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驻车的摩托车控制装置

申请号 CN202311682359.7 申请日 2023-12-08 公开(公告)号 CN117366125B 公开(公告)日 2024-03-22
申请人 广州三雅摩托车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榕炘; 冼钊华;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自动驻车的摩托车控制装置,涉及摩托车驻车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安装套,所述安装套安装在摩托 车轮 架上,所述安装套的外侧设置有能上下滑动的 刹车 架,所述刹车架的底部设置有前压头与后压头,所述前压头与后压头的底部均设置有磁 块 ,所述安装套的内部 螺纹 连接有能自动转动的伸缩螺杆,所述伸缩螺杆的外侧转动安装有 刹车片 ,还包括安装在摩托车车轮上的刹车筒。本发明,通过刹车片与刹车筒组成摩擦 棘轮 ,进而能限制摩托车向后下滑,完成驻车,但不限制摩擦托前进,使摩托车在起步时不会因为失去动 力 而导致摩托车下滑,上下坡驻车与起步安全性高,且正常刹车与驻车刹车均为同组结构,结构紧凑。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驻车的摩托车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套(1)安装在摩托车轮架上,所述安装套(1)的外侧设置有能上下滑动的刹车架(2),所述刹车架(2)升降受摩托车手握刹车或脚踏刹车控制,所述刹车架(2)的底部设置有前压头(21)与后压头(22),所述前压头(21)与后压头(22)的底部均设置有磁(213);
所述安装套(1)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能自动转动的伸缩螺杆(12),所述伸缩螺杆(12)的外侧转动安装有刹车片(3),所述磁块(213)能吸附刹车片(3),所述刹车片(3)的外侧开设有凹槽(32),所述后压头(22)能插接在凹槽(32)中,所述凹槽(32)的外侧设置有弹片(33),所述刹车片(3)与所述伸缩螺杆(12)之间设置有摩擦阻尼,所述弹片(33)的弹小于摩擦阻尼;
还包括安装在摩托车车轮上的刹车筒(4),所述刹车片(3)与刹车筒(4)能摩擦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驻车的摩托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套(1)的外侧焊接有滑轨(23),所述滑轨(2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架(24),所述刹车架(2)安装在滑架(24)上,所述滑轨(23)的外侧转动安装有两组摆杆(25),两组所述摆杆(25)之间设置有顶簧(210),所述顶簧(210)用于驱动两组摆杆(25)相互远离,所述摆杆(25)转动中心的下方开设有滑槽(26),所述摆杆(25)转动中心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刹车绳(29),所述滑轨(23)的顶部开设有绳孔(28),所述刹车绳(29)穿过绳孔(28)与摩托车手握刹车或脚踏刹车相连接;
所述刹车架(2)的顶部开设有铰接槽,所述铰接槽的内部设置有铰接轴(27),所述铰接轴(27)插接在滑槽(26)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驻车的摩托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23)的内顶部安装有电动伸缩杆(211),所述电动伸缩杆(211)伸缩端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块(212),所述限位块(212)滑动连接在滑轨(23)中,且位于滑架(24)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驻车的摩托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套(1)的内部转动安装有传动套(14),所述传动套(14)的内部开设有键槽,所述键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驱动滑块(13),所述驱动滑块(13)与所述伸缩螺杆(12)固定连接,所述传动套(14)的外侧设置有从动轮(15),所述传动套(14)的内部转动安装有通过电机驱动的主动轮(16),所述主动轮(16)与所述从动轮(15)螺纹连接,所述安装套(1)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