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01 四环素发酵方法 CN99106823.8 1999-05-26 CN1074460C 2001-11-07 贾晓峰
一种生产四环素发酵工艺,是一种生产四环素的高温发酵工艺,其特点是发酵罐温度控制在:0小时31℃-50℃25小时29℃-48℃放罐,其余工艺同现用工艺。其优点为打破了传统的工艺紧固,解决了人们一直想解决而没有能够解决的问题,使用本工艺生产四环素,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至少能达到每10个发酵吨位月产1-1.5吨四环素。
102 11β-苯基-甾烷的制备方法及含此类化合物的组合物 CN86100994 1986-02-03 CN86100994A 1986-10-08 冈特·尼夫
式(I)13-烷基-11β-苯基甾烷具抗促孕及抗糖类皮质激素作用。式I中A及B共同代表原子、CH2基、或9及10原子间的又一化学键;X为氧原子或肟基N-OH;R1为直链或支链、饱和或不饱和基,链长可达8碳原子,含基(X含义如上);R2为α或β位上的甲基或乙基;R9,R10,R11和R12各为一氢原子、烷基、烷氧基或酰氧基,分别具有1—4碳原子或-卤原子;R3和R4为不同的基。
103 一种利用米曲霉制备原伊鲁烷型倍半萜骨架的方法 CN202410111850.2 2024-01-26 CN118109530A 2024-05-31 刘成伟; 段应策; 张瑞颖; 王鹏超; 李江豪
一种利用米曲霉制备原伊鲁烷型倍半萜骨架的方法,涉及生物化学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6‑Protoilludene的制备工艺不能满足商业化需求的问题。本发明以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为宿主,能够提供丰富的FPP原料来合成△6‑Protoilludene;本发明所用的表达质粒pCP2‑Agr7上携带pAmyB淀粉酶启动子,以大米为培养基时可以高效驱动△6‑Protoilludene合酶编码基因Agr7的高效表达。本发明可获得一种利用米曲霉制备原伊鲁烷型倍半萜骨架的方法。
104 一种聚生物杂合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2410035561.9 2024-01-10 CN118047693A 2024-05-17 田永奇; 陈远远; 王冉
发明涉及一种聚生物杂合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所述聚酮生物碱杂合化合物选自具有式I所示结构式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该化合物1~6结构中包括一个非典型蒽环聚酮环和开环的三元氮环,均为骨架新颖的化合物。本发明的聚酮生物碱杂合化合物具有抑制神经酸酶及流感病毒H1N1和H3N2的活性,可用于制备抗流感病毒药物;同时,其还具有抗细菌和放线菌的活性,可用于制备抗菌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05 草本与珍珠粉结合的抗炎美白亮肤祛斑组合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202210816126.0 2022-07-12 CN115058459B 2024-04-12 钟姝凝
申请公开了草本与珍珠粉结合的抗炎美白亮肤祛斑组合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利用该草本植物和珍珠粉进行发酵,得了一种含有脂溶性成分和卟啉类化合物的活性粉,并依次制得护肤乳。该护肤乳物皮肤毒性和过敏反应性,具有对抗光老化细胞炎症反应趋势和降低黄褐斑模型豚鼠黑色素含量,进而使得该活性粉具有作为修复黄褐斑、美白亮肤的化妆品的应用前景。
106 一种红树林链霉菌及利用该菌制备多环杂蒽类抗生素的方法 CN202311449763.X 2023-11-02 CN117736904A 2024-03-22 张长生; 杨春芳; 张文军; 赵梦冉; 张丽萍
发明公开了一种红树林链霉菌及利用该菌制备多环杂蒽类抗生素的方法。红树林链霉菌(Streptomyces sp.)SCSIO 40068能够产生多环氧杂蒽酮类抗生素FD594B(1)、FD594C(2)、FD594D(3)、FD594E(4)、FD‑594(5)和其苷元(6),可利用该菌制备这6种抗生素,因此为这6种抗生素的生产制备提供了新的方法。
107 一种辅酶自足型底盘细胞在生物合成中的应用 CN202311632273.3 2023-12-01 CN117660392A 2024-03-08 薛亚平; 赵金乔; 汤恒; 郑裕国
发明公开了一种辅酶自足型底盘细胞在生物合成中的应用,该辅酶自足型底盘细胞携带有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NAD激酶以及其突变体的编码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NAD激酶突变体是由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第110位、170位和259位进行单点突变或多点叠加突变获得。本发明的辅酶自足型底盘细胞可用于生物合成普仑司特中间体3AHAP、熊去胆酸UDCA和瑞美吉泮中间体化合物II,将辅酶自足型底盘细胞引入多酶体系将NAD+转化为NADP+,经过葡萄糖脱氢酶GDH还原生成辅酶NADPH,辅酶NADPH为多酶体系催化合成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等提供还原,本发明方法反应速率大幅提高,且不需要添加NADPH,大大降低了成本,具有明显的工业化优势。
108 对映-贝壳杉烯酸13-羟基化酶变体及其应用 CN202210947431.3 2022-08-09 CN117586969A 2024-02-23 王勇; 孙雨伟; 陈卓
