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性成分限制或消除对恶臭的感知的用途

申请号 CN201880075477.2 申请日 2018-11-21 公开(公告)号 CN111432851B 公开(公告)日 2023-06-23
申请人 弗门尼舍有限公司; 发明人 H-L·考; S·A·鲁伊德; B·史密斯; G·马尔; M·罗杰斯; M·沙伊赫; 吴臻安; P·菲斯特; A·A·伯克贝克; J·库仑;
摘要 本文提出的各个形态涉及香料工业。更具体而言,本文提出的各个形态涉及挥发性组合物用于限制、减少或消除对恶臭的 感知 的用途。这样的组合物包含至少一种恶臭拮抗剂,其可选地与加香成分组合。这样的组合物、其与递送体系组合使用的用途以及它们在消费品中的应用也是本公开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抑制、减少或压制受试者对恶臭的感知的方法,其包括使受试者与从由以下构
成的群组中选出的至少一种化合物接触:1‑(2,6,6‑三甲基‑1‑环己‑3‑烯基)丁‑2‑烯‑1‑,(4R,4aS,6R)‑4,4a‑二甲基‑6‑丙‑1‑烯‑2‑基‑3,4,5,6,7,8‑六氢‑2‑酮,1‑(3,3‑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1‑(5,5‑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环十五‑4‑烯‑1‑酮,2‑戊基环戊‑1‑酮,4‑(2,6,6‑三甲基环己烯‑1‑基)丁‑3‑烯‑2‑酮;4‑(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丁‑3‑烯‑2‑酮,3‑甲基‑4‑(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丁‑3‑烯‑2‑酮;1‑(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戊‑1‑烯‑3‑酮,4‑(2,6,6‑三甲基环己烯‑1‑基)丁‑
3‑烯‑2‑酮,6,10‑二甲基十一碳‑5,9‑二烯‑2‑酮,以及它们的组合,
其中至少一种化合物以足以抑制、减少或压制受试者对恶臭的感知的量接触,其中该
接触抑制受试者中的至少一种嗅觉受体,其中该至少一种嗅觉受体是(4S,4aS,8aR)‑4,8a‑二甲基‑1,2,3,4,5,6,7,8‑八氢萘‑4a‑醇嗅觉受体。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恶臭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厕所恶臭、衣物恶
臭、发霉恶臭和汗液恶臭。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该(4S,4aS,8aR)‑4,8a‑二甲基‑1,2,3,4,5,6,7,8‑八氢萘‑4a‑醇嗅觉受体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OR11A1嗅觉受体,OR2M3嗅觉受体,OR1A1嗅觉受体,OR2W1嗅觉受体,OR2J3嗅觉受体,OR4Q3嗅觉受体,OR5K1嗅觉受体,Olfr403嗅觉受体,Olfr96嗅觉受体,Olfr164嗅觉受体,Olfr1487嗅觉受体,Olfr339嗅觉受体,和Olfr 1322嗅觉受体。
4.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将该至少一种化合物掺入到加香组合物中。
5.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将该加香组合物掺入到消费品中。

说明书全文

挥发性成分限制或消除对恶臭的感知的用途

[0001]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 本申请要求2017年11月2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62/589,947,2018年2月21日提交的欧洲专利申请序列号18157790.9,2018年11月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62/754,899,2017年11月2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62/589,841,2018年2月9日提交的欧洲专利申请序列号18156134.1,2018年11月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62/754,849,2017年11月2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62/589,862,2018年1月
23日提交的欧洲专利申请序列号18153067.6,2018年11月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62/754,875,2017年11月2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62/589,857,2018年2月
22日提交的欧洲专利申请序列号18158074.7,以及2018年11月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62/754,860的优先权,它们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于此。

技术领域

[0003] 本文提出的各个形态涉及香料(日化香精)工业。更具体而言,本文提出的各个形态涉及挥发性组合物用于限制、减少或消除对恶臭的感知的用途。这样的组合物包含至少一种恶臭拮抗剂,其可选地与加香成分组合。这样的组合物、其与递送体系组合使用的用途以及它们在消费品中的应用也是本公开的目的。

背景技术

[0004] 恶臭味存在于许多环境中,并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遭受到。在任何环境下都会产生此类气味。恶臭包括商业和居住环境恶臭,其例如由废物、垃圾容器、厕所、猫砂以及食物处理和加工产生。其他例子包括环境资源,例如浴室(包括粪便或尿液),洗衣房,厨房和人体恶臭。恶臭通常是多于一种的恶臭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其通常可包括各种胺、硫醇、硫化物、短链脂族和烯酸例如脂肪酸,以及它们的衍生物。例如,与住宅或身体相关的恶臭通常包括吲哚、粪臭素、二甲基三硫(DMTS)、对甲酚和甲硫醇(存在于粪便恶臭中);哌啶和吗啉(存在于尿液恶臭中);1‑辛烯‑3‑醇、geonol、丁酸,壬烯‑1‑醇和片(存在于衣物或发霉恶臭中),吡啶和三乙胺(存在于厨房和垃圾恶臭中);和短链脂肪酸,例如3‑甲基‑3‑羟基己酸、3‑甲基己酸、3‑2‑甲基‑2‑己烯酸、3‑甲基‑3‑羟基己酸、3‑甲基‑2‑己烯酸或3‑甲基‑3‑巯基己醇(transpirol)(存在于腋臭中)。
[0005] 恶臭对人类来说是令人不愉快的,因此持续需要用于减少或抑制恶臭的感知的恶臭抵消(MOC)组合物和/或成分。存在使用MOC组合物和/或成分来实现该目标的各种方法,包括掩盖,其涉及通过各种机制例如通过MOC组合物和/或具有嗅觉受体拮抗剂活性的成分来抑制或减少恶臭的感知。
[0006] 本公开提供使用限制、减少或消除对恶臭的感知的挥发性组合物来抵消恶臭的方法。这样的组合物包含至少一种恶臭拮抗剂,其可选地与加香成分组合。这样的组合物、其与递送体系组合使用的用途以及它们在消费品中的应用也是本公开的目的。发明内容
[0007] 本文提出的一个形态提供了一种抑制、减少或压制受试者对恶臭的感知的方法,其包括使受试者与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的至少一种化合物接触:乙酸(1RS,6RS,11RS)‑2,2,9,11‑四甲基螺[5.5]十一‑8‑烯‑1‑基酯,乙酸(+‑)‑2,2,7,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8‑烯‑1‑基酯,乙酸(+‑)‑2,3,7,7‑四甲基螺[4.5]癸‑2‑烯‑6‑基酯,乙酸(+‑)‑2,3,7,7‑四甲基螺[4.5]癸‑6‑基酯,乙酸1,5,10,10‑四甲基螺[5.5]十一碳‑3‑烯‑
11‑基酯,乙酸2,3,9,9‑四甲基螺[4.5]癸‑10‑基)酯,甲酸(5,10,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2‑烯‑11‑基)酯,乙酸(3,5,10,10‑四甲基螺[5.5]十一碳‑2‑烯‑11‑基)酯,乙酸(2,3,9,
9‑四甲基螺[4.5]癸‑2‑烯‑10‑基酯,乙酸(9,9‑二甲基螺[4.5]癸‑2‑烯‑10‑基)酯,10‑甲基‑9,9‑二甲基螺[4.5]癸‑2‑烯,4,10,10,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2‑烯‑11‑醇,5,10,
10,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4,10,10,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2‑烯‑11‑醇与5,10,10,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的混合物,2,4,8‑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2,9,11‑三甲基螺[5.5]十一碳‑9‑烯‑5‑醇,2,4,8‑三甲基螺[5.5]十一碳‑
3‑烯‑11‑醇与2,9,11‑三甲基螺[5.5]十一碳‑9‑烯‑5‑醇的混合物,3‑甲基‑5‑丙‑2‑基螺[5.5]十一碳‑2‑烯‑11‑醇,11‑甲基螺[5.5]十一碳‑5‑醇,3,10,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
3‑烯‑11‑醇,4,10,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3,10,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与4,10,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的混合物,乙酸[2,2‑二甲基‑1‑(2,4,6‑三甲基环己‑3‑烯‑1‑基)丙基]酯,乙酸[2,2‑二甲基‑1‑(2,4,6‑三甲基环己基)丙基]酯,乙酸(1RS)‑2,2‑二甲基‑1‑[(1SR,2SR)‑2‑甲基环己基]丙酯,9,9‑二甲基螺[4.5]癸‑2‑烯‑10‑醇,2,3,9,9‑四甲基螺[4.5]癸‑10‑醇,乙酸(2,2,3,3,9,9‑六甲基螺[4.5]癸‑10‑基)酯,9‑甲氧基‑8,8‑二甲基螺[4.4]壬‑2‑烯,乙酸(8,8‑二甲基螺[4.4]壬‑
2‑烯‑9‑基)酯,2,3,8,8‑四甲基螺[4.4]壬‑2‑烯‑9‑,2,3,9,9‑四甲基螺[4.5]癸‑2‑烯‑
10‑醇,4‑甲氧基‑3,3‑二甲基螺[4.4]壬烷,乙酸(4,9,9‑三甲基螺[4.5]癸‑2‑烯‑10‑基)酯,2,4,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醇,甲酸(2,3,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基)酯,乙酸(2,4,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基)酯,乙酸(+‑)‑2,3‑二甲基螺[4.5]癸‑2‑烯‑6‑基酯,(4~{S},5~{R},6~{S},11~{S})‑4,11‑二甲基螺[5.5]十一碳‑5‑醇,
9,9‑二甲基螺[4.5]癸‑2‑烯‑10‑酮,2,3,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酮,2,4,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酮,1,1',1',5‑四甲基‑2'‑亚甲基螺[6‑氧杂双环[3.1.0]己烷‑
3,3'‑环己烷],4,9,9‑三甲基螺[4.5]癸‑2‑烯‑10‑酮,2,2‑二甲基‑6,6‑双(2‑甲基丙‑2‑烯基)环己‑1‑酮,2,2‑二甲基‑5,5‑双(2‑甲基丙‑2‑烯基)环戊‑1‑酮,2‑丁‑3‑烯‑2‑基‑6,6‑二甲基‑2‑丙‑2‑烯基环己‑1‑酮,2,2‑双(2‑甲基‑2‑丙烯‑1‑基)环己酮,2‑丁‑3‑烯‑2‑基‑
6,6‑二甲基‑2‑丙‑2‑烯基环己‑1‑酮与2,2‑双(2‑甲基‑2‑丙烯‑1‑基)环己酮的混合物,2,
2‑二甲基‑1‑(2‑甲基环己基)丙‑1‑醇,2,2‑二甲基‑1‑(3‑甲基环己基)丙‑1‑醇,2,2‑二甲基‑1‑(2‑甲基环己基)丙‑1‑醇与2,2‑二甲基‑1‑(3‑甲基环己基)丙‑1‑醇的混合物,2,2‑二甲基‑6,6‑双(2‑甲基丙‑2‑烯基)环己‑1‑醇,1‑甲氧基‑2,6‑二甲基‑1‑丙‑2‑烯基环己烷,
1‑(3‑甲基丁‑2‑烯基)环己‑2‑烯‑1‑甲酸甲酯,1‑(3‑甲基丁‑2‑烯基)环己‑3‑烯‑1‑甲酸甲酯,1‑(3‑甲基丁‑2‑烯基)环己‑2‑烯‑1‑甲酸甲酯与1‑(3‑甲基丁‑2‑烯基)环己‑3‑烯‑1‑甲酸甲酯的混合物,2,2‑二甲基‑5,5‑双(2‑甲基丙‑2‑烯基)环戊‑1‑醇,1‑(2,6‑二甲基环己‑
1,5
3‑烯‑1‑基)‑2,2‑二甲基丙‑1‑醇,乙酸1‑(2‑甲基‑4‑三环[5.2.1.0 ]正癸基)乙酯,乙酸
1,5
1‑(2,4‑二甲基‑4‑三环[5.2.1.0 ]正癸基)乙酯,1‑((1R,3S,3aS,6S)‑1,2,3‑三甲基八氢‑3a,6‑亚甲桥茚‑1‑基)乙‑1‑酮,1‑(2,4‑二甲基‑4‑三环[5.2.1.0^{1,5}]正癸基)乙酮,
2,3,4‑三甲基三环[5.2.1.0^{1,5}]癸烷‑4‑甲,乙酸(2,3,4‑三甲基‑4‑三环[5.2.1.0^{1,5}]正癸基)甲酯,1‑((3aS,6S)‑2,3‑二甲基八氢‑3a,6‑亚甲桥茚‑1‑基)乙‑1‑酮肟,1,
3‑二甲基八氢‑3a,6‑亚甲桥茚‑1‑甲醛肟,~{N}‑[1‑[(1~{R},7~{R})‑2,3,4‑三甲基‑4‑
1,5 1.5
三环[5.2.1.0 ]正癸基]亚乙基]羟胺,(+‑)‑1‑(2,4‑二甲基三环[5.2.1.0 ]癸‑4‑基)乙酮,乙酸(+‑)‑1‑(2,4‑二甲基三环[5.2.1.0~1.5~]癸‑4‑基)乙酯,1‑[(1RS,2RS,4SR,
1.
7RS)‑2,3,4‑三甲基三环[5.2.1.0 ~]癸‑4‑基)乙酮,(E/Z)‑1‑[(1RS,7RS)‑2,3‑二甲~基
1.5
三环[5.2.1.0 ]癸‑4‑基)乙酮肟,(E/Z)‑1‑[(1S,7S)‑2,3,4‑三甲基三环[5.2.1.0~1.5~]癸‑4‑基)乙酮肟,(E/Z)‑1‑((3aS,6S)‑1,2,3‑三甲基八氢‑3a,6‑亚甲桥茚‑1‑基)乙酮肟,乙酸(+‑)‑1‑(3‑甲基八氢‑3a,6‑亚甲桥茚‑1‑基)乙酯,[1R‑(1R*,4R*,6R*,10S*)]‑4,
4,6
12,12‑三甲基‑9‑亚甲基‑5‑氧杂三环[8.2.0.0 ]十二烷,1‑2,6,6‑三甲基‑3‑环己烯‑1‑基‑2‑丁烯‑1‑酮,2‑叔丁基苯酚,5‑甲基‑2‑(丙‑2‑基)苯酚,壬‑2,6‑二烯醛,1,1‑二乙氧基‑3,7‑二甲基辛‑2,6‑二烯,3‑(4‑羟基‑4‑甲基戊基)环己‑3‑烯‑1‑甲醛;4‑(4‑羟基‑4‑甲基戊基)环己‑3‑烯‑1‑甲醛,1,4,8‑三甲基‑13‑氧杂双环[10.1.0]十三碳‑4,8‑二烯;1,5,
8‑三甲基‑13‑氧杂双环[10.1.0]十三碳‑4,8‑二烯,3‑(4‑叔丁基苯基)丙醛,(4R,4aS,6R)‑
4,4a‑二甲基‑6‑丙‑1‑烯‑2‑基‑3,4,5,6,7,8‑六氢‑2‑酮,乙酸香叶酯,1‑(3,3‑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1‑(5,5‑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1‑(3,3‑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1‑(5,5‑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2‑乙氧基‑5‑丙‑1‑烯基苯酚,2,6,6,8‑四甲基‑9‑氧杂四环[5.4.1.0^{1,5}.0^{8,10}]十二烷,壬烯醛,异丁基喹啉,环十五碳‑4‑烯‑1‑酮,(‑)‑(R)‑3,7‑二甲基‑6‑辛烯腈,2‑甲基‑5‑丙‑2‑基苯酚,异丙基喹诺酮,5‑己基‑2‑甲基吡啶,(2,5‑二甲基‑1,3‑二氢茚‑2‑基)甲醇,2‑戊基环戊‑1‑酮,4‑(2,6,6‑三甲基环己烯‑1‑基)丁‑3‑烯‑2‑酮;4‑(2,6,6‑三甲基环己烯‑2‑烯‑1‑基)丁‑3‑烯‑2‑酮,3‑甲基‑4‑(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丁‑3‑烯‑2‑酮;1‑(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戊‑1‑烯‑3‑酮,2,4‑二甲基环己‑3‑烯甲醛,苯乙醇,3,7‑二甲基辛‑2,
6‑二烯醛,乙酸(2,2,2‑三氯‑1‑苯基乙基)酯,4‑(2,6,6‑三甲基环己烯‑1‑基)丁‑3‑烯‑2‑酮,乙酸苯基乙酯,7‑羟基‑3,7‑二甲基辛醛,甲基柠檬醛,6,10‑二甲基十一碳‑5,9‑二烯‑
2‑酮,2‑乙氧基‑5‑丙‑1‑烯基苯酚,乙酸(4‑甲基‑4‑苯基戊‑2‑基)酯,(+‑)‑3‑甲基环十五酮,1‑(4,8‑二甲基‑12‑亚甲基环十二碳‑4,8‑二烯‑1‑基)乙酮;1‑(2,6,10‑三甲基环十二碳‑1,5,9‑三烯‑1‑基)乙酮;1‑(2,6,10‑三甲基环十二碳‑2,5,9‑三烯‑1‑基)乙酮,环十二酮,(Z)‑3,4,5,6,6‑五甲基庚‑3‑烯‑2‑酮,1,4‑二氧杂环十六碳‑5,16‑二酮,戊醇,氧杂环十六碳‑2‑酮,1,1,2,3,3‑五甲基‑2,5,6,7‑四氢茚‑4‑酮,(+‑)‑全氢‑5,5,8A‑三甲基‑2‑反式萘酮,2,3,3‑三甲基‑2H‑茚‑1‑酮,4‑(4,8‑二甲基壬‑3,7‑二烯基)吡啶,4‑[(1~{R},3~{R},6~{R})‑2,2,3,6‑四甲基环己基]丁‑3‑烯‑2‑酮;4‑[(1~{S},3~{S},6~{R})‑2,2,
3,6‑四甲基环己基]丁‑3‑烯‑2‑酮,(+)‑(1R,7R)‑10,10‑二甲基三环[7.1.1.0(2,7)]十一碳‑2‑烯‑4‑酮,(9E)‑环十七碳‑9‑烯‑1‑酮,8,8‑二甲基‑2,3,4,6,7,8~{a}‑六氢‑
1~{H}‑萘‑2‑甲醛;8,8‑二甲基‑2,3,5,6,7,8~{a}‑六氢‑1~{H}‑萘‑2‑甲醛;8,8‑二甲基‑2,3,4,5,6,7‑六氢‑1~{H}‑萘‑2‑甲醛;2,2‑二甲基八氢‑1~{H}‑2,4~{a}‑亚甲桥萘‑
8‑酮,2,4~{a},8,8‑四甲基‑1~{a},2,4,5,6,7‑六氢‑1~{H}‑环丙并[j]萘‑3‑酮;2,6,6,
1,5
8‑四甲基三环[5.3.1.0 ]十一碳‑9‑酮,(+‑)‑(3E)‑4‑(2,6,6‑三甲基‑2‑环己烯‑1‑基)‑
3‑丁烯‑2‑酮,(+‑)‑3,6,8,8‑四甲基八氢‑1H‑3a,7‑桥亚甲基甘菊环‑6‑醇,(1RS,2SR,5RS,
7RS,8SR)‑5‑甲基三环[6.2.1.0~2,7~]十一碳‑4‑酮(A)+(1RS,2SR,5SR,7RS,8SR)‑5‑甲基三环[6.2.1.0~2,7~]十一碳‑4‑酮(B),2,6,6‑三甲基‑1,3‑环己二烯‑1‑甲酸乙酯,4,
6,6‑乙基三甲基‑1,3‑环己二烯‑1‑甲酸乙酯,乙酸(2‑甲基‑2‑茚满基)甲酯,2‑戊基环戊‑
1‑酮,(+‑)‑1‑(2,5‑二甲基‑2,3‑二氢‑1H‑茚‑2‑基)乙酮,4‑(1,1‑二甲基丙基)‑1‑环己酮,苯乙醇,1,4‑环己烷二甲酸二乙酯,(+)‑(R)‑3,7‑二甲基‑6‑辛烯醛,3,5,6‑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醛(A)+2,4,6‑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醛(B),3,7‑二甲基辛‑2,6‑二烯醛,3‑(4‑甲基‑3‑戊烯基)‑3‑环己烯‑1‑甲醛(A)+4‑(4‑甲基‑3‑戊烯基)‑3‑环己烯‑1‑甲醛,(4Z,8E)‑13‑氧杂双环[10.1.0]十三碳‑4,8‑二烯,(4E,8E)‑4,8‑环十二碳二烯‑1‑酮(A)+(4E,8Z)‑4,8‑环十二碳二烯‑1‑酮(B)+(4Z,8E)‑4,8‑环十二碳二烯‑1‑酮(C),13‑氧杂双环[10.1.0]十三碳‑4,8‑二烯,2,2,7,7‑四甲基三环[6.2.1.0~1,6~]十一碳‑6‑醇,(+)‑(1S,2S,3S,5R)‑2,6,6‑三甲基螺[双环[3.1.1]庚烷‑3,1'‑环己烷]‑2'‑烯‑4'‑酮,(5RS,6RS)‑2,6,10,10‑四甲基‑1‑氧杂螺[4.5]癸‑6‑醇,乙酸(2,2,2‑三氯‑1‑苯基乙基)酯,广藿香油,(1~{S},3~{S},6~{R},7~{R},8~{S})‑2,2,6,8‑四甲基三环[5.3.1.03,
8]十一碳‑3‑醇,(4S,4aS,8aR)‑4,8a‑二甲基‑1,2,3,4,5,6,7,‑八氢萘‑4a‑醇,甲酸苄酯,乙酸(+‑)‑1‑苯基乙酯,3‑苯基‑1‑丙醇,[顺‑4‑(2‑正丙基)环己基]甲醇,2‑甲基‑2‑茚满甲醇,乙酸(2‑甲基‑2‑茚满基)甲酯,(+‑)‑5‑乙基‑2‑甲基‑2‑茚满甲醇,5‑甲基‑2‑茚满甲醇,(+‑)‑2‑甲氧基甲基‑2,5‑二甲基茚满,2,5,6‑三甲基‑2‑茚满甲醇,(+‑)‑(2,4,5‑三甲基‑
2,3‑二氢‑1H‑茚‑2‑基)甲醇,(+‑)‑2‑乙基‑5‑甲基‑2‑茚满甲醇,(+‑)‑2,4‑二甲基‑2‑茚满甲醇,(+‑)‑2,4,6‑三甲基‑2‑茚满甲醇,(+‑)(2,7‑二甲基‑1,2,3,4‑四氢‑2‑萘并甲基)甲醇,(+‑)‑(2,6‑二甲基‑1,2,3,4‑四氢‑2‑萘基)甲醇,(+‑)‑(5‑甲氧基‑2‑甲基‑2,3‑二氢‑
1H‑茚‑2‑基)甲醇,2,2‑二甲基‑3‑苯基‑1‑丙醇,(+‑)‑1,2,6‑三甲基‑2‑茚满甲醇,(+‑)‑2,
4‑二甲基‑4,4a,5,9b‑四氢茚并[1,2‑d][1,3]二恶英(异构体A)+(+‑)‑2,4‑二甲基‑4,4a,
5,9b‑四氢茚并[1,2‑d][1,3]二恶英(异构体B)(A+B),4‑叔丁基环己酮,1‑(2,2‑二甲基‑6‑亚甲基亚环己基)戊‑1‑烯‑3‑酮;3‑甲基‑4‑(2,6,6‑三甲基环己基‑2‑烯‑1‑基)丁‑3‑烯‑2‑酮;1‑(2,6,6‑三甲基环己烯‑1‑基)戊‑1‑烯‑3‑酮;1‑(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戊‑
1‑烯‑3‑酮,2,2‑二甲基‑4‑苯基‑1,3‑二氧戊环,(+‑)‑2‑((甲氧基甲氧基)甲基)‑2,5‑二甲基‑2,3‑二氢‑1H‑茚,苯基乙酸戊酯,3‑苯基丁醛,2,4‑二甲基‑4‑苯基氧戊环,1‑(5,5‑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2‑甲基‑3‑(4‑甲基苯基)丙醛,3‑甲基‑5‑苯基戊醛,(+‑)‑(2E)‑1‑(2,6,6‑三甲基‑2‑环己烯‑1‑基)‑2‑丁烯‑1‑酮,4‑(2,6,6‑三甲基环己烯‑1‑基)丁‑3‑烯‑2‑酮;4‑(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丁‑3‑烯‑2‑酮,4,5,6,7,8,9,10,11,12,
13‑十氢环十二碳[d][1,3]恶唑,以及它们的组合,
[0008] 其中至少一种化合物以足以抑制、减少或压制受试者对恶臭的感知的量接触。
[0009] 在一个形态中,该接触抑制受试者中的至少一种嗅觉受体。
[0010] 在一个形态中,该至少一种嗅觉受体是丁酸嗅觉受体。
[0011] 在一个形态中,该至少一种嗅觉受体是geonol嗅觉受体。
[0012] 在一个形态中,该至少一种嗅觉受体是1‑辛烯‑3‑醇嗅觉受体。
[0013] 在一个形态中,该至少一种嗅觉受体是吲哚/粪臭素嗅觉受体。
[0014] 在一个形态中,该至少一种嗅觉受体是DMTS嗅觉受体。
[0015] 本文提出的一个形态提供了一种抑制受试者中至少一种嗅觉受体的方法,其包括使受试者与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的至少一种化合物接触:乙酸(1RS,6RS,11RS)‑2,2,9,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8‑烯‑1‑基酯,乙酸(+‑)‑2,2,7,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
8‑烯‑1‑基酯,乙酸(+‑)‑2,3,7,7‑四甲基螺[4.5]癸‑2‑烯‑6‑基酯,乙酸(+‑)‑2,3,7,7‑四甲基螺[4.5]癸‑6‑基酯,乙酸1,5,10,10‑四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基酯,乙酸2,3,
9,9‑四甲基螺[4.5]癸‑10‑基)酯,甲酸(5,10,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2‑烯‑11‑基)酯,乙酸(3,5,10,10‑四甲基螺[5.5]十一碳‑2‑烯‑11‑基)酯,乙酸(2,3,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基酯,乙酸(9,9‑二甲基螺[4.5]癸‑2‑烯‑10‑基)酯,10‑甲氧基‑9,9‑二甲基螺[4.5]癸‑2‑烯,4,10,10,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2‑烯‑11‑醇,5,10,10,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4,10,10,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2‑烯‑11‑醇与5,10,10,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的混合物,2,4,8‑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
2,9,11‑三甲基螺[5.5]十一碳‑9‑烯‑5‑醇,2,4,8‑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与2,
9,11‑三甲基螺[5.5]十一碳‑9‑烯‑5‑醇的混合物,3‑甲基‑5‑丙‑2‑基螺[5.5]十一碳‑2‑烯‑11‑醇,11‑甲基螺[5.5]十一碳‑5‑醇,3,10,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4,
10,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3,10,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与
4,10,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的混合物,乙酸[2,2‑二甲基‑1‑(2,4,6‑三甲基环己‑3‑烯‑1‑基)丙基]酯,乙酸[2,2‑二甲基‑1‑(2,4,6‑三甲基环己基)丙基]酯,乙酸(1RS)‑2,2‑二甲基‑1‑[(1SR,2SR)‑2‑甲基环己基]丙酯,9,9‑二甲基螺[4.5]癸‑2‑烯‑10‑醇,2,3,9,9‑四甲基螺[4.5]癸‑10‑醇,乙酸(2,2,3,3,9,9‑六甲基螺[4.5]癸‑10‑基)酯,9‑甲氧基‑8,8‑二甲基螺[4.4]壬‑2‑烯,乙酸(8,8‑二甲基螺[4.4]壬‑2‑烯‑9‑基)酯,2,3,8,
8‑四甲基螺[4.4]壬‑2‑烯‑9‑酮,2,3,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醇,4‑甲氧基‑3,3‑二甲基螺[4.4]壬烷,乙酸(4,9,9‑三甲基螺[4.5]癸‑2‑烯‑10‑基)酯,2,4,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醇,甲酸(2,3,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基)酯,乙酸(2,4,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基)酯,乙酸(+‑)‑2,3‑二甲基螺[4.5]癸‑2‑烯‑6‑基酯,(4~{S},
5~{R},6~{S},11~{S})‑4,11‑二甲基螺[5.5]十一碳‑5‑醇,9,9‑二甲基螺[4.5]癸‑2‑烯‑10‑酮,2,3,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酮,2,4,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酮,1,1',1',5‑四甲基‑2'‑亚甲基螺[6‑氧杂双环[3.1.0]己烷‑3,3'‑环己烷],4,9,9‑三甲基螺[4.5]癸‑2‑烯‑10‑酮,2,2‑二甲基‑6,6‑双(2‑甲基丙‑2‑烯基)环己‑1‑酮,2,2‑二甲基‑5,5‑双(2‑甲基丙‑2‑烯基)环戊‑1‑酮,2‑丁‑3‑烯‑2‑基‑6,6‑二甲基‑2‑丙‑2‑烯基环己‑1‑酮,2,2‑双(2‑甲基‑2‑丙烯‑1‑基)环己酮,2‑丁‑3‑烯‑2‑基‑6,6‑二甲基‑2‑丙‑2‑烯基环己‑1‑酮与2,2‑双(2‑甲基‑2‑丙烯‑1‑基)环己酮的混合物,2,2‑二甲基‑1‑(2‑甲基环己基)丙‑1‑醇,2,2‑二甲基‑1‑(3‑甲基环己基)丙‑1‑醇,2,2‑二甲基‑1‑(2‑甲基环己基)丙‑1‑醇与2,2‑二甲基‑1‑(3‑甲基环己基)丙‑1‑醇的混合物,2,2‑二甲基‑6,6‑双(2‑甲基丙‑2‑烯基)环己‑1‑醇,1‑甲氧基‑2,6‑二甲基‑1‑丙‑2‑烯基环己烷,1‑(3‑甲基丁‑2‑烯基)环己‑2‑烯‑1‑甲酸甲酯,1‑(3‑甲基丁‑2‑烯基)环己‑3‑烯‑1‑甲酸甲酯,1‑(3‑甲基丁‑2‑烯基)环己‑2‑烯‑1‑甲酸甲酯与1‑(3‑甲基丁‑2‑烯基)环己‑3‑烯‑1‑甲酸甲酯的混合物,2,2‑二甲基‑5,5‑双(2‑甲基丙‑2‑烯基)环戊‑1‑醇,1‑(2,6‑二甲基环己‑3‑烯‑1‑基)‑2,2‑二甲
1,5
基丙‑1‑醇,乙酸1‑(2‑甲基‑4‑三环[5.2.1.0 ]正癸基)乙酯,乙酸1‑(2,4‑二甲基‑4‑三环
1,5
[5.2.1.0 ]正癸基)乙酯,1‑((1R,3S,3aS,6S)‑1,2,3‑三甲基八氢‑3a,6‑亚甲桥茚‑1‑基)乙‑1‑酮,1‑(2,4‑二甲基‑4‑三环[5.2.1.0^{1,5}]正癸基)乙酮,2,3,4‑三甲基三环[5.2.1.0^{1,5}]癸烷‑4‑甲醛,乙酸(2,3,4‑三甲基‑4‑三环[5.2.1.0^{1,5}]正癸基)甲酯,1‑((3aS,6S)‑2,3‑二甲基八氢‑3a,6‑亚甲桥茚‑1‑基)乙‑1‑酮肟,1,3‑二甲基八氢‑3a,
1,5
6‑亚甲桥茚‑1‑甲醛肟,~{N}‑[1‑[(1~{R},7~{R})‑2,3,4‑三甲基‑4‑三环[5.2.1.0 ]
1.5
正癸基]亚乙基]羟胺,(+‑)‑1‑(2,4‑二甲基三环[5.2.1.0 ]癸‑4‑基)乙酮,乙酸(+‑)‑1‑(2,4‑二甲基三环[5.2.1.0~1.5~]癸‑4‑基)乙酯,1‑[(1RS,2RS,4SR,7RS)‑2,3,4‑三甲基
1. 1.5
三环[5.2.1.0 ~]癸‑4‑基)乙酮,(E/Z)‑1‑[(1RS,7RS)‑2,3‑二甲~基三环[5.2.1.0 ]癸‑4‑基)乙酮肟,(E/Z)‑1‑[(1S,7S)‑2,3,4‑三甲基三环[5.2.1.0~1.5~]癸‑4‑基)乙酮肟,(E/Z)‑1‑((3aS,6S)‑1,2,3‑三甲基八氢‑3a,6‑亚甲桥茚‑1‑基)乙酮肟,乙酸(+‑)‑1‑(3‑甲基八氢‑3a,6‑亚甲桥茚‑1‑基)乙酯,[1R‑(1R*,4R*,6R*,10S*)]‑4,12,12‑三甲基‑9‑
4,6
亚甲基‑5‑氧杂三环[8.2.0.0 ]十二烷,1‑2,6,6‑三甲基‑3‑环己烯‑1‑基‑2‑丁烯‑1‑酮,
2‑叔丁基苯酚,5‑甲基‑2‑(丙‑2‑基)苯酚,壬‑2,6‑二烯醛,1,1‑二乙氧基‑3,7‑二甲基辛‑
2,6‑二烯,3‑(4‑羟基‑4‑甲基戊基)环己‑3‑烯‑1‑甲醛;4‑(4‑羟基‑4‑甲基戊基)环己‑3‑烯‑1‑甲醛,1,4,8‑三甲基‑13‑氧杂双环[10.1.0]十三碳‑4,8‑二烯;1,5,8‑三甲基‑13‑氧杂双环[10.1.0]十三碳‑4,8‑二烯,3‑(4‑叔丁基苯基)丙醛,(4R,4aS,6R)‑4,4a‑二甲基‑6‑丙‑1‑烯‑2‑基‑3,4,5,6,7,8‑六氢萘‑2‑酮,乙酸香叶酯,1‑(3,3‑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
4‑烯‑1‑酮;1‑(5,5‑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1‑(3,3‑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
4‑烯‑1‑酮;1‑(5,5‑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2‑乙氧基‑5‑丙‑1‑烯基苯酚,2,6,
6,8‑四甲基‑9‑氧杂四环[5.4.1.0^{1,5}.0^{8,10}]十二烷,壬烯醛,异丁基喹啉,环十五碳‑4‑烯‑1‑酮,(‑)‑(R)‑3,7‑二甲基‑6‑辛烯腈,2‑甲基‑5‑丙‑2‑基苯酚,异丙基喹诺酮,5‑己基‑2‑甲基吡啶,(2,5‑二甲基‑1,3‑二氢茚‑2‑基)甲醇,2‑戊基环戊‑1‑酮,4‑(2,6,6‑三甲基环己烯‑1‑基)丁‑3‑烯‑2‑酮;4‑(2,6,6‑三甲基环己烯‑2‑烯‑1‑基)丁‑3‑烯‑2‑酮,3‑甲基‑4‑(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丁‑3‑烯‑2‑酮;1‑(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戊‑1‑烯‑3‑酮,2,4‑二甲基环己‑3‑烯甲醛,苯乙醇,3,7‑二甲基辛‑2,6‑二烯醛,乙酸(2,2,2‑三氯‑1‑苯基乙基)酯,4‑(2,6,6‑三甲基环己烯‑1‑基)丁‑3‑烯‑2‑酮,乙酸苯基乙酯,7‑羟基‑3,7‑二甲基辛醛,甲基柠檬醛,6,10‑二甲基十一碳‑5,9‑二烯‑2‑酮,2‑乙氧基‑
5‑丙‑1‑烯基苯酚,乙酸(4‑甲基‑4‑苯基戊‑2‑基)酯,(+‑)‑3‑甲基环十五酮,1‑(4,8‑二甲基‑12‑亚甲基环十二碳‑4,8‑二烯‑1‑基)乙酮;1‑(2,6,10‑三甲基环十二碳‑1,5,9‑三烯‑
