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41 混燃的火发电锅炉 CN202211607866.X 2022-12-14 CN116241879A 2023-06-09 张文振; 张军峰; 刘平; 李明; 魏书洲; 杨凯; 刘欣; 牛涛; 王东旭; 张超群
发明涉及一种混燃的火发电锅炉,火力发电锅炉包括:炉膛(10),包括第一燃烧区;多个第一燃烧器(20),用于向炉膛(10)的第一燃烧区内输送燃料和空气并沿位于第一燃烧区(10a)内的一个中心(X)的周向布置,第一燃烧器均包括一次煤粉出口(1)和氨燃料输出部件(4),氨燃料输出部件的出口包括氨燃料出口(41),氨燃料输出部件(4)沿中心的周向上并排布置,且一次风和煤粉出口(1)相对于中心的径向朝氨燃料输出部件(4)的一侧倾斜。因一次风和煤粉出口(1)的背火侧呈现化性环境且低速、高温和回流的固有属性,一次风和煤粉出口(1)的背火侧是燃烧过程中较为有利的着火源区域,该区域能够保证氨燃料的稳定着火。
42 一种带螺旋送通道的电厂燃锅炉配风系统 CN201710628736.7 2017-07-28 CN107255271B 2023-05-05 金英爱; 孙汉生; 阎玉英; 宋志宇; 姜薇薇; 刘研; 李明; 江彦
发明公开了一种带螺旋送通道的电厂燃锅炉配风系统,包括:送风管道,其进风口连通一次风机,所述送风管道的径向开口连通给粉机;组合式一次风管,其沿送风方向设置在所述送风管道与锅炉炉膛之间,所述组合式一次风管包括:直流一次风通道,其为圆柱形空腔,所述直流一次风通道位于所述组合式一次风管的中心;以及多个旋流一次风通道,其为螺旋形空腔,所述旋流一次风通道设置在所述直流一次风通道的圆周外侧。本发明提供的带螺旋送风通道的电厂燃煤锅炉配风系统,延长了一次风和煤粉混合时间和路径,克服了现有配风系统煤风混合不充分的技术缺陷
43 一种使用烟气和气预混助燃降低氮氧化物的锅炉 CN202211607387.8 2022-12-14 CN116025895A 2023-04-28 向卫; 贾益; 谢作星; 郑渊; 田小东
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烟气和气预混助燃降低氮氧化物的锅炉,属于燃烧技术领域,包括锅炉本体、助燃管和烟气管;烟气管设有搅拌装置和抑制装置;搅拌装置包括横板、第一电机、输气管以及搅拌筒;本申请通过设置搅拌装置,从而使与连接杆转动连接的滑杆在搅拌筒的通孔内反复移动,从而使推板反复推动产生间隙变化的气流,由于推板刚好位于搅拌筒外端;推板产生的气流能够干扰旋转气流,从而使随旋转气流转动的粉脱离旋转气流的控制,有效的提高了煤粉的分离效率,从而使其随大部分煤粉一同在抑制装置的作用下燃烧,同时能够抑制氮氧化物的产生。
44 一种抑制燃用高切圆锅炉结焦的配控制方法 CN202310095480.3 2023-02-10 CN116025891A 2023-04-28 蔡传琦; 郭万贵; 朱盼; 杨泽鑫; 吕为智; 何翔; 陶丽; 李得堂
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燃用高切圆锅炉结焦的配控制方法,包括以满足以下条件Ⅰ至条件Ⅲ为控制原则对二次风风、燃尽风风门以及周界风风门的开度进行控制:条件Ⅰ、二次风风箱和锅炉炉膛的差压为0.4KPa~0.95KPa,运行量为3.0%~6.5%;二次风占比为60%~70%,燃尽风占比为25%~35%,周界风占比为4%~5%;条件Ⅱ、沿锅炉炉膛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多层二次风风门的开度形成两段双束腰型配风方式;条件Ⅲ、设置于锅炉炉膛顶部的多层燃尽风风门的开度呈正三角形分布。本发明的配风控制方法能够提高主燃烧区域氧量,增加煤粉颗粒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降低火焰中心,强化煤粉的燃尽特性,抑制了受热面的结焦,提高了高碱煤的掺烧比例。
45 一种燃烧室的进结构 CN202211428519.0 2022-11-15 CN115930207A 2023-04-07 陈红伟; 陈慧; 王淑红; 朱艳芹
