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乳酸菌的焙烤能量棒的加工方法

申请号 CN202210812301.9 申请日 2022-07-12 公开(公告)号 CN115211450B 公开(公告)日 2024-02-02
申请人 蔡煜邦; 发明人 蔡煜邦;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含乳酸菌的焙烤 能量 棒的加工方法,包含以下具体步骤:(1)将黄油加热 软化 ,于软化后的黄油内混合加入 水 、小麦粉,并将物料搅拌均匀;(2)于搅拌过程中的物料中加入鸡蛋,直至物料被搅拌形成面团;(3)将面团呈条板状输入带式 烘烤 机进行烘烤,烘烤后的物料经 破碎 加工成颗粒状物料备用;(4)将糖类混合物与水进行混合后熬制得到糖浆;(5)将颗粒状物料与糖浆进行搅拌混合得到混合物料;(6)混合物料经螺旋 挤压 出料设备进行 挤压成型 出料,于挤压成型过程中,对混合物料的中心处进行冷却;(7)将乳酸菌 发酵 液喷洒添加至物料的中心处。通过本发明制备得到的产品口感新颖,且能够于制备过程中进行乳酸菌发酵液添加。
权利要求

1.一种含乳酸菌的焙烤能量棒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具体步骤:
(1)将重量份800‑1500份的黄油加热软化,于软化后的黄油内混合加入重量份1000‑
1500份的形成油水混合物,先于油水混合物中加入重量份300‑600份的全脂奶粉、20‑60份的食用盐、以及3‑10份的茶多酚,再于油水混合物中加入重量份2000‑2500份的小麦粉,并将物料搅拌均匀;
(2)于搅拌过程中的物料中加入重量份1500‑2200份鸡蛋,并持续搅拌物料,直至物料形成面团;
(3)将面团呈条板状输入带式烘烤机进行烘烤,烘烤后的物料经破碎加工成粒径小于
5mm的颗粒状物料备用;
(4)将糖类混合物充分溶解于水中,然后进行熬煮得到黏稠状糖浆,所述糖类混合物是由重量份1500‑3800份麦芽糖、300‑800份白砂糖组成;
(5)将步骤(3)加工得到的颗粒状物料与步骤(4)加工得到的糖浆进行搅拌混合得到混合物料;
(6)混合物料投入螺旋挤压出料设备中进行挤压成型出料,并于混合物料的挤压成型过程中,逐步对混合物料的中心处进行冷却,其冷却用热交换介质的温度沿物料的进料端往出料端呈递减状态设置,混合物料经螺旋挤压出料设备进行挤压后呈中心处带有孔腔的条状进行输出,所述物料的孔腔内侧壁表面呈凹凸不平的毛面状,使混合物料离开螺旋挤压出料设备时的中心处温度不高于20℃;
(7)通过喷洒方式将乳酸菌发酵液喷洒添加至混合物料的冷却后的中心处孔腔的内壁上,所述乳酸菌发酵液是由1重量份活性复合乳酸菌;3‑7重量份的水;0.5‑1.5重量份羧甲基纤维素;0.08‑0.15重量份透明质酸;15‑25重量份橄榄油制成,所述乳酸菌发酵液的添加量为物料重量的5‑8wt%;
采用成型设备实现所述步骤(6)‑(7),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混合物料投放至下料斗(19)内,物料经下料斗(19)进入固定筒体(2)内,并在推料机构的推动下进入锥状成型筒(3),在锥状成型筒(3)与冷却机构的锥状端盖(702)的配合作用下进行挤压成型,成型后的物料沿导料圆筒(4)再次压缩后进行输出;
2)于物料的成型过程中,冷却液循环机构的冷却液抽液(1003)启动将集液池(1001)内冷却液抽排进入进液管(705),冷却液经衔接管(704)进入冷却管(701)与锥状端盖(702)所形成的空间内,再经隔离板(703)上的透液孔(7031)回流至驱动轴(601)的连通孔(6011)内;
3)随着驱动轴(601)的转动,冷却液绕驱动轴(601)的连通孔壁向后进行绕流并最终回流至集液池(1001)内;
