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
一种氢能飞机液氢气化换热系统 |
CN202510247599.7 |
2025-03-04 |
CN119957815A |
2025-05-09 |
李澎; 王曼; 谢良; 何兆民; 凌岳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氢能飞机液氢气化换热系统,涉及氢燃料传输技术领域,用于实现氢能飞机的液氢到气氢的转化。系统包括:液氢储罐、综合控制器、第一液氢气化装置、第二液氢气化装置以及氢发动机;液氢储罐的输出端与第一液氢气化装置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液氢气化装置的输出端与氢发动机的输入端连接,使得第一液氢气化装置产生的气氢供至氢发动机;液氢储罐储存有需要使用的液氢;第一液氢气化装置的输出端通过旁通阀与第二液氢气化装置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液氢气化装置的输出端与氢发动机的输入端连接;综合控制器与第一液氢气化装置、旁通阀连接,用于控制第一液氢气化装置将输入的液氢转换为气氢、以及旁通阀的开合。 |
22 |
一种LNG加注低温液体气化器装置 |
CN202510206755.5 |
2025-02-25 |
CN119957813A |
2025-05-09 |
赖祥华; 赵晓东; 黄伟江; 郑泳铭; 吕兴丽 |
本发明涉及液体气化器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LNG加注低温液体气化器装置,包括有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为中空的用于空气进入至换热器本体中形成对流,所述换热器本体内部还设置有管道组件,所述管道组件用于将槽车中的气体运输至船上的加注站上,所述换热器本体外部还设置有消防水注水组件用于对消防水加热并将消防水喷到管道组件上,所述换热器本体中能够加入冷却水。本发明采用空温式、空温和消防水热模式、冷却水和电加热模式三种情况使用,可以组合使用,也可独立使用,提高作业效率,此装置适用多种船型多种LNG储罐,也可以根据船厂或者加注口岸,灵活机动布置,利用吊车移动,减少成本,将干燥、惰化及预冷简单化,方便快捷操作。 |
23 |
用于生产用于容纳气体和/或流体的密封储罐的方法 |
CN202411581784.1 |
2024-11-07 |
CN119957808A |
2025-05-09 |
P·帕潘 |
涉及用于生产密封储罐的密封壁的方法,包括:装配心轴;在心轴的外表面上形成储罐的密封壁,同时形成用于抽取心轴的抽取孔;经抽取孔从密封壁移除心轴,形成密封壁的步骤通过执行以下子步骤来执行:通过施加覆盖心轴的外表面的针织品来形成封壳,针织品包括由形成多个线圈的针织线构成的层,针织线由能通过加热而密封的热塑性材料制成;围绕封壳缠绕包含能通过加热而密封并且是通过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材料的第一条带的接续的多个区段,使得第一条带的接续的多个区段重叠以形成第一条带的第一层,以及以便形成第一条带的叠加层;冷却封壳和缠绕的第一条带,以便以单个材料的形式形成密封壁。还涉及用于生产用于容纳气体或液体的密封储罐的方法。 |
24 |
具有气体阻隔金属层的V型压力容器 |
CN202280066086.0 |
2022-10-06 |
CN118056088B |
2025-05-09 |
B·克里尔; 埃里克·德帕里 |
一种V型压力容器(1),其具有包围或封装内部复合结构(20)的外部复合结构(10),其中,所述内部复合结构(20)包括:限定内部气体储存室(30)的第一内表面(21);由第一金属材料制成的、使用基于等离子体的金属沉积工艺沉积在所述第一内表面(21)上的第一气体阻隔金属层(22);圆柱形中央部分(24);以及,通过第一耦接装置耦接到所述圆柱形中央部分(24)的凸头组件(23),该凸头组件(23)包括圆顶状盖(26)和通过第二耦接装置耦接到所述圆顶状盖(26)的凸头部分(25)。 |
25 |
