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囊蜂胶粉生产工艺

申请号 CN202311808117.8 申请日 2024-03-18 公开(公告)号 CN117859878A 公开(公告)日 2024-04-12
申请人 浙江江山健康蜂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晓宇; 沈煜;
摘要 一种微囊蜂胶粉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蜂胶 乙醇 提取物,将蜂胶乙醇提取物在‑4℃条件下冷冻12h后进行粗 粉碎 ;(2)称取糊精,并将其加入纯 水 中,加温溶解;(3)将粗粉碎后的蜂胶乙醇提取物加入到步骤(2)中的溶液中,加温搅拌混合,加温 温度 小于80℃,搅拌时间为30min;综上所述,本 发明 利用微囊技术对蜂胶进行微囊化处理,可以掩盖其不良气味或修饰口感,使用糊精作为壁材进行微囊化处理后,可以改善其在 颜色 及外观方面的感官评分,所获得的蜂胶微胶囊呈粉末状,无醇,无异味,蜂胶原有活性成分不会损失,而且蜂胶活性成分缓慢释放。
权利要求

1.一种微囊蜂胶粉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蜂胶乙醇提取物,将蜂胶乙醇提取物在‑4℃条件下冷冻12h后进行粗粉碎
(2)称取糊精,并将其加入纯中,加温溶解;
(3)将粗粉碎后的蜂胶乙醇提取物加入到步骤(2)中的溶液中,加温搅拌混合,加温温度小于80℃,搅拌时间为30min;
(4)加温搅拌后进行真空冷冻干燥,温度小于55℃,真空度为10Pa,时间30h;
(5)将干燥后的蜂胶粉进行高速粉碎,粉碎后对其进行100目的初级筛选;
(6)接着进行100目的二次筛选;
(7)将筛选后的微囊蜂胶粉进行充分混合;
(8)对混合后的微囊蜂胶粉进行内包装、外包装及入库。

说明书全文

一种微囊蜂胶粉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蜂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囊蜂胶粉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蜂胶是蜜蜂植物芽孢或树干上采集的树脂,将其混入其上腭腺、蜡腺的分泌物加工而成的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胶状固体物,是蜜蜂科动物中华蜜蜂等修补蜂巢所分泌的黄褐色或黑褐色的粘性物质,可入药,其性平,味苦、辛、微甘,有润肤生肌,消炎止痛的功效,可治疗胃溃疡、口腔溃疡、烧烫伤、皮肤裂痛,防辐射等病症。多年来,临床主要用于毛细血管性止血药和辅助降压药。除黄类化合物外,蜂胶还有芳香挥发油,烯萜类化合物,有机酸类,黄烷醇类,醇、酚、、酮、酯、醚类化合物,酶类及无机盐等,蜂胶犹如一个天然的“药库”。蜂胶具有很好的增强人体免疫的作用。随着人们工作压和年纪的增大,同时,中国社会进入老龄化阶段,人们的身体机能和免疫平都开始下降,开发含有蜂胶的具有增强人体免疫的产品具有广大的市场前景和社会价值。
[0003] 蜂胶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类黄酮、多酚和挥发性成分。蜂胶中的类黄酮类化合物和多酚类相对比较稳定,但在空气中与接触会被氧化分解。有研究表明,随储存时间的延长,蜂胶的主要活性成分(多酚和类黄酮)及生物学活性明显降低。除了主要活性成分类黄酮外,蜂胶中还含有约10%的芳香挥发油,蜂胶中挥发油含量虽然不高,但成分相当复杂,发挥着许多药理活性,如抑菌、抗真菌等。然而,这些挥发性成分随储存时间延长会慢慢挥发掉,从而使蜂胶药理活性降低。蜂胶微胶囊化可以克服蜂胶水溶性难、异味强、挥发性成分易损失等缺点。
