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01 一种双构成的内燃机用变流量水路系统及其使用方案 CN202211710864.3 2022-12-29 CN115788646A 2023-03-14 刘敦绿; 柯彬彬; 周伟鹏; 李冬鹰
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构成的内燃机用变流量水路系统及其使用方案,包括内燃机机体,所述内燃机机体外壳内部设置有内燃机水套,所述进水头通过进水管与第二连接管,且第二连接管两端分别与电子水泵和机械水泵一端连接,同时电子水泵和机械水泵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管两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中间通过输水管与散热器一侧连接,所述出水头通过出水管与散热器另一侧连接。该双水泵构成的内燃机用变流量水路系统及其使用方案,本申请通过设置内燃机水套、控制器、电子水泵、机械水泵、节温器和散热器搭配使用,使得根据内燃机温度,由控制器控制电子水泵工作,实现水路流量精准控制,从而实现内燃机工作温度的闭环控制,控制精度高,避免了低温运行。
102 一种运用于内循环的自给式汽车 CN202211173003.6 2022-09-26 CN115726877A 2023-03-03 蒋智平; 王中义
发明公开了一种运用于内循环的自给式汽车箱,涉及汽车水箱技术领域,包括水箱、内循环机构、固定机构和固定架,所述内循环机构设置在水箱的底部,所述固定机构设置在固定架上,所述内循环机构包括底架和第一连接口,所述底架固定安装在水箱的底部,所述第一连接口开设在水箱的底部,所述水箱的底部开设有第二连接口,所述底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水,所述第一连接口连接有第一循环管,所述第一循环管的另一端与水泵连接。本发明通过工作人员转动转钮,其转钮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使螺纹杆右端的定位脱离定位座的内部,此时水箱可从固定架的内部抽出,方便将水箱从汽车内部取出,避免了现有水箱拆卸和安装麻烦的现象。
103 发动机冷却系统、方法及机动车 CN202211368294.4 2022-11-03 CN115726876A 2023-03-03 陆金多; 刘永; 唐振国
发明属于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方法及机动车,发动机包括缸体、缸盖,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循环控制模,包括控制器;设置缸体侧的缸体套系统,用于内通传递介质对缸体进行冷却;设置缸盖侧的缸盖水套系统,用于内通传递介质对缸盖进行冷却;缸体水套系统及缸盖水套系统和循环控制模块连接形成循环回路;其中,控制器被配置成:读取发动机状态;根据发动机状态控制缸体水套系统、缸盖水套系统的水路开启或关闭,从而在不同发动机状态下可选择性地控制传递介质的循环路径。实现发动机冷却循环更合理化,即改变缸体水套系统和缸盖水套系统的水路接通情况,对发动机在冷启动之后的运行进行优化。
104 混合动发动机的防过热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2111319441.4 2021-11-09 CN114046200B 2023-02-17 张启伟; 吕清志; 沈威慧; 姜锋
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发动机的防过热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防过热冷却系统包括单向(8)、电子(9)及电子水泵控制组件;缸盖水套(3)、单向阀、电子水泵、机体水套依次首尾连通成电子水泵冷却回路;电子水泵与电子水泵控制组件电连接,电子水泵控制组件外接ECU(11);电子水泵控制组件包括电子水泵控制器(22)、发动机水温传感器(33)、发动机转速传感器(44)和环境温度传感器(55);发动机水温传感器、发动机转速传感器环境温度传感器与ECU连接,ECU通过电子水泵控制器与电子水泵连接。本发明能实现机体水套和缸盖水套在发动机停机快速自动冷却,满足停机条件时自动开关,避免混合动力发动机过热。
105 一种发动机控制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客车 CN202210139992.0 2022-02-16 CN114458436B 2023-02-03 范东林
