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面手性二茂的PNO配体及其应用

申请号 CN202110250055.8 申请日 2021-03-08 公开(公告)号 CN112961194B 公开(公告)日 2023-12-12
申请人 洛阳师范学院; 发明人 武卫龙; 吉保明; 亢国辉;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一种含面 手性 二茂 铁 的PNO配体及其应用,为如通式(Ⅰ)或(Ⅱ)所述的含面手性二茂铁和酚的PNO配体;或如通式(Ⅲ)或(Ⅳ)所述的含面手性二茂铁和芳基 磷酸 的PNO配体;或如通式(Ⅴ)或(Ⅵ)所述的含面手性二茂铁和 碳 手性酚的PNO配体。本发明提供三齿PNO配体以及其与过渡金属盐或者过渡金属配合物络合的过程;简单易得的 水 杨 醛 及其衍 生物 的引入使该配体具有双官能团化作用,同时该催化剂中‑OH具有更强酸性,有利于与极性双键中N/O结合。因此,此催化剂的双官能团化作用,可以大大提高催化剂与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反应能获得更高的催化活性和立体选择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催化剂在催化不对称氢化苯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由含面手性二茂的PNO配体和过渡金属配合物混合反应制备得到,所述过渡金属配合物为[Ir(COD)Cl]2,所述含面手性二茂铁的PNO配体如L94所示:

所述催化不对称氢化苯乙酮的具体操作为:在氩气的手套箱内,0.0105mmol配体L94和i
0.005mmol[Ir(COD)Cl]2加入2mL的小玻璃瓶内,用1mL  PrOH溶解后室温搅拌2h,即得原位配合物催化剂;将20mmol苯乙酮放入25mL的氢化瓶里;紧接着依次向氢化瓶中加入20μL原t i
位络合的催化剂溶液和38mg的BuONa固体粉末,最后加10mL  PrOH溶解反应物,然后将反应瓶放入氢化釜,用氢气置换釜体三次后充入50bar H2,在室温下反应24h;反应完毕小心释放氢气后,减压旋干溶剂,过胶柱纯化得氢化产物(R)‑1‑苯基乙醇,无色透明液体。

说明书全文

一种含面手性二茂的PNO配体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精细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面手性二茂铁的PNO配体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手性化合物广泛地应用于药物、食品、材料、精细化工等领域,天然的手性化合物已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因此发展绿色、高效高选择性的催化反应来制备手性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据调查,2010年,全球药物产值高达8800亿美元,其中仿制药物达到1030亿美元。在所有药物中手性药物占到了一半,然而,所有的手性药物中以消旋体销售的高达85‑90%,单一异构体的手性药物均具有高的应用和商业价值,近些年受到广泛的研究和发展。因此,探索和发展高效、环保的方法来选择性合成单一手性的分子,提高手性药物合成的经济和环境效益,降低药物生产成本。不对称催化反应是一种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的合成手性化合物的方法,通过运用少量的手性催化剂就可以得到大量的手性产物。
[0003] 1938年,M.Calvin等报道了首例均相催化氢化,他们利用醋酸盐作为均相催化剂在喹啉溶液里可以催化氢化醌类化合物,孟山都公司的W.S.Knowles和L.Horner分别独立地在1968年首次报道了金属铑与手性单齿膦配体的络合物均相不对称催化氢化烯,随后Knowles进一步将Rh(DIPAMP)络合物成功地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基酸L‑DOPA的工业合成。该开创性的工作开启了均相不对称催化氢化的大;1987年,R.Noyori及其同事发现了第一个高效的过渡金属催化剂Ru(II)X2‑BINAP络合物,并将其用于‑酸酯的不对称氢化获得了极优秀的结果(S/C>1000,达到99%产率和>98%ee值);随后Ru(II)X2‑BINAP络合物也被用于许多其它官能团化酮的不对称氢化并取得了很好的结果。R.Noyori于1995年发现[RuCl2(phosphane)2(diamine)]络合物和的催化体系,其可以很好的催化氢化不带能与催化剂金属中心作用地路易斯碱官能团的简单酮。随后,许多不同位阻和电性的双膦或双胺配体被用于该体系,实现了广泛的简单酮和官能团化酮的不对称氢化,极大地拓宽了不对称催化氢化的底物范围。该催化体系也被成功地用于许多手性化合物的工业合成工业应用中具有代表性的成功实例,如:Norvatis公司的(S)‑Metolachlor的合成(亚胺的不对称氢化达到80%ee,1,000,000TON)。尤其在2012年,BASF公司运用不对称氢化反应成功实现了10,000吨L‑Menthol的合成。
[0004] 因此,手性配体的设计与合成是不对称催化研究的核心,在过渡金属催化不对称反应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手性配体的设计中,不仅需要考虑手性配体的骨架,而且还需要通过位阻效应和电子效应来调节配体,这些因素会影响反应的活性。Korenaga教授设计的MeO‑F12‑BIPHEP配体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相比BINAP,这个配体具有更强的吸电子性。对于环状烯烃的不对称氢化,用BINAP/Rh时TON只有33,但是当采用MeO‑F12‑BIPHEP/Rh时,TON增加到320,000。手性配体的微小的变化就会影响决速步骤中的ΔG,而很小的ΔG的变化就会对产物起很大影响,因此对于一个特定的反应或者底物,选用哪个配体更有效往往很难预测。所以,发展新型的手性配体在高选择性过渡金属催化中起到基石的作用,设计与合成更多的手性配体为不对称催化反应提供了有保障。