导热结构可替换的储氢罐 |
CN202311472620.0 |
2023-11-07 |
CN117307957B |
2025-05-09 |
闫智健; 叶建华; 高云鹤; 元少勇; 张晓飞; 蒋利军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热结构可替换的储氢罐,属于储氢技术领域,导热结构可替换的储氢罐包括罐体、阀门、导气杆、固定环和导热部。罐体顶部设有罐口;阀门可拆卸设于罐口上;导气杆设于罐体内;固定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固定环可移动套设于导气杆上,固定环的外径小于罐口的内径;导热部设于相邻的两个固定环之间,包括多个围绕固定环周向间隔设置的伸缩导热架;相邻的两个固定环能够相互靠近,以使多个伸缩导热架向外伸展至与罐体的内壁抵接;相邻的两个固定环还能够相互远离,以使多个伸缩导热架向内收缩至导热部的外径小于罐口的内径。本发明公开的储氢罐能够根据需要对储氢罐内的导热结构进行拆卸更换,方便后续对储氢罐进行维护。 |
26 |
一种LNG立式储罐监测和压力缓冲装置 |
CN202310607861.5 |
2023-05-26 |
CN116592268B |
2025-05-09 |
刘武; 周皓南; 向虹科; 田乾胜 |
本发明涉及一种LNG立式储罐监测和压力缓冲装置,监测和压力缓冲装置主要由参数监测单元、储罐压力缓冲单元以及折叠旋转结构组成,集储罐内多参数监测、降低储罐压力、防止LNG分层翻滚等多功能为一体,实现LNG储罐状态监测和压力缓冲,延长LNG储存时间;设计储罐参数监测单元,通过电容式液位计、密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组分检测系统实现对液位、液相密度、气液两相温度压力以及组分的监测;设计压力缓冲单元,LNG在压力作用下通过降压喷头从储罐顶部进行喷淋,降低储罐压力,监测装置桨叶旋转,降低LNG最大密度差,防止分层翻滚;设计折叠旋转结构,监测单元能收缩进监测装置主轴,减小储罐开口。 |
27 |
一种移动式加氢装置 |
CN202211720305.0 |
2022-12-30 |
CN116085668B |
2025-05-09 |
郑铭路; 任圣哲; 刘焕萍; 张明俊; 张爱国; 王彦海 |
本发明提供一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移动式加氢装置,包括:卸气系统1a、氢气压缩系统2a、氢气加注系统3a、氮气系统4a、液压驱动机5a、冷却系统6a、燃料电池发电系统7a和控制系统8a。卸气系统1a、氢气压缩系统2a、氢气加注系统3a、氮气系统4a、液压驱动系统5a、冷却系统6a、燃料电池发电系统7a均与所述控制系统9a电气控制线连接,用于实现整个移动加氢装置的自动化控制。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方便快捷、不限地域的实现氢燃料电池船、(机)车的35MPa/70MPa氢燃料的加注,提高燃料加注操作的便捷性。 |
28 |
使用SOFC的LNG动力船碳减排系统和方法 |
CN202310059470.4 |
2023-01-14 |
CN116006361B |
2025-05-09 |
武彦峰 |
本申请公开使用SOFC的LNG动力船碳减排系统和方法,其中碳减排系统包括LNG燃料供应系统和碳回收系统,LNG燃料供应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LNG储罐、CO2冷凝器、天然气加热器、船舶用气设备和烟气排放设备,其中LNG储罐内储存有LNG燃料,其中船舶用气设备包括船舶发动机和SOFC燃料电池,所述SOFC燃料电池的阴极排气口连接所述烟气排放设备;碳回收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冷却器、水分脱除装置以及CO2液化和存储装置,其中第一冷却器的进口连接SOFC燃料电池的后燃烧室排气口,水分脱除装置的气体出口连接CO2液化和存储装置。本申请提供的碳减排系统和方法能够使船舶在满足碳减排政策要求的同时,整体能耗尽可能减少,运行费用低,设备构造简单,占用空间小。 |
