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编织;花边制作;针织;饰带;非织造布 / 制造纺织品,例如用纤维或长丝原料 / 完全或主要由短纤维或类似较短纤维制成的非织造布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61 用聚吡啶并双咪唑与经阻燃处理纤维素纤维的混合物制备的织物及用其制备的制品 CN200680047449.7 2006-12-13 CN101331182B 2011-06-08 R·H·朱; R·杨
发明涉及阻燃织物及用其制备的制品,所述阻燃织物由聚吡啶并双咪唑纤维纤维素纤维的混合物制备,所述纤维素纤维经过阻燃处理。
162 芯成型装置专用分式模轮及棉芯成型方法 CN201010505665.X 2010-10-13 CN102041637A 2011-05-04 付桂兵; 李世锦; 朱纯斌; 陈世尧
发明涉及一种既能有效地减轻模轮重量,提高模轮稳定性主轴使用寿命,又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的芯成型装置专用分式模轮及棉芯成型方法,它包括棉芯成型装置,所述棉芯装置中的多块分块式模轮之一的外辐板和内辐板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连接且构成模块支撑框,多片横隔片插接在外辐板和内辐板的内侧上,多片竖隔片位于多片横隔片间且构成隔片网格,丝网位于隔片网格上,模块位于钢丝网上。优点:一是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二是大幅减轻了本装置的重量,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和主轴的使用寿命;三是做不同规格的产品,仅需要更换不同的成型装置与外侧板连接即可,更换方便。
163 生物完全降解的无纺织物及其专用熔喷装置 CN200810151607.4 2008-09-23 CN101387046B 2011-03-30 李梅; 李志强; 霍晓燕
一种可生物完全降解的无纺织物及其专用熔喷装置。无纺织物是由生物完全降解聚合物、交联剂和助剂以100∶0.2~0.8∶0~5的重量比组成的共混物在专用熔喷装置上成型而制成。本发明的可生物完全降解的无纺织物是以生物完全降解聚合物作为原料,该产品可在土壤污泥、河流中的微生物作用下自然降解为CO2和H2O,因而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并且不会对土壤造成板结,从而有利于生物生长。另外,可采用不添加发泡剂或控制发泡剂添加量的方法而制备出不发泡、微发泡或发泡无纺织物,因而应用范围广。此外,专用熔喷装置能够解决使用生物完全降解聚合物作为原料而在原有熔喷机上制备无纺织物时出现的无法剥离、干燥及冷却能不足等问题。
164 片材及其制造方法、废气处理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消音装置 CN201010293719.0 2008-01-28 CN101979246A 2011-02-23 冈部隆彦
发明涉及一种含有无机纤维并具有与厚度方向垂直的第一和第二表面的片材。所述片材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由具有第一体积密度的第一片部分构成,所述第二表面由具有第二体积密度的第二片部分构成,所述第二体积密度大于所述第一体积密度。通过以所述第一表面位于外侧的方式将所述片材卷绕在尾气处理体上,可以抑制大褶皱的生成。
165 制造聚合物制品的方法 CN200480021191.4 2004-05-21 CN1826213B 2011-02-02 I·M·沃德; P·J·海恩; K·诺里斯
一种用于生产聚合物制品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形成具有连续的层的叠合物,即(i)第一层,其由取向聚合物材料的线料构成;(ii)第二层,其为聚合物材料的层;(iii)第三层,其由取向聚合物材料的线料构成,其中第二层具有比第一和第三层低的峰值熔融温度;(b)使所述叠合物经受一定的时间、温度和压条件,该条件足以熔融一定比例的第一层、完全地熔融第二层和熔融一定比例的第三层;并且压实所述叠合物;和(c)冷却所述压实的叠合物。与不使用第二层的制品相比,所得到的制品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并仍然可以在较低的压实温度下制造,从而使制造工艺更易于控制。