1‑基)乙酮;1‑(2,6,10‑三甲基环十二碳‑2,5,9‑三烯‑1‑基)乙酮,环十二酮,(Z)‑3,4,5,6,
6‑五甲基庚‑3‑烯‑2‑酮,1,4‑二氧杂环十六碳‑5,16‑二酮,戊醇,氧杂环十六碳‑2‑酮,1,1,
2,3,3‑五甲基‑2,5,6,7‑四氢茚‑4‑酮,(+‑)‑全氢‑5,5,8A‑三甲基‑2‑反式萘酮,2,3,3‑三甲基‑2H‑茚‑1‑酮,4‑(4,8‑二甲基壬‑3,7‑二烯基)吡啶,4‑[(1~{R},3~{R},6~{R})‑2,
2,3,6‑四甲基环己基]丁‑3‑烯‑2‑酮;4‑[(1~{S},3~{S},6~{R})‑2,2,3,6‑四甲基环己基]丁‑3‑烯‑2‑酮,(+)‑(1R,7R)‑10,10‑二甲基三环[7.1.1.0(2,7)]十一碳‑2‑烯‑4‑酮,(9E)‑环十七碳‑9‑烯‑1‑酮,8,8‑二甲基‑2,3,4,6,7,8~{a}‑六氢‑1~{H}‑萘‑2‑甲醛;8,8‑二甲基‑2,3,5,6,7,8~{a}‑六氢‑1~{H}‑萘‑2‑甲醛;8,8‑二甲基‑2,3,4,5,6,7‑六氢‑1~{H}‑萘‑2‑甲醛;2,2‑二甲基八氢‑1~{H}‑2,4~{a}‑亚甲桥萘‑8‑酮,2,4~{a},
8,8‑四甲基‑1~{a},2,4,5,6,7‑六氢‑1~{H}‑环丙并[j]萘‑3‑酮;2,6,6,8‑四甲基三环
1,5
[5.3.1.0 ]十一碳‑9‑酮,(+‑)‑(3E)‑4‑(2,6,6‑三甲基‑2‑环己烯‑1‑基)‑3‑丁烯‑2‑酮,(+‑)‑3,6,8,8‑四甲基八氢‑1H‑3a,7‑桥亚甲基甘菊环‑6‑醇,(1RS,2SR,5RS,7RS,8SR)‑5‑甲基三环[6.2.1.0~2,7~]十一碳‑4‑酮(A)+(1RS,2SR,5SR,7RS,8SR)‑5‑甲基三环
[6.2.1.0~2,7~]十一碳‑4‑酮(B),2,6,6‑三甲基‑1,3‑环己二烯‑1‑甲酸乙酯,4,6,6‑乙基三甲基‑1,3‑环己二烯‑1‑甲酸乙酯,乙酸(2‑甲基‑2‑茚满基)甲酯,2‑戊基环戊‑1‑酮,(+‑)‑1‑(2,5‑二甲基‑2,3‑二氢‑1H‑茚‑2‑基)乙酮,4‑(1,1‑二甲基丙基)‑1‑环己酮,苯乙醇,1,4‑环己烷二甲酸二乙酯,(+)‑(R)‑3,7‑二甲基‑6‑辛烯醛,3,5,6‑三甲基‑3‑环己烯‑
1‑甲醛(A)+2,4,6‑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醛(B),3,7‑二甲基辛‑2,6‑二烯醛,3‑(4‑甲基‑
3‑戊烯基)‑3‑环己烯‑1‑甲醛(A)+4‑(4‑甲基‑3‑戊烯基)‑3‑环己烯‑1‑甲醛,(4Z,8E)‑13‑氧杂双环[10.1.0]十三碳‑4,8‑二烯,(4E,8E)‑4,8‑环十二碳二烯‑1‑酮(A)+(4E,8Z)‑4,8‑环十二碳二烯‑1‑酮(B)+(4Z,8E)‑4,8‑环十二碳二烯‑1‑酮(C),13‑氧杂双环[10.1.0]十三碳‑4,8‑二烯,2,2,7,7‑四甲基三环[6.2.1.0~1,6~]十一碳‑6‑醇,(+)‑(1S,2S,3S,5R)‑2,6,6‑三甲基螺[双环[3.1.1]庚烷‑3,1'‑环己烷]‑2'‑烯‑4'‑酮,(5RS,
6RS)‑2,6,10,10‑四甲基‑1‑氧杂螺[4.5]癸‑6‑醇,乙酸(2,2,2‑三氯‑1‑苯基乙基)酯,广藿香油,(1~{S},3~{S},6~{R},7~{R},8~{S})‑2,2,6,8‑四甲基三环[5.3.1.03,8]十一碳‑3‑醇,(4S,4aS,8aR)‑4,8a‑二甲基‑1,2,3,4,5,6,7,‑八氢萘‑4a‑醇,甲酸苄酯,乙酸(+‑)‑1‑苯基乙酯,3‑苯基‑1‑丙醇,[顺‑4‑(2‑正丙基)环己基]甲醇,2‑甲基‑2‑茚满甲醇,乙酸(2‑甲基‑2‑茚满基)甲酯,(+‑)‑5‑乙基‑2‑甲基‑2‑茚满甲醇,5‑甲基‑2‑茚满甲醇,(+‑)‑2‑甲氧基甲基‑2,5‑二甲基茚满,2,5,6‑三甲基‑2‑茚满甲醇,(+‑)‑(2,4,5‑三甲基‑
2,3‑二氢‑1H‑茚‑2‑基)甲醇,(+‑)‑2‑乙基‑5‑甲基‑2‑茚满甲醇,(+‑)‑2,4‑二甲基‑2‑茚满甲醇,(+‑)‑2,4,6‑三甲基‑2‑茚满甲醇,(+‑)(2,7‑二甲基‑1,2,3,4‑四氢‑2‑萘并甲基)甲醇,(+‑)‑(2,6‑二甲基‑1,2,3,4‑四氢‑2‑萘基)甲醇,(+‑)‑(5‑甲氧基‑2‑甲基‑2,3‑二氢‑
1H‑茚‑2‑基)甲醇,2,2‑二甲基‑3‑苯基‑1‑丙醇,(+‑)‑1,2,6‑三甲基‑2‑茚满甲醇,(+‑)‑2,
4‑二甲基‑4,4a,5,9b‑四氢茚并[1,2‑d][1,3]二恶英(异构体A)+(+‑)‑2,4‑二甲基‑4,4a,
5,9b‑四氢茚并[1,2‑d][1,3]二恶英(异构体B)(A+B),4‑叔丁基环己酮,1‑(2,2‑二甲基‑6‑亚甲基亚环己基)戊‑1‑烯‑3‑酮;3‑甲基‑4‑(2,6,6‑三甲基环己基‑2‑烯‑1‑基)丁‑3‑烯‑2‑酮;1‑(2,6,6‑三甲基环己烯‑1‑基)戊‑1‑烯‑3‑酮;1‑(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戊‑
1‑烯‑3‑酮,2,2‑二甲基‑4‑苯基‑1,3‑二氧戊环,(+‑)‑2‑((甲氧基甲氧基)甲基)‑2,5‑二甲基‑2,3‑二氢‑1H‑茚,苯基乙酸戊酯,3‑苯基丁醛,2,4‑二甲基‑4‑苯基氧戊环,1‑(5,5‑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2‑甲基‑3‑(4‑甲基苯基)丙醛,3‑甲基‑5‑苯基戊醛,(+‑)‑(2E)‑1‑(2,6,6‑三甲基‑2‑环己烯‑1‑基)‑2‑丁烯‑1‑酮,4‑(2,6,6‑三甲基环己烯‑1‑基)丁‑3‑烯‑2‑酮;4‑(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丁‑3‑烯‑2‑酮,4,5,6,7,8,9,10,11,12,
13‑十氢环十二碳[d][1,3]恶唑,以及它们的组合,
[0016] 其中该至少一种嗅觉受体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丁酸嗅觉受体,geonol嗅觉受体,1‑辛烯‑3‑醇嗅觉受体,和吲哚/粪臭素嗅觉受体,以及DMTS嗅觉受体,并且
[0017] 其中该至少一种化合物以足以抑制该至少一种嗅觉受体的量接触。
[0018] 在一个形态中,该至少一种嗅觉受体的抑制作用抑制、减少、压制受试者对恶臭的感知。
[0019] 在一个形态中,该恶臭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厕所恶臭、衣物恶臭、发霉恶臭和汗液恶臭。
[0020] 在一个形态中,至少一种嗅觉受体是丁酸嗅觉受体。在一个形态中,丁酸嗅觉受体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OR51E1嗅觉受体和Olfr558嗅觉受体。
[0021] 在一个形态中,抑制该丁酸嗅觉受体的该至少一种化合物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乙酸(1RS,6RS,11RS)‑2,2,9,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8‑烯‑1‑基酯,乙酸(+‑)‑2,2,7,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8‑烯‑1‑基酯,乙酸(+‑)‑2,3,7,7‑四甲基螺[4.5]癸‑2‑烯‑
6‑基酯,乙酸(+‑)‑2,3,7,7‑四甲基螺[4.5]癸‑6‑基酯,乙酸1,5,10,10‑四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基酯,乙酸2,3,9,9‑四甲基螺[4.5]癸‑10‑基)酯,甲酸(5,10,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2‑烯‑11‑基)酯,乙酸(3,5,10,10‑四甲基螺[5.5]十一碳‑2‑烯‑11‑基)酯,乙酸(2,3,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基酯,乙酸(9,9‑二甲基螺[4.5]癸‑2‑烯‑10‑基)酯,10‑甲氧基‑9,9‑二甲基螺[4.5]癸‑2‑烯,4,10,10,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2‑烯‑11‑醇,5,10,10,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4,10,10,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
2‑烯‑11‑醇与5,10,10,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的混合物,2,4,8‑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2,9,11‑三甲基螺[5.5]十一碳‑9‑烯‑5‑醇,2,4,8‑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与2,9,11‑三甲基螺[5.5]十一碳‑9‑烯‑5‑醇的混合物,3‑甲基‑
5‑丙‑2‑基螺[5.5]十一碳‑2‑烯‑11‑醇,11‑甲基螺[5.5]十一碳‑5‑醇,3,10,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4,10,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3,10,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与4,10,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的混合物,乙酸[2,2‑二甲基‑1‑(2,4,6‑三甲基环己‑3‑烯‑1‑基)丙基]酯,乙酸[2,2‑二甲基‑1‑(2,4,6‑三甲基环己基)丙基]酯,乙酸(1RS)‑2,2‑二甲基‑1‑[(1SR,2SR)‑2‑甲基环己基]丙酯,9,9‑二甲基螺[4.5]癸‑2‑烯‑10‑醇,2,3,9,9‑四甲基螺[4.5]癸‑10‑醇,乙酸(2,2,3,3,9,9‑六甲基螺[4.5]癸‑10‑基)酯,9‑甲氧基‑8,8‑二甲基螺[4.4]壬‑2‑烯,乙酸(8,8‑二甲基螺[4.4]壬‑2‑烯‑9‑基)酯,2,3,8,8‑四甲基螺[4.4]壬‑2‑烯‑9‑酮,2,3,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醇,4‑甲氧基‑3,3‑二甲基螺[4.4]壬烷,乙酸(4,9,9‑三甲基螺[4.5]癸‑2‑烯‑10‑基)酯,2,4,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醇,甲酸(2,3,9,9‑四甲基螺[4.5]癸‑2‑烯‑
10‑基)酯,乙酸(2,4,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基)酯,乙酸(+‑)‑2,3‑二甲基螺[4.5]癸‑2‑烯‑6‑基酯,(4~{S},5~{R},6~{S},11~{S})‑4,11‑二甲基螺[5.5]十一碳‑
5‑醇,9,9‑二甲基螺[4.5]癸‑2‑烯‑10‑酮,2,3,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酮,2,4,9,
9‑四甲基螺[4.5]癸‑2‑烯‑10‑酮,1,1',1',5‑四甲基‑2'‑亚甲基螺[6‑氧杂双环[3.1.0]己烷‑3,3'‑环己烷],4,9,9‑三甲基螺[4.5]癸‑2‑烯‑10‑酮,2,2‑二甲基‑6,6‑双(2‑甲基丙‑
2‑烯基)环己‑1‑酮,2,2‑二甲基‑5,5‑双(2‑甲基丙‑2‑烯基)环戊‑1‑酮,2‑丁‑3‑烯‑2‑基‑
6,6‑二甲基‑2‑丙‑2‑烯基环己‑1‑酮,2,2‑双(2‑甲基‑2‑丙烯‑1‑基)环己酮,2‑丁‑3‑烯‑2‑基‑6,6‑二甲基‑2‑丙‑2‑烯基环己‑1‑酮与2,2‑双(2‑甲基‑2‑丙烯‑1‑基)环己酮的混合物,
2,2‑二甲基‑1‑(2‑甲基环己基)丙‑1‑醇,2,2‑二甲基‑1‑(3‑甲基环己基)丙‑1‑醇,2,2‑二甲基‑1‑(2‑甲基环己基)丙‑1‑醇与2,2‑二甲基‑1‑(3‑甲基环己基)丙‑1‑醇的混合物,2,2‑二甲基‑6,6‑双(2‑甲基丙‑2‑烯基)环己‑1‑醇,1‑甲氧基‑2,6‑二甲基‑1‑丙‑2‑烯基环己烷,1‑(3‑甲基丁‑2‑烯基)环己‑2‑烯‑1‑甲酸甲酯,1‑(3‑甲基丁‑2‑烯基)环己‑3‑烯‑1‑甲酸甲酯,1‑(3‑甲基丁‑2‑烯基)环己‑2‑烯‑1‑甲酸甲酯与1‑(3‑甲基丁‑2‑烯基)环己‑3‑烯‑
1‑甲酸甲酯的混合物,2,2‑二甲基‑5,5‑双(2‑甲基丙‑2‑烯基)环戊‑1‑醇,1‑(2,6‑二甲基
1,5
环己‑3‑烯‑1‑基)‑2,2‑二甲基丙‑1‑醇,乙酸1‑(2‑甲基‑4‑三环[5.2.1.0 ]正癸基)乙酯,
1,5
乙酸1‑(2,4‑二甲基‑4‑三环[5.2.1.0 ]正癸基)乙酯,1‑((1R,3S,3aS,6S)‑1,2,3‑三甲基八氢‑3a,6‑亚甲桥茚‑1‑基)乙‑1‑酮,1‑(2,4‑二甲基‑4‑三环[5.2.1.0^{1,5}]正癸基)乙酮,2,3,4‑三甲基三环[5.2.1.0^{1,5}]癸烷‑4‑甲醛,乙酸(2,3,4‑三甲基‑4‑三环[5.2.1.0^{1,5}]正癸基)甲酯,1‑((3aS,6S)‑2,3‑二甲基八氢‑3a,6‑亚甲桥茚‑1‑基)乙‑
1‑酮肟,1,3‑二甲基八氢‑3a,6‑亚甲桥茚‑1‑甲醛肟,~{N}‑[1‑[(1~{R},7~{R})‑2,3,4‑
1,5 1.5
三甲基‑4‑三环[5.2.1.0 ]正癸基]亚乙基]羟胺,(+‑)‑1‑(2,4‑二甲基三环[5.2.1.0 ]癸‑4‑基)乙酮,乙酸(+‑)‑1‑(2,4‑二甲基三环[5.2.1.0~1.5~]癸‑4‑基)乙酯,1‑[(1RS,
1.
2RS,4SR,7RS)‑2,3,4‑三甲基三环[5.2.1.0 ~]癸‑4‑基)乙酮,(E/Z)‑1‑[(1RS,7RS)‑2,3‑
1.5
二甲~基三环[5.2.1.0 ]癸‑4‑基)乙酮肟,(E/Z)‑1‑[(1S,7S)‑2,3,4‑三甲基三环[5.2.1.0~1.5~]癸‑4‑基)乙酮肟,(E/Z)‑1‑((3aS,6S)‑1,2,3‑三甲基八氢‑3a,6‑亚甲桥茚‑1‑基)乙酮肟,乙酸(+‑)‑1‑(3‑甲基八氢‑3a,6‑亚甲桥茚‑1‑基)乙酯,以及它们的组合。
[0022] 在一个形态中,至少一种嗅觉受体是geonol嗅觉受体。在一个形态中,geonol嗅觉受体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OR11A1嗅觉受体,OR2M3嗅觉受体,OR1A1嗅觉受体,OR2W1嗅觉受体,OR1A1嗅觉受体,OR2J3嗅觉受体,OR4Q3嗅觉受体,以及OR5K1嗅觉受体。
[0023] 在一个形态中,抑制该geonol嗅觉受体的该至少一种化合物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4,6
中选出:[1R‑(1R*,4R*,6R*,10S*)]‑4,12,12‑三甲基‑9‑亚甲基‑5‑氧杂三环[8.2.0.0 ]十二烷,1‑(2,6,6‑三甲基‑1‑环己‑3‑烯基)丁‑2‑烯‑1‑酮,2‑叔丁基苯酚,5‑甲基‑2‑(丙‑
2‑基)苯酚,壬‑2,6‑二烯醛,1,1‑二乙氧基‑3,7‑二甲基辛‑2,6‑二烯,3‑(4‑羟基‑4‑甲基戊基)环己‑3‑烯‑1‑甲醛;4‑(4‑羟基‑4‑甲基戊基)环己‑3‑烯‑1‑甲醛,1,4,8‑三甲基‑13‑氧杂双环[10.1.0]十三碳‑4,8‑二烯;1,5,8‑三甲基‑13‑氧杂双环[10.1.0]十三碳‑4,8‑二烯,3‑(4‑叔丁基苯基)丙醛,(4R,4aS,6R)‑4,4a‑二甲基‑6‑丙‑1‑烯‑2‑基‑3,4,5,6,7,8‑六氢萘‑2‑酮,乙酸香叶酯,1‑(3,3‑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1‑(5,5‑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1‑(3,3‑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1‑(5,5‑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2‑乙氧基‑5‑丙‑1‑烯基苯酚,2,6,6,8‑四甲基‑9‑氧杂四环[5.4.1.0^{1,5}.0^{8,10}]十二烷,壬烯醛,异丁基喹啉,环十五碳‑4‑烯‑1‑酮,(‑)‑(R)‑
3,7‑二甲基‑6‑辛烯腈,2‑甲基‑5‑丙‑2‑基苯酚,异丙基喹诺酮,5‑己基‑2‑甲基吡啶,(2,5‑二甲基‑1,3‑二氢茚‑2‑基)甲醇,2‑戊基环戊‑1‑酮,4‑(2,6,6‑三甲基环己烯‑1‑基)丁‑3‑烯‑2‑酮;4‑(2,6,6‑三甲基环己烯‑2‑烯‑1‑基)丁‑3‑烯‑2‑酮,3‑甲基‑4‑(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丁‑3‑烯‑2‑酮;1‑(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戊‑1‑烯‑3‑酮,2,4‑二甲基环己‑3‑烯甲醛,苯乙醇,3,7‑二甲基辛‑2,6‑二烯醛,乙酸(2,2,2‑三氯‑1‑苯基乙基)酯,
4‑(2,6,6‑三甲基环己烯‑1‑基)丁‑3‑烯‑2‑酮,乙酸苯基乙酯,7‑羟基‑3,7‑二甲基辛醛,甲基柠檬醛,6,10‑二甲基十一碳‑5,9‑二烯‑2‑酮,2‑乙氧基‑5‑丙‑1‑烯基苯酚,以及它们的组合。
[0024] 在一个形态中,至少一种嗅觉受体是1‑辛烯‑3‑醇嗅觉受体。在一个形态中,1‑辛烯‑3‑醇嗅觉受体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OR2W1嗅觉受体,OR1A1嗅觉受体,OR2J3嗅觉受体,OR4Q3嗅觉受体,和OR5K1嗅觉受体。
[0025] 在一个形态中,抑制该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该至少一种化合物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异丁基喹啉,2‑叔丁基苯酚,[1R‑(1R*,4R*,6R*,10S*)]‑4,12,12‑三甲基‑4,6
9‑亚甲基‑5‑氧杂三环[8.2.0.0 ]十二烷,乙酸(4‑甲基‑4‑苯基戊‑2‑基)酯,(+‑)‑3‑甲基环十五酮,1‑(4,8‑二甲基‑12‑亚甲基环十二碳‑4,8‑二烯‑1‑基)乙酮;1‑(2,6,10‑三甲基环十二碳‑1,5,9‑三烯‑1‑基)乙酮;1‑(2,6,10‑三甲基环十二碳‑2,5,9‑三烯‑1‑基)乙酮,环十五碳‑4‑烯‑1‑酮,环十二酮,2,4‑二甲基环己‑3‑烯甲醛,1,4‑二氧杂环十六碳‑5,16‑二酮,戊醇,氧杂环十六碳‑2‑酮,1,1,2,3,3‑五甲基‑2,5,6,7‑四氢茚‑4‑酮,(+‑)‑全氢‑5,
5,8A‑三甲基‑2‑反式萘酮,2,3,3‑三甲基‑2H‑茚‑1‑酮,4‑(4,8‑二甲基壬‑3,7‑二烯基)吡啶,4‑[(1~{R},3~{R},6~{R})‑2,2,3,6‑四甲基环己基]丁‑3‑烯‑2‑酮;4‑[(1~{S},3~{S},6~{R})‑2,2,3,6‑四甲基环己基]丁‑3‑烯‑2‑酮,(+)‑(1R,7R)‑10,10‑二甲基三环[7.1.1.0(2,7)]十一碳‑2‑烯‑4‑酮,(9E)‑环十七碳‑9‑烯‑1‑酮,8,8‑二甲基‑2,3,
4,6,7,8~{a}‑六氢‑1~{H}‑萘‑2‑甲醛;8,8‑二甲基‑2,3,5,6,7,8~{a}‑六氢‑1~{H}‑萘‑2‑甲醛;8,8‑二甲基‑2,3,4,5,6,7‑六氢‑1~{H}‑萘‑2‑甲醛;2,2‑二甲基八氢‑1~{H}‑
2,4~{a}‑亚甲桥萘‑8‑酮,2,4~{a},8,8‑四甲基‑1~{a},2,4,5,6,7‑六氢‑1~{H}‑环丙并[j]萘‑3‑酮;2,6,6,8‑四甲基三环[5.3.1.0^{1,5}]十一碳‑9‑酮,甲基柠檬醛,以及它们的组合。
[0026] 在一个形态中,至少一种嗅觉受体是DMTS嗅觉受体。在一个形态中,DMTS嗅觉受体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OR4S2嗅觉受体,OR52N5嗅觉受体,OR2L13嗅觉受体,OR2AJ1嗅觉受体,OR4C15嗅觉受体,OR5AC2嗅觉受体,OR8H3嗅觉受体,OR11G2嗅觉受体,OR52N2嗅觉受体,OR5T1嗅觉受体,OR2W1嗅觉受体,Olfr1193嗅觉受体,Olfr1093嗅觉受体,Olfr1097嗅觉受体,Olfr166嗅觉受体,Olfr169嗅觉受体,Olfr738嗅觉受体,Olfr742嗅觉受体,Olfr207嗅觉受体,Olfr665嗅觉受体,Olfr669嗅觉受体,和Olfr1211嗅觉受体。
[0027] 在一个形态中,抑制该DMTS嗅觉受体的该至少一种化合物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3E)‑4‑(2,6,6‑三甲基‑2‑环己烯‑1‑基)‑3‑丁烯‑2‑酮,(+‑)‑3,6,8,8‑四甲基八氢‑1H‑3a,7‑桥亚甲基甘菊环‑6‑醇,壬‑2,6‑二烯醛,(+‑)‑全氢‑5,5,8A‑三甲基‑2‑反式萘酮,(1RS,2SR,5RS,7RS,8SR)‑5‑甲基三环[6.2.1.0~2,7~]十一碳‑4‑酮(A)+(1RS,2SR,5SR,7RS,8SR)‑5‑甲基三环[6.2.1.0~2,7~]十一碳‑4‑酮(B),2,6,6‑三甲基‑1,3‑环己二烯‑1‑甲酸乙酯,1,4,8‑三甲基‑13‑氧杂双环[10.1.0]十三碳‑4,8‑二烯;1,5,8‑三甲基‑
13‑氧杂双环[10.1.0]十三碳‑4,8‑二烯,4,6,6‑三甲基‑1,3‑环己二烯‑1‑甲酸乙酯,乙酸(2‑甲基‑2‑茚满基)甲酯,2‑戊基环戊‑1‑酮,(+‑)‑1‑(2,5‑二甲基‑2,3‑二氢‑1H‑茚‑2‑基)乙酮,4‑(1,1‑二甲基丙基)‑1‑环己酮,4‑(2,6,6‑三甲基环己烯‑1‑基)丁‑3‑烯‑2‑酮;4‑(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丁‑3‑烯‑2‑酮,苯乙醇,1,4‑环己烷二甲酸二乙酯,(+)‑(R)‑3,7‑二甲基‑6‑辛烯醛,3,5,6‑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醛(A)+2,4,6‑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醛(B),3,7‑二甲基辛‑2,6‑二烯醛,3‑(4‑甲基‑3‑戊烯基)‑3‑环己烯‑1‑甲醛(A)+
4‑(4‑甲基‑3‑戊烯基)‑3‑环己烯‑1‑甲醛,3‑甲基‑4‑(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丁‑
3‑烯‑2‑酮;1‑(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戊‑1‑烯‑3‑酮,(4Z,8E)‑
13‑氧杂双环[10.1.0]十三碳‑4,8‑二烯,(4E,8E)‑4,8‑环十二碳二烯‑1‑酮(A)+(4E,8Z)‑
4,8‑环十二碳二烯‑1‑酮(B)+(4Z,8E)‑4,8‑环十二碳二烯‑1‑酮(C),(1R,4Z,8E,12R)‑13‑氧杂双环[10.1.0]十三碳‑4,8‑二烯;(4Z,8E)‑13‑氧杂双环[10.1.0]十三碳‑4,8‑二烯,2,2,7,7‑四甲基三环[6.2.1.0~1,6~]十一碳‑6‑醇,(2,5‑二甲基‑1,3‑二氢茚‑2‑基)甲醇,8,8‑二甲基‑2,3,4,6,7,8~{a}‑六氢‑1~{H}‑萘‑2‑甲醛;8,8‑二甲基‑2,3,5,6,7,8~{a}‑六氢‑1~{H}‑萘‑2‑甲醛;8,8‑二甲基‑2,
3,4,5,6,7‑六氢‑1~{H}‑萘‑2‑甲醛;2,2‑二甲基八氢‑1~{H}‑2,4~{a}‑亚甲桥萘‑8‑酮,(+)‑(1S,2S,3S,5R)‑2,6,6‑三甲基螺[双环[3.1.1]庚烷‑3,1'‑环己烷]‑2'‑烯‑4'‑酮,1‑(3,3‑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1‑(5,5‑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5RS,6RS)‑2,6,10,10‑四甲基‑1‑氧杂螺[4.5]癸‑6‑醇,乙酸(2,2,2‑三氯‑1‑苯基乙基)酯,广藿香油,(1~{S},3~{S},6~{R},7~{R},8~{S})‑2,2,6,8‑四甲基三环[5.3.1.0^{3,8}]十一碳‑3‑醇,(4S,4aS,8aR)‑4,8a‑二甲基‑1,2,3,4,5,6,7,‑八氢萘‑4a‑醇,以及它们的组合。
[0028] 在一个形态中,至少一种嗅觉受体是吲哚/粪臭素嗅觉受体。在一个形态中,吲哚/粪臭素嗅觉受体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OR52N2嗅觉受体,OR11G2嗅觉受体,OR5AC2嗅觉受体,OR4C15嗅觉受体,OR8S1嗅觉受体,OR11H6嗅觉受体,OR11H4嗅觉受体,Olfr665嗅觉受体,Olfr740嗅觉受体,Olfr743嗅觉受体,Olfr746嗅觉受体,Olfr738嗅觉受体,Olfr739嗅觉受体,Olfr741嗅觉受体,Olfr742嗅觉受体,Olfr744嗅觉受体,Olfr748嗅觉受体和Olfr749嗅觉受体。
[0029] 在一个形态中,抑制该吲哚/粪臭素嗅觉受体的该至少一种化合物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甲酸苄酯,乙酸(+‑)‑1‑苯基乙酯,(+‑)‑(3E)‑4‑(2,6,6‑三甲基‑2‑环己烯‑
1‑基)‑3‑丁烯‑2‑酮,(+‑)‑全氢‑5,5,8A‑三甲基‑2‑反式萘酮,3‑苯基‑1‑丙醇,[顺‑4‑(2‑正丙基)环己基]甲醇,2‑甲基‑2‑茚满甲醇,乙酸(2‑甲基‑2‑茚满基)甲酯,(+‑)‑5‑乙基‑2‑甲基‑2‑茚满甲醇,(2,5‑二甲基‑1,3‑二氢茚‑2‑基)甲醇,5‑甲基‑2‑茚满甲醇,(+‑)‑1‑(2,
5‑二甲基‑2,3‑二氢‑1H‑茚满‑2‑基)乙酮,4‑(1,1‑二甲基丙基)‑1‑环己酮,(+‑)‑2‑甲氧基甲基‑2,5‑二甲基茚满,2,5,6‑三甲基‑2‑茚满甲醇,(+‑)‑(2,4,5‑三甲基‑2,3‑二氢‑1H‑茚‑2‑基)甲醇,(+‑)‑2‑乙基‑5‑甲基‑2‑茚满甲醇,(+‑)‑2,4‑二甲基‑2‑茚满甲醇,(+‑)‑2,
4,6‑三甲基‑2‑茚满甲醇,(+‑)(2,7‑二甲基‑1,2,3,4‑四氢‑2‑萘并甲基)甲醇,(+‑)‑(2,6‑二甲基‑1,2,3,4‑四氢‑2‑萘基)甲醇,(+‑)‑(5‑甲氧基‑2‑甲基‑2,3‑二氢‑1H‑茚‑2‑基)甲醇,2,2‑二甲基‑3‑苯基‑1‑丙醇,1‑(3,3‑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1‑(5,5‑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1,2,6‑三甲基‑2‑茚满甲醇,(+‑)‑2,4‑二甲基‑4,4a,
5,9b‑四氢茚并[1,2‑d][1,3]二恶英(异构体A)+(+‑)‑2,4‑二甲基‑4,4a,5,9b‑四氢茚并[1,2‑d][1,3]二恶英(异构体B)(A+B),8,8‑二甲基‑2,3,4,6,7,8~{a}‑六氢‑1~{H}‑萘‑
2‑甲醛;8,8‑二甲基‑2,3,5,6,7,8~{a}‑六氢‑1~{H}‑萘‑2‑甲醛;8,8‑二甲基‑2,3,4,5,
6,7‑六氢‑1~{H}‑萘‑2‑甲醛;2,2‑二甲基‑八氢‑1‑{H}‑2,4‑{a}‑亚甲桥萘‑8‑酮,4‑叔丁基环己酮,1‑(2,2‑二甲基‑6‑亚甲基环己基)戊‑1‑烯‑3‑酮;3‑甲基‑4‑(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丁‑3‑烯‑2‑酮;1‑(2,6,6‑三甲基环己烯‑1‑基)戊‑1‑烯‑3‑酮;1‑(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戊‑1‑烯‑3‑酮,2,2‑二甲基‑4‑苯基‑1,3‑二氧戊环,(4E,8E)‑4,8‑环十二碳二烯‑1‑酮(A)+(4E,8Z)‑4,8‑环十二碳二烯‑1‑酮(B)+(4Z,8E)‑4,8‑环十二碳二烯‑
1‑酮(C),(+‑)‑2‑((甲氧基甲氧基)甲基)‑2,5‑二甲基‑2,3‑二氢‑1H‑茚,3‑(4‑羟基‑4‑甲基戊基)环己‑3‑烯‑1‑甲醛;4‑(4‑羟基‑4‑甲基戊基)环己‑3‑烯‑1‑甲醛,苯乙酸戊酯,4‑(2,6,6‑三甲基环己烯‑1‑基)丁‑3‑烯‑2‑酮;4‑(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丁‑3‑烯‑
2‑酮,1,1,2,3,3‑五甲基‑2,5,6,7‑四氢茚‑4‑酮,3‑苯基丁醛,2,4‑二甲基‑4‑苯基氧戊环,
1‑(5,5‑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1R‑(1R*,4R*,6R*,10S*)]‑4,12,12‑三甲基‑
4,6
9‑亚甲基‑5‑氧杂三环[8.2.0.0 ]十二烷,2‑甲基‑3‑(4‑甲基苯基)丙醛,3‑甲基‑5‑苯基戊醛,异丙基喹诺酮,(+‑)‑(2E)‑1‑(2,6,6‑三甲基‑2‑环己烯‑1‑基)‑2‑丁烯‑1‑酮,4‑(2,
6,6‑三甲基环己烯‑1‑基)丁‑3‑烯‑2‑酮;4‑(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丁‑3‑烯‑2‑酮,4,5,6,7,8,9,10,11,12,13‑十氢环十二碳[d][1,3]恶唑,以及它们的组合。
[0030] 在一个形态中,加香组合物包含恶臭受体拮抗剂体系,该恶臭受体拮抗剂体系包含从表1的组中选出的至少一种成分和非功能性香料调和物。
[0031] 在一个形态中,加香组合物包含:
[0032] (i)约2重量%至约85重量%的包含从表1的组中选出的至少一种成分的恶臭受体拮抗剂体系;
[0033] (ii)约15重量%至98重量%的包含至少2种加香成分的功能性香料调和物,条件是排除表1中所列的任何成分,该调和物具有优选选自花香、柑橘和茉莉的调性;和
[0034] (iii)可选地,非功能性香料调和物。
[0035] 在一个形态中,将加香组合物掺入到消费品中。附图说明
[0036] 图1描绘了根据本文提出的一些形态的某些恶臭目标和嗅觉受体。
[0037] 图2显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形态的化合物在人的感官小组测试中降低geonol的所感知强度的能。这些化合物中的许多化合物均显示出可抑制geonol嗅觉受体的活性。NS,表示在等强度浓度下,与单独使用geonol相比,残留的geonol感知百分比无统计学差异;星号(*),表示正在等强度浓度下,与单独使用geonol相比,残留的geonol感知百分比有统计学差异。
[0038] 图3显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形态的化合物在人的感官小组测试中降低丁酸的所感知强度的能力(灰色条)。单独递送的化合物(三形,虚线)和与丁酸的混合物在等强度浓度下(正方形,实线)的愉快度。这些化合物中的许多化合物均显示出可抑制丁酸嗅觉受体的活性。与0.04%(等强度)的丁酸相比,所有化合物均显示出统计学上显著的恶臭减少。
[0039] 图4显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形态的化合物在人的感官小组测试中降低transpirol的所感知强度的能力(灰色条)。单独递送的化合物(三角形,虚线)和与transpirol的混合物在等强度浓度下(正方形,实线)的愉快度。这些化合物中的许多化合物均显示出可抑制transpirol嗅觉受体的活性。与浓度为0.0015%(等强度)的transpirol相比,所有化合物均显示出统计学上显著的恶臭减少。
[0040] 图5显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形态的化合物在人的感官小组测试中降低HMHA的所感知强度的能力(灰色条)。单独递送的化合物(三角形,虚线)和与HMHA的混合物在等强度浓度下(正方形,实线)的愉快度。这些化合物中的许多化合物均显示出可抑制HMHA嗅觉受体的活性。NS表示,与2%(等强度)的HMHA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上显著的恶臭减少。*(星号)化合物显示出,与2%(等强度)的HMHA相比,统计学意义上显著的恶臭减少。
[0041] 图6显示了在高度严格的筛选条件下,各种拮抗剂作为吲哚/粪臭酸嗅觉受体Olfr742的抑制剂的效力。
[0042] 图7显示了在高度严格的筛选条件下,各种拮抗剂作为吲哚/粪臭酸嗅觉受体Olfr744的抑制剂的效力。
[0043] 图8显示了在高度严格的筛选条件下,各种拮抗剂作为吲哚/粪臭酸嗅觉受体Olfr749的抑制剂的效力。
[0044] 图9显示了在高度严格的筛选条件下,各种拮抗剂作为吲哚/粪臭酸嗅觉受体Olfr746的抑制剂的效力。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在以下描述中,参考可以实行的具体实施方案,其通过图示的方式示出。详细描述这些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行本文所述的发明,并且应理解,可以利用其他实施方案,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本文提出的形态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逻辑改变。因此,示例实施方案的以下描述不应被视为具有限制意义,并且本文提出的各个形态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0046] 提供摘要以符合37C.F.R.§1.72(b)以允许读者快速确定技术公开的性质和要点。所提交的摘要应理解其不会用于解释或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或含义。
[0047] 本文提出的一些形态提供了一种抑制、减少或压制受试者对恶臭的感知的方法,其包括使受试者与足以抑制、减少、压制受试者对恶臭的感知的量的至少一种化合物接触。在一些形态中,恶臭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厕所恶臭、衣物恶臭、发霉恶臭和汗液恶臭。
[0048] 厨房恶臭的非限制性例子包括住宅或商业厨房中存在的任何类型的恶臭,包括但不限于:可能由处理生的或熟的肉、鱼、蔬菜、果和/或乳制品产生的厨房垃圾气味;在食物准备过程中遭受的气味,特别是由生鱼、生大蒜和生洋葱产生的气味;烹饪气味,特别是烹饪肉、鱼、洋葱和/或大蒜时产生的气味;用于油炸食品的烹饪油的气味;可能来自过度烹饪或烧制食物的烧焦的气味;来自厨房水槽排水管的气味;来自水槽内处理单元的气味;和来自冰箱的气味。
