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铋基杂化半导体材料及其光电探测应用

申请号 CN202310939460.X 申请日 2023-07-28 公开(公告)号 CN116924971A 公开(公告)日 2023-10-24
申请人 济南大学; 发明人 唐雪娜; 刘广宁; 王婷婕; 高城城; 李村成;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零维铋基有机‑无机杂化 半导体 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的杂化半导体分子式为(子BHi,IG26,a+式中的为质子化的胍离子mp)((GH)2amp)2+是双质子化的,该材料中的4(‑Bi( 氨 基甲基I6)–阴离子是由三价)吡啶阳离铋离子和碘离子配位形成的零维阴离子。通过选择 氧 化铋、4‑(氨基甲基)吡啶、 碳 酸胍、 氢碘酸 为反应原料,采用溶液法获得化合物(H2amp)(G)BiI6的单晶,可以用于光电探测领域。
权利要求

1.一种有机‑无机铋碘杂化半导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材料的分子式为(H2amp)(G)BiI6,
2+ +
式中的(H2amp) 为双质子化的4‑(基甲基)吡啶离子,G 为质子化的胍离子,材料结晶于单斜晶系,C2/m空间群,单胞参数为a=17.03(9) Å,b=8.84(5) Å,c=17.06(15) Å,α=90º,β=
2+
108.15(9)º,γ=90º,晶体颜色为红色,表现为离子型杂化结构,其中阳离子为(H2amp) 阳+ 3–
离子和G胍离子,阴离子为(BiI6) 八面体零维阴离子。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无机铋碘杂化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方法:以1:1:5的摩尔比称量化铋、4‑(氨基甲基)吡啶和酸胍置于HI溶液中,磁加热搅拌至反应物溶解,降至室温得到(H2amp)(G)BiI6的红色条状晶体。
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无机铋碘杂化半导体材料的用途,其特征在于:该材料具有光电转换能力,用于制作光电探测器件。

说明书全文

一种铋基杂化半导体材料及其光电探测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光电半导体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铋基杂化材料(H2amp)(G)BiI6及2+ +
其光电探测应用,其中(H2amp) 为双质子化的4‑(基甲基)吡啶阳离子,G为质子化的胍离子。

背景技术

[0002] 有机‑无机杂化半导体材料由于其低阱密度、高光吸收和高载流子迁移率等光电特性而受到了人们的持续关注。这些独特的特性使它们可用于制作极具前景的高性能光电器件,被广泛应用于光电探测器中。
[0003] 光电探测器的原理是辐射引起探测材料的电导率发生明显改变。光电探测器在军事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有广泛用途。在可见光或近红外波段主要用于射线测量、探测、工业自动控制和光度计量等;在红外波段主要用于导弹制导、红外热成像和红外遥感等方面。但是这类材料目前仍存在材料制备复杂且能耗高、探测灵敏度不够高等不足,因此开发新的光电探测材料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0004] 铅基半导体材料尽管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但铅的毒性已成为限制其广泛应用的绊脚石。在这种情况下,低毒的铋基矿材料,凭借与铅相似的电子构型和紧密的电负性,有望表现出与铅基材料相媲美的半导体行为,为无铅光电器件的研究开辟广阔的道路。因此,研究铋基杂化钙钛矿的光电探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光电探测的铋基有机‑无机杂化半导体材料;该材料选取无毒金属铋,克服铅基杂化材料铅毒性的问题;选取质子化的胍为有机阳离子,该材料具有合成方法简单,低成本,无毒害,半导体性能良好的特点。
[0006]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0007] 1. 一种有机‑无机铋碘杂化半导体(H2amp)(G)BiI6,式中的(H2amp)2+为双质子化+的4‑(氨基甲基)吡啶阳离子,G 为质子化的胍阳离子。该化合物结晶于单斜晶系,C2/m空间群,单胞参数为单胞参数为a=17.03(11) Å,b=8.84(5) Å,c=17.06(15) Å,α=90º,β=108.15(9)º,γ=90º。晶体颜色为红色,表现为离子型有机‑无机杂化类型的结构特点。具体结构特征为阳离子为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质子化4‑(氨基甲基)吡啶阳离子和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3–
的胍离子,而阴离子则是由五价铋离子和碘离子配位构成的零维(BiI6) 阴离子,整个结构为电中性。
[0008] 2. 如项1所述的有机‑无机铋碘杂化半导体的制备方法,将0.5 g 化铋、0.13 mL 4‑(氨基甲基)吡啶、0.5 g 酸胍和2 mL HI加到烧杯中,磁加热搅拌溶解,随后降至室温可得红色晶态产物,即为(H2amp)(G)BiI6。
[0009] 3. 如项1所述的铋碘杂化半导体的用途,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具有优良的半导体性能,用于光电探测器件制作。
[00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产物的合成条件简单、易控且无污染,实现了质子化胍和质3–
子化4‑(氨基甲基)吡啶两个阳离子与无机(BiI6) 阴离子在分子平上的结合,具有显著的光电探测响应。
附图说明
[0011]
[0012] 图1为有机‑无机铋碘杂化半导体(H2amp)(G)BiI6的分子结构图,忽略氢原子
[0013] 图2为有机‑无机铋碘杂化半导体(H2amp)(G)BiI6分子中零维阴离子骨架结构图。
[0014] 图3为有机‑无机铋碘杂化半导体(H2amp)(G)BiI6分子的空间堆积图。
[0015] 图4为有机‑无机铋碘杂化半导体(Hamp)(G)BiI6合成的粉末衍射谱图,均与粉末模拟衍射结果完全吻合。
[0016] 图5为有机‑无机铋碘杂化半导体(H2amp)(G)BiI6的红外光谱图。
[0017] 图6为有机‑无机铋碘杂化半导体(H2amp)(G)BiI6 的固体紫外吸收光谱。
[0018] 图7为有机‑无机铋碘杂化半导体(H2amp)(G)BiI6 的电流电压曲线。
[0019] 图8为有机‑无机铋碘杂化半导体(H2amp)(G)BiI6 的电流‑时间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0021] (1)化合物(H2amp)(G)BiI6的合成。
[0022] 将0.5 g 氧化铋、0.13 mL 4‑(氨基甲基)吡啶、0.5g 碳酸胍和2 mL HI放入烧杯中,磁力加热搅拌溶解,溶解后降至室温得到红色条状晶体,即为化合物(H2amp)(G)BiI6。在上述的反应条件下得到的晶体的纯度、产率较高。
[0023] (2)光电探测器件制作。
[0024] 将5 mg充分研磨的(H2amp)(G)BiI6粉末分散在0.5 mL乙醚中,球磨处理三十分钟,将3.5 μL分散液滴涂在叉指电极上,重复五次成膜,40 ℃真空干燥四小时后进行线性伏安扫描。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