发明提供一种燃烧室的进结构,包括:依次同轴相连的旋风筒、进风筒和连接筒,旋风筒进风端与风机相连,连接筒的出风端与燃烧室相连。旋风筒中安装旋风叶片,两两相邻的旋风叶片之间既形成旋风进入缝隙又具有轴向遮挡结构;进风筒中设置二次进风筒体,通过其上设置的孔洞可防止风的流量过大,设置三次进风锥筒和三次进风筒体使得风向更加集中;连接筒设置燃烧室尾部接筒容纳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烟,设置燃烧室尾部锥筒适配燃烧室尺寸。通过改变进风量和进风度,使得燃烧更加高效。
46 一种快速切换粉给入方式的旋流燃烧器及使用方法 CN202110283929.X 2021-03-17 CN113237057B 2023-04-07 刘鹏中; 牛芳; 王鹏涛; 罗伟; 王乃继; 王建朋; 陈怀俊; 刘振宇; 龚艳艳; 魏琰荣; 王志星; 崔名双; 崔豫泓; 李小炯; 苗鹏; 徐大宝; 张斌; 董智; 陈喆; 张松; 蔡鹏; 潘昊; 白一飞; 何红兴; 李殿新; 于海鹏; 裘星; 郭猛猛; 周沛然; 郑祥玉; 刘羽; 孟长芳
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切换粉给入方式的旋流燃烧器及其使用方法。该燃烧器包括煤粉逆向供应机构、煤粉正向供应机构、过渡通道内套、过渡通道外套、二次导风筒、稳燃腔;其中,二次风导风筒和稳燃腔连接组成燃烧器本体,过渡通道外套设在二次风导风筒内部、煤粉逆向供应机构贯穿在燃烧器本体内部中心轴线、过渡通道内套设在煤粉逆向供应机构入口端外部;二次风导风筒与过渡通道外套之间形成二次风通道,过渡通道内套与过渡通道外套连接构成封闭过渡通道。煤粉逆向供应机构则是与煤粉正向供应机构更换,实现煤粉给入方式快速切换。
47 一种用于固体废弃物焚烧清除的环保型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02211626962.9 2022-12-16 CN115854351A 2023-03-28 王云刚; 修浩然; 戴艳俊; 梁旭; 赵钦新; 李飞翔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固体废弃物焚烧清除的环保型处理装置及方法,包括回收槽、焚烧室、嘴、搅拌器以及螺旋型叶片通道;回收槽上方为焚烧室,由电机驱动的搅拌器设置在焚烧室内,焚烧室侧壁设置连通送风装置的风嘴,风嘴出口气流方向与侧壁存在夹,形成一种旋风燃烧炉,焚烧室上方侧壁设置螺旋型叶片通道,通道中布置多层螺旋型叶片,顶部连通主烟道,主烟道中设置烟气净化处理系统,焚烧室依次连接自动投送装置和物料预处理装置;焚烧装置内部风嘴喷出高速旋转的气流,将焚烧物抛向筒壁,在筒壁和筒壁附近燃烧,形成高温区域,延长燃烧时间,搅拌器通过旋转对焚烧物进行翻动,促使其与空气充分结合,提高燃尽程度,残渣落至底层槽回收。
48 一种电化学技术与燃技术联用的低排放系统与方法 CN202211577827.X 2022-12-06 CN115838937A 2023-03-24 程子业; 贺凡; 祁志福; 骆周扬
发明涉及一种电化学技术与燃技术联用的低排放系统与方法,包括:用户端、燃煤混氨发电装置、电催化氮还原反应器、电催化二化碳还原反应器、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燃煤混氨发电装置的电能出口、氮气出口和二氧化碳出口分别与用户端、电催化氮还原反应器和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器相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的电能出口分别连接电催化氮还原反应器和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以将氮气通过电化学反应还原为氨,是无额外排放的绿色生产工艺,同时产生的氧气可以用于维持燃煤混氨系统的富氧环境;相比目前合成氨产业使用的哈勃‑博施法,有效降低了能耗,能够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49 一种可燃多种粉体燃料燃烧器 CN202110377937.0 2021-04-08 CN113007705B 2023-03-17 陈隆; 张红顺; 王乃继; 罗伟; 张鑫; 程晓磊; 徐大宝; 戈铁柱; 张斌; 周沛然; 谭静; 龚艳艳; 魏琰荣; 张媛; 黄宇; 肖翠微; 王永英; 李美军; 程鹏; 牛芳; 段璐; 李慧; 王志强; 刘振宇; 杨石; 杜丽伟; 肖旭; 杜伯犀