[0005] 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与双齿配体相比,三齿配体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引起化学家们的重视。从机理上看,与双齿配体相比,手性三齿配体通常能够给催化反应的作用位点(过渡金属)处提供更深、更好的“手性口袋”。三齿配体骨架通常更加稳定不易变形,并且通常具有更强的给电性。因此,从理论上推测,三齿配体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应该效果更佳。在1998年,张绪穆教授设计并合成了双噁唑啉胺(ph‑Ambox)配体,该配体的Ru(II)络合物成功的实现了不对称催化转移氢化简单酮的反应,获得了很高的ee值。在2011年,周其林教授成功地设计与合成SpiroPAP配体,并成功应用于不对称氢化芳香酮的反应。但相较而言,SpiroPAP配体,合成路线更加复杂。2016年,张绪穆教授团队又用二芳基膦取代的面手性二茂铁来代替C2对称的双噁唑啉类型三齿配体ambox中的一个噁唑啉,从而得到更具位阻和更富电性的三齿PNN配体f‑amphox。该类配体可以成功地用于多种酮的不对称氢化反应,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同时配体具有合成步骤简单、稳定的特点,极大的推动了三齿配体催化剂不对称催化在工业上的应用。
[0006] 2017年,张绪穆团队分别将手性氨基醇和氨基酸与面手性二茂铁结合合成了三齿PNO配体f‑Amphol和f‑Ampha,并将两类配体的铱配合用于多种酮的不对称氢,并且取得极优秀的催化活性和对映选择性(达到500 000TON,>99%产率和>99%ee)。证明了“OH”中氢原子具有强酸性作为强的电子受体,在双官能团催化模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手性诱导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0007] 上述报道的三齿PNO配体需要用到多种手性源,同时配体中参与配位的是烷基醇的“OH”,因此催化剂在合成上原料较贵,合成效率较低,同时催化活性较低,底物范围和反应类型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有一些配体稳定性较差,因而限制了它们的实际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0008] 基于上述内容,本发明公开一种含面手性二茂铁的PNO配体及其应用,提出了一类含面手性二茂铁和及其衍生物的三齿PNO配体,该类配体不仅稳定性好、合成原料易得、合成路线简单,同时含有酸性的酚羟基,在催化反应中具有好的手性环境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0009] 本发明公开一种含面手性二茂铁的PNO配体,为如通式(Ⅰ)或(Ⅱ)所述的含面手性二茂铁和酚的PNO配体;或如通式(Ⅲ)或(Ⅳ)所述的含面手性二茂铁和芳基磷酸的PNO配体;或如通式(Ⅴ)或(Ⅵ)所述的含面手性二茂铁和手性酚的PNO配体;其中,
[0010]
[0011]
[0012] 通式(Ⅰ)‑(Ⅵ)中,n=0,1,2,3;
[0013] R1独立选自R,Ar,OR,OAr,NR2取代基或基团,其中R1可以与P成环;R2独立选自H,R,3
Ar,OCR,OCAr取代基或基团;R 独立选自H,R,Ar,OCR,OCAr取代基或基团;R为烷基或取代烷基,可构成环状结构,Ar为芳基。
[0014]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催化剂,由上述含面手性二茂铁的PNO配体和过渡金属配合物混合反应制备得到。
[0015]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金属配合物中的过渡金属选自Ru,Rh,Ir,Fe,Co,Ni,V,Re和Mn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6] 进一步地,过渡金属配合物选自[Rh(NBD)2]+BF4‑、[Rh(NBD)Cl]2、[Rh(COD)Cl]2、+ ‑[Rh(COD)2]X 、Rh(acac)(CO)2、Rh(CH2=CH2)2(acac)、[Rh(CH2=CH2)2Cl]2、RhCl(PPh3)3、Rh(CO)2Cl2、Ru(芳基)X2、RuHX(L)2(双膦配体)、RuX2(L)2(双膦配体)、Ru(芳烃)X2(双膦配体)、a
Ru(R COO)2(双膦配体)、Ru(2‑甲代‑1‑烯丙基)2(双膦配体)、Ru(芳基)X2(PPh3)3、Ru(COD)a
(COT)、Ru(COD)(COT)X、RuX2(对甲基异丙基苯)、RuCl2(=CHR)(PR'3)2、RuCl2(COD)、(Ru(COD)2)X、RuX2(双膦配体)、Ru(ArH)Cl2、Ru(COD)(2‑甲代‑1‑烯丙基)2、[Ir(NBD)Cl]2、(Iri
(COD)Cl)2、[Ir(COD)2]X、(Ni(烯丙基)X)2、Ni(acac)2、Ni(COD)2、NiX2、Ti(O‑Pr)4、MnX2、Mna
(acac)2、Mn(CO)5X、FeX2、Fe(OAc)2、CoX2、Co(OAc)2、CaX2、MgX2、AlX3和Al(R)2Cl中的一种,其a b b b b b
中R和R'选自Ar、OR 、OAr、COOEt、卤素、SO2R 、SO3H、SO2NHR 、NR中的一种,R为烷基或取代烷基,X为平衡阴离子,L是溶剂
[0017] 进一步地,所述X选自BF4‑、ClO4‑、OTf‑、N(Tf)2‑、SbF6‑、PF6‑、CF3SO3‑、RcCOO‑、B(C6H3‑ ‑ ‑ ‑ ‑ c(CF3)2)4、B(Ar)4、Cl、Br和I中的一种,R为烷基或取代烷基。
[0018]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催化剂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所述催化反应选自不对称氢化反应、催化选择性氢化反应、氢甲酰化反应、酯和酰胺的还原反应、不对称去芳构化反应、氢羟基化反应、氢氰基化反应、氢氨甲基化反应、不对称转移氢化反应、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氢化反应、氢化反应、烯烃复分解反应、异构化反应、傅克反应、Diels‑Alder反应、Heck反应、Aldol反应、Michael加成反应、不对称环化反应以及动力学拆分和[m+n]环化反应中的一种。
[0019]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催化剂的应用,用于合成以下化合物:液晶材料中间体4‑苯基环己醇、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的中间体顺式‑4‑苯基环己醇、药物度洛西汀、阿瑞匹坦、依泽替米贝、达泊西汀、卡巴拉汀、托莫西汀、伊折麦布、司利卡西平或克唑替尼。