发明涉及对映‑贝壳杉烯酸13‑羟基化酶(KA13H)变体及其应用。具体提供一种羟基化活性提高的KA13H变体,其具有SEQ ID NO:1或2所示的序列并且N端1‑29位基酸进行替换。本发明揭示了重组型KA13H及其突变体,其用于生产甜菊醇可显著提升产量,同时减少中间体积累。
109 一种发酵生产α-檀香烯的酵母工程菌及其应用 CN202210093958.4 2022-01-26 CN114507613B 2024-02-02 连佳长; 左一萌; 程锦涛
发明公开了一种发酵生产α‑檀香烯的酵母工程菌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工程领域。以酵母作为出发菌株,通过导入基因构建获得所述发酵生产α‑檀香烯的酵母工程菌。本发明的酵母工程菌可以高效生产α‑檀香烯,其摇瓶发酵产量近3.0g/L,1L发酵罐发酵产量最高可达15g/L。通过高表达代谢途径中关键限速酶、增强前体供应以及多拷贝策略,提高α‑檀香烯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代谢通量,利用毕赤酵母高效生成α‑檀香烯,具有周期短、环保和节约资源的特点。本发明高产α‑檀香烯的酵母工程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10 二倍半萜化合物、其合成基因簇与合成方法 CN202210763003.5 2022-06-30 CN115197172B 2023-11-21 高昊; 胡丹; 陈国栋; 秦盛莹; 吕建明; 曹志秦; 刘越
发明涉及二倍半萜化合物、其生物合成基因簇与合成方法,通过基因组挖掘,从一株真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中获得了sesteralterin二倍半萜生物合成基因簇aas,该基因簇包含一个萜环化酶基因aasA和两个细胞色素P450酶基因aasB与aasC,通过米曲霉异源表达系统对基因簇中各基因进行表达,共获得了9个结构新颖且具有抗菌活性的sesteralterin二倍半萜化合物,首次报道了该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为实现其绿色高效合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同时,丰富二倍半萜化合物库,为发现新的抗生素等药用原料提供了先导化合物资源。
111 真菌来源的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202310533397.X 2023-05-12 CN116789526A 2023-09-22 卢小玲; 宁耀东; 卢占英; 徐尧; 李松; 张建鹏; 焦炳华
发明公开了极地真菌来源的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分别提供了极地真菌来源的菖蒲烷型倍半萜化合物eutyacorane以及海松烷型二萜化合物libertellenone Z,结构分别如下式I和式II所示:实验结果显示两种化合物对于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中NO的释放具有较佳的抑制率,为抗炎药物提供了新的种类选择。
112 二萜化合物的制备 CN202180051016.3 2021-08-26 CN116615554A 2023-08-18 J·安德森·瑞恩布尔格; N·L·汉森; V·福尔曼
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插入编码特定细胞色素P450酶的基因、并在所选宿主细胞中表达所述基因以合成所述化合物来制备含二萜化合物(如雷酚内酯、雷公藤内酯和雷公藤甲素)的方法。进一步公开了适用于该合成的特定细胞色素P450酶。
113 SoSTPS3在作为倍半萜合酶中的应用 CN202310683456.1 2023-06-09 CN116536295A 2023-08-04 拉喜那木吉拉; 邰巴达拉胡; 郑汉; 黄璐琦; 虞慕瑶; 刘琪
发明公开了SoSTPS3在作为倍半萜合酶中的应用。本发明公开的SoSTPS3来源于紫丁香,为如下A1)、A2)或A3):A1)基酸序列是SEQ ID No.5的蛋白质;A2)将序列表中SEQ ID No.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倍半萜合酶活性的蛋白质;A3)来源于紫丁香且与A1)所述蛋白质具有98%以上同一性且具有倍半萜合酶活性的蛋白质。实验证明,本发明的SoSTPS3具有倍半萜合酶活性,可以将法尼基焦磷酸或其盐催化生成Copaane型倍半萜β‑Copaene,本发明的SoSTPS3及其编码基因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114 库拉索芦荟内生黑曲霉制备芦荟大黄素的工艺 CN202310270499.7 2023-03-20 CN116334158A 2023-06-27 殷丹; 张军林; 曹欣洋; 黄帅; 尤园; 杨金晶
发明公开了一种库拉索芦荟内生黑曲霉制备芦荟大黄素的工艺,属于生物化学技术领域。本发明工艺包括原料表面清洗消毒、库拉索芦荟内生黑曲霉的分离与纯化、内生黑曲霉发酵制备芦荟大黄素。在内生黑曲霉发酵过程中,添加合适含量的乙酸、丙酸和丙二酸前体物质进行发酵培养,并采用TLC和UV对发酵产物进行化学鉴别证实其含有芦荟大黄素成分。本发明通过对发酵温度、接种量和料液比进行单因素分析,结合响应面法Box‑BehnkenDesign(BBD)优化得出最佳发酵条件,此条件下芦荟大黄素产量最高可达到5.613mg/L。本发明提供了以植物内生黑曲霉发酵制备芦荟大黄素的新途径,且该方法稳定可行。
115 草酸生物转化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202211106131.9 2022-09-09 CN116284199A 2023-06-23 陈广通; 吴艳妮; 易颖; 王佳慧; 宋妍