发明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燃多种粉体燃料燃烧器。所述可燃多种粉体燃料的燃烧器包括壳体、一次粉管、回流帽、阻挡环、二次风系统和三次风系统。壳体具有燃烧室,壳体的轴向一端敞开以便与炉膛连通。一次风粉管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上,一次风粉管具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回流帽与一次风粉管相连,回流帽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二板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端与第一板体相连,第一板体与第一出口间隔开,第二板体与一次风粉管间隔开,第一板体上设有多个通槽。阻挡环固定在一次风粉管上,阻挡环具有阻挡面。所述可燃多种粉体燃料的燃烧器具有燃料适应性好、点火伴油时间短、NOx排放低和低负荷稳燃性能好等优点。
50 前后墙对冲锅炉精细化燃烧配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2111075714.5 2021-09-14 CN113776049B 2023-02-28 高林; 周俊波; 郑清瀚; 王嘉寅; 惠文涛; 王明坤; 赵章明
发明公开了一种前后墙对冲锅炉精细化燃烧配控制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核心的控制器及其三类采集输入回路和两类控制输出回路,采集的四类传感器信号,包括质在线监测系统输出的在线煤质信号、来自给煤机的给煤量信号、安装在一次风粉管道上的一次风粉在线监测装置输出的一次风粉流量、风速信号、安装在二次风风道上的层二次风流量计输出的空气流量信号,输出两类控制指令,包括每一层燃烧器对应的层二次风箱两侧二次风风道上安装的层二次风箱两侧总风的开度指令、每一层燃烧器对应的层二次风箱出口控制每个燃烧器二次风量的二次风箱小风门开度。本发明基于当前煤质在线与风粉在线测量技术,实现配风燃烧控制的精细化。
51 节能加热炉 CN202211296497.7 2022-10-21 CN115681957A 2023-02-03 关志鹏; 赖作通; 黎秀基; 李铭东; 曾小军; 杨卫斌
发明涉及加热炉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节能加热炉。该节能加热炉包括炉体、燃烧器、火焰套筒、加热管以及燃料控制系统。其中,炉体设有排烟口。燃烧器设于炉体的底部,燃烧器的顶部设有位于炉体内部的燃气喷嘴,燃烧器还设有位于炉体外部的燃气进口和助燃进口,燃烧器的内部设有燃气管,燃气进口通过燃气管与燃气喷嘴连通。火焰套筒设于燃烧器的顶部且围住燃气喷嘴的喷火区域,火焰套筒由金属化物构成或内壁涂覆有金属氧化物材料。加热管设于火焰套筒的上方,加热管设有工质进口和工质出口。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火焰套筒的金属氧化物材料强化了燃烧反应,提高加热炉工质高温区有效吸热,通过燃料流量控制降低产品的单位能耗,实现节能目标。
52 燃烧器底置锅炉及其控制方法 CN201910835341.3 2019-09-05 CN112443833B 2023-01-06 朱建国; 李百航; 李诗媛; 高鸣; 满承波; 吕清刚