166 聚乙烯组合物,制备所述聚乙烯组合物的方法,由所述聚乙烯组合物制造的纤维和制造所述纤维的方法 CN200980104903.1 2009-07-09 CN101952363A 2011-01-19 兰迪·E·佩珀; 姆里杜拉·卡珀; 格特·J·克拉森; 爱德华·N·尼克博克; 内森·J·威克; 小威廉·J·米基; 马克·B·戴维斯
发明为聚乙烯组合物,制备所述聚乙烯组合物的方法,由所述聚乙烯组合物制造的纤维和制造所述纤维的方法。本发明聚乙烯组合物包含:(a)少于或等于100重量%的衍生自乙烯的单元;和(b)少于20重量%的衍生自一种或多种α-烯共聚单体的单元。本发明聚乙烯组合物的密度为0.920至0.970g/cm3,分子量分布(Mw/Mn)为1.70至3.5,熔体指数(I2)为0.2至1000g/10分钟,分子量分布(Mz/Mw)为小于2.5,乙烯基不饱和度为每一千个存在于所述组合物骨架中的原子少于0.1个乙烯基。制备本发明聚乙烯组合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单级反应器中通过气相(共)聚合法在基于铪的金属茂催化剂的存在下(共)聚合乙烯和任选的一种或多种α-烯烃共聚单体;和(2)由此制备所述聚乙烯组合物,所述聚乙烯组合物的密度为0.920至0.970g/cm3,分子量分布(Mw/Mn)为1.70至3.5,熔体指数(I2)为0.2至1000g/10分钟,分子量分布(Mz/Mw)为小于2.5,乙烯基不饱和度为每一千个存在于所述组合物骨架中的碳原子少于0.1个乙烯基。本发明纤维包含聚乙烯组合物,该聚乙烯组合物包含:(a)少于或等于100重量%的衍生自乙烯的单元;和(b)少于20重量%的衍生自一种或多种α-烯烃共聚单体的单元;其中所述聚乙烯组合物的密度为0.920至0.970g/cm3,分子量分布(Mw/Mn)为1.70至3.5,熔体指数(I2)为0.2至1000g/10分钟,分子量分布(Mz/Mw)为小于2.5,乙烯基不饱和度为每一千个存在于所述组合物骨架中的碳原子少于0.1个乙烯基。制备本发明纤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聚乙烯组合物,该聚乙烯组合物包含:(a)少于或等于100重量%的衍生自乙烯的单元;和(b)少于20重量%的衍生自一种或多种α-烯烃共聚单体的单元;其中所述聚乙烯组合物的密度为0.920至0.970g/cm3,分子量分布(Mw/Mn)为1.70至3.5,熔体指数(I2)为0.2至1000g/10分钟,分子量分布(Mz/Mw)为小于2.5,乙烯基不饱和度为每一千个存在于所述组合物骨架中的碳原子少于0.1个乙烯基;(2)将所述聚乙烯组合物纺成纤维;和(3)由此形成所述纤维。
167 用于在排干过程中用纤维素纤维制造纤维料幅的方法 CN200580005824.7 2005-02-16 CN1930337B 2010-11-24 莫滕·R·汉森
发明涉及一种仅由天然原始的纤维素纤维制造纤维料幅的方法,其具有如下的方法步骤:由松散的具有微小含湿量的纤维形成基本上均匀厚度的干纤维铺絮层,将所述纤维铺絮层压缩及轧花成纤维料幅并形成轧花图案,用含份额高(重量百分比75-99%的水)的水-乳胶-混合物将所述纤维料幅润湿以及通过干燥使乳胶沉淀从而在纤维-结合区域内部和外部粘合所述纤维。
168 稳定的脱色组合物 CN200880104279.0 2008-07-09 CN101784720A 2010-07-21 J·R·塞德凌; S·W·温策尔; M·K·史密斯; M·舒伯特; J·G·麦唐纳; D·W·凯尼格
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去除血、月经或其它污渍颜色的脱色组合物。更具体地,选择地使用过化物、细胞裂解剂、螯合剂、抗氧化剂、以及其它任选的成分以得到显示出良好的储存稳定性去污性质的含组合物。例如,所述组合物在环境温度(~25℃)下老化2周之后,可以维持约70%或更多,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为约80%或更多,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为约90%或更多的初始过氧化氢(H2O2)。
169 复合纤维及以该复合纤维作为基材的不织布 CN200810167731.X 2008-10-06 CN101713109A 2010-05-26 冯崇智; 林至逸; 董瑞鹏; 杨高隆; 黄思维; 叶提舜; 简国兴
