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一种基于二/复合薄膜的光催化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2011559963.7 2020-12-25 CN112844384B 2023-08-11 李烨; 刘儒平; 孙志成; 曹梅娟; 辛智青
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二/复合薄膜的光催化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光催化器件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二氧化钛/铜复合薄膜的光催化器件,包括石英玻璃基底、TiO2微腔多孔层和TiO2/Cu复合薄膜,其中,所述TiO2微腔多孔层设置于所述石英玻璃基底的表面,所述TiO2微腔多孔层由TiO2微腔阵列形成,单个TiO2微腔为顶部和底部开口的球腔,且TiO2微腔顶部的开口尺寸大于底部的开口尺寸;所述TiO2微腔的底部开口处裸露的石英玻璃基底表面以及TiO2微腔表面均设置有TiO2/Cu复合薄膜。本发明提供的光催化器件比表面积大,光催化效率高,且使用后整个光催化器件便于分离回收。
2 一种雾化辅助CVD薄膜沉积装置 CN201811587320.6 2018-12-25 CN109338338B 2023-07-14 冯倩; 龚恒翔; 郝跃; 张进成; 廖飞; 杨专青; 马五吉
发明公开一种雾化辅助CVD薄膜沉积装置,包括缓冲混合室、过渡腔和反应室,其中缓冲混合室顶部竖直设有多路气相物进管,该缓冲混合室外壁的左侧设有多路气溶胶进管;上升降板的上板面沿反应腔长度方向并排固定有一组上碘钨灯;上升降板和下升降板的左、右端分别通过一个高度调整组件与反应腔外表面相连,并可以在高度调整组件的作用下调整上、下升降板的高度。本案主要从前驱体混合方式和收集液体方面来保证前驱体的成分、含量,并通过保证气流场稳定和控制温度场这两个个方面来控制反应区的反应环境,上述4个方面的技术手段相互配合,共同实现高质量制备薄膜,且本装置特别适合于制造化物薄膜。
3 具有引导液滴定向流动的合金润湿性梯度表面制备方法 CN202310045732.1 2023-01-30 CN116180058A 2023-05-30 张东亚; 白奥; 刘卓燊; 高峰
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引导液滴定向流动的合金润湿性梯度表面制备方法,首先设计几何梯度图案;然后对钛合金表面预处理;钛合金表面激光加工几何图案;其次配置纳米颗粒沉积液;最后热法低表面能处理,得到具有几何润湿梯度的超疏水表面。本发明能够实现润滑油的高效输送,及时为乏油区域补充润滑介质,改善摩擦副润滑状态,避免润滑油匮乏引发的机械磨损、提高空间飞行器的寿命和服役可靠性。
4 一种雾化辅助CVD装置 CN202111077638.1 2021-09-15 CN113846313A 2021-12-28 徐海涛; 汪毅; 方圣祺; 原玮敏
发明提供一种雾化辅助CVD装置,涉及雾化辅助CVD领域,包括管式炉、石英管、气溶胶导入管、辅助气体导入口和连接杆,石英管的中部设置在管式炉内,石英管的一端通过快卸法兰安装有可伸缩波纹管,另一端通过快卸法兰安装有尾管,可伸缩波纹管通过另一个快卸法兰安装有缓冲腔,缓冲腔为双层结构,分为内腔和外腔,外腔外缠绕着冷却管,气溶胶导入管与内腔相连,辅助气体导入口位于内腔与外腔之间夹层的开口处,连接杆上设置有样品托,连接杆设置在石英管内,石英管上设置有冷水套,尾管上设置有应急泄压口和尾气排放口,应急泄压口上设置有防爆缓冲罐,应急泄压口内设置有保险膜。该发明有效的提高了雾化辅助CVD技术的重复性、可控性和安全性。
5 一种基不溶性阳极的制备方法 CN202011621065.X 2020-12-31 CN112853352A 2021-05-28 窦泽坤; 冯庆; 贾波; 郝小军; 薛建超