[00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面手性二茂铁和水杨醛及其衍生物的三齿PNO配体以及其与过渡金属盐或者过渡金属配合物络合的过程;简单易得的水杨醛及其衍生物的引入使该配体具有双官能团化作用,该“OH”中的氢具有更强的酸性,有利于与极性双键中N/O结合。因此,此催化剂的双官能团化作用,可以大大提高催化剂与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反应能获得更高的催化活性和立体选择性。
[0022] 与先前报道的三齿配体相比,本发明提出了一类含面手性二茂铁和简单水杨醛及其衍生物的氨基或亚胺基配位的PNO配体,该类配体不仅稳定性好、易合成,同时含有的N/O配位基可以与多种过渡金属配位,因此不仅能用于极性双键的不对称氢化,而且能用于催化多种反应类型的发生。本发明所用的手性原料均是商业大宗产品,加之配体合成路线更加简单,可以很好地进行大规模生产,具有巨大的商业应用前景。
[0023] 相比已报道的三齿PNO配体,本发明引入的简单易得的水杨醛及其衍生物模中氧原子参与配位。促使“OH”中H原子更正电性。配体中磷和氮原子具有高的给电性。因此,配体使得催化剂中心的金属电子密度更大,更容易生成氢负离子,负氢与“OH”中更正电性的H通过双官能团化机制,共同促使该类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0024] 本发明中的配体合成路线简单,原料廉价易得,结构稳定,并且其金属配合物具有高的稳定性、高的催化活性和手性控制,具有巨大的商业应用价值。
[0025] 通常配体的可修饰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配体的应用性大小,因为对于不同的底物和反应,需要用不同的空间构型和电性来保证高的立体选择性和反应效率。本发明的配体无论从电子效应还是空间结构上都非常容易修饰,因此本发明可能会有很广的底物和反应类型适用性。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产物的单晶结构图;
[0027]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9产物的单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
[0029] 应理解本发明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另外,对于本发明中的数值范围,应理解为还具体公开了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每个中间值。在任何陈述值或陈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以及任何其他陈述值或在所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之间的每个较小的范围也包括在本发明内。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独立地包括或排除在范围内。
[0030] 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发明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得的。本申请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
[0031]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0032] 以下给出了本发明含“NH”的三齿PNO配体的具体一些实例(L1‑L72),对于每一个配体,对应2个异构体,也是本发明的例子:
[0033]
[0034]
[0035]
[0036] 以下给出了本发明含“C=N”的三齿PNO配体的具体一些实例(L73‑L144),对于每一个配体,对应2个异构体,也是本发明的例子:
[0037]
[0038]
[0039]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催化剂的合成过程:包括过渡金属盐和手性配体的配合作用,合适的过渡金属包括Ru,Rh,Ir,Fe,Co,Ni,V,Re和Mn中的一种或多种。
[0040] 过渡金属配合物选自:
[0041] (Rh(NBD)2)+BF4‑;[Rh(NBD)Cl]2;[Rh(COD)Cl]2;[Rh(COD)2]X;Rh(acac)(CO)2;Rh(CH2=CH2)2(acac);(Rh(CH2=CH2)2Cl)2;RhCl(PPh3)3;Rh(CO)2Cl2;RuHX(L)2(双膦配体);a
RuX2(L)2(双膦配体);Ru(芳烃)X2(双膦配体);Ru(芳基)X2;Ru(RCOO)2(双膦配体);Ru((2‑甲代‑1‑烯丙基)2(双膦配体);Ru(芳基)X2(PPh3)3;Ru(COD)(COT);Ru(COD)(COT)X;RuX2(甲基异丙基苯);Ru(COD)n;Ru(芳基)X2(双膦配体);RuCl2(COD);(Ru(COD)2)X;RuX2(双膦配a
体);RuCl2(=CHR)(PR'3)2;Ru(ArH)Cl2;Ru(COD)(2‑甲代‑1‑烯丙基)2;(Ir(NBD)2Cl)2;(Ir(NBD)2)X;(Ir(COD)Cl)2;Ir(COD))X;Ni(acac)2;NiX2;(Ni(烯丙基)X)2;Ni(COD)2;MoO2i
(acac)2;Ti(O‑Pr)4;VO(acac)2;MnX2;Mn(acac)2;Mn(CO)5X;FeX2;Fe(OAc)2;CoX2;Co(OAc)2;
a
CaX2;MgX2;AlX3;Al(R)2Cl。
[0042] 在以上的过渡金属盐或络合物中Ra和R’可以独立的选为:取代Ar,ORb,OAr,COOEt,b b b b卤素,SO2R ,SO3H,SO2NHR ,NR,R为烷基或取代烷基。Aryl为芳基,X为平衡阴离子,L是溶‑ ‑ ‑ ‑ ‑ ‑ ‑ ‑
剂,如THF等。进一步地,X选自,BF4 ,ClO4 ,OTf ,N(Tf)2 ,SbF6 ,PF6 ,CF3SO3 ,RcCOO ,B‑ ‑ ‑ ‑ a c
(Ar)4 ,Cl ,Br,I。优选的,R 、R'和X中的Ar为3,5‑二三氟甲基苯或氟苯。R 为烷基或取代烷基,L为溶剂,如THF等。
[0043] 所述的含面手性二茂铁和水杨醛及其衍生物的新型手性三齿PNO配体与过渡金属前体混合反应后所得的催化剂可用于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不对称转移氢化,不对称去芳构化反应,氢甲酰化反应,酯和酰胺的还原反应,氢羟基化反应,氢氰基化反应,氢氨甲基化反应,烯丙基烷基化反应,硅氢化反应,硼氢化反应,烯烃复分解反应,异构化反应,Diels‑Alder反应,Heck反应,Aldol反应,傅克反应,Michael加成反应,傅克反应,不对称环氧化反应,动力学拆分和[m+n]环化反应。
