施例3

对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的作用

将本发明的化合物配制成浓度为0.1%的悬浮液和乳化液。将卷心菜叶片(Brassica olearacea var botrytis)放置在聚苯乙烯陪替氏培养皿上,喷上这些制剂(4mg/cm2)待所喷叶面干后,在每个陪替氏培养皿中放置10个菜蛾幼虫,使它们能够有2天时间接受置于紧盖着的陪替氏培养皿中经过处理的食物,以2天后幼虫的%死亡率表示化合物的活性。实施例2,3,9,17,19和20的化合物,活性为100%。

应用实施例4

对墨西哥豆瓢虫(Epilachna varivestis)幼虫(L3)的作用

将本发明化合物配制成浓度为0.1%的悬浮液或乳化液。将出现初生叶片的法国豆(Phaseolus    vulgaris)浸泡在这些制剂中。每个试验有2个植株茎杆,各带有4片初生叶,置于装满水的玻璃瓶中,密封在胶质玻璃圆筒内。然后将墨西哥瓢虫第三幼虫期的5个幼虫放置在玻璃圆筒内,在长日光条件下放置3天,3天后幼虫的死亡率表示化合物的活性。

实施例3,17,19和44的化合物的活性为80-95%。

应用实施例5

粘虫(Spodoptera    littoralis)虫卵的杀卵作用

将本发明化合物配制成浓度为0.1%的悬浮液或乳化液。 把受精雌蛾的一天令虫卵置于滤纸上,在制剂中浸泡至完全湿润,然后移至陪替氏培养皿中,加盖,在实验室长日光条件下放置4天。与未经处理的虫卵相比,孵卵的%抑制率表示化合物的活性。

实施例2,9,15,21和33的化合物活性为80-100%。

应用实施例6

土壤处理对玉米根螟(Diabrotica    undecimpun-ctata)虫卵/幼虫的杀虫作用

将本发明化合物配制成含有0.04%活性成份,用水将可乳化的浓缩物稀释至所需浓度。每只花盆(66×66×82mm)都倒入20ml这种试剂,装上200ml土和大约100个玉米根螟卵,并在大约1cm深的土壤中埋下2粒玉米(Zea    mays)。花盆放置在室温内,长日照,24-26℃,14天。评定活性的标准是14天内在带卵和不带卵的未经处理的花盆中玉米是否出土。

实施例21和23的化合物使植株生长不受影响。

应用实施例7

叶片的保护性处理对稻褐飞虱(Niliparvata    lugens    Stal)的作用

在加热的温室中,对形成第3片叶片的稻秧(每盆约15株)喷洒含有0.1%活性物质的水制剂,使其湿润。当被喷的叶片干后,将透明的圆筒放置在每个花盆上方。每个花盆都引入30个稻褐飞虱成虫。在26℃温室中,2天后,测定死虱数量。以若干未 处理对照花盆作对比,根据Abbott方法计算化合物的活性。

实施例8,9,10,14,15,17,19,26,31和44的化合物,死亡率为90-100%。

甚至将浓度降低到0.0064%,实施例1,2,8,12和13的化合物,活性也能达到90%以上。

应用实施例8

蚕豆(Vicia    fabae)的药物处理对蚕豆蚜(Aphis    fabae    scop.)的作用

在加热的室温内,蚕豆苗(每盆1株)长到大约6cm高时,每个植株均涂上蚕豆蚜培养物。在每个植株上蚜虫繁殖到100-200个以后,喷上0.1%的水制剂使其湿润,花盆仍留放在大约24℃的温室内。2天后,测定死蚜的数量。以未处理的对照作对比,根据Abbott方法计算活性。

实施例2的化合物,活性达到80%以上。

应用实施例9

蚕豆(Phaseolus    vulgaris    nanus    aschers)的药物处理对棉红蜘蛛(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活动期的作用

在加热温室中,当蚕豆苗生长到初生叶完全展开时,将制剂喷在经棉红蜘蛛感染的叶片上。一天后切除叶片,植株喷以含0.1%活性成份的水制剂使其湿润。在22-24℃下7天后,测定在经 过处理和未经处理的植株上活动期的棉红蜘蛛的死亡量,按Abbott方法计算活性。

实施例2,8,10,15,17,19,26和33的化合物,活性达到80-100%。

应用实施例10

蚕豆(Phaseolus    vulgaris    nanus    Aschers.)的药物处理对棉红蜘蛛(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卵的作用

在加热温室中,当蚕豆苗生长到初生叶完全展开时,用雌棉红蜘蛛成虫进行处理。一天后,对已带有虫卵的植株喷上含0.1%活性成份的水制剂使其湿润。在22-24℃下7天后,测定在经过处理和未经处理的植株上活动期棉红蜘蛛的死亡量,按Abbott方法计算活性。

实施例2,10,14,15,17,19,21,26,31,33和44的化合物,活性达80-100%。

应用实施例11

对羊皮蝇(Lucilia    sericata)的杀虫作用

含不同浓度的试验化合物的丙酮溶液各取1ml涂于1cm×2cm的棉球上,置于玻璃管有(直径2cm,长5cm)。干后用1ml培养液浸渍处理过的材料,再用羊皮蝇一令幼虫感染,用棉塞将玻璃管塞紧,在25℃下放置24小时。

对照的死亡率<5%,而实施例18,21,28,35和 58的化合物的LC50为300ppm或更低。

应用实施例12

对德国小蠊(Blatlella    germanica)的杀虫作用

将试验化合物配制成不同浓度的丙酮溶液,取等份该溶液涂在玻璃片(10cm×10cm)上。溶剂蒸发后,将处理过的表面与仅用丙酮处理过的对照一起用德国小蠊的二令若虫感染,将处理过的表面置于涂有PTFE的玻璃环范围内(直径6cm),在22℃下放置24小时。记录德国小蠊的%死亡率。

结果对照处理的死亡率低于5%,而实施例21的化合物,LD50为100mg/m2或更低。

应用实施例13

蜱(Boophilus    microplus)幼虫的杀蜱作用

配制不同浓度的试验化合物的丙酮溶液,各取1ml浸渍9cm直径的滤纸,待滤纸干后,叠成纸袋,将牛蜱幼虫放在袋内,封口,在25℃温度和80%相对湿度下放置48小时。记录牛蜱幼虫的%死亡率并与对照作比较。

对照的死亡率小于5%,而实施例35的化合物,在浓度为300ppm或更低时,死亡率达50%。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