发明属于电极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不溶性阳极的制备方法。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钛基体进行前处理;S2:对前处理后的钛基体进行清洗并干燥;S3:对S2步骤处理后的钛基体通过高温化或电解氧化进行氧化预处理;S4:对预处理后的钛基体通过热分解或电在钛基体上制备含有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活性层。本方法的优势在于:通过高温或电解的方法对钛基体进行氧化,使得钛基体表面生成了较薄一层的二氧化钛,而活性层的金属氧化物与二氧化钛的结合较金属钛要大,使得活性层的稳定性更好,从而延长了钛阳极的寿命。
6 在织物中产生金属 CN201880092909.0 2018-10-11 CN112041500A 2020-12-04 J·维特克夫; S·措普夫
在示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在织物中转化金属前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液体的金属前体施加至织物,然后将能量(如热和/或压)施加至织物。金属前体通过能量的持续施加而转化为织物中的金属纳米颗粒。
7 一种Ag/CoAl-LDH/泡沫镍NF多级结构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1910572996.6 2019-06-28 CN110257858A 2019-09-20 宋彩霞; 赵健; 王德宝; 张娅楠; 邢苗苗
发明公开了一种Ag/CoAl-LDH/泡沫镍NF多级结构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g/CoAl-LDH/泡沫镍NF多级结构复合电极材料是以泡沫镍NF电极为基底,由相互交错的Ag/CoAl-LDH纳米片自组装生长在泡沫镍NF表面上的多级结构组成的复合电极,所述的制备方法,是采用热法,以硝酸钴,硝酸、硝酸、尿素为原料,以乙二醇和水为混合溶剂,在泡沫镍上一步生长得到Ag/CoAl-LDH/泡沫镍多级结构复合电极;所述制备方法工艺简单,采用简单便捷的一步水热反应,反应条件温和。所制备的Ag/CoAl-LDH/NF多级结构,用于双功能电催化全解水制氢和制和电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呈现高的电催化效率和电催化稳定性
8 一种膜设备及其镀膜方法 CN201611089968.1 2016-12-01 CN106435532B 2019-05-28 蔡晓峰; 席红安
一种膜设备,包括加热装置、制备装置、冷却装置、外壳机架输送机构;外壳的内部依次设有加热装置、制备装置和冷却装置;机架设置于外壳的底部;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和第三输送机构,第一输送机构设于加热装置的内部,第二输送机构设于制备装置的内部,第三输送机构设于冷却装置的内部;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和第三输送机构依次相连,同步传动。本发明通过采用精细雾化喷嘴,并且喷嘴可任意分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面积镀膜不均匀、镀液利用率低等问题,设备整体通过输送机构联动,达到整体生产过程中的一体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9 用于接合应用的涂覆线 CN201380081083.5 2013-11-21 CN105745356A 2016-07-06 A.卢卡斯; P.温策尔; M.多伊施勒; E.米尔克; S.托马斯; J.沙夫
发明涉及接合线,其包含具有表面(15)的芯(2)和涂层(3),其中芯(2)包含选自的芯主要组分,涂层(3)至少部分叠加在芯(2)的表面(15)上,其中涂层(3)包含选自钯、铂、金、铑、钌、锇和铱的涂层组分,其中通过使液体的膜沉积在线芯前体上从而将涂层施加在芯的表面上,其中所述液体包含涂层组分前体,并且其中加热所沉积的膜以使涂层组分前体分解成金属相。
10 一种耐高温磷酸盐-磷灰石膜层的制备方法 CN201510524945.8 2015-08-25 CN105063577A 2015-11-18 徐淑波; 张国良; 李振东; 张晓东