器(17),所述控制器(17)的外侧电连接有切换开关(18),所述切换开关(18)安装在摩托车把手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驻车的摩托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压头(21)与后压头(22)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前压头(21)远离安装套(1)一侧的卡槽中滑动连接有第一卡块(214),且另一侧的卡槽中滑动连接有第四卡块(217),所述后压头(22)远离安装套(1)一侧的卡槽中滑动连接有第二卡块(215),且另一侧的卡槽中滑动连接有第三卡块(216),所述第一卡块(214)与第三卡块(216)的底端呈弧形设计,所述第二卡块(215)与第四卡块(217)的顶端呈弧形设计,所述第一卡块(214)、第二卡块(215)、第三卡块(216)、第四卡块(217)与所述卡槽之间均设置有卡簧(218),所述卡簧(218)用于驱动第一卡块(214)、第二卡块(215)、第三卡块(216)、第四卡块(217)远离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驻车的摩托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压头(21)与后压头(22)的底部均倾斜设计,且倾斜度与刹车片(3)紧贴在刹车筒(4)外表面时的倾斜角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自动驻车的摩托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套(1)的外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内部线性阵列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螺栓(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动驻车的摩托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片(3)的两侧均开设有刹车面(31),所述刹车面(31)呈弧形设计,且能紧贴在刹车筒(4)的外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自动驻车的摩托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筒(4)的外表面环形开设有刹车孔。

说明书全文

一种自动驻车的摩托车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驻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驻车的摩托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摩托车的驻车制动主要作用是防止车子前滑和后溜,自行车、摩托车等两轮一般全是行车制动器(即脚刹、手刹均为行车制动器),无驻车制动器,手刹的专业称呼是辅助制动器,与制动器的原理不同,其是采用丝拉线连接到后制动上,以对车子进行制动。
[0003] 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2222691175.4),公开了一种自动驻车的摩托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增压、减压阀、制动装置、ECU控制器、以及主缸;所述增压阀连接所述制动装置,所述增压阀用于控制所述主缸中的制动液流入制动装置中,并增大所述制动装置中的液压,从而实现摩托车的制动功能和自动驻车功能,其中,所述增压阀的内部结构中,去除了单向阀,以使得制动液无法通过增压阀内部的单向阀回流到主缸中;所述减压阀连接所述制动装置,所述减压阀用于控制所述制动装置中的制动液流出所述制动装置,从而降低制动装置中的液压,以防止摩托车在制动过程中出现抱死现象;所述制动装置安装在摩托车的车轮上,且连接在所述增压阀与所述减压阀之间,所述制动装置用于夹紧车轮,以实现摩托车的制动功能和自动驻车功能;所述ECU控制器连接所述增压阀和所述减压阀,所述ECU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增压阀和所述减压阀的开合状态,以实现摩托车的制动功能和自动驻车功能;所述主缸连接所述增压阀,所述主缸用于存储所述自动驻车的摩托车控制装置中的制动液。