4)菌液抽液泵(1104)启动将预先配置好的乳酸菌发酵液抽往锥状端盖(702)的衔接孔(7021)内,使乳酸菌发酵液沿锥状端盖(702)的喷液孔(7022)进行喷出并充分附着在成型后的物料的不平整的中心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乳酸菌的焙烤能量棒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之后还包括步骤(8),中心添加有乳酸菌发酵液的物料经出料传送带进行输出,并通过可升降设置于所述出料传送带上侧的超声切刀进行切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乳酸菌的焙烤能量棒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烘烤温度为140‑180℃,烘烤时长15‑25min。

说明书全文

一种含乳酸菌的焙烤能量棒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乳酸菌的焙烤能量棒的加工方法,其所制备得到的产品口感新颖,可增加焙烤类能量棒的品类,且其制备过程中,能够有效进行乳酸菌发酵液添加,并能够有效保持乳酸菌在添加过程中、以及添加后的存活率。

背景技术

[0002] 能量棒,顾名思义,就是补充能量的棒状食品,也叫能量运动营养食品。焙烤能量棒是诸多品类的能量棒中的一种,其主要是由烘烤(焙烤)加工而成的条坯状物料外围覆盖糖浆制成,通过糖浆与烘烤(焙烤)加工而成的条坯状物料配合,有效达到充分的能量补充效果。
[0003] 由于糖浆无法与条坯状物料一起混合进行烘烤(焙烤),因此,现有的焙烤能量棒的制备过程只能是将糖浆包覆在烘烤(焙烤)加工而成的条坯状物料的外围,导致焙烤能量棒的品类、口感单一。而且,随着生活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食品健康的追求越来越明显,为了有效提升食品的健康性,许多厂家已经开始在能量棒的加工过程中对产品进行乳酸菌添加。由于糖浆只有在保持高温的状态下才能够均匀包覆到条坯状物料的外围,而高温下的乳酸菌的存活率极低,导致现有的焙烤能量棒的加工过程根本无法进行乳酸菌添加的,进一步导致焙烤能量棒的加工技术无法得到突破。
[0004] 因此,设计一款既能够有效提升产品的口感新颖,从而增加焙烤类能量棒的品类,且能够在产品的制备过程中,有效进行乳酸菌发酵液添加,并能够有效保持乳酸菌在添加过程中、以及添加后的存活率的焙烤能量棒的加工方法是本发明的研究目的。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含乳酸菌的焙烤能量棒的加工方法,该含乳酸菌的焙烤能量棒的加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6]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0007] 一种含乳酸菌的焙烤能量棒的加工方法,包含以下具体步骤:
[0008] (1)将重量份800‑1500份的黄油加热软化,于软化后的黄油内混合加入重量份1000‑1500份的水,再于油水混合物中加入重量份2000‑2500份的小麦粉,并将物料搅拌均匀;
[0009] (2)于搅拌过程中的物料中加入重量份1500‑2200份鸡蛋,并持续搅拌物料,直至物料形成面团;
[0010] (3)将面团呈条板状输入带式烘烤机进行烘烤,烘烤后的物料经破碎加工成粒径小于5mm的颗粒状物料备用;
[0011] (4)将糖类混合物充分溶解于水中,然后进行熬煮得到黏稠状糖浆,所述糖类混合物是由重量份1500‑3800份麦芽糖、300‑800份白砂糖组成;
[0012] (5)将步骤(3)加工得到的颗粒状物料与步骤(4)加工得到的糖浆进行搅拌混合得到混合物料;
[0013] (6)混合物料投入螺旋挤压出料设备中进行挤压成型出料,并于混合物料的挤压成型过程中,逐步对混合物料的中心处进行冷却,使混合物料离开螺旋挤压出料设备时的中心处温度不高于20℃;