[0004] 微胶囊加工技术是近年来食品加工领域发展起来的一新技术。食品微胶囊化的主要优点为:(1)增加稳定性,便于运输;常规手段加工的蜂胶粉极易吸潮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往往要面临较险,而微囊技术则可对活性物质提供一层稳定的外壳。另一方面,微胶囊降低了芯材由于暴露在外界光、热和氧等条件下而发生的气味散发、氧化、降解和挥发,并且防止所包含不同成分之间发生反应的概率,达到保护芯材、延长货架期以及遮掩气味的效果;(2)改变原有物质的物理状态及溶解特性,可将油状的物质经微胶囊化后成为粉末状的产物,易分散于水中,扩大其使用范围。(3)蜂胶具有的异味或不适口感,可能会影响消费者的食用观感。利用微囊技术进行微囊化处理可以掩盖其不良气味或修饰口感,使用糊精作为壁材进行微囊化处理后,可以改善其在颜色及外观方面的感官评分;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对消化道的刺激,可以极大的减少肠胃的不良反应,促进吸收;(4)控制释放,实现功效最大化,蜂胶微胶囊具有精细的控释性能,能够实现营养物质的持续释放。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微囊蜂胶粉生产工艺,解决克服蜂胶水溶性难、有异味、挥发性成分易损失的技术问题。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微囊蜂胶粉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蜂胶乙醇提取物,将蜂胶乙醇提取物在‑4℃条件下冷冻12h后进行粗粉碎
(2)称取糊精,并将其加入纯水中,加温溶解;
(3)将粗粉碎后的蜂胶乙醇提取物加入到步骤(2)中的溶液中,加温搅拌混合,加温温度小于80℃,搅拌时间为30min;
(4)加温搅拌后进行真空冷冻干燥,温度小于55℃,真空度为10Pa,时间30h;
(5)将干燥后的蜂胶粉进行高速粉碎,粉碎后对其进行100目的初级筛选;
(6)接着进行100目的二次筛选;
(7)将筛选后的微囊蜂胶粉进行充分混合;
(8)对混合后的微囊蜂胶粉进行内包装、外包装及入库。
[000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微囊技术对蜂胶进行微囊化处理,可以掩盖其不良气味或修饰口感,使用糊精作为壁材进行微囊化处理后,可以改善其在颜色及外观方面的感官评分;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对消化道的刺激,可以极大的减少肠胃的不良反应,促进吸收;另一方面,微胶囊降低了芯材由于暴露在外界光、热和氧等条件下而发生的气味散发、氧化、降解和挥发,并且防止所包含不同成分之间发生反应的概率,达到保护芯材、延长货架期以及遮掩气味的效果;本发明蜂胶微胶囊具有精细的控释性能,能够实现营养物质的持续释放,与原有及基团相比,外壳的基团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有效提高芯材的吸收效率,由于芯材的疏水基团被壁材包裹,裸露在外的是所用壁材的亲水基团,极大的改善了芯材的水溶性;由于壁材的支撑结构,增加了芯材的抗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饮料、固体饮料、压片糖果等产品,极大的拓宽了适用范围。附图说明
[0008]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一种微囊蜂胶粉生产工艺的流程图
图2为普通蜂胶粉的热稳定性测试结果分析图;
图3为采用本发明生产的微囊蜂胶粉的热稳定性测试结果分析图;
图4为普通蜂胶粉的热稳定性测试图谱;
图5为采用本发明生产的微囊蜂胶粉的热稳定性测试图谱;
图6为普通蜂胶粉与本发明生产的微囊蜂胶粉的热稳定性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0]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1]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微囊蜂胶粉生产工艺的具体实施例:一种微囊蜂胶粉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蜂胶乙醇提取物,将蜂胶乙醇提取物在‑4℃条件下冷冻12h后进行粗粉碎;
(2)称取糊精,并将其加入纯水中,加温溶解;
(3)将粗粉碎后的蜂胶乙醇提取物加入到步骤(2)中的溶液中,加温搅拌混合,加温温度小于80℃,搅拌时间为30min;
(4)加温搅拌后进行真空冷冻干燥,温度小于55℃,真空度为10Pa,时间30h;
(5)将干燥后的蜂胶粉进行高速粉碎,粉碎后对其进行100目的初级筛选;
(6)接着进行100目的二次筛选;
(7)将筛选后的微囊蜂胶粉进行充分混合;
(8)对混合后的微囊蜂胶粉进行内包装、外包装及入库。
