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
一种排水抢险车双回路散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202411369847.7 |
2024-09-29 |
CN118959139A |
2024-11-15 |
单龙; 许武刚; 李彬; 孙国保; 杜帅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排水抢险车双回路散热系统及控制方法,属于特种车技术领域。排水抢险车双回路散热系统包括:底盘散热器和热交换装置,热交换装置中设有热水管道和冷水管道;发动机通过冷却液散热,冷却液从发动机中流出后,流经底盘散热器进行散热,再流经热水管道与所述冷水管道进行热交换降温,回流至发动机,形成发动机冷却液循环回路;排水泵的出水口设有与冷水管道连接的冷却水取水口,排水泵的排出液体经冷却水取水口流入冷水管道成为冷却水,经过热交换温度升高后排出,形成冷却水回路。本发明使排水抢险车在驻车作业时,发动机能够保持正常工作。 |
22 |
一种船用发动机两级冷却装置 |
CN202411147851.9 |
2024-08-21 |
CN118934204A |
2024-11-12 |
丁艳; 牛晓晓; 吴亚龙; 曹德水; 包方芳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用发动机两级冷却装置,包括开式低温冷却循环系统和闭式高温冷却循环系统;所述开式冷却循环系统包括低温水泵、热交换器和低温水出口,所述低温水泵的进水端设置有低温水管路I,所述低温水泵与热交换器之间通过低温水管路II连接,所述热交换器的下端通过低温水管路III与低温水出口连接;所述闭式高温冷却循环系统包括膨胀水箱、注水口、冷却水出口、高温水泵、机油冷却器、增压器冷却水套、机体冷却水套、气缸盖冷却水套、排气管冷却水套、节温器和中冷器,本船用发动机两级冷却装置用于提升受热零部件的冷却效率,保证船用发动机始终处于正常工作温度,解决船用发动机冷却系统出机温度高和空冷后进气温度过低的问题。 |
23 |
一种船舶机舱油柜自动停泵装置 |
CN202011176725.8 |
2020-10-29 |
CN112343687B |
2024-11-08 |
林家军; 方忠良; 谢磊; 姚兵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船舶机舱油柜自动停泵装置,作用在油柜和船用设备之间,包括第一油泵和机械停泵机构,所述油柜一端与船用设备进口之间连接有进油管,其另一端与船用设备出口之间连接有出油管,所述进油管上设有第一油泵和机械停泵机构,所述机械停泵机构用于在油压超范围时控制第一油泵停止,并对高压油进行分流。本发明通过在进油管上安装机械停泵机构,实现了对油压的机械控制,使得管内油压稳定在标准范围内。 |
24 |
一种利用气流冷却的氢气内燃发电机组 |
CN202410980704.3 |
2024-07-22 |
CN118499107B |
2024-10-29 |
殷爱军; 申孟芹; 程晶晶; 田敏; 周京华; 曹政坤; 陈光亮; 刘玉良; 殷宝臣 |
本发明涉及内燃发电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气流冷却的氢气内燃发电机组。包括发电机组本体、风扇和水箱,水箱分别连通排水管和进水管,排水管和进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固定环,固定环固定在发电机组本体的后端,排水管用于输送水箱中的热水至固定环中,固定环内设置有用于对热水进行冷却的冷凝板,发电机组本体工作时带动固定环一侧设置的动力部转动,动力部对设置在固定环中的压缩部进行挤压。利用风扇转动形成的气流对发电机组本体的前端进行冷却,还有一部分气流经过进风端并在出风端的引导下,使气流吹向发电机组本体的后端,以此实现对发电机组本体后端的冷却,防止过热造成的损坏或性能下降。 |
25 |
一种大型柴油发电机组内燃机循环冷却装置 |
CN202411296225.6 |
2024-09-18 |
CN118815578A |
2024-10-22 |
张蘅; 李银海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柴油发电机组内燃机循环冷却装置,属于冷却系统技术领域,第二冷却壳体内部设第一冷却机构、第二冷却机构和储水箱,柴油发电机组两侧设冷却箱,其中一个冷却箱与第三储油箱相互连通,第三储油箱通过第一油管与第二冷却壳体内的第一冷却机构相互连通,柴油发电机组外圆周设第一冷却壳体,另外一个冷却箱通过第六油管与第一冷却壳体相互连通。本发明通过柴油发电机组通过冷却箱和第一冷却壳体中的循环油对其进行冷却降温,连接管、冷却箱和第一冷却壳体中的循环油与第一冷却机构和第二冷却机构相互连通,第一冷却机构、第二冷却机构对循环油进行冷却,从而保证柴油发电机系统的高效运行,具有降温效果好、节约能源成本的优点。 |
26 |
一种新型车用冷却系统以及车辆 |
CN202010588808.1 |
2020-06-24 |
CN111622835B |
2024-10-15 |
罗捷; 罗成刚; 张学涛 |
本申请公开一种新型车用冷却系统以及车辆。所述新型车用冷却系统(1000)包括发动机水泵(410)、发动机水套(600)、第一三通电子水阀(310)、机械式散热器(110)、第二三通电子水阀(320)、第三三通电子水阀(330)、电子式散热器(120)、电子水泵(420)、用于测量所述发动机水套(600)内的水温的水温传感器(210)以及用于测量所述机械式散热器(110)内循环的冷却液温度的冷却液温度传感器(220)。根据本申请的新型车用冷却系统,根据传感器测量的温度,通过对冷却循环回路、散热器的控制,保证发动机或其他需要冷却的装置处于适合的工作温度区间。 |