[0014] (7)通过喷洒方式将乳酸菌发酵液喷洒添加至混合物料的冷却后的中心处。
[0015] 所述步骤(7)之后还包括步骤(8),中心添加有乳酸菌发酵液的物料经出料传送带进行输出,并通过可升降设置于所述出料传送带上侧的超声切刀进行切断。
[0016] 所述步骤(1)中,于油水混合物中加入小麦粉之前,先于油水混合物中加入重量份300‑600份的全脂奶粉、20‑60份的食用盐、以及3‑10份的茶多酚。
[0017] 所述步骤(3)的烘烤温度为140‑180℃,烘烤时长15‑25min。
[0018] 所述步骤(6)中,于混合物料的挤压成型过程中,逐步对混合物料的中心处进行冷却,其冷却用热交换介质的温度沿物料的进料端往出料端呈递减状态设置。
[0019] 所述步骤(6)中,混合物料经螺旋挤压出料设备进行挤压后呈中心处带有孔腔的条状进行输出,所述乳酸菌发酵液喷洒于物料的孔腔的内壁上。
[0020] 所述物料的孔腔内侧壁表面呈凹凸不平的毛面状。
[0021] 所述乳酸菌发酵液是由1重量份活性复合乳酸菌;3‑7重量份的水;0.5‑1.5重量份羧甲基纤维素;0.08‑0.15重量份透明质酸;15‑25重量份橄榄油制成。
[0022] 所述步骤(7)中的乳酸菌发酵液的添加量为物料重量的5‑8wt%。
[0023] 本发明的优点:
[0024] 1)本发明在面团烘烤后对其进行破碎,从而将其加工成粒径小于5mm的颗粒状物料备用;然后将高温熬制而成的糖浆与之混合后进行螺旋挤压成型出料;并在混合物料的挤压成型过程中,逐步对混合物料的中心处进行冷却,使混合物料在离开螺旋挤压出料设备时的中心处温度不高于20℃;此时,再通过喷洒方式将乳酸菌发酵液喷洒添加至混合物料的冷却后的中心处。一来,焙烤而成的坯料能够在破碎状态下与糖浆均匀混合后进行挤压成型出料,从而使糖浆能够均匀与焙烤而成的坯料形成混合,以形成全新口感的焙烤类能量棒,从而有效增加焙烤类能量棒的品类、口感;二来,能够有效于制备过程中,使混合物料呈带有孔腔的条状进行输出,以便于在物料的孔腔中进行乳酸菌发酵液添加,且能够有效降低混合物料的中心处(孔腔)温度,从而在低温环境下进行乳酸菌发酵液添加,以有效保持乳酸菌在添加过程中、以及添加后的存活率。
[0025] 2)本发明的步骤(6)中,于混合物料的挤压成型过程中,逐步对混合物料的中心处进行冷却,其冷却用热交换介质的温度沿物料的进料端往出料端呈递减状态设置。因此,物料中心处的温度会随着物料的挤压成型的推进而形成逐步下降,从而使中心处的物料的粘性会随着挤压成型的推进而逐步降低,最终使成型后的物料的中心处的孔腔内侧壁表面呈凹凸不平的毛面状,从而使中心处的物料会形成带有诸多孔隙的松碎状态,既能够提升产品的口感,且能够使喷洒出的乳酸菌发酵液能够更加均匀、充分的分布在产品的中心部,以有效提升乳酸菌发酵液的添加量,使乳酸菌发酵液的添加量能够达到5‑8wt%。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本发明的加工工艺流程图
[0027] 图2为用于实现本发明的步骤6‑7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0028]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现将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0] 参考图1,一种含乳酸菌的焙烤能量棒的加工方法,包含以下具体步骤:
[0031] (1)将重量份1000份的黄油加热软化,于软化后的黄油内混合加入重量份1200份的水,再于油水混合物中加入重量份450份的全脂奶粉、30份的食用盐、6份的茶多酚;以及加入重量份2200份的小麦粉,并将物料搅拌均匀;
[0032] (2)于搅拌过程中的物料中加入重量份1800份鸡蛋,并持续搅拌物料,直至物料形成面团;