发明涉及一种燃烧器底置的锅炉,包括:炉膛;至少一个底置燃烧器,每个燃烧器具有燃烧器喷口,一次携带煤粉通过燃烧器喷口向上进入炉膛;二次风布风装置,围绕燃烧器设置在炉膛底部,用于向上喷射二次风,其中:二次风布风装置包括内二次风布风装置和外二次风布风装置;内二次风布风装置包括内二次风集箱与内二次风管,内二次风管与内二次风集箱相连且设置有位于炉膛内的多个内二次风出风口,至少一部分内二次风出风口邻近所述燃烧器喷口布置;外二次风布风装置包括外二次风集箱与外二次风管,外二次风管与外二次风集箱相连且设置有位于炉膛内的多个外二次风出风口;所述内二次风集箱独立于外二次风集箱。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煤粉锅炉的控制方法。
53 预混合直燃式节能燃气热 CN202210977953.8 2022-08-15 CN115540342A 2022-12-30 王前胜; 王邓卫; 王成成
发明公开了预混合直燃式节能燃气热炉,涉及直燃式热风炉技术领域,包括炉体外壳,设置在炉体外壳内的燃烧室,炉体外壳与燃烧室的外壳间形成有空气隔热层,燃烧室的入口端设于燃烧室的左端,燃烧室的出口端设于燃烧室的右端并通过一导气管连通至炉体外壳的右端外侧,炉体外壳的左端设置有与燃烧室的入口端连通的燃烧器,炉体外壳的右端开设有与空气隔热层连通的进气口,燃烧室内燃烧产生的热气为从左往右排出燃烧室进行供热气,流过空气隔热层的空气在燃烧室的外壳上的流动方向为从右到左,从而使得流过空气隔热层的空气对燃烧室的外壳的冷却效率提高,在燃烧作业时,燃烧室的外壳的外表面的温度可以降得更低,燃烧室的使用寿命更长。
54 一种复合白粉的制备装置及方法 CN202110886937.3 2021-08-03 CN113582227B 2022-12-23 李宜海
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白粉的制备装置,包括外壳体、罐体;所述罐体设置在外壳体的内部,外壳体的底部设有支腿,所述外壳体与罐体之间设有多层结构,靠近外壳体的一侧设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均匀分布在外壳体的内壁,冷却管靠近罐体的一侧设有挥发分道,所述挥发分道与罐体之间设置有多层燃烧道,每层所述燃烧道均铺设有气管,所述罐体内部为煅烧室;通过烟气气流推动轮机的转动,此时关闭辅助电机,依靠风轮机的转动带动凸轮转动,从而带动送风机构的活塞板往复运动,向燃烧道内送入足量的空气,供煤气充分燃烧,提高煤气燃烧率,提高煅烧效率。
55 一种用于锅炉超低负荷灵活调峰的切圆燃烧器布置方式 CN202011292496.6 2020-11-18 CN112555819B 2022-12-23 王静杰; 于强; 徐彦辉; 宋欣; 闫燕飞; 韩升利; 殷亚宁; 于景泽; 王通
一种用于锅炉超低负荷灵活调峰的切圆燃烧器布置方式,属于锅炉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切圆燃烧器在锅炉在30%BMCR负荷以下运行,由于一次率过大,粉浓度过低,炉内温度过低等原因,导致煤粉无法在炉内形成稳定的燃烧火焰的问题。本发明包括煤粉管道、煤粉弯头浓淡分离器、淡相侧煤粉管道、浓相侧煤粉管道、二次风喷口侧煤粉管道、开闭a、开闭阀b、浓相煤粉喷嘴和浓淡分离器,煤粉弯头浓淡分离器设置在煤粉管道上,并将煤粉管道内的风煤粉分离成浓相和淡相两部分,浓相风煤粉通入到浓相侧煤粉管道,淡相风煤粉通入到淡相侧煤粉管道。本发明减小了对浓煤粉气流着火的影响,保证了其火焰中心温度及稳定性,大幅提高了燃烧的稳定性。
56 适用于前后墙对冲锅炉的冷态空气动场测量系统 CN202211135651.2 2022-09-19 CN115479745A 2022-12-16 时勇强; 范庆伟; 张锋; 刘洋