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积草酸生物转化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利用微生物的酶体系,对积雪草酸的母核非化学反应活性位点7位、20位,21位和22位成功地引入了羟基,并进一步使20位和28形成内酯,获得了2α,3β,7β,23‑四羟基‑20(21)‑双键乌苏烷‑28β‑羧酸和2α,3β,7β,23‑四羟基‑21(22)‑双键乌苏烷‑20β,28β‑内酯两个新颖的积雪草酸微生物转化衍生物,其具有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可作为重要的医药中间体。且通过体外抗肿瘤细胞试验证实,这两种积雪草酸微生物转化衍生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可以作为抗肿瘤药物的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用途。
116 一种二萜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镇痛药物、小脆柄菇发酵得物及其乙酸乙酯萃取液 CN202210290942.2 2022-03-23 CN114605247B 2023-06-16 冯涛; 刘吉开; 杨会祥
发明公开了一种二萜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镇痛药物、小脆柄菇发酵得物及其乙酸乙酯萃取液,属于医药化学技术领域。该二萜类衍生物为化合物1至化合物10中的任意一种,上述二萜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是将经小脆柄菇的发酵得物经乙酸乙酯萃取后所得的乙酸乙酯萃取液进行胶柱层析,随后再经过中压液相色谱分离,将所得的子组分按不同的洗脱和分离方式进行制备,所得的二萜类衍生物纯度高,具有一定的镇痛活性。此外,本申请的制备原料包括上述二萜类衍生物的镇痛药物具有较高效的镇痛效果,其镇痛活性与临床广泛使用的镇痛药物吗啡相当。
117 一种表达盒组合、重组载体和重组酿酒酵母及其应用 CN202111289345.X 2021-11-02 CN114181964B 2023-06-09 文孟良; 王雨辰; 韩秀林; 巩效伟; 赵江源; 李铭刚
发明提供了一种表达盒组合、重组载体和重组酿酒酵母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基于本发明的表达盒组合构建得到的重组酿酒酵母能够合成檀香烯和檀香醇,产檀香烯酿酒酵母工程菌株产物包含1α‑santalene、2α‑bergamotene、3epi‑β‑santalene、4β‑santalene;产檀香醇酿酒酵母工程菌株产物包含1α‑santalene、2α‑bergamotene、3epi‑β‑santalene、4β‑santalene、5(Z)‑α‑santalol、6(Z)‑α‑bergamotol、7(Z)‑β‑santalol。
118 一种生产四氢蒽类化合物的工程菌及生产蒽醌类化合物方法 CN202111431485.6 2021-11-29 CN116179372A 2023-05-30 赵群飞; 贺庆利; 林国强; 庄铮; 钟雪庆
发明涉及生物技术和药物领域,公开了一种工程菌,能够发酵生产四氢蒽类化合物atrochrysone和决明蒽(torosachrysone),将一个非还原性重复使用的真菌I型PKS(ACAS)和一个β‑内酰胺酶型硫酯酶(ACTE)基因导入宿主细胞,得到能发酵生产atrochrysone的菌株;同时导入ACAS、ACAT和蒽环C6‑OH甲基转移酶的基因,获得能发酵生产决明蒽酮的菌株。将发酵产物直接经过简单化学处理,可获得重要中药活性成分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本方法简单,产率高,无需从药用植物中提取或者从药用植物中获得原料,适合工业化生产,可降低成本、减少能源,并有利于保护野生资源,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19 一种匍柄霉聚合成酶基因PKS1及应用 CN202210585706.3 2022-05-27 CN115125260B 2023-05-26 周倩; 刘洪; 王慧; 孙东辉
发明公开了一种匍柄霉聚合成酶基因PKS1及应用,属于生物领域。所述匍柄霉聚酮合成酶基因PKS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的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该基因是匍柄霉中Altersolanol A和FumigaclavineC合成的关键酶,通过在匍柄霉中超表达,可以显著提高Altersolanol A和FumigaclavineC产量。因此,本发明PKS1基因的发现和克隆为人工改造微生物,用于生物合成Altersolanol A和Fumigaclavine C提供了基础
120 一种提高oviedomycin产量的方法 CN202111334266.6 2021-11-11 CN116103211A 2023-05-12 谭华荣; 张集慧; 李俊乐; 刘翔; 李金娥
发明提供了圈卷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nsochromogenes)7100的oviedomycin高产工程菌株ΔsabA/PGA‑FGIH,所得工程菌的保藏号为CGMCC No.23634。本发明还提供了构建oviedomycin高效表达菌株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圈卷产色链霉菌7100信号分子合成酶基因sabA敲除株(ΔsabA)中,利用强启动子增强关键酶编码基因ovmF‑G‑I‑H基因以及pyk2、gap1和accA2基因的转录,还包括对培养基中源的筛选。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