发明涉及一种金属表面处理领域,特别是适应于黑色金属进行热挤压,需要通过可溶性盐和可溶性磷酸盐溶液对黑色金属毛坯进行表面处理,获得一层能耐高温的磷酸钙盐-磷灰石膜层用于提高模具寿命。配制溶性阳离子聚电解质和有机多元酸组成的双元聚电解质复合物的调控作用下,将黑色金属挤压毛坯放入可溶性酸,可溶性钙盐、可溶性磷酸盐混合溶液中进行合成,最终在黑色金属挤压毛坯表面附着一层厚度通常为0.01-0.015mm的磷酸钙盐-磷灰石膜层,主要成分为磷酸钙盐、含钙和磷的磷灰石晶体。
11 阴极金属氯化物的电解电解槽和阴极的制造方法 CN201080058712.9 2010-12-24 CN102666932B 2015-08-05 船川明恭; 蜂谷敏德
发明提供一种阴极,其是具有导电性基材和形成在导电性基材上的催化剂层的阴极,其特征在于,催化剂层由第一层和第二层构成,第一层至少含有钯元素和铂元素,第二层至少含有铱元素和铂元素,第一层位于导电性基材之上,第二层位于第一层之上。所述阴极的氢过电压低,且针对电解停止时所产生的逆电流,催化剂层的劣化、脱落少,因此是有用的。
12 一种制备ZnO/CuInS2核壳结构纳米棒薄膜的方法 CN201110273864.7 2011-09-16 CN103000381B 2015-07-29 刘志锋; 李亚彬; 雅菁
发明属于薄膜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制备ZnO/CuInS2核壳结构纳米棒薄膜的方法和相关工艺参数。该制备方法为媒介模板转换法。首先,采用热法,以硝酸锌(Zn(NO3)2)/六次甲基四胺(HMT)水溶液为生长体系,在ITO导电玻璃上生长ZnO纳米棒;然后以硫代乙酰胺(TAA)为反应试剂进行水浴,得到ZnO/ZnS核壳结构纳米棒薄膜;然后,将所得样品在硝酸(Cu(NO3)2)的三乙二醇(TEG)溶液中静置一段时间得到ZnO/CuS核壳结构纳米棒薄膜媒介模板;最后,将所得样品放入氯化铟(InCl3)的TEG溶液,在水热釜中进行高温水热反应,即可在ITO导电玻璃表面得到ZnO/CuInS2核壳结构纳米棒薄膜。同时探讨了TAA的浓度、Cu(NO3)2的浓度、水热反应时间等工艺参数对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制备高性能的ZnO/CuInS2核壳结构纳米棒薄膜的最佳工艺参数。
13 成膜装置 CN201180065147.3 2011-03-15 CN103314134B 2015-07-15 织田容征; 白幡孝洋; 吉田章男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膜装置,该成膜装置能够维持均匀薄雾向用于实施成膜的基板的喷出,且防止薄雾喷射用喷嘴周边的结构的庞大化。而且,本发明具备用于产生成为成膜原料的薄雾的薄雾产生器(2)、及将由薄雾产生器产生的薄雾向进行膜的成膜的基板进行喷射的薄雾喷射用喷嘴(1)。薄雾喷射用喷嘴具备:具有空心部(1H)的主体部(1A);供给薄雾的薄雾供给口(5a);将薄雾喷射到外部的喷射口(8);供给载气的载气供给口(6a);及形成有多个孔(7a)的淋浴板(7)。在此,通过淋浴板的配置,空心部被分割为与载气供给口连接的第一空间(1S)及与喷射口连接的第二空间(1T),薄雾供给口与第二空间连接。
14 一种热障涂层的制备方法及所制得的热障涂层 CN201110185048.0 2011-07-01 CN102851631B 2014-11-12 汪瑞军; 王世兴; 王伟平; 刘毅; 吕玉芬
发明公开了一种热障涂层的制备方法及所制得的热障涂层,该方法采用由锆盐和钇盐组成的溶液前驱体作为喷涂原料,所述溶液前驱体经过二流式雾化喷嘴化成液滴送入等离子射流,经过等离子射流加热、加速并沉积在基体上形成热障涂层。所述热障涂层为纳米结构,且具有垂直裂纹结构。本发明以溶液前驱体液料取代团聚粉末作为喷涂原料,大大简化了传统大气等离子喷涂制备涂层的繁琐工艺环节,涂层制备工艺流程少,提高了生产率并降低了成本,且涂层结构可控,能够实现工艺化生产。采用本发明制备的涂层消除了传统等离子喷涂涂层中的缺陷,可以制备出满足特殊要求的高性能涂层。
15 制备多孔纳米金属膜的方法及由其制得的多孔纳米金属膜 CN201210158410.X 2012-05-18 CN102660734A 2012-09-12 温兆银; 胡英瑛; 吴相伟; 曹佳弟; 吴梅芬; 张敬超