[0044] 本发明中的三齿PNO配体与Ni、Pd、Ir、Rh等的配合物可以通过不对称氢化反应,不对称转移氢化高效催化酮、醛的氢化,反应条件如下:将配体与金属前体形成的配合物和底物酮或醛加入反应瓶内,随后加入叔丁醇锂和异丙醇,室温搅拌5min。最后将氢化瓶放入高压反应釜内,氢气置换三次后充入20bar H2,在室温下反应20h。反应完毕小心释放氢气后,减压旋干溶剂,过硅胶柱纯化得氢化产物醇,NMR和HPLC测定对映选择性和非对映选择性及产率。
[0045] 本发明中的三齿PNO配体与金属形成的配合物,可以用于催化多种重要药物中间体和生物活性分子的合成。具体的液晶材料中间体4‑苯基环己醇、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的中间体顺式‑4‑苯基环己醇、度洛西汀、阿瑞匹坦、依泽替米贝、达泊西汀、卡巴拉汀、托莫西汀、伊折麦布、艾司利卡西平或克唑替尼。
[0046] 合成路线如下:
[0047]
[0048]
[0049]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50] 手性配体合成的具体实施方式:
[0051]
[0052] 实施例1含面手性二茂铁的配体(SFC)‑L1的合成
[0053]
[0054] N2保护下,将正丁基锂的正己烷溶液(12.4mL,1.4M)滴加入(S)‑1(3.6g,14mmol)的无水乙醚(20mL)溶液中,保持反应液在0℃,并控制滴加时间约20min滴加完毕,反应液在室温搅拌1.5h,然后将二苯基氯化膦(6.2g,28mmol)在10mL的乙醚溶液缓慢滴加入反应体系。滴加完成后,回流4h。冷却反应液到室温,并放入水浴,将碳酸氢钠的饱和水溶液缓慢滴加,并用乙醚萃取橙黄色的产物,合并有机相,经过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真空干燥,得到橙色油状液体。
[0055] 经过色谱柱提纯,并用乙醇重结晶,得到2.97g产物,产率48%。
[0056]
[0057] 在N2保护下,在密封的玻璃反应管中加入(S,R)‑2(1g)和2.0mL的乙酸酐在100℃下反应2h。冷却至室温后,真空减压除去溶剂,得橙色固体。得到的粗产物,可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不需进一步提纯。
[0058]
[0059] 将(S,R)‑3(2g,4.38mmol)和NH3/MeOH溶液(7N)加入密封的玻璃反应管中,并用氮气保护,并封好反应管。反应回流过夜,旋干溶剂,粗产品用柱层析色谱提纯(洗脱剂DCM:MeOH体积比100/1‑20/1),得深红棕色固体,1.6g产品,产率89%。
[0060]
[0061] 室温,氮气保护下,将化合物(S,R)‑4(2.0g,4.8mmol)溶于无水乙醇(15mL)中,待搅拌至均一相后,将水杨醛(0.65g,5.3mmol)分批加入反应体系,约6h反应完全,待检测反应结束后,得橘红色悬浊液。然后0℃下,向悬浊液中分批加入NaBH4固体(0.46g,12mmol),加入完毕后,反应液升至室温搅拌2h,TLC监测反应完毕后,加水淬灭,DCM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最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除去干燥剂后,减压旋干溶剂,得橘黄色固体,石油醚:乙酸乙酯=10/1‑2/1过柱,得橘黄色固体粉末L1,即产物。78%1
产率。H NMR(400MHz,Chloroform‑d)δ7.57(td,J=7.9,3.3Hz,2H),7.41(dd,J=3.9,
2.2Hz,3H),7.35‑7.29(m,2H),7.26‑7.18(m,2H),7.16(d,J=7.3Hz,1H),7.11‑7.01(m,
1H),6.66(ddd,J=22.3,15.7,7.5Hz,3H),4.50(s,1H),4.36(t,J=2.4Hz,1H),4.16(dd,J
=6.7,3.0Hz,1H),4.09(s,5H),3.90‑3.82(m,1H),3.54‑3.35(m,2H),1.57(d,J=6.7Hz,+
3H).HRMS(ESI)calcd for C31H31FeNOP[M+H]:520.1493;Found:520.1456.L1单晶结构如图
1。
[0062] 实施例2含面手性二茂铁的配体(SFC)‑L8的合成
[0063]
[0064] 与实施例1合成方法类似,室温,氮气保护下,将合成的化合物(S,R)‑4(2.0g,4.8mmol)溶于无水乙醇(15mL)中,待搅拌至均一相后,将2‑羟基‑1‑甲醛(0.91g,
5.3mmol)分批加入反应体系,约6h反应完全,待检测反应结束后,得橘红色悬浊液。然后0℃下,向悬浊液中分批加入NaBH4固体(0.46g,12mmol),加入完毕后,反应液升至室温搅拌2h,TLC监测反应完毕后,加水淬灭,DCM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最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除去干燥剂后,减压旋干溶剂,得黄色固体,石油醚:乙酸乙酯=
1
10/1‑2/1过柱,得橘黄色固体粉末L8,即产物。,产率81%。H NMR(400MHz,Chloroform‑d)δ
7.69(d,J=8.1Hz,1H),7.62‑7.50(m,3H),7.47(d,J=8.6Hz,1H),7.41‑7.32(m,4H),7.31‑
7.27(m,2H),7.25‑7.20(m,1H),7.05‑6.91(m,3H),6.88(t,J=7.4Hz,1H),4.52(d,J=
2.2Hz,1H),4.37(t,J=2.6Hz,1H),4.26(dd,J=6.7,3.2Hz,1H),4.08(s,5H),3.97‑3.86
(m,2H),3.85(dt,J=2.6,1.2Hz,1H),1.58(d,J=6.7Hz,3H)。
[0065] 实施例3含面手性二茂铁的配体(SFC)‑L15的合成
[0066]
[0067] 与实施例1合成方法类似,室温,氮气保护下,将合成的化合物(S,R)‑4(2.0g,4.8mmol)溶于无水乙醇(15mL)中,待搅拌至均一相后,将3‑叔丁基水杨醛(0.94g,5.3mmol)分批加入反应体系,约6h反应完全,待检测反应结束后,得橘红色悬浊液。然后0℃下,向悬浊液中分批加入NaBH4固体(0.46g,12mmol),加入完毕后,反应液升至室温搅拌2h,TLC监测反应完毕后,加水淬灭,DCM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最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除去干燥剂后,减压旋干溶剂,得黄色固体,石油醚:乙酸乙酯=10/1‑2/1