29 |
氢燃料加注通信协议协商方法和使用其的装置 |
CN202380069599.1 |
2023-10-04 |
CN119948854A |
2025-05-06 |
朴哲佑; 尹婀恩; 金亨基; 慎睿恩; 申珉昊 |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与分配器相关的通信实体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包括由移动装置支持的一个或多个第一燃料加注协议以及执行该一个或多个燃料加注协议所需的第一通信协议的列表;以及从与所述分配器相关的所述通信实体接收包括选自该一个或多个第一燃料加注协议的第二燃料加注协议的响应消息。 |
30 |
用于填充加压气体罐的装置和方法 |
CN202380062381.3 |
2023-09-08 |
CN119948289A |
2025-05-06 |
艾蒂安·韦尔朗; D·文佩尔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填充加压气体罐的装置(1),该装置包括旨在用于从流体源(4)向罐(3)供应加压气体的分配器(2),装置(1)包括用于冷却来自该分配器(2)的气体流的制冷系统(IA),制冷系统(IA)包括冷却剂、比如盐水的回路(5),该回路包括以所述顺序串联布置的以下元件:‑冷却剂储备器(6),该冷却剂储备器包括被构造成容纳该冷却剂的热质量的上部(61)以及被构造成容纳该冷却剂的冷质量的下部(62),‑至少一个第一热交换器(7),该至少一个第一热交换器具有入口,该入口通过第一管道(51)连接到储备器(6)的下部(62)的出口,该至少一个第一热交换器(7)被构造成在该冷却剂与冷源(8)之间交换热量,以及‑第二热交换器(9),该第二热交换器具有入口和出口,该入口通过冷却剂回路(5)的第二管道(52)连接到第一热交换器(7),该出口通过冷却剂回路(5)的第三管道(53)连接到储备器(6)的上部(61)的入口,第二热交换器(9)被构造成在该冷却剂与来自该填充装置(1)的气体流之间交换热量,其特征在于,该回路(5)包括第一旁通部分(10),该第一旁通部分将第二管道(52)连接到储备器(6)的下部(62),以便允许冷却剂从该至少一个第一热交换器(7)传输到储备器(6)的下部(62),或者从储备器(6)的下部(62)传输到第二热交换器(9)而不经过该至少一个第一热交换器(7)。 |
31 |
一种卧式液氮杜瓦罐切换使用装置 |
CN202510285427.9 |
2025-03-11 |
CN119934436A |
2025-05-06 |
陆健; 田明亮; 潘智杰; 王乐杰; 朱能军; 尹巧星; 朱培文 |
本发明公开一种卧式液氮杜瓦罐切换使用装置,属于射频电源HASS和HALT试验技术领域。通过在两个卧式液氮杜瓦罐的液氮输送管上安装切换装置,使其中一罐中液氮即将耗尽时,系统可自动或手动切换至另一罐继续供液,同时可更换已空液氮杜瓦罐,以实现液氮供给的不间断循环,确保试验的连续性;通过采用小容量的杜瓦罐替代大型存储罐,并将其放置在可移动的安装架上,减少占地面积,适用场景广,减少初始投入成本并便于维护,同时可根据实际需求按需供给液氮,避免长时间储存引起的蒸发损耗;此外,在液氮输送罐上设置压力调节组件,可以实时直观地监测管道内的压力,防止管道过压,增加安全性。 |
32 |
低温液体储罐安全装置 |
CN202510437331.X |
2025-04-09 |
CN119934425A |
2025-05-06 |
班增豹; 郭笑梅; 班增国; 齐兆峰; 贾英训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温液体储罐安全装置,包括第一安全阀、隔板、导液管、上腔导热片和下腔导热片;隔板横隔在罐体的上方,将罐体的内腔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第一安全阀设置在上腔体的顶部与外界之间;导液管连通于上腔体和下腔体之间,导液管的上端与隔板连接,导液管的下端伸至下腔体的底部;在隔板的上表面垂向设置有上腔导热片,在隔板的下表面垂向设置有下腔导热片。该装置克服了现有低温液体储罐的安全装置未经任何处理便直接将积聚于罐体顶部的高压气体排放走而造成有效资源浪费率高的缺陷。 |