[0004] 该专利与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0005] 1、该专利与现有技术,利用液压使摩托车在松开刹车的时候,制动装置始终保持夹紧车轮的状态,摩托车再次起步时,需要松开制动装置,才能行行驶,这就导致车辆在陡坡上起步时,摩托车不受限制,当摩托车突然失去动熄火时,摩托车容易下滑,坡道起步安全性差。
[0006] 2、同时当摩托车在下坡驻车时,刹车装置需要一段反应时间才能完全刹住,无法快速刹住,会导致下坡驻车打滑,下坡驻车效果差,且下坡起步时,摩托车容易高速起步,下坡起步安全性差。
[0007] 3、该专利与现有技术,驻车时只是简单的通过原本的刹车装置实现,由于摩托车在陡坡上驻车时,需要的刹车力度较大,因此需要较大的液压力才能实现,这就导致自动驻车控制装置结构较大,耗能较大。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解决坡道驻车与起步安全性差,坡道驻车反应效率低,驻车能耗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驻车的摩托车控制装置。
[0009]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0] 一种自动驻车的摩托车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套,所述安装套安装在摩托车轮架上,所述安装套的外侧设置有能上下滑动的刹车架,所述刹车架升降受摩托车手握刹车或脚踏刹车控制,所述刹车架的底部设置有前压头与后压头,所述前压头与后压头的底部均设置有磁
[0011] 所述安装套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能自动转动的伸缩螺杆,所述伸缩螺杆的外侧转动安装有刹车片,所述磁块能吸附刹车片,所述刹车片的外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后压头能插接在凹槽中,所述凹槽的外侧设置有弹片,所述刹车片与所述伸缩螺杆之间设置有摩擦阻尼,所述弹片的弹力小于摩擦阻尼;
[0012] 还包括安装在摩托车车轮上的刹车筒,所述刹车片与刹车筒能摩擦接触
[0013]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套的外侧焊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架,所述刹车架安装在滑架上,所述滑轨的外侧转动安装有两组摆杆,两组所述摆杆之间设置有顶簧,所述顶簧用于驱动两组摆杆相互远离,所述摆杆转动中心的下方开设有滑槽,所述摆杆转动中心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刹车绳,所述滑轨的顶部开设有绳孔,所述刹车绳穿过绳孔与摩托车手握刹车或脚踏刹车相连接;
[0014] 所述刹车架的顶部开设有铰接槽,所述铰接槽的内部设置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插接在滑槽中。
[0015] 进一步地,所述滑轨的内顶部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伸缩端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滑动连接在滑轨中,且位于滑架的上方。
[0016]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套的内部转动安装有传动套,所述传动套的内部开设有键槽,所述键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驱动滑块,所述驱动滑块与所述伸缩螺杆固定连接,所述传动套的外侧设置有从动轮,所述传动套的内部转动安装有通过电机驱动的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螺纹连接,所述安装套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外侧电连接有切换开关,所述切换开关安装在摩托车把手上。
[0017] 进一步地,所述前压头与后压头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前压头远离安装套一侧的卡槽中滑动连接有第一卡块,且另一侧的卡槽中滑动连接有第四卡块,所述后压头远离安装套一侧的卡槽中滑动连接有第二卡块,且另一侧的卡槽中滑动连接有第三卡块,所述第一卡块与第三卡块的底端呈弧形设计,所述第二卡块与第四卡块的顶端呈弧形设计,所述第一卡块、第二卡块、第三卡块、第四卡块与所述卡槽之间均设置有卡簧,所述卡簧用于驱动第一卡块、第二卡块、第三卡块、第四卡块远离卡槽。
[0018] 进一步地,所述前压头与后压头的底部均倾斜设计,且倾斜度与刹车片紧贴在刹车筒外表面时的倾斜角度相同。