[0049] 浴室或厕所恶臭的非限制性例子包括在住宅或公共浴室/卫生间中存在的任何恶臭类型的恶臭,包括但不限于:在使用厕所之后立即出现的气味;长时间残留的厕所气味;
宿尿味;以及通常来自浴室潮湿区域(如围绕浴缸或喷头)的发霉或霉臭味。
[0050] 烟草气味的非限制性例子包括在吸用香烟、茄或烟斗期间产生的气味,或者在室内使用烟草制品后长时间残留的陈旧的烟味,或者来自烟灰缸(包括来自香烟、雪茄或烟斗的烟灰)的气味。
[0051] 宠物气味的非限制性例子包括与家养宠物特别是猫或狗相关的任何类型的气味,并且包括但不限于:来自便盆的粪便气味;来自便盆的尿味;长时间残留的尿味;湿狗气味(wet‑dog odor);和宠物窝气味。
[0052] 身体恶臭的非限制性例子包括由人体产生的任何类型的气味,包括但不限于:腋窝(腋下)气味、头皮气味、脚气味和阴道气味。“身体恶臭”也可能意味着来自人体并被转移到另一基底如纺织品上的气味;例如,这可能包括例如穿过的袜子的气味或穿过的运动服的气味。
[0053] 衣物恶臭的非限制性例子包括在如下衣物上发现的污垢,诸如机修工的衣服;食品处理人员,尤其是肉商和厨房工人的衣服;下水道工人的衣服;酒吧侍者的衣服;消防员的衣服;农场衣服;运动服;工厂工人的衣服;重型机械操作员的衣服,洗衣机中发现的霉菌、异味等。
[0054] 不希望局限于任何特定理论,住宅、身体或衣物的恶臭通常是由于各种恶臭目标引起的,这些恶臭目标例如吲哚、粪臭素、二甲基三硫(DMTS)、二甲基二硫(DMDS)、对甲酚和甲硫醇(存在于粪便恶臭中);哌啶和吗啉(存在于尿液恶臭中);1‑辛烯‑3‑醇、geonol、丁酸,壬烯‑1‑醇和冰片(存在于衣物或发霉恶臭中),吡啶和三乙胺(存在于厨房和垃圾恶臭中);和短链脂肪酸,例如3‑甲基‑3‑羟基己酸、3‑甲基己酸、3‑2‑甲基‑2‑己烯酸、3‑甲基‑3‑羟基己酸、3‑甲基‑2‑己烯酸或3‑甲基‑3‑巯基己醇(transpirol)(存在于腋臭中)。如本文所用,“恶臭目标”是指粪便恶臭、汗液恶臭、发霉恶臭或衣物恶臭的分子成分。
[0055] 在一些形态中,恶臭目标是Lin等人的Environ.Sci.Technol.,2013,47(14),pp 7876–7882中描述的厕所恶臭中的丁酸。
[0056] 在一些形态中,恶臭目标是Chappuis等人的Environ.Sci.Technol.,2015,49(10),pp 6134–6140中描述的厕所恶臭中的丁酸。
[0057] 在一些形态中,恶臭目标是Yasuhara的Chemosphere,1980,9(9),pp 587–592中描述的厕所恶臭中的丁酸。
[0058] 在一些形态中,恶臭目标是Gabbanini等人的Skin Res.&Technol,2009,15(4),pp 503–510中描述的身体恶臭中的丁酸。
[0059] 在一些形态中,恶臭目标是Gallager等人的B.J.Dermatol.,2008,159(4),pp 780–791中描述的身体恶臭中的丁酸。
[0060] 在一些形态中,恶臭目标是McQueen等人的J.Textile Inst.,2008,99(6),pp 515–523中描述的衣物恶臭中的丁酸。
[0061] 在一些形态中,恶臭目标是Susya等人的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11,45(6),pp 1236–1241中描述的恶臭中的丁酸。
[0062] 在一些形态中,恶臭目标是Van den Velds等人的J.Dental Res.,2009,88(3),pp 285–289中描述的口腔恶臭中的丁酸。
[0063] 在一些形态中,恶臭目标是从Munk等人的J.Surf.Deterg.4(2001)385–394中公开的恶臭目标中选出的。
[0064] 在一些形态中,恶臭目标是从Chung等人的Fibers Polym.13(2012)740–747中公开的恶臭目标中选出的。
[0065] 在一些形态中,恶臭目标是从Takeuchi等人的Flav.Fragr.J.27(2012)89‑94中公开的恶臭目标中选出的。
[0066] 在一些形态中,恶臭目标是从Nagoh等人的Tenside Surf.Det.42(2005)7‑12中公开的恶臭目标中选出的。
[0067] 在一些形态中,恶臭目标是从Stapleton等人的Lett.Appl.Mirobiol.56(2013)299–306中公开的恶臭目标中选出的。
[0068] 在一些形态中,恶臭目标是从Stapleton等人的J.Chromatography.A 1295(2013)147–151中公开的恶臭目标中选出的。
[0069] 在一些形态中,恶臭含有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的至少一种恶臭目标:吲哚/粪臭素,DMTS,丁酸,1‑辛烯‑3‑醇,geonol,壬烯‑1‑醇,和冰片。
[0070] 在一些形态中,恶臭目标可以是丁酸。或者,恶臭目标可以是1‑辛烯‑3‑醇。或者,恶臭目标可以是geonol。或者,恶臭目标可以是壬烯‑1‑醇。或者,恶臭目标可以是冰片。或者,恶臭目标可以是吲哚/粪臭素。或者,恶臭目标可以是DMTS。
[0071] 不打算局限于任何特定理论,该至少一种化合物通过抑制负责受试者对恶臭的感知的至少一种嗅觉受体来抑制、减少或压制受试者对恶臭的感知。在一些形态中,该至少一种化合物是该至少一种嗅觉受体的拮抗剂。
[0072] 如本文所用,术语“负责受试者对恶臭的感知的嗅觉受体”是指被恶臭目标激活的嗅觉受体。
[0073] 如本文所用,术语“丁酸嗅觉受体”是指被恶臭目标丁酸激活的嗅觉受体。
[0074] 适用于被本发明公开的化合物抑制的丁酸嗅觉受体的非限制性例子包括:Olfr558和OR51E1。
[0075] 如本文所用,术语“geonol嗅觉受体”,或指被恶臭目标geonol酚激活的嗅觉受体。在一些形态中,geonol是(+‑)‑全氢‑4α,8Aβ‑二甲基‑4A萘酚。
[0076] 适用于被本公开的化合物抑制的geonol嗅觉受体的非限制性例子包括:OR11A1,OR2M3,OR1A1,OR2W1,OR1A1,OR2J3,OR4Q3和OR5K1。
[0077] 如本文所用,术语“geosmin”或“geonol”是指(4S,4aS,8aR)‑4,8a‑二甲基‑1,2,3,4,5,6,7,‑八氢萘‑4a‑醇。
[0078] 如本文所用,术语“1‑辛烯‑3‑醇嗅觉受体”是指被恶臭目标1‑辛烯‑3‑醇激活的嗅觉受体。
[0079] 适用于被本公开的化合物抑制的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非限制性例子包括:OR2W1,OR1A1,OR2J3,OR4Q3和OR5K1。
[0080] 如本文所用,术语“DMTS”是指被恶臭目标DMTS激活的嗅觉受体。
[0081] 适用于被本公开的化合物抑制的DMTS嗅觉受体的非限制性例子包括:OR4S2,OR52N5,OR2L13,OR2AJ1,OR4C15,OR5AC2,OR8H3,OR11G2,OR52N2,OR5T1,OR2W1,OR1A1,Olfr1193,Olfr1093,Ol Olfr1097,Olfr166,Olfr169,Olfr738,Olfr742,Olfr207,Olfr665,Olfr669,Olfr1211,Olfr263和Olfr173。
[0082] 如本文所用,术语“吲哚/粪臭素”是指被恶臭目标吲哚和/或粪臭素激活的嗅觉受体。
[0083] 适用于被本公开的化合物抑制的吲哚/粪臭素嗅觉受体的非限制性例子包括:OR52N2,OR11G2,OR5AC2,OR4C15,OR8S1,OR11H6,OR11H4,Olfr665,Olfr738,Olfr739,Olfr740,Olfr741,Olfr742,Olfr743,Olfr744,Olfr746,Olfr748和Olfr749。
[0084] 适合于被本公开的化合物抑制的嗅觉受体的其他例子包括本文所述的人嗅觉受体的直系同源物。适用于被本发明化合物抑制的嗅觉受体的其他例子包括Olfr263,
Olfr403,Olfr137,Olfr735,Olfr173,Olfr96,Olfr164,Olfr558,Olfr1193和Olfr641。这样的受体与其相应的人嗅觉受体直系同源物可以具有70~90%的基酸同一性。
[0085] 如本文所用,术语嗅觉受体的“拮抗剂”、“抑制剂(inhibitors)”、“阻滞剂”、“压制剂(suppressors)”、“抗衡剂”和“调节剂”可互换使用,是指抑制、阻断、压制或调节用于鉴定嗅觉转导的体内、离体和体外测定的分子,例如配体、拮抗剂及它们的同源物和模拟物。抑制剂是例如结合、部分或完全阻断刺激、减少、压制、预防、延迟激活、失活、脱敏或下调嗅觉转导的化合物,例如拮抗剂(antagonists)。激活剂(activators)是例如结合、刺激、增加、开放激活、促进、增强激活、敏化或上调嗅觉转导的化合物,例如激动剂(agonists)。调节剂包括例如改变受体与以下物质的相互作用的化合物:结合激活剂或抑制剂的细胞外蛋白质(例如气味结合蛋白质、ebnerin和疏水性载体家族的其他成员、或脂质运载蛋白家族成员);G蛋白;激酶(例如,视紫红质激酶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酶的同源物,其参与受体的失活和脱敏);和抑制蛋白,其也使受体失活和脱敏。
[0086] 本公开的化合物抑制或拮抗丁酸嗅觉受体的能力可以通过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容易选择的任何合适方法来确定,例如,通过离体培养的神经元测定法,或使用表达丁酸嗅觉受体的细胞系进行的体外测定法。
[0087] 抑制剂和激活剂的这种测定法包括例如,在细胞或细胞膜中表达OR家族成员,在存在或不存在恶臭分子(例如丁酸)的情况下应用推定的调节剂化合物,然后确定对嗅觉转导的功能影响,如以下实施例所述。将包含用潜在抑制剂处理的OR家族成员的样品或测定与不含抑制剂的对照样品进行比较,以检查抑制程度。对照样品(未经抑制剂处理但用恶臭处理)的相对最大OR活性值为100%。当标准化的OR活性值相对于对照为约80%,可选地50%或25~0%时,实现对OR的抑制。或者,在一些形态中,如果拮抗剂化合物的IC50值等于或小于1500μM,则实现对OR的抑制。或者,在一些形态中,如果拮抗剂化合物的IC50值等于或小于200μM,则实现对OR的抑制。或者,在一些形态中,如果拮抗剂化合物的IC50值等于或小于20μM,则实现对OR的抑制。
[0088] 如本文所用,术语“嗅觉受体”或“OR”是指在嗅觉细胞中表达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家族的一个或多个成员。嗅觉受体细胞也可以基于形态学或通过在嗅觉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蛋白质的表达来鉴定。OR家庭成员可能具有充当气味剂的受体并诱导嗅觉转导级联的能力。
[0089]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形态的化合物
[0090] 参考图2和实施例1,显示以下化合物是geonol嗅觉受体的拮抗剂:[1R‑(1R*,4R*,4,6
6R*,10S*)]‑4,12,12‑三甲基‑9‑亚甲基‑5‑氧杂三环[8.2.0.0 ]十二烷,1‑(2,6,6‑三甲基‑1‑环己‑3‑烯基)丁‑2‑烯‑1‑酮,2‑叔丁基苯酚,5‑甲基‑2‑(丙‑2‑基)苯酚,壬‑2,6‑二烯醛,1,1‑二乙氧基‑3,7‑二甲基辛‑2,6‑二烯,3‑(4‑羟基‑4‑甲基戊基)环己‑3‑烯‑1‑甲醛;
4‑(4‑羟基‑4‑甲基戊基)环己‑3‑烯‑1‑甲醛,1,4,8‑三甲基‑13‑氧杂双环[10.1.0]十三碳‑
4,8‑二烯;1,5,8‑三甲基‑13‑氧杂双环[10.1.0]十三碳‑4,8‑二烯,3‑(4‑叔丁基苯基)丙醛,(4R,4aS,6R)‑4,4a‑二甲基‑6‑丙‑1‑烯‑2‑基‑3,4,5,6,7,8‑六氢萘‑2‑酮,乙酸香叶酯,
1‑(3,3‑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1‑(5,5‑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
1‑(3,3‑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1‑(5,5‑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
2‑乙氧基‑5‑丙‑1‑烯基苯酚,8,9‑环氧‑2,6,6,8‑四甲基三环[5.3.1.0(1,5)]十一烷,壬烯醛,异丁基喹啉,环十五碳‑4‑烯‑1‑酮,(‑)‑(R)‑3,7‑二甲基‑6‑辛烯腈,2‑甲基‑5‑丙‑2‑基苯酚,异丙基喹诺酮,5‑己基‑2‑甲基吡啶,(2,5‑二甲基‑1,3‑二氢茚‑2‑基)甲醇,2‑戊基环戊‑1‑酮,4‑(2,6,6‑三甲基环己烯‑1‑基)丁‑3‑烯‑2‑酮;4‑(2,6,6‑三甲基环己烯‑2‑烯‑1‑基)丁‑3‑烯‑2‑酮,3‑甲基‑4‑(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丁‑3‑烯‑2‑酮;1‑(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戊‑1‑烯‑3‑酮,2,4‑4‑二甲基环己‑3‑烯甲醛,苯乙醇,3,7‑二甲基辛‑2,6‑二烯醛,乙酸(2,2,2‑三氯‑1‑苯基乙基)酯,4‑(2,6,6‑三甲基环己烯‑1‑基)丁‑3‑烯‑2‑酮,乙酸苯基乙酯,7‑羟基‑3,7‑二甲基辛醛,甲基柠檬醛,6,10‑二甲基十一碳‑5,9‑二烯‑2‑酮,和2‑乙氧基‑5‑丙‑1‑烯基苯酚。
[0091] 参考实施例2,显示以下化合物是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拮抗剂:异丁基喹啉,2‑叔丁基苯酚,[1R‑(1R*,4R*,6R*,10S*)]‑4,12,12‑三甲基‑9‑亚甲基‑5‑氧杂三环4,6
[8.2.0.0 ]十二烷,乙酸(4‑甲基‑4‑苯基戊‑2‑基)酯,(+‑)‑3‑甲基环十五酮,1‑(4,8‑二甲基‑12‑亚甲基环十二碳‑4,8‑二烯‑1‑基)乙酮;1‑(2,6,10‑三甲基环十二碳‑1,5,9‑三烯‑1‑基)乙酮;1‑(2,6,10‑三甲基环十二碳‑2,5,9‑三烯‑1‑基)乙酮,环十五碳‑4‑烯‑1‑酮,环十二酮,2,4‑二甲基环己‑3‑烯甲醛,1,4‑二氧杂环十六碳‑5,16‑二酮,戊醇,氧杂环十六碳‑2‑酮,1,1,2,3,3‑五甲基‑2,5,6,7‑四氢茚‑4‑酮,(+‑)‑全氢‑5,5,8A‑三甲基‑2‑反式萘酮,2,3,3‑三甲基‑2H‑茚‑1‑酮,4‑(4,8‑二甲基壬‑3,7‑二烯基)吡啶,4‑[(1~{R},3~{R},6~{R})‑2,2,3,6‑四甲基环己基]丁‑3‑烯‑2‑酮;4‑[((1~{S},3~{S},6~{R})‑2,2,
3,6‑四甲基环己基]丁‑3‑烯‑2‑酮,(+)‑(1R,7R)‑10,10‑二甲基三环[7.1.1.0(2,7)]十一碳‑2‑烯‑4‑酮,(9E)‑环十七碳‑9‑烯‑1‑酮,8,8‑二甲基‑2,3,4,6,7,8~{a}‑六氢‑
1~{H}‑萘‑2‑甲醛;8,8‑二甲基‑2,3,5,6,7,8~{a}‑六氢‑1~{H}‑萘‑2‑甲醛;8,8‑二甲基‑2,3,4,5,6,7‑六氢‑1~{H}‑萘‑2‑甲醛;2,2‑二甲基‑八氢‑1~{H}‑2,4~{a}‑亚甲桥萘‑8‑酮,2,4~{a},8,8‑四甲基‑1~{a},2,4,5,6,7‑六氢‑1~{H}‑环丙并[j]萘‑3‑酮;2,
6,6,8‑四甲基三环[5.3.1.0^{1,5}]十一碳‑9‑酮,和甲基柠檬醛。
[0092] 在一些形态中,geonol嗅觉受体的拮抗剂也可以是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拮抗剂。或者,geonol嗅觉受体的拮抗剂可以抑制、减少或压制受试者对1‑辛烯‑3‑醇恶臭目标的感知。
[0093] 参考实施例3,显示以下化合物是丁酸嗅觉受体的拮抗剂:(2~{R})‑2,4,10,10‑四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酮;(5~{S})‑3,5,10,10‑四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酮,(+‑)‑3‑甲基环十五烷酮,(3~{R})‑3‑甲基环十五碳‑5‑烯‑1‑酮,(‑)‑(3R)‑3‑甲基‑1‑环十五烷酮,甲氧基环十二烷,1‑(4,8‑二甲基‑12‑亚甲基环十二碳‑4,8‑二烯‑1‑基)乙酮;1‑(2,6,10‑三甲基环十二碳‑1,5,9‑三烯‑1‑基)乙酮;1‑(2,6,10‑三甲基环十二碳‑
2,5,9‑三烯‑1‑基)乙酮,1‑(2,6,6‑三甲基环己烯‑1‑基)庚‑1,6‑二烯‑3‑酮;1‑(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庚‑1,6‑二烯‑3‑酮,(+‑)‑(2E)‑1‑(2,6,6‑三甲基‑2‑环己烯‑1‑基)‑
2‑丁烯‑1‑酮,(2E)‑1‑(2,6,6‑三甲基‑1‑环己烯‑1‑基)‑2‑丁烯‑1‑酮,1‑(2,6,6‑三甲基‑
1‑环己‑3‑烯基)丁‑2‑烯‑1‑酮,[1R‑(1R*,4R*,6R*,10S*)]‑4,12,12‑三甲基‑9‑亚甲基‑5‑
4,6
氧杂三环[8.2.0.0 ]十二烷,乙酸(4‑甲基‑4‑苯基戊‑2‑基)酯,和(乙氧基甲氧基)环十二烷。
[0094] 丁酸嗅觉受体的拮抗剂
[0095] 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丁酸嗅觉受体的IC50为6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丁酸嗅觉受体的IC50为8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丁酸嗅觉受体的IC50为1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丁酸嗅觉受体的IC50为2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丁酸嗅觉受体的IC50为3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丁酸嗅觉受体的IC50为4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丁酸嗅觉受体的IC50为5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丁酸嗅觉受体的IC50为6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丁酸嗅觉受体的IC50为7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丁酸嗅觉受体的IC50为8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丁酸嗅觉受体的IC50为9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丁酸嗅觉受体的IC50为10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丁酸嗅觉受体的IC50为12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于丁酸嗅觉受体的IC50为14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丁酸嗅觉受体的IC50为16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丁酸嗅觉受体的IC50为180至200μM。
[0096] 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丁酸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18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丁酸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16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丁酸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14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丁酸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12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丁酸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1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丁酸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9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丁酸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8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丁酸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
7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丁酸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6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丁酸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5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丁酸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4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丁酸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3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丁酸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2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丁酸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1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丁酸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9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丁酸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8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丁酸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7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丁酸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6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丁酸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5μM。
[0097] 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的丁酸嗅觉受体的IC50为4或5或6或7或8或9或10或20或30或40或50或60或70或80或90或100或120或140或160或180或200μM。
[0098] 在一些形态中,抑制丁酸嗅觉受体的至少一种化合物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乙酸(1RS,6RS,11RS)‑2,2,9,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8‑烯‑1‑基酯,乙酸(+‑)‑2,2,
7,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8‑烯‑1‑基酯,乙酸(+‑)‑2,3,7,7‑四甲基螺[4.5]癸‑2‑烯‑6‑基酯,乙酸(+‑)‑2,3,7,7‑四甲基螺[4.5]癸‑6‑基酯,乙酸1,5,10,10‑四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基酯,乙酸2,3,9,9‑四甲基螺[4.5]癸‑10‑基)酯,甲酸(5,10,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2‑烯‑11‑基)酯,乙酸(3,5,10,10‑四甲基螺[5.5]十一碳‑2‑烯‑11‑基)酯,乙酸(2,3,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基酯,乙酸(9,9‑二甲基螺[4.5]癸‑2‑烯‑10‑基)酯,10‑甲氧基‑9,9‑二甲基螺[4.5]癸‑2‑烯,4,10,10,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2‑烯‑11‑醇,5,10,10,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4,10,10,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
2‑烯‑11‑醇与5,10,10,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的混合物,2,4,8‑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2,9,11‑三甲基螺[5.5]十一碳‑9‑烯‑5‑醇,2,4,8‑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与2,9,11‑三甲基螺[5.5]十一碳‑9‑烯‑5‑醇的混合物,3‑甲基‑
5‑丙‑2‑基螺[5.5]十一碳‑2‑烯‑11‑醇,11‑甲基螺[5.5]十一碳‑5‑醇,3,10,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4,10,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3,10,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与4,10,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的混合物,乙酸[2,2‑二甲基‑1‑(2,4,6‑三甲基环己‑3‑烯‑1‑基)丙基]酯,乙酸[2,2‑二甲基‑1‑(2,4,6‑三甲基环己基)丙基]酯,乙酸(1RS)‑2,2‑二甲基‑1‑[(1SR,2SR)‑2‑甲基环己基]丙酯,9,9‑二甲基螺[4.5]癸‑2‑烯‑10‑醇,2,3,9,9‑四甲基螺[4.5]癸‑10‑醇,乙酸(2,2,3,3,9,9‑六甲基螺[4.5]癸‑10‑基)酯,9‑甲氧基‑8,8‑二甲基螺[4.4]壬‑2‑烯,乙酸(8,8‑二甲基螺[4.4]壬‑2‑烯‑9‑基)酯,2,3,8,8‑四甲基螺[4.4]壬‑2‑烯‑9‑酮,2,3,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醇,4‑甲氧基‑3,3‑二甲基螺[4.4]壬烷,乙酸(4,9,9‑三甲基螺[4.5]癸‑2‑烯‑10‑基)酯,2,4,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醇,甲酸(2,3,9,9‑四甲基螺[4.5]癸‑2‑烯‑
10‑基)酯,乙酸(2,4,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基)酯,乙酸(+‑)‑2,3‑二甲基螺[4.5]癸‑2‑烯‑6‑基酯,(4~{S},5~{R},6~{S},11~{S})‑4,11‑二甲基螺[5.5]十一碳‑
5‑醇,9,9‑二甲基螺[4.5]癸‑2‑烯‑10‑酮,2,3,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酮,2,4,9,
9‑四甲基螺[4.5]癸‑2‑烯‑10‑酮,1,1',1',5‑四甲基‑2'‑亚甲基螺[6‑氧杂双环[3.1.0]己烷‑3,3'‑环己烷],4,9,9‑三甲基螺[4.5]癸‑2‑烯‑10‑酮,2,2‑二甲基‑6,6‑双(2‑甲基丙‑
2‑烯基)环己‑1‑酮,2,2‑二甲基‑5,5‑双(2‑甲基丙‑2‑烯基)环戊‑1‑酮,2‑丁‑3‑烯‑2‑基‑
6,6‑二甲基‑2‑丙‑2‑烯基环己‑1‑酮,2,2‑双(2‑甲基‑2‑丙烯‑1‑基)环己酮,2‑丁‑3‑烯‑2‑基‑6,6‑二甲基‑2‑丙‑2‑烯基环己‑1‑酮与2,2‑双(2‑甲基‑2‑丙烯‑1‑基)环己酮的混合物,
2,2‑二甲基‑1‑(2‑甲基环己基)丙‑1‑醇,2,2‑二甲基‑1‑(3‑甲基环己基)丙‑1‑醇,2,2‑二甲基‑1‑(2‑甲基环己基)丙‑1‑醇与2,2‑二甲基‑1‑(3‑甲基环己基)丙‑1‑醇的混合物,2,2‑二甲基‑6,6‑双(2‑甲基丙‑2‑烯基)环己‑1‑醇,1‑甲氧基‑2,6‑二甲基‑1‑丙‑2‑烯基环己烷,1‑(3‑甲基丁‑2‑烯基)环己‑2‑烯‑1‑甲酸甲酯,1‑(3‑甲基丁‑2‑烯基)环己‑3‑烯‑1‑甲酸甲酯,1‑(3‑甲基丁‑2‑烯基)环己‑2‑烯‑1‑甲酸甲酯与1‑(3‑甲基丁‑2‑烯基)环己‑3‑烯‑
1‑甲酸甲酯的混合物,2,2‑二甲基‑5,5‑双(2‑甲基丙‑2‑烯基)环戊‑1‑醇,1‑(2,6‑二甲基
1,5
环己‑3‑烯‑1‑基)‑2,2‑二甲基丙‑1‑醇,乙酸1‑(2‑甲基‑4‑三环[5.2.1.0 ]正癸基)乙酯,
1,5
乙酸1‑(2,4‑二甲基‑4‑三环[5.2.1.0 ]正癸基)乙酯,1‑((1R,3S,3aS,6S)‑1,2,3‑三甲基八氢‑‑3a,6‑亚甲桥茚‑1‑基)乙‑1‑酮,1‑(2,4‑二甲基‑4‑三环[5.2.1.0^{1,5}]正癸基)乙酮,2,3,4‑三甲基三环[5.2.1.0^{1,5}]癸烷‑4‑甲醛,乙酸(2,3,4‑三甲基‑4‑三环[5.2.1.0^{1,5}]正癸基)甲酯,1‑((3aS,6S)‑2,3‑二甲基八氢‑3a,6‑亚甲桥茚‑1‑基)乙‑
1‑酮肟,1,3‑二甲基八氢‑3a,6‑亚甲桥茚‑1‑甲醛肟,~{N}‑[1‑[(1~{R},7~{R})‑2,3,4‑
1,5 1.5
三甲基‑4‑三环[5.2.1.0 ]正癸基]亚乙基]羟胺,(+‑)‑1‑(2,4‑二甲基三环[5.2.1.0 ]癸‑4‑基)乙酮,乙酸(+‑)‑1‑(2,4‑二甲基三环[5.2.1.0~1.5~]癸‑4‑基)乙酯,1‑[(1RS,
1
2RS,4SR,7RS)‑2,3,4‑三甲基三环[5.2.1.0 .~]癸‑4‑基)乙酮,(E/Z)‑1‑[(1RS,7RS)‑2,
1.5
3‑二甲~基三环[5.2.1.0 ]癸‑4‑基)乙酮肟,(E/Z)‑1‑[(1S,7S)‑2,3,4‑三甲基三环[5.2.1.0~1.5~]癸‑4‑基)乙酮肟,(E/Z)‑1‑((3aS,6S)‑1,2,3‑三甲基八氢‑3a,6‑亚甲桥茚‑1‑基)乙酮肟,乙酸(+‑)‑1‑(3‑甲基八氢‑3a,6‑亚甲桥茚‑1‑基)乙酯,以及它们的组合。
[0099] 在一些形态中,丁酸嗅觉受体的拮抗剂是具有以下结构的化合物:
[0100]
[0101] 该化合物为其任何一种立体异构体的形式或为这些立体异构体的混合物,
[0102] 其中下标m代表0或1;
[0103] 其中下标n代表1或2;
[0104] 其中虚线代表单键或双键;
[0105] 其中R1代表氢原子、甲基或R6C(=O)基团,其中R6代表氢原子或甲基、乙基、丙基或异丙基;
[0106] 其中R2、R3和R4彼此独立地代表氢原子或甲基。
[0107] 其中每个R5彼此独立地代表氢原子或C1‑3烷基或烯基;并且
[0108] 其中式(I)化合物是丁酸嗅觉受体的拮抗剂。
[0109] 为清楚起见,通过表述“其任何一种立体异构体”或类似术语,是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正常含义,即本发明化合物可以是纯的形式,或者为对映异构体或非对映异构体的混合物的形式。
[0110] 为了清楚起见,通过表述“其中虚线表示碳‑碳单键或碳‑碳双键”或类似术语,是指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通常含义。即,由所述虚线连接的碳原子之间的整个键(实线和虚线)是碳‑碳单键或双键。
[0111] 在一些形态中,R2可以是氢原子。
[0112] 在一些形态中,R3可以是甲基。
[0113] 在一些形态中,R4可以是甲基。
[0114] 在一些形态中,下标m可以是1。
[0115] 在一些形态中,下标n可以是1。
[0116] 在一些形态中,虚线可以代表双键。
[0117] 在一些形态中,R1可以代表氢原子或R6C(=O)基团,其中R6代表氢原子或甲基。
[0118] 在一些形态中,R1可以代表R6C(=O)基团,其中R6代表氢原子或甲基。
[0119] 在一些形态中,R1可以代表CH3C(=O)。
[0120] 在一些形态中,每个R5可以彼此独立地代表氢原子或C1‑3烷基。
[0121] 在一些形态中,每个R5可以彼此独立地代表氢原子或甲基或乙基。
[0122] 在一些形态中,每个R5可以彼此独立地代表氢原子或甲基。
[0123] 在一些形态中,一个或两个R5可以代表甲基,而其他R5代表氢原子。
[0124] 在一些形态中,丁酸嗅觉受体的拮抗剂是具有以下结构的化合物:
[0125]
[0126] 该化合物为其任何一种立体异构体的形式或为这些立体异构体的混合物,