1
过柱,得橘黄色固体粉末L15,即产物,产率86%。H NMR(400MHz,Chloroform‑d)δ7.55(dq,J=9.7,3.2Hz,2H),7.44‑7.34(m,3H),7.32‑7.24(m,2H),7.24‑7.15(m,2H),7.12(dd,J=
8.4,6.1Hz,1H),7.07(dd,J=7.8,1.7Hz,1H),6.58(t,J=7.6Hz,1H),6.50(dd,J=7.4,
1.6Hz,1H),4.48(q,J=1.9Hz,1H),4.34(t,J=2.6Hz,1H),4.22‑4.10(m,1H),4.05(s,5H),
3.89‑3.80(m,1H),3.56‑3.31(m,2H),1.52(d,J=6.7Hz,3H),1.35(s,9H)。
[0068] 实施例4含面手性二茂铁的配体(SFC)‑L22的合成
[0069]
[0070] 与实施例1合成方法类似,室温,氮气保护下,将合成的化合物(S,R)‑4(2.0g,4.8mmol)溶于无水乙醇(15mL)中,待搅拌至均一相后,将3,5‑二叔丁基水杨醛(1.24g,
5.3mmol)分批加入反应体系,约6h反应完全,待检测反应结束后,得橘红色悬浊液。然后0℃下,向悬浊液中分批加入LiAlH4固体(0.46g,12mmol),加入完毕后,反应液回流8h,TLC监测反应完毕后,加水和乙酸乙酯淬灭,EA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最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除去干燥剂后,减压旋干溶剂,得黄色固体,石油醚:乙酸乙酯=
1
10/1‑2/1过柱,得橘黄色固体粉末L22,即产物,产率82%。H NMR(400MHz,Chloroform‑d)δ
7.88(s,1H),7.53‑7.42(m,2H),7.33(d,J=5.0Hz,3H),7.15(d,J=2.4Hz,1H),6.90(t,J=
7.3Hz,2H),6.81(t,J=7.0Hz,2H),6.60(s,1H),6.44(d,J=2.4Hz,1H),4.58(dt,J=7.4,
3.7Hz,1H),4.62(s,1H),4.29(t,J=2.4Hz,1H),4.06(s,5H),3.72(s,1H),3.57‑3.29(m,
2H),1.69(d,J=6.6Hz,3H),1.38(s,10H),1.23(s,10H)。
[0071] 实施例5含面手性二茂铁的配体(SFC)‑L29的合成
[0072]
[0073] 与实施例1合成方法类似,室温,氮气保护下,将合成的化合物(S,R)‑4(2.0g,4.8mmol)溶于无水乙醇(15mL)中,待搅拌至均一相后,向溶液中加入1mL三乙胺,紧接着将
2‑甲酰基苯基膦酸(0.99g,5.3mmol)分批加入反应体系,约8h反应完全,待检测反应结束后,得橘红色悬浊液。然后0℃下,向悬浊液中分批加入NaBH4固体(0.46g,12mmol),加入完毕后,反应液回流8h,TLC监测反应完毕后,加水和乙酸乙酯淬灭,EA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最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除去干燥剂后,减压旋干溶剂,得黄色固体,石油醚:乙酸乙酯=10/1‑1/1过柱,得橘黄色固体粉末L29,即产物。
[0074] 实施例6含面手性二茂铁的配体(SFC)‑L57的合成
[0075]
[0076] 空气条件下,将2‑羟基苯基叔丁基甲酮(0.5mmol)、二茂铁胺(S,R)‑4(0.6mmol)、B(C6F5)3(0.005mmol)和 MS(4wt equiv)溶于甲苯(5mL)。混合液60℃下搅拌反应8h,紧接着将BH3‑NH3(0.6mmol)加入反应体系,0℃下搅拌反应12h,反应结束后,混合物用硅藻土过滤,滤渣用乙酸乙酯洗涤(3×5mL)。所得滤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随后将所得滤液减压旋干,即得粗产品,将粗产品进行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10/1‑2/1),即得特定构型的配体L57。
[0077] 实施例7含面手性二茂铁的配体(SFC)‑L73的合成
[0078]
[0079] 室温,氮气保护下,将化合物(S,R)‑4(2.0g,4.8mmol)溶于无水乙醇(15mL)中,待搅拌至均一相后,将水杨醛(0.65g,5.3mmol)分批加入反应体系,约6h反应完全,待检测反应结束后,得橘红色悬浊液。浓缩反应液至5mL后,有大量黄色固体析出,将浓缩液减压抽1
滤,固体用冷的乙醇洗涤得黄色固体粉末即产物,产率89%。H NMR(400MHz,Chloroform‑d)δ14.10(s,1H),7.99(m,2H),7.56‑.48(m,2H),7.35(qd,J=3.1,1.5Hz,3H),7.10(dd,J=
6.9,2.5Hz,1H),7.03‑6.91(m,2H),6.85(td,J=7.7,1.7Hz,2H),6.73‑6.61(m,2H),4.54(s,1H),4.37(t,J=2.4Hz,1H),4.21(dd,J=6.7,3.0Hz,1H),4.13(s,5H),3.95‑3.87(m,
1H),1.62(d,J=6.7Hz,3H)。
[0080] 实施例8含面手性二茂铁的配体(SFC)‑L80的合成
[0081]
[0082] 与实施例5合成方法类似,室温,氮气保护下,将合成的化合物(S,R)‑4(2.0g,4.8mmol)溶于无水乙醇(15mL)中,待搅拌至均一相后,将2‑羟基‑1‑萘甲醛(0.91g,
5.3mmol)分批加入反应体系,约6h反应完全,待检测反应结束后,得橘红色悬浊液。浓缩反应液至5mL后,有大量黄色固体析出,将浓缩液减压抽滤,固体用冷的乙醇洗涤得黄色固体
1
粉末即产物,产率90%。H NMR(400MHz,Chloroform‑d)δ14.20(s,1H),8.36(s,1H),7.49(ddd,J=9.8,5.2,3.0Hz,4H),7.44‑.31(m,4H),7.30(dd,J=7.0,1.4Hz,1H),7.14(t,J=
7.5Hz,1H),6.90(td,J=7.9,1.3Hz,2H),6.70(d,J=9.4Hz,1H),6.57(td,J=7.6,1.6Hz,
2H),6.43(t,J=7.3Hz,1H),4.95(s,1H),4.62(dt,J=2.9,1.6Hz,1H),4.38(t,J=2.6Hz,
1H),4.10(s,5H),3.80(dt,J=2.4,1.1Hz,1H),1.82(d,J=6.8Hz,3H)。
