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炉

申请号 CN202110386896.1 申请日 2021-04-12 公开(公告)号 CN115191453B 公开(公告)日 2023-05-16
申请人 关隆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重景; 黄锦颖; 黄信铭; 黄信雄; 叶严仁;
摘要 一种烤炉,包含一炉体、一热源、一 支架 与一炉 门 ,其中,炉体内部具有一 烘烤 空间,炉体包括一前面板,前面板具有一入料口,入料口与烘烤空间相通;热源用以对烘烤空间加热;支架结合于炉体,支架具有一挡止部;炉门枢设于炉体且位于入料口,且炉门可枢摆至一封闭 位置 ,以封闭入料口,以及从封闭位置向下枢摆至一开启位置,以开启入料口,其中,炉门位于开启位置时,第二表面抵于支架的挡止部,借以形成位于入料口外侧的一置物平台。
权利要求

1.一种烤炉,包含:
一炉体,内部具有一烘烤空间,所述炉体包括一前面板,所述前面板具有一入料口,所述入料口与所述烘烤空间相通;
一热源,设置于所述炉体中且对所述烘烤空间加热;
支架,结合于所述炉体,所述支架具有一挡止部,所述挡止部位于所述入料口的外侧;
一炉,枢设于所述炉体且位于所述入料口,所述炉门具有相背对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且所述炉门可枢摆至一封闭位置,以封闭所述入料口,以及从所述封闭位置向下枢摆至一开启位置,以开启所述入料口,其中,所述炉门位于所述封闭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烘烤空间,所述炉门位于所述开启位置时,所述第二表面抵于所述支架的挡止部;
其中,所述挡止部的位置低于所述入料口,且所述挡止部不随所述炉门移动;所述炉门位于所述封闭位置时,所述挡止部的位置维持低于所述入料口,且所述炉门的第二表面远离所述挡止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烤炉,其中,所述炉门包括一门板,所述门板具有所述第一表面,且在所述门板具有两个枢,所述两个枢耳枢设于所述炉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烤炉,其中,所述炉体内部设有一载板,所述载板位于所述烘烤空间的底部;所述炉体包括一桥接板,所述桥接板位于所述入料口的底部,所述桥接板具有一内侧缘,所述内侧缘邻近所述载板,且所述桥接板于相对的两个侧边上具有两个枢接部,各个所述枢接部与所述载板之间具有一凹槽,所述桥接板之所述两个凹槽之间的部位形成一桥接部;所述门板具有两个延伸部,所述两个延伸部之间形成一凹口,且所述两个枢耳分别连接于所述两个延伸部且枢设于所述桥接板的所述两个枢接部;所述炉门枢摆至所述封闭位置时,所述两个延伸部分别进入所述两个凹槽中且所述凹口套于所述桥接部;所述炉门枢摆至所述开启位置时,所述两个延伸部离开所述两个凹槽,且所述凹口位于所述桥接部的上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烤炉,其中,所述炉门包括一隔热板,所述隔热板结合于所述门板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所述隔热板具有所述第二表面;各所述枢耳与所述隔热板的底部边缘之间形成一切槽;所述炉体包括一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桥接板外侧;所述炉门枢摆至所述开启位置时,所述两个切槽跨于所述挡板的顶缘。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烤炉,其中,各所述凹槽具有呈弧形的一槽壁,各所述槽壁朝向所述烘烤空间;所述炉门枢摆时,各所述延伸部系顺着弧形的所述槽壁移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烤炉,其中,所述炉体包括一后面板;所述支架包括两个支撑段、一第一握持段与一第二握持段,各所述支撑段连接于所述炉体的底部且从所述前面板往所述后面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握持段连接于所述两个支撑段的一端,所述第二握持段连接于所述两个支撑段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握持段具有所述挡止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烤炉,其中,所述第一握持段包括一握把套,所述握把套的上表面构成所述挡止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烤炉,其中,所述第一握持段与所述第二握持段分别位于所述炉体前侧与后侧相对称之位置。

说明书全文

烤炉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与加热设备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烤炉。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烤炉包含一炉体、一热源与一炉。炉体内部具有烘烤空间供放置烘烤物,且炉体具有入料口供连通烘烤空间,入料口供置入或取出烘烤物。热源用以对烘烤空间加热。炉门枢设于炉体且用以封闭或开启入料口。
[0003] 以烘烤食物为例,在烘烤的过程中,使用者有时必需对食物进行中途加料,例如在食物上涂抹酱料。由于现有的炉门并无法放置食物,因此,使用者通常是将烘烤空间中的食物拉至靠近入料口的位置,再将手伸入烘烤空间进行中途加料之操作。然而,在此操作过程,时常发生使用者的手部碰到烘烤空间之壁面的情形,导致使用者手部烫伤。
[0004] 是以,现有的烤炉之设计仍未臻完善,尚待改进。