申请实施例提出了适用于前后墙对冲锅炉的冷态空气动场测量系统,其中利用固定件固定在锅炉的旋流燃烧器喷口的中部并将火花示踪弹固定在固定件上,可以将火花示踪弹布置在锅炉的旋流燃烧器喷口的气流中心位置,从而提高了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的准确性;且点燃组件为点火电池,并采用无线信号接收器接收无线信号控制点火,无需接线;此外本申请中利用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和摄像装置,分别用于拍摄旋流燃烧器的一次气流、内二次风气流和外二次风气流的旋转、扩散、扰动及混合的图像信息以及旋流燃烧器气流的刚性及对冲图像信息,最终得到完整的锅炉冷态空气动力特性信息,且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性强,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工作环境危险的问题。
57 一种燃气催化红外加热固化 CN202210970999.7 2022-08-14 CN115468411A 2022-12-13 魏益群; 李钊全; 程如中; 张学礼
发明公开了固化炉领域的一种燃气催化红外加热固化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壁上设置有内部保温砖,所述内部保温砖顶部两侧均设置有顶部加厚隔热层,所述顶部加厚隔热层相邻一端部均设置有竖向隔热砖,所述竖向隔热砖底端设置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上设置有弹性卡合。本发明可以通过弹性卡合门实现对链条输送装置在炉体内部实现动态密封,可以有效的密封热量的过多进入,进而避免链条传输装置中的链条反复的受热而退火,降低强度,可以大大延长使用寿命;通过设置斜撑板,可以确保底部催化红外加热器、顶部催化红外加热器以及侧面催化红外加热器呈六边形布局,解决了现有的角部温度不够,降低固化效果的问题。
58 锅炉耦合生物燃料发电的系统及方法 CN202211074206.X 2022-09-02 CN115468180A 2022-12-13 骆仲泱; 王霄焕; 余春江; 杨旭东; 王勤辉; 方梦祥
发明提供一种锅炉耦合生物燃料发电的系统及方法,煤粉锅炉内隔开设置有粉料燃烧器和生物质烘焙气燃烧器,方法包括;使用烘焙子系统对生物质原料进行烘焙预处理,烘焙预处理后产生固体烘焙生物质和生物质烘焙气;将固体烘焙生物质送入研磨制粉子系统研磨处理为烘焙生物质粉状燃料;提供煤粉,利用送子系统向烘焙生物质粉状燃料及煤粉中通入一次风,一次风携带煤粉和烘焙生物质粉状燃料进入粉料燃烧器后在炉膛中燃烧;并将生物质烘焙气直接通入生物质烘焙气燃烧器后在炉膛中与煤粉耦合燃烧,实现氮化物的双重减排。本发明解决了生物质原料制粉困难的问题,两种烘焙产物分别与煤粉耦合燃烧,实现氮氧化物的双重减排。
59 一种半气化组合燃烧的燃工业锅炉 CN202211170130.0 2022-09-26 CN115419890A 2022-12-02 孙长祥; 王洋洋; 宋凤芹; 于照清; 郑德伦; 孙光奇; 朱少春
发明公开了一种半气化组合燃烧的燃工业锅炉。包括半气化炉、燃气炉、分离器、返料器和烟道,燃气炉设置于分离器与烟道之间,半气化炉的燃烧室出口与分离器入口相连,分离器的出气管与燃气炉炉膛上部设置的燃烧器相连,分离器的下部与返料器相连,返料器的返料管与半气化炉流化床的上部相连;燃气炉炉膛下部的出口与烟道相连。本发明在一套锅炉系统中同时设置半气化炉与燃气炉,半气化炉流化床上的燃料被流化、气化后,气化气经旋分离器分离进入燃气炉燃烧,而未燃尽的物料被分离下来通过返料器返回至半气化炉燃烧室,继续进行流化气化,如此循环往复,把燃煤变成半煤气燃烧,达到了最佳燃烧工况,燃烧完全彻底,提高了锅炉热效率。
60 燃料喷口和燃烧设备 CN202110491183.1 2021-05-06 CN115307129A 2022-11-08 吕清刚; 朱建国; 李百航
发明涉及一种燃料喷口,包括:通道,所述通道内设置有至少两个导流件,所述导流件为螺旋导流件,导流件之间限定螺旋通道,其中:所述通道具有内壁面,所述导流件与所述内壁面一体;且在所述通道的燃料出口端面中,所述导流件的面积之和为所述内壁面所限定的圆面积的10‑50%。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燃料喷口的燃烧设备。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