[0083] 实施例9含面手性二茂铁的配体(SFC)‑L87的合成
[0084]
[0085] 与实施例5合成方法类似,室温,氮气保护下,将合成的化合物(S,R)‑4(2.0g,4.8mmol)溶于无水乙醇(15mL)中,待搅拌至均一相后,将3‑叔丁基水杨醛(0.94g,5.3mmol)分批加入反应体系,约6h反应完全,待检测反应结束后,得橘红色悬浊液。浓缩反应液至5mL后,有大量黄色固体析出,将浓缩液减压抽滤,固体用冷的乙醇洗涤,得黄色固体粉末即产
1
物,产率87%。H NMR(400MHz,Chloroform‑d)δ13.51(s,1H),8.00‑7.91(m,1H),7.55‑7.46(m,2H),7.36(qd,J=3.1,1.5Hz,3H),7.12(dd,J=6.9,2.5Hz,1H),7.01‑6.90(m,2H),6.83(td,J=7.7,1.7Hz,2H),6.73‑6.61(m,1H),6.61‑6.43(m,1H),4.71(dd,J=6.7,2.5Hz,
1H),4.65‑4.57(m,1H),4.33(t,J=2.6Hz,1H),4.09(d,J=4.3Hz,5H),3.81‑3.67(m,1H),
1.69(d,J=6.6Hz,3H),1.38(d,J=4.4Hz,9H).L87单晶结构如图2。
[0086] 实施例10含面手性二茂铁的配体(SFC)‑L94的合成
[0087]
[0088] 与实施实例5合成方法类似,室温,氮气保护下,将合成的化合物(S,R)‑4(2.0g,4.8mmol)溶于无水乙醇(15mL)中,待搅拌至均一相后,将3,5‑二叔丁基水杨醛(1.24g,
5.3mmol)分批加入反应体系,约6h反应完全,待检测反应结束后,得橘红色悬浊液。浓缩反应液至5mL后,有大量橘黄色固体析出,将浓缩液减压抽滤,固体用冷的乙醇洗涤,得黄色固
1
体粉末即产物,产率83%。H NMR(400MHz,Chloroform‑d)δ13.36(s,1H),7.90(s,1H),
7.55‑7.45(m,2H),7.36(d,J=5.0Hz,3H),7.17(d,J=2.4Hz,1H),6.93(t,J=7.3Hz,2H),
6.80(t,J=7.0Hz,2H),6.62(s,1H),6.45(d,J=2.4Hz,1H),4.69(dt,J=7.4,3.7Hz,1H),
4.61(s,1H),4.33(t,J=2.4Hz,1H),4.09(s,5H),3.72(s,1H),1.69(d,J=6.6Hz,3H),1.38(s,9H),1.23(s,9H)。
[0089] 实施例11含面手性二茂铁的配体(SFC)‑L101的合成
[0090]
[0091] 与实施例5合成方法类似,室温,氮气保护下,将合成的化合物(S,R)‑4(2.0g,4.8mmol)溶于无水乙醇(15mL)中,待搅拌至均一相后,向溶液中加入1mL三乙胺,紧接着将
2‑甲酰基苯基膦酸(0.99g,5.3mmol)分批加入反应体系,约8h反应完全,待检测反应结束后,得橘红色悬浊液。浓缩反应液至5mL后,有大量黄色固体析出,将浓缩液减压抽滤,固体用冷的乙醇洗涤,得黄色固体粉末即产物,产率76%。
[0092] 实施例12含面手性二茂铁的配体(SFC)‑L129的合成
[0093]
[0094] 空气条件下,将2‑羟基苯基叔丁基甲酮(5mmol)、二茂铁胺(S,R)‑4(6mmol)、和MS(4wt equiv)溶于甲苯(50mL)。混合液Dean‑Stark回流下搅拌反应8h,反应结束后,除去水,减压旋出20mL甲苯,所得溶液过滤除去分子筛,滤液减压旋干,即得粗产品,将粗产品进行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10/1‑2/1),即得特定构型的配体L129。
[0095] 所公开的三齿PNO配体类型,通式I‑VI所列举配体均能通过上述实例类似方法进行合成,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0096] 实施例13 Ir‑(SFC)‑L1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不对称氢化苯乙酮
[0097]
[0098] 在氩气的手套箱内,配体(SFC)‑L1(5.5mg,0.0105mmol)和[Ir(COD)Cl]2(3.4mg,i0.005mmol)加入2mL的小玻璃瓶内,用PrOH(1mL)溶解后室温搅拌2h,即得原位配合物催化剂。将原料苯乙酮(1mmol)放入4mL的氢化瓶里。紧接着依次向氢化瓶中加入0.1mL原位络合t i
的催化剂溶液和1.9mg的BuONa固体粉末,最后加1mL  PrOH溶解反应物,然后将反应瓶放入氢化釜,用氢气置换釜体三次后充入20bar H2,在室温下反应20h。反应完毕小心释放氢气后,减压旋干溶剂,过硅胶柱纯化得氢化产物(R)‑1‑苯基乙醇,无色透明液体,>99%D
conversion,>99%yield,86%ee,[α] 25=‑41.2(c=1.0,CHCl3);HPLC条件,Chiralcel OD‑H column,流动相n‑hexane/isopropanol=95/5,流速=1.0mL/min,210nm UV 
detector,tR(major):8.626min;tS(minor):9.873min。
[0099] 实施例14 Ir‑(SFC)‑L15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不对称氢化苯乙酮
[0100]
[0101] 在氩气的手套箱内,配体(SFC)‑L15(6.0mg,0.0105mmol)和[Ir(COD)Cl]2(3.4mg,i0.005mmol)加入2mL的小玻璃瓶内,用PrOH(1mL)溶解后室温搅拌2h,即得原位配合物催化剂。将原料苯乙酮(1mmol)放入4mL的氢化瓶里。紧接着依次向氢化瓶中加入0.1mL原位络合t i
的催化剂溶液和1.9mg的BuONa固体粉末,最后加1mL  PrOH溶解反应物,然后将反应瓶放入氢化釜,用氢气置换釜体三次后充入20bar H2,在室温下反应20h。反应完毕小心释放氢气后,减压旋干溶剂,过硅胶柱纯化得氢化产物(R)‑1‑苯基乙醇,无色透明液体,>99%D
conversion,>99%yield,90%ee,[α] 25=‑44.3(c=1.0,CHCl3);HPLC条件,Chiralcel OD‑H column,流动相n‑hexane/isopropanol=95/5,流速=1.0mL/min,210nm UV 
detector,tR(major):8.626min;tS(minor):9.873min。
[0102] 实施例15 Ir‑(SFC)‑L2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不对称氢化苯乙酮
[0103]