[0033] (3)将面团呈条板状输入带式烘烤机进行烘烤,烘烤温度为155℃,烘烤时长20min,烘烤后的物料经破碎加工成粒径小于5mm的颗粒状物料备用(破碎用设备为常规食品破碎设备,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0034] (4)将糖类混合物充分溶解于水中,然后进行熬煮得到黏稠状糖浆,所述糖类混合物是由重量份2500份麦芽糖、450份白砂糖组成;
[0035] (5)将步骤(3)加工得到的颗粒状物料与步骤(4)加工得到的糖浆进行搅拌混合得到混合物料(搅拌用设备为常规食品搅拌设备,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0036] (6)混合物料投入螺旋挤压出料设备中进行挤压成型出料,并于混合物料的挤压成型过程中,逐步对混合物料的中心处进行冷却,使混合物料离开螺旋挤压出料设备时的中心处温度不高于20℃;
[0037] (7)通过喷洒方式将乳酸菌发酵液喷洒添加至混合物料的冷却后的中心处;
[0038] (8)中心添加有乳酸菌发酵液的物料经出料传送带进行输出,并通过可升降设置于所述出料传送带上侧的超声切刀进行切断。
[0039] 所述步骤(6)中,于混合物料的挤压成型过程中,逐步对混合物料的中心处进行冷却,其冷却用热交换介质的温度沿物料的进料端往出料端呈递减状态设置。
[0040] 所述步骤(6)中,混合物料经螺旋挤压出料设备进行挤压后呈中心处带有孔腔的条状进行输出,所述乳酸菌发酵液喷洒于物料的孔腔的内壁上。
[0041] 所述物料的孔腔内侧壁表面呈凹凸不平的毛面状。
[0042] 所述乳酸菌发酵液是由1重量份活性复合乳酸菌;5重量份的水;1重量份羧甲基纤维素;0.12重量份透明质酸;20重量份橄榄油制成。所述步骤(7)中的乳酸菌发酵液的添加量为物料重量的7wt%。
[0043] 参考图2‑3,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述的一种含乳酸菌的焙烤能量棒的加工方法的步骤(6)‑(7)成型设备,其包括
[0044] 机架1,所述机架1前侧固定装置有一相应的固定筒体2,所述固定筒体2的前端部向前固接有锥状成型筒3,所述锥状成型筒3的前端部向前固接有导料圆筒4,所述固定筒体2的后端固定焊接有相应的封板5,且所述固定筒体2的后侧上部设有相应的进料口;
[0045] 推料机构,包含转动安装于所述封板5中部的驱动轴601,所述驱动轴601的轴心位置上设有相应的连通孔6011,驱动轴601的前端部延伸至所述固定筒体2的前端部,所述驱动轴601的外侧壁上固接有相应的螺旋送料板602,所述驱动轴602的后端延伸至所述封板5的后侧并传动连接到相应的驱动电机603上;
[0046] 冷却机构,包含固定装置于所述驱动轴601的前端部的冷却管701,所述冷却管701的前端部一体化成型向前设有锥状端盖702,所述锥状端盖702位于所述锥状成型筒3的内侧并与所述锥状成型筒3呈间隔设置,所述冷却管701的后端部固定焊接有一相应的隔离板703,所述隔离板703固定焊接到所述驱动轴601的前端部,隔离板703上均匀分布设有多个相应的透液孔7031,且所述隔离板703的中部贯穿焊接有一相应的衔接管704,所述衔接管
704的后端部固定装置有第一密封轴承8;所述机架1后侧向前固定装置有一相应的进液管
705,所述进液管705套设于所述驱动轴601的连通孔6011内,且所述进液管705的前端部密封抵接到所述第一密封轴承8的内圈上,所述进液管705的后端部固定焊接有相应的挡液板
9;
[0047] 冷却液循环机构,包含设置于所述驱动轴601的后端部下侧的集液池1001,所述进液管705的后侧通过相应的冷却液取液管1002和冷却液抽液1003连接到所述集液池1001的下侧;
[0048] 菌液添加机构,所述锥状端盖702的中心处一体化成型向内设有一相应的衔接孔7021,且所述锥状端盖702的前端设置有若干个贯穿连通至所述衔接孔7021的喷液孔7022;