[0019]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套的外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内部线性阵列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螺栓
[0020] 进一步地,所述刹车片的两侧均开设有刹车面,所述刹车面呈弧形设计,且能紧贴在刹车筒的外表面。
[0021] 进一步地,所述刹车筒的外表面环形开设有刹车孔。
[002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3] 1、本发明,当需要上坡驻车时,刹车架下降,刹车架通过前压头使刹车片搭在刹车筒上,由于刹车片相对刹车筒倾斜设计,刹车片与刹车筒组成摩擦棘轮,进而能限制摩托车向后下滑,完成驻车,但不限制摩擦托前进,使摩托车在起步时不会因为失去动力而导致摩托车下滑,上坡驻车与起步安全性高,同时通过摩托车手刹或脚刹带动刹车架下降,刹车架将刹车片压在刹车筒上,松开手刹或脚刹时,刹车架上升,刹车架通过磁块带动刹车片远离刹车筒,摩擦托车正常进行刹车,正常刹车与驻车刹车均为同组结构,结构紧凑。
[0024] 2、本发明,当需要下坡驻车时,控制伸缩螺杆转动,伸缩螺杆带动刹车片翻转,刹车片翻转至刹车筒另一侧,且与原先位置关于刹车架中心对称分布,此时当刹车架下降时,刹车架通过后压头使刹车片搭在刹车筒上,刹车片与刹车筒组成摩擦棘轮,进而能限制摩托车向前下滑,进而完成下坡驻车,且在摩擦棘轮单向摩擦限制作用下,只需刹车片搭在刹车筒上即可完成快速刹车,刹车效率高,且当摩托车下坡起步时,控制伸缩螺杆转动,伸缩螺杆带动刹车片转动,刹车片使后压头插接在凹槽中,此时刹车片远离刹车筒,再次驻车时,只需轻按摩托车手刹或脚刹,手刹或脚刹带动刹车架下降,刹车架将刹车片压在刹车筒上,再次快速完成刹车,下坡起步安全性高。
[0025] 3、本发明,通过摩托车手刹或脚刹带动刹车架下降,刹车架将刹车片压在刹车筒上,利用夹紧摩擦力完成初步刹车,同时再通过刹车片与刹车筒组成摩擦棘轮,能二次对车辆进行单向刹车,驻车效果更好。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本发明整体第一视角示意图;
[0027] 图2是本发明整体第二视角示意图;
[0028] 图3是本发明安装套示意图;
[0029] 图4是本发明传动套剖视示意图;
[0030] 图5是本发明刹车架第一视角示意图;
[0031] 图6是本发明刹车架第二视角示意图;
[0032] 图7是本发明刹车架剖视示意图;
[0033] 图8是本发明刹车片示意图;
[0034] 图9是本发明刹车片切换示意图。
[0035] 附图标记:1、安装套;11、锁紧螺栓;12、伸缩螺杆;13、驱动滑块;14、传动套;15、从动轮;16、主动轮;17、控制器;18、切换开关;2、刹车架;21、前压头;22、后压头;23、滑轨;24、滑架;25、摆杆;26、滑槽;27、铰接轴;28、绳孔;29、刹车绳;210、顶簧;211、电动伸缩杆;212、限位块;213、磁块;214、第一卡块;215、第二卡块;216、第三卡块;217、第四卡块;218、卡簧;3、刹车片;31、刹车面;32、凹槽;33、弹片;4、刹车筒。
实施方式
[0036]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7] 依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自动驻车的摩托车控制装置将在以下被详细地阐述。实施例
[0038] 如图1‑图9所示,一种自动驻车的摩托车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套1,安装套1安装在摩托车轮架上,安装套1的外侧设置有能上下滑动的刹车架2,刹车架2升降受摩托车手握刹车或脚踏刹车控制,刹车架2的底部设置有前压头21与后压头22,前压头21与后压头22的底部均设置有磁块213;
[0039] 安装套1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能自动转动的伸缩螺杆12,伸缩螺杆12的外侧转动安装有刹车片3,磁块213能吸附刹车片3,刹车片3的外侧开设有凹槽32,后压头22能插接在凹槽32中,凹槽32的外侧设置有弹片33,刹车片3与伸缩螺杆12之间设置有摩擦阻尼,弹片33的弹力小于摩擦阻尼;
[0040] 还包括安装在摩托车车轮上的刹车筒4,刹车片3与刹车筒4能摩擦接触。
[0041] 当摩托车正常使用时,此时刹车架2位于较高位置,刹车架2通过磁块213带动刹车片3远离刹车筒4,当需要刹车时,按动摩擦车手刹与脚刹时,手刹或脚刹带动刹车架2下降,刹车架2通过前压头21或后压头22将刹车片压在刹车筒4外表面上,利用刹车片3与刹车筒4之间的夹紧摩擦力完成初步刹车,同时由于刹车片3相对于刹车筒4倾斜设计,且刹车片3能摆动,因此当摩托车车轮带动刹车筒4转动,且转动方向为沿着刹车片3朝向刹车片3转动中心,此时刹车筒4会给予刹车片3向中间摆动的驱动力,刹车片3会紧压在刹车筒4外表面,此时刹车片3与刹车筒4组成摩擦棘轮,能二次对车辆进行单向刹车,驻车效果更好,松开刹车时,刹车架2复位,刹车架2通过磁块213带动刹车片3远离刹车筒4,不影响摩托车正常行驶;