33 |
用于压力容器的肩部的保护罩 |
CN202410440236.0 |
2024-04-12 |
CN119934424A |
2025-05-06 |
许硕峰; 全相镇; 朴栽成; 金炅勋; 李昌昱; 郑智熙; 许爱邻; 魏镐先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压力容器的肩部的保护罩,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结合至压力容器的肩部以保护肩部免受摩擦或冲击的保护罩。 |
34 |
液氧供氧器充装阀 |
CN202510076120.8 |
2025-01-17 |
CN119934418A |
2025-05-06 |
白明军; 李宗哲; 喻升; 肖咏梅; 袁春林; 陈亮; 甘胜红 |
本发明涉及液氧供氧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液氧供氧器充装阀,包括阀体,内部设有上下贯通的充液腔,阀体上部安装有将充液腔上方开口密闭的上安装套,上安装套内开有与阀体内部充液腔连通的流道,阀体充液腔内设有竖向的滑杆,滑杆的上端套有活动的导向环,导向环通过若干支架固定安装在阀体的充液腔内,且导向环与阀体的内壁之间有供液氧流过的通道,滑杆上套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一端抵在导向环上,另一端抵住设在滑杆上的支撑台阶,滑杆的下端套有固定的充液密封圈,当滑杆位于最下方时,充液密封圈将充液腔下方开口密封。本发明液氧供氧器充装阀,密封性能好,避免发生液氧或者气态氧泄露,且不影响液氧的充装。 |
35 |
一种适用于钢瓶气体的自动切换阀系统 |
CN202411897682.0 |
2024-12-23 |
CN119934417A |
2025-05-06 |
宋雪洋; 康振洁; 李宗洲; 侯振林; 刘玉斌; 潘勇锋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钢瓶气体的自动切换阀系统,属于钢瓶气体自动切换阀技术领域,该适用于钢瓶气体的自动切换阀系统,包括双气源输入模块、压力检测模块、自动切换模块、减压稳压模块、报警模块、智能控制与通讯模块和输出接口模块,所述双气源输入模块用于对钢瓶内部输入气体,并且主气源和备用气源都配备单向阀防止主气源和备用气源中的气体回流,压力检测模块,用于钢瓶内部气体的压力状态检测,每个气源接口都配备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主气源和备用气源的压力状态,通过设置自动切换模块和减压稳压模块,优化的切换逻辑和减压模块设计,减少了切换过程中的气体浪费,降低了设备的能耗,显著提高了系统的气体利用效率。 |
36 |
一种高效散热储氢装置 |
CN202510367144.9 |
2025-03-26 |
CN119934416A |
2025-05-06 |
李林湘; 马佩温; 唐立豪; 颜色 |
本发明涉及氢气储存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高效散热储氢装置,包括基座,基座上端面一侧通过安装架固定安装有放置筒,放置筒内腔中部固定安装有用于对氢气罐进行储存的放置单元,放置单元外部环向设有与放置筒内壁固定的螺旋管,螺旋管两侧均设有与放置筒内壁固定的环向管,本发明相较于现有的储氢装置能够满足对批量氢气罐进行储存,能够在放置筒进行密闭时对其内部进行热量的交换,进而实现高效降温,并且能够避免储存氢气时氢气罐直接暴露在开放的空间,给人员带来安全隐患,能够在满足直接性的风冷降温的同时,还能实现间接性的热交换降温,从而满足多重降温相互配合,高效的对氢气储存时进行降温作业。 |
37 |
一种蒸发气体处理系统 |
CN202510147234.7 |
2025-02-10 |
CN119934415A |
2025-05-06 |