发明内容

[0005] 有鉴于此,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烤炉,炉门开启时可形成置物平台。
[0006] 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烤炉,包含一炉体、一热源、一支架与一炉门,其中,所述炉体内部具有一烘烤空间,所述炉体包括一前面板,所述前面板具有一入料口,所述入料口与所述烘烤空间相通;所述热源设置于所述炉体中且对所述烘烤空间加热;所述支架结合于所述炉体,所述支架具有一挡止部,所述挡止部位于所述入料口的外侧;所述炉门枢设于所述炉体且位于所述入料口,所述炉门具有相背对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且所述炉门可枢摆至一封闭位置,以封闭所述入料口,以及从所述封闭位置向下枢摆至一开启位置,以开启所述入料口,其中,所述炉门位于所述封闭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烘烤空间,所述炉门位于所述开启位置时,所述第二表面抵于所述支架的挡止部。
[0007] 本发明之效果在于,所述炉门位于所述开启位置时,可以形成位于入料口外侧的一置物平台,并且由于所述第二表面受所述支架的挡止部托抵,可以有效增加所述炉门的承重能。让使用者可以放心将烘烤物置于所述炉门的第一表面上。附图说明
[0008] 图1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之烤炉的立体图。
[0009] 图2为本发明上述优选实施例之烤炉的另一方向立体图。
[0010] 图3为本发明上述优选实施例之烤炉的侧视图。
[0011] 图4为本发明上述优选实施例之烤炉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0012] 图5为本发明上述优选实施例之炉门的立体图。
[0013] 图6为本发明上述优选实施例之炉门的另一方向立体图。
[0014] 图7为本发明上述优选实施例之烤炉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0015] 图8为图7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16] 图9为图7中A部分隐藏炉门的局部放大图。
[0017] 图10为图7之侧视剖视图。
[0018] 图11为本发明上述优选实施例之烤炉的局部剖视立体图,揭示炉门开启。
[0019] 图12为图11之侧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请参图1至图12所示,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之烤炉,包含一炉体10、一热源22、一支架24与一炉门32。
[0021] 所述炉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前面板12与一后面板14,且炉体内部具有一烘烤空间10a。所述前面板12具有一入料口122,所述入料口122连通所述烘烤空间10a。请配合图7至图9,所述炉体10内部设有一载板16,所述载板16位于所述烘烤空间10a的底部,以供放置烘烤物,例如为食物。所述炉体10还包括一桥接板18,所述桥接板18位于所述入料口122的底部。所述桥接板18具有一内侧缘182,所述内侧缘182邻近所述载板16,优选地,所述内侧缘182抵接于所述载板16。所述桥接板18在相对的两个侧边上具有两个枢接部184,各所述枢接部184与所述载板16之间具有一凹槽186。所述桥接板18的所述两个凹槽186之间的部位形成一桥接部188,所述桥接部188从所述载板16往外延伸。各所述凹槽186具有呈弧形的一槽壁186a,所述槽壁186a朝向所述烘烤空间10a。所述炉体10还包括一挡板20,所述挡板20位于所述桥接板18外侧。
[0022] 请配合图7,所述热源22设置于所述炉体10中且对所述烘烤空间10a加热,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源22为瓦斯燃烧器,但不以此为限,亦可为电热式的加热器。
[0023] 所述支架24结合于所述炉体10,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24包括两个支撑段26、一第一握持段28与一第二握持段30,其中,所述两个支撑段26为两个直管且平行地连接于所述炉体10的底部,各所述支撑段26从所述前面板12往所述后面板14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握持段28位于所述入料口122的外侧的下方且连接于所述两个支撑段26的一端,所述第一握持段28具有一挡止部28a,所述挡止部28a的位置低于所述入料口122的底缘,且所述挡止部28a不随所述炉门32移动。所述第二握持段30位于所述后面板14的外侧且连接于所述两个支撑段26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握持段28与所述第二握持段30分别位于所述炉体10前侧与后侧相对称的位置。