[0042] 当摩托车需要在上坡驻车时,此时控制刹车架2的初始位置下降,刹车架2通过前压头21使刹车片3搭在刹车筒4上,此时刹车片3与刹车筒4组成摩擦棘轮,且车轮的下滑转动方向朝向刹车片3的转动中心,摩擦棘轮限制摩托车下滑,但是不限制摩托车前进,摩托车完成自动驻车,当摩托车需要起步时,摩擦棘轮不限制摩托车前进,摩托车能正常起步,无需撤去驻车功能,当摩托车失去动力时,摩擦棘轮能及时起到驻车功能,上坡安全性高;
[0043] 当摩托车需要下坡驻车时,控制伸缩螺杆12转动,伸缩螺杆12带动刹车片3翻转,刹车片3翻转至刹车筒4另一侧,且与原先位置关于刹车架2中心对称分布,此时当刹车架2下降时,刹车架2通过后压头22使刹车片3搭在刹车筒4上,刹车片3与刹车筒4还是组成摩擦棘轮,且当摩托车前进时,此时刹车筒4向刹车片3转动中心方向转动,刹车筒4给予刹车片3向转动中心摆动的驱动力,刹车片3紧紧的贴在刹车筒4上,进而能限制摩托车向前下滑,完成下坡驻车,且在摩擦棘轮单向摩擦限制作用下,只需刹车片3搭在刹车筒4上即可完成快速刹车,刹车效率高,无需较长的刹车距离,即可完成下坡驻车,下坡驻车安全;
[0044] 当摩托车下坡起步时,控制伸缩螺杆12转动,伸缩螺杆12带动刹车片3转动,刹车片3使后压头22插接在凹槽32中,此时刹车片3远离刹车筒4,车辆正常行驶,当车速过快时,由于此时刹车片3摆动角度较小,只需轻按摩托车手刹或脚刹,手刹或脚刹带动刹车架2下降,刹车架2将刹车片3压在刹车筒4上,再次快速完成刹车,下坡起步安全性高。
[0045] 进一步地,刹车片3的两侧均开设有刹车面31,刹车面31呈弧形设计,且能紧贴在刹车筒4的外表面,通过该设计,使刹车片3上的刹车面31能更加稳定的贴合在刹车筒4的外表面,刹车效果更好。
[0046] 更进一步地,刹车筒4的外表面环形开设有刹车孔,由于摩托车在上下坡时,刹车片3需要长时间与刹车筒4摩擦接触,因此为了保证刹车效果,通过刹车孔的设置,能提高刹车散热效果,保证刹车稳定。
[0047] 实施例二,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刹车架2刹车结构;
[0048] 如图5‑图7所示,安装套1的外侧焊接有滑轨23,滑轨2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架24,刹车架2安装在滑架24上,滑轨23的外侧转动安装有两组摆杆25,两组摆杆25之间设置有顶簧210,顶簧210用于驱动两组摆杆25相互远离,摆杆25转动中心的下方开设有滑槽26,摆杆25转动中心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刹车绳29,滑轨23的顶部开设有绳孔28,刹车绳29穿过绳孔
28与摩托车手握刹车或脚踏刹车相连接;
[0049] 刹车架2的顶部开设有铰接槽,铰接槽的内部设置有铰接轴27,铰接轴27插接在滑槽26中。
[0050] 当摩托车正常使用时,此时刹车架2位于较高位置,刹车架2通过磁块213带动刹车片3远离刹车筒4,当需要刹车时,按动摩擦车手刹与脚刹时,手刹或脚刹通过刹车绳29带动摆杆25的上半部分向中间摆动,摆杆25在转动中心的作用下,下半部分向外摆动,摆杆25下半部分带动刹车架2沿着滑轨23下降,同时由于铰接轴27能在滑槽26中滑动小段距离,因此刹车架2能直线滑动,刹车架2通过前压头21或后压头22将刹车片压在刹车筒4外表面上,利用刹车片3与刹车筒4之间的夹紧摩擦力完成初步刹车,松开手刹或脚刹时,顶簧210推动两组摆杆25转动中心的上半部分相互远离,下半部分并拢,刹车架2上升,刹车架2通过磁块213带动刹车片3上,刹车控制稳定。
[0051] 进一步地,滑轨23的内顶部安装有电动伸缩杆211,电动伸缩杆211伸缩端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块212,限位块212滑动连接在滑轨23中,且位于滑架24的上方。
[0052] 当需要驻车时,控制电动伸缩杆211运行,电动伸缩杆211的伸缩端推动限位块212下降,限位块212通过滑架24带动刹车架2下降,限位块212限制刹车架2的最高位置,但不限制刹车架2继续下降,刹车架2下降带动刹车片3搭在刹车筒4的外表面,完成单向驻车,且无需较大的驱动力,利用摩擦棘轮的本身结构,即可实现单向驻车,驻车能耗低。
[0053] 实施例三,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刹车片3自动翻转结构;