[0104] 在氩气的手套箱内,配体(SFC)‑L22(6.6mg,0.0105mmol)和[Ir(COD)Cl]2(3.4mg,i0.005mmol)加入2mL的小玻璃瓶内,用PrOH(1mL)溶解后室温搅拌2h,即得原位配合物催化剂。将原料苯乙酮(1mmol)放入4mL的氢化瓶里。紧接着依次向氢化瓶中加入0.1mL原位络合t i
的催化剂溶液和1.9mg的BuONa固体粉末,最后加1mL  PrOH溶解反应物,然后将反应瓶放入氢化釜,用氢气置换釜体三次后充入20bar H2,在室温下反应20h。反应完毕小心释放氢气后,减压旋干溶剂,过硅胶柱纯化得氢化产物(R)‑1‑苯基乙醇,无色透明液体,>99%D
conversion,>99%yield,95%ee,[α] 25=‑48.6(c=1.0,CHCl3);HPLC条件,Chiralcel OD‑H column,流动相n‑hexane/isopropanol=95/5,流速=1.0mL/min,210nm UV 
detector,tR(major):8.626min;tS(minor):9.873min。
[0105] 实施例16 Ir‑(SFC)‑L94催化剂的制备及其不对称氢化苯乙酮
[0106]
[0107] 在氩气的手套箱内,配体(SFC)‑L 94(6.6mg,0.0105mmol)和[Ir(COD)Cl]2(3.4mg,i0.005mmol)加入2mL的小玻璃瓶内,用PrOH(1mL)溶解后室温搅拌2h,即得原位配合物催化剂。将原料苯乙酮(1mmol)放入4mL的氢化瓶里。紧接着依次向氢化瓶中加入0.1mL原位络合t i
的催化剂溶液和1.9mg的BuONa固体粉末,最后加1mL  PrOH溶解反应物,然后将反应瓶放入氢化釜,用氢气置换釜体三次后充入20bar H2,在室温下反应20h。反应完毕小心释放氢气后,减压旋干溶剂,过硅胶柱纯化得氢化产物(R)‑1‑苯基乙醇,无色透明液体,>99%D
conversion,>99%yield,98%ee,[α] 25=‑54.6(c=1.0,CHCl3);HPLC条件,Chiralcel OD‑H column,流动相n‑hexane/isopropanol=95/5,流速=1.0mL/min,210nm UV 
detector,tR(major):8.626min;tS(minor):9.873min。
[0108] 实施例17 Ir‑(SFC)‑L94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不对称氢化苯乙酮(TON=100 000)
[0109]
[0110] 在氩气的手套箱内,配体(SFC)‑L 94(6.6mg,0.0105mmol)和[Ir(COD)Cl]2(3.4mg,i0.005mmol)加入2mL的小玻璃瓶内,用PrOH(1mL)溶解后室温搅拌2h,即得原位配合物催化剂。将原料苯乙酮(20mmol)放入25mL的氢化瓶里。紧接着依次向氢化瓶中加入20μL原位络t i
合的催化剂溶液和38mg的BuONa固体粉末,最后加10mL  PrOH溶解反应物,然后将反应瓶放入氢化釜,用氢气置换釜体三次后充入50bar H2,在室温下反应24h。反应完毕小心释放氢气后,减压旋干溶剂,过硅胶柱纯化得氢化产物(R)‑1‑苯基乙醇,无色透明液体,>99%D
conversion,97%yield,98%ee,[α]25=‑54.6(c=1.0,CHCl3);HPLC条件,Chiralcel OD‑H column,流动相n‑hexane/isopropanol=95/5,流速=1.0mL/min,210nm UV detector,tR(major):8.626min;tS(minor):9.873min。
[0111] 实施例18用Ir‑(SFC)‑L1催化剂催化选择性氢化4‑苯基环己酮
[0112]
[0113] 在氩气的手套箱内,配体(SFC)‑L1(5.5mg,0.0105mmol)和[Ir(COD)Cl]2(3.4mg,i0.005mmol)加入2mL的小玻璃瓶内,用PrOH(1mL)溶解后室温搅拌2h。将原料4‑苯基环己酮(1mmol)放入4mL的氢化瓶里。紧接着依次向氢化瓶中加入0.1mL原位络合的催化剂溶液和t
1.6mg的BuOLi固体粉末,最后加1mL EtOH溶解反应物,然后将反应瓶放入氢化釜,用氢气置换釜体三次后充入5bar H2,在室温下反应12h。反应完毕小心释放氢气后,减压旋干溶剂,过硅胶柱纯化得氢化产物4‑苯基环己醇,白色固体,>99%conversion,>99%yield,
1
cis/trans=5:1。顺‑4‑苯基环己醇;H NMR(400MHz,CDCl3)δ7.36–7.09(m,5H),4.13(s,
13
1H),2.62‑2.41(m,1H),1.99‑1.77(m,4H),1.76‑1.56(m,4H),1.39(s,1H);C NMR(101MHz,CDCl3)δ147.45(s),128.46(s),126.97(s),126.06(s),65.79(s),43.99(s),33.21(s),
1
27.88(s).反‑4‑苯基环己醇;H NMR(300MHz,CDCl3)δ7.32‑7.16(m,5H),3.76‑3.63(m,1H),
2.50(tt,J=11.7,3.6,1H),2.14‑2.06(m,2H),1.98‑1.90(m,2H),1.61‑1.35(m,5H)。
[0114] 实施例19
[0115]
[0116] 其中 为:
[0117]
[0118] 在氩气的手套箱内,配体(SFC)‑L1(5.5mg,0.0105mmol)和[Ir(COD)Cl]2(3.4mg,i0.005mmol)加入2mL的小玻璃瓶内,用 PrOH(1mL)溶解后室温搅拌2h。将原料醛(2mmol)放t
入10mL的反应瓶中。紧接着依次向氢化瓶中加入3.2mg的BuOLi固体粉末和2mL EtOH溶解
反应物,最后加入10μL原位络合的催化剂溶液,反应瓶中通1bar H2,在室温下反应12h。反应完毕小心释放氢气后,减压旋干溶剂,过硅胶柱纯化得氢化产物醇,产率95%,>99%yield。
[0119] 实施例20 Rh‑(SFC)‑L2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不对称氢化苯乙酮
[0120]
[0121] 在氩气的手套箱内,配体(SFC)‑L22(6.6mg,0.0105mmol)和[Rh(COD)Cl]2(2.5mg,i0.005mmol)加入2mL的小玻璃瓶内,用PrOH(1mL)溶解后室温搅拌2h,即得原位配合物催化剂。将原料苯乙酮(1mmol)放入4mL的氢化瓶里。紧接着依次向氢化瓶中加入0.1mL原位络合t i
的催化剂溶液和1.9mg的BuONa固体粉末,最后加1mL  PrOH溶解反应物,然后将反应瓶放入氢化釜,用氢气置换釜体三次后充入20bar H2,在室温下反应20h。反应完毕小心释放氢气后,减压旋干溶剂,过硅胶柱纯化得氢化产物(R)‑1‑苯基乙醇,无色透明液体,>99%D