[0127] 其中下标m代表0或1;
[0128] 其中下标n代表1或2;
[0129] 其中虚线代表单键或双键;
[0130] 其中R1和R2彼此独立地代表氢原子或甲基。
[0131] 其中每个R3彼此独立地代表氢原子或C1‑3烷基或烯基;并且
[0132] 其中式(II)化合物是丁酸嗅觉受体的拮抗剂。
[0133] 在一些形态中,丁酸嗅觉受体的拮抗剂是具有以下结构的化合物:
[0134]
[0135] 该化合物为其任何一种立体异构体的形式或为这些立体异构体的混合物,
[0136] 其中下标m代表0或1;
[0137] 其中R1和R2彼此独立地代表氢原子或甲基。
[0138] 其中每个R3彼此独立地代表氢原子或C1‑4烷基或烯基;并且
[0139] 其中式(III)化合物是丁酸嗅觉受体的拮抗剂。
[0140] 在一些形态中,丁酸嗅觉受体的拮抗剂是具有以下结构的化合物:
[0141]
[0142] 该化合物为其任何一种立体异构体的形式或为这些立体异构体的混合物,
[0143] 其中下标m代表0或1;
[0144] 其中R1代表氢原子、甲基或R6C(=O)基团,其中R6代表氢原子或甲基、乙基、丙基或异丙基;
[0145] 其中R2、R3和R4彼此独立地代表氢原子、甲基、C1‑4烷基或烯基;
[0146] 其中每个R5彼此独立地代表氢原子或C1‑4烷基或烯基;并且
[0147] 其中式(IV)化合物是丁酸嗅觉受体的拮抗剂。
[0148] 在一些形态中,式(I)化合物选自美国专利号7,256,170B2中公开的化合物。
[0149] 在一些形态中,式(I)化合物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乙酸(1RS,6RS,11RS)‑2,2,9,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8‑烯‑1‑基酯,乙酸(+‑)‑2,2,7,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8‑烯‑1‑基酯,乙酸(+‑)‑2,3,7,7‑四甲基螺[4.5]癸‑2‑烯‑6‑基酯,乙酸(+‑)‑2,3,7,7‑四甲基螺[4.5]癸‑6‑基酯,乙酸1,5,10,10‑四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基酯,甲酸(5,
10,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2‑烯‑11‑基)酯,乙酸(3,5,10,10‑四甲基螺[5.5]十一碳‑2‑烯‑11‑基)酯,乙酸(2,3,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基酯,乙酸(9,9‑二甲基螺[4.5]癸‑2‑烯‑10‑基)酯,10‑甲氧基‑9,9‑二甲基螺[4.5]癸‑2‑烯,4,10,10,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2‑烯‑11‑醇,5,10,10,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4,10,10,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2‑烯‑11‑醇与5,10,10,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的混合物,
2,4,8‑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2,9,11‑三甲基螺[5.5]十一碳‑9‑烯‑5‑醇,2,
4,8‑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与2,9,11‑三甲基螺[5.5]十一碳‑9‑烯‑5‑醇的混合物,3‑甲基‑5‑丙‑2‑基螺[5.5]十一碳‑2‑烯‑11‑醇,11‑甲基螺[5.5]十一碳‑5‑醇,3,10,
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4,10,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3,
10,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与4,10,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的混合物,乙酸[2,2‑二甲基‑1‑(2,4,6‑三甲基环己‑3‑烯‑1‑基)丙基]酯,乙酸[2,2‑二甲基‑1‑(2,4,6‑三甲基环己基)丙基]酯,乙酸(1RS)‑2,2‑二甲基‑1‑[(1SR,2SR)‑2‑甲基环己基]丙酯,9,9‑二甲基螺[4.5]癸‑2‑烯‑10‑醇,2,3,9,9‑四甲基螺[4.5]癸‑10‑醇,乙酸(2,
2,3,3,9,9‑六甲基螺[4.5]癸‑10‑基)酯,9‑甲氧基‑8,8‑二甲基螺[4.4]壬‑2‑烯,乙酸(8,
8‑二甲基螺[4.4]壬‑2‑烯‑9‑基)酯,2,3,8,8‑四甲基螺[4.4]壬‑2‑烯‑9‑酮,2,3,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醇,4‑甲氧基‑3,3‑二甲基螺[4.4]壬烷,乙酸(4,9,9‑三甲基螺[4.5]癸‑2‑烯‑10‑基)酯,2,4,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醇,甲酸(2,3,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基)酯,乙酸(2,4,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基)酯,乙酸(+‑)‑
2,3‑二甲基螺[4.5]癸‑2‑烯‑6‑基酯,和(4~{S},5~{R},6~{S},11~{S})‑4,11‑二甲基螺[5.5]十一碳‑5‑醇。
[0150] 在一些形态中,式(I)化合物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乙酸(+‑)‑2,3,7,7‑四甲基螺[4.5]癸‑2‑烯‑6‑基酯,乙酸(+‑)‑2,3,7,7‑四甲基螺[4.5]癸‑6‑基酯,乙酸(9,9‑二甲基螺[4.5]癸‑2‑烯‑10‑基)酯,和10‑甲氧基‑9,9‑二甲基螺[4.5]癸‑2‑烯。
[0151] 在一些形态中,式(II)化合物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9,9‑二甲基螺[4.5]癸‑2‑烯‑10‑酮,2,3,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酮,2,4,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酮,1,1',1',5‑四甲基‑2'‑亚甲基螺[6‑氧杂双环[3.1.0]己烷‑3,3'‑环己烷],和4,9,9‑三甲基螺[4.5]癸‑2‑烯‑10‑酮。
[0152] 在一些形态中,式(III)化合物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2,2‑二甲基‑6,6‑双(2‑甲基丙‑2‑烯基)环己‑1‑酮,2,2‑二甲基‑5,5‑双(2‑甲基丙‑2‑烯基)环戊‑1‑酮,2‑丁‑3‑烯‑2‑基‑6,6‑二甲基‑2‑丙‑2‑烯基环己‑1‑酮,2,2‑二甲基‑5,5‑双(2‑甲基丙‑2‑烯基)环戊‑1‑酮与2‑丁‑3‑烯‑2‑基‑6,6‑二甲基‑2‑丙‑2‑烯基环己‑1‑酮的混合物,和2,2‑双(2‑甲基‑2‑丙烯‑1‑基)环己酮。
[0153] 在一些形态中,式(IV)化合物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2,2‑二甲基‑1‑(2‑甲基环己基)丙‑1‑醇,2,2‑二甲基‑1‑(3‑甲基环己基)丙‑1‑醇,2,2‑二甲基‑1‑(2‑甲基环己基)丙‑1‑醇与2,2‑二甲基‑1‑(3‑甲基环己基)丙‑1‑醇的混合物,2,2‑二甲基‑6,6‑双(2‑甲基丙‑2‑烯基)环己‑1‑醇,1‑甲氧基‑2,6‑二甲基‑1‑丙‑2‑烯基环己烷,1‑(3‑甲基丁‑2‑烯基)环己‑2‑烯‑1‑甲酸甲酯,1‑(3‑甲基丁‑2‑烯基)环己‑3‑烯‑1‑甲酸甲酯,1‑(3‑甲基丁‑2‑烯基)环己‑2‑烯‑1‑甲酸甲酯与1‑(3‑甲基丁‑2‑烯基)环己‑3‑烯‑1‑甲酸甲酯的混合物,和2,2‑二甲基‑5,5‑双(2‑甲基丙‑2‑烯基)环戊‑1‑醇。
[0154] 在一些形态中,式(I)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0155]
[0156] 在一些形态中,式(I)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0157]
[0158] 在一些形态中,式(I)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0159]
[0160] 在一些形态中,式(I)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0161]
[0162] 在一些形态中,式(I)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0163]
[0164] 在一些形态中,式(I)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0165]
[0166] 在一些形态中,式(I)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0167]
[0168] 在一些形态中,式(I)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0169]
[0170] 在一些形态中,式(I)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0171]
[0172] 在一些形态中,式(I)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0173]
[0174] 在一些形态中,式(I)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0175]
[0176] 在一些形态中,式(I)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0177]
[0178] 在一些形态中,式(I)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0179]
[0180] 在一些形态中,式(I)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0181]
[0182] 在一些形态中,式(I)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0183]
[0184] 在一些形态中,式(I)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0185]
[0186] 在一些形态中,式(I)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0187]
[0188] 在一些形态中,式(I)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0189]
[0190] 在一些形态中,式(I)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0191]
[0192] 在一些形态中,式(I)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0193]
[0194] 在一些形态中,式(I)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0195]
[0196] 在一些形态中,式(I)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0197]
[0198] 在一些形态中,式(I)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0199]
[0200] 在一些形态中,式(I)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0201]
[0202] 在一些形态中,式(I)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0203]
[0204] 在一些形态中,式(II)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0205]
[0206] 在一些形态中,式(II)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0207]
[0208] 在一些形态中,式(II)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0209]
[0210] 在一些形态中,式(II)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0211]
[0212] 在一些形态中,式(II)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0213]
[0214] 在一些形态中,式(III)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0215]
[0216] 在一些形态中,式(III)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0217]
[0218] 在一些形态中,式(III)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0219]
[0220] 在一些形态中,式(III)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0221]
[0222] 在一些形态中,式(IV)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0223]
[0224] 在一些形态中,式(IV)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0225]
[0226] 在一些形态中,以下化合物是至少一种丁酸嗅觉受体的抑制剂: 乙酸[2,2‑二甲基‑1‑(2,4,6‑三甲基环己‑3‑烯‑1‑基)丙基]酯。
[0227] 在一些形态中,以下化合物是至少一种丁酸嗅觉受体的抑制剂:乙酸[2,2‑二甲基‑1‑(2,4,6‑三甲基环己基)丙基]酯。
[0228] 在一些形态中,以下化合物是至少一种丁酸嗅觉受体的抑制剂: 1‑(2,6‑二甲基环己‑3‑烯‑1‑基)‑2,2‑二甲基丙‑1‑醇。
[0229] 在一些形态中,以下化合物是至少一种丁酸嗅觉受体的抑制剂:乙酸(1RS)‑2,2‑二甲基‑1‑[(1SR,2SR)‑2‑甲基环己基]丙酯。
[0230] 在一些形态中,以下化合物是至少一种丁酸嗅觉受体的抑制剂: 乙酸(2,2,3,3,9,9‑六甲基螺[4.5]癸‑10‑基)酯。
[0231] 在一些形态中,以下化合物是至少一种丁酸嗅觉受体的抑制剂: 1,1',1',5‑四甲基‑2'‑亚甲基螺[6‑氧杂双环[3.1.0]己烷‑3,3'‑环己烷]。
[0232] 在一些形态中,以下化合物是至少一种丁酸嗅觉受体的抑制剂: 2,2‑二甲基‑6,6‑双(2‑甲基丙‑2‑烯基)环己‑1‑酮。
[0233] 在一些形态中,以下化合物是至少一种丁酸嗅觉受体的抑制剂: 2,2‑二甲基‑5,5‑双(2‑甲基丙‑2‑烯基)环戊‑1‑酮。
[0234] 在一些形态中,以下化合物是至少一种丁酸嗅觉受体的抑制剂: 2‑丁‑3‑烯‑2‑基‑6,6‑二甲基‑2‑丙‑2‑烯基环己‑1‑酮。
[0235] 在一些形态中,以下化合物是至少一种丁酸嗅觉受体的抑制剂:2,2‑双(2‑甲基‑2‑丙烯‑1‑基)环己酮。
[0236] 在一些形态中,以下化合物是至少一种丁酸嗅觉受体的抑制剂: 2,2‑二甲基‑1‑(2‑甲基环己基)丙‑1‑醇,2,2‑二甲基‑1‑(3‑甲基环己基)丙‑1‑醇,或它们的混合物。
[0237] 在一些形态中,以下化合物是至少一种丁酸嗅觉受体的抑制剂: 2,2‑二甲基‑6,6‑双(2‑甲基丙‑2‑烯基)环己‑1‑醇。
[0238] 在一些形态中,以下化合物是至少一种丁酸嗅觉受体的抑制剂: 1‑甲氧基‑2,6‑二甲基‑1‑丙‑2‑烯基环己烷。
[0239] 在一些形态中,以下化合物是至少一种丁酸嗅觉受体的抑制剂:
[0240] 1‑(3‑甲基丁‑2‑烯基)环己‑2‑烯‑1‑甲酸甲酯,1‑(3‑甲基丁‑2‑烯基)环己‑3‑烯‑1‑甲酸甲酯,或它们的混合物。
[0241] 在一些形态中,以下化合物是至少一种丁酸嗅觉受体的抑制剂:
[0242] 2,2‑二甲基‑5,5‑双(2‑甲基丙‑2‑烯基)环戊‑1‑醇。
[0243] 在一些形态中,丁酸受体的拮抗剂是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的化合物:乙酸1,5 1,5
1‑(2‑甲基‑4‑三环[5.2.1.0 ]正癸基)乙酯,乙酸1‑(2,4‑二甲基‑4‑三环[5.2.1.0 ]正癸基)乙酯,1‑((1R,3S,3aS,6S)‑1,2,3‑三甲基八氢‑‑3a,6‑亚甲桥茚‑1‑基)乙‑1‑酮,1‑(2,4‑二甲基‑4‑三环[5.2.1.0^{1,5}]正癸基)乙酮,2,3,4‑三甲基三环[5.2.1.0^{1,5}]癸烷‑4‑甲醛,乙酸(2,3,4‑三甲基‑4‑三环[5.2.1.0^{1,5}]正癸基)甲酯,1‑((3aS,6S)‑2,
3‑二甲基八氢‑3a,6‑亚甲桥茚‑1‑基)乙‑1‑酮肟,1,3‑二甲基八氢‑3a,6‑亚甲桥茚‑1‑甲醛
1,5
肟,~{N}‑[1‑[(1~{R},7~{R})‑2,3,4‑三甲基‑4‑三环[5.2.1.0 ]正癸基]亚乙基]羟
1.5
胺,(+‑)‑1‑(2,4‑二甲基三环[5.2.1.0 ]癸‑4‑基)乙酮,乙酸(+‑)‑1‑(2,4‑二甲基三环
1
[5.2.1.0~1.5~]癸‑4‑基)乙酯,1‑[(1RS,2RS,4SR,7RS)‑2,3,4‑三甲基三环[5.2.1.0 .
1.5
~]癸‑4‑基)乙酮,(E/Z)‑1‑[(1RS,7RS)‑2,3‑二甲~基三环[5.2.1.0 ]癸‑4‑基)乙酮肟,(E/Z)‑1‑[(1S,7S)‑2,3,4‑三甲基三环[5.2.1.0~1.5~]癸‑4‑基)乙酮肟,(E/Z)‑1‑((3aS,6S)‑1,2,3‑三甲基八氢‑3a,6‑亚甲桥茚‑1‑基)乙酮肟,乙酸(+‑)‑1‑(3‑甲基八氢‑
3a,6‑亚甲桥茚‑1‑基)乙酯,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0244] 在一些形态中,至少一种丁酸受体的拮抗剂是具有以下结构的化合物:
[0245]
[0246] 在一些形态中,至少一种丁酸受体的拮抗剂是具有以下结构的化合物:
[0247]
[0248] 在一些形态中,至少一种丁酸受体的拮抗剂是具有以下结构的化合物:
[0249]
[0250] 在一些形态中,至少一种丁酸受体的拮抗剂是具有以下结构的化合物:
[0251]
[0252] 在一些形态中,至少一种丁酸受体的拮抗剂是具有以下结构的化合物:
[0253]
[0254] 在一些形态中,至少一种丁酸受体的拮抗剂是具有以下结构的化合物:
[0255]
[0256] 在一些形态中,至少一种丁酸受体的拮抗剂是具有以下结构的化合物:
[0257]
[0258] 在一些形态中,至少一种丁酸受体的拮抗剂是具有以下结构的化合物:
[0259]
[0260] 在一些形态中,至少一种丁酸受体的拮抗剂是具有以下结构的化合物:
[0261]
[0262] 在一些形态中,至少一种丁酸受体的拮抗剂是具有以下结构的化合物:
[0263]
[0264] 在一些形态中,至少一种丁酸受体的拮抗剂是具有以下结构的化合物:
[0265]
[0266] 在一些形态中,至少一种丁酸受体的拮抗剂是具有以下结构的化合物:
[0267]
[0268] 在一些形态中,至少一种丁酸受体的拮抗剂是具有以下结构的化合物:
[0269]
[0270] 在一些形态中,至少一种丁酸受体的拮抗剂是具有以下结构的化合物:
[0271]
[0272] Geonol嗅觉受体的拮抗剂
[0273] 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geonol嗅觉受体的IC50为6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geonol嗅觉受体的IC50为8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geonol嗅觉受体的IC50为1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geonol嗅觉受体的IC50为25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geonol嗅觉受体的IC50为3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geonol嗅觉受体的IC50为4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geonol嗅觉受体的IC50为5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geonol嗅觉受体的IC50为6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geonol嗅觉受体的IC50为7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geonol嗅觉受体的IC50为8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geonol嗅觉受体的IC50为9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geonol嗅觉受体的IC50为10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geonol嗅觉受体的IC50为12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geonol嗅觉受体的IC50为14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geonol嗅觉受体的IC50为16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geonol嗅觉受体的IC50为180至200μM。
[0274] 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geonol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18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geonol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16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geonol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14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geonol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12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geonol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1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geonol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9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geonol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8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geonol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7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geonol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6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geonol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5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geonol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4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geonol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3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geonol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2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geonol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1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geonol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9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geonol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8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geonol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7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geonol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6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geonol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5μM。
[0275] 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geonol嗅觉受体的IC50为4或5或6或7或8或9或10或20或30或40或50或60或70或80或90或100或120或140或160或180或200μM。
[0276] 在一些形态中,抑制geonol嗅觉受体的至少一种化合物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4,6
出:[1R‑(1R*,4R*,6R*,10S*)]‑4,12,12‑三甲基‑9‑亚甲基‑5‑氧杂三环[8.2.0.0 ]十二烷,1‑(2,6,6‑三甲基‑1‑环己‑3‑烯基)丁‑2‑烯‑1‑酮,2‑叔丁基苯酚,5‑甲基‑2‑(丙‑2‑基)苯酚,壬‑2,6‑二烯醛,1,1‑二乙氧基‑3,7‑二甲基辛‑2,6‑二烯,3‑(4‑羟基‑4‑甲基戊基)环己‑3‑烯‑1‑甲醛;4‑(4‑羟基‑4‑甲基戊基)环己‑3‑烯‑1‑甲醛,1,4,8‑三甲基‑13‑氧杂双环[10.1.0]十三碳‑4,8‑二烯;1,5,8‑三甲基‑13‑氧杂双环[10.1.0]十三碳‑4,8‑二烯,3‑(4‑叔丁基苯基)丙醛,(4R,4aS,6R)‑4,4a‑二甲基‑6‑丙‑1‑烯‑2‑基‑3,4,5,6,7,8‑六氢萘‑2‑酮,乙酸香叶酯,1‑(3,3‑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1‑(5,5‑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1‑(3,3‑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1‑(5,5‑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2‑乙氧基‑5‑丙‑1‑烯基苯酚,2,6,6,8‑四甲基‑9‑氧杂四环[5.4.1.0^{1,
5}.0^{8,10}]十二烷,壬烯醛,异丁基喹啉,环十五碳‑4‑烯‑1‑酮,(‑)‑(R)‑3,7‑二甲基‑6‑辛烯腈,2‑甲基‑5‑丙‑2‑基苯酚,异丙基喹诺酮,5‑己基‑2‑甲基吡啶,(2,5‑二甲基‑1,3‑二氢茚‑2‑基)甲醇,2‑戊基环戊‑1‑酮,4‑(2,6,6‑三甲基环己烯‑1‑基)丁‑3‑烯‑2‑酮;4‑(2,
6,6‑三甲基环己烯‑2‑烯‑1‑基)丁‑3‑烯‑2‑酮,3‑甲基‑4‑(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丁‑3‑烯‑2‑酮;1‑(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戊‑1‑烯‑3‑酮,2,4‑二甲基环己‑3‑烯甲醛,苯乙醇,3,7‑二甲基辛‑2,6‑二烯醛,乙酸(2,2,2‑三氯‑1‑苯基乙基)酯,4‑(2,6,6‑三甲基环己烯‑1‑基)丁‑3‑烯‑2‑酮,乙酸苯基乙酯,7‑羟基‑3,7‑二甲基辛醛,甲基柠檬醛,6,
10‑二甲基十一碳‑5,9‑二烯‑2‑酮,2‑乙氧基‑5‑丙‑1‑烯基苯酚,以及它们的组合。
[0277] 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拮抗剂
[0278] 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IC50为6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IC50为8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IC50为1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IC50为2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IC50为3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IC50为4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IC50为50至
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IC50为6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IC50为7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IC50为8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
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IC50为9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于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IC50为10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IC50为12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IC50为14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IC50为16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IC50为180至200μM。
[0279] 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18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16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14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12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1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9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8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7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6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5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4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3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2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1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9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8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7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6μM。