[0054] 如图3、图4所示,安装套1的内部转动安装有传动套14,传动套14的内部开设有键槽,键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驱动滑块13,驱动滑块13与伸缩螺杆12固定连接,传动套14的外侧设置有从动轮15,传动套14的内部转动安装有通过电机驱动的主动轮16,主动轮16与从动轮15螺纹连接,安装套1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器17,控制器17的外侧电连接有切换开关18,切换开关18安装在摩托车把手上。
[0055] 当需要下坡驻车时,按动切换开关18,切换开关18通过控制器17控制电机通电,电机带动主动轮16转动,主动轮16带动从动轮15转动,从动轮15带动传动套14转动,传动套14带动驱动滑块13转动,驱动滑块13带动伸缩螺杆12转动,此时由于刹车架2限制刹车片3转动,因此伸缩螺杆12先相对刹车片3转动,且伸缩螺杆12在安装套1的作用下带动刹车片3相对刹车架2移动,当刹车片3刚好移动至与前压头21完全错位时,控制伸缩螺杆12继续转动,此时伸缩螺杆12通过摩擦阻尼带动刹车片3转动,当刹车片3的另一面转动至与刹车筒4接触时,刹车片3刚好与后压头22错位,此时电机反转,此时伸缩螺杆12带动刹车片3滑动至后压头22的下方,完成自动翻面。
[0056] 进一步地,前压头21与后压头22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前压头21远离安装套1一侧的卡槽中滑动连接有第一卡块214,且另一侧的卡槽中滑动连接有第四卡块217,后压头22远离安装套1一侧的卡槽中滑动连接有第二卡块215,且另一侧的卡槽中滑动连接有第三卡块216,第一卡块214与第三卡块216的底端呈弧形设计,第二卡块215与第四卡块217的顶端呈弧形设计,第一卡块214、第二卡块215、第三卡块216、第四卡块217与卡槽之间均设置有卡簧218,卡簧218用于驱动第一卡块214、第二卡块215、第三卡块216、第四卡块217远离卡槽。
[0057] 上述方法需要控制精度较高,刹车片3翻面难度较大,因此当需要下坡驻车时,按动切换开关18,切换开关18通过控制器17控制电机通电,电机带动主动轮16转动,主动轮16带动从动轮15转动,从动轮15带动传动套14转动,传动套14带动驱动滑块13转动,驱动滑块13带动伸缩螺杆12转动,此时由于刹车架2限制刹车片3转动,因此伸缩螺杆12先相对刹车片3转动,且伸缩螺杆12在安装套1的作用下带动刹车片3相对刹车架2移动,当刹车片3刚好移动至与前压头21完全错位,并移动至第一卡块214下方时,此时由于第一卡块214的底端呈弧形设计,因此刹车片3能转动,伸缩螺杆12通过摩擦阻尼带动刹车片3转动,刹车片3推动第一卡块214滑动至卡槽中,当刹车片3转动至第二卡块215上方时,由于第二卡块215的顶端呈弧形设计,因此刹车片3能继续转动,伸缩螺杆12通过摩擦阻尼带动刹车片3转动,刹车片3推动第二卡块215滑动至卡槽中,当刹车片3的另一面转动至与刹车筒4接触时,刹车片3刚好远离第二卡块215,卡簧218推动第二卡块215弹出,此时由于第二卡块215的底端为直面,因此第二卡块215会限制刹车片3回转,此时电机反转,伸缩螺杆12带动刹车片3反转,在第二卡块215的限制作用下,刹车片3沿着第二卡块215滑动至后压头22的下方,当需要上坡驻车时,电机继续反转,伸缩螺杆12带动刹车片3反转,刹车片3沿着第二卡块215滑动至第三卡块216正下方,且与后压头22错位时,由于第三卡块216的底端呈弧形设计,因此伸缩螺杆12带动刹车片3反转,刹车片3推动第三卡块216滑动至卡槽中,当刹车片3转动至第四卡块217上方时,由于第四卡块217的顶端呈弧形设计,因此刹车片3继续转动,刹车片3推动第四卡块217滑动至卡槽中,当刹车片3的另一面转动至与刹车筒4接触时,刹车片3刚好远离第四卡块217,卡簧218推动第四卡块217弹出,此时由于第四卡块217的底端为直面,因此第四卡块217会限制刹车片3回转,此时电机正转,伸缩螺杆12带动刹车片3正转,在第四卡块217的限制作用下,刹车片3沿着第四卡块217滑动至前压头21的下方,完成自动翻面控制,只需控制电机转动时间即可,控制方便,且由于第一卡块214、第二卡块215、第三卡块
216、第四卡块217均延伸出一定长度,因此无需对刹车片3移动距离进行太精确控制,即可自动完成翻面,控制方便。
[0058] 更进一步地,前压头21与后压头22的底部均倾斜设计,且倾斜角度与刹车片3紧贴在刹车筒4外表面时的倾斜角度相同,通过该设计,使刹车片3贴合更加紧密,翻面移动效果好。
[0059] 实施例四,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安装套1安装结构;
[0060] 如图3所示,安装套1的外侧设置有开口,开口的内部线性阵列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11。
[0061] 安装时,将安装套1开口打开,然后使安装套1套接在摩托车轮架上,套接完成后,将锁紧螺栓11螺纹连接在螺纹孔中,然后利用扳手旋紧锁紧螺栓11即可完成安装套1快速安装。
[0062]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