conversion,>99%yield,86%ee,[α] 25=‑39.6(c=1.0,CHCl3);HPLC条件,Chiralcel OD‑H column,流动相n‑hexane/isopropanol=95/5,流速=1.0mL/min,210nm UV 
detector,tR(major):8.626min;tS(minor):9.873min。
[0122] 实施例21 Rh‑(SFC)‑L94催化剂的制备及其不对称氢化苯乙酮
[0123]
[0124] 在氩气的手套箱内,配体(SFC)‑L94(6.6mg,0.0105mmol)和[Rh(COD)Cl]2(2.5mg,i0.005mmol)加入2mL的小玻璃瓶内,用PrOH(1mL)溶解后室温搅拌2h,即得原位配合物催化剂。将原料苯乙酮(1mmol)放入4mL的氢化瓶里。紧接着依次向氢化瓶中加入0.1mL原位络合t i
的催化剂溶液和1.9mg的BuONa固体粉末,最后加1mL  PrOH溶解反应物,然后将反应瓶放入氢化釜,用氢气置换釜体三次后充入20bar H2,在室温下反应20h。反应完毕小心释放氢气后,减压旋干溶剂,过硅胶柱纯化得氢化产物(R)‑1‑苯基乙醇,无色透明液体,>99%D
conversion,>99%yield,91%ee,[α] 25=‑49.8(c=1.0,CHCl3);HPLC条件,Chiralcel OD‑H column,流动相n‑hexane/isopropanol=95/5,流速=1.0mL/min,210nm UV 
detector,tR(major):8.626min;tS(minor):9.873min。
[0125] 实施例22 Ru‑(SFC)‑L22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不对称氢化α,α‑二甲基苯丙酮[0126]
[0127] N2下,将[RuCl2(DMSO)4](0.124g,0.26mmol)放入微波反应管中,紧接着将三齿PNO配体(SFC)‑L22(0.163g,0.26mmol)的干燥THF(5mL)溶液用注射器滴加入反应管,然后反应混合物用微波加热120℃反应30min。溶液从暗红色变为橘红色,停止反应,反应液真空减压浓缩至1mL,接着向浓缩液中加入正己烷(3mL),此时有棕黄色沉淀产生。过滤所得固体用0.5mL THF和1.5mL正己烷重结晶得橘黄色固体(产率69%)。
[0128] 在氩气的手套箱内,配合物Ru‑(SFC)‑L22(0.01mmol)和α,α‑二甲基苯丙酮(162mg,i t1mmol)加入5mL的氢化瓶内,用PrOH(1mL)溶解,紧接着依次向氢化瓶中加入BuOK(5.6mg,i
0.05mmol)固体粉末,最后加 PrOH(0.5mL),然后将反应瓶放入氢化釜,用氢气置换釜体三次后充入50bar H2,在50℃下反应16h。反应完毕小心释放氢气后,减压旋干溶剂,过硅胶柱纯化得氢化产物α,α‑二甲基苯丙醇,无色透明液体,>99%conversion,>99%yield。
[0129] 实施例23 Ru‑(SFC)‑L94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不对称氢化α,α‑二甲基苯丙酮[0130]
[0131] N2下,将[RuCl2(DMSO)4](0.124g,0.26mmol)放入微波反应管中,紧接着将三齿PNO配体(SFC)‑L94(0.163g,0.26mmol)的干燥THF(5mL)溶液用注射器滴加入反应管,然后反应混合物用微波加热120℃反应30min。溶液从暗红色变为橘红色,停止反应,反应液真空减压浓缩至1mL,接着向浓缩液中加入正己烷(3mL),此时有棕黄色沉淀产生。过滤所得固体用0.5mL THF和1.5mL正己烷重结晶得橘黄色固体(产率69%)。
[0132] 在氩气的手套箱内,配合物Ru‑(SFC)‑L94(0.01mmol)和α,α‑二甲基苯丙酮(162mg,i t1mmol)加入5mL的氢化瓶内,用PrOH(1mL)溶解,紧接着依次向氢化瓶中加入BuOK(5.6mg,i
0.05mmol)固体粉末,最后加 PrOH(0.5mL),然后将反应瓶放入氢化釜,用氢气置换釜体三次后充入50bar H2,在50℃下反应16h。反应完毕小心释放氢气后,减压旋干溶剂,过硅胶柱纯化得氢化产物α,α‑二甲基苯丙醇,无色透明液体,>99%conversion,>99%yield。
[0133] 实施例24 Mn‑(SFC)‑L94配合物的合成
[0134]
[0135] 室温,N2下将Mn(CO)5Br(274.9mg,1mmol)加入到盛有配体6‑MeO‑(S)‑L28(689.6mg,1.1mmol)的封管中,加入12mL脱气无水甲苯,拧紧封管。混合液加热回流达12h,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减压浓缩至2‑3mL,加入正己烷使沉淀析出,过滤,所得固体用冷的正己烷洗涤,最后得橘红色固体粉末即Mn‑(SFC)‑L94络合物,产率89%。直接用于催化反应。
[0136] 实施例25 Pd‑(SFC)‑L94配合物的合成
[0137]
[0138] N2下,向亚胺配体(SFC)‑L9(0.1mmol)的CH2Cl2(15mL)溶液中加入[Pd(cod)Cl2](0.1mmol),反应液室温搅拌12h得红褐色溶液,停止反应后减压除去溶剂,所得粗产品用2‑3mL二氯甲烷溶解,紧接着加入25mL正己烷沉淀出固体,二氯甲烷和正己烷混合溶剂重结晶得红褐色固体,即Pd‑(SFC)‑L94配合物,产率79%。依据实施例19的合成方法步骤,可以得到Pt‑(SFC)‑L94配合物。
[0139] 实施例26 Ni‑(SFC)‑L94配合物的合成
[0140]
[0141] N2下,向亚胺配(SFC)‑L94(0.1mmol)的CH3CH2OH(15mL)溶液中加入NiCl2·6H2O(0.1mmol),反应液室温搅拌8h得深红色溶液,停止反应后减压除去溶剂,所得粗产品用2‑
3mL二氯甲烷溶解,紧接着加入25mL正己烷沉淀出固体,固体二氯甲烷和乙醚混合溶剂重结晶得红褐色固体,即Ni‑(SFC)‑L94配合物,产率69%。
[0142] 实施例27
[0143] Pd‑(SFC)‑L94配合物催化4‑甲氧基溴苯和4‑甲基苯硼酸的交叉偶联反应:N2下,将金属配合物(SFC)‑L94(0.1mmol)、4‑甲氧基溴苯(1.5mmol)、K2CO3(1.5mmol)和4‑甲基苯硼酸(1.5mmol)溶于3mL无水甲苯,90℃下反应12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减压旋干溶剂,过硅胶柱纯化得氢化产物,淡黄色固体,产率89%。
[0144] 本发明所涉及的所有配体及配合物均可通过类似上述实施例的方法路线进行合成。由于实验的不可穷尽性,本发明所涉及的所有配体及配合物就不再一一列举。
[014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