肖兴均; 卢军; 卢芳琪; 应翔; 李永财; 刘应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蒸发气体处理系统,涉及液化天然气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液化天然气储罐、蒸发气体换热器、压缩机、计量外输、冷能利用系统、控制器和数据采集模块,液化天然气储罐的气相出口和蒸发气体换热器的蒸发气体入口连接,蒸发气体换热器的蒸发气体出口管路上依次连接压缩机和计量外输,蒸发气体换热器的冷媒出口与冷能利用系统的冷媒入口连接,冷能利用系统的热冷媒出口与蒸发气体换热器的热冷媒入口连接,控制器分别与数据采集模块和压缩机连接;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液化天然气储罐的第一压力,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一压力控制压缩机的负荷;计量外输用于对蒸发气体计量后输出。本申请可降低蒸发气处理能耗。 |
38 |
一种天然气调压站内冷能阶梯利用系统及方法 |
CN202510254619.3 |
2025-03-05 |
CN119934413A |
2025-05-06 |
张超; 国庆; 仇德朋; 徐艳丽; 陈红; 金海刚; 费翔; 台宁宁; 高桐 |
本发明涉及LNG冷能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然气调压站内冷能阶梯利用系统及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天然气调压站内冷能阶梯利用系统,包括LNG储罐、冷箱、LNG复热换热器、子高温给水系统、子冷媒输送系统、天然气管网、子低温回水系统以及子冷媒复热系统,所述LNG储罐的出口端与所述冷箱的第一入口端相连通。该发明通过设置的冷箱,能够使得LNG储罐内的冷媒进行第一次升温,使得液相LNG变为气相,通过设置的LNG复热换热器能够对LNG进行二次升温,子冷媒复热系统与子高温给水系统进行换热,提高冷箱以及LNG复热换热器内的冷媒的温度,提高换热效果,因为加热过程是阶梯式,气化效果更好,且与子高温给水系统进行换热,更加节能。 |
39 |
一种可对密相二氧化碳增压注气的压缩机 |
CN202311625024.1 |
2023-11-30 |
CN119934408A |
2025-05-06 |
李文明; 刘伟; 王洋; 时菲菲; 赵媛媛; 冯宇; 甄雪; 李谦; 张野 |
一种可对密相二氧化碳增压注气的压缩机,属于碳捕获、利用与封存领域,密相二氧化碳通过管线输入至压缩机撬组,压缩机撬组入口管线上设置第一关断阀门,依次连接第二控制阀门、并联连接的紧急关断阀SDV1和小流量调节阀PV1、加热器、进气分离器、进气缓冲罐、压缩机、排气缓冲罐、温度控制阀门TV2、空冷器、排气分离器、背压阀PV3和紧急关断阀SDV2,最终输往注气系统,换热器的管程进出口通过管线与第二控制阀门的左右端相连,换热器的壳程进出口通过管线与温度控制阀门TV2的左右端相连,入口管线设置温度控制阀门TV1,空冷器的左端通过并联连接的旁通阀BPV和回流调节阀PV2与加热器的右端相连。本发明降低项目工程费用及能耗,提高CCUS‑EOR工程经济收益。 |
40 |
供气系统 |
CN202311437474.8 |
2023-11-01 |
CN119934406A |
2025-05-06 |
孙鹏; 赵明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供气系统,包括:压缩装置和储气装置,压缩装置适于向储气装置输送气体;缓冲容器和加气机,缓冲容器位于储气装置下游且与加气机连通;第一阀体连接于储气装置和缓冲容器间,第一阀体被构造为缓冲容器内的气体压力小于加气机的要求压力时打开。由此,通过设置缓冲容器和第一阀体,第一阀体可以在缓冲容器内的气体压力小于加气机的要求压力时打开,以使储气装置向缓冲容器供气,储气装置输出的压力较高的气体进入缓冲容器内后会膨胀降压并且能够增加缓冲容器内的气体压力,以达到加气机的要求压力,而且,气体膨胀降压不会导致气体温升,从而不需要对气体进行冷却或者仅需要冷却装置小功率工作,有利于节约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