发明涉及制备多孔纳米金属膜的方法及由其制得的多孔纳米金属膜,提供了一种制备多孔纳米金属膜的方法,其中所述多孔纳米金属膜由金属纳米纤维组成,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金属盐加入到溶液中,持续搅拌得到均匀溶胶A;将聚合物加入到有机溶剂中,持续搅拌得到均匀溶液B,其中,所述聚合物为在惰性气氛下高温分解完全的聚合物,所述有机溶剂为用于溶解所述聚合物的单一溶剂或混合溶剂;b)将步骤a)中得到的均匀溶液B加入到均匀溶胶A中,持续搅拌得到均匀浆料;c)将步骤b)中得到的浆料涂覆在固体基片表面,干燥得到涂层;以及d)将步骤c)中得到的涂层进行热处理,得到包覆在所述固体基片上的多孔纳米金属膜。
16 制备用于太阳能加热的溶胶-凝胶基吸收涂层的方法 CN200780023023.2 2007-06-19 CN101473065B 2012-02-01 M·埃斯-佐尼
制备太阳能吸收涂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通过溶胶-凝胶技术用前体溶液涂覆衬底以获得二化钛层,并且热处理涂覆的衬底以使该层热解和结晶,其特征在于:在涂覆前将离子以这样的量加入到钛前体溶液中,该量使得热处理的层具有10%-80%的银质量比例,和用可见光照射该层来实施该层的热解和结晶化。
17 在多种基体表面构造超疏薄膜的方法 CN201110157260.6 2011-06-13 CN102286733A 2011-12-21 陈宁; 潘钦敏; 祝青; 秦利明
在多种基体表面构造超疏薄膜的方法,它涉及一种超疏水材料的制备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技术构造超疏水表面存在的制备粗糙表面通用性不好、工艺复杂的问题和采用原料成本高、毒性大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两种方法实现,一种操作步骤如下:一、制备薄膜;二、表面处理;三、加热干燥;另一种操作步骤如下:一、配制基体膜溶液;二、基体表面镀膜;三、加热干燥。本发明主要用于在不同基体表面构造超疏水薄膜。
18 一种旋转感应热沉积制备涂层或薄膜的装置及方法 CN201110221261.2 2011-08-03 CN102277563A 2011-12-14 熊信柏; 曾燮榕; 邹继兆; 谢盛辉; 钱海霞; 黎晓华
一种旋转感应热沉积制备涂层或薄膜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感应电源,冷机,可通不断冷却循环待沉积溶液,在感应圈内放置的沉积槽,放置在沉积槽内与样件相连的旋转杆,起密封作用且可穿过高速旋转杆的密封盖,以及与旋转杆相连的高速搅拌器。本发明使感应热沉积中的试样处于高速旋转中,将试样的旋转与感应热沉积过程融为一体,不仅保持了感应热沉积工艺非线性的优点,而且在不改变涂层或薄膜组成的情况下,可以大幅提高涂层或薄膜与基体的结合强度,达临界载荷45N以上。
19 一种有机电热膜自动膜设备 CN200910041156.3 2009-07-16 CN101613858B 2011-07-06 陈天继
发明涉及电热膜膜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有机电热膜自动镀膜设备;它包括加热炉和喷枪;加热炉设置有旋转装置,旋转装置包括设置在炉膛底部的定位盘,定位盘底端中心处固接有一垂直于定位盘的旋转轴旋转轴由一设置在加热炉下方的达驱动;定位盘上放置有夹持工件的夹具;进行镀膜操作时,仅需在喷涂镀膜液时需要打开炉,而工件在炉膛内的转动由旋转装置控制完成,故而加热炉的炉门开关次数少,则炉膛内的热量损失小,镀膜液的热解成膜率高,故而产品合格率高,镀膜均匀,且加工效率高。
20 TCO/Ag/TCO复合透明导电薄膜膜方法 CN201010501196.4 2010-10-09 CN101974754A 2011-02-16 陈建林; 陈荐; 何建军; 任延杰; 邱玮
发明公开了一种TCO/Ag/TCO复合透明导电薄膜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准备一待镀膜基体及溶液,然后在基体上采用溶胶-凝胶浸涂法或喷雾热分解法制备一TCO薄膜底层,再在TCO薄膜底层上电沉积一层透明致密银膜,最后在透明致密银膜上采用溶胶-凝胶浸涂法或喷雾热分解法覆盖一TCO薄膜表层。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可低成本地实现超大面积的TCO/Ag/TCO复合透明导电薄膜的成膜。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