所述挡液板9的中心处固定装置有第二密封轴承12,所述菌液添加机构包含固定装置于所述第二密封轴承12的内圈上的菌液添加管1101,所述菌液添加管1101的前端部贯穿延伸至所述衔接管704的前侧并固定插接到所述衔接孔7021内;所述机架1的后侧固定装置有一相应的旋转接头1102,所述菌液添加管1101的后端部连接到所述旋转接头1102的进液端,旋转接头1102的出液端通过相应的菌液取液管1103和菌液抽液泵1104连接到相应的菌液容器1105上(旋转接头为现有产品,属于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0049] 所述封板5的中部向后固定焊接有安装套筒14,通过一组安装轴承15将所述驱动轴601转动安装于所述封板5中部的安装套筒14上。
[0050] 所述驱动轴601的后端延伸至所述封板5的后侧并固接有一相应的驱动齿圈,所述驱动电机603的输出轴端固接有一啮合传动连接到所述驱动齿圈上的传动齿轮16。
[0051] 所述进液管705的前端部缩口设有相应的抵接部7051,所述抵接部7051的外围通过胶粘方式固接有一层相应的密封橡胶层7052,所述密封橡胶层7052通过胶粘方式挤压顶紧连接到所述第一密封轴承8的内圈上,其中胶粘剂采用现有的市面上可购得的常规金属橡胶粘合剂即可。
[0052] 所述集液池1001内设有制冷管,所述制冷管连接到外界空调系统。使用过程中,外界空调系统通过所述制冷管将制冷后的空气输送经过集液池1001,以对集液池1001的冷却液进行降温处理,空调系统以及制冷管均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0053] 所述菌液添加管1101的前端部通过胶粘方式固接有相应的密封橡胶圈17,所述密封橡胶圈17挤压安装于所述锥状端盖702的衔接孔7021内,其中胶粘剂采用现有的市面上可购得的常规金属橡胶粘合剂即可。
[0054] 所述锥状端盖702上的喷液孔7022为横截面呈成内窄外宽的锥形孔。所述导料圆筒4的前侧设置有一可用于将物料向外输出的出料传送带18。所述固定筒体2的进料口向上安装有一相应的下料斗19。
[0055] 使用过程中:
[0056] 1)通过人工、或机械自动上料方式,将混合物料投放至下料斗19内,物料经下料斗19进入固定筒体2内,并在推料机构的推动下进入锥状成型筒3,在锥状成型筒3与冷却机构的锥状端盖702的配合作用下进行挤压成型,成型后的物料沿导料圆筒4再次压缩后进行输出;
[0057] 2)于物料的成型过程中,冷却液循环机构的冷却液抽液泵1003启动将集液池1001内冷却液抽排进入进液管705,冷却液经衔接管704进入冷却管701与锥状端盖702所形成的空间内,再经隔离板703上的透液孔7031回流至驱动轴601的连通孔6011内;
[0058] 3)随着驱动轴601的转动,冷却液绕驱动轴601的连通孔壁向后进行绕流并最终回流至集液池1001内,随着冷却液的向后绕流,其能够对驱动轴601表面的物料形成均匀的冷却效果,以在保证物料挤出成型的顺畅性的前提下,有效对成型过程中的物料的中心部分进行充分的冷却,使物料的中心部分的温度降低至20℃以下,因此不会对乳酸菌的存活率造成过度的不良影响;
[0059] 4)菌液抽液泵1104启动将预先配置好的乳酸菌发酵液抽往锥状端盖702的衔接孔7021内,使乳酸菌发酵液沿锥状端盖702的喷液孔7022进行喷出并充分附着在成型后的物料的不平整的中心处,既能形成较大的添加量,且此时物料的中心部分的温度已降低至不会对乳酸菌的存活率造成影响的较低温度,因此可有效保持乳酸菌的存活率。
[0060] 成型出料后的物料,虽然其外部的温度仍相对较高,但是其热量大部分会向外扩散,其虽然会对物料中心处的温度造成一定程度上升,但是提升幅度很小,一般不超过6℃,因此,并不会对后续的乳酸菌的存活率造成明显影响。
[0061]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