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发动机控制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客车。发动机控制系统包括第一冷却循环回路、第二冷却循环回路、暖回路、第一节流、第二节流阀、检测模和控制模块。检测模块能够实时检测发动机的温度信息以及环境温度信息,控制模块能够根据检测模块检测的信息控制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的启闭和开度,以控制第一冷却循环回路中的冷却液流量、以及控制暖风回路通过第一支路或第二支路导通和控制暖风回路中的冷却液流量。本发明实现了发动机及暖风系统的综合控制,能够在寒冷环境下实现发动机的快速热机、以及风档玻璃的快速除霜,提高车内升温速度,减少车辆预热时间,且能源消耗少,经济实用性更好。
106 用于冷却剂系统的方法和系统 CN201710845400.6 2017-09-19 CN107867144B 2023-01-31 D·K·拜德尼; H·汉密尔顿; J·C·罗林森
发明涉及用于冷却剂系统的方法和系统。提供用于控制通过包括AC冷凝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冷却剂回路的并联分支的冷却剂流的方法和系统。响应于AC头压和CAC温度来分配流,以减少寄生损耗并且改善燃料经济性。经由调节冷却剂输出和比例来分配流。
107 一种智能动单元的快速散热结构 CN202211283388.1 2022-10-20 CN115585043A 2023-01-10 赵坤; 赵森森
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动单元的快速散热结构,包括主散热器和加强散热器,所述主散热器的一侧平行设置有加强散热器;所述主散热器和加强散热器之间通过散热片连接,散热片为多片且每一片的一部分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上下相邻的两个主冷却管道之间,同时每一片散热片的另一部分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上下相邻的辅助冷却管道之间;加强散热器的辅助冷却管道上开设多个螺纹孔并螺纹连接压力喷头。本发明对目前智能动力单元的散热器进行改进,使得散热器能够在瞬时提高散热效果,具体就是通过喷头喷出气化带走热量,相对介质循环散热效果必然更好,提高了单位时间内散热量的上限。
108 自动变速箱温度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2211152758.8 2022-09-21 CN115523284A 2022-12-27 王义; 胡昌才
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变速箱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四个冷却回。第一冷却回路被配置成当发动机处于小循环状态时,使得冷却液按发动机、第一开关和自动变速箱的顺序流动;第二冷却回路被配置成当发动机处于大循环状态时,使得冷却液按发动机和散热器的顺序流动;第三冷却回路被配置成当发动机处于大循环状态时,使得冷却液按自动变速箱、节温器和第二开关阀的顺序流动;第四冷却回路被配置成当发动机处于小循环状态时,使得冷却液按自动变速箱和第三开关阀的顺序流动。本发明的自动变速箱温度控制系统,可以提升低温环境下变速箱油温。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自动变速箱温度控制方法。
109 冷却系统和包括此类冷却系统的车辆 CN202180033785.0 2021-05-06 CN115516194A 2022-12-23 M·莫林; O·哈尔; B·许勒福什; Z·卡多斯
一种包括冷却回路(10)的冷却系统,所述冷却回路具有脱气装置(40),所述脱气装置布置在所述冷却回路中,以用于从在其中循环的冷却剂分离气泡。所述脱气装置包括:脱气室(41),所述脱气室具有连接到所述冷却回路的供给管(15)的冷却剂入口(43);连接到所述冷却回路的冷却剂(12)的第一冷却剂出口(44);以及经由静态管线(5)连接到膨胀罐(30)的第二冷却剂出口(45)。所述脱气室具有比所述供给管更大的横截面尺寸。所述第二冷却剂出口(45)相对于冷却剂入口(43)和第一冷却剂出口(44)位于这样的位置,使得在脱气室中在冷却剂入口与第一冷却剂出口之间的冷却剂流将在脱气室的纵向方向上朝向第二冷却剂出口(45)移动迁移气泡。
110 用于内燃机排气气体净化的系统 CN202180026934.0 2021-03-31 CN115516192A 2022-12-23 G·罗西
一种用于吸热发动机(100)的排气气体(S)净化的系统(1),包括至少一个排气管(2)、冷却装置(3)和分离装置(4),所述排气管(2)用于排出由所述吸热发动机产生的气体,所述冷却装置(3)用于冷却穿过所述排气管(2)的所述排气气体,使得至少部分地引起所述排气气体中所含的蒸气冷凝成水(AC),所述分离装置(4)用于从排气气体中分离由所述冷却装置沿着排气管冷凝的冷凝水(AC)并用于使其沿辅助管(10)偏离,所述系统的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装置(5),其沿着所述辅助管(10)布置在所述分离装置(4)的下游,用于过滤被冷凝且分离的所述水(AC)。