[0024] 更详而言,所述第一握持段28包括一第一延伸管282与一握把套(于后定义为第一握把套284),所述第一延伸管28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两个支撑段26的一前端,且所述第一延伸管282系向上延伸。所述第一握把套284套于所述第一延伸管282的顶部,所述第一握把套284的上表面构成所述挡止部28a。所述第二握持段30包括一第二延伸管302与一握把套(于后定义为第二握把套304),第二延伸管30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两个支撑段26的一后端,且所述第二延伸管302系向上延伸。所述第二握把套304套于所述第二延伸管302的顶部。使用者可以用两手抓握所述第一握持段28与所述第二握持段30并向上提起,即可将整个烤炉抬起。由于所述两个支撑段26是平均支撑在炉体10的底部,因此,可稳定地抬升炉体10。
[0025] 所述炉门32枢设于所述炉体10且位于所述入料口122,请配合图5与图6,所述炉门32具有相背对的一第一表面32a与一第二表面32b。所述炉门32可在图1所示的一封闭位置P1与图11所示的一开启位置P2间枢摆。当所述炉门32枢摆至所述封闭位置P1时,封闭所述入料口122,且所述第一表面32a朝向所述烘烤空间10a,并且所述挡止部28a的位置维持低于所述入料口122,且所述炉门32的第二表面32b远离所述挡止部28a。当所述炉门32从所述封闭位置P1向下枢摆约一预定度至所述开启位置P2时,开启所述入料口122,并且所述第二表面32b抵于所述支架24的挡止部28a。所述预定角度约为90度。
[0026] 更详而言,请配合图5至图10,所述炉门32包括一门板34,所述门板34具有所述第一表面32a,且在所述门板34底部具有两个延伸部342,所述两个延伸部342之间形成一凹口344。在所述门板34底部两侧具有相面对的两个枢346,所述两个枢耳346分别连接于所述两个延伸部342,所述两个枢耳346枢设于所述炉体10之桥接板18的两个枢接部184。所述炉门32枢摆至所述封闭位置P1时,所述两个延伸部342分别系顺着所述两个凹槽186呈弧形的槽壁186a移动而进入所述两个凹槽186中,并且所述凹口344套于所述桥接板18之桥接部
188。在所述炉门32枢摆至所述开启位置P2的过程中,所述两个延伸部342分别系顺着所述两个凹槽186呈弧形的槽壁186a离开所述两个凹槽186,且所述炉门32位于所述开启位置P2时,所述凹口344位于所述桥接部188的正上方。
[0027] 为了增加炉门32的隔热能力,本实施例中,所述炉门32还包括一隔热板36,所述隔热板36内部具有隔热材料。所述隔热板36结合于所述门板背离所述第一表面32a的一侧,所述隔热板36的外表面形成所述第二表面32b。各所述枢耳346与所述隔热板36的底部边缘之间形成一切槽362。请配合图11与图12,所述炉门32枢摆至所述开启位置P2时,所述两个切槽362跨于所述挡板20的顶缘。所述门板34的凹口344还位于所述挡板20的顶缘的正上方。
[0028] 通过上述结构,所述炉门32位于所述开启位置P2时,所述炉门32可以形成位于入料口122外侧的一置物平台,可以供物品(例如烘烤物)暂时放置,并且由于第二表面32b受所述支架24的挡止部28a托抵,可以有效增加炉门32的承重能力,让使用者可以放心将烘烤物置于所述炉门32的第一表面32a上,减少使用者被烘烤空间10a壁面烫伤的机会。所述凹口344下方有桥接板18作为入料口122底部至载板16间的桥接,不会在入料口122底部与载板16之间形成间隔的空间,烘烤物移入烘烤空间时,将可从炉门32的第一表面32a经由桥接板18移至载板16;反之,烘烤物移出烘烤空间10a时,将可从载板16经由桥接板18移至炉门32的第一表面32a,借此,有利于烘烤物在炉门32的第一表面32a与载板16之间移动。
[0029] 此外,由于是隔热板36抵接挡止部28a,炉门32的热比较不易传导至第一握持段28的第一握把套284,借此,当使用者将炉门32翻回封闭位置P1后,即便立即用手抓住第一握把套284亦不会被高温烫伤。
[003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优选可行实施例而已,举凡应用本发明说明书申请专利范围所为之等效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发明之专利范围内。
[0031] 附图标记说明
[0032] [本发明]
[0033] 10:炉体
[0034] 10a:烘烤空间
[0035] 12:前面板
[0036] 122:入料口
[0037] 14:后面板
[0038] 16:载板
[0039] 18:桥接板
[0040] 182:内侧缘
[0041] 184:枢接部
[0042] 186:凹槽
[0043] 186a:槽壁
[0044] 188:桥接部
[0045] 20:挡板
[0046] 22:热源
[0047] 24:支架
[0048] 26:支撑段
[0049] 28:第一握持段
[0050] 28a:挡止部
[0051] 282:第一延伸管
[0052] 284:第一握把套
[0053] 30:第二握持段
[0054] 302:第二延伸管
[0055] 304:第二握把套
[0056] 32:炉门
[0057] 32a:第一表面
[0058] 32b:第二表面
[0059] 34:门板
[0060] 342:延伸部
[0061] 344:凹口
[0062] 346:枢耳
[0063] 36:隔热板
[0064] 362:切槽
[0065] P1:封闭位置
[0066] P2:开启位置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