发明一种复合纤维及以该复合纤维作为基材的不织布,此不织布基材与人工皮革的复合纤维包括芯部和鞘部,该芯部包括占芯部整体重量百分比(wt%)为0.1~10%的黑色料粒子,该鞘部包覆于芯部外侧,避免碳黑色料粒子外露于复合纤维的表面,故能防止轧针直接与碳黑色料粒子接触,所以能够保持轧针的使用寿命,而且设置于芯部的碳黑色料粒子,使得该复合纤维基材其绝缘性质可提升人工皮革的高周波加工性。
170 通过静电保持无纺带传送无纺带的方法和设备及开幅-成网机 CN200610136273.4 2006-10-18 CN1951788B 2010-05-12 X·卡特里; J-C·洛纳; M·布拉邦
例如在梳理机1的出口在一传送带(40)的表面传送一无纺带(W1/W2/W3),该传送带包括至少一第一直线或曲线部分(40a),该部分被一曲线半径小于第一直线或曲线部分(40a)的第二曲线部分(40b)延长。例如通过一电离棒(6)使无纺带(W1/W2/W3)和/或传送带(40)带静电,以便使无纺带至少在第二曲线部分(40b)附着在传送带的表面,并避免无纺带在它的惯性作用下在所述第二弯曲部分(40b)剥离。
171 建筑外墙隔热用的外墙隔热板、包含该外墙隔热板的复合隔热系统以及外墙隔热板的制作方法 CN200880012459.6 2008-04-18 CN101680221A 2010-03-24 C·维吉斯; L·比伊; H·霍农格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外墙(2)隔热的外墙隔热板(4),具体而言是作为复合隔热系统(1)的组成部分,其由粘结矿的形成并且依据德国工业标准欧洲标准13162满足额定热传导系数λ<0.040W/mK。外墙隔热板(4)包括底层(41)和顶层(42)。底层(41)为层状矿棉成型。顶层(42)包括比底层具有更高机械强度的矿棉。首次提出位于顶层(42)和层状底层(41)之间边界层区域的粘合剂含量高于其它区域。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含此类新型外墙隔热板的复合隔热系统。另外,本发明提出一种制作此类外墙隔热板(4)的方法。
172 一种无纺布加工中纤网交叉铺摊的自调匀整装置 CN200810195682.0 2008-09-09 CN101671916A 2010-03-17 糜长青
一种无纺布加工中纤网交叉铺摊的自调匀整装置。涉及无纺布加工中纤网交叉铺机。设置在交叉铺机铺网小车前部的输网帘上,它包括一对牵引辊,一对牵引辊平行设置在输网帘上方,与纤网运行方向垂直,其中一个牵引辊相对于另一个牵引辊的转速呈脉动地规律性地加快、减慢或等速转动。本发明的无纺布的幅面横向上厚度一致性大大提高,避免了两侧厚度大于中部的情况,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并能使层叠后的纤网中间和两边均匀一致。
173 用于一次性制品或衣物的环加钩型扣件的环形材料 CN200880012328.8 2008-04-02 CN101663429A 2010-03-03 唐纳德·H·小莱斯特; 斯蒂芬妮·侯亚斯
一种用于钩加环型扣件的环形材料,为复合非织造物。该复合非织造物由环形层、支撑层、和多个粘结区构成。环形层可以是热塑性卷曲短纤维的梳理非织造物。短纤维的分特值可以在1.5至6.0之间。环形层的基重可以在10至35g/m<sup>2</sup>之间。支撑层可以是基重为5至30g/m<sup>2</sup>的纺粘或熔纺非织造物。环形层与支撑层可面对面地叠加。多个粘结区使环形层与支撑层结合,并使所述粘结区基本上不透气。粘结区占环形材料表面面积的35至55%。
174 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预浸带的制备方法 CN200810133560.9 2008-07-17 CN101629360A 2010-01-20 周成程
发明公开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单取向预浸带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a)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均匀铺展;b)在40℃~60℃的条件下预热所述铺展后的纤维;c)在预热后的纤维上涂覆胶粘剂,所述胶粘剂包括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体或氢化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体的混合溶剂型胶粘剂;d)在50℃~70℃的条件下干燥上胶后的纤维得到预浸带。纤维经过预热后,不但可以消除应,而且可以增加胶粘剂的流动性,并且使胶粘剂和预热纤维达到更好的复合效果,因此可以减少预浸带的缺陷,提高单取向预浸带的防弹性能。