111 混合动车辆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2210647771.4 2022-06-08 CN115467735A 2022-12-13 朴正勋; 赵在万; 金京熙; 李元基
发明公开一种混合动车辆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混合动力车辆的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驱动达;主;冷却管线;热交换管线;加热器管线,加热器和排气热回收装置设置在加热器管线上;冷却剂控制单元,将冷却剂选择性地供应到冷却管线、热交换管线和加热器管线;旁通管线,连接排气热回收装置的后部和加热器的前部;辅助水泵,将冷却剂从排气热回收装置选择性地供应到加热器的前部;状态测量单元,测量车辆的操作状态并输出相应信号;以及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状态测量单元的输出信号控制发动机、驱动马达、主水泵、冷却剂控制阀单元和辅助水泵的操作。
112 发动机冷却系统、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202110542678.2 2021-05-18 CN115370459A 2022-11-22 董春艳; 林承伯; 何炎迎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箱和散热器,水箱和散热器之间装配有电子、发动机、机油冷却器、暖和流量分配装置,电子水泵设有第一电子水泵出水管,第一电子水泵出水管上装配有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进水管连接第一电子水泵出水管,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出水管分为第一路出水管和第二路出水管,第一路出水管连接机油冷却器的进水口,第一路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二,第二路出水管连接暖风的进水口,第二路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机油冷却器和暖风的出水口均连接于流量分配装置。本发明提升了发动机热效率、加快了暖机速度、降低了油耗。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113 一种车辆设备用高转化率型散热总成 CN202210698688.X 2022-06-20 CN115324707A 2022-11-11 谭晓林
一种车辆设备用高转化率型散热总成,包括有散热扇机构和冷装置,所述水冷装置设置有安装壳体,所述散热风扇机构安装在该安装壳体上,在该安装壳体中设置有盘管结构,在该盘管结构外部套设有散热翅片结构,该散热翅片结构与所述散热风扇机构相对设置,所述盘管结构还连接有循环水冷管道机构,所述循环水冷管道机构中部连接有发动机外壳,在所述循环水冷管道机构中部设置有安全辅助管道机构。本发明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安全性能高,能够在能耗相同或更低的情况下,达到空气流通速度更快、散热效果更好。
114 车辆双散热器冷却系统 CN202110492519.6 2021-05-06 CN115306534A 2022-11-08 肖冰; 颜庆; 李温锋; 姜伟; 王富强; 赵元花; 雷凯龙
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双散热器冷却系统,包括第一散热器以及依次连通的发动机、第一节温器、第二散热器和缓速器,所述第一节温器与所述缓速器连通,所述缓速器与所述发动机连通;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所述发动机之间设置有进管和冷水管或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所述发动机之间设置有第二节温器,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所述第二节温器及发动机连通,其采用双冷却回路设置,具有冷却效果更好的优点。
115 驱动装置的冷却剂回路和运行冷却剂回路的方法 CN202010567197.2 2020-06-19 CN112127985B 2022-11-08 T·霍夫曼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驱动装置(2)的冷却剂回路(1)。该冷却剂回路具有第一冷却剂子回路(3)和第二冷却剂子回路(4),在该第一冷却剂子回路和第二冷却剂子回路中分别布置有至少一个待调节温度的装置(6、9)并且该第一冷却剂子回路和第二冷却剂子回路通过至少一个连接(10)以流动技术彼此连接,其中,在两个冷却剂子回路(3、4)中分别存在至少一个冷却剂(5、8),所述至少一个冷却剂泵在冷却剂子回路(3、4)中的至少一个冷却剂子回路中构造为输送方向可变的流体泵。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运行用于驱动装置(2)的冷却剂回路(1)的方法。