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5μM。
[0280] 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1‑辛烯‑3‑醇的IC50为4或5或6或7或8或9或10或20或30或40或50或60或70或80或90或100或120或140或160或180或200μM。
[0281] 在一些形态中,抑制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至少一种化合物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异丁基喹啉,2‑叔丁基苯酚,[1R‑(1R*,4R*,6R*,10S*)]‑4,12,12‑三甲基‑9‑亚4,6
甲基‑5‑氧杂三环[8.2.0.0 ]十二烷,乙酸(4‑甲基‑4‑苯基戊‑2‑基)酯,(+‑)‑3‑甲基环十五酮,1‑(4,8‑二甲基‑12‑亚甲基环十二碳‑4,8‑二烯‑1‑基)乙酮;1‑(2,6,10‑三甲基环十二碳‑1,5,9‑三烯‑1‑基)乙酮;1‑(2,6,10‑三甲基环十二碳‑2,5,9‑三烯‑1‑基)乙酮,环十五碳‑4‑烯‑1‑酮,环十二酮,2,4‑二甲基环己‑3‑烯甲醛,1,4‑二氧杂环十六碳‑5,16‑二酮,戊醇,氧杂环十六碳‑2‑酮,1,1,2,3,3‑五甲基‑2,5,6,7‑四氢茚‑4‑酮,(+‑)‑全氢‑5,5,8A‑三甲基‑2‑反式萘酮,2,3,3‑三甲基‑2H‑茚‑1‑酮,4‑(4,8‑二甲基壬‑3,7‑二烯基)吡啶,4‑[(1~{R},3~{R},6~{R})‑2,2,3,6‑四甲基环己基]丁‑3‑烯‑2‑酮;4‑[(1~{S},3~{S},6~{R})‑2,2,3,6‑四甲基环己基]丁‑3‑烯‑2‑酮,(+)‑(1R,7R)‑10,10‑二甲基三环[7.1.1.0(2,7)]十一碳‑2‑烯‑4‑酮,(9E)‑环十七碳‑9‑烯‑1‑酮,8,8‑二甲基‑2,3,4,6,7,8~{a}‑六氢‑1~{H}‑萘‑2‑甲醛;8,8‑二甲基‑2,3,5,6,7,8~{a}‑六氢‑1~{H}‑萘‑2‑甲醛;8,8‑二甲基‑2,3,4,5,6,7‑六氢‑1~{H}‑萘‑2‑甲醛;2,2‑二甲基八氢‑1~{H}‑2,4~{a}‑亚甲桥萘‑8‑酮,2,4~{a},8,8‑四甲基‑1~{a},2,4,5,6,7‑六氢‑1~{H}‑环丙并[j]萘‑3‑酮;2,6,6,8‑四甲基三环[5.3.1.0^{1,5}]十一碳‑9‑酮,甲基柠檬醛,以及它们的组合。
[0282] DMTS嗅觉受体的拮抗剂
[0283] 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DMTS嗅觉受体的IC50为6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DMTS嗅觉受体的IC50为8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DMTS嗅觉受体的IC50为1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DMTS嗅觉受体的IC50为2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DMTS嗅觉受体的IC50为3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DMTS嗅觉受体的IC50为4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DMTS嗅觉受体的IC50为5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DMTS嗅觉受体的IC50为6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DMTS嗅觉受体的IC50为7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DMTS嗅觉受体的IC50为8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于DMTS嗅觉受体的IC50为9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于DMTS嗅觉受体的IC50为10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DMTS嗅觉受体的IC50为12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DMTS嗅觉受体的IC50为14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DMTS嗅觉受体的IC50为16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DMTS嗅觉受体的IC50为180至200μM。
[0284] 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DMTS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18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DMTS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16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DMTS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14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DMTS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12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DMTS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1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DMTS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9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DMTS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8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DMTS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7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DMTS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6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DMTS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5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DMTS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4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DMTS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3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DMTS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2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DMTS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1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DMTS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9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DMTS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8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DMTS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7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DMTS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6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DMTS嗅觉受体的IC50为4至5μM。
[0285] 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1‑辛烯‑3‑醇的IC50为4或5或6或7或8或9或10或20或30或40或50或60或70或80或90或100或120或140或160或180或200μM。
[0286] 在一些形态中,抑制DMTS嗅觉受体的至少一种化合物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3E)‑4‑(2,6,6‑三甲基‑2‑环己烯‑1‑基)‑3‑丁烯‑2‑酮,(+‑)‑3,6,8,8‑四甲基八氢‑1H‑3a,7‑桥亚甲基甘菊环‑6‑醇,壬‑2,6‑二烯醛,(+‑)‑全氢‑5,5,8A‑三甲基‑2‑反式萘酮,(1RS,2SR,5RS,7RS,8SR)‑5‑甲基三环[6.2.1.0~2,7~]十一碳‑4‑酮(A)+(1RS,2SR,
5SR,7RS,8SR)‑5‑甲基三环[6.2.1.0~2,7~]十一碳‑4‑酮(B),2,6,6‑三甲基‑1,3‑环己二烯‑1‑甲酸乙酯,1,4,8‑三甲基‑13‑氧杂双环[10.1.0]十三碳‑4,8‑二烯;1,5,8‑三甲基‑
13‑氧杂双环[10.1.0]十三碳‑4,8‑二烯,4,6,6‑三甲基‑1,3‑环己二烯‑1‑甲酸乙酯,乙酸(2‑甲基‑2‑茚满基)甲酯,2‑戊基环戊‑1‑酮,(+‑)‑1‑(2,5‑二甲基‑2,3‑二氢‑1H‑茚‑2‑基)乙酮,4‑(1,1‑二甲基丙基)‑1‑环己酮,4‑(2,6,6‑三甲基环己烯‑1‑基)丁‑3‑烯‑2‑酮;4‑(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丁‑3‑烯‑2‑酮,苯乙醇,1,4‑环己烷二甲酸二乙酯,(+)‑(R)‑3,7‑二甲基‑6‑辛烯醛,3,5,6‑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醛(A)+2,4,6‑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醛(B),3,7‑二甲基辛‑2,6‑二烯醛,3‑(4‑甲基‑3‑戊烯基)‑3‑环己烯‑1‑甲醛(A)+
4‑(4‑甲基‑3‑戊烯基)‑3‑环己烯‑1‑甲醛,3‑甲基‑4‑(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丁‑
3‑烯‑2‑酮;1‑(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戊‑1‑烯‑3‑酮,(4Z,8E)‑
13‑氧杂双环[10.1.0]十三碳‑4,8‑二烯,(4E,8E)‑4,8‑环十二碳二烯‑1‑酮(A)+(4E,8Z)‑
4,8‑环十二碳二烯‑1‑酮(B)+(4Z,8E)‑4,8‑环十二碳二烯‑1‑酮(C),(1R,4Z,8E,12R)‑13‑氧杂双环[10.1.0]十三碳‑4,8‑二烯;(4Z,8E)‑13‑氧杂双环[10.1.0]十三碳‑4,8‑二烯,2,2,7,7‑四甲基三环[6.2.1.0~1,6~]十一碳‑6‑醇,(2,5‑二甲基‑1,3‑二氢茚‑2‑基)甲醇,8,8‑二甲基‑2,3,4,6,7,8~{a}‑六氢‑1~{H}‑萘‑2‑甲醛;8,8‑二甲基‑2,3,5,6,7,8~{a}‑六氢‑1~{H}‑萘‑2‑甲醛;8,8‑二甲基‑2,
3,4,5,6,7‑六氢‑1~{H}‑萘‑2‑甲醛;2,2‑二甲基八氢‑1~{H}‑2,4~{a}‑甲烷,(+)‑(1S,
2S,3S,5R)‑2,6,6‑三甲基螺[双环[3.1.1]庚烷‑3,1'‑环己烷]‑2'‑烯‑4'‑酮,1‑(3,3‑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1‑(5,5‑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5RS,6RS)‑2,
6,10,10‑四甲基‑1‑氧杂螺[4.5]癸‑6‑醇,乙酸(2,2,2‑三氯‑1‑苯基乙基)酯,广藿香油,(1~{S},3~{S},6~{R},7~{R},8~{S})‑2,2,6,8‑四甲基三环[5.3.1.0^{3,8}]十一碳‑3‑醇,(4S,4aS,8aR)‑4,8a‑二甲基‑1,2,3,4,5,6,7,‑八氢萘‑4a‑醇,以及它们的组合。
[0287] 吲哚/粪臭素嗅觉受体的拮抗剂
[0288] 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吲哚/粪臭素受体的IC50为6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吲哚/粪臭素受体的IC50为8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吲哚/粪臭素受体的IC50为1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吲哚/粪臭素受体的IC50为2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吲哚/粪臭素受体的IC50为3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吲哚/粪臭素受体的IC50为4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吲哚/粪臭素受体的IC50为5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吲哚/粪臭素受体的IC50为6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吲哚/粪臭素受体的IC50为7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吲哚/粪臭素受体的IC50为80至
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吲哚/粪臭素受体的IC50为9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吲哚/粪臭素受体的IC50为10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吲哚/粪臭素受体的IC50为12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吲哚/粪臭素受体的IC50为14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吲哚/粪臭素受体的IC50为160至2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吲哚/粪臭素受体的IC50为180至200μM。
[0289] 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吲哚/粪臭素受体的IC50为4至18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于吲哚/粪臭素受体的IC50为4至16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吲哚/粪臭素受体的IC50为4至14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吲哚/粪臭素受体的IC50为4至12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吲哚/粪臭素受体的IC50为4至10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吲哚/粪臭素受体的IC50为4至9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吲哚/粪臭素受体的IC50为4至8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吲哚/粪臭素受体的IC50为4至7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吲哚/粪臭素受体的IC50为4至6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吲哚/粪臭素受体的IC50为4至5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吲哚/粪臭素受体的IC50为4至4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吲哚/粪臭素受体的IC50为4至3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吲哚/粪臭素受体的IC50为4至2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吲哚/粪臭素受体的IC50为4至10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吲哚/粪臭素受体的IC50为4至9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吲哚/粪臭素受体的IC50为4至8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吲哚/粪臭素受体的IC50为4至7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吲哚/粪臭素受体的IC50为4至6μM。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吲哚/粪臭素受体的IC50为4至5μM。
[0290] 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的化合物对1‑辛烯‑3‑醇的IC50为4或5或6或7或8或9或10或20或30或40或50或60或70或80或90或100或120或140或160或180或200μM。
[0291] 在一些形态中,抑制吲哚/粪臭素嗅觉受体的至少一种化合物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甲酸苄酯,乙酸(+‑)‑1‑苯基乙酯,(+‑)‑(3E)‑4‑(2,6,6‑三甲基‑2‑环己烯‑1‑基)‑3‑丁烯‑2‑酮,(+‑)‑全氢‑5,5,8A‑三甲基‑2‑反式萘酮,3‑苯基‑1‑丙醇,[顺‑4‑(2‑正丙基)环己基]甲醇,2‑甲基‑2‑茚满甲醇,乙酸(2‑甲基‑2‑茚满基)甲酯,(+‑)‑5‑乙基‑2‑甲基‑2‑茚满甲醇,(2,5‑二甲基‑1,3‑二氢茚‑2‑基)甲醇,5‑甲基‑2‑茚满甲醇,(+‑)‑1‑(2,5‑二甲基‑2,3‑二氢‑1H‑茚满‑2‑基)乙酮,4‑(1,1‑二甲基丙基)‑1‑环己酮,(+‑)‑2‑甲氧基甲基‑2,5‑二甲基茚满,2,5,6‑三甲基‑2‑茚满甲醇,(+‑)‑(2,4,5‑三甲基‑2,3‑二氢‑1H‑茚‑
2‑基)甲醇,(+‑)‑2‑乙基‑5‑甲基‑2‑茚满甲醇,(+‑)‑2,4‑二甲基‑2‑茚满甲醇,(+‑)‑2,4,
6‑三甲基‑2‑茚满甲醇,(+‑)(2,7‑二甲基‑1,2,3,4‑四氢‑2‑萘并甲基)甲醇,(+‑)‑(2,6‑二甲基‑1,2,3,4‑四氢‑2‑萘基)甲醇,(+‑)‑(5‑甲氧基‑2‑甲基‑2,3‑二氢‑1H‑茚‑2‑基)甲醇,
2,2‑二甲基‑3‑苯基‑1‑丙醇,1‑(3,3‑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1‑(5,5‑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1,2,6‑三甲基‑2‑茚满甲醇,(+‑)‑2,4‑二甲基‑4,4a,5,
9b‑四氢茚并[1,2‑d][1,3]二恶英(异构体A)+(+‑)‑2,4‑二甲基‑4,4a,5,9b‑四氢茚并[1,
2‑d][1,3]二恶英(异构体B)(A+B),8,8‑二甲基‑2,3,4,6,7,8~{a}‑六氢‑1~{H}‑萘‑2‑甲醛;8,8‑二甲基‑2,3,5,6,7,8~{a}‑六氢‑1~{H}‑萘‑2‑甲醛;8,8‑二甲基‑2,3,4,5,6,7‑六氢‑1~{H}‑萘‑2‑甲醛;2,2‑二甲基‑八氢‑1‑{H}‑2,4‑{a}‑亚甲桥萘‑8‑酮,4‑叔丁基环己酮,1‑(2,2‑二甲基‑6‑亚甲基环己基)戊‑1‑烯‑3‑酮;3‑甲基‑4‑(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丁‑3‑烯‑2‑酮;1‑(2,6,6‑三甲基环己烯‑1‑基)戊‑1‑烯‑3‑酮;1‑(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戊‑1‑烯‑3‑酮,2,2‑二甲基‑4‑苯基‑1,3‑二氧戊环,(4E,8E)‑4,8‑环十二碳二烯‑1‑酮(A)+(4E,8Z)‑4,8‑环十二碳二烯‑1‑酮(B)+(4Z,8E)‑4,8‑环十二碳二烯‑1‑酮(C),(+‑)‑2‑((甲氧基甲氧基)甲基)‑2,5‑二甲基‑2,3‑二氢‑1H‑茚,3‑(4‑羟基‑4‑甲基戊基)环己‑3‑烯‑1‑甲醛;4‑(4‑羟基‑4‑甲基戊基)环己‑3‑烯‑1‑甲醛,苯乙酸戊酯,4‑(2,6,
6‑三甲基环己烯‑1‑基)丁‑3‑烯‑2‑酮;4‑(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丁‑3‑烯‑2‑酮,
1,1,2,3,3‑五甲基‑2,5,6,7‑四氢茚‑4‑酮,3‑苯基丁醛,2,4‑二甲基‑4‑苯基氧戊环,1‑(5,
5‑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1R‑(1R*,4R*,6R*,10S*)]‑4,12,12‑三甲基‑9‑亚
4,6
甲基‑5‑氧杂三环[8.2.0.0 ]十二烷,2‑甲基‑3‑(4‑甲基苯基)丙醛,3‑甲基‑5‑苯基戊醛,异丙基喹诺酮,(+‑)‑(2E)‑1‑(2,6,6‑三甲基‑2‑环己烯‑1‑基)‑2‑丁烯‑1‑酮,4‑(2,6,6‑三甲基环己烯‑1‑基)丁‑3‑烯‑2‑酮;4‑(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丁‑3‑烯‑2‑酮,4,5,
6,7,8,9,10,11,12,13‑十氢环十二碳[d][1,3]恶唑,以及它们的组合。
[0292] 在一些形态中,至少一种化合物可以被改性以延长、修饰、增加或增强由该至少一种化合物提供的嗅觉和/或恶臭抵消剂益处。改性的一个例子可以是使用该至少一种化合物生成前体或芳香剂前体(profragrance)分子,其中该芳香剂前体可以在施用期间或之后通过化学反应(使用O2、光、酶、水(pH)或温度作为释放触发因素)释放该至少一种化合物。
[0293] 在一些形态中,该芳香剂前体没有提供任何嗅觉和/或恶臭抵消剂益处。
[0294] 用于产生芳香剂前体的方法的例子描述于国际专利申请公开号WO2013/139766中。
[0295] 在一些形态中,该芳香剂前体可以是β‑硫代羰基芳香剂前体衍生物,包括但不限于:3‑(十二烷基硫基)‑1‑(2,6,6‑三甲基环己基‑3‑烯‑1‑基)丁‑1‑酮(衍生自δ‑大酮,在本文中也称为 D,商标和来源:Firmenich SA)或3‑(十二烷基硫基)‑1‑(2,6,6‑三甲基环己基‑2‑烯‑1‑基)丁‑1‑酮(衍生自α‑大马酮)或4‑(十二烷基硫基)‑4‑(2,6,6‑三甲基环己基‑2‑烯‑1‑基)丁‑2‑酮(衍生自紫罗兰酮,在本文中也称为 I,商标和
来源:Firmenich SA),或它们的混合物。
[0296] 适用于本公开的式(I)的β‑硫代羰基芳香剂前体衍生物的另一个例子包括国际专利申请公开号WO2013/032885中公开的β‑硫代羰基芳香剂前体衍生物。
[0297]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形态的方法
[0298] 本文提出的一些形态提供了一种抑制、减少或压制受试者对恶臭的感知的方法,其包括使受试者与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的至少一种化合物接触:乙酸(1RS,6RS,11RS)‑2,2,9,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8‑烯‑1‑基酯,乙酸(+‑)‑2,2,7,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8‑烯‑1‑基酯,乙酸(+‑)‑2,3,7,7‑四甲基螺[4.5]癸‑2‑烯‑6‑基酯,乙酸(+‑)‑2,3,7,7‑四甲基螺[4.5]癸‑6‑基酯,乙酸1,5,10,10‑四甲基螺[5.5]十一碳‑3‑烯‑
11‑基酯,乙酸2,3,9,9‑四甲基螺[4.5]癸‑10‑基)酯,甲酸(5,10,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2‑烯‑11‑基)酯,乙酸(3,5,10,10‑四甲基螺[5.5]十一碳‑2‑烯‑11‑基)酯,乙酸(2,3,9,
9‑四甲基螺[4.5]癸‑2‑烯‑10‑基酯,乙酸(9,9‑二甲基螺[4.5]癸‑2‑烯‑10‑基)酯,10‑甲氧基‑9,9‑二甲基螺[4.5]癸‑2‑烯,4,10,10,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2‑烯‑11‑醇,5,10,
10,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4,10,10,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2‑烯‑11‑醇与5,10,10,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的混合物,2,4,8‑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2,9,11‑三甲基螺[5.5]十一碳‑9‑烯‑5‑醇,2,4,8‑三甲基螺[5.5]十一碳‑
3‑烯‑11‑醇与2,9,11‑三甲基螺[5.5]十一碳‑9‑烯‑5‑醇的混合物,3‑甲基‑5‑丙‑2‑基螺[5.5]十一碳‑2‑烯‑11‑醇,11‑甲基螺[5.5]十一碳‑5‑醇,3,10,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
3‑烯‑11‑醇,4,10,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3,10,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与4,10,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的混合物,乙酸[2,2‑二甲基‑1‑(2,4,6‑三甲基环己‑3‑烯‑1‑基)丙基]酯,乙酸[2,2‑二甲基‑1‑(2,4,6‑三甲基环己基)丙基]酯,乙酸(1RS)‑2,2‑二甲基‑1‑[(1SR,2SR)‑2‑甲基环己基]丙酯,9,9‑二甲基螺[4.5]癸‑2‑烯‑10‑醇,2,3,9,9‑四甲基螺[4.5]癸‑10‑醇,乙酸(2,2,3,3,9,9‑六甲基螺[4.5]癸‑10‑基)酯,9‑甲氧基‑8,8‑二甲基螺[4.4]壬‑2‑烯,乙酸(8,8‑二甲基螺[4.4]壬‑
2‑烯‑9‑基)酯,2,3,8,8‑四甲基螺[4.4]壬‑2‑烯‑9‑酮,2,3,9,9‑四甲基螺[4.5]癸‑2‑烯‑
10‑醇,4‑甲氧基‑3,3‑二甲基螺[4.4]壬烷,乙酸(4,9,9‑三甲基螺[4.5]癸‑2‑烯‑10‑基)酯,2,4,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醇,甲酸(2,3,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基)酯,乙酸(2,4,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基)酯,乙酸(+‑)‑2,3‑二甲基螺[4.5]癸‑2‑烯‑6‑基酯,(4~{S},5~{R},6~{S},11~{S})‑4,11‑二甲基螺[5.5]十一碳‑5‑醇,
9,9‑二甲基螺[4.5]癸‑2‑烯‑10‑酮,2,3,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酮,2,4,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酮,1,1',1',5‑四甲基‑2'‑亚甲基螺[6‑氧杂双环[3.1.0]己烷‑
3,3'‑环己烷],4,9,9‑三甲基螺[4.5]癸‑2‑烯‑10‑酮,2,2‑二甲基‑6,6‑双(2‑甲基丙‑2‑烯基)环己‑1‑酮,2,2‑二甲基‑5,5‑双(2‑甲基丙‑2‑烯基)环戊‑1‑酮,2‑丁‑3‑烯‑2‑基‑6,6‑二甲基‑2‑丙‑2‑烯基环己‑1‑酮,2,2‑双(2‑甲基‑2‑丙烯‑1‑基)环己酮,2‑丁‑3‑烯‑2‑基‑
6,6‑二甲基‑2‑丙‑2‑烯基环己‑1‑酮与2,2‑双(2‑甲基‑2‑丙烯‑1‑基)环己酮的混合物,2,
2‑二甲基‑1‑(2‑甲基环己基)丙‑1‑醇,2,2‑二甲基‑1‑(3‑甲基环己基)丙‑1‑醇,2,2‑二甲基‑1‑(2‑甲基环己基)丙‑1‑醇与2,2‑二甲基‑1‑(3‑甲基环己基)丙‑1‑醇的混合物,2,2‑二甲基‑6,6‑双(2‑甲基丙‑2‑烯基)环己‑1‑醇,1‑甲氧基‑2,6‑二甲基‑1‑丙‑2‑烯基环己烷,
1‑(3‑甲基丁‑2‑烯基)环己‑2‑烯‑1‑甲酸甲酯,1‑(3‑甲基丁‑2‑烯基)环己‑3‑烯‑1‑甲酸甲酯,1‑(3‑甲基丁‑2‑烯基)环己‑2‑烯‑1‑甲酸甲酯与1‑(3‑甲基丁‑2‑烯基)环己‑3‑烯‑1‑甲酸甲酯的混合物,2,2‑二甲基‑5,5‑双(2‑甲基丙‑2‑烯基)环戊‑1‑醇,1‑(2,6‑二甲基环己‑
1,5
3‑烯‑1‑基)‑2,2‑二甲基丙‑1‑醇,乙酸1‑(2‑甲基‑4‑三环[5.2.1.0 ]正癸基)乙酯,乙酸
1,5
1‑(2,4‑二甲基‑4‑三环[5.2.1.0 ]正癸基)乙酯,1‑((1R,3S,3aS,6S)‑1,2,3‑三甲基八氢‑3a,6‑亚甲桥茚‑1‑基)乙‑1‑酮,1‑(2,4‑二甲基‑4‑三环[5.2.1.0^{1,5}]正癸基)乙酮,
2,3,4‑三甲基三环[5.2.1.0^{1,5}]癸烷‑4‑甲醛,乙酸(2,3,4‑三甲基‑4‑三环[5.2.1.0^{1,5}]正癸基)甲酯,1‑((3aS,6S)‑2,3‑二甲基八氢‑3a,6‑亚甲桥茚‑1‑基)乙‑1‑酮肟,1,
3‑二甲基八氢‑3a,6‑亚甲桥茚‑1‑甲醛肟,~{N}‑[1‑[(1~{R},7~{R})‑2,3,4‑三甲基‑4‑
1,5 1.5
三环[5.2.1.0 ]正癸基]亚乙基]羟胺,(+‑)‑1‑(2,4‑二甲基三环[5.2.1.0 ]癸‑4‑基)乙酮,乙酸(+‑)‑1‑(2,4‑二甲基三环[5.2.1.0~1.5~]癸‑4‑基)乙酯,1‑[(1RS,2RS,4SR,
1
7RS)‑2,3,4‑三甲基三环[5.2.1.0 .~]癸‑4‑基)乙酮,(E/Z)‑1‑[(1RS,7RS)‑2,3‑二甲~
1.5
基三环[5.2.1.0 ]癸‑4‑基)乙酮肟,(E/Z)‑1‑[(1S,7S)‑2,3,4‑三甲基三环[5.2.1.0~
1.5~]癸‑4‑基)乙酮肟,(E/Z)‑1‑((3aS,6S)‑1,2,3‑三甲基八氢‑3a,6‑亚甲桥茚‑1‑基)乙酮肟,乙酸(+‑)‑1‑(3‑甲基八氢‑3a,6‑亚甲桥茚‑1‑基)乙酯,[1R‑(1R*,4R*,6R*,10S*)]‑
4,6
4,12,12‑三甲基‑9‑亚甲基‑5‑氧杂三环[8.2.0.0 ]十二烷,1‑2,6,6‑三甲基‑3‑环己烯‑
1‑基‑2‑丁烯‑1‑酮,2‑叔丁基苯酚,5‑甲基‑2‑(丙‑2‑基)苯酚,壬‑2,6‑二烯醛,1,1‑二乙氧基‑3,7‑二甲基辛‑2,6‑二烯,3‑(4‑羟基‑4‑甲基戊基)环己‑3‑烯‑1‑甲醛;4‑(4‑羟基‑4‑甲基戊基)环己‑3‑烯‑1‑甲醛,1,4,8‑三甲基‑13‑氧杂双环[10.1.0]十三碳‑4,8‑二烯;1,5,
8‑三甲基‑13‑氧杂双环[10.1.0]十三碳‑4,8‑二烯,3‑(4‑叔丁基苯基)丙醛,(4R,4aS,6R)‑