[0012] 如图2所示,为普通蜂胶粉的热稳定性测试结果分析,其中点断曲线为热重曲线(TG),灰色曲线为热重微分曲线(DTG),黑色曲线为DSC曲线,根据该图可以看出,普通蜂胶粉从室温至 167℃升温过程中,有轻微的质量损失过为 5.6%左右,此过程为失去产品中存在的湿存水(即干燥失水)和少量挥发性成分的过程;由热重曲线可知,普通蜂胶粉在温度上升至230℃后曲线开始发生变化,在 167℃前样品重量基本恒定,在热重曲线和热重微分曲线上均出现一个平台,继续加热升温至 230℃样品迅速失重,最大失重速率温度为 305.67℃(失重最快),失重速率为‑4.10%/min;由热重微分曲线可知,普通蜂胶粉在250℃~
480℃温度区间范围内发生分解,整个升温过程,样品质量变化‑73.48%,残留质量 26.52%。
[0013]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生产的微囊蜂胶粉的热稳定性测试结果分析,其中白色曲线为DSC曲线,点断曲线为热重曲线(TG),灰色曲线为热重微分曲线(DTG),根据该图可以看出,本发明生产的微囊蜂胶粉从室温至190℃升温过程中,有轻微的质量损失过为 5.6%左右, 此过程为失去产品中存在的湿存水(即干燥失水)和少量挥发性成分的过程;由热重曲线可知,本发明生产的微囊蜂胶粉在温度上升至 250℃后曲线开始发生变化,在 190℃前样品重量基本恒定,在热重曲线和热重微分曲线上均出现一个平台,继续加热升温至 251℃样品迅速失重,最大失重速率温度为 325.79℃(失重最快),失重速率为‑4.85%/min;由热重微分曲线可知,本发明生产的微囊蜂胶粉在250℃ 480℃温度区间范围内发生分解。整~个升温过程,样品质量变化‑77.30%,残留质量 22.70%。
[0014] 蜂胶成份复杂(含黄酮类、酚酸类、萜烯类、基酸、多糖等化合物),难溶于水,对热敏感(约30℃以上随温度升高逐渐变软有黏性,蜂胶粉出现结),这给蜂胶和蜂胶粉类的流通和应用带来了诸多不利之处,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发明采用微囊化技术,即用β‑环状糊精将蜂胶包埋起来,微囊化处理的主要作用是隔离保护,控制释放等,形成的包合物的目的之一改善蜂胶的自然属性及热稳定性,如在蜂胶相关产品蜂胶软胶囊、蜂胶滴剂等的生产过程中,温度一般在 100℃左右,如果直接添加蜂胶,可能会导致蜂胶中的热敏感类活性成分(如萜类化合物)等的损失;热分析结果表明,本发明生产的微囊蜂胶粉的最主要降解温度为 325℃,热稳定性好。
[0015] 图4所示为普通蜂胶粉的热稳定性测试图谱,图5为本发明生产的微囊蜂胶粉的热稳定性测试图谱,图6为普通蜂胶粉与本发明生产的微囊蜂胶粉的热稳定性对比图;通过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生产的微囊蜂胶粉的热分解温度 250℃,热分解温度区间250℃ 480~
℃;普通蜂胶粉的热分解温度 230℃,热分解温度区间 230℃ 487℃;
~
在热分解温度区间范围内,初步推断是蜂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酚酸类化合物、萜烯类化合物的分解导致的失重,最终剩余的残留物质应为灰分等。
[0016] 单从热分解温度和分解温度区间范围看,本发明生产的微囊蜂胶粉的热稳定性较普通蜂胶粉,并没有特显著性优势。该情况可以通过文献《蜂胶与 β‑环状糊精复合物在西番莲果汁饮料中的应用研究》中对蜂胶乙醇提取物(EEP)和微囊化蜂胶乙醇提取物(EEP‑βCD)的热稳定性测试结果进行佐证:通过对比 EEP 组和 EEP‑βCD 组加热前后对自由基清除率的计算结果看,EEP‑βCD 组和EEP组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衰减率分别为37.28%和47.70%,EEP‑βCD组衰减率显著低于EEP组。结果表明,热处理后,EEP和EEP‑βCD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均有下降。但是相比EEP组,EEP‑βCD组的下降幅度小,表现出更好的热稳定性。
[0017]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18]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