116 冷却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CN202210113455.9 2022-01-29 CN115217607A 2022-10-21 孙云龙; 彭文; 林承伯; 李楠; 陈良
申请提供一种冷却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该方法应用于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涡轮增压器、第一和第二水泵,第一水泵与发动机和涡轮增压器连接,第二水泵与涡轮增压器连接,第一水泵在发动机处于工作状态时被驱动向发动机和涡轮增压器输送冷却液,方法包括:在发动机从工作状态转换到停机状态时,获取发动机的温度信息;根据温度信息,启动第二水泵向涡轮增压器输送冷却液。该方法能够在发动机停机,第一水泵停止工作时,启动第二水泵来对涡轮增压器进行冷却,从而防止涡轮增压器被过高的余温损坏而影响使用寿命。
117 一种热管理方法及系统 CN202210648888.4 2022-06-09 CN115217605A 2022-10-21 陈克朋; 魏爽; 张松
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管理方法及系统,应用于增程器,包括:发动机冷却回路和发电机冷却回路;发动机冷却回路的第一子回路上设置相互管路连接的发动机和热管理组件,发动机流出的高温过热管理组件并回流至发动机,为发动机散热;发电机冷却回路设置相互管路连接的发电机和机油冷却器,机油冷却器冷却流入发电机的发电机机油,为发电机散热;从热管理组件中延伸管路以连接机油冷却器,并延伸至发动机,以形成预热回路;当发电机预热功能启动时,热管理组件控制预热回路连通,发动机流出的高温水经由预热回路流至机油冷却器,通过高温水和发电机机油进行热交换来预热发电机机油,发电机机油预热后进入发电机使用,从而达到快速暖机的目的。
118 一种避免漏发动机散热 CN202210828888.2 2022-07-15 CN115126590A 2022-09-30 姚国富; 任涛; 潘世荣; 范家平; 何叶兵; 姚俊; 石学民
发明公开了一种避免漏发动机散热器,包括水箱组件,所述水箱组件包括上水箱和下水箱,所述上水箱和下水箱的外壁分别连接有上水管和下水管;所述上水箱和下水箱均包括壳体、分布、斜通道和接管板,所述分布凸块置于接管板的顶部外壁上,所述接管板固定于壳体的底端内边上,所述斜通道设于分布凸块的外壁上。本发明通过将传统的叠片式结构替换成了垂直芯管和横置蝶形水囊组成,横置碟形水囊的外壁设有加强筋,同时其碟形结构的横向和纵向的支撑和防冲击能更高,减少因为震动或者冲击造成的漏水现象。
119 温度控制系统,设置有其的车辆及用于控制其操作的方法 CN201980065131.9 2019-09-30 CN112805459B 2022-09-27 M·莫林; O·哈尔
一种用于车辆的温度控制系统,包括主回路(1),该主回路包括管道(2),在该管道中设置有冷却剂,主回路(3),该主回路泵配置成将所述冷却剂沿第一方向泵送通过主回路(1)的管道(2)。与主回路并联的是用于冷却或加热与之连接的部件的第一和第二子回路。在各子回路(7,12)中设置有第一和第二泵(17,18),它们将冷却剂通过所述子回路从第一端(10,15)泵到第二端(11,16),相应的子回路(7,12)在该第二端处连接到主回路(1)。沿第一回路(1)的第一方向所见,第一端(10,15)在第二端(11,16)的下游。
120 温度控制系统、设置有该温度控制系统的车辆及用于控制该温度控制系统的操作的方法 CN202180014625.1 2021-03-16 CN115103953A 2022-09-23 M·莫林; O·哈尔
一种用于车辆的温度控制系统,其包括主回路(1),所述主回路包括:管路(2),在所述管路中设置有冷却剂;主回路(3),所述主回路泵被配置成在第一方向上泵送所述冷却剂通过所述主回路(1)的管路(2)。平行于主回路连接第一子回路和第二子回路以用于冷却或加热连接到其的部件。在子回路(7、12)中,设置有第一和第二泵(17、18),所述第一和第二泵通过所述子回路将冷却剂从第一端(10、15)泵送到第二端(11、16),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处,相应子回路(7、12)连接到主回路(1)。如在第一回路(1)中在第一方向上所见第一端(10、15)在第二端(11、16)上游,并且第一子回路(7)的第一端(10)和至少一个第二子回路(12)的第一端(15)接合到共同管路区段(27),所述共同管路区段又连接到主回路(1)的管路(2)。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