4,4a‑二甲基‑6‑丙‑1‑烯‑2‑基‑3,4,5,6,7,8‑六氢萘‑2‑酮,乙酸香叶酯,1‑(3,3‑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1‑(5,5‑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1‑(3,3‑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1‑(5,5‑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2‑乙氧基‑5‑丙‑1‑烯基苯酚,2,6,6,8‑四甲基‑9‑氧杂四环[5.4.1.0^{1,5}.0^{8,10}]十二烷,壬烯醛,异丁基喹啉,环十五碳‑4‑烯‑1‑酮,(‑)‑(R)‑3,7‑二甲基‑6‑辛烯腈,2‑甲基‑5‑丙‑2‑基苯酚,异丙基喹诺酮,5‑己基‑2‑甲基吡啶,(2,5‑二甲基‑1,3‑二氢茚‑2‑基)甲醇,2‑戊基环戊‑1‑酮,4‑(2,6,6‑三甲基环己烯‑1‑基)丁‑3‑烯‑2‑酮;4‑(2,6,6‑三甲基环己烯‑2‑烯‑1‑基)丁‑3‑烯‑2‑酮,3‑甲基‑4‑(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丁‑3‑烯‑2‑酮;1‑(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戊‑1‑烯‑3‑酮,2,4‑二甲基环己‑3‑烯甲醛,苯乙醇,3,7‑二甲基辛‑2,
6‑二烯醛,乙酸(2,2,2‑三氯‑1‑苯基乙基)酯,4‑(2,6,6‑三甲基环己烯‑1‑基)丁‑3‑烯‑2‑酮,乙酸苯基乙酯,7‑羟基‑3,7‑二甲基辛醛,甲基柠檬醛,6,10‑二甲基十一碳‑5,9‑二烯‑
2‑酮,2‑乙氧基‑5‑丙‑1‑烯基苯酚,乙酸(4‑甲基‑4‑苯基戊‑2‑基)酯,(+‑)‑3‑甲基环十五酮,1‑(4,8‑二甲基‑12‑亚甲基环十二碳‑4,8‑二烯‑1‑基)乙酮;1‑(2,6,10‑三甲基环十二碳‑1,5,9‑三烯‑1‑基)乙酮;1‑(2,6,10‑三甲基环十二碳‑2,5,9‑三烯‑1‑基)乙酮,环十二酮,(Z)‑3,4,5,6,6‑五甲基庚‑3‑烯‑2‑酮,1,4‑二氧杂环十六碳‑5,16‑二酮,戊醇,氧杂环十六碳‑2‑酮,1,1,2,3,3‑五甲基‑2,5,6,7‑四氢茚‑4‑酮,(+‑)‑全氢‑5,5,8A‑三甲基‑2‑反式萘酮,2,3,3‑三甲基‑2H‑茚‑1‑酮,4‑(4,8‑二甲基壬‑3,7‑二烯基)吡啶,4‑[(1~{R},3~{R},6~{R})‑2,2,3,6‑四甲基环己基]丁‑3‑烯‑2‑酮;4‑[(1~{S},3~{S},6~{R})‑2,2,
3,6‑四甲基环己基]丁‑3‑烯‑2‑酮,(+)‑(1R,7R)‑10,10‑二甲基三环[7.1.1.0(2,7)]十一碳‑2‑烯‑4‑酮,(9E)‑环十七碳‑9‑烯‑1‑酮,8,8‑二甲基‑2,3,4,6,7,8~{a}‑六氢‑
1~{H}‑萘‑2‑甲醛;8,8‑二甲基‑2,3,5,6,7,8~{a}‑六氢‑1~{H}‑萘‑2‑甲醛;8,8‑二甲基‑2,3,4,5,6,7‑六氢‑1~{H}‑萘‑2‑甲醛;2,2‑二甲基八氢‑1~{H}‑2,4~{a}‑亚甲桥萘‑
8‑酮,2,4~{a},8,8‑四甲基‑1~{a},2,4,5,6,7‑六氢‑1~{H}‑环丙并[j]萘‑3‑酮;2,6,6,
1,5
8‑四甲基三环[5.3.1.0 ]十一碳‑9‑酮,(+‑)‑(3E)‑4‑(2,6,6‑三甲基‑2‑环己烯‑1‑基)‑
3‑丁烯‑2‑酮,(+‑)‑3,6,8,8‑四甲基八氢‑1H‑3a,7‑桥亚甲基甘菊环‑6‑醇,(1RS,2SR,5RS,
7RS,8SR)‑5‑甲基三环[6.2.1.0~2,7~]十一碳‑4‑酮(A)+(1RS,2SR,5SR,7RS,8SR)‑5‑甲基三环[6.2.1.0~2,7~]十一碳‑4‑酮(B),2,6,6‑三甲基‑1,3‑环己二烯‑1‑甲酸乙酯,4,
6,6‑乙基三甲基‑1,3‑环己二烯‑1‑甲酸乙酯,乙酸(2‑甲基‑2‑茚满基)甲酯,2‑戊基环戊‑
1‑酮,(+‑)‑1‑(2,5‑二甲基‑2,3‑二氢‑1H‑茚‑2‑基)乙酮,4‑(1,1‑二甲基丙基)‑1‑环己酮,苯乙醇,1,4‑环己烷二甲酸二乙酯,(+)‑(R)‑3,7‑二甲基‑6‑辛烯醛,3,5,6‑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醛(A)+2,4,6‑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醛(B),3,7‑二甲基辛‑2,6‑二烯醛,3‑(4‑甲基‑3‑戊烯基)‑3‑环己烯‑1‑甲醛(A)+4‑(4‑甲基‑3‑戊烯基)‑3‑环己烯‑1‑甲醛,(4Z,8E)‑13‑氧杂双环[10.1.0]十三碳‑4,8‑二烯,(4E,8E)‑4,8‑环十二碳二烯‑1‑酮(A)+(4E,8Z)‑4,8‑环十二碳二烯‑1‑酮(B)+(4Z,8E)‑4,8‑环十二碳二烯‑1‑酮(C),13‑氧杂双环[10.1.0]十三碳‑4,8‑二烯,2,2,7,7‑四甲基三环[6.2.1.0~1,6~]十一碳‑6‑醇,(+)‑(1S,2S,3S,5R)‑2,6,6‑三甲基螺[双环[3.1.1]庚烷‑3,1'‑环己烷]‑2'‑烯‑4'‑酮,(5RS,6RS)‑2,6,10,10‑四甲基‑1‑氧杂螺[4.5]癸‑6‑醇,乙酸(2,2,2‑三氯‑1‑苯基乙基)酯,广藿香油,(1~{S},3~{S},6~{R},7~{R},8~{S})‑2,2,6,8‑四甲基三环[5.3.1.03,
8]十一碳‑3‑醇,(4S,4aS,8aR)‑4,8a‑二甲基‑1,2,3,4,5,6,7,‑八氢萘‑4a‑醇,甲酸苄酯,乙酸(+‑)‑1‑苯基乙酯,3‑苯基‑1‑丙醇,[顺‑4‑(2‑正丙基)环己基]甲醇,2‑甲基‑2‑茚满甲醇,乙酸(2‑甲基‑2‑茚满基)甲酯,(+‑)‑5‑乙基‑2‑甲基‑2‑茚满甲醇,5‑甲基‑2‑茚满甲醇,(+‑)‑2‑甲氧基甲基‑2,5‑二甲基茚满,2,5,6‑三甲基‑2‑茚满甲醇,(+‑)‑(2,4,5‑三甲基‑
2,3‑二氢‑1H‑茚‑2‑基)甲醇,(+‑)‑2‑乙基‑5‑甲基‑2‑茚满甲醇,(+‑)‑2,4‑二甲基‑2‑茚满甲醇,(+‑)‑2,4,6‑三甲基‑2‑茚满甲醇,(+‑)(2,7‑二甲基‑1,2,3,4‑四氢‑2‑萘并甲基)甲醇,(+‑)‑(2,6‑二甲基‑1,2,3,4‑四氢‑2‑萘基)甲醇,(+‑)‑(5‑甲氧基‑2‑甲基‑2,3‑二氢‑
1H‑茚‑2‑基)甲醇,2,2‑二甲基‑3‑苯基‑1‑丙醇,(+‑)‑1,2,6‑三甲基‑2‑茚满甲醇,(+‑)‑2,
4‑二甲基‑4,4a,5,9b‑四氢茚并[1,2‑d][1,3]二恶英(异构体A)+(+‑)‑2,4‑二甲基‑4,4a,
5,9b‑四氢茚并[1,2‑d][1,3]二恶英(异构体B)(A+B),4‑叔丁基环己酮,1‑(2,2‑二甲基‑6‑亚甲基亚环己基)戊‑1‑烯‑3‑酮;3‑甲基‑4‑(2,6,6‑三甲基环己基‑2‑烯‑1‑基)丁‑3‑烯‑2‑酮;1‑(2,6,6‑三甲基环己烯‑1‑基)戊‑1‑烯‑3‑酮;1‑(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戊‑
1‑烯‑3‑酮,2,2‑二甲基‑4‑苯基‑1,3‑二氧戊环,(+‑)‑2‑((甲氧基甲氧基)甲基)‑2,5‑二甲基‑2,3‑二氢‑1H‑茚,苯基乙酸戊酯,3‑苯基丁醛,2,4‑二甲基‑4‑苯基氧戊环,1‑(5,5‑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2‑甲基‑3‑(4‑甲基苯基)丙醛,3‑甲基‑5‑苯基戊醛,(+‑)‑(2E)‑1‑(2,6,6‑三甲基‑2‑环己烯‑1‑基)‑2‑丁烯‑1‑酮,4‑(2,6,6‑三甲基环己烯‑1‑基)丁‑3‑烯‑2‑酮;4‑(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丁‑3‑烯‑2‑酮,4,5,6,7,8,9,10,11,12,
13‑十氢环十二碳[d][1,3]恶唑,以及它们的组合,
[0299] 其中至少一种化合物以足以抑制、减少或压制受试者对恶臭的感知的量接触。
[0300] 在一些形态中,通过用该至少一种化合物处理表面或至少部分地在空气中分散该至少一种化合物来进行该受试者的接触。
[0301] 在一些形态中,足以减少、预防或抑制受试者对恶臭的感知的量为10至100ppm。
[0302] 在一些形态中,足以减少、预防或抑制受试者对恶臭的感知的量为20至100ppm。在一些形态中,足以减少、预防或抑制受试者对恶臭的感知的量为30至100ppm。在一些形态中,足以减少、预防或抑制受试者对恶臭的感知的量为40至100ppm。在一些形态中,足以减少、预防或抑制受试者对恶臭的感知的量为50至100ppm。在一些形态中,足以减少、预防或抑制受试者对恶臭的感知的量为60至100ppm。在一些形态中,足以减少、预防或抑制受试者对恶臭的感知的量为70至100ppm。在一些形态中,足以减少、预防或抑制受试者对恶臭的感知的量为80至100ppm。在一些形态中,足以减少、预防或抑制受试者对恶臭的感知的量为90至100ppm。
[0303] 在一些形态中,足以减少、预防或抑制受试者对恶臭的感知的量为10至90ppm。在一些形态中,足以减少、预防或抑制受试者对恶臭的感知的量为10至80ppm。在一些形态中,足以减少、预防或抑制受试者对恶臭的感知的量为10至70ppm。在一些形态中,足以减少、预防或抑制受试者对恶臭的感知的量为10至60ppm。在一些形态中,足以减少、预防或抑制受试者对恶臭的感知的量为10至50ppm。在一些形态中,足以减少、预防或抑制受试者对恶臭的感知的量为10至40ppm。在一些形态中,足以减少、预防或抑制受试者对恶臭的感知的量为10至30ppm。在一些形态中,足以减少、预防或抑制受试者对恶臭的感知的量为10至20ppm。
[0304] 在一些形态中,该接触抑制受试者中的至少一种嗅觉受体。
[0305] 在一些形态中,该至少一种嗅觉受体是丁酸嗅觉受体。
[0306] 在一些形态中,该至少一种嗅觉受体是geonol嗅觉受体。
[0307] 在一些形态中,该至少一种嗅觉受体是1‑辛烯‑3‑醇嗅觉受体。
[0308] 在一些形态中,该至少一种嗅觉受体是吲哚/粪臭素嗅觉受体。
[0309] 在一些形态中,该至少一种嗅觉受体是DMTS嗅觉受体。
[0310] 在一些形态中,该至少一种化合物的有效抑制恶臭嗅觉受体活性的量是使用基于受体的测定法确定的IC50值计算的。在一些形态中,该至少一种化合物的有效抑制恶臭嗅觉受体活性的量在溶液中的范围为10至100ppm。
[0311] 本文提出的一些形态提供了一种抑制、减少或压制受试者对恶臭的感知的方法,其包括使受试者与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的至少一种化合物接触:乙酸(1RS,6RS,11RS)‑2,2,9,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8‑烯‑1‑基酯,乙酸(+‑)‑2,2,7,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8‑烯‑1‑基酯,乙酸(+‑)‑2,3,7,7‑四甲基螺[4.5]癸‑2‑烯‑6‑基酯,乙酸(+‑)‑2,3,7,7‑四甲基螺[4.5]癸‑6‑基酯,乙酸1,5,10,10‑四甲基螺[5.5]十一碳‑3‑烯‑
11‑基酯,乙酸2,3,9,9‑四甲基螺[4.5]癸‑10‑基)酯,甲酸(5,10,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2‑烯‑11‑基)酯,乙酸(3,5,10,10‑四甲基螺[5.5]十一碳‑2‑烯‑11‑基)酯,乙酸(2,3,9,
9‑四甲基螺[4.5]癸‑2‑烯‑10‑基酯,乙酸(9,9‑二甲基螺[4.5]癸‑2‑烯‑10‑基)酯,10‑甲氧基‑9,9‑二甲基螺[4.5]癸‑2‑烯,4,10,10,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2‑烯‑11‑醇,5,10,
10,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4,10,10,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2‑烯‑11‑醇与5,10,10,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的混合物,2,4,8‑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2,9,11‑三甲基螺[5.5]十一碳‑9‑烯‑5‑醇,2,4,8‑三甲基螺[5.5]十一碳‑
3‑烯‑11‑醇与2,9,11‑三甲基螺[5.5]十一碳‑9‑烯‑5‑醇的混合物,3‑甲基‑5‑丙‑2‑基螺[5.5]十一碳‑2‑烯‑11‑醇,11‑甲基螺[5.5]十一碳‑5‑醇,3,10,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
3‑烯‑11‑醇,4,10,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3,10,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与4,10,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的混合物,乙酸[2,2‑二甲基‑1‑(2,4,6‑三甲基环己‑3‑烯‑1‑基)丙基]酯,乙酸[2,2‑二甲基‑1‑(2,4,6‑三甲基环己基)丙基]酯,乙酸(1RS)‑2,2‑二甲基‑1‑[(1SR,2SR)‑2‑甲基环己基]丙酯,9,9‑二甲基螺[4.5]癸‑2‑烯‑10‑醇,2,3,9,9‑四甲基螺[4.5]癸‑10‑醇,乙酸(2,2,3,3,9,9‑六甲基螺[4.5]癸‑10‑基)酯,9‑甲氧基‑8,8‑二甲基螺[4.4]壬‑2‑烯,乙酸(8,8‑二甲基螺[4.4]壬‑
2‑烯‑9‑基)酯,2,3,8,8‑四甲基螺[4.4]壬‑2‑烯‑9‑酮,2,3,9,9‑四甲基螺[4.5]癸‑2‑烯‑
10‑醇,4‑甲氧基‑3,3‑二甲基螺[4.4]壬烷,乙酸(4,9,9‑三甲基螺[4.5]癸‑2‑烯‑10‑基)酯,2,4,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醇,甲酸(2,3,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基)酯,乙酸(2,4,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基)酯,乙酸(+‑)‑2,3‑二甲基螺[4.5]癸‑2‑烯‑6‑基酯,(4~{S},5~{R},6~{S},11~{S})‑4,11‑二甲基螺[5.5]十一碳‑5‑醇,
9,9‑二甲基螺[4.5]癸‑2‑烯‑10‑酮,2,3,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酮,2,4,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酮,1,1',1',5‑四甲基‑2'‑亚甲基螺[6‑氧杂双环[3.1.0]己烷‑
3,3'‑环己烷],4,9,9‑三甲基螺[4.5]癸‑2‑烯‑10‑酮,2,2‑二甲基‑6,6‑双(2‑甲基丙‑2‑烯基)环己‑1‑酮,2,2‑二甲基‑5,5‑双(2‑甲基丙‑2‑烯基)环戊‑1‑酮,2‑丁‑3‑烯‑2‑基‑6,6‑二甲基‑2‑丙‑2‑烯基环己‑1‑酮,2,2‑双(2‑甲基‑2‑丙烯‑1‑基)环己酮,2‑丁‑3‑烯‑2‑基‑
6,6‑二甲基‑2‑丙‑2‑烯基环己‑1‑酮与2,2‑双(2‑甲基‑2‑丙烯‑1‑基)环己酮的混合物,2,
2‑二甲基‑1‑(2‑甲基环己基)丙‑1‑醇,2,2‑二甲基‑1‑(3‑甲基环己基)丙‑1‑醇,2,2‑二甲基‑1‑(2‑甲基环己基)丙‑1‑醇与2,2‑二甲基‑1‑(3‑甲基环己基)丙‑1‑醇的混合物,2,2‑二甲基‑6,6‑双(2‑甲基丙‑2‑烯基)环己‑1‑醇,1‑甲氧基‑2,6‑二甲基‑1‑丙‑2‑烯基环己烷,
1‑(3‑甲基丁‑2‑烯基)环己‑2‑烯‑1‑甲酸甲酯,1‑(3‑甲基丁‑2‑烯基)环己‑3‑烯‑1‑甲酸甲酯,1‑(3‑甲基丁‑2‑烯基)环己‑2‑烯‑1‑甲酸甲酯与1‑(3‑甲基丁‑2‑烯基)环己‑3‑烯‑1‑甲酸甲酯的混合物,2,2‑二甲基‑5,5‑双(2‑甲基丙‑2‑烯基)环戊‑1‑醇,1‑(2,6‑二甲基环己‑
1,5
3‑烯‑1‑基)‑2,2‑二甲基丙‑1‑醇,乙酸1‑(2‑甲基‑4‑三环[5.2.1.0 ]正癸基)乙酯,乙酸
1,5
1‑(2,4‑二甲基‑4‑三环[5.2.1.0 ]正癸基)乙酯,1‑((1R,3S,3aS,6S)‑1,2,3‑三甲基八氢‑3a,6‑亚甲桥茚‑1‑基)乙‑1‑酮,1‑(2,4‑二甲基‑4‑三环[5.2.1.0^{1,5}]正癸基)乙酮,
2,3,4‑三甲基三环[5.2.1.0^{1,5}]癸烷‑4‑甲醛,乙酸(2,3,4‑三甲基‑4‑三环[5.2.1.0^{1,5}]正癸基)甲酯,1‑((3aS,6S)‑2,3‑二甲基八氢‑3a,6‑亚甲桥茚‑1‑基)乙‑1‑酮肟,1,
3‑二甲基八氢‑3a,6‑亚甲桥茚‑1‑甲醛肟,~{N}‑[1‑[(1~{R},7~{R})‑2,3,4‑三甲基‑4‑
1,5 1.5
三环[5.2.1.0 ]正癸基]亚乙基]羟胺,(+‑)‑1‑(2,4‑二甲基三环[5.2.1.0 ]癸‑4‑基)乙酮,乙酸(+‑)‑1‑(2,4‑二甲基三环[5.2.1.0~1.5~]癸‑4‑基)乙酯,1‑[(1RS,2RS,4SR,
1
7RS)‑2,3,4‑三甲基三环[5.2.1.0 .~]癸‑4‑基)乙酮,(E/Z)‑1‑[(1RS,7RS)‑2,3‑二甲~
1.5
基三环[5.2.1.0 ]癸‑4‑基)乙酮肟,(E/Z)‑1‑[(1S,7S)‑2,3,4‑三甲基三环[5.2.1.0~
1.5~]癸‑4‑基)乙酮肟,(E/Z)‑1‑((3aS,6S)‑1,2,3‑三甲基八氢‑3a,6‑亚甲桥茚‑1‑基)乙酮肟,乙酸(+‑)‑1‑(3‑甲基八氢‑3a,6‑亚甲桥茚‑1‑基)乙酯,[1R‑(1R*,4R*,6R*,10S*)]‑
4,6
4,12,12‑三甲基‑9‑亚甲基‑5‑氧杂三环[8.2.0.0 ]十二烷,1‑2,6,6‑三甲基‑3‑环己烯‑
1‑基‑2‑丁烯‑1‑酮,2‑叔丁基苯酚,5‑甲基‑2‑(丙‑2‑基)苯酚,壬‑2,6‑二烯醛,1,1‑二乙氧基‑3,7‑二甲基辛‑2,6‑二烯,3‑(4‑羟基‑4‑甲基戊基)环己‑3‑烯‑1‑甲醛;4‑(4‑羟基‑4‑甲基戊基)环己‑3‑烯‑1‑甲醛,1,4,8‑三甲基‑13‑氧杂双环[10.1.0]十三碳‑4,8‑二烯;1,5,
8‑三甲基‑13‑氧杂双环[10.1.0]十三碳‑4,8‑二烯,3‑(4‑叔丁基苯基)丙醛,(4R,4aS,6R)‑
4,4a‑二甲基‑6‑丙‑1‑烯‑2‑基‑3,4,5,6,7,8‑六氢萘‑2‑酮,乙酸香叶酯,1‑(3,3‑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1‑(5,5‑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1‑(3,3‑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1‑(5,5‑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2‑乙氧基‑5‑丙‑1‑烯基苯酚,2,6,6,8‑四甲基‑9‑氧杂四环[5.4.1.0^{1,5}.0^{8,10}]十二烷,壬烯醛,异丁基喹啉,环十五碳‑4‑烯‑1‑酮,(‑)‑(R)‑3,7‑二甲基‑6‑辛烯腈,2‑甲基‑5‑丙‑2‑基苯酚,异丙基喹诺酮,5‑己基‑2‑甲基吡啶,(2,5‑二甲基‑1,3‑二氢茚‑2‑基)甲醇,2‑戊基环戊‑1‑酮,4‑(2,6,6‑三甲基环己烯‑1‑基)丁‑3‑烯‑2‑酮;4‑(2,6,6‑三甲基环己烯‑2‑烯‑1‑基)丁‑3‑烯‑2‑酮,3‑甲基‑4‑(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丁‑3‑烯‑2‑酮;1‑(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戊‑1‑烯‑3‑酮,2,4‑二甲基环己‑3‑烯甲醛,苯乙醇,3,7‑二甲基辛‑2,
6‑二烯醛,乙酸(2,2,2‑三氯‑1‑苯基乙基)酯,4‑(2,6,6‑三甲基环己烯‑1‑基)丁‑3‑烯‑2‑酮,乙酸苯基乙酯,7‑羟基‑3,7‑二甲基辛醛,甲基柠檬醛,6,10‑二甲基十一碳‑5,9‑二烯‑
2‑酮,2‑乙氧基‑5‑丙‑1‑烯基苯酚,乙酸(4‑甲基‑4‑苯基戊‑2‑基)酯,(+‑)‑3‑甲基环十五酮,1‑(4,8‑二甲基‑12‑亚甲基环十二碳‑4,8‑二烯‑1‑基)乙酮;1‑(2,6,10‑三甲基环十二碳‑1,5,9‑三烯‑1‑基)乙酮;1‑(2,6,10‑三甲基环十二碳‑2,5,9‑三烯‑1‑基)乙酮,环十二酮,(Z)‑3,4,5,6,6‑五甲基庚‑3‑烯‑2‑酮,1,4‑二氧杂环十六碳‑5,16‑二酮,戊醇,氧杂环十六碳‑2‑酮,1,1,2,3,3‑五甲基‑2,5,6,7‑四氢茚‑4‑酮,(+‑)‑全氢‑5,5,8A‑三甲基‑2‑反式萘酮,2,3,3‑三甲基‑2H‑茚‑1‑酮,4‑(4,8‑二甲基壬‑3,7‑二烯基)吡啶,4‑[(1~{R},3~{R},6~{R})‑2,2,3,6‑四甲基环己基]丁‑3‑烯‑2‑酮;4‑[(1~{S},3~{S},6~{R})‑2,2,
3,6‑四甲基环己基]丁‑3‑烯‑2‑酮,(+)‑(1R,7R)‑10,10‑二甲基三环[7.1.1.0(2,7)]十一碳‑2‑烯‑4‑酮,(9E)‑环十七碳‑9‑烯‑1‑酮,8,8‑二甲基‑2,3,4,6,7,8~{a}‑六氢‑
1~{H}‑萘‑2‑甲醛;8,8‑二甲基‑2,3,5,6,7,8~{a}‑六氢‑1~{H}‑萘‑2‑甲醛;8,8‑二甲基‑2,3,4,5,6,7‑六氢‑1~{H}‑萘‑2‑甲醛;2,2‑二甲基八氢‑1~{H}‑2,4~{a}‑亚甲桥萘‑
8‑酮,2,4~{a},8,8‑四甲基‑1~{a},2,4,5,6,7‑六氢‑1~{H}‑环丙并[j]萘‑3‑酮;2,6,6,
1,5
8‑四甲基三环[5.3.1.0 ]十一碳‑9‑酮,(+‑)‑(3E)‑4‑(2,6,6‑三甲基‑2‑环己烯‑1‑基)‑
3‑丁烯‑2‑酮,(+‑)‑3,6,8,8‑四甲基八氢‑1H‑3a,7‑桥亚甲基甘菊环‑6‑醇,(1RS,2SR,5RS,
7RS,8SR)‑5‑甲基三环[6.2.1.0~2,7~]十一碳‑4‑酮(A)+(1RS,2SR,5SR,7RS,8SR)‑5‑甲基三环[6.2.1.0~2,7~]十一碳‑4‑酮(B),2,6,6‑三甲基‑1,3‑环己二烯‑1‑甲酸乙酯,4,
6,6‑乙基三甲基‑1,3‑环己二烯‑1‑甲酸乙酯,乙酸(2‑甲基‑2‑茚满基)甲酯,2‑戊基环戊‑
1‑酮,(+‑)‑1‑(2,5‑二甲基‑2,3‑二氢‑1H‑茚‑2‑基)乙酮,4‑(1,1‑二甲基丙基)‑1‑环己酮,苯乙醇,1,4‑环己烷二甲酸二乙酯,(+)‑(R)‑3,7‑二甲基‑6‑辛烯醛,3,5,6‑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醛(A)+2,4,6‑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醛(B),3,7‑二甲基辛‑2,6‑二烯醛,3‑(4‑甲基‑3‑戊烯基)‑3‑环己烯‑1‑甲醛(A)+4‑(4‑甲基‑3‑戊烯基)‑3‑环己烯‑1‑甲醛,(4Z,8E)‑13‑氧杂双环[10.1.0]十三碳‑4,8‑二烯,(4E,8E)‑4,8‑环十二碳二烯‑1‑酮(A)+(4E,8Z)‑4,8‑环十二碳二烯‑1‑酮(B)+(4Z,8E)‑4,8‑环十二碳二烯‑1‑酮(C),13‑氧杂双环[10.1.0]十三碳‑4,8‑二烯,2,2,7,7‑四甲基三环[6.2.1.0~1,6~]十一碳‑6‑醇,(+)‑(1S,2S,3S,5R)‑2,6,6‑三甲基螺[双环[3.1.1]庚烷‑3,1'‑环己烷]‑2'‑烯‑4'‑酮,(5RS,6RS)‑2,6,10,10‑四甲基‑1‑氧杂螺[4.5]癸‑6‑醇,乙酸(2,2,2‑三氯‑1‑苯基乙基)酯,广藿香油,(1~{S},3~{S},6~{R},7~{R},8~{S})‑2,2,6,8‑四甲基三环[5.3.1.03,
8]十一碳‑3‑醇,(4S,4aS,8aR)‑4,8a‑二甲基‑1,2,3,4,5,6,7,‑八氢萘‑4a‑醇,甲酸苄酯,乙酸(+‑)‑1‑苯基乙酯,3‑苯基‑1‑丙醇,[顺‑4‑(2‑正丙基)环己基]甲醇,2‑甲基‑2‑茚满甲醇,乙酸(2‑甲基‑2‑茚满基)甲酯,(+‑)‑5‑乙基‑2‑甲基‑2‑茚满甲醇,5‑甲基‑2‑茚满甲醇,(+‑)‑2‑甲氧基甲基‑2,5‑二甲基茚满,2,5,6‑三甲基‑2‑茚满甲醇,(+‑)‑(2,4,5‑三甲基‑
2,3‑二氢‑1H‑茚‑2‑基)甲醇,(+‑)‑2‑乙基‑5‑甲基‑2‑茚满甲醇,(+‑)‑2,4‑二甲基‑2‑茚满甲醇,(+‑)‑2,4,6‑三甲基‑2‑茚满甲醇,(+‑)(2,7‑二甲基‑1,2,3,4‑四氢‑2‑萘并甲基)甲醇,(+‑)‑(2,6‑二甲基‑1,2,3,4‑四氢‑2‑萘基)甲醇,(+‑)‑(5‑甲氧基‑2‑甲基‑2,3‑二氢‑
1H‑茚‑2‑基)甲醇,2,2‑二甲基‑3‑苯基‑1‑丙醇,(+‑)‑1,2,6‑三甲基‑2‑茚满甲醇,(+‑)‑2,
4‑二甲基‑4,4a,5,9b‑四氢茚并[1,2‑d][1,3]二恶英(异构体A)+(+‑)‑2,4‑二甲基‑4,4a,
5,9b‑四氢茚并[1,2‑d][1,3]二恶英(异构体B)(A+B),4‑叔丁基环己酮,1‑(2,2‑二甲基‑6‑亚甲基亚环己基)戊‑1‑烯‑3‑酮;3‑甲基‑4‑(2,6,6‑三甲基环己基‑2‑烯‑1‑基)丁‑3‑烯‑2‑酮;1‑(2,6,6‑三甲基环己烯‑1‑基)戊‑1‑烯‑3‑酮;1‑(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戊‑
1‑烯‑3‑酮,2,2‑二甲基‑4‑苯基‑1,3‑二氧戊环,(+‑)‑2‑((甲氧基甲氧基)甲基)‑2,5‑二甲基‑2,3‑二氢‑1H‑茚,苯基乙酸戊酯,3‑苯基丁醛,2,4‑二甲基‑4‑苯基氧戊环,1‑(5,5‑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2‑甲基‑3‑(4‑甲基苯基)丙醛,3‑甲基‑5‑苯基戊醛,(+‑)‑(2E)‑1‑(2,6,6‑三甲基‑2‑环己烯‑1‑基)‑2‑丁烯‑1‑酮,4‑(2,6,6‑三甲基环己烯‑1‑基)丁‑3‑烯‑2‑酮;4‑(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丁‑3‑烯‑2‑酮,4,5,6,7,8,9,10,11,12,
13‑十氢环十二碳[d][1,3]恶唑,以及它们的组合,
[0312] 其中该至少一种嗅觉受体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丁酸嗅觉受体,geonol嗅觉受体,1‑辛烯‑3‑醇嗅觉受体,和吲哚/粪臭素嗅觉受体,以及DMTS嗅觉受体,并且
[0313] 其中该至少一种化合物以足以抑制该至少一种嗅觉受体的量接触。
[0314] 在一些形态中,该至少一种嗅觉受体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OR2W1,OR1A1,OR2J3,OR4Q3,OR5K1,OR11A1,OR2M3,OR51E1,OR4S2,OR51I2,OR2H1,OR2W3,OR8G1,和相应的小鼠直系同源物Olfr263,Olfr403,Olfr735,Olfr96 Olfr1193,Olfr641,Olfr137,Olfr173,Olfr164,和Olfr558,以及小鼠ORs Olfr1487,Olfr339,Olfr1126,Olfr93,Olfr398,Olfr120,Olfr1364,Olfr937,Olfr1322和Olfr46。
[0315] 在一些形态中,该至少一种嗅觉受体的抑制作用抑制、减少、压制受试者对恶臭的感知。
[0316] 在一些形态中,该恶臭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厕所恶臭、衣物恶臭、发霉恶臭和汗液恶臭。
[0317] 在一些形态中,至少一种嗅觉受体是丁酸嗅觉受体。在一些形态中,丁酸嗅觉受体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OR51E1嗅觉受体和Olfr558嗅觉受体。
[0318] 在一些形态中,抑制该丁酸嗅觉受体的该至少一种化合物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乙酸(1RS,6RS,11RS)‑2,2,9,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8‑烯‑1‑基酯,乙酸(+‑)‑2,2,7,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8‑烯‑1‑基酯,乙酸(+‑)‑2,3,7,7‑四甲基螺[4.5]癸‑2‑烯‑
6‑基酯,乙酸(+‑)‑2,3,7,7‑四甲基螺[4.5]癸‑6‑基酯,乙酸1,5,10,10‑四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基酯,乙酸2,3,9,9‑四甲基螺[4.5]癸‑10‑基)酯,甲酸(5,10,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2‑烯‑11‑基)酯,乙酸(3,5,10,10‑四甲基螺[5.5]十一碳‑2‑烯‑11‑基)酯,乙酸(2,3,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基酯,乙酸(9,9‑二甲基螺[4.5]癸‑2‑烯‑10‑基)酯,10‑甲氧基‑9,9‑二甲基螺[4.5]癸‑2‑烯,4,10,10,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2‑烯‑11‑醇,5,10,10,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4,10,10,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
2‑烯‑11‑醇与5,10,10,11‑四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的混合物,2,4,8‑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2,9,11‑三甲基螺[5.5]十一碳‑9‑烯‑5‑醇,2,4,8‑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与2,9,11‑三甲基螺[5.5]十一碳‑9‑烯‑5‑醇的混合物,3‑甲基‑
5‑丙‑2‑基螺[5.5]十一碳‑2‑烯‑11‑醇,11‑甲基螺[5.5]十一碳‑5‑醇,3,10,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4,10,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3,10,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与4,10,10‑三甲基螺[5.5]十一碳‑3‑烯‑11‑醇的混合物,乙酸[2,2‑二甲基‑1‑(2,4,6‑三甲基环己‑3‑烯‑1‑基)丙基]酯,乙酸[2,2‑二甲基‑1‑(2,4,6‑三甲基环己基)丙基]酯,乙酸(1RS)‑2,2‑二甲基‑1‑[(1SR,2SR)‑2‑甲基环己基]丙酯,9,9‑二甲基螺[4.5]癸‑2‑烯‑10‑醇,2,3,9,9‑四甲基螺[4.5]癸‑10‑醇,乙酸(2,2,3,3,9,9‑六甲基螺[4.5]癸‑10‑基)酯,9‑甲氧基‑8,8‑二甲基螺[4.4]壬‑2‑烯,乙酸(8,8‑二甲基螺[4.4]壬‑2‑烯‑9‑基)酯,2,3,8,8‑四甲基螺[4.4]壬‑2‑烯‑9‑酮,2,3,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醇,4‑甲氧基‑3,3‑二甲基螺[4.4]壬烷,乙酸(4,9,9‑三甲基螺[4.5]癸‑2‑烯‑10‑基)酯,2,4,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醇,甲酸(2,3,9,9‑四甲基螺[4.5]癸‑2‑烯‑
10‑基)酯,乙酸(2,4,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基)酯,乙酸(+‑)‑2,3‑二甲基螺[4.5]癸‑2‑烯‑6‑基酯,(4~{S},5~{R},6~{S},11~{S})‑4,11‑二甲基螺[5.5]十一碳‑
5‑醇,9,9‑二甲基螺[4.5]癸‑2‑烯‑10‑酮,2,3,9,9‑四甲基螺[4.5]癸‑2‑烯‑10‑酮,2,4,9,
9‑四甲基螺[4.5]癸‑2‑烯‑10‑酮,1,1',1',5‑四甲基‑2'‑亚甲基螺[6‑氧杂双环[3.1.0]己烷‑3,3'‑环己烷],4,9,9‑三甲基螺[4.5]癸‑2‑烯‑10‑酮,2,2‑二甲基‑6,6‑双(2‑甲基丙‑
2‑烯基)环己‑1‑酮,2,2‑二甲基‑5,5‑双(2‑甲基丙‑2‑烯基)环戊‑1‑酮,2‑丁‑3‑烯‑2‑基‑
6,6‑二甲基‑2‑丙‑2‑烯基环己‑1‑酮,2,2‑双(2‑甲基‑2‑丙烯‑1‑基)环己酮,2‑丁‑3‑烯‑2‑基‑6,6‑二甲基‑2‑丙‑2‑烯基环己‑1‑酮与2,2‑双(2‑甲基‑2‑丙烯‑1‑基)环己酮的混合物,
2,2‑二甲基‑1‑(2‑甲基环己基)丙‑1‑醇,2,2‑二甲基‑1‑(3‑甲基环己基)丙‑1‑醇,2,2‑二甲基‑1‑(2‑甲基环己基)丙‑1‑醇与2,2‑二甲基‑1‑(3‑甲基环己基)丙‑1‑醇的混合物,2,2‑二甲基‑6,6‑双(2‑甲基丙‑2‑烯基)环己‑1‑醇,1‑甲氧基‑2,6‑二甲基‑1‑丙‑2‑烯基环己烷,1‑(3‑甲基丁‑2‑烯基)环己‑2‑烯‑1‑甲酸甲酯,1‑(3‑甲基丁‑2‑烯基)环己‑3‑烯‑1‑甲酸甲酯,1‑(3‑甲基丁‑2‑烯基)环己‑2‑烯‑1‑甲酸甲酯与1‑(3‑甲基丁‑2‑烯基)环己‑3‑烯‑
1‑甲酸甲酯的混合物,2,2‑二甲基‑5,5‑双(2‑甲基丙‑2‑烯基)环戊‑1‑醇,1‑(2,6‑二甲基
1,5
环己‑3‑烯‑1‑基)‑2,2‑二甲基丙‑1‑醇,乙酸1‑(2‑甲基‑4‑三环[5.2.1.0 ]正癸基)乙酯,
1,5
乙酸1‑(2,4‑二甲基‑4‑三环[5.2.1.0 ]正癸基)乙酯,1‑((1R,3S,3aS,6S)‑1,2,3‑三甲基八氢‑3a,6‑亚甲桥茚‑1‑基)乙‑1‑酮,1‑(2,4‑二甲基‑4‑三环[5.2.1.0^{1,5}]正癸基)乙酮,2,3,4‑三甲基三环[5.2.1.0^{1,5}]癸烷‑4‑甲醛,乙酸(2,3,4‑三甲基‑4‑三环[5.2.1.0^{1,5}]正癸基)甲酯,1‑((3aS,6S)‑2,3‑二甲基八氢‑3a,6‑亚甲桥茚‑1‑基)乙‑
1‑酮肟,1,3‑二甲基八氢‑3a,6‑亚甲桥茚‑1‑甲醛肟,~{N}‑[1‑[(1~{R},7~{R})‑2,3,4‑
1,5 1.5
三甲基‑4‑三环[5.2.1.0 ]正癸基]亚乙基]羟胺,(+‑)‑1‑(2,4‑二甲基三环[5.2.1.0 ]癸‑4‑基)乙酮,乙酸(+‑)‑1‑(2,4‑二甲基三环[5.2.1.0~1.5~]癸‑4‑基)乙酯,1‑[(1RS,
1.