27 |
一种混动工程机械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及挖掘机 |
CN202410869530.3 |
2024-06-28 |
CN118686692A |
2024-09-24 |
黄文雪; 孙君令; 刘吉超 |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动工程机械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及挖掘机,包括电机电控热管理模块、发动机高温热管理模块、发动机中冷热管理模块。电机电控热管理模块由电子水泵驱动冷却液流动,流经电机、电机控制后,将热量带到电机电控散热器,再由高压电子风扇对散热器中携带热量的冷却液进行强制风冷,降低散热器中冷却液温度。以此周而复始进行热管理散热循环,保证电机电控工作在最佳温度。发动机高温热管理系统和中冷热管理系统与电机电控热管理系统散热原理类似,仅仅将电机电控热管理系统中的电子水泵更换为机械水泵,为冷却液流动提供动能。选用几个高压风扇即可满足散热需求,降低了购机成本,同时降低了电气设计难度。 |
28 |
发动机的温控系统 |
CN202410602049.8 |
2024-05-15 |
CN118622451A |
2024-09-10 |
刘刚; 李鹏肖; 梁伟强; 张雷; 贾立峰; 张建方; 张哲媛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的温控系统,所述发动机的温控系统,包括:发动机换热流路、第一进液流路和第一出液流路,所述发动机换热流路用于与发动机换热,所述第一进液流路和所述第一出液流路分别与所述发动机换热流路连通;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相互换热的第一侧流路和第二侧流路,所述第一进液流路和所述第一出液流路通过温度比例调节阀选择性地直接连通或经过所述第一侧流路连通;冷却液流路,所述第二侧流路与所述冷却液流路连通,所述冷却液流路中设有两通比例调节阀。本发明的发动机的温控系统,可使换热器的换热功率与发动机散热功率匹配,缩小温度比例调节阀的调节范围、稳定时间缩短,提升温度控制精度,从而提高温控系统的稳定性。 |
29 |
一种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 |
CN202410682640.9 |
2024-05-29 |
CN118582283A |
2024-09-03 |
朱旖旎; 朱洪伟; 沈燕红 |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冷却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包括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箱,所述上连接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风扇安装架,所述风扇安装架的一侧活动安装有冷却液膨胀箱。本发明实现了通过在散热器本体的一侧活动安装有冷却液膨胀箱,通过冷却液液位检测卡尺对冷却液膨胀箱内部的液量进行计量检测,接着利用检测卡尺提手拉动冷却液液位检测卡尺进行抽拉,然后利用膨胀箱温度检测仪对冷却液膨胀箱内部的冷却液温度进行检测传感,接着利用冷却液排出管道对冷却液与发动机口进行连接流动,能够对发动机进行完整的循环工作,在冷却液的循环中降低冷却液的能耗,从而降低了冷却循环系统的能耗。 |
30 |
用于混合动力工程机械的热管理方法及混合动力工程机械 |
CN202410891025.9 |
2024-07-04 |
CN118423166B |
2024-09-03 |
任永辉; 马箭; 易凌云; 刘子墨; 王超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合动力工程机械的热管理方法及混合动力工程机械,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包括:获取缓速器的开启状态、发动机的转速以及发动机出水口的当前水温和当前进气温度;在判定当前水温不大于预设水温阈值且当前进气温度不大于预设进气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根据当前水温和第一对应关系确定第一转速,根据当前进气温度和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第二转速,将第一转速、第二转速以及预设转速中的最大值确定为电控硅油风扇的目标转速;根据目标转速和发动机的转速,确定电控硅油风扇的目标控制参数;根据目标控制参数和目标转速调节电控硅油风扇的转速,以对发动机进行散热。本申请可应用于燃油架构以及新能源架构的工程机械,能降低整车能耗。 |
31 |
甲醇加温式甲醇发动机 |
CN202410680886.2 |
2024-05-29 |
CN118548138A |
2024-08-27 |
韩颜隆; 赵珈艺; 丁春花 |