175 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以及具有该表面片的吸收性物品 CN200510059408.7 2005-03-23 CN100522122C 2009-08-05 田中聪; 箕轮浩树; 三浦晴美
发明提供的表面片(1)具有上层无纺布(2)和下层无纺布(3),其中,表面片(1)形成有将其贯通的多个液体通过孔(4),上下层无纺布在液体通过孔(4)的周围彼此接合;在液体通过孔(4)间,上下层无纺布均向肌肤侧隆起成拱状,在下层无纺布的下侧以及上层无纺布和下层无纺布之间分别形成空间(5a)、(5b);此外,形成向肌肤侧隆起的多个隆起部(6),在下层无纺布(3)上,在隆起为拱状的部分形成多个小凸部(7),或者上层无纺布(2)中的隆起为拱状的部分形成有比下层无纺布(3)中的隆起为拱状的部分更小的小凸部(7)。
176 开口工作编织物树脂浸渍介质和增强复合层 CN200680012935.5 2006-04-10 CN101495688A 2009-07-29 P·E·麦克; M·奥格登
由经编(warp knit)的开口工作结构(6)构成的树脂浸渍介质和增强复合材料层编织物以多边形(9)的形式制造,其中多边形的至少一些边缘(11)由绒头(10)限定,因此提供突起设计以便提供流体通道,在真空促动的工作压下复合材料预成型件的压缩期间,为了防止流体通道的收缩,绒头(10)被充分编织为不可压缩的。
177 含微胶囊的稳定悬浮液及其制备方法 CN200780025288.6 2007-06-15 CN101484630A 2009-07-15 R·考克斯; M·哈特曼; A·艾亚尔
生产调温织物所使用的稳定悬浮液。该悬浮液优选包括含至少一种相变材料的微胶囊。制备稳定悬浮液的方法包括提供含相变材料的微胶囊,提供能溶解选自所述聚合物及其前体中至少一种的织物形成组分的溶剂,和混合所述溶剂与所述微胶囊,形成所述第一悬浮液。
178 具有双簧共轭缓冲机构的铺网机 CN200810235040.9 2008-11-06 CN101403164A 2009-04-08 钟刚; 徐强
具有双簧共轭缓冲机构的铺网机,涉及非织布生产设备,特别是铺网机的结构技术领域。在往复传动轴外还固定连接缓冲输入链轮;在机架上通过轴承支承与往复传动轴平行的缓冲轴,在缓冲轴上固定连接缓冲输出链轮,所述缓冲输入链轮与缓冲输出链轮之间通过传动链连接;在缓冲轴上设置电磁离合器,所述电磁离合器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转轮,在所述转轮外啮合链条,所述链条的两端分别通过拉伸弹簧与机架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拉伸弹簧对作用的储存和释放,将铺网机往复质量动能实现方向上转换,有效缩短了往复换向时间,提高了换向速度,消除了换向冲击,从而使得产品均匀度得到显著提高,可避免铺网时中间薄两头厚的现象出现。
179 基于热塑性聚酯的非织造织物 CN200780008263.5 2007-02-28 CN101400838A 2009-04-01 R·施泰因贝格尔; H·马尔茨
发明涉及基于热塑性聚酯的纤维状非织造织物,其特征在于该热塑性聚氨酯的结晶温度为130℃-220℃,并且该热塑性聚氨酯基于脂族异氰酸酯。
180 包括表面改性剂的泡沫紧固系统 CN200680039528.3 2006-10-04 CN101355917A 2009-01-28 N·V·埃夫雷莫瓦; 黄永祥; N·A·克拉夫特; S·J·斯塔贝尔费尔德特; E·C·斯泰因多夫; 于丽莎
发明涉及具有无纺织物和泡沫层的紧固系统,所述无纺织物包括由多个挤出线股形成的网状物,所述泡沫层包括具有多个独立式支柱的表面,所述多个独立式支柱适于接合所述多个线股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独立式支柱的至少一些包括表面改性剂。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