2RS,4SR,7RS)‑2,3,4‑三甲基三环[5.2.1.0 ~]癸‑4‑基)乙酮,(E/Z)‑1‑[(1RS,7RS)‑2,3‑
1.5
二甲~基三环[5.2.1.0 ]癸‑4‑基)乙酮肟,(E/Z)‑1‑[(1S,7S)‑2,3,4‑三甲基三环[5.2.1.0~1.5~]癸‑4‑基)乙酮肟,(E/Z)‑1‑((3aS,6S)‑1,2,3‑三甲基八氢‑3a,6‑亚甲桥茚‑1‑基)乙酮肟,乙酸(+‑)‑1‑(3‑甲基八氢‑3a,6‑亚甲桥茚‑1‑基)乙酯,以及它们的组合。
[0319] 在一些形态中,至少一种嗅觉受体是geonol嗅觉受体。在一些形态中,geonol嗅觉受体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OR11A1嗅觉受体,OR2M3嗅觉受体,OR1A1嗅觉受体,OR2W1嗅觉受体,OR1A1嗅觉受体,OR2J3嗅觉受体,OR4Q3嗅觉受体,以及OR5K1嗅觉受体。
[0320] 在一些形态中,抑制该geonol嗅觉受体的该至少一种化合物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4,6
中选出:[1R‑(1R*,4R*,6R*,10S*)]‑4,12,12‑三甲基‑9‑亚甲基‑5‑氧杂三环[8.2.0.0 ]十二烷,1‑(2,6,6‑三甲基‑1‑环己‑3‑烯基)丁‑2‑烯‑1‑酮,2‑叔丁基苯酚,5‑甲基‑2‑(丙‑
2‑基)苯酚,壬‑2,6‑二烯醛,1,1‑二乙氧基‑3,7‑二甲基辛‑2,6‑二烯,3‑(4‑羟基‑4‑甲基戊基)环己‑3‑烯‑1‑甲醛;4‑(4‑羟基‑4‑甲基戊基)环己‑3‑烯‑1‑甲醛,1,4,8‑三甲基‑13‑氧杂双环[10.1.0]十三碳‑4,8‑二烯;1,5,8‑三甲基‑13‑氧杂双环[10.1.0]十三碳‑4,8‑二烯,3‑(4‑叔丁基苯基)丙醛,(4R,4aS,6R)‑4,4a‑二甲基‑6‑丙‑1‑烯‑2‑基‑3,4,5,6,7,8‑六氢萘‑2‑酮,乙酸香叶酯,1‑(3,3‑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1‑(5,5‑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1‑(3,3‑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1‑(5,5‑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2‑乙氧基‑5‑丙‑1‑烯基苯酚,2,6,6,8‑四甲基‑9‑氧杂四环[5.4.1.0^{1,5}.0^{8,10}]十二烷,壬烯醛,异丁基喹啉,环十五碳‑4‑烯‑1‑酮,(‑)‑(R)‑
3,7‑二甲基‑6‑辛烯腈,2‑甲基‑5‑丙‑2‑基苯酚,异丙基喹诺酮,5‑己基‑2‑甲基吡啶,(2,5‑二甲基‑1,3‑二氢茚‑2‑基)甲醇,2‑戊基环戊‑1‑酮,4‑(2,6,6‑三甲基环己烯‑1‑基)丁‑3‑烯‑2‑酮;4‑(2,6,6‑三甲基环己烯‑2‑烯‑1‑基)丁‑3‑烯‑2‑酮,3‑甲基‑4‑(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丁‑3‑烯‑2‑酮;1‑(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戊‑1‑烯‑3‑酮,2,4‑二甲基环己‑3‑烯甲醛,苯乙醇,3,7‑二甲基辛‑2,6‑二烯醛,乙酸(2,2,2‑三氯‑1‑苯基乙基)酯,
4‑(2,6,6‑三甲基环己烯‑1‑基)丁‑3‑烯‑2‑酮,乙酸苯基乙酯,7‑羟基‑3,7‑二甲基辛醛,甲基柠檬醛,6,10‑二甲基十一碳‑5,9‑二烯‑2‑酮,2‑乙氧基‑5‑丙‑1‑烯基苯酚,以及它们的组合。
[0321] 在一些形态中,1‑(2,6,6‑三甲基‑1‑环己‑3‑烯基)丁‑2‑烯‑1‑酮的有效量为0.02至0.2%w/v。
[0322] 在一些形态中,4‑(2,6,6‑三甲基环己烯‑1‑基)丁‑3‑烯‑2‑酮;4‑(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丁‑3‑烯‑2‑酮的有效量为0.02至0.2%w/v。
[0323] 在一些形态中,1‑(3,3‑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1‑(5,5‑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的有效量为0.03%w/v。
[0324] 在一些形态中,异丁基喹啉的有效量为1至10%w/v。
[0325] 在一些形态中,甲基柠檬醛的有效量为1%w/v。
[0326] 在一些形态中,1,1‑二乙氧基‑3,7‑二甲基辛‑2,6‑二烯的有效量为0.005至0.03%w/v。
[0327] 在一些形态中,乙酸苯基乙酯的有效量为0.3%w/v。
[0328] 在一些形态中,2‑叔丁基苯酚的有效量为0.5%w/v。
[0329] 在一些形态中,2,4‑二甲基环己‑3‑烯甲醛的有效量为0.2%w/v。
[0330] 在一些形态中,6,10‑二甲基十一碳‑5,9‑二烯‑2‑酮的有效量为5%w/v。
[0331] 在一些形态中,4‑(2,6,6‑三甲基环己烯‑1‑基)丁‑3‑烯‑2‑酮的有效量为5%w/v。
[0332] 在一些形态中,3,7‑二甲基辛‑2,6‑二烯醛的有效量为0.002至0.15%w/v。
[0333] 在一些形态中,所述7‑羟基‑3,7‑二甲基辛醛的有效量为20至100%w/v。
[0334] 在一些形态中,3‑甲基‑4‑(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丁‑3‑烯‑2‑酮;1‑(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戊‑1‑烯‑3‑酮的有效量为0.1至1%w/v。
[0335] 在一些形态中,(2,5‑二甲基‑1,3‑二氢茚‑2‑基)甲醇的有效量为15%w/v。
[0336] 在一些形态中,2‑甲基‑5‑丙‑2‑基苯酚的有效量为2%w/v。
[0337] 在一些形态中,2‑乙氧基‑5‑丙‑1‑烯基苯酚的有效量为0.5至5%w/v。
[0338] 在一些形态中,至少一种嗅觉受体是1‑辛烯‑3‑醇嗅觉受体。在一些形态中,1‑辛烯‑3‑醇嗅觉受体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OR2W1嗅觉受体,OR1A1嗅觉受体,OR2J3嗅觉受体,OR4Q3嗅觉受体,和OR5K1嗅觉受体。
[0339] 在一些形态中,抑制该1‑辛烯‑3‑醇嗅觉受体的该至少一种化合物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异丁基喹啉,2‑叔丁基苯酚,[1R‑(1R*,4R*,6R*,10S*)]‑4,12,12‑三甲基‑4,6
9‑亚甲基‑5‑氧杂三环[8.2.0.0 ]十二烷,乙酸(4‑甲基‑4‑苯基戊‑2‑基)酯,(+‑)‑3‑甲基环十五酮,1‑(4,8‑二甲基‑12‑亚甲基环十二碳‑4,8‑二烯‑1‑基)乙酮;1‑(2,6,10‑三甲基环十二碳‑1,5,9‑三烯‑1‑基)乙酮;1‑(2,6,10‑三甲基环十二碳‑2,5,9‑三烯‑1‑基)乙酮,环十五碳‑4‑烯‑1‑酮,环十二酮,2,4‑二甲基环己‑3‑烯甲醛,1,4‑二氧杂环十六碳‑5,16‑二酮,戊醇,氧杂环十六碳‑2‑酮,1,1,2,3,3‑五甲基‑2,5,6,7‑四氢茚‑4‑酮,(+‑)‑全氢‑5,
5,8A‑三甲基‑2‑反式萘酮,2,3,3‑三甲基‑2H‑茚‑1‑酮,4‑(4,8‑二甲基壬‑3,7‑二烯基)吡啶,4‑[(1~{R},3~{R},6~{R})‑2,2,3,6‑四甲基环己基]丁‑3‑烯‑2‑酮;4‑[(1~{S},3~{S},6~{R})‑2,2,3,6‑四甲基环己基]丁‑3‑烯‑2‑酮,(+)‑(1R,7R)‑10,10‑二甲基三环[7.1.1.0(2,7)]十一碳‑2‑烯‑4‑酮,(9E)‑环十七碳‑9‑烯‑1‑酮,8,8‑二甲基‑2,3,
4,6,7,8~{a}‑六氢‑1~{H}‑萘‑2‑甲醛;8,8‑二甲基‑2,3,5,6,7,8~{a}‑六氢‑1~{H}‑萘‑2‑甲醛;8,8‑二甲基‑2,3,4,5,6,7‑六氢‑1~{H}‑萘‑2‑甲醛;2,2‑二甲基八氢‑1~{H}‑
2,4~{a}‑亚甲桥萘‑8‑酮,2,4~{a},8,8‑四甲基‑1~{a},2,4,5,6,7‑六氢‑1~{H}‑环丙并[j]萘‑3‑酮;2,6,6,8‑四甲基三环[5.3.1.0^{1,5}]十一碳‑9‑酮,甲基柠檬醛,以及它们的组合。
[0340] 在一些形态中,乙酸(2,2,2‑三氯‑1‑苯基乙基)酯的有效量为10%w/v。
[0341] 在一些形态中,1,4‑二氧杂环十六碳‑5,16‑二酮的有效量为50%w/v。
[0342] 在一些形态中,氧杂环十六碳‑2‑酮的有效量为50%w/v。
[0343] 在一些形态中,甲基柠檬醛的有效量为1%w/v。
[0344] 在一些形态中,环十五碳‑4‑烯‑1‑酮的有效量为0.5至5%w/v。
[0345] 在一些形态中,2,4‑二甲基环己‑3‑烯甲醛的有效量为0.5%w/v。
[0346] 在一些形态中,大黄(coprs rubarb)的有效量为1%w/v。
[0347] 在一些形态中,1,1‑二乙氧基‑3,7‑二甲基辛‑2,6‑二烯的有效量为0.005至0.03%w/v。
[0348] 在一些形态中,2,3,3‑三甲基‑2H‑茚‑1‑酮的有效量为0.07至0.7%w/v。
[0349] 在一些形态中,2,4~{a},8,8‑四甲基‑1~{a},2,4,5,6,7‑六氢‑1~{H}‑环丙并[j]萘‑3‑酮;2,6,6,8‑四甲基三环[5.3.1.0^{1,5}]十一碳‑9‑酮的有效量为2至20%w/v。
[0350] 在一些形态中,至少一种嗅觉受体是DMTS嗅觉受体。在一个形态中,DMTS嗅觉受体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OR4S2嗅觉受体,OR52N5嗅觉受体,OR2L13嗅觉受体,OR2AJ1嗅觉受体,OR4C15嗅觉受体,OR5AC2嗅觉受体,OR8H3嗅觉受体,OR11G2嗅觉受体,OR52N2嗅觉受体,OR5T1嗅觉受体,OR2W1嗅觉受体,OR1A1嗅觉受体,OR5K1嗅觉受体,Olfr1193嗅觉受体,Olfr1093嗅觉受体,Olfr1097嗅觉受体,Olfr166嗅觉受体,Olfr169嗅觉受体,Olfr738嗅觉受体,Olfr173嗅觉受体,Olfr263嗅觉受体,Olfr403嗅觉受体,Olfr742嗅觉受体,Olfr207嗅觉受体,Olfr665嗅觉受体,Olfr669嗅觉受体和Olfr1211受体。
[0351] 在一些形态中,抑制该DMTS嗅觉受体的该至少一种化合物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3E)‑4‑(2,6,6‑三甲基‑2‑环己烯‑1‑基)‑3‑丁烯‑2‑酮,(+‑)‑3,6,8,8‑四甲基八氢‑1H‑3a,7‑桥亚甲基甘菊环‑6‑醇,壬‑2,6‑二烯醛,(+‑)‑全氢‑5,5,8A‑三甲基‑2‑反式萘酮,(1RS,2SR,5RS,7RS,8SR)‑5‑甲基三环[6.2.1.0~2,7~]十一碳‑4‑酮(A)+(1RS,2SR,5SR,7RS,8SR)‑5‑甲基三环[6.2.1.0~2,7~]十一碳‑4‑酮(B),2,6,6‑三甲基‑1,3‑环己二烯‑1‑甲酸乙酯,1,4,8‑三甲基‑13‑氧杂双环[10.1.0]十三碳‑4,8‑二烯;1,5,8‑三甲基‑
13‑氧杂双环[10.1.0]十三碳‑4,8‑二烯,4,6,6‑三甲基‑1,3‑环己二烯‑1‑甲酸乙酯,乙酸(2‑甲基‑2‑茚满基)甲酯,2‑戊基环戊‑1‑酮,(+‑)‑1‑(2,5‑二甲基‑2,3‑二氢‑1H‑茚‑2‑基)乙酮,4‑(1,1‑二甲基丙基)‑1‑环己酮,4‑(2,6,6‑三甲基环己烯‑1‑基)丁‑3‑烯‑2‑酮;4‑(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丁‑3‑烯‑2‑酮,苯乙醇,1,4‑环己烷二甲酸二乙酯,(+)‑(R)‑3,7‑二甲基‑6‑辛烯醛,3,5,6‑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醛(A)+2,4,6‑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醛(B),3,7‑二甲基辛‑2,6‑二烯醛,3‑(4‑甲基‑3‑戊烯基)‑3‑环己烯‑1‑甲醛(A)+
4‑(4‑甲基‑3‑戊烯基)‑3‑环己烯‑1‑甲醛,3‑甲基‑4‑(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丁‑
3‑烯‑2‑酮;1‑(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戊‑1‑烯‑3‑酮,(4Z,8E)‑
13‑氧杂双环[10.1.0]十三碳‑4,8‑二烯,(4E,8E)‑4,8‑环十二碳二烯‑1‑酮(A)+(4E,8Z)‑
4,8‑环十二碳二烯‑1‑酮(B)+(4Z,8E)‑4,8‑环十二碳二烯‑1‑酮(C),(1R,4Z,8E,12R)‑13‑氧杂双环[10.1.0]十三碳‑4,8‑二烯;(4Z,8E)‑13‑氧杂双环[10.1.0]十三碳‑4,8‑二烯,2,2,7,7‑四甲基三环[6.2.1.0~1,6~]十一碳‑6‑醇,(2,5‑二甲基‑1,3‑二氢茚‑2‑基)甲醇,8,8‑二甲基‑2,3,4,6,7,8~{a}‑六氢‑1~{H}‑萘‑2‑甲醛;8,8‑二甲基‑2,3,5,6,7,8~{a}‑六氢‑1~{H}‑萘‑2‑甲醛;8,8‑二甲基‑2,
3,4,5,6,7‑六氢‑1~{H}‑萘‑2‑甲醛;2,2‑二甲基八氢‑1~{H}‑2,4~{a}‑亚甲桥萘‑8‑酮,(+)‑(1S,2S,3S,5R)‑2,6,6‑三甲基螺[双环[3.1.1]庚烷‑3,1'‑环己烷]‑2'‑烯‑4'‑酮,1‑(3,3‑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1‑(5,5‑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5RS,6RS)‑2,6,10,10‑四甲基‑1‑氧杂螺[4.5]癸‑6‑醇,乙酸(2,2,2‑三氯‑1‑苯基乙基)酯,广藿香油,(1~{S},3~{S},6~{R},7~{R},8~{S})‑2,2,6,8‑四甲基三环[5.3.1.0^{3,8}]十一碳‑3‑醇,(4S,4aS,8aR)‑4,8a‑二甲基‑1,2,3,4,5,6,7,‑八氢萘‑4a‑醇,以及它们的组合。
[0352] 在一些形态中,至少一种嗅觉受体是吲哚/粪臭素嗅觉受体。在一个形态中,吲哚/粪臭素嗅觉受体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OR52N2嗅觉受体,OR11G2嗅觉受体,OR5AC2嗅觉受体,OR4C15嗅觉受体,OR8S1嗅觉受体,OR11H6嗅觉受体,OR11H4嗅觉受体,Olfr665嗅觉受体,Olfr740嗅觉受体,Olfr743嗅觉受体,Olfr746嗅觉受体,Olfr738嗅觉受体,Olfr739嗅觉受体,Olfr741嗅觉受体,Olfr742嗅觉受体,Olfr744嗅觉受体,Olfr748嗅觉受体和Olfr749嗅觉受体。
[0353] 在一些形态中,抑制该吲哚/粪臭素嗅觉受体的该至少一种化合物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甲酸苄酯,乙酸(+‑)‑1‑苯基乙酯,(+‑)‑(3E)‑4‑(2,6,6‑三甲基‑2‑环己烯‑
1‑基)‑3‑丁烯‑2‑酮,(+‑)‑全氢‑5,5,8A‑三甲基‑2‑反式萘酮,3‑苯基‑1‑丙醇,[顺‑4‑(2‑正丙基)环己基]甲醇,2‑甲基‑2‑茚满甲醇,乙酸(2‑甲基‑2‑茚满基)甲酯,(+‑)‑5‑乙基‑2‑甲基‑2‑茚满甲醇,(2,5‑二甲基‑1,3‑二氢茚‑2‑基)甲醇,5‑甲基‑2‑茚满甲醇,(+‑)‑1‑(2,
5‑二甲基‑2,3‑二氢‑1H‑茚满‑2‑基)乙酮,4‑(1,1‑二甲基丙基)‑1‑环己酮,(+‑)‑2‑甲氧基甲基‑2,5‑二甲基茚满,2,5,6‑三甲基‑2‑茚满甲醇,(+‑)‑(2,4,5‑三甲基‑2,3‑二氢‑1H‑茚‑2‑基)甲醇,(+‑)‑2‑乙基‑5‑甲基‑2‑茚满甲醇,(+‑)‑2,4‑二甲基‑2‑茚满甲醇,(+‑)‑2,
4,6‑三甲基‑2‑茚满甲醇,(+‑)(2,7‑二甲基‑1,2,3,4‑四氢‑2‑萘并甲基)甲醇,(+‑)‑(2,6‑二甲基‑1,2,3,4‑四氢‑2‑萘基)甲醇,(+‑)‑(5‑甲氧基‑2‑甲基‑2,3‑二氢‑1H‑茚‑2‑基)甲醇,2,2‑二甲基‑3‑苯基‑1‑丙醇,1‑(3,3‑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1‑(5,5‑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1,2,6‑三甲基‑2‑茚满甲醇,(+‑)‑2,4‑二甲基‑4,4a,
5,9b‑四氢茚并[1,2‑d][1,3]二恶英(异构体A)+(+‑)‑2,4‑二甲基‑4,4a,5,9b‑四氢茚并[1,2‑d][1,3]二恶英(异构体B)(A+B),8,8‑二甲基‑2,3,4,6,7,8~{a}‑六氢‑1~{H}‑萘‑
2‑甲醛;8,8‑二甲基‑2,3,5,6,7,8~{a}‑六氢‑1~{H}‑萘‑2‑甲醛;8,8‑二甲基‑2,3,4,5,
6,7‑六氢‑1~{H}‑萘‑2‑甲醛;2,2‑二甲基‑八氢‑1‑{H}‑2,4‑{a}‑亚甲桥萘‑8‑酮,4‑叔丁基环己酮,1‑(2,2‑二甲基‑6‑亚甲基环己基)戊‑1‑烯‑3‑酮;3‑甲基‑4‑(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丁‑3‑烯‑2‑酮;1‑(2,6,6‑三甲基环己烯‑1‑基)戊‑1‑烯‑3‑酮;1‑(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戊‑1‑烯‑3‑酮,2,2‑二甲基‑4‑苯基‑1,3‑二氧戊环,(4E,8E)‑4,8‑环十二碳二烯‑1‑酮(A)+(4E,8Z)‑4,8‑环十二碳二烯‑1‑酮(B)+(4Z,8E)‑4,8‑环十二碳二烯‑
1‑酮(C),(+‑)‑2‑((甲氧基甲氧基)甲基)‑2,5‑二甲基‑2,3‑二氢‑1H‑茚,3‑(4‑羟基‑4‑甲基戊基)环己‑3‑烯‑1‑甲醛;4‑(4‑羟基‑4‑甲基戊基)环己‑3‑烯‑1‑甲醛,苯乙酸戊酯,4‑(2,6,6‑三甲基环己烯‑1‑基)丁‑3‑烯‑2‑酮;4‑(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丁‑3‑烯‑
2‑酮,1,1,2,3,3‑五甲基‑2,5,6,7‑四氢茚‑4‑酮,3‑苯基丁醛,2,4‑二甲基‑4‑苯基氧戊环,
1‑(5,5‑二甲基环己烯‑1‑基)戊‑4‑烯‑1‑酮,[1R‑(1R*,4R*,6R*,10S*)]‑4,12,12‑三甲基‑
4,6
9‑亚甲基‑5‑氧杂三环[8.2.0.0 ]十二烷,2‑甲基‑3‑(4‑甲基苯基)丙醛,3‑甲基‑5‑苯基戊醛,异丙基喹诺酮,(+‑)‑(2E)‑1‑(2,6,6‑三甲基‑2‑环己烯‑1‑基)‑2‑丁烯‑1‑酮,4‑(2,
6,6‑三甲基环己烯‑1‑基)丁‑3‑烯‑2‑酮;4‑(2,6,6‑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丁‑3‑烯‑2‑酮,4,5,6,7,8,9,10,11,12,13‑十氢环十二碳[d][1,3]恶唑,以及它们的组合。
[0354] 在一些形态中,术语“接触”是指向受试者施用包含如本文所述的至少一种化合物的组合物,其中所述施用导致向受试者给药有效量的至少一种化合物。施用可以通过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容易选择的任何方法进行。这些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局部施用、吸入等。因此,本公开内容设想配制包含如本文所述的至少一种化合物与合适载体的组合物,以促进向受试者施用包含如本文所述的至少一种化合物的组合物。
[0355] 或者,在一些形态中,术语“接触”是指将包含如本文所述的至少一种化合物的组合物分配或分散进入有此需要的体量(volume)内,其中该分配或分散导致向受试者给药有效量的至少一种化合物。如本文所述的至少一种化合物的分散或分配可以通过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容易选择的任何方法来实现。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喷雾器(spray)、雾化器(nebulizer),含有如本文所述的至少一种化合物的溶液的蒸发,等等。
[0356] 因此,本公开内容设想配制一种组合物,其包含如本文所述的至少一种化合物与合适的载体,以促进对受试者用包含如本文所述的至少一种化合物的组合物来处理表面或体量。
[0357] 在一些形态中,术语“接触”是指使恶臭源的表面与包含如本文所述的至少一种化合物的组合物接触,其中接触导致有效量的至少一种化合物沉积在表面上。包含如本文所述的至少一种化合物的组合物可以通过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容易选择的任何方法与表面接触。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喷雾器、擦拭物、溶液等等。
[0358] 根据本文提出的一些形态的产品和制剂
[0359] 在一些形态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已加香消费品,其以减少、防止或抑制受试者对恶臭的感知的量包含该至少一种化合物。在一些形态中,已加香消费品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空气护理产品,家庭护理产品和衣物护理产品。
[0360] 在一些形态中,包含有效量的至少一种化合物的已加香消费品包括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的制剂:气溶胶和/或水基空气清新剂喷雾剂,吸芯(wick)/引捻(reed)空气清新剂,液体电动(插入式)空气清新剂,固体支持空气清新剂,基于凝胶的空气清新剂,含膜空气清新剂,漂白、清洁、清洗用洗涤剂粉,液体通用清洁剂,特种清洁剂和液体洗涤剂。
[0361]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如本文所定义的至少一种化合物可以纯的形式或在溶剂中的形式添加到本文描述的组合物中。或者,该至少一种化合物可以首先通过例如用诸如聚合物、胶囊、微胶囊、纳米胶囊、脂质体、前体、成膜剂、吸收剂之类的捕集材料捕集,例如通过使用碳或沸石、环状低聚糖以及它们的混合物来改性。或者,该至少一种化合物可以与底物化学结合,所述底物适于在施加诸如光、酶等的外源刺激时释放化合物。
[0362] 因此,本文提出的一些形态提供了一种组合物,其包含:
[0363] a.该至少一种化合物;
[0364] b.至少一种从由香料载体和香料基料构成的群组中选出的成分;和
[0365] c.可选地,至少一种香料佐剂。
[0366] 如本文所用,术语“香料载体”是指从香料的观点来看实际上是中性的材料,即,不会显著改变加香成分的感官特性的材料。香料载体可以是液体或固体。
[0367] 液体香料载体的非限制性例子包括乳化体系,即溶剂和表面活性剂体系,或通常用于香料业的溶剂。通常用于香料业的溶剂的特性和类型的详细描述不能穷尽。然而,非限制性例子包括二丙二醇、邻苯二甲酸二乙酯、肉豆蔻酸异丙酯、苯甲酸苄酯、2‑(2‑乙氧基乙氧基)‑1‑乙醇或柠檬酸乙酯。对于同时包含香料载体和香料基料的组合物,除了前述列举的那些以外,其他适合的香料载体也可以是乙醇,水/乙醇混合物,柠檬烯或其它萜烯,异链烷,如以商标 (来源:Exxon Chemical)公知的那些,或二醇醚和二醇醚酯,如以商标 (来源:Dow Chemical Company)公知的那些。
[0368] 固体香料载体的非限制性例子包括吸收性树胶或聚合物,或者包封材料。这些材料的例子可包括成壁材料和增塑材料,例如单糖、二糖或三糖,天然或改性淀粉,水胶体,纤维素衍生物,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蛋白质或果胶,或在参考文献例如H.Scherz,Hydrokolloide:Stabilisatoren,Dickungs‑und Geliermittel in Lebensmitteln,Band 
2der Schriftenreihe Lebensmittelchemie, Behr's Verlag GmbH&
Co.,Hamburg,1996中列举的材料。包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并且可以例如使用诸如喷雾干燥、附聚或挤出的技术进行;或由包括凝聚和复合凝聚技术的涂层包封组成。
[0369] 如本文所用,术语“香料基料”是指包含至少一种加香助成分的组合物。加香助成分不包括该至少一种化合物。如本文所用,术语“加香助成分”是指这样一种化合物,其用于加香制剂或组合物中以赋予快感效果。换句话说,要被认为是加香助成分的此种助成分必须被本领域技术人员公认为能够以主动或令人愉快的方式赋予或改变组合物的气味,而不仅仅是具有气味。
[0370] 基料中存在的加香助成分的性质和类型在这里不保证更详细的描述,其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无法穷尽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其常识并根据预期的用途或应用和所需的感官效果对它们进行选择。一般而言,这些加香助成分属于不同的化学分类,如醇类、内酯类、醛类、酮类、酯类、醚类、乙酸酯类、腈类、萜类化合物、含氮或含硫杂环化合物和精油,并且所述加香助成分可以是天然来源的或合成来源的。无论如何,这些助成分中的许多都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例如S.Arctander,Perfume and Flavor Chemicals,1969,Montclair,New Jersey,USA或其更新的版本,或其他相似性质的著作,以及香料业领域大量的专利文献。还应当理解,所述助成分也可以是已知以受控方式释放各种类型的加香化合物的化合物。
[0371] 如本文所用,术语“香料佐剂”是指能够赋予附加的额外益处如颜色、特定的耐光性、化学稳定性等的成分。在加香基料中通常使用的佐剂的性质和类型的详细描述是无法穷尽的,但是必须提及的是所述成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
[0372] 如本文所用,术语香料或香料油或香料调和物用于表示加香成分的混合物。
[0373] 在一些形态中,加香组合物包含恶臭受体拮抗剂体系,该恶臭受体拮抗剂体系包含从表1的组中选出的至少一种成分和非功能性香料调和物。
[0374] 在一些形态中,加香组合物包含:
[0375] (i)约2重量%至约85重量%的包含从表1的组中选出的至少一种成分的恶臭受体拮抗剂体系;
[0376] (ii)约15重量%至98重量%的包含至少2种加香成分的功能性香料调和物,条件是排除表1中所列的任何成分,该调和物具有优选选自花香、柑橘和茉莉的调性;和
[0377] (iii)可选地,非功能性香料调和物。
[0378] 不希望局限于任何特定理论,包含从表1的组中选出的至少一种成分的恶臭受体拮抗剂体系与由针对恶臭起效的加香成分组成的功能性香料调和物相结合,改善了功能性香料调和物在限制、减少或消除对恶臭的感知方面的效果。
[0379] 如本文所用,术语恶臭受体拮抗剂、恶臭拮抗剂系统或恶臭拮抗剂成分,也称为I组,是指一种或几种化合物,其各自具有阻断对恶臭目标产生响应的至少一种嗅觉受体的能力,该恶臭目标通过测量所培养的细胞系中嗅觉神经元或分离的受体的活性来鉴定,其响应由以下实施例所述受体驱动。
[0380] 如本文所用,术语功能性香料调和物(称为II组)是指至少两种加香成分的混合物,所述加香成分被称为功能性加香成分,其是通过例如针对至少一种恶臭元素起效而进行的感官测量建立的。
[0381] 如本文所用,术语非功能性香料调和物(称为III组)是指至少一种或着至少两种加香成分的混合物,所述加香成分被称为非功能性加香成分,其不作为恶臭抵抗剂起效,即不属于I组或II组的加香成分。
[0382] 此外,通过“加香成分”,在本文中是指这样一种化合物,其可以使用在加香制剂或组合物中以赋予至少快感效果。换句话说,要被认为是加香成分的此种成分必须被本领域技术人员公认为能够以主动或令人愉快的方式赋予或改变组合物的气味,而不仅仅是具有气味。
[0383] 这里,加香成分的性质和类型在这里不保证更详细的描述,其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无法穷尽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其常识并根据预期的用途或应用和所需的感官效果对它们进行选择。一般而言,这些加香成分属于不同的化学分类,如醇类、内酯类、醛类、酮类、酯类、醚类、乙酸酯类、腈类、萜类化合物、含氮或含硫杂环化合物和精油,并且该加香助成分可以是天然来源的或合成来源的。
[0384] 特别地,可以列举通常用于香料配方中的加香成分,例如:
[0385] ·醛香成分:癸醛、十二醛、2‑甲基十一醛、10‑十一烯醛、辛醛和/或壬烯醛;
[0386] ·芳香草本成分:桉树油、樟脑、桉叶油醇、薄荷醇和/或α‑蒎烯;
[0387] ·香脂成分:香豆素、乙基香草醛和/或香草醛;
[0388] ·柑橘香成分:二氢月桂烯醇,3,7‑二甲基辛‑2,6‑二烯醛,橙油,乙酸芳樟酯,(‑)‑(R)‑3,7‑二甲基‑6‑辛烯腈,橙萜烯、柠檬烯、乙酸1‑对薄荷烯‑8‑基酯和/或1,4(8)‑对薄荷二烯;
[0389] ·花香成分:二氢茉莉酮酸甲酯、芳樟醇、香茅醇、苯乙醇、3‑(4‑叔丁基苯基)‑2‑甲基丙醛、己基肉桂醛、乙酸苄酯、水杨酸苄酯、四氢‑2‑异丁基‑4‑甲基‑4(2H)‑吡喃醇、β‑紫罗兰酮、2‑(甲基氨基)苯甲酸甲酯、(E)‑3‑甲基‑4‑(2,6,6‑三甲基‑2‑环己烯‑1‑基)‑3‑丁烯‑2‑酮、水杨酸己酯、3,7‑二甲基‑1,6‑壬二烯‑3‑醇、3‑(4‑异丙基苯基)‑2‑甲基丙醛、乙酸三环癸烯酯、香叶醇、对薄荷‑1‑烯‑8‑醇、乙酸4‑(1,1‑二甲基乙基)‑1‑环己酯、乙酸1,1‑二甲基‑2‑苯基乙酯、4‑环己基‑2‑甲基‑2‑丁醇、水杨酸戊酯、高顺式二氢茉莉酮酸甲酯、
3‑甲基‑5‑苯基‑1‑戊醇、丙酸三环癸烯酯、乙酸香叶酯、四氢芳樟醇、顺‑7‑对薄荷醇、(S)‑
2‑(1,1‑二甲基丙氧基)丙酸丙酯、2‑甲氧基萘、乙酸2,2,2‑三氯‑1‑苯基乙酯、4/3‑(4‑羟基‑4‑甲基戊基)‑3‑环己烯‑1‑甲醛、戊基肉桂醛、4‑苯基‑2‑丁酮、乙酸异壬酯、乙酸4‑(1,
1‑二甲基乙基)‑1‑环己酯、异丁酸三环癸烯酯和/或甲基紫罗兰酮异构体的混合物;
[0390] ·果香成分:γ‑十一内酯、4‑癸内酯、2‑甲基‑戊酸乙酯、乙酸己酯、2‑甲基丁酸乙酯、γ‑壬内酯、庚酸烯丙酯、异丁酸2‑苯氧基乙酯、2‑甲基‑1,3‑二氧戊环‑2‑乙酸乙酯和/或1,4‑环己烷二甲酸二乙酯;
[0391] ·青香成分:2,4‑二甲基‑3‑环己烯‑1‑甲醛、乙酸2‑叔丁基‑1‑环己酯、乙酸(+‑)‑1‑苯基乙酯、(2‑甲基丁氧基)乙酸烯丙酯、4‑甲基‑3‑癸烯‑5‑醇、二苯醚、(Z)‑3‑己烯‑1‑醇和/或1‑(5,5‑二甲基‑1‑环己烯‑1‑基)‑4‑戊烯‑1‑酮;
[0392] ·麝香成分:1,4‑二氧杂‑5,17‑环十七烷二酮、十五烯内酯、3‑甲基‑5‑环十五烯‑1‑酮、1,3,4,6,7,8‑六氢‑4,6,6,7,8,8‑六甲基环戊并[G]‑2‑苯并吡喃、丙酸(1S,1'R)‑2‑[1‑(3',3'‑二甲基‑1'‑环己基)乙氧基]‑2‑甲基丙酯、十五内酯和/或丙酸(1S,1'R)‑[1‑(3',3'‑二甲基‑1'‑环己基)乙氧基羰基]甲酯;
[0393] ·木香成分:1‑(八氢‑2,3,8,8‑四甲基‑2‑萘基)‑1‑乙酮、广藿香油、广藿香油的萜烯馏分、(1'R,E)‑2‑乙基‑4‑(2',2',3'‑三甲基‑3'‑环戊烯‑1'‑基)‑2‑丁烯‑1‑醇、2‑乙基‑4‑(2,2,3‑三甲基‑3‑环戊烯‑1‑基)‑2‑丁烯‑1‑醇、甲基柏木酮、5‑(2,2,3‑三甲基‑3‑环戊烯基)‑3‑甲基戊‑2‑醇、1‑(2,3,8,8‑四甲基‑1,2,3,4,6,7,8,8a‑八氢萘‑2‑基)乙‑1‑酮和/或乙酸异冰片酯;