本发明公开了甲醇加温式甲醇发动机,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包括发动机组件,所述发动机组件上部安装有升温机构,且发动机组件一端安装有水冷机构,所述发动机组件包括发动机主体和动力输出轴,所述发动机主体顶部固定连接有甲醇升温箱。本发明当一号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甲醇升温箱的内部温度达到设定值后,此时节温器会开启三号回流管,使发动机主体内的冷却水进入散热箱内部,通过散热箱对冷却水进行散热,再由二号进水管、水泵、出水管、二号回流管和发动机主体,形成大循环,避免水温过高造成发动机温度过高,同时,通过节温器将部分为散热的热水通入U型散热管内部,通过导热板对甲醇进行充分的升温,同时避免发动机内部温度过高。 |
32 |
热电联产燃气机组的主供电模式与主供热模式控制方法 |
CN201910757249.X |
2019-08-16 |
CN110500176B |
2024-08-16 |
唐行辉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电联产燃气机组,包括燃气发动机、发电机和发动机ECU,燃气发动机上设有进气装置、排气装置、水冷循环装置和余热回收装置,排气装置上还连通有余热旁通装置,发动机ECU分别连接至进气装置、余热回收装置和余热旁通装置,发动机ECU还连接有主供电选择按钮和主供热选择按钮,还公开了该机组的主供电模式与主供热模式控制方法;一台热电联产燃气机组可实现主供热模式和主供电模式的切换,其中主供热模式以余热回收输出为主,电力输出为辅;主供电模式则以电能输出为主,热量输出为辅,且两者之间转换简单,通过主供电选择按钮或主供热选择按钮进行选择即可,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需要灵活控制,一键操作即可实现工作模式间的切换。 |
33 |
一种利用光伏发电为柴油发电机组水套加热的节能装置 |
CN202410615476.X |
2024-05-17 |
CN118462450A |
2024-08-09 |
李天礼; 刘涛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光伏发电为柴油发电机组水套加热的节能装置,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水箱,所述第一水箱的一侧安装有柴油机和发电机,所述第一水箱的内部安装有调温组,所述调温组的外壁安装有配合散热装置使用的风扇,在冬天的时候,当柴油机温度过低内部柴油流动性差时,将被加热的水导向第一水箱内部,被加热的水对柴油机外围进行升温,有效的对柴油机中机油柴油进行升温,这样,柴油发电机在启动时,机油和燃油的流动性会增强,粘度会降低,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润滑效果和燃油的雾化效果,确保了机组的应急快速启动。 |
34 |
一种基于柴油发电机和变压器的储能电池充电装置 |
CN202410525866.8 |
2024-04-29 |
CN118449232A |
2024-08-06 |
郭小斌; 林日明; 聂贤辉; 熊文锴; 晏勍; 陈栋琳; 敖霞; 熊盛艳; 夏贤隆; 赵凯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柴油发电机和变压器的储能电池充电装置,属于柴油发电机充电技术领域,可以实现在柴油发电机本体供电过程中,控制器通过电量监测模块监测到储能电池本体电路过低时,经过充电器对储能电池本体进行充电,实现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进行着一边向设备供电,一边向储能电池本体的双路供电,而经过充电后的储能电池本体在后期柴油监测模块监测到柴油发电机本体内部柴油容量过低,需要添加柴油时,作为临时电源进行供电,以便于工作人员添加柴油,同时保证设备的持续性供电,不易发生断电现象,实现对充电能量进行有效循环利用,增强充电和供电利用效果。 |
35 |
车辆的冷却系统及车辆 |
CN202310080919.5 |
2023-02-03 |
CN118442162A |
2024-08-06 |
林寅龙; 罗雪丰; 胡见; 梁晓峰; 黄英铭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冷却系统及车辆,包括依次串联形成第一冷却系统的发动机、温控模块以及散热器,依次串联形成第二冷却系统的换热器、第一水泵以及散热器,以及膨胀水箱,其中,第一冷却系统与膨胀水箱之间连接有第一溢气管路以及补水管路;第一冷却系统和第二冷却系统在散热器处连通,第二冷却系统与膨胀水箱之间连接有第二溢气管路,以使得第二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能进入膨胀水箱,膨胀水箱中的冷却液能够进入第一冷却系统中,在膨胀水箱温度过高时,将第二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引入膨胀水箱中,实现对膨胀水箱的冷却,避免膨胀水箱出现温度过高的现象,而且不需要增加结构,成本低。 |
36 |
一种微小型车增程专用新能源双缸发动机曲轴箱冷却结构 |
CN202410474194.2 |
2024-04-19 |
CN118423199A |
2024-08-02 |
罗威; 胡尚端; 李红志; 吉剑育; 周长志; 郑聪; 王景雨; 邵俊恺 |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小型车增程专用新能源双缸发动机曲轴箱冷却结构,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包括曲轴箱水套和气缸垫总成;气缸垫总成设置在曲轴箱水套与缸盖之间;曲轴箱水套包括第一缸水套和第二缸水套,在发动机进气侧第一缸水套内设置有第一节流柱,在第二缸水套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节流柱;在第一节流柱远离第二节流柱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在第一节流柱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在第一缸水套靠近发动机进气侧的一面;第一节流柱和第二节流柱将曲轴箱水套分隔成独立的上水道和回水道;曲轴箱水套在缸孔鼻梁区之间设置有连通上水道和回水道的水孔。本发明能够实现当发动机冷启动时有效缩短发动机暖机时间;使发动机结构更简单。 |
37 |
一种应急消防泵用柴油机动力装置及启动方法 |
CN202410430132.1 |
2024-04-10 |
CN118327846A |
2024-07-12 |
陈涛; 蔡敏; 张广建; 吴国荣; 余俊霞; 巢洋; 魏来 |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急消防泵用柴油机动力装置及启动方法,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其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柴油发动机、以及至少两组设于底座上并相互并联的蓄电池,柴油发动机设有机械储能马达、以及与蓄电池电连接的电启动马达,每组蓄电池对应连接有手磁一体直流接触器;可扳动一组或多组手磁一体直流接触器的手柄以通过对应蓄电池启动柴油发动机,或通过机械储能马达启动柴油发动机。本发明提供冗余启动系统、冗余冷却系统、超速保护装置等提高柴油机工作可靠性。 |
38 |
一种发动机入口冷却液温度输出方法 |
CN202410514978.3 |
2024-04-26 |
CN118327769A |
2024-07-12 |
王爽; 周鹏; 韩俊楠; 肖健; 佀庆涛; 张建锐 |
本发明属于汽车电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入口冷却液温度输出方法,其包括:发动机及冷却系统工作;根据水泵转速、节温器开度、风扇转速、车速、环境温度、中冷器冷却温度以及发动机出口冷却液温度得到第一发动机入口冷却液温度TinA;根据发动机转速、发动机转矩、发动机出口冷却液温度以及水泵转速得到第二发动机入口冷却液温度TinB;判断∣TinA‑TinB∣是否小于等于Tα,其中Tα为阈值温度;若是,则输出TinA;若否,则输出TinB。该方法通过建立多个数据模型,在不增加温度传感器的情况下对发动机入口温度进行生成、裁决和输出,发动机入口温度输出值更加可靠。 |
39 |
一种快速暖机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202011415592.5 |
2020-12-04 |
CN112412605B |
2024-07-09 |
周涛; 王书林; 赵金旋; 刘路; 丁光辉; 冯玮玮; 陆荣荣; 张增光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暖机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水泵、发动机冷却支路、第一循环支路、第二循环支路、暖风支路、常通支路、膨胀水壶等;该系统结构及其布置方式简单,使得发动机无需做出较大改动即可加装此冷却系统,应用性好;该系统可使发动机在低温冷启动的情况下,实现快速暖机,且使其能够在稳定的温度下运行,减少发动机零部件间的磨损,进而降低发动机的摩擦功;该系统可提高发动机热效率,缩短暖机时间,进一步提高客户暖风使用舒适度。 |
40 |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水温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
CN202410417398.2 |
2024-04-08 |
CN118273852A |
2024-07-02 |
武继新; 胡文波; 刘昊; 张蒙; 肖飞 |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水温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当前环境温度和当前发动机水温;根据当前环境温度和当前发动机水温确定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目标运行模式;根据目标运行模式确定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控制策略,并根据策略对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暖机操作,或者根据控制策略对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散热操作,或者根据控制策略对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定点冷却操作。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单一维度感温调控的控制方式效率低的问题,通过多种组合模式对发动机冷却液进行温度调节,迅速调温至高速运行下的最佳工况温度,从而保证了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