[0394] ·其他成分(例如琥珀香、粉香、辣或水样):十二氢‑3a,6,6,9a‑四甲基萘并[2,1‑b]呋喃及其任何立体异构体、胡椒醛、茴香醛、丁子香酚、肉桂醛、丁香油、3‑(1,3‑苯并间二氧杂环戊烯‑5‑基)‑2‑甲基丙醛和/或3‑(3‑异丙基‑1‑苯基)丁醛。
[0395] 加香成分可能不限于上述成分,并且无论如何,这些成分中的许多都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例如S.Arctander,Perfume and Flavor Chemicals,1969,Montclair,New Jersey,USA或其更新的版本,或其他相似性质的著作,以及香料业领域大量的专利文献。还应当理解,助成分也可以是已知以受控方式释放各种类型的加香化合物的化合物。
[0396] 表1:恶臭受体拮抗剂——I组
[0397]
[0398]
[0399]
[0400]
[0401]
[0402]
[0403]
[0404] 表2:功能性加香成分——II组
[0405]
[0406]
[0407] I组:表1的成分占根据本公开使用的组合物的2至85wt%。在一个形态中,根据本公开使用的组合物包含6至70重量%的量的如上所定义的恶臭拮抗剂体系。根据另一个形态,根据本公开使用的组合物包含8至60重量%的量的如上所定义的恶臭拮抗剂体系。根据另一个形态,根据本公开使用的组合物包含8至46重量%的量的如上所定义的恶臭拮抗剂体系。
[0408]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具体形态,来自根据本公开使用的组合物的恶臭受体拮抗剂体系(I组)包含选自表1的至少3种成分。根据另一个形态,选自表1的至少4种,或者至少5种,或者至少6种,或者至少8种成分是恶臭受体拮抗剂体系的一部分。
[0409] II组:本公开中的II组是如上所定义的功能性香料调和物。在一些形态中,II组的功能性香料调和物的存在量为根据本公开使用的组合物的15至98重量%。根据一个形态,其存在量为30至94重量%。根据另一个形态,其存在量为组合物的40至92重量%。根据另一个形态,其存在量为组合物的29至92重量%。
[0410] 根据一个特定形态,II组由来自表2的组的一种或多种成分组成。
[0411] III组:根据一个具体形态,根据本公开使用的组合物包含如上定义的非功能性香料调和物。非功能性香料调和物由以上定义的加香成分组成,其既不是II组的一部分也不是I组的一部分。如果存在于根据本公开的组合物中,则非功能性香料调和物通常可以占本文所述的任何上述形态中定义的组合物的0.5重量%至70重量%,或者0.5重量%至50重量%。
[0412] IV组‑递送体系:根据一个具体形态,可以将如上定义的组合物与递送体系结合使用。递送体系的使用允许实现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最佳气相浓度。出于本公开的目的的合适的递送体系包括但不限于:
[0413] ·惰性(passive)包覆支撑体,包括以松散粉末或压实形式的一种或多种多孔或无孔基材,选自以下非限制性例子:纤维素(纸/纸板)、蛭石、其它工业吸收剂、珍珠岩、碳酸浮石、其他矿物、木材、锯末、玉米芯、磨碎的稻壳、稻壳灰、其他农业副产品、生物炭、淀粉、改性淀粉;
[0414] ·喷雾干燥的水分活化包封体系,其中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通过喷雾干燥方法包封在基质中,所述基质包含但不限于以下一种或多种:麦芽糖糊精、辛烯基琥珀酸化淀粉(改性淀粉);
[0415] ·核‑壳包封体系,例如机械活化的微胶囊,其具有不可渗透的壳(例如,聚脲、聚氨酯等)和在核中的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
[0416] ·包含表面活性剂的液体混合物;
[0417] ·聚合物材料。
[0418] 在上述任一形态中所定义的组合物的用途也是本发明的目的,其中所述组合物还包含包封材料如聚合物以形成微胶囊或微粒,或包含材料以形成用于组合物的液体递送体系,例如乳液、微乳液、细乳液、凝胶、微凝胶、无水凝胶或分散体。
[0419] 根据一个具体形态,如以上形态中任一项所定义的组合物可以松散粉末或压实形式被吸收在多孔或无孔基质上,该基质选自纤维素(纸/纸板),蛭石,其他工业吸收剂,珍珠岩,碳酸钙,浮石,木材,锯末,磨碎的玉米芯,磨碎的稻壳,稻壳灰,生物炭,淀粉,改性淀粉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0420] 本公开的第二个目的是恶臭受体拮抗剂体系,该恶臭受体拮抗剂体系由从表1的组中选出的至少3种或至少4种成分组成。
[0421] 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是恶臭抵消组合物,其包含:
[0422] a)约2重量%至约85重量%的包含从表1的组中选出的至少一种或者至少3种成分的恶臭受体拮抗剂体系;
[0423] b)约15重量%至98重量%的包含从表2的组中选出的至少2种成分的功能性香料调和物;和
[0424] c)可选地,包含至少两种加香成分的非功能性香料调和物。
[0425] 根据一个具体形态,该组合物包含约6至约70重量%的I组。根据另一个形态,它包含约8至约60重量%的I组。
[0426] 在一些形态中,该组合物还包含至少一种其他MOC化合物。如本文所用,术语“其他MOC化合物”是指已知具有MOC活性并且在工业上通常用于这种用途的材料。可包含至少一种其他MOC化合物以进一步增强或补充该至少一种化合物的MOC活性。
[0427] 至少一种其他MOC化合物的非限制性例子包括抗微生物剂,恶臭吸收剂,化学中和剂例如酸试剂,硫醇捕集剂,气味阻滞剂,交叉适应剂(例如通过引用并入本文的US 5538719中所公开的),恶臭络合剂例如各种环糊精。
[0428] 抗微生物剂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金属盐,例如柠檬酸锌、氧化锌、吡硫鎓锌(zinc pyrithione)和吡罗克酮乙醇胺盐(octopirox);有机酸,例如山梨酸、苯甲酸及它们的盐;对羟基苯甲酸酯,例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异丙酯、对羟基苯甲酸异丁酯、对羟基苯甲酸苄酯及它们的盐;
醇,例如苯甲醇、苯乙醇;酸;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酚类化合物,例如苯酚、2‑甲基苯酚、4‑乙基苯酚;精油,例如迷迭香、百里香、薰衣草、丁子香酚、天竺葵、茶树、丁香、柠檬草、薄荷,或它们的活性成分如茴香脑、百里酚、桉油醇、法呢醇、薄荷醇、柠檬烯、水杨酸甲酯、水杨酸、萜品醇、橙花叔醇、香叶醇,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0429] 恶臭吸收剂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分子筛,例如沸石、二氧化硅酸盐和环糊精;和有机吸收剂,例如活性炭、干的柑橘浆、樱桃果核提取物、玉米芯,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0430] 在一些形态中,本文所述的组合物可包含一种或多于一种的本文所述的至少一种化合物。不希望局限于任何特定理论,包含多于一种的本文所述的至少一种化合物的组合物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制备具有针对目标恶臭或恶臭源的精细调节的活性的MOC组合物。
[0431] 为了清楚起见,还应当理解,直接由化学合成(其中该至少一种化合物作为起始材料、中间体或终产物)得到的任何混合物,例如没有充分纯化的反应介质,不能被认为是根据本发明的MOC组合物,只要所述混合物不以合适的形式提供该至少一种化合物。因此,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未经纯化的反应混合物通常被排除在本公开之外。
[0432] 此外,该至少一种化合物也可以有利地用于任何消费品,对于该消费品,该至少一种化合物至少具有MOC活性而可能有用。因此,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由包含至少一种如上定义的组合物作为活性成分的MOC消费品所代表。可以理解的是,MOC消费品本质上也可以是一种加香产品。
[0433] 如本文所用,术语“MOC(并且可选地可加香的)消费品”或类似表述,是指这样一种消费品,其预期可向施加其的表面(例如皮肤、头发、纺织品、或家居表面,但还有空气)至少递送MOC效果,并且可选地还有令人愉快的加香效果。换句话说,根据本发明的消费品是一种已加香消费品,其包含功能性配方,以及对应于期望的消费品例如洗涤剂或空气清新剂的可选的附加有益剂,以及有效量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化合物。
[0434] MOC消费品的成分的性质和类型在这里不保证更详细的描述,其无论如何都无法穷尽,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其常识并根据所述产品的性质和所需效果对其进行选择。
[0435] 合适的加香消费品的非限制性例子包括:
[0436] ‑香水,例如精细(高级)香水,淡香水(Eau de Toilette),古龙水或须后水;
[0437] ‑织物护理产品,例如液体洗涤剂,粉末洗涤剂,洗涤剂片,洗涤剂棒,洗涤剂膏,洗涤剂袋,液体织物柔软剂,织物柔软剂片,织物增香剂,衣物预处理剂,织物清新剂,熨烫水,衣物漂白剂,地毯清洁粉或地毯清洁剂;
[0438] ‑头发护理产品,例如洗发剂(香波),头发调理剂(护发素),发乳,发油,头发定型产品(例如喷雾剂、摩丝或凝胶),染发产品或烫发(hair permanent wave)产品;
[0439] ‑皮肤护理产品,例如面霜,洗面奶,剃须产品(例如泡沫、霜、凝胶或油),身体和/或护手产品(例如乳、霜、凝胶或油),皮肤紧致产品,脱毛剂,滑石粉,足部护理霜或足部护理乳,婴儿湿巾,清洁用湿巾(擦拭品),保湿用湿巾,防晒产品(例如喷雾剂、乳、霜或油),晒后乳液或仿晒(self‑tanning)产品;
[0440] ‑身体除臭剂(体香剂)或止汗剂产品,例如体香喷雾剂,走珠体香剂,体香棒,体香膏,止汗喷雾剂,止汗棒,走珠止汗液,止汗棒或止汗霜;
[0441] ‑皮肤清洁产品,例如肥皂条,淋浴凝胶(沐浴露),液体洗手皂(洗手液),洗浴泡沫或私处清洗产品;
[0442] ‑空气清新产品,例如空气清新剂喷雾剂,凝胶型空气清新剂,液芯型(liquid‑wick)空气清新剂,包含多孔基材(例如纸或卡片吸除纸、多孔陶瓷或多孔塑料)的固体空气清新剂,包含可渗透膜的液体型或凝胶型空气清新剂,电动空气清新剂和双效空气清新剂/消毒喷雾剂;和/或
[0443] ‑表面护理产品,例如多用途清洁剂,家具抛光剂,木地板清洁剂,窗户清洁剂,手洗洗碗制品(例如液剂、胶剂或糊剂),机洗洗碗制品(例如粉剂、液剂、胶剂、片剂或囊剂),马桶清洗液,水箱型马桶清洁剂,挂式马桶清洁或挂式马桶清洁液;宠物砂。
[0444] 某些上述MOC消费产品可能代表该至少一种化合物的侵蚀性介质,因此可能有必要保护其免于过早分解,例如通过包封或通过将其化学键合到另一种在受到合适的外部刺激,如酶、光、热或pH变化时适于释放本发明成分的化学物质。
[0445] 在一些形态中,如以上形态中任一项所定义的组合物可以松散粉末或压实形式被吸收在多孔或无孔基质上,该基质选自纤维素(纸/纸板),蛭石,其他工业吸收剂,珍珠岩,碳酸钙,浮石,木材,锯末,磨碎的玉米芯,磨碎的稻壳,稻壳灰,生物炭,淀粉,改性淀粉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0446] 因此,在一些形态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已加香消费品,其包含有效量的该至少一种化合物。在一些形态中,已加香消费品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空气护理产品,家庭护理产品和衣物护理产品。
[0447] 在一些形态中,包含有效量的该至少一种化合物的已加香消费品包括从由以下构成的群组中选出的制剂:气溶胶和/或水基空气清新剂喷雾剂,吸芯(wick)/引捻(reed)空气清新剂,液体电动(插入式)空气清新剂,固体支持空气清新剂,基于凝胶的空气清新剂,含膜空气清新剂,漂白、清洁、清洗用洗涤剂粉,液体通用清洁剂,特种清洁剂和液体洗涤剂。
[0448]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所公开的概念和具体形态可以容易地用作修饰或调配用于实现本发明相同目的的其他制剂的基础。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该认识到,这样的等效制剂并不脱离本文阐述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
[0449] 该至少一种化合物可以掺入到各种上述产品或组合物中的比例在很宽的数值范围内变化。当将该至少一种化合物与本领域通常使用的加香助成分、溶剂或添加剂混合时,这些值取决于MOC消费品的性质和所需的感官效果以及给定组合物中的助成分的性质。
[0450] 通常,例如,在加香组合物的情况下,基于其所掺入到的组合物的重量,该至少一种化合物的典型浓度为0.001重量%至5重量%的程度,或者甚至更高。当将本文所述的组合物掺入到MOC消费品中时,可以使用低于这些的浓度,例如为0.01重量%至100重量%的程度,百分比以相对于消费品的重量计。
[0451] 特别地,在各种前述消费品中使用的根据本文所述形态的MOC组合物的浓度根据消费品的性质在各种宽范围的值内变化。例如,根据本文描述的一些形态的MOC组合物可以以0.01重量%至50重量%的浓度,或者以0.2重量%至40重量%的浓度,或者以0.5重量%至25重量%的浓度用于香水产品中。例如,根据本文描述的一些形态的MOC组合物可以以
0.01重量%至20重量%的浓度,或者以0.05重量%至10重量%的浓度,或者以0.1重量%至
5重量%的浓度用于织物护理产品中。又例如,根据本文描述的一些形态的MOC组合物可以以0.01重量%至10重量%的浓度,或者以0.05重量%至5%重量的浓度,或者以0.1重量%至3重量%的浓度用于头发护理产品中。例如,根据本文描述的一些形态的MOC组合物可以以0.01重量%至10重量%的浓度,或者以0.05重量%至5重量%的浓度,最优选地以0.1重量%至2.5重量%的浓度用于皮肤护理产品中。例如,根据本文描述的一些形态的MOC组合物可以以0.01重量%至10重量%的浓度,或者以0.05重量%至7重量%的浓度,或者以0.1重量%至5重量%的浓度用于体香剂或止汗剂产品中。又例如,根据本文描述的一些形态的MOC组合物可以以0.01重量%至5重量%的浓度,或者以0.05重量%至3重量%的浓度,或者以0.1重量%至2.5重量%的浓度用于皮肤清洁产品中。例如,根据本文描述的一些形态的MOC组合物可以以0.01重量%至100重量%的浓度用于空气清新产品中。例如,根据本文描述的一些形态的MOC组合物可以以0.001重量%至10重量%的浓度,或者以0.01重量%至5重量%的浓度,或者以0.1重量%至2重量%的浓度用于表面护理产品中。还例如,根据本文描述的一些形态的MOC组合物可以以0.001重量%至1重量%的浓度,或者以0.005重量%至
0.5重量%的浓度,或者以0.01重量%至0.3重量%的浓度用于宠物砂产品中。
[0452] 通过如下实施例最好地说明了本发明,但不限于此。
[0453] 实施例
[0454] 实施例1:Geonol嗅觉受体抑制剂的鉴定
[0455] 基于细胞的筛选:将表达OR11A1或OR2M3嗅觉受体的细胞系用作拮抗剂筛选平台,以鉴定具有降低geonol诱导的受体活性的特性的化合物。用挥发性化合物文库筛选每种细胞系的抑制特性和潜在的geonol气味抑制作用。首先,将geonol与每种受试化合物的单独二元混合物呈现给细胞。
[0456] 在存在或不存在受试化合物的情况下,通过对geonol诱导的细胞活性进行单点监测,可以鉴定具有推定压制或抑制作用的化合物。在抑制剂量响应曲线测定中进一步证实了这些命中,以IC50的量度(由给定受试化合物的半数最大抑制功效水平抑制的受体活性的抑制剂浓度)评估抑制活性的效能。
[0457] 在单一激活浓度的geonol(EC80)存在下,随着受试化合物浓度的增加,记录到受体活性的剂量依赖性降低,并获得了相应的剂量响应抑制曲线。表2中列出的化合物是降低geonol诱导的至少一种嗅觉受体活性的化合物的例子。
[0458] 感官评估:向小组成员呈现了五个16盎司玻璃瓶,分别装有REF(仅geonol),仅含geonol的对照品,仅拮抗剂,geonol与等强度拮抗剂的混合物,或geonol与低强度拮抗剂的混合物(将最后四个样品随机分配给与小组成员)。要求小组成员首先熟悉REF广口瓶的泥土/苔藓气味品质,然后以0~10线性等级对接下来四个样品的舒适度、泥土/苔藓气味强度和总体气味强度进行评分。样品之间的刺激间隔为2分钟,以避免适应。结果叠加在图4中,其中该图显示了在geonol与REF样品的25种不同拮抗剂的二元等强度混合物中残留的geonol恶臭(泥土/苔藓气味)的百分比。
[0459] 进行了单向方差分析(ANOVA)和95%置信度水平下的Duncan均值比较,以比较仅含geonol的样品,仅含拮抗剂的样品以及以两种不同比率混合的Geonol参考/拮抗剂的平均泥土/苔藓气味强度。表3和图2显示了基于细胞的筛选和感官评估的结果。
[0460] *表示在95%的置信度水平下,等强度geonol和拮抗剂的混合物的泥土/苔藓气味显著低于仅含geonol的样品。
[0461] NS表示在95%的置信度水平下,等强度混合物和仅含geonol的样品之间的泥土/苔藓气味强度没有显著差异。
[0462] NT表明该拮抗剂未在人感官测试中进行测试。
[0463] 表3:Geonol嗅觉受体拮抗剂
[0464]
[0465]
[0466] 实施例2:1‑辛烯‑3‑醇嗅觉受体抑制剂的鉴定
[0467] 将表达OR2W1或OR1A1嗅觉受体的细胞系用作拮抗剂筛选平台,以鉴定具有降低1‑辛烯‑3‑醇诱导的受体活性的特性的化合物。用挥发性化合物文库筛选每种细胞系的抑制特性和潜在的1‑辛烯‑3‑醇气味抑制作用。首先,将1‑辛烯‑3‑醇与每种受试化合物的单独二元混合物呈现给细胞。
[0468] 在存在或不存在受试化合物的情况下,对1‑辛烯‑3‑醇诱导的细胞活性进行单一浓度监测,可以鉴定具有推定压制或抑制作用的化合物。在抑制剂量响应测定中进一步证实了这些命中,以IC50的量度(由给定受试化合物的半数最大抑制功效水平抑制的受体活性的抑制剂浓度)以及最大抑制百分比(相对于基线激动剂活性标准化)评估活性抑制的效力。
[0469] 在单一激活浓度的1‑辛烯‑3‑醇(EC80)存在下,随着受试化合物浓度的增加,记录到受体活性的剂量依赖性降低,并获得了相应的剂量响应抑制曲线。表4中列出的化合物是降低至少一种受体的1‑辛烯‑3‑醇诱导的活性的化合物的例子。
[0470] 表4:1‑辛烯‑3‑醇嗅觉受体拮抗剂
[0471]
[0472]
[0473] 实施例3:丁酸嗅觉受体抑制剂的鉴定
[0474] 将表达OR51E1嗅觉受体的细胞系用作拮抗剂筛选平台,以鉴定具有降低丁酸诱导的受体活性的特性的化合物。用挥发性化合物文库筛选细胞系的抑制特性和潜在的丁酸气味抑制作用。首先,将丁酸与每种受试化合物的单独二元混合物呈现给细胞。
[0475] 在存在或不存在受试化合物的情况下,丁酸诱导的细胞活性的单一浓度监测可以鉴定具有推定压制或抑制作用的化合物。在抑制剂量响应测定中进一步证实了这些命中,以IC50的量度(由给定受试化合物的半数最大抑制功效水平抑制的受体活性的抑制剂浓度)以及最大抑制百分比(相对于基线激动剂活性标准化)评估活性抑制的效力。
[0476] 在单一激活浓度的丁酸(EC80)存在下,随着受试化合物浓度的增加,记录到受体活性的剂量依赖性降低,并获得了相应的剂量响应抑制曲线。表5中列出的化合物是降低丁酸诱导的至少一种受体的活性的化合物的例子。
[0477] 表5:丁酸嗅觉受体拮抗剂
[0478]
[0479]
[0480] 实施例4:根据本文提出的一些形态的组合物
[0481] 下表代表根据本公开的组合物。
[0482] 表6组合物花香E
[0483]
[0484] 表7组合物花香P
[0485]
[0486] 表8组合物花香RD
[0487]
[0488] 表9组合物柑橘B
[0489]
[0490] 表10组合物柑橘H
[0491]
[0492]
[0493] 表11组合物茉莉E
[0494]
[0495] 表12组合物花香V
[0496]
[0497] 表13组合物柑橘B2
[0498]
[0499]
[0500] 表14组合物茉莉E
[0501]
[0502]
[0503] 表15组合物花香D
[0504]
[0505] 实施例5:对于单独恶臭受体拮抗剂系统、单独功能性加香成分和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的残余恶臭气味评分的感官测量
[0506] 恶臭受体拮抗剂系统和组合物以3.4μg/l空气的气相浓度进行。评价组合物的感官方法需要使用专设计的空气稀释嗅觉计来实现对组合物以及对一组受试对象的恶臭的良好控制和稳定的气相浓度。
[0507] 30名受试者首先单独评估恶臭复原物,然后按0~10的等级评定三种属性“新鲜度”、“愉快度”和“恶臭”(恶臭性质)。30秒后进行下一次评估以避免气味适应;将恶臭复原物与测试的组合物一起注入嗅觉计中。记录相同描述符的评级。
[0508] 结果显示在表16和表17以及图3至图5中。
[0509] 用于粪便恶臭的模型恶臭复原物是由吲哚、甲硫醇、对甲酚和丁酸制成的粪便复原物。粪便恶臭复原物及其成分的气相浓度对应于来自厕所气相取样的顶空分析结果(Charles JF Chappuis,Yvan Niclass,Christine Vuilleumier和Christian 
Starkenmann,Quantitative Headspace Analysis of Selected Odourants from 
Latrines in Africa and India Environ.Sci.Technol.2015,49,6134‑6140)。
[0510] 结果表示为单独的特定恶臭复原物以及与测试的组合物结合的特定恶臭复原物的三种描述符的平均速率。
[0511] 表16.在存在和不存在中等强度(0.1%)的geonol的情况下提供的测试化合物的人感官性能。表示愉快度评级差异的显著性的列标题缩写为Pl。*表示在95%置信度水平下与0.15的geonol的显著差异。NS表示无显著差异。*u‑表示在95%置信度水平下显著低于
0.1%的geonol。
[0512]
[0513]
[0514]
[0515] 表17.在存在和不存在中等强度(0.15%)的1‑辛烯‑3‑醇的情况下提供的测试化合物的人感官性能。表示愉快度评级差异的显著性的列标题缩写为Pl。*表示在95%置信度水平下与0.15%的1‑辛烯‑3‑醇的显著差异。NS表示无显著差异。*u‑表示在95%置信度水平下愉快度显著低于0.15%的1‑辛烯‑3‑醇。
[0516]
[0517]
[0518]
[0519] 实施例6:包含根据本公开的芳香组合物的蜡烛的恶臭减少功效测试
[0520]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空气清新剂装置为蜡烛;这种装置通过两种方式递送香味。首先,掺入到蜡烛中的芳香剂在通过蜡迁移到蜡烛表面上时会缓慢蒸发。第二种方式,更多的是通过“熔池”。当蜡烛点燃时产生熔池,火焰熔化蜡烛的一部分,在顶部形成池。预期温暖的混合物以更高的速率释放香味。
[0521] 通过将芳香组合物与下表中所示的蜡烛配方混合来制备芳香化蜡烛。将100克蜡混合物置于3英寸高、圆形、直径为3英寸的玻璃容器中,其具有用蜡涂覆的毡状烛芯(CD#6,夹在0.5英寸高)。对于仅含恶臭的测试样品,制备没有芳香剂的蜡烛(烛用蜡4625A IGI的含量为88%)。
[0522]
[0523] 蜡烛配方
[0524]
[0525] 对照配方
[0526] 由15名未经培训但有经验的评估员对感官室进行评估。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分析数据,然后使用Fisher最小显著差异(LSD)方法进行多重比较(α=0.05)。评估员的数量(N)和LSD如下:N=15,LSD=0.70。
[0527] 实施例7:包含根据本公开的芳香组合物的气溶胶空气清新剂的恶臭减少功效测试
[0528] 在该实施例中使用的空气清新剂装置是气溶胶;这种装置借助于加压的含水芳香化溶液将芳香剂递送到环境中。
[0529] 芳香化气溶胶通过将芳香组合物与下表中所示的气溶胶配方混合来制备。
[0530]
[0531] 气溶胶配方
[0532] 由15名未经培训但有经验的评估员对感官室进行评估。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分析数据,然后使用Fisher最小显著差异(LSD)方法进行多重比较(α=0.05)。评估员的数量(N)和LSD如下:N=15,LSD=0.70。
[0533] 实施例8:包含根据本公开的芳香组合物的香囊型清新剂的恶臭减少功效测试
[0534]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空气清新剂装置是香囊型(sachet‑type)空气清新剂;这种装置利用颗粒状基质,注入有包含在可渗透袋中的芳香剂,该袋由纸、织物或无纺布材料形成。
[0535] 通过将芳香组合物与研磨的玉米芯颗粒( ‑100,来源:Aproa)以20重量%的负载混合来制备芳香化香囊。然后将12克所得混合物置于2.5英寸×2.5英寸纸袋
中。制备包含未芳香化玉米芯的样品,用于仅含恶臭的感官室。
[0536] 由15名未经培训但有经验的评估员对感官室进行评估。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分析数据,然后使用Fisher最小显著差异(LSD)方法进行多重比较(α=0.05)。评估员的数量(N)和LSD如下:N=15,LSD=0.70。
[0537] 实施例9:包含根据本公开的芳香组合物的液体型清新剂的恶臭减少功效测试
[0538]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空气清新器装置是电芯空气清新剂;这种装置利用加热元件从插入带有芳香剂的贮存器中的芯来驱动芳香组合物。
[0539] 将芳香组合物与等重量份的Augeo Clean Multi(Solvay)混合。然后将20克所得混合物置于具有芯(烧结塑料)的贮存器中。所使用的加热器单元设计用于将芯加热到70
℃。
[0540] 由15名未经培训但有经验的评估员对感官室进行评估。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分析数据,然后使用Fisher最小显著差异(LSD)方法进行多重比较(α=0.05)。评估员的数量(N)和LSD如下:N=15,LSD=0.70。
[0541] 实施例10:包含根据本公开的芳香组合物的漂白粉末的恶臭减少功效测试
[0542] 本公开所描述的芳香组合物的恶臭减少将在漂白清洁粉末中测量。漂白清洁粉末是一种与喷雾干燥的芳香剂结合的漂白粉末。该产品的标准用法是将粉末施加到待处理区域并用水溶解,然后擦洗以松散所有颗粒,然后漂洗。
[0543] 通过将0.15克喷雾干燥的粉末(由50%w/w香料,50%w/w辛烯基琥珀酸化改性淀粉组成)加入到9.85克稳定漂白粉末(Stable Bleaching Powder)(I级,Gujarat Alkalies and Chemicals Limited,Gujarat,India)来制备芳香化漂白样品。
[0544] 将恶臭复原物以70重量%的负载施加到细蛭石(Specialty Vermiculite Corp,Enoree,SC)上。然后将9克测试组合物装在圆形铝罐中呈交评估员。铝罐的直径为3英寸,高度为1英寸。对于仅含芳香剂的测试样品,使用具有未经处理的蛭石的罐。
[0545] 通过将350g厕所恶臭与150g蛭石(精细级,Specialty Vermiculite Corp,Enoree,SC)混合,制备了负载70重量%厕所恶臭的蛭石。根据ASTM E 1593‑06“Method for Assessing the Efficacy of Air Care Products in Reducing Sensorialy Perceived Indoor Air Malodour Intensity”中描述的实践评估了包含根据本公开的芳香剂配方的基于纤维素的空气清新剂的功效。首先向评估员展示标记为“参照”的展台,其仅包含一个恶臭罐,以使他们熟悉恶臭。然后,评估员使用1~7的等级(1表示无气味,4表示中等气味和
7表示极强的恶臭),按指定的顺序评估每个样品并评估恶臭强度和总气味强度。
[0546] 样本由19名未经培训的评估员评估。“未经培训的评估员”指的是空气清新剂的使用者,他们没有接受过正式的嗅觉训练,但他们曾经参与香味评估并具有评定气味属性的经验。
[0547] 使用60立方英尺的评估室,将评估室的地板用水弄湿,样品被擦洗到地板上直至溶解。然后加入恶臭复原物。试验期间的环境条件为72°F,40%RH,每小时换气5次。一台设定为低档的便携式台式扇放置在评估室的地板上,以使评估室内的空气流通。展位标有随机生成的3位数代码。样品的展示是盲测的、平衡的、随机的和单一产品测试。在激活5分钟后,指示评估员打开嗅觉窗口以评估每个样品并等待60秒,然后回答一系列与他们在房间中感觉到的气味有关的问题。要求评估员对恶臭强度和总气味强度进行评分。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分析数据,并且使用最小显著性差异(α=0.05)确定两个平均值之间的差异。
[0548] 实施例11:本文给出的化合物对各种嗅觉受体的IC50值
[0549] 本公开所描述的芳香组合物的恶臭减少将在漂白清洁粉末中测量。漂白清洁粉末是一种与喷雾干燥的芳香剂结合的漂白粉末。该产品的标准用法是将粉末施加到待处理区域并用水溶解,然后擦洗以松散所有颗粒,然后漂洗。
[0550] 表18.geonol受体Olfr339、Olfr1487、Olfr1A1、OR11A1、Olfr96的拮抗剂。
[0551]
[0552]
[0553]
[0554]
[0555]
[0556] 表19.1‑辛烯‑3‑醇受体OR2W1、Olfr93、Olfr120、Olfr398的拮抗剂。
[0557]
[0558]
[0559]
[0560] 表20.丁酸受体OR51 E1的螺类似物拮抗剂
[0561]
[0562]
[0563]
[0564] 表21.丁酸受体OR51 E1的拮抗剂
[0565]
[0566]
[0567] 实施例12:吲哚/粪臭素嗅觉受体的拮抗剂的鉴定
[0568] 进行功能性剂量‑响应实验以鉴定能够拮抗先前鉴定的吲哚敏感性受体的化合物(US 9,914,760 B2)。使用基于细胞的检测方法,在HEK293T细胞系中测试了小鼠受体Olfr738,Olfr739,Olfr740,Olfr741,Olfr742,Olfr743,Olfr744,Olfr746,Olfr748和Olfr749,该细胞系中,内源RTP1基因已被激活,并且气味剂受体伴侣已被表达(描述于
WO2016201153A1)。用Flag‑Rho标签组合来标记受体基因。受体基因与典型的人类嗅觉G蛋白α亚基Golf基因共转染。人Golf的共表达激活了Gs转导途径,该Gs转导途径在与合适的配体(此处为吲哚)结合后导致内部cAMP增加。使用基于HTRF的试剂盒(CisBio,cAMP dynamic 2试剂盒,目录号62AM4PEJ),通过测量胞浆中cAMP的增加来检测气味剂诱导的活性。在每种受体有效的激活浓度(EC80)的吲哚存在下,将受体暴露于浓度递增的测试化合物的二元混合物中。这产生了剂量依赖性的抑制曲线,其可用IC50(受体吲哚活性被半数最大抑制功效水平抑制的抑制剂浓度)和最大抑制百分比(相对于基线吲哚EC80活性标准化)表征。下表总结了这些化合物在所有受体中的IC50和抑制百分比(表22和23)。列出的所有化合物均降低了由吲哚诱导的至少一种受体的活性。代表性的剂量依赖性抑制曲线如图6至图9所示。
[0569]
[0570]
[0571] 本文通篇所引用的出版物通过引用整体并入于此。尽管上面已经参考实施例和优选实施方案说明了本发明的各个形态,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的范围并不由前述描述所限定,而是在